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含义题与词语赏析题的辨析资料

合集下载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教与学同步精品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教与学同步精品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语文老师大声说:“不要偷看课本!”
●4.看搭配
角度 例词
适用 词汇
范围 词语
使用 对象
赡养 抚养 扶养
分析 较大 较小
多指供养,多用于晚辈对长辈 指爱护并教养,多用于长辈对晚辈
指养护,多用于平辈之间
示例 英语词汇 “高考”是个词语 赡养老人 抚养孩子 扶养兄弟
角度 例词
分析
示例
与自然界或物质方面比较具体的东
“送”比“放”更有力,在这里表现了小媳 妇拿出新被子的不舍和最终的下定决心,内 送 心也有点赌气,跟下文她为小通讯员献出被 子形成了对照。
(4)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 (5)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
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 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
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我。
17
● 三、同义词在语法上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词性的不同。二是充当的句子成分不同。 三是和它搭配的词语、句式不同。
● 从词语的语法角度,辨析下面几组同义词。
● 申明/声明
愿望/希望
申明是动词。 声明是动词、名词。 与这件事。他发表了一篇声明。) 愿望是名词。 了。我实现了愿望。) 希望是动词、名词。 希望是生命的阳光。我希望疫情消失。)
请解释下列各句中“火”的意思,并为它们各找一个同义词。
(1)他回家,看到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立刻就火了。
意思: 冒火
同义词: 生气

(2)这场比赛后,他彻底地火了。
意思: 知名
同义词: 出名

3)今天晚上他赢了好多把,手气也太火了。
意思: 好
同义词: 顺

பைடு நூலகம்
14
● 二、同义词的意义差别主要表现在意义的轻重不同、范围的大小不同、个体与 集体的不同、以及意义的侧重点不同。

对某词或字或句的深刻含义的题的技巧和方法(最好有题练)

对某词或字或句的深刻含义的题的技巧和方法(最好有题练)

对某词或字或句的深刻含义的题的技巧和方法(最好有题练)一、常见题型:题型1、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语境义)题型2、代词指代的内容题型3、词语可否省略、调换、是否矛盾题型4、动词、形容词的作用题型5、加点词语的思想感情2、常见题型分类讲解:题型1、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语境义)(1)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从全文看,题目“轻轻地抱住母亲”中的“轻轻”一词用得很形象,请分析“轻轻”一词的含义。

“轻轻”写出了儿子抱着母亲时动作的轻柔以及那种生怕有所闪失的心理,(1分) 表现出对母亲的敬重、体贴……(符合题意即可)(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①(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一元钱。

②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一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两个加点词的理解同样要联系文意和人物形象。

“颤颤抖抖”既是瞎婆婆年事已高的体现,也是她对来之不易的“一元钱”做出“送”的决定时的表现。

“颤抖”则是“我”见到瞎婆婆的举动后倍受感动的心情的表现。

(3)结合作者感情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语言的感情色彩,是作者抒情成分的体现。

把握作者的感情色彩有利于准确地理解内容。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

如《孔乙己》:“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推测,“的确”表肯定,表面看自相矛盾不好理解,但联系上下文便可想到,孔乙己是生活在封建末世的下层知识分子,他的死活无人关心,只能用“大约”,从他饱经摧残又被打折双腿的幸遭遇看,必死无疑,所以用“的确”。

两个看似矛盾的词用在一起,既揭示了当时人们的冷漠麻木,又鞭挞了社会的黑暗、冷酷,表达了作者深沉冷峻的思考和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病态社会的批判。

有时,加点词语处于文中的总起句中,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下文的具体表述来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有时加点词语处于文中的总结句中,则需要我们根据上文的具体表述来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理解词句品味语言一、词语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特定含义。

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分析语言环境。

在分析语言环境时,先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意义和结构,再需找和词语相关的语言信息,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从修辞义、隐含义、临时义、情感义、网络义等多方面去分析。

答题格式:词语语境义:"XX" 一词原指 ,这里指 ,起到了一的作用。

2、词语表达效果作用:要分析此词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了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文中人物)怎样的情感,到达了什么效果。

答题格式: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B、分析外表意义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

