高中物理新教材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实施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总结6篇

实施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总结6篇

实施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总结6篇篇1一、引言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本文将对实施高中物理新课程的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分析课程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取得的成效,为未来的物理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新课程强调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物理基础。

2. 强调实验与探究:新课程注重实验和探究,通过实验操作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注重实际应用:新课程将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强调跨学科融合:新课程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数学、化学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 教材内容更新滞后:部分教材内容未能及时更新,与现代科技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影响教学效果。

2. 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

3. 评价机制不完善:现有的评价机制未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能,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实验设备投入不足:部分学校缺乏足够的实验设备,影响实验教学的开展。

1. 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夯实,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增强,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发展培养了后备人才。

五、建议与对策1. 加强教材内容的更新与完善,确保教材内容与现代科技发展同步。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3. 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能。

4. 加大对实验设备的投入,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在实施高中物理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通过不断努力和改进,我们相信未来的物理教学将会更加完善和有效。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整体评述新人教版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整体评述新人教版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整体评述新人教版介绍本文将对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进行整体评述。

新人教版是一套广泛使用的教材,被广大中学生和教师所熟知和使用。

在本次分析中,我们将对其内容的质量、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研究的影响进行评价。

内容质量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质量较高。

教材对物理知识点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整理和阐述,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等领域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对于每个知识点,教材提供了详细的解释和实例,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说明,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此外,教材在内容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验和实际案例的引入,教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注重实践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理论,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新人教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

教材中设有许多思考题和练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自主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教师指导和学生合作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此外,教材还提供了多媒体资料和网络资源,丰富了教学手段和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参与在线实验等方式更加直观地理解和研究物理知识。

这种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提高研究效果。

研究影响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对学生研究物理知识和培养科学素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教材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度性,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物理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此外,教材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实践和合作,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结论综上所述,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内容质量高,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对学生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这套教材是一份值得推荐的物理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培养科学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中物理新教材

高中物理新教材

高中物理新教材篇一:浅谈高中物理新教材的使用浅谈高中物理新教材的使用姓名:陈林学号:作为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一年半的新老师,在使用新教材时有许多自己的感悟,结合同事的一些分析和看法,浅谈我们高中物理老师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新教材呢?首先我们来了解老教材和新教材的区别。

一、新老教材的优缺点对比1、老教材逻辑强,新教材板块化凌乱在老教材中每章每节都按照一定的逻辑先后顺序学习,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有条理性;而新教材中有些节先后顺序是有些逻辑问题的,这样也会加大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难度,例如新教材必修2中第五章的第五节向心加速度和第六节向心力就存在这个逻辑问题,其一是先有向心加速度还是先有向心力呢,答案肯定是先有力才有对应的加速度;另外由于向心力比向心加速度更形象,学生更易理解,因此先讲向心力学生理解后很自然就理解了向心加速度,但是反过来学习却会增加难度。

2、老教材中学科间交叉很好,新教材却很差在老教材中学生学习v-t图像的斜率问题时数学上一定是在数学上已经学习了函数斜率之后,学科间交叉的非常合理,但是新教材中却是物理上先使用斜率问题,数学上后来才学,这无形之中加大了物理教学的难度和学生学好物理的难度。

再如高中物理中需要求解很多的方程组,学生数学能力不够总解不出来,而且物理还要经常求解一元二次方程,需要用到数学的十字交叉法,但是很多学生却没学习过,这是什么情况?物理老师还得时常客串数学老师教数学。

3、老教材死板,新教材更新颖在老教材中图片很少,导致除了学习知识还是知识,但新教材中引入了更多的漂亮新奇的图片,课外知识,新科技和新实验等等,这点上会更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的教学活动也可以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新教材太过于简单,学生往往能听懂却发现一道题都不会做,在教师的评价制度不变的今天,这绝对是不可能长久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几乎所有教师都会在课本基础上加上很多重要的比较难的相关知识点,重新走上叫老教材的老路,从这点上看,新教材又是失败的。

高中物理 教材分析—整体说明 新人教版

高中物理 教材分析—整体说明 新人教版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整体说明《新课程标准》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促进可持续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和社会热点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一)结构安排93年编写了一套试验教材,这套教材在结构上的主要变化是:一、将几何光学放在高一的开始,试图解决初高中台阶过大的问题;二、将机械波、电磁波、光波等波动的内容放在一起,组成一篇,以加强学生对波动知识的整体认识。

