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孟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孟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作者:王婷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6期

【摘要】在儒学发展史上,孟子充当了“第二吉他手”的重要角色,他提出了“仁义之乐”的音乐观和美感具有共同性、与民同乐的音乐美学思想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对现代音乐教育和社会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孟子;音乐美学;音乐教育;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春秋战国之交,掀起了一场文化风暴。诸子蓬起、百家争鸣,各种文化思想蓬勃发展,如雨后春笋、星罗棋布。音乐方面也不例外,孟子作为极具影响力的儒学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发展为仁政思想,他提出仁义之乐、美感共同性和与民同乐的思想观念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本文將结合孟子其人、其美学思想及现实意义三方面对孟子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简要分析。

一、孟子其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被后世追封为“亚圣”。

在人格品质方面,孟子崇尚以仁义礼智为根本、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品格,故有“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也”(《公孙丑下》)的志向。在修养身心方面,孟子从“性善论”的根本思想出发,用“仁义”的标准来约束自己。“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他用比喻的手法,以小见大,在生命和大义起之间选择大义。而对普通人来说,熊掌亦好取,生命难以弃,可见孟子把大义上升到比生命还重要的品质,体现了他事事以仁为核心、以义为标准的思想高度。

二、孟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耳之于生也,有同听焉”,是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第一次提出的美感共同性。主要有以下观点:其一,孟子认为人性皆善,都有仁、义、礼、智四德,并基于人有大体相同的生理构造和感官机制,所以人们对于音乐有共同的美感。其二,“凡同类者举相似也……耳之于生也,有同听焉”(《告子上》)。进而指出美感的共同性是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共同本性,只是常人和圣人有先后之别罢了。在孟子看来,对于相同的音乐,不同的人有相同的听觉感受,即美感具有共同性。那么这里所说的音乐美感到底是指什么呢?有学者认为美感是指:“音乐的写作手法、创作规律以及音乐的构成原则。”对此笔者存在一些异议。首先,笔者并不否认当时的音乐技法十分工整流畅。其次,笔者认为很多普通人并不懂得音乐的构成原则与创作规律,但

依然可以通过形象的联想,情感与情绪的体验感觉到音乐的动听与优美。因此,这里的美感不仅是指音乐本身创作技法精湛所带来的美感,也指人们听赏音乐产生联觉所获得的美感。而联觉是对一种感觉器官的刺激而引起其他感官的感觉,它发生在感觉层次上,因此是人共有的心理反应,这就更充分地解释了为何不同的人在欣赏同一音乐作品时能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了。孟子是提出美感共同性的第一人,对中国音乐美学史和音乐美学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乐之实,乐斯(仁、义)二者”是孟子对音乐本质的认识,这里的“仁”是指孝顺父母,“义”是指尊敬兄长,音乐本质用来宣扬仁义之德,带来快乐。人们只有具备这样的品质,内心才会滋生快乐,以至于不可抑制,甚至咏之歌之舞之蹈之。在此,孟子强调了音乐的功能与价值。从艺术功能来讲,孟子认为乐表现人们具备仁、义之德后的快乐;从实用功能来讲,用音乐来教化百姓,以音乐宣扬仁义之德,再推行政治制度,使人民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音乐为特殊工具的价值。

“与民同乐”是孟子的重要音乐思想,《梁惠王下》记载的言论表现了以下观点:其一“今之乐由古之乐也”,孟子认为古、今音乐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教化百姓的功能都是一样的,这就突破了儒家只尊崇“先王之乐”,而贬低“世俗之乐”的观念,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其二“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不是要求统治者与民共同娱乐,而是要求统治者的音乐活动不过多加重人民的负担,也就是认为政和、人和才能乐和,这就肯定了音乐审美的社会功能性。

三、孟子音乐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孟子“耳之于生也,有同听焉”的观点肯定了常人与圣人音乐美感的共同性。这一观点与瑞士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对儿童节奏能力的发展特点的分析结论:“儿童的音乐本能与生俱来,我们需要的是唤醒儿童音乐意识和潜在能力。”有相似之处,即每个人都具有音乐本能,只是被发掘的先后顺序不一罢了,这提醒着我们在教学时针对接受程度不一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并注意教学方法。教师在学生的培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应该多以鼓励的方式去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把他们音乐潜能发挥到极致。因此,教师理解学生的音乐本能从而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不仅对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大有裨益,同样对提升社会整体音乐素养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孟子对仁、义的追求达到顶峰,以仁、义之德作乐,并“与民同乐”,以乐来辅助仁政,注重音乐的实用功能,把音乐的教化手段运用到极致。如今我国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音乐教育不仅在美育中起着重要重用,在德育中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音乐的教化功能“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把仁、义等美德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提高学生们音乐修养的同时,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当我们注重利用音乐的教化功能,德育的效果便自然提升,将必然加快我国品德教育的整体步伐,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化整个进程。综上所述,孟子音乐美学思想中的诸多元素对我们现代音乐教育和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2]刘硕.浅析《孟子》中的音乐思想内涵[J].黄河之声,2013(13).

[3]蔡仲徳.中国音乐美学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4]贾剑蕾.孟子音乐思想探析[J].古今论坛,2011(09).

[5]杨丽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11(01).

作者简介:王婷(1994—),女,汉族,籍贯四川,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