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毛鹤老师
让学案导学闯出一片新天地
![让学案导学闯出一片新天地](https://img.taocdn.com/s3/m/4537386a27d3240c8447ef57.png)
让学案导学闯出一片新天地——高中历史“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杭州天目外国语学校赵秋芳历史学科是我国中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之一,该学科的教学对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中学历史“学案”模式的应用性研究,通过编写“学案”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观察法、个案法、自然研究法,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进行了反复的探索,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1、传统的教案教学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在此教学模式下,普遍存在学生厌学、学习主动性差、无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差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
2、素质教育提出发展学生能力的要求教学质量高低的衡量标准最终是学生学的质量的高低,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入手。
这就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其重点又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此,必须做好三个转变,即:由主要考虑“教什么?”转到更多地考虑“练什么?”;由注重“读懂”转到同时注重“会读”;由“关注教师的成功感”转到“关注学生的成功感”。
3、当今教学改革存在着误区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实际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
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为此,我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
4、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为课题研究打下了基础据我校教科室在2003年对3个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的问卷调查研究表明,90%以上的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权;•86.7%的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处于盲目学习、•模仿学习阶段;91.2%的学生缺乏主动质疑、自主探究的精神;•32.4%的学生不能完整表述阅读方法、解答问题的基本方法,47.6%的学生虽能表述,但非常笼统,存在严重缺陷;67.53%学生对基本的学习方法缺乏了解;90%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境地。
马鹤“导学案”高效课堂改革的奠基石
![马鹤“导学案”高效课堂改革的奠基石](https://img.taocdn.com/s3/m/23ed90d8da38376baf1faea4.png)
“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奠基石奇台二中马鹤我校自2012年开始进行“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课堂改革试验以来,一直把课堂教学环节、师生课堂占用时间比及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作为课改实验的关键研究因素,我认为这是一场实施利用导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
导学案就是这场改革的奠基石,对于学生来说,导学案犹如姗姗学步的孩子手中的学步车,能够借助导学案带着问题、困惑、方法、理解走向自我、走向同伴、走向教师,体验学习过程,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
我现将两年来的编写导学案及使用的教学体会和经验与大家交流。
一、导学案的编写我觉得导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所以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合适的导学案,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很快就能明白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如何突破难点。
对所学内容如何去思考,考虑知识点的思路是什么要给学生明确的指导。
同时导学案中还应包含所学内容的知识点的结构和关联知识点。
导学案既不是练习题,也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罗列。
一份好的导学案在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导学案编制好了运用起来就简单了。
因此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应按照以下要求编写:(一)导学案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要与教师上课同步,让学生可以更细致地学习。
(二)准确阐述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整篇导学案的灵魂,统领全篇。
因此,它在位置上要居于篇首。
在我们平时的教案里,我们经常会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词语来描绘教学目标程度。
在导学案中,学生要通过学习目标来确定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习来检测目标的达成程度。
因此,学习目标的设定应具备概括准确,简洁易懂,操作性强等特点。
学习目标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关键词:用什么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
同时学习目标还要与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一致,本着“目标定什么,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的原则来制定。
(三)导学案还应该具备明确的重点、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突出学习重点,指明学习难点,学习重点是指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简称“双基”,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毛堂中学2012年导学互动复习总结
![毛堂中学2012年导学互动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246bafbdd3383c4bb4cd27f.png)
毛堂中学2010-2011学年春期“导学互动”工作总结2012学年,毛堂中学为了巩固和提高“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取得的成绩,落实县教体局开展导学互动教学的要求,我校积极行动,扎扎实实地进行了“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技能竞赛,老师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学习和应用有了新的认识。
乡中心校领导和各教研员多次到我校指导工作,研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案、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流程等。
形成了以学习小组为单元组织教学,以及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为成果的教学路子。
现就我校开展“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使用总结如下:1、加强学习,增强意识,营造深入开展“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
在2011年推广的基础上,2012年学校又集中学习了县教体局关于开展《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意见和要求。
学校李校长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学习使用到实践应用,始终站在工作的前沿,亲自带领全体教师参观学习,开展讲座、听课,研究实效性,提出了《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指导性的意见和要求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长期开展,学校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成立了以学校业务校长为中心的领导小组,创造性的进行了研究学习和推广使用。