C、分析深层含义:肯定了/表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挖苦了/否认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3、问某词能否去掉的题型答题格式:A、回答"可以"或"不可以"。

(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B、结合句子分析用该词强调突出了(限制、说明、修饰了)更能形象(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 J.用,不能表达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等。

4、能否调换为另一词的题型。

答题格式:A、回答"可以"或"不可以"。

(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B、解释词义,比拟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异:原词准确、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换了之后就变成C、用原词表达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调换后,不能表达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

5、文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方法:A、常考的指示代词有:这、那、这些、其他、以上、如此......;B、是往前找;C、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示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6、一句话中某两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格式:不能。

2020年重庆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考点3 词语理解与赏析

2020年重庆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考点3  词语理解与赏析
教材设问学考点


考点针对练
考点3 词语理解与辨析
返回目录
教材设问学考点


1
考点探源
考向1:词语含义(13年8考)
(七下《阿长与〈山海经〉》)“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
说说其含义的不同。
考 向 2
考点3 词语理解与辨析
返回目录
考 向
【解题思路】理解词语的含义,首先要知道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原文,分
己的情绪里,无暇顾及母亲,另一方面,现在想起追悔莫及。第②句中,
“再也”一词说明,作者本能地认为母亲像往常一样还会回来的,然而那

次他们竟成了永别,作者对此深感悲痛和悔恨。第③句“绝”和“竟”,
向 2
强调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这件事的震惊,说明他此前无任何思想准备。
考点3 词语理解与辨析
返回目录


2
什么?
考点3 词语理解与辨析
返回目录

【方法指导】
向 1
思路一:理解词语的本义→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表达的情感
思路二:判断词性→词语反映的情形→表现出的作用,即人物(事物)形
象、品质
(1)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

(2)副词:强调了……的特点。

2
(3)量词:从程度上限定,将……的范围呈现得更加具体、直观。
向 2
件事,没有确凿的根据,只是估计。根据“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
计,孔乙己的确死了,因为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中,孔乙己肯定活不下去,
所以用“的确”表示猜测的结论。这句话也流露出小伙计对孔乙己的同情。
考点3 词语理解与辨析

期末复习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思路+句式+语言)课件ppt

期末复习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思路+句式+语言)课件ppt

[2019、 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
2013] 答题格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
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续表
修辞 手法
拟人
辨析、作用及答题格式
辨析: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①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②表意丰富,表达生动而有趣 答题格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 写了……的情景(特点),抒发了人物……的情感
续表
表现 手法
定义、作用及举例
定义: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某一个方面的特征
托物言 志
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作用:侧面表现作者的志趣,有助于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举例:《紫藤萝瀑布》通过对紫藤萝蓬勃生命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
生命的思考
续表
表现 手法
定义、作用及举例
作用:①使文章情节曲折动人,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为表情达意
考向4 环境描写
考向5 标题作用
(1)明确标题含义或指代义; (2)从标题与文章相关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下图:
如:统编教材中《藤野先生》——表明写作对象,《智取生辰纲》——关联主要情节, 《灯笼》——贯串全文的线索。
考向6 开头作用
考向7 中间段落作用
考向8 结尾段落作用
考向9 表现手法
表现 手法
的惊喜,使描写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
考向10 记叙顺序
续表 特征:在叙事过程中暂时中断,插入与之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①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内容做铺垫;②对主要情节起 插叙 补充、衬托作用;③突出人物性格(形象);④突出文章主题; [2019] ⑤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更加完整 示例:《故乡》一文中作者插叙少年闰土的内容,将其与中年 闰土进行对比,充实文章内容,突出文章主题

2021-2022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专题突破(部编版)专题15白杨礼赞-茅盾(解析版)

2021-2022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专题突破(部编版)专题15白杨礼赞-茅盾(解析版)

专题15白杨礼赞-茅盾知识讲解1.文学常识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重点字词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恹恹(yān yān)欲睡虬(qiú)枝婆娑(suō)秀颀(qí)倔强(jiàng)3.文章思想内容(1)相关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2)写作思路:描绘形象(白杨树)——精神品质(不平凡、力争上游)——象征意义(北方抗战军民的精神)——抒发情感(通过礼赞白杨树,歌颂抗战军民不屈不挠、坚持奋斗的精神) (3)写作线索:本文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为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主线。

