萜类化合物分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萜类化合来自百度文库的提取分离
(一)提取 ➢单萜、倍半萜多为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它们的提
取分离方法将在挥发油中论述。 ➢环烯醚萜多以单糖苷的形式存在,亲水性较强。 ➢倍半萜内酯类成分——易发生结构的重排。 ➢二萜类成分——易聚合而树脂化引起结构变化。
宜选用新鲜药材或迅速晾干的药材,尽可能避 免 酸、碱的处理。
吸附剂:硅胶、氧化铝(中性)等 3.利用特殊功能团
结构中常含有:内酯、双键、羰基等官能团。 可制成衍生物、碱溶酸沉等方法。
一、概 述
挥发油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具有芳 香性油状液体的总称。
定义:系指能被水蒸气蒸馏出来与水不相溶, 具有香味,易流动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少数以苷的形式存在。 主要存在种子植物,尤其是芳香植物中。菊 科、芸香科、伞形科植物,如:小茴香等。
一、概 述
生物活性
多具有祛痰、止咳、平喘、驱风、健胃、解 热、镇痛、抗菌消炎等作用。如:
柴胡挥发油制备的注射液——退热 丁香油——局麻、止痛 薄荷油——清凉、驱风、消炎、局麻 临床应用:樟脑、冰片、薄荷脑、丁香酚等。 在日用食品及化学工业上也是重要的原料。
一、概 述
化学组成
1.萜类化合物 主要是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化物。其构成
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大多是生物活性较强或具有芳香气味的主要
组成成分。 如:薄荷油——含薄荷醇(menthol)8%左右
樟脑油——含樟脑(camphor)约为50%
二、挥发油的通性 ㈠性状
1.颜色:大多为无色或微带淡黄色,也有少数具有其 它颜色。如:
洋甘菊油因含有薁类化合物——显蓝色 麝香草油——显红色 2.气味:大多数具有香气或其它特异气味,有辛辣烧 灼的感觉,呈中性或酸性。挥发油的气味,是其品质优 劣的重要标志。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提取
3.吸附法 (1)活性炭吸附法
苷类 活性炭吸附
水洗除水杂 未被吸附的水杂
用稀醇、醇等 有机溶剂洗脱 回收有机溶剂
得纯品苷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提取 3.吸附法 (2)大孔树脂吸附法
苷类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 用水、稀醇、醇依次洗脱
得纯品苷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二)分离 1.结晶法 2.柱层析法
二、挥发油的通性 ㈣稳定性(氧化性)
空气及光线 相对密度增加
挥发油
颜色变深
逐渐氧化变质 失去原有香味
不 能 随 水 蒸 气 而 蒸 馏
产品应贮于棕色瓶内,装满、密塞并在阴凉处 低温保存。
三、挥发油的提取
㈠水蒸气蒸馏法
挥发油的沸点(B.P)一般在70~300℃之间
㈡浸取法
(油脂吸收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用有机溶剂进行浸取——适用不宜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原料。
析出可将温度降至-20℃,继续放置。取出结晶 再经重结晶可得纯品。 例:薄荷油制备薄荷脑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薄荷油 -10℃放置12小时
析出粗脑 (第一批) 加热熔融
油 -20℃冷冻24小时
析出粗脑 (第二批)
0℃冷冻 较纯薄荷油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㈡分馏法
利用成分沸点不同,气化先后次序不同进行分离的。 沸点规律:1.碳原子数:碳多→沸点↑
二、挥发油的通性
3.形态:为透明液体,有的在冷却时其主要成分可能结晶析出,称为 “脑”,如薄荷脑、樟脑等。
4.挥发性:指在常温下可自行挥发而不留任何痕迹,这是挥发油与脂 肪油的本质区别。
㈡溶解度 脂溶性,不溶水 易溶——石油醚、乙醚、二硫化碳、油脂等 ㈢物理常数 比重:多数比水轻,也有比水重的(丁香油、桂皮油), 沸点:一般在70~300℃之间,具有随水蒸气而蒸馏的特性。 光学活性:大多有光学活性。
1.油脂吸收法
分冷吸收法、温浸吸收法。方法如下图所示。
三、挥发油的提取
金属网
新鲜花瓣 (药材)
玻璃板 50*100cm
木制框架 5-10cm高
油脂吸收法图示
猪 油 3份 牛 油 2份 混合物
涂在玻璃两面
三、挥发油的提取
花瓣 (原料)
浸泡
容器 油脂
芳香成分溶于油脂中
50-60℃ 低温加热 温浸吸收法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㈡分馏法