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增强了开展“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意识。
明确了“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提纲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
其显著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推向表演舞台。
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不仅是教法改革,更重要的是学法改革。
2、建立有效的“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保障机制。
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是“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及保证。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七年级下册语文(鹤群)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鹤群)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b2211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6.png)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鹤群)导学案PPT课件反思板书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鹤群)导学案PPT课件反思板书教学设计4、鹤群备课时间 .2.27 执教时间 .3.1~2 教案总序号:7、8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摹写事物的方法。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精确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摹写,条理清楚地抒发感情的好习惯。
三.德育目标学习鹤群严密的组织性、高度的集体性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四.美育目标领会鹤群翱翔的自然美、鹤鹰激战的场面美、感受扶救伤鹤的精神美。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摹写事物的方法。
累积词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到匠心。
教学难点熟读课文,领悟故事中作者寄予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教学用具电脑平台、VCD歌碟、CAI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本文是一篇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文章运用生动简洁的言语描绘了鹤群飞行于空中的优美姿态,记录了鹤鹰之战的剧烈场面,赞颂鹤的群体精神。
如何体会鹤的形象及把握理解鹤群精神,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对文中“鹤鹰之战〞开始时鹤群的惊慌的理解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文章描写细致传神,言语贴切富有表现力,可以借此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以及言语领悟能力,在教学中宜注意加以引导。
本文安排一课时。
一、激X趣,导入新课。
可以播放歌曲(丹顶鹤的故事)或者一段介绍鹤的生物短片,使学生初步感受鹤的形象,以导入新课。
二、介绍学习重点,交代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方向。
三、指导学生学习全文。
指导时,可分步进行,步步推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时,讲解不宜过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主动投入,积极思考。
教师作适当点拨即可。
〔一〕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快速阅读全文,感受文章要点。
要求: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如果有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志出来,也可以写出来。
2.排解阅读障碍,把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词句标出来,必要时查查工具书。
人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dd7073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0.png)
人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设计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案导航河南省开封市省一毛小学范素娟“单元整合型学案”两种利用方式一、教师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1.预习──指导学生依照整合目标进行课堂预习;2.交流──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忙下,依照目标进行交流,达到标准,填写导学表中的“自评”栏目;3.巩固──指导学生完成助学稿,并与小伙伴进行相互批改,填写他评栏目。
4.收成──指导学生在学识树上写出自己的收成及展现形式,并指导学生依照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一种形式进行展现课的预备;5.展现──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收成的展现分享活动;6.考试──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促学稿,并及时批改。
二、小孩独立依照学案进行学习的流程与方式1.自学──依照整合目标自主学习;2.交流──依照导学表中的标准,与小伙伴进行相互交流与检查后,填写“自评”中的各个栏目;3.巩固──完成助学稿,并与小伙伴进行相互批改,填写“他评”中的各个栏目。
4.收成──在学识树上写出自己的收成并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进行展现课的预备;5.展现──与小伙伴进行展现分享活动;6.考试──独立完成促学稿,请教师批改。
说明:促学稿即单元测试卷,由利用教师自己出题。
学案导航(1)一、学习目标:目标一二二、时刻安排:自学2课时,完成助学稿2课时,共4课时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案导航河南省开封市省一毛小学范素娟“单元整合型学案”两种利用方式一、教师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1.预习──指导学生依照整合目标进行课堂预习;2.交流──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忙下,依照目标进行交流,达到标准,填写导学表中的“自评”栏目;3.巩固──指导学生完成助学稿,并与小伙伴进行相互批改,填写他评栏目。
4.收成──指导学生在学识树上写出自己的收成及展现形式,并指导学生依照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一种形式进行展现课的预备;5.展现──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收成的展现分享活动;6.考试──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促学稿,并及时批改。
长春一中“学案导学,目标回归”四环六步基本教学模式
![长春一中“学案导学,目标回归”四环六步基本教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228c4b42e518964bcf847c78.png)
长春一中“学案导学,目标回归”四环六步基本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目标:构建和谐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就是以课堂为平台,按照系统论观点的指导,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并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目的。