(4)主要内容:本文以白杨树为象征,通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专题练习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解剖.(pāo)联袂.(mèi)剔.透(tì)谆.谆教诲(zhūn)B.寒噤.(jīn)细菌.(jūn)祈.祷(qí)得陇.望蜀(lóng)C.氛.围(fēn)折.本(shé)恣.睢(zì)鲜.为人知(xiǎn)D.胚.胎(péi)脊.梁(jǐ)污秽.(suì)扣人心弦.(xián)【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04-记叙文(二)词语含义与鉴赏(教师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期末考前知识精讲与专项练习(上海专用)

04-记叙文(二)词语含义与鉴赏(教师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期末考前知识精讲与专项练习(上海专用)
(3)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词语,也可以使用替换法,将所解释的词语去掉,自己使用一个词语来代替原词语。
注意事项:补充叙述主体或涉及的对象,将句子写完整;一定要将答案带入原句检验,检验这种揣摩出来的含义是否吻合全文的主题和思路。
4.词语的指代义
(1)找出该词语所在的位置(2)理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
(3)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和内容(4)将答案代入原文
(4)比较题
请问“**”能不能改成“**”,为什么?
答题模式:找出两者在文字表达上的不同之处+解释不同之处的文字表达效果(一般解释表达效果好的那一句,也可以加上表达效果不好的那一句)+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或人物的情感+结构上作用(灵活)。
※例题解析
犟驴
①他,脾气特犟,大伙儿给他取了个绰号“犟驴”。
②11岁的犟驴长得有些“犟”,圆滚滚的身子,胖嘟嘟的圆脸,小眼睛、厚嘴唇,留个小平头,额前两个发旋。当地俗语说“两个漩儿,犟脾气儿”加上头顶一个,犟驴竟有三个发旋!
(3)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2.词语鉴赏解题方法
一般可从修辞、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对这些关键性词语的赏析准确、到位了,也就完成了对句子的语言赏析。其他需要考虑的是:大词小用;贬褒词性色彩互换等。
(1)对句子中词语的鉴赏(表达效果、表达作用)分析。
①首先确定词语是属于表修饰还是表限制;
⑨周一清晨,升旗仪式结束后。一位市民给学校送来了一面“拾金不昧”的锦旗,当着全校师生的面交到了校长手里。学校大队辅导让犟驴上台,校长亲自为他颁发了“拾金不昧”的“榜样星章”。同学们都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原来,华驴周末和几个同学在生态文化广场玩耍时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各种证件,还有1000多元现金。几个伙伴建议把钱分了,驴坚决不肯。那几个伙伴怎么能得过他?犟驴这一“犟”,钱包终于完璧归赵。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名师教学设计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名师教学设计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名师教学设计【单元知能对标】一、层次、内容本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积累词语就是为了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只有准确辨析词义,才能正确使用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主要是就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言的。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二、教学优势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对语言内容的深挖细解,却往往忽略了具体词语的功效,为了把词语教学从肢解内容的泥淖中解救出来,我们在理解文章情意的同时要注重语言运用的学习,将读与写、纳与吐有机统一起来,真正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特质,让学生从教材范例中学到表达的技巧与规律,能够切实有效地运用语言,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进一步丰富语文的有效性。

【学情整体分析】积累词语,明辨词语的古今义的联系与区别,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辨析词义,使用词语。

词语是造句的基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好的篇章、表情达意,都离不开正确使用词语,而正确使用词语的前提是正确辨析词义。

学情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活动准备】一、任务专题设计首先阐述准确用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然后列举经典片段,具体分析词语的不同意义,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使其把握词语的用法。

二、教学目标设计1.准确理解词义,把握词语的用法;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把握词语的语体色彩。

2.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分析和理解用词的准确、鲜明、生动。

三、教学策略设计本课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言语材料中辨析词义的细微差异,对同义词、近义词从概念义、色彩义等多个角度进行辨析,把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体会作家如何通过炼字选词,使语言表达精密、得体、富于变化,增强表达效果。