从试验的结果来看,对这种结构的变化,持赞成意见和反对意见的都有,后者更多,而且比例较大。

经过对试验情况的分析认为,以往高中教材结构上的安排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反馈的意见至少说明像前面所说的结构调整,在现阶段是不可行的。

因此这次教材编写,在没有成熟经验的情况下,基本上仍保持了原来教材大的框架结构。

以往,“力”放在开始学习,学生学习受力分析较为困难。

为了降低过高的台阶,教材特意作了处理,减缓了坡度。

在第一章只讲常见的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在学生了解了三种力的简单规律、接触了一点简单的受力分析、熟悉了一些方法之后,学习第二章运动学。

学生对矢量的分析和运算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之后,开始学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四章安排较为难一些的有关静力学中的受力分析。

这样就将学生搭好刚上高一就遇到的拦路虎“受力分析”,分散在力学的各个部分,降低高一开始时的难度。

(二) 两类课程的兼顾问题按照国家教委的意见,学习两类不同课程的学生在高一使用同样的教材,高二后再分开。

这样,高一教材的编写就要同时考虑两类学生的需要,处理好两类课程的兼顾问题。

教材无论在知识的要求还是在能力的要求上都要有所区别,有所不同。

为了体现这种弹性,在教材中通过增设栏目、小字补充等手段,将教学内容分为必学和选学。

必学内容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也是全体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选学内容不作考查, 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例如,在讲到环绕速度时,用小字介绍了黑洞的问题;增加了阅读材料的数量;每章后配有A、B两组练习题。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材特点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材特点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材特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展,同时也有利教师创造性的进行教学”。

新教材叙述简明、轻快,形式生动活泼,并以视觉形象及其冲击力向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1、体现三维的课程培养目标《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总目标的前提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实现对于人才素质的培养,新教材正反映了这个“三维教学目标”。

高中物理课本里直接融入了科学探究。

在“实验与探究”栏目的学习中学生将认识到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一些基本技能,学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在实验处理的过程中培养了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在“讨论与交流”栏目的学习中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培养了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在“资料活页”、“我们的网站”中学习到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

从中了解到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广东版”物理教科书导入部分人文主义和物理美学教育,导入部分图片文字不多,却极具感染力。

如运动的描述一章中通过对“急驰的流星划过夜空,展翅的雄鹰空中翱翔,矫健的鹿群林中奔跑……”描绘出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们有对自然探索的渴望。

而在“关于怎样学好物理”的学生和老师的对话中让学生感受物理严谨的逻辑、富有趣味性的探究活动。

我们欣喜地看到,“以学生为本”在物理的教学中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体现物理的人文价值,已经不是课程改革中空洞的理念,它甚至渗透到导入的文字这样的一些细节中。

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特点

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特点

●正确对待高考目标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科书的特点
●教材内容体现时代性 在正文、栏目、习题中都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
●重视科学探究活动 ●全面体现 STS 思想 ●呈现方式生动活泼
探究问题广泛、形式多样、探究精神贯穿全书
●注重科学精神的熏陶 以学史材料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在正文、栏目、习题中,全面体现 STS 思想 版式新颖、图片精美、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讨论:已知各时刻速度,是否可以估算位移(P37)
△推导:用v - t 图象推出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P38) △做一做:从一张照片估算照相机的曝光时间(P44)
做一做
有一种“傻瓜”照相机,其光圈 (进光孔径)随被拍摄物体的亮度自动 调节,而快门(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 的。为估测该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实验 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落 下,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所示。 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 条模糊的径迹。 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 6 cm, 石子自由下落的起始位置距地面的高度 约 2.5m 。怎样估算这个照相机的曝光 时间?
在正文、栏目、习题中,全面体现 STS 思想 版式新颖、图片精美、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合理设置各种栏目
不同栏目具有不同功能,各栏目实现功能互补
●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 对部分知识的表述和教学线索作进一步优化
●强化物理方法教学
●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 ●专题研究实验、习题
通过“渗透”的方式强化物理方法和思路的教 学 充实和优化教学过程,体现“过程与方法”目 标 成立两个专题小组进行教材编写的横向研究 正确处理落实课程标准和提高高考成绩的关系
上具有多样 。 。 △推导:用v - t 图象推出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P38) 化的结构。

新旧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内容对比分析

新旧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内容对比分析

新旧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内容对比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变,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调整。

本文将对新旧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课程的变化和发展。

一、课程目标和理念的变化
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目标更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研究,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旧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则更加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内容的变化
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内容上进行了重新调整和优化。

新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物理思维模式和科学探究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验探究,涉及到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而旧课程则更加注重物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应用,对于实践探究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

