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现代文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念刘和珍君》

一、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加点的代词“此”指代的具体内容。

1、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写一点东西。

2、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

革命青年的牺牲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3、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活着的人永远纪念死者,记住惨痛的教训。

4、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刘和珍等革命青年在弹雨中互相救助,殒身不恤的事实,证明了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

二、判断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移就)

2、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比喻)

3、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反复、对比)

4、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反语)

三、阅读课文“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至“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无端”“喋血”是什么意思?“无端在府门前喋血”揭露了怎样的事实?

无端:无缘无故;喋血:流血满地。揭示了反动政府无耻地残杀爱国青年的事实。

2、文章多次写刘和珍君“微笑”“和蔼”“温和”,这有什么作用?

突出刘和珍善良谦和的性格;反衬反动政府和无耻文人的凶残下劣,驳斥了他们对革命青年的污蔑。表达了对烈士深沉的尊敬和怀念,对反动政府及其走狗文人的愤慨和控诉。

3、“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联系文意说说这句话中的“缘由”具体指什么?

反动政府对人民施武力屠杀和舆论钳制政策,致使人民敢怒不敢言,万马齐喑,衰弱不振。

4、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都是独立成段的。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综合鉴赏这两个句子。“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运用短语,语气急促肯定,情感激烈;单独成段,醒目有力。强调了污蔑诽谤是铁的事实、手段之卑劣出人意料,强调了对段祺瑞政府和流言家的愤怒控诉之情。5、“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如何理解这句话?

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候。这是对造成民族默无声息的黑暗统治的极端愤怒,也是对反对派的警告,更是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和鼓动。

■《小狗包弟》

阅读课文“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至“我自己终于也变成包弟了,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回答问题。

1、“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中“包袱”的含义是什么?

“包袱”指担心害怕包弟的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家里来。

2、“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如何理解这句话?

我也像包弟一样,受到“文革”的破坏摧残,只是保留了性命。既是对自己为自保而将包弟送到解剖台上的自责,也是对“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控诉。

3、这段文字是作者无情解剖自己的心灵独白,请分条概括他得心理情感。

(1)送走包弟后我的轻松心情;(2)我对包弟遭遇的同情、不安、不忍之情;(3)我对自己抛弃包弟行为的羞愧忏悔之情。

4、这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请分析其作用。

叙述与抒情有机结合。生动真切地再现了自己送走包弟后的心灵历程,严肃真诚地表达了悲悯忏悔之情,给读者深深地震撼,引发读者对人性问题的审视和反思。

5、对于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你是怎么看的?

■《包身工》

一、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1、所以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比喻)

2、东洋婆望了一会儿,也许是她不喜欢这种不文明的殴打……(反语)

3、“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

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借喻)

4、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反复、比喻、排比)

二、阅读课文开头至“还能兼营茶楼、浴室、理发铺一类的买卖”,回答问题。

1、包身工的住宿环境有何特点?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地方狭隘,空气污浊。

2、“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

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细节描写。这些女工大都是年轻的姑娘,爱美、自尊这都是天性,然而就在包身工制度的控制下,她们每日都在死亡的边界上挣扎,性命难保,又何谈自尊、自爱,她们在这种非人的摧残下,也被扼杀了人性。

3、这部分介绍了哪些背景材料?有何作用?

介绍了包身工来源、带工老板“手面”和财产;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交代包身工的真实身份和来历,帮助读者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揭示包身工制度的本质,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也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度。

4、根据这段内容并结合全文,给包身工下一个定义。

包身工是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东洋纱厂里为外国人工作的签订了卖身契失去了人身自由权的女工。

三、阅读课文“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至课文最后,回答问题。

1、“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与前文“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两句都用了“饲养”一词,其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用“饲养”一词是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这词在两句中作用和表达感情是不同的。前一句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现了作者愤怒的心情;后一句描写农民的贫困,无力抚养儿女,只能像饲养牲畜那样对待他们,表现了作者的同情。

2、联系上下文,赏析下面两段话。

(1)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前半句运用排比手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指斥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后半句用“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与“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形成强烈反差,揭露了包身工遭受的压迫之深。

(2)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黑夜”象征了旧社会‘“黎明”象征着充满光明的新世界,表达了作者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强烈的愿望。同时,向肆无忌惮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香港回归祖国,《别了,“不列颠尼亚”》主要选取了以下这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来报道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

主权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请根据要求填写时间或事件。

二、概括课文《别了,“不列颠尼亚”》的主要内容及六要素。时间:1997年6月30日-7月1日

地点:香港

人物:中国英国政府

事件发生的原因: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经过和结果:举行了港督离任的降旗仪式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易帜,升五星红旗,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港督驶离香港,宣告英国对香港统治的结束。

三、仔细阅读以下句子,结合《别了,“不列颠尼亚”》课后的附文,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包含着怎样的感情?

①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落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①者表达的是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宣告了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结束,表现了作者对香港回归祖国这一盛事感到欢欣鼓舞的心情。

②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②英国当年从海上入侵,得以在香港殖民统治达1个半世纪,而如今中国国力的强大,领导者的努力,终结了英国殖民统治。

四、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1、选段中“改建、扩建、装修”几个词语的顺序可否进行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不符合事物发展的正常顺序。

2、如何理解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港督府是英统治的象征,港督的离去,人去楼空,意味着英国统治的结束。

3、在这则新闻稿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港督府的叙述?请谈谈你的理解。港督府经历任港督完善,是英国统治的象征,是英政权在港的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