四、教学方法建议讨论法、探究教学法、合作教学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理解用词的准确、鲜明、生动。

六年级上册专项练习第四单元知识点练习 词语理解(有解析)

六年级上册专项练习第四单元知识点练习 词语理解(有解析)

六年级上册专项练习第四单元知识点练习词语理解(有解析)专题02词语理解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是我们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常考题型①选择词语填空;②填关联词语;③词语解释、语境词义解释;④辨字组词、成语运用、仿写词语、补全词语等等。

一.选择题(共5小题)1.小明在作文中要写“kè尽职守"这个词,但是他拿不准是哪个kè字,查《现代汉语词典》以后,发现四个kè字,根据意思小明应选择的一项是()A.刻:形容程度极深B.恪:谨慎而恭敬C.克:克服;克制D.客:客人2.填入下面句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病魔着袭向这位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人,来势汹汹。

老人却忍着疼痛,不发出一声_____________,直到昏倒被送进医院,人们才知道他的身体状况。

当人们来他时,他还一直念叨着要赶紧出院,能早点儿回到工作岗位上。

A.咆哮呻吟探望希望B.呻吟咆哮探望希望C.咆哮呻吟希望探望D.呻吟咆哮指望探望3.下列四个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选项是()。

A.阅读了课外书后,我的知识添加了。

B.在音乐课上老师让我们观赏中外名曲。

C.颐和园里的古代建筑闻名世界。

D.我们一家人都十分关怀伊拉克战争的情况,第一个进家门的人准会马上收看电视新闻。

4.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品种面貌生活错误A.改良改变改正改善B.改正改变改善改良C.改变改善改正改良D.改良改变改善改正5.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吵亚倾听势不可当指手画脚B.拥带惊慌心惊肉跳自做自受C.敲门忧虑神志不清不假思索D.搀扶呻吟汹涌彭湃忐忑不安二.填空题(共8小题)6.根据句子意思写词语。

(1)自己做错了事情,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2)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3)形容对发生的意外事情非常吃惊。

7.看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sǎng zi shāyǎshēn yín fèi huàliútǎng8.先补全词语,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精品】小升初语文衔接教材 第2讲:词义辨析

【精品】小升初语文衔接教材 第2讲:词义辨析

第2讲词义辨析旧知回顾在小学阶段,对词义的理解和辨析,要求做到能够辨别同义词、近义词;理解多义词;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理解和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新词语。

其中辨析同义词、反义词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一、怎样辨析同义词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词义着重点不同: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词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

二、怎样找反义词意义相反的词叫反义词,寻找反义词是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从词的音节去寻找。

反义词的音节一定要和对应的词相等。

如“强”是单音节的,它的反义词也必须是单音节的“弱”。

2.从词的范围去找。

反义词所指的范围应该是相同的,如“强壮”是指人的体质,它的反义词应找“瘦弱”,而不能找“软弱”。

3.从词的性质去找。

词按性质又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一对反义词的词性必须是相同的。

如“黑暗”是形容词,它的反义词也应是形容词“光明”,如果用“亮光”就不对了。

因为“亮光”是名词。

4.从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去寻找。

有的词是反义词,词义不同,它的反义词也不同。

如:这鱼很新鲜。

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腐烂”。

这是一件新鲜事。

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陈旧”。

早晨的空气很“新鲜”。

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混浊”旧知例析例题一:选词填空。

强迫强制⑴后来我()自己走向生活,终于体会到广交平移多么使人精神振奋。

⑵由于他拒不主动还款,法院只好()执行。

关于小升初语文词语辨析

关于小升初语文词语辨析

关于小升初语文词语辨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小升初语文考试中,词语辨析是一个很重要的考察点。

掌握好常见的词语辨析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在平时学习中,要多注意积累词汇,多进行词语辨析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本文将就一些小升初语文常见的词语进行辨析,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掌握这些词语。