新课程内容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完整。

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改变
四、教材的改进
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对教材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新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应用,更加注重问题解决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新教材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际应用的例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新旧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内容对比分析

新旧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内容对比分析

新旧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内容对比分析1. 引言1.1 新旧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内容对比分析在新旧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内容对比分析中,我们将对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旧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细致比较,探讨它们的内容特点、异同点、优势和不足之处。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新旧标准对高中物理学习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指导未来高中物理课程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可以对高中物理教育的发展趋势有更深入的认识,以及对未来发展提出更合理的建议和看法。

的研究,对于提高高中物理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积极意义,也将为推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高中教育深化提供有益参考。

2. 正文2.1 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内容特点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应用相结合,通过实验、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突出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新高中物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强调跨学科整合。

新高中物理课程内容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强调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注重实践操作技能培养。

新高中物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强调实际应用。

新高中物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实际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2 旧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内容特点1. 知识点繁多:旧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内容设置上较为繁琐,包含了大量的知识点和公式,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较多,学习压力较大。

2. 理论偏重:旧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基础概念和公式的掌握要求较高,学生往往需要大量时间来死记硬背理论知识。

3. 缺乏实践与应用:旧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较少涉及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导致学生对物理理论的理解较为局限。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新老教材区别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新老教材区别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有明显的变化,高中物理新老教材区别:一、知识结构方面新旧教材结构上有所不同。

删去部分内容,补充了部分内容,使得知识线条更加明显、流畅。

增加的内容主要是原子物理和一些科学前沿的基础知识,无计算难题。

而动量守恒定律不做为高考命题范围,这样一来与动量守恒、动量与能量及磁场中与动量有关的问题就不再出现,而这类习题恰是令我们头痛的难题,这就会大大减轻同学学习物理的负担。

二、教学内容方面新增加内容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究与体验,使内容的探究性、连贯性和趣味性都更强,教材的可读性也更好。

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通俗化。

因而复习起来不会是炒冷饭,有助于同学们学好物理。

三、教育理念方面新教材重视联系生活、社会实践和现代科技,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除了知识线索上变化之外,另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对探究过程重视了。

无论是某种能量的定义还是规律的得出,多处运用了探究的方法。

而对习题难度要求有所降低,重在过程,重在探究。

让同学们对物理有兴趣,可以学好物理,可以得高分。

这样有利于物理学科各项目标的落实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材内容有了新的变化,作为教师随之改变备课和讲课思路,要注重备出体现教材精神的教案,讲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课,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新教材的特点:1.注重基础性:基础性主要体现于下列三方面:(1)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探索;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

这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融进了我们的生活,物理学对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培养孩子善于观察,乐于探究,注意从身边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注重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兴趣与能力。

(2)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有趣的小实验和低成本实验的引入,这不仅让学生们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让他们经历一些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充分体现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倡的“注重自主学习”的理念。

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特点

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特点

类文明” 引用的庄子的话 , 读起来都有震感的感觉。 三、 强调 科学 技术 与 社会 的联 系 “ 科学技术社会(T )是近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教育中的一 S S” 个潮流 , 它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而不是科学在技术 中的应用 。 这方面 , 教材做了很大的努力。 例如 , 在第一章第五节 学习速度时 ,介绍了车辆速度的提高与城市发展及军事思想的 关系, 在第七章第五节学习万有引力与航天时 , 请学生对某些国 家打算将外层空间军事化 的企图发表意见 , 在讨论伽利略、 白 哥 尼的思想时把 r ] = 孜到当时的社会大背景 中去看 。以及多处讨 论了环境 、 资源等 问题 。这些都是为此做出的努力。 四、 教学 具有 一 定 的开放 性 教材中“ 说一说 ”“ 、做一做 ”“ 、课题研究” 这些栏 目大多是开 放陛的, 并没有确定的要求。例如第三章第一节 , 在学过 电磁相 互作用后 , 提出了“ 说一说” 中的问题 : 既然质子带正电 , 子核 原 中的质子应该互相推斥 , 但它们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 可能是什 么原 因?学生会猜想,可能有一种更强大 的力使它们结合在一 起 , 为强相 互 作用 的 引入做 了铺 垫 。 是 也可 能 有 的学生 知 道 这 但 万有引力 , 因而认为万有引力使核子结合在一起 。 教材允许学生 存疑 , 有模糊认识 , 但学下去 问题就解决了。存这样的疑 问反而 会使后面的学习效果更好 。又如 , 第四章第五节 , 大力士与别人 “ 掰腕子” 的问题 , 可能有不 同的解释 , 有道理。教师不要力 都 生活中、 科学中 总会有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 ,有的甚至一生都找不到满意的答


