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鲁北工业园实验学校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好人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不断探究和完善高效课堂模式”,成为走在素质教育大道上的每一所学校的选择。自2008年下学期全县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安排课时,我们学校英语课时原来是八节、六节,而现在是四节,因此构建高效课堂势在必行。鲁北中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也在不断地深化改革,丰富和完善课堂模式。几年来,我们学校也不断的走出去,学习他人之常来补己之短。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模式、东庐中学的学案导学等教学模式我们都曾借鉴,运用,并加以拓展。但教学中的问题总是不断出现:四课时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作业过多、后进生越来越多、学生成绩也在下降、学生课堂上不愿发言,造成课堂气氛沉闷。面对问题,我们下定决心、下大力气探寻一条适合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新路子----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益”。
二、课改教学模式的基本确立
1、“预习导学,小组合作”模式的初步确立。
为了适应本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们学校以课堂教学大比武为锲机,树典型,推路子,领导、中层和骨干教师先干一步,走在前头。号召老师们在学案导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抓学生的预习自学环节,抓学生的自主参与,同时把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加以融合。通过全校听课评比,把贯彻“预习导学,小组合作”课堂模式较好的老师树为高效课堂教学的标模,用“榜样的力量”
影响和带动高效课堂模式的推进。
2、基本操作模式:
“预习导学,小组合作模式”分为五个基本环节:课前预习,自主获取知识,完成预习学案——课堂小组交流,组长汇总本小组疑难——各小组内质疑问难,共同解决——成果训练交流展示,巩固提高——达标练习,反馈矫正,拓展、升华提高。
第一环节:课前预习,自主获取知识,完成预习学案。
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知识储备、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预习学案,教师提前一天把预习学案发给学生,指导预习内容及重难点,便于学生预习准备。
学科教师需要创造性的制定预习学案。
第二环节:课堂小组交流,互助提高,组长汇总本小组疑难。
经过学生自主预习,学生们有了自主发现,也有了思考后的疑问,就有了与人分享、交流的欲望。因此本环节中教师通过组织和参与学生交流来实现生生互助和师生互助。通过小组互助检查,合作解决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互助学习,解决预习中提高性的问题;小组交流研讨,探索预习中发展性的问题,同时找出小组内共同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互助有学习小组长安排进行组内的“兵教兵”、“兵帮兵”互助,以此培养优秀的小老师、小先生。
第三环节:各小组内质疑问难,重点指导,共同解决。
在这一环节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此间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问答,教师启发引导,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第四环节:成果训练交流展示,巩固提高。
围绕认定的自主学习目标,精心设计训练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训练或变式训练。在训练巩固的过程中,仍采取先祖互动、班级互助的方式,以此进一步培养小老师、小主持人。在训练内容上要求以典型问题和探索性问题为主,在训练巩固过程中采取自主学习、交流互助、展示反馈几个环节来完成,有学生自主主持、自主讲解、自主点评、自主归纳,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五环节:达标练习,反馈矫正,拓展、升华提高。
第一步是达标检测,对某些基础目标或本节课重点进行检测,教师可以对“预习导学案或自主学习目标完成情况、组内合作情况进行评价,检查达标部分的完成情况。
第二步是拓展延伸,及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设计拓展作业,作为学生课堂或课后探究练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三、预习导学,小组合作模式的基本内涵
两个目标:一是学生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互助学习,达到学生的学
习有学生做主。二是教师目标,让教师转变观念,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与学习习惯。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真正的组织者、参与者、学习者和学生学习的互助者。
三种学习途径:自学、互助、展示。
四、课堂教学的评价原则的改变
预习导学,小组合作模式在课堂评价中作了如下改变:
1、由评价教师的讲解精彩度变为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按参与学生的百分比来确
定。
2、由评价课堂的学生活跃度变为评价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学生是否学
会学习。
3、由评价教师的交流互动变为评价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4、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变为评价教学结构的合理性。
5、由评价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明确转变为评价学生对学习目标是否明确。
6、由评价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转变为评价学生的学生课堂上板书、笔记和作业。
7、由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和互助行为,教师是否
关注学生并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