常压分馏——四大段蒸馏液
第一段——加热温度<150℃——低分子醛酮类 第二段—— 150~200℃ ——单萜类 第三段—— 200~250℃ ——单萜含氧衍生物
第四段—— 250~300℃ ——倍半萜、薁类
每一馏分进一步分馏或采用冷冻结晶等方 法分离得到单一成分。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㈡分馏法 例:薄荷醇的提取分离
薄荷 水蒸气蒸馏
薄荷油 分馏
20~150℃ 150~200℃ 200~230℃ 230~300℃ 单萜烃类 薄荷醇或酮 倍半萜含氧物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㈢冷压法 此法适用于新鲜原料,如桔、柑、柠檬果皮
含挥发油较多的原料。 捣碎→冷压→静置分层→粗品
优点——保持原有的新鲜香味 缺点——可溶出原料中不挥发性物质。 如:柠檬油常溶出原料中的叶绿素,而使柠檬油 呈绿色。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 冷冻处理、分馏法、化学法、色谱法
㈠冷冻处理 将挥发油置于0℃以下使析出结晶,如无结晶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提取
1.溶剂提取法
药材 MeOH或EtOH提取
回收溶剂 浸膏悬浮于水
药渣
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
石油醚
乙醚
脂溶性杂质
乙酸乙酯 苷元
正丁醇 粗总苷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提取
2.碱提酸沉淀法 倍半萜内酯类:利用碱可使内酯开环(溶于水),
酸化后闭环(析出)。 注意:用酸、碱时,可引起构型发生改变。
三、挥发油的提取
2.溶剂萃取法 溶剂——石油醚、二硫化碳、四氯化碳、苯等 方法——回流浸出法、冷浸法等 处理——提取后,减压蒸去有机溶剂后即得浸膏 精制——加热乙醇溶解浸膏,放置冷却,滤除杂 质,回收醇得净油。 (原理:利用乙醇对植物蜡等脂溶性杂质的溶解 度随温度下降而降低的特性)
三、挥发油的提取
2.双键数:多→沸点↑ 3.官能团:极性大→沸点↑
酸 > 醇 > 酮~醛 > 醚 4.反式沸点 > 顺式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一)分馏法 例:
CH2OH
CH2OH
双氢月桂烯 橙花醇 (香橙醇)
香叶醇 (牻牛儿醇)
b p :1 6 6 ~ 8 ℃ 2 2 5 ~ 6 ℃ 2 2 9 ~ 3 0 ℃
(一)提取 ➢单萜、倍半萜多为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它们的提
取分离方法将在挥发油中论述。 ➢环烯醚萜多以单糖苷的形式存在,亲水性较强。 ➢倍半萜内酯类成分——易发生结构的重排。 ➢二萜类成分——易聚合而树脂化引起结构变化。
宜选用新鲜药材或迅速晾干的药材,尽可能避 免 酸、碱的处理。
吸附剂:硅胶、氧化铝(中性)等 3.利用特殊功能团
结构中常含有:内酯、双键、羰基等官能团。 可制成衍生物、碱溶酸沉等方法。
一、概 述
挥发油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具有芳 香性油状液体的总称。
定义:系指能被水蒸气蒸馏出来与水不相溶, 具有香味,易流动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少数以苷的形式存在。 主要存在种子植物,尤其是芳香植物中。菊 科、芸香科、伞形科植物,如:小茴香等。
一、概 述
生物活性
多具有祛痰、止咳、平喘、驱风、健胃、解 热、镇痛、抗菌消炎等作用。如:
柴胡挥发油制备的注射液——退热 丁香油——局麻、止痛 薄荷油——清凉、驱风、消炎、局麻 临床应用:樟脑、冰片、薄荷脑、丁香酚等。 在日用食品及化学工业上也是重要的原料。
一、概 述
化学组成
1.萜类化合物 主要是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化物。其构成
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大多是生物活性较强或具有芳香气味的主要
组成成分。 如:薄荷油——含薄荷醇(menthol)8%左右
樟脑油——含樟脑(camphor)约为50%
二、挥发油的通性 ㈠性状
1.颜色:大多为无色或微带淡黄色,也有少数具有其 它颜色。如:
洋甘菊油因含有薁类化合物——显蓝色 麝香草油——显红色 2.气味:大多数具有香气或其它特异气味,有辛辣烧 灼的感觉,呈中性或酸性。挥发油的气味,是其品质优 劣的重要标志。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提取
3.吸附法 (1)活性炭吸附法
苷类 活性炭吸附
水洗除水杂 未被吸附的水杂
用稀醇、醇等 有机溶剂洗脱 回收有机溶剂
得纯品苷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提取 3.吸附法 (2)大孔树脂吸附法