体 现 “ 程与 方法 ” 个课 程 目标 过 这
教材不求以“ 简明、 轻快” 的方式给出知识的结论 , 而是在展 现知识的同时, 也把得到知识的过程适 当展现给学生。 关于得到 知识的过程 ,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是学生个体在学 习中的 活动过程 、 思维过程 ; 另一方面是历史上人类认识某一规律 时科 学家群体的活动过程 、 思维过程 。关于第一个方面 , 前面 已经有 所说明 , 关于后一方面 , 自由落体运动、 在 天体运动 、 万有引力等 问题 的研究中 , 主要在科学足迹的栏 目中介绍。 在呈现这些历史 材料时 , 编者把它放到当时的大的社会背景 中去 , 从当时社会的 经济 、 文化环境去认识科学史中的事件。 二、 体现“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这个课程 目标 爱科学的前提是 『科学。 董 编者最基本的努力是使学生学瞳。 对某些难点 , 教材多给出了几个台阶 。没有不能攀登的高山 , “ 只 有上不去的台阶” 例如 , 。 第六章第六节, 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加 速度方向, 教材分 5步走 , 特别把矢量的运算分得很细 , 引导学 生得 出正确认识。第五章第五节“ 探究弹 性势能 的表达式” 也是 案 , 这样我们 才会有一个不断提问的心境 , 我们的认识才能不断 i.  ̄的一个好例子。学生学 瞳了 , gT b 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 、 体 前进。 上面说的例子是对学生个体的学 习的开放 l。 ! 这套教材还 生 即物理学尽管是成熟 的科学 , 但它仍然不 会到学习的乐趣 ,才会有成就感 ,才会察觉到科学 中美好 的东 注意了学科的开放 陛, 西。 能为一切问题找出答案 , 旧的问题解决了 , 的问题又提出了。 新 教材坚持用事实说话。一切概念 、规律都有实际事物做根 例如在物理 2的最后 , 关于时间和空间到底是什么、 关于黑洞的 ’ 据, 概念规律的引入者 生活 、 技术或实验电的实例 出发。一切 探索 , 及最 后的问题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哪一种更广泛理 “ 青形呢? 我们现在还不知道 . 目的都不在于让学 ….’ ' 其 论述都要合乎逻辑 , 不相信似是而非的说法 , 不与已有的认识相 论 的特殊 l 题有什么了解 , 不过是让学生感到 , 我们不会终极一 矛盾。 为此 。 这套教材比较强调逻辑 的 线索 , 已经举例。 前面 这些 生对这些问 多数学生实验都提出了几个案例 , 由学生依具体 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 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练习观察 、 实 切真理。此外 , 书后推荐课 外读物等 , 都是这套教材为开放 陛所做 的 验及推理 的能力, 更是要使学生们养成这样的习惯。 章前富有针 情况选择; 对l 生的名人语录都能画龙点睛地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起 努力。 至 }好的教育作用。 J 『 艮 例如第七章第四节 , 学过万有引力定律的应 还有 , 教材还强调能力培养 、 加强了实验教学 , 注意逻辑线 用后适时引用的李政道关于物理规律普适 『 生的话语 ,第七章第 索。加强了学生活动、 加强教学交互性等 , 以上是我对高 中物理 节梁启超关于科学与艺术关系的见解 , 以及绪言“ 物理学与人 新教材的一些粗浅认识 , 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 、 不 教师指正。

人教版新旧物理教材比较

人教版新旧物理教材比较

人教版新旧物理教材比较摘要:本文以曲线运动为例比较了新一轮课改前后人教版新旧物理教材,通过比较新旧教材的结构、内容、方法,鼓励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做新课改的推动者,探索更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曲线运动新旧教材教材比较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新旧高中物理教材进行比较,对落实素质教育、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及探索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现实的意义。

本文以曲线运动为例,比较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简称新教材)和全日制高中物理第一册(简称旧教材)。

1.曲线运动新、旧教材结构内容比较1.1教材结构内容的总体分析。

总的来看,章节编排顺序基本不变。

新教材大体继承了原教材“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线索。

关于平抛运动的学生实验,旧教材基本上属于测定性实验,测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而新教材则把该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在第三和第四两节分别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新教材把旧教材第四节匀速圆周运动改成第五节的圆周运动,旧教材是先学习向心力,再学习向心加速度,而新教材是先学习向心加速度,再学习向心力。