“有效教学”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思想:彰显主体,以学论教,当堂训练“彰显主体,以学论教”指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态和成绩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以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目标达成度、接受满意度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当堂训练,达标检测”指“当堂学,当堂测,当堂清”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
根据学科不同,当堂训练的方式有口头训练、写作训练、演示训练、解题训练等,训练题可以来自教材、学案等,一定是备课时设计好的或者根据课堂学情“有意”准备,不能随意。
可以在课堂上集中某一时间训练,也可以贯穿教学始终分散训练。
目的是检测学生究竟有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还有哪些差距,以便及时补救,促进学生发展。
具体表现为:学案导学。
通过导学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先学,自主梳理知识,形成对知识的初步感知,在组织学生学习时把学习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先投入到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
教师要相信学生有学习的潜能和学习意识。
设置情境。
教师要用语言、感情、影音图像、物品等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及疑难问题精心设疑,启发思考,调动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
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突出学生主体性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以进行思维碰撞,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激发学习潜能。
教师要做到“三个不替代”:能由学生自己感知、领悟、习得的知识教师不替代、能由学生自己去解决的问题教师不替代,能让学生自己生成的办法教师不替代。
浅谈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哈尔滨市萧红中学王滨齐
![浅谈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哈尔滨市萧红中学王滨齐](https://img.taocdn.com/s3/m/836d4e50b7360b4c2e3f64ed.png)
浅谈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学案导学是教育教学发展进步的产物,“导学案”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下面就导学案的设计谈几点体会:一、导学案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导学案中的“导”就是引导、开导、疏导的意思。
导学案就是学生学习中的指南针、路标图。
导学案的设计不是简单的照搬课标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它既要依附于教材,又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还要把教材中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知识变为能读懂的、易接受的知识。
帮助学生确定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其基本原则是:1、导学案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
设计一篇好的学案,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
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导学案的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案导学是在新课程改革下,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来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
学案导学将学习的重点前移,规定了预习的内容、方法及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课上学习采用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大大激发学生求疑解围的欲望。
学生主动参与是学案导学的一大特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做到低负高效。
3、导学案的设计应注意学生知识结构的梳理。
教师在学案设计时应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9赤壁赋教师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9赤壁赋教师](https://img.taocdn.com/s3/m/07416f8ddd3383c4bb4cd242.png)
二、合作探究
1、(1)第四段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
明确:本段的感情变为喜悦。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2)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
A.第一段写在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
B.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
C.主客对话,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
D.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失的情怀。
明确:A.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人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
B.从“取与不取”的角度,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摒弃(不取)禄禄官位蜗角虚名,而取无穷的自然万物(明月清风)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
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一、学习课文第四、五段,学生解释给线的重点字词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流逝)也;盈虚(月满与月缺)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竟,简直)不能以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没有完,永远存在)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如果)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占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美景)。取之无禁(没有限制),用之不竭(用不完)。是(此,这)造物者之无尽藏(宝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28毛主席在花山》导学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28毛主席在花山》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2ecf16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6.png)
象州县玉柴希望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28*、毛主席在花山
本周习惯养成:学会倾听,勤于思考,勇于表现
轻松自学、合作探讨
(导学流程:自学→群学→小组交流→展示→检测→小结)
一、字词大闯关
一、我能正确读出课文中的11个生字,并能口头组词。
二、文中有好多词,我把它们积累下来,和同窗分享。
3、我会用课文中的词语说一句话哦。
比如用“端端正正”说一句话。
【学法导航】请同窗们结合教学目标,边读边画出描述人物方式的相关文句。
二、朗诵我能行(要求:吐字清楚、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读流畅)
我来读读课文第2—3自然段,感受语言描述表现主席的高尚品质。
请你也和同窗分享你要读的段落。
三、感悟课文
一、这篇课文记叙了1948年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它们别离是、
、,表现了主席群众、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深刻反映了主席既是巨人,也是普通的。
二、文中有些句子让我感受很深,比如“毛主席笑着向大家颔首,说:。