1. 买卖/销售买卖和销售都与商业有关,但含义有所不同。

买卖是指买进和卖出货物、财产的行为,强调的是交易的双方。

而销售则更专指商品的促销和推广,强调的是商品的市场营销。

在句子中的用法也不同,买卖强调的是双方的交易行为,而销售则更偏向于商家的推广和销售行为。

2. 站/立站和立都表示人在竖直位置上不动的状态,但用法上有所不同。

站更强调是在某地方停留,并有可能进行某种活动,如站在车站等候;而立更强调是竖直的状态,不具有特定的位置意义,如站立在门口。

3. 记/忆记和忆都与记忆有关,但在用法上有所区别。

记强调把事情记录下来,如记日记、记账等;而忆更强调记忆能力,如回忆、回忆往事等。

在实际运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词语。

4. 甜/甘甜和甘都表示食物或饮料的味道,但含义有所不同。

甜是指味道甜美,如糖的味道;而甘则是指甜味中带有一丝微苦的感觉,如枸杞的味道。

5. 明白/懂得明白和懂得都表示理解或理解到位的意思,但用法上略有不同。

明白更强调理解某件事情的内容,如明白道理、明白原因等;而懂得则更强调对某个领域内的知识或技能的掌握,如懂得做某种事情、懂得解决某种问题。

6. 起床/爬起起床和爬起都表示从床上站起来的意思,但用法上有所不同。

起床更强调是从睡眠中醒来,如早上起床、睡得昏昏欲睡地爬起来;而爬起则更强调是用手支撑着身体站起来,如爬起来打开窗户。

7. 听/闻听和闻都与听觉有关,但含义有所不同。

听表示用耳朵感知声音,是有意识地去倾听,如听音乐、听讲座;而闻则更强调是指无意识地嗅到气味,如闻到花香、闻到烧烤味。

8. 忧郁/忧伤忧郁和忧伤都表示心情不好的意思,但程度上有所不同。

词语含义题与词语赏析题的辨析

词语含义题与词语赏析题的辨析

词语含义题与词语赏析题的辨析词语含义题和词语赏析题两类题是现代文阅读中常考的两个知识点。

但是两者的区别不容易,学生容易混淆。

不过,总的来说,含义题侧重于考查理解和概括能力,要写出来“是什么”,而赏析题侧重考查鉴赏和艺术敏感力,要写出来“为什么”,一个词语是什么含义,放在语境中有了什么深义和寓意,从而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和主旨,这是词语含义题。

而一个词语使用地非常好,非常生动,请解释为什么好,请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方面来分析其原因,这个就是赏析题。

先来看词语含义题:如果将一篇精彩的文章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文中丰富多彩的词语就好比树上生机勃勃的绿叶。

有了词语的“绿叶”,大树才有其蓬勃的生命;同样,只有与树枝、枝干紧紧相连,词语的绿叶才能闪烁生命的光彩。

因此,所谓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叶”与文章的“枝、干”之间血脉相连的关系,从而准确地把握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地说,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所做事件和细节描写)、作者感情(感情色彩)以及上下文(结构上)等理解词语的转化义、语境义,其中最主要的是语境义,它包括词语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等。

[方法导航]一、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一个好的写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总是紧扣中心思想来选择他认为最恰当的词语。

因此,当我们剖析一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想想这个词语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例如,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中有这样一句话:“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这里的“傲然”就须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

我们知道,《白杨礼赞》是借歌颂白杨树歌颂北方的抗日军民,歌颂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而这里的“傲然”正是这种精神的形象体现。

中考语文备考之说明文阅读之词语句子赏析+顺序结构分析(附例题及解析)

中考语文备考之说明文阅读之词语句子赏析+顺序结构分析(附例题及解析)

一、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说明文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都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词语或是关键信息点,或是某一重要说明对象的简洁概括(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或是承前启后省略了相关阐释内容。

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内涵。

如何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呢?在熟知词语本身固有意义(即字典义)的基础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技巧:(1)瞻前顾后法: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

(2)比照辨析法:仔细比较辨别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

(3)参考语境法: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1.重要的句子有以下几种情况(1)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对于结构复杂的句子,可以用“提取主干法”,抓住句子主干,理清那些修饰、限制等附加成分进而理解其内在含义。

(2)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

对于内涵较丰富的句子,应该依照“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上下语境,整体解析。

(3)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如文眼句、中心句、过渡句等)。

这种句子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有的统领全文,有的阐明要旨,有的设疑激趣,有的总结全文,有的前后照应,有的承上启下。