新教材把旧教材第六节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和第七节的离心现象及其应用改成了一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并增加了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1.2具体结构教材内容的分析。

1.2.1测定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新教材在理论分析平抛运动前,先通过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具体教学设计是,先探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特点,在获得结论之后,利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结论,进一步探究平抛物体在水平方向运动的特点。

这样处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体现抛体运动的普遍规律,进而拓展到斜抛运动。

1.2.2重视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学习。

新教材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一节中,通过对红蜡块运动的分析,让学生悟出: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可以在相互垂直的方向分别研究,即在知道两个方向的分运动情况下可以分析和求解它的合运动,在知道它的合运动的情况下可以分析和求解其两个方向的分运动。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新老教材区别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新老教材区别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新老教材区别材与老教材相比有明显的变化,高中物理新老教材区别:一、知识结构方面新旧教材结构上有所不同。

删去部分内容,补充了部分内容,使得知识线条更加明显、流畅。

增加的内容主要是原子物理和一些科学前沿的基础知识,无计算难题。

而动量守恒定律不做为高考命题范围,这样一来与动量守恒、动量与能量及磁场中与动量有关的问题就不再出现,而这类题恰是令我们头痛的难题,这就会减轻同学研究物理的负担。

二、教学内容方面新增加内容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究与体验,使内容的探究性、连贯性和趣味性都更强,教材的可读性也更好。

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通俗化。

因而复起来不会是炒冷饭,有助于同学们学好物理。

三、教育理念方面材重视联系生活、社会实践和现代科技,与旧教材相比,材除了知识线索上变化之外,另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对探究过程重视了。

无论是某种能量的定义还是规律的得出,多处运用了探究的方法。

而对题难度要求有所降低,重在过程,重在探究。

让同学们对物理有兴趣,可以学好物理,可以得高分。

这样有利于物理学科各项目标的落实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材内容有了新的变化,作为教师随之改变备课和讲课思路,要注重备出体现教材精神的教案,讲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课,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材的特点:1.注重基础性:基础性主要体现于下列三方面:(1)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探索;备课时要斟酌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糊口经验,加强物理学与糊口、生产的联系。

这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融进了我们的糊口,物理学对社会发展有巨大推举措用,同时也培养孩子善于观察,乐于探究,注意从身边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正视将物理知识与糊口实践相联系的兴趣与能力。

(2)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正视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材非常正视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有趣的小实验和低成本实验的引入,这不仅让学生们学到物理知识,并且还让他们履历一些探究过程,研究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自主研究能力,这充分表现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倡的“正视自主研究”的理念。

2023年物理学新教材概述

2023年物理学新教材概述

2023年物理学新教材概述
引言
本文档将对2023年物理学材进行概述,介绍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教材内容
- 2023年物理学材将包含多个重要主题,涵盖了经典力学、电磁学、热力学、光学和量子力学等领域。

- 教材将以简明易懂的方式解释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物理学基础。

- 各章节将提供充分的实例和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特点
- 2023年物理学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 教材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包括多媒体资源、互动实验和在线平台等,以提高学生的效果和兴趣。

- 物理学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
讨论和项目实践等活动,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素质。

结论
2023年物理学材将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同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促
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科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3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考

教科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3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考
b.如何解释这个现象?
三、必修3各章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考
第2节 库仑定律
库仑定律是电磁学第一个定量的定律,意义重大。 本节从引入点电荷模型开始,通过定性的实验得出两个带电小球 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距离及电荷量有关。再讲述库仑扭秤及库仑定 律的内容。再回到点电荷模型上。
三、必修3各章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考
三、必修3各章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考
第8节 电容器 电容
教学思考: 图中电压表支路应该安一个开关,最好使用内阻高的数字电压表 。采用两个相同的电容器并联,电荷量平分的办法。
三、必修3各章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考
第4、5节 电场力的功 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
⑤第一节课的例题不涉及电势。 ⑥讲解电势的方法步骤与讲解电场强度基本一致。 ⑦电势与电势差的关系,本来不应该是难点,但一些拗口的题目 常造成学生困难。 ⑧等势面。注意等势面是“面”,但我们画在纸上的是等势线。 要让学生记住几种典型静电场的电场线和等势面图的形状。知道 二者关系。 ⑨描绘平面上的等势线,新课标已不要求,放在发展空间里,供 老师们自己选择。
三、必修3各章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考
第6节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这节很重要,只是由于数学知识的限制,给出的是匀强电场中二
者的关系,要让学生知道,二者都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有密切
的联系,对非匀强电场,定性的关系应该清楚。
注意:如果把静电场与重力场进行类比,重力场场强和重力势分
别是
E重力 =
mgh mg
三、必修3各章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考
第3节 电场 电场强度
③电场强度的引入 电场的存在可以通过它与其他物质的作用来检验,但力的大小与 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有关,需要引入一个与外界无关而能描述电场本身 性质的物理量—— F 与 q 的比值。 ④电场强度本身——定义,公式,单位,方向 ⑤例题示范:通过一个例题,说明了求电场强度的方法,并强调 其矢量性。(拓展是有用的) ⑥电场线。