”表现主席的平易近人,你也能找出这样的句子吗?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把它画出来,在隔壁标注。
四、学习收获:
五、高兴检测
填一填
千钧()万水()万众()奄奄()人材()九死()夜以()废寝()和善()。
鹤北高中导学案的编写指导意见
![鹤北高中导学案的编写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5fdf650e0740be1e650e9aef.png)
鹤北高中导学案的编写指导意见一、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学”为出发点,编写生本“导学案”。
“导学案”就是在课堂教学前教师设计出来的指导学生“自主预习”的“线路图”。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培养学生能力立意为核心,以设疑激趣为先导,揭示规律为重点,精点精炼为策略,主动参与为途径,创新思维为方向,以贯彻课标为理念,以课堂有效为目标。
二、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1、问题化原则。
简单明了、问题引入、不成为学生负担。
将知识点隐入一个个问题之中,通过一个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问题的编写,必须使之既源于课本又不落俗套,既注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注意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真正做到有效地把学生带入课本,激发思考,引导讨论,学会看书。
同时根据课标要求,针对三个层次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及自学能力,在设问角度上应有所区别。
2、方法化原则。
在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法去识记、理解、归纳、综合。
尤其重视对读图的指导,对实践和社会认知方法的指导,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3、梯度与层次化原则。
问题设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低起点、小台阶,让大多数学生经过自主、合作、交流解决大部分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问题设置要有层次化,兼顾各类学生的发展,要让A层次的学生寻到挑战,B层次的学生受到激励,C层次的学生受到鼓励。
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
三、导学案版块内容及设计说明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导学案主要包括“新授课导学案”和“习题训练课导学案”。
(一)、“新授课导学案”基本版块:“新授课导学案”为三案合一。
即预习案、探究案和检测案合为一案。
1、具体板块是:(1)学法指导(2)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3)预习案。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cc30996f46527d3250ce017.png)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作者:毛春华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 2018年第5期摘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从长期以来的被学习困境中走出来,使之在无形中增强自我意识及自我创造力。
教师需要从学案的设计、编写、应用等多个角度做出应有的努力,以保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践行更有效更有意义。
关键词:学案导学;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一直以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都比较关注教师的传授过程,教学模式呈现出显著的程式化特点,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限制。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更多的提倡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而教师则需要将自身从繁重却意义不大的高强度教学中解脱出来,从而进行更有意义的学习思维引导。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恰恰符合这种追求,它可以在实践中更积极地带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使之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因此有必要对其多做分析,以发挥出其巨大的引导潜能。
一、初中语文“学案导学”的作用分析1.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初中语文“学案导学”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将“学案导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以后,这种积极性的发挥作用将变得更加明显。
比如,在接触了教材中的几则《论语》条目之后,教师所给出学案里面所设计的相关问题,像①查找有关资料,分析一下《论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本书有哪些特点,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写出来;②利用查字典的办法,主动学习文章里面的生字词,指出它们的具体用法;③熟读并背诵课文。
因为有不同难度的任务作为牵引,学生的好奇心与个性特点能够得到满足,有些学生乐于归纳总结,会从第一个任务开始做起,有些学生乐于查阅字典,会从第二个任务开始做起,有些学生擅长朗诵,会选择最后的任务。
小学高年级导学案模式下第一课时教学
![小学高年级导学案模式下第一课时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65b9d9d4700abb68a982fbe1.png)
小学高年级导学案模式下第一课时教学作者:郝雯娟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2年第10期【摘要】介绍了在导学案模式下,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如何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组织得有趣,教学任务扎实完成,实现了师生共赢的目的。
【关键词】导学案;高年级;第一课时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为很多老师头疼,因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很难出新。
其实,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它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
那么,在导学案模式下,在已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小学高年级中如何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呢?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课前预习导学案的基本理念是“先学后教”,“学”即学生自学。
课前预习就是自学的重要组成。
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这一特点,我将生字的学习、课文中不易懂的词语的解释及了解作者资料和相关背景等和本课有关的查阅工作都完全交给学生课前自学完成。
尤其重要的一项要求是,学生必须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边读文边写下自己的理解感悟,为之后的课上更深层的理解作准备。
二、课上学习1、组内朗读,交流心得。
虽然预习时已布置了朗读课文,但预习时的课文朗读以读通读顺弄清文章大意为目的。
而此时课上的朗读则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的情感朗读。
由组长安排,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
每读完一个自然段,组内就交流对这个自然段的理解或提出不明白之处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通过不同学习程度、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文章,达到了集思广益的目的。
同时,让那些以前不会独立思考的学生从中学习怎样去思考问题、理解文章,真正达到了“互相促进、共同进步”这一目的。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学习《体育课》(语文出版社S版第10册)这篇课文时,在小组交流时,有的学生就说,体育课上几个人在爬横木时的表现不一样,从这不一样中就更能体会到小涅利的坚强、坚定的决心等等。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6孔雀东南飞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6孔雀东南飞](https://img.taocdn.com/s3/m/695620a58762caaedc33d407.png)