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既要注意它在段中和篇中的位置,还要认真深入地分析它和文章中心或结构的关系。

2.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生动形象性主要有五种题型(1)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模式与技巧:准确科学/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2)“××”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请说明理由。

答题模式:不可以,“××”词表……,意思是……;所换词语的意思是……,换了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原意),“××”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及常见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及常见人物形象

初中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及答题模板一、理解品析重要词语答题公式:本义+语境义+作用答题模板:1. 词语的含义:本义+语境义2.词语的作用:①解释:本义+语境义,②作用:化静为动,将……具象化,人格化,褒义贬用,贬义褒用……二、理解赏析重要句子答题公式:句子内容/写作手法/句式/关键词+作用+情感答题模板:1. 哲理句(主旨句、抒情议论句、总结全文句)赏析:点题,揭示了……的道理(让人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2. 句式的赏析:反问句能加强语气,使感情更强烈(使观点更鲜明);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

3. 描写句的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描写,具体地写出了……。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环境描写)→具体答题模板见“五、辨析描写方法及作用”4. 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所在句子的赏析:修辞手法,描写,对比,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象,叠词的使用(节奏感),引用(文学性),感情色彩(褒贬)5. 句式工整句的赏析:这个句子句式很工整(对偶),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写出了……。

6. 叠词句的赏析:这个句子中的“××”一词是叠词,读起来有音韵美,写出了……。

三、分析段落作用答题公式:结构作用+内容作用【结构上】1.开头段:统领全篇/引起下文/营造氛围/奠定基调/铺垫/伏笔/设置悬念等。

2.中间段: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渲染了……氛围等。

3.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或上文)/使文章结构完整/点明中心/升华主题/深化主旨/照应前文/结构严谨/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等。

【内容上】1.开头段:点明(或引出)叙写的人、事、物、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结尾段:点明主旨(或深化主题),升华情感(由个体到群体),发出号召或倡议。

3.写景段: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人物精神品质。

4.议论抒情段:评价人物、景物、事物,抒发情感,点明主旨。

(第一步:先概括段落写了什么!)四、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答题公式:人物+事件+性格品质答题模板:1. ××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

高考语文近义词辨析练习(附解析+答案)

高考语文近义词辨析练习(附解析+答案)

高考语文近义词辨析练习1.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取的是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既表达文学史的标准,又表达教材的____(2)诗人朱湘认为:"本来在诗里用形容词就是一种最笨最乏的方法,有想象力的人是决不肯____他们的.(3)诗人想象死后自己与战友的鲜血将随着雪一起____,流淌在五月的河里, 滋润着大地.A. 品味乱用融化B. 品位乱用溶化C. 品味滥用溶化D. 品位滥用融化2.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学习先秦诸子的犀利论辩中国文化经典的深沉哲思,将引领你们走近先贤圣人,____这些思想家的风采.(2)这首诗采用象征的写法,名义上写井,实那么写人.但通篇没有出现人的影子,只是_____地写井.(3)这是一首名诗,篇幅不长,但意境深远,远到你的想象力理解力发挥尽了,还不能_____完它的余味A. 领会关注开掘B. 领会专注挖掘C. 领略专注挖掘D. 领略关注开掘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小孩子,特别是没有沾染上"大人气"的孩子,由于____浅,不谙世事,他们不是从实用的角度去看事物,而是喜欢沉浸在梦想的境界中,这样就往往能在为成年人所_____的东西上发现美.(2)人们不珍惜生命,人们不仅挥霍而且极其____时间,人们把它给予的一生随便地混过去.A.阅历无视藐视B. 经历无视蔑视C. 阅历无视藐视D. 经历无视蔑视4.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法国时曾经给他所____的艺术家罗丹当过秘书.(2)里尔克诗中的这只豹不再是巴黎植物园铁栏中的豹的简单写照,它渗透着诗人里尔克主观的情绪,开掘的是悲剧中的英雄的心灵.尽管如此,诗人创作的____仍然在巴黎植物园.离开了对植物园铁栏中的豹的仔细观察,也就不会有渗透里尔克主观情感的不朽豹.(3)他的诗歌中流露出的对大自然的感情,正源于他与大地经常直接的____交融.A. 敬爱契机勾通B.敬仰契机沟通C. 敬爱时机沟通D.敬仰时机勾通5.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马厩附近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牧场,童年的济慈喜欢在牧场上___,观看大自然用它那绚丽多彩的画笔给大地万物绘出的种种颜色,聆听百鸟悠扬悦耳的啼鸣.(2)象征意蕴是指诗人在象征意象中____的精神内容,是作品内在灵魂.(3)他凭自己的思想线索的____,东奔西窜,把各色各样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A. 流连灌注指引 B. 留恋贯注指引 C. 留恋灌注引导 D. 流连贯注引导6.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诗的媒介是语言,除去有外在声音的因素外,还有内在意义的因素.因此探讨诗的音乐性就该从外在音乐性与内在音乐性两个方面进行____(2)如果认为诗人写的仅仅是马,仅仅是形神毕肖地描绘了老马的形象,那么对此诗的理解是____(4)当人们在诗的世界中____的时候,或感到平和,或感到酣畅。