高中物理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

高中物理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

高中物理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材也经历了多次修订和更新。

新旧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必修一的新旧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点,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新旧教材概述1. 旧教材概述旧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主要围绕力学基础知识展开,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内容。

该教材注重知识点的深入剖析和计算,注重学生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的培养。

2. 新教材概述新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在保持力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与现代科技、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同时,新教材更加注重实验和实践,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新旧教材对比1. 教学内容新旧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旧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计算能力的培养,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新教材增加了与现代科技、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2. 教学方法新旧教材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旧教材注重知识点的深入剖析和计算,多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

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实验和实践,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多采用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

3. 教学理念新旧教材在教学理念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旧教材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计算能力的培养,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高中物理必修一的新旧教材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新旧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我们建议:1. 教师应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2. 学校应加强对新教材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理解;3.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学校应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中物理新教材的使用体会--选择性必修1、2、3教材

高中物理新教材的使用体会--选择性必修1、2、3教材

高中物理新教材的使用体会--选择性必修1、2、3教材摘要:本文从新、旧教材的对比变化,及使用过程中的体会讨论如何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关键词:新教材变化新高考一、新教材的变化总体变化:①选择性必修教材相对旧教材知识章节编排顺序上变化较大②各章节知识优化组合,删去了难度较大或非主干内容,增加了必做实验③减少了每个章节的节数,增加了每一节的知识内容(每一节内容都很饱满)④部分知识内容由正文转为拓展性学习内容或以习题形式呈现,有的甚至用简单的旁批代替(一)选择性必修教材相对旧教材知识章节编排顺序上变化较大1、选修3-1的绝大部分内容放在必修3教材中;2、选修3-1、3-2、3-4、3-5的部分内容放在必修3中最后一章;3、《电磁波》由选修3-4调整编排在选择性必修2中;4、《动量》由选修3-5调整编排在选择性必修1中;5、选修3-3《热学》和选修3-5近代物理部分合并为选择性必修3;6、选修3-4《相对论简介》精减内容后放在必修2第七章第5节。

(二)各章节知识优化组合,删去了难度较大或非主干内容,增加了必做实验删除的难度较大或非主干内容:《电路》删除了简单逻辑门电路;《电磁感应》删除反电动势内容;《交变电流》删除互感器内容;《电磁波》删除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气体》删除了饱和汽和饱和汽压、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机械波》删除了惠更斯原理等内容;《光》删除了光的颜色和色散、液晶显示、全息照相等内容;《相对论》保留了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删除了广义相对论及其他内容;《波粒二象性》删除了概率波、不确定性关系;《原子核》删除了探测射线的方法;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比例;增加的必做实验:1、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2、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3、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4、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5、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三)减少了每个章节的节数,增加了每一节的知识内容(每一节内容都很饱满)1、《电磁感应》由7节压缩为5节内容:旧教材1~2节合并为一节内容放在必修3第十三章;旧教材第5节拆分为二,“动生电动势”放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那一节,“感生电场”放在《涡流》那一节;2、《传感器》由4节压缩为3节内容:旧教材2~3节合并为1节;3、《电磁波》由5节压缩为4节内容:删除旧教材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1节;4、《机械波》由7节压缩为5节内容:旧教材第2、3节《波动图像》和《波长、频率、波速》合并为1节内容;第4、5节合并为1节《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5、《光》由8节压缩为6节内容:旧教材“薄膜干涉”和“双缝干涉”合并为《光的干涉》1节内容;激光和光的偏振合为1节;6、《热学》由19节压缩为13节内容:旧教材第一章1、2、3节实验单独称为1节,其他内容合并为1节,第三章功和内能、热和内能2节合并为1节,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合并为1节,删除饱和汽和饱和汽压、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2节,能源与可持续性发展1节放在必修3第十二章;7、《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由9节压缩为5节内容:删除了概率波和不确定性关系2节内容,电子的发现和核式结构合并为1节,氢原子光谱和玻尔原子模型合并为1节;8、《原子核》由8节压缩为5节内容:删除了探测射线的方法1节;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与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合并为1节;核裂变和核聚变合并为1节。