缢(yì)箜篌(kōnghóu)公姥(mŭ)槌(chuí)冥(míng)
伶俜(língpīng)葳蕤(wēiruí)玳瑁(dàimào)纨(wán)珰(dāng)纫(rèn)拊(fŭ)掌窈窕(yăotiăo)幡(fān)
婀娜(ēnuó)踯躅(zhízhú)赍(jī)鲑(xié)晻(yăn)
吴起高级中学“三案合一”高一语文导学案(教师版)
编号52编写人高青婕审核人执教人学习日期
导学内容与程序
教学方法与预设
课题:《氓》
导学目标:1、挖掘人物独白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2、理解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C.嬉戏莫相忘D.仰头相向鸣
【解析】A、B、C三项中的“相”都是副词,偏指动作一方;D项中的“相”为副词,译为“互相”。【答案】D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D.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解析】A项,“可怜”古义为“可爱”;B项,“自由”古义为“自作主张”;C项,“处分”古义为“处理安排”。【答案】D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2、偏义复词: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示例: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去来江口守空船: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二、合作探究:
五年级上册《毛主席在花山》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毛主席在花山》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79b1710029bd64793e2c7b.png)
五年级上册《毛主席在花山》导学案【小编寄语】五年级上册《毛主席在花山》导学案是语文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收集的优质的教学案例,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该模式能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学习!五年级上册《毛主席在花山》导学案【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所有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毛主席关心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要注意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并注意详写和略写,在写作时注意详略得当。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1)教师提问:我们国家现任主席是谁?我们新中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第一任国家主席是谁?(2)引出课题:毛主席在花山(3)读完题目,你想说些什么?二、明确学习目标1、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所有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品质和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2、学生读学习目标三、预习检测1、我能读准下面的词语:(1)、指名读词语:碾子簸箕俺们吱吱扭扭拘束炊事员沏茶瓷碗旮旯舀水笤帚夜以继日(2)、说说下列词语意思:簸箕端详拘束旮旯夜以继日2、抽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四、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一)出示要求。
1、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默读课文,勾画每件事中毛泽东语言、行动的细节描写,思考批注,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体会写法:(1)本文在刻画人物特点的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安排?4、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提示:可从内容、写法等方面来谈)(二)学习方法指导:步骤:个人自学小组讨论总结发言。
以“学案导学”为载体 转变学习方式
![以“学案导学”为载体 转变学习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d93b704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65.png)
以“学案导学”为载体转变学习方式
何伟
【期刊名称】《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学案导学”使传统讲授式的“要我学”转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进而使学生学会学习。
本文结合具体实践,从学案的编写要求、“学案导学”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了初中思想品德实施“学案导学”的有关问题。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何伟
【作者单位】浙江天台县白鹤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8
【相关文献】
1.学案导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 [J], 周洪星
2.以学案导学为载体推动创新学习能力 [J], 戴敏
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以《大气压强》为例的“学案导学”为载体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 [J], 刘晓红
4.学案导学以学定教感受变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探索 [J], 王丽
5.学案导学:有效转变学习方式的途径 [J], 罗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毛鹤老师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毛X老师尝试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它是课前以教学目标、学生学情为依据设计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
那么,如何设计学案,通过有效的导学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呢?下面呈现一份“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学案(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己依案自学的方案),这一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明晰的思路。
“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方案设计:
1、体会正、反比例问题的产生和结构特征。
2、能准确判断问题所涉及的两个相关量的比例关系,明确关系式,并用正、反比例的思路根据关系式解决问题。
3、在自主学习中感悟对应、不变等数学思想并能在解决问题中灵活应用。
一、导学模式设计说明
1、明确目标:让学生在新授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探究方向,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
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制订学习目标,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低水平。
各项目标的表述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外显可测,并引导学生认真默读,记住要点。
2、知识回忆。
任何新知的习得都是对原有知识同化和顺应的结果,因此,设计由旧转新的知识回忆环节,是学生学习的起点,起点
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
“用比例解决问题”是正比例和反比例概念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的应用,正确判断实际问题中两种相关联量的比例关系是重点。
为此,在知识回忆环节设计了三道题,并要求学生写出关系式再判断,这一写一判断是为列等式做准备的。
3、自学思考。
“学案导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即学生能学会的,老师绝不代替。