苷类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 用水、稀醇、醇依次洗脱
得纯品苷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二)分离 1.结晶法 2.柱层析法
二、挥发油的通性 ㈣稳定性(氧化性)
空气及光线 相对密度增加
挥发油
颜色变深
逐渐氧化变质 失去原有香味
不 能 随 水 蒸 气 而 蒸 馏
产品应贮于棕色瓶内,装满、密塞并在阴凉处 低温保存。
三、挥发油的提取
㈠水蒸气蒸馏法
挥发油的沸点(B.P)一般在70~300℃之间
㈡浸取法
(油脂吸收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用有机溶剂进行浸取——适用不宜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原料。
析出可将温度降至-20℃,继续放置。取出结晶 再经重结晶可得纯品。 例:薄荷油制备薄荷脑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薄荷油 -10℃放置12小时
析出粗脑 (第一批) 加热熔融
油 -20℃冷冻24小时
析出粗脑 (第二批)
0℃冷冻 较纯薄荷油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㈡分馏法
利用成分沸点不同,气化先后次序不同进行分离的。 沸点规律:1.碳原子数:碳多→沸点↑
二、挥发油的通性
3.形态:为透明液体,有的在冷却时其主要成分可能结晶析出,称为 “脑”,如薄荷脑、樟脑等。
4.挥发性:指在常温下可自行挥发而不留任何痕迹,这是挥发油与脂 肪油的本质区别。
㈡溶解度 脂溶性,不溶水 易溶——石油醚、乙醚、二硫化碳、油脂等 ㈢物理常数 比重:多数比水轻,也有比水重的(丁香油、桂皮油), 沸点:一般在70~300℃之间,具有随水蒸气而蒸馏的特性。 光学活性:大多有光学活性。
1.油脂吸收法
分冷吸收法、温浸吸收法。方法如下图所示。
三、挥发油的提取
金属网
新鲜花瓣 (药材)
玻璃板 50*100cm
木制框架 5-10cm高
油脂吸收法图示
猪 油 3份 牛 油 2份 混合物
涂在玻璃两面
三、挥发油的提取
花瓣 (原料)
浸泡
容器 油脂
芳香成分溶于油脂中
50-60℃ 低温加热 温浸吸收法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㈡分馏法
常压分馏——四大段蒸馏液
第一段——加热温度<150℃——低分子醛酮类 第二段—— 150~200℃ ——单萜类 第三段—— 200~250℃ ——单萜含氧衍生物
第四段—— 250~300℃ ——倍半萜、薁类
每一馏分进一步分馏或采用冷冻结晶等方 法分离得到单一成分。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㈡分馏法 例:薄荷醇的提取分离
薄荷 水蒸气蒸馏
薄荷油 分馏
20~150℃ 150~200℃ 200~230℃ 230~300℃ 单萜烃类 薄荷醇或酮 倍半萜含氧物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㈢冷压法 此法适用于新鲜原料,如桔、柑、柠檬果皮
含挥发油较多的原料。 捣碎→冷压→静置分层→粗品
优点——保持原有的新鲜香味 缺点——可溶出原料中不挥发性物质。 如:柠檬油常溶出原料中的叶绿素,而使柠檬油 呈绿色。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 冷冻处理、分馏法、化学法、色谱法
㈠冷冻处理 将挥发油置于0℃以下使析出结晶,如无结晶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提取
1.溶剂提取法
药材 MeOH或EtOH提取
回收溶剂 浸膏悬浮于水
药渣
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
石油醚
乙醚
脂溶性杂质
乙酸乙酯 苷元
正丁醇 粗总苷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提取
2.碱提酸沉淀法 倍半萜内酯类:利用碱可使内酯开环(溶于水),
酸化后闭环(析出)。 注意:用酸、碱时,可引起构型发生改变。
三、挥发油的提取
2.溶剂萃取法 溶剂——石油醚、二硫化碳、四氯化碳、苯等 方法——回流浸出法、冷浸法等 处理——提取后,减压蒸去有机溶剂后即得浸膏 精制——加热乙醇溶解浸膏,放置冷却,滤除杂 质,回收醇得净油。 (原理:利用乙醇对植物蜡等脂溶性杂质的溶解 度随温度下降而降低的特性)
三、挥发油的提取
2.双键数:多→沸点↑ 3.官能团:极性大→沸点↑
酸 > 醇 > 酮~醛 > 醚 4.反式沸点 > 顺式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一)分馏法 例:
CH2OH
CH2OH
双氢月桂烯 橙花醇 (香橙醇)
香叶醇 (牻牛儿醇)
b p :1 6 6 ~ 8 ℃ 2 2 5 ~ 6 ℃ 2 2 9 ~ 3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