高中物理新教材与老教材的区别

高中物理新教材与老教材的区别

高中物理新教材与老教材的区别引言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教材的不断更新和改进是必要的。

材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研究资源,同时也对传统的老教材进行了改良。

本文将从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以及研究效果三个方面,探讨高中物理材与老教材的区别。

内容更新材相较于老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全面的更新。

首先,材增加了大量的实例分析和案例分析,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

其次,材引入了更多的应用实例和科技发展动态,紧密结合实际生活和科技发展,使学生更有兴趣和动力研究物理。

最后,材更新了一些过时的理论,对一些基础概念和原理进行了更加清晰和深入的阐述,使学生对物理世界有更全面的认识。

教学方法材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改良。

传统的老教材注重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记忆,而材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研究。

材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实验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研究效果相较于老教材,材在研究效果上也有明显提高。

首先,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

其次,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材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引入,增加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提高了研究效果。

结论高中物理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具有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良和学习效果提高等明显区别。

新教材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老教材也有其优势,对于一些基础概念的讲解和记忆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综合利用新教材和老教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高中物理新旧版本教材内容变化对比

高中物理新旧版本教材内容变化对比

高中物理新旧版本教材内容变化对比表1共同必修内容变化主题增加、删除及调整原因分析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将原来“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调整为“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

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

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增加“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从“了解”调整为“理解”删去“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增加“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物理实验与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模型建构是科学思维中四个要素之一,对质点模型的建构要求具体、明确,有利于体会建模的思想和方法速度与加速度的建立可以很好地体现极限的思想和抽象思维方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高中物理学习中重要的规律之一,应提高要求数学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贯穿整个物理学,不必在某一处提及原来自由落体运动在例中体现,没有充分体现其在中学物理中的地位,其中伽利略研究问题的方法没得到应有的加强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调整为“通过实验了解胡克定律”“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规律”调整为“知道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现象”力的合成和分解从“理解”调整为“了解”“用力的合成和分解分析生活问题”调整为“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问题”了解胡克定律比原要求要高,因为后续学习要用到胡克定律,如简谐运动。

学生实验也增加了胡克定律,内容要求与实验相一致关于摩擦说现象比规律准确,摩擦力可以说规律降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要求,减轻学生负担共点力平衡是核心知识,调整后的说法更准确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增加“定性了解弹性势能”增加“体会守恒观念对认识物理规律的重要性”“关心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意义”调整为“了解常见功率的大小及意义”删除“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删除“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变化关系”补充对弹性势能的要求加强“守恒观念”的教学“关心”不是一个具体的认知要求,改为“了解”更准确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在动能定理、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做功的关系处均有体现,没有必要重复提出要求如果实验用类似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装置,一是改变力、质量来做实验繁难,二是实验的具体作法与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雷同,此次没有把它列入学生实验,内容中也不作要求续表主题增加、删除及调整原因分析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增加“通过实验,了解曲线运动,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增加“通过实验,探究并认识平抛运动的规律”将“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调整为“体会将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物理思想”增加“探究并了解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及分析了解曲线运动的条件,便于学生理解一般意义的力与运动的关系通过实验认识平抛运动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应该加强加强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思想加强实验探究,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向心加速度与各量关系的含义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只保留“初步了解相对论时空观和微观世界的量子特征”删除“知道狭义相对论的实验基础、基本原理和主要结论”和“初步了解广义相对论的几个主要观点以及主要观测证据”课时所限,保留相对论、量子化主要观点,删去具体内容的要求部分量子初步的内容移至选择性必修3中静电场将“原子结构”改为“原子结构模型”“点电荷”改为“点电荷模型”增加“体会探究库仑定律过程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增加“体会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电场强度由“理解”调整为“了解”电势差由“理解”调整为“了解”了解生产生活中关于静电的利用与防护能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新教材特点分析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也在随之不断的变革,高中物理新教材突出了更加人文化的一面。

本文就高中物理的新教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教材;特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关于物理的新课标已经颁布,要体现出一种“一纲多本”的主题。

那么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就应该了解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相关性理念,了解课程目标,在一个更加高的层次上来了解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特点。