因此应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数学中的许多规定性的知识适合于意义接受性学习,通过有效的学案让学生自学,可以使老师少费口舌。
把“用比例解决问题”纳入方程解法的系统中,让学生仔细比较、理解,沟通二者的关系。
为此设计了三张表格(四层意义):
(1)通过选择填空渗透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2)加深对两种相关联量之间比例关系判断方法的理解。
(3)沟通各种不同解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体验到把握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使解决问题的思路灵活多样。
(4)渗透函数和对应思想。
从现实看,使学生理解×与y的对应关系,为列等式做好准备:从长远看,为中学学习函数做些渗透。
让学生边阅读(三张表)、边思考、边填空,学会解题思路和书写格式。
通过三张表格的学习与思考,使学生领悟用比例解与用方程解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4自主解答。
把课本的例题作为“尝试题”让学生自己解答,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强化自学思路,巩固自学成果,并进行基础训练,在练习中内化,同时提供与同伴交流的平台。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
老师可以收集学生自学、交流的信息,促进课堂生成,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进行指导点拨,帮助其达成目标。
5总结反思。
在学生自学交流、理解各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反思总结,领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数学模型,并回忆建模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如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用比例解决问题应该怎样思考。
在此基础上,提示学生对照学案中的“判断、寻找、解答、检验”四个关键词,进行归纳总结,使学困生获得启发。
6自我检测。
学案导学模式的一大特点是它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或进行自我检测成为可能。
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如何精选练习就成了学案设计的关键环节。
因为练习是当堂完成的,其目的是检验学生本课时学习的成果,因此,练习的难度不宜太大,应以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的程度为准。
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由于使用学案,很多同学已将课堂学习内容提前消化,基本练习对他们已失去了挑战性。
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了分档练习的方式。
在练习(或自我检测)中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挑战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基本能保证,优生能提高。
学生通过现场检测自己本次的学习情况,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7反馈订正。
本环节分为下列几个步骤:
(1)出示正确答案供学生对照,找错误。
(2)学生(用红笔)自由更正并各抒己见。
(3)引导讨论,说出错原因和更正的道理。
(4)引导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指导应用。
这一环节的原则是:凡是学生能自主订正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找出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并做上记号,教师请学生发表意见,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纠错。
这一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促进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导学模式策略总结
1、导学时机一课内与课外结合。
学生在课外进行先期学习是良
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结合“学案导学”
课题实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所以我们设计的“学案”,不仅
可以在课内分发,也可以在课前分发,让学生根据学案的引导进行先期学习,教师根据学生先期学习的情况在课内有针对性地引导,实现更高层次的导学。
2、导学氛围一静态与动态结合。
小学生的学案导学应根据他们
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适当的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做到静态的学案导学与动态的师生互动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打破课堂的沉闷状态。
例如,在“用比例解决问题”中,我在学生进行阅读思考之后,提出问题:“第一、二题各用什么思路解答,为什么?第三题为什么不能用比例的思路来解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比较,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接着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通过猜一猜、编一编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动静有序,既有冷静的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又有生动活泼的情感体验。
3、导学方式一自学与思考结合。
在依案自学的过程中,既给学
生提供思路,又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边自学、边思考、边动笔,做到学习活动既有一定的接受性,又有一定的理解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养成既虚心接纳又勇于创新的良好心态。
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解题思路时,我提供解题结构的提示性答案,又留给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边思考,边填写:在自主解答反馈交流时,我让学生解读同学板演的展示答案,让学生对照思路与等式思考学会了什么方法。
老师通过导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既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学的能力。
4、导思策略一正例与反例结合。
虽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
验不同,但是学生依案自学并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能够初步理解正确答案。
此时再收集一些典型错例与正确答案让学生深入比较、辨析,效果就大不相同。
学生会想尽办法来说明错误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还会提醒同伴应注意的问题,个个都会成为“小老师”,学习热
情高涨。
所以学案导学之后的交流展示要注意正例与反例的有机结合,使其相得益彰。
5、导学延伸一导思与导疑结合。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案导
学的一大亮点。
每个环节学习之后都应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还存在什么问题,接着还要解决什么问题,要学会什么方法等。
如,有的学生提出,什么时候用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什么时候用反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用比例解是不是一定要列出比例式。
有的还提出,我们过去可以用简便的算术方法解决问题,为什么还要用复杂的比例解法。
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都将加深学生对比例解决问题的认识。
因此,学案导学的“导”不仅要“导学”,学会知识,还要“导思”,思考方法,更要“导疑”,不断生疑,使学习活动不断深入,认识不断提高。
“学案导学”始终把教学活动的重心放在学上,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人人参与做数学的活动。
为使学生的学习更扎实,学案设计要照顾差异,注意创新和分层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参与学习并获取知识,克服吃不了或吃不饱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