专题28语言综合运用新情境新题型(讲义)(解析版)-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28语言综合运用新情境新题型(讲义)(解析版)-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考点28语言综合运用新情境新题型语言表达怎么考语言表达是指基于具体的语言情境,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进行准确、连贯、得体表达的能力。

要求为:1.熟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常用规范字的字音、字义和字形;2.掌握基本的语法规范和标点符号用法、语篇衔接的常用手段,以及常用的语用规则、修辞手段;3.能根据具体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情景,正确地遣词造句,准确地表情达意,有效完成交际任务。

《课程标准》说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具体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并通过具体、多样的实践活动表现、展示出来的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

以具体情境为载体。

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

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

个人体验情境指向学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及创作文学作品等。

社会生活情境指向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强调学生在具体生活场域中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强调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述方式等。

学科认知情境指向学生探究语文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语文学科认知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之变——汉语言特点及社会生活情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能“发现与汉字、汉语有关的某些问题,结合汉字、汉语普及读物的阅读,进行归纳梳理,验证汉字、汉语的理论规律,例如汉字的表意性质、汉语的韵律特点、词汇意义的系统性、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口语与书面语的不同特点等,提高对语言现象的理性认识”,自2020年山东卷考查了变式句和认知性比喻后,在本属于表达活动的部分考查阅读活动的做法延续至今,其中具有鲜明汉语言特点的试题越来越多的进入到试卷中来,例如新课标Ⅰ卷第20题考查具有独特韵律特点的汉语叠音词,新课标Ⅱ卷第19题考查表时态的汉语虚词“着”,全国甲卷第17题考查汉语的俗语,全国乙卷第18题考查汉语语法的灵活性,且这些试题大都是考查阅读活动中的鉴赏能力,综合性强且应用性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语含义题与词语赏析题的辨析
学而思中考研究中心--初中语文教研组王凯歌
词语含义题和词语赏析题两类题是现代文阅读中常考的两个知识点。

但是两者的区别不容易,学生容易混淆。

不过,总的来说,含义题侧重于考查理解和概括能力,要写出来“是什么”,而赏析题侧重考查鉴赏和艺术敏感力,要写出来“为什么”,一个词语是什么含义,放在语境中有了什么深义和寓意,从而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和主旨,这是词语含义题。

而一个词语使用地非常好,非常生动,请解释为什么好,请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方面来分析其原因,这个就是赏析题。

先来看词语含义题:
如果将一篇精彩的文章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文中丰富多彩的词语就好比树上生机勃勃的绿叶。

有了词语的“绿叶”,大树才有其蓬勃的生命;同样,只有与树枝、枝干紧紧相连,词语的绿叶才能闪烁生命的光彩。

因此,所谓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叶”与文章的“枝、干”之间血脉相连的关系,从而准确地把握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这里可以画图)
具体地说,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所做事件和细节描写)、作者感情(感情色彩)以及上下文(结构上)等理解词语的转化义、语境义,其中最主要的是语境义,它包括词语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等。

[方法导航]
一、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一个好的写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总是紧扣中心思想来选择他认为最恰当的词语。