一、突出过程与方法
相对比于传统的教材来说,新教材并不是简单的将知识的结果直接展现出来,新教材在对知识进行展现的过程中,注重过程与方法,即它会将知识是怎样具体得到的,他会将这个过程展现给学生,而得到知识的过程,一般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其思维过程,想象过程,以及其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得过程。

第二,指的是在历史上,对于某一位科学家,在对某一规律予以认识时,其群体的活动过程以及其思维过程。

关于第一个方面,在前面已经有所说明。

关于第二个方面,在新教材中,比如说,在对于自由落体的运动、万有引力、天体的运动等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时,它主要是在科学足迹的栏目中予以介绍,在对这些历史材料进行呈现的时候,编者将其放在了社会的这个大背景下,进而从当时的经济、文化、社会中认识科学史中的一
些事件。

二、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这是著名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这就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只有对一件事情有兴趣,才有可能将其学好做好。

当然在对其产生兴趣的前提就是要对其能够懂得。

比如说科学。

要想使学生爱上科学,就应该先让学生懂得科学。

在新教材中,编者努力的将学生能够懂得科学作为一个努力的追求。

对于一些重点以及难点,新教材中就多给出了几个台阶,“没有登不上的山,只有走不了的台阶”比如说,在高中物理关于匀速的圆周运动中其加速度的方向的这一节,在教材中共设置了五步。

尤其是将关于矢量的运算写的非常细,这样就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的、深层次的理解认识。

这样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懂得,这样才有可能产生下面的兴趣。

另外,还有对于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这一节,在这一节中,教材也详细的进行了描述,有深度,也有广度,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只有当学生对一个知识点学懂了,学透了,这也才能够对其好奇心予以满足,这样才能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有一种成就感,对科学中的一些美好的东西慢慢的察觉,从而更加热爱科学,在对科学有了这种感情之后,才会将他们积极的态度与热情调动起来。

新教材中,它坚持以事实来说话,对于一切的规律以及概念都是根据事实来作为依据。

对于一些概念以及规律,它都是从生活中、实验中、或者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开始出发,关于一切的论述都是有
逻辑的,对于似是而非的说法不能出现,与已有的认识也不会相矛盾。

所以说,高中物理的新教材比较重视逻辑性,这些也都已经对学生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够受到了教育。

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让学生进行练习以及观察,或者是进行试验或者是推理,更为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在高中物理新教材中,在每章前面的名人语录,都能够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着好的影响。

例如说,在教材中,有一个关于梁启超的语录,是关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的见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

另外,还有就是,在序言中,引用了庄子的名言,关于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的语录,对于这样的一些语录,在读起来的时候就有着一种震撼的感觉。

三、教学的开放性
在高中物理新教材中,有说一说、做一做、实验探究、课题探究等很多栏目,这些栏目一般都是具有开放性的,并没有一种死板的、确定的要求。

例如,在电磁这一节中,课后的说一说,就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质子是带正电的,所以原子核中的质子应该是相互进行排斥的,可是他们却始终结合在一起,这是问什么呢?这样的问题就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散他们的思维,这时,他们就可能会猜想,是不是会有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来对其产生作用,使得他们紧紧的结合在一起,所以,这就能够为强相互作用奠定一个基础,做下铺垫。

另外,也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了解了万有引力,认为是这
种力量使得核子相结合,教材中,允许学生存在着自己的疑问,或者是有一种较为模糊的认识,但是只要是继续往下学,就能够将问题进行解决。

而且,如果能够存在一种疑问,这对于后面的学习更加会有好处,会使得学生在学习后面的内容时。

对前面的、曾经怀疑过的一些知识点予以回忆,进而来加深印象。

在生活中或者是科学中,有很多问题不能够解决,甚至是一直都不会找到满意的答案,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够促进人们不断的去思考,也会不断的进步。

上述的这些是对于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同时,新教材还做到了学科的开放性。

物理学尽管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可以说是一科比较成熟的科学,但是在新教材中,并不是能够将一切问题的答案解出来,总是,对于一些旧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新问题也出现了。

比如说,“关于空间以及时间,它到底是什么;关于黑洞应该怎样去理解,怎么样去探索,现在还不明确……”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去理解到什么知识,而是告诉学生,真理是无止境的,是不能终极的,我们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应该不断的去探索,去发现。

总之,高中物理新教材相对于传统的教材有着很大的进步,它更加注重逻辑性、开放性,更加适合于这个时代,更加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车丽娜.教师文化的嬗变与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赵虹元.基础教育教师课程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彭冠军.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改革研究[d].山东师
范大学,200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