因此,当我们剖析一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想想这个词语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例如,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中有这样一句话:“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这里的“傲然”就须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

我们知道,《白杨礼赞》是借歌颂白杨树歌颂北方的抗日军民,歌颂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而这里的“傲然”正是这种精神的形象体现。

因此,若是仅仅回答“傲然”表现了“哨兵”挺立的姿态是远远不够的,要能够指出“傲然”一词在这里形象地表现了北方的抗日军民以及整个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抗战精神,才算是正确理解了这个词语在这里的含义。

二、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人物的细节描写
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有这样一段话:“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茵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这个“排”字本是一个很普通的动词,意为“依次摆好”,但用在这里,却有了它特殊的含义。

我们知道,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既不能中举,又不能放下读书人的架子,终日混迹于底层贫民中间,且还要忍受他们的嘲笑,那种读书人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因此,当他有了一点钱,虽然只是区区九文大钱,他也要充分炫耀一番,这个“排”字,便充分表现了他这种急于炫耀的心理,可谓一字传神,让人深深感到这个孔乙己的可笑、可怜、可叹!由此可见,当我们联系人物形象分析这一个“排”字,我们便看到了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因此,当我们阅读一段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字,一定要注意那些看似普通的词语里所隐含的有关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要从人物塑造的高度去把握这些词语的作用。

三、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不单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

好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因情为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血脉一般贯穿文章始终,因此,当我们分析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时,不可不考虑这个词语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又”是一个很普通的副词,“找”是一个很普通的动词,但用在这里,却有了深刻的含义。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在与儿子分别之际,父亲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对儿子的浓浓的亲情,而这种亲情的自然流露,又在儿子“我”的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而这里的“又”、“找”正体现了这种感人至深的父子亲情。

“又”表现了“我”被父亲的背影深深感动,被父亲的背影所体现的亲情深深感动,由此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眷恋,故而泪流难止,一流而再流。

同样,“找”在这里也表现了“我”对父亲深深的眷恋。

从这个“找”,我们仿佛看到了“我”依依难舍的目光,感到了“我”依依难舍的亲情。

--正是联系贯穿于全文的情感,我们才正确把握了这两个普通词语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在近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许多分析词语含义的试题都需联系上下文来进行分析、理解,因此,这一方法尤其要认真掌握。

例如巴金先生的《伤害》。

再来看词语赏析题:
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诗词鉴赏中,时常有赏析题。

细看学生的答题,时常有得不到全分的现象,通过了解学生也反映对此类题目不知从何处下手,也不知道怎样做此类题目才能得到全分。

其实无论是现代文中语句赏析还是古诗词中的名句鉴赏,只要从“形式、内容、情感”这三步进行答题,想要不得全分也难。

第一步:形式。

何谓形式,就是语句和名句中使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词语运用。

表现手法就是对比、衬托、象征、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艺术手法;表达方式就是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其中的描写又可分为白描和细节描写。

如:08年连云港中考卷中“阅读第一自然段,请品味‘昏睡的葡萄藤醒了’这句话中‘醒’字的妙处”(3分)。

答此题时可从修辞方法入手,结合本句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即可。

此题的形式就是“运用拟人手法(形式1分)”
第二步是内容,即该句子所叙述或描写的内容。

如上题的第二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蓄积一冬力量的葡萄藤在初春时节发芽长叶的生命苏醒状态(内容1分)。

就是第三步就是情感,即结合文章的主题该句子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如上题就是蕴涵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情感1分)。

再如09年宿迁中考试题“请从表达方式、语词运用等方面,赏析第五节画线的句子。

常常能掏着几颗圆圆的麻雀蛋,或一两只丑丑的小麻雀,黄黄嫩嫩的嘴,不停地张开又合上。

”答此题只要抓住关键词语联系本文思想感情作即可。

答案是:运用细节描写(1分)运用叠词(1分)(形式),表现出年少的时我的童真童趣(表现出少时的我对麻雀等小鸟的喜爱之情)。

(1分)(情感)
注:在解答一些词语含义题,一些词语会使用一些修辞(比喻、拟人、双关)或表现手法(如象征),所以要注意这些词语的特殊性:即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

找出之后,一定要代入原文中进行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