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

合集下载

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结果的判读

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结果的判读

12
表型药敏试验
V.S.
V.S.
13
固体罗氏培养基法与液体培养基法DST的比较
不同方法
药物种类
价格 (RMB)
从培养到获得DST 结果 2-3个月
罗氏培养基
多种(除PZA外) 15元/药
液体培养基
多种(包括PZA) >100元/药
2-4周
14
微孔板法药敏试验
板式药敏试验的技术特点:
1. 包含的药物种类较多,包括是包括了一些新型的抗结核药 物,如莫西沙星,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氯 法齐明。 2. 获得耐药浓度,发现中度敏感/低度耐药菌株。 3. 缩短报告结果时间。一般2周,特殊情况下3周报告结果。 4. 提高了标准化程度。药敏培养板的制备实现了标准化,结 果的读取依赖专业设备,有利于质量控制。
8
可能敏感株和可能耐药株的MIC分布情况 (1)
Clinically susceptible strains (PS)
Frequency of strains
Clinically resistant strains (PR)
Break Point MIC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
绝对浓度法
10-3 mg
IHN:1,10μg /ml SM:10,100μg /ml RFP:50,250μg /ml EMB:5,50μg /ml KM: 30μg /ml OFLX: 3μg /ml
报告结果时间
4-6周
4周
6
绝对浓度法和比例法药敏试验出现结果差异
用两种药敏试验方法测定了360株结核分枝杆菌对H、R、S、E的药敏性, 两种方法的符合率: H R S E 81.1% 92.5% 83.6% 98.6%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盐酸乙胺丁醇联合治疗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研究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盐酸乙胺丁醇联合治疗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研究

药物与临床DOI:10.16662/ki.1674-0742.2023.18.145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盐酸乙胺丁醇联合治疗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研究程维肖宜兴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江苏宜兴214200[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治疗结核分枝杆菌疾病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盐酸乙胺丁醇4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与价值。

方法方便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12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接诊治疗的104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52例,采取常规治疗)与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盐酸乙胺丁醇四药联合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疾病症状评分、治疗后结核分枝杆菌转阴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9,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疾病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3个月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治疗结核分枝杆菌疾病可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盐酸乙胺丁醇4种药物联合方式,具有确切疗效,能够快速改善症状,促进结核分枝杆菌转阴。

[关键词]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盐酸乙胺丁醇;结核分枝杆菌[中图分类号]R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06(c)-0145-04Study on the Combination of Isoniazid, Rifampicin, Pyrazinamide and Eth⁃ambutol Hydrochlo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CHENG WeixiaoDepartment of Infection, Yixing People´s Hospital, Yixing, Jiangsu Province, 2142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value of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diseas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four drugs: isoniazid, rifampicin, pyrazinamide and ethambutol hydrochloride. Methods104 patients with positive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received and treated in Yixing People´s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9 to December 2022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52 cases,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52 case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Isoniazid, Rifampicin, Pyrazinamide, Ethambutol hydrochloride four drugs combined treat‐ment). Compared the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disease symptom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negative con‐vers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compar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15%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6.029,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disease symptom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at 1 month, 2 months,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during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disease can use the combination of four drugs: isoniazid, rifampicin, pyrazinamide and ethambutol hydrochloride, [作者简介] 程维肖(1983-),男,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

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

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

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目的研究吡嗪酰胺对结核杆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的耐药现况,为结核病的临床用药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对复活传代成功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抗酸染色后,采用绝对浓度法的间接法,选用含缓冲对的蛋黄琼脂培养基,对结核杆菌菌株进行吡嗪酰胺的药物敏感性测定。

结果测定的60株结核分枝杆菌中有15株敏感,44株耐药,一株未生长。

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敏感率为25.42%(15/59),耐药率为74.58%(44/59)。

结论随着吡嗪酰胺被广泛使用治疗,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的耐药性不断增高,目前耐药性比较高,临床用药时必须谨慎使用或联用其他药物有效治疗。

标签: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药敏试验;耐药性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是现在世界上最普遍和最严重的人类传染病之一,也是全世界由单一致病菌致死最多的疾病之一。

由于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与传播、艾滋病的流行以及人口的频繁流动等原因,结核病疫情呈现全球性回升。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作为治疗结核病最有效的一线药物之一,而被广泛应用于短程化疗方案中,最终导致耐吡嗪酰胺的结核菌也越来越多,因此进行PZA耐药性的检测,对临床治疗及控制结核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由于吡嗪酰胺仅在pH为5.5~5.6的酸性条件下才能转化为杀菌的吡嗪酸,而结核菌在酸性条件下生长很差,甚至不生长,从而导致吡嗪酰胺的药敏试验一直是实验室中的一个难题[1]。

目前,最常用于结核杆菌药敏试验的罗氏培养基的pH为6.5~6.8,将其调至pH为5.6则不适用结核菌良好生长,故难应用于PZA药敏试验[2]。

然而应用蛋黄琼脂培养基测定结核杆菌对PZA药物敏感程度与应用罗氏培养基相比,可保证培养基在5.50~6.65范围内,在此环境中结核菌可以生长,PZA也可以发挥抑菌作用[3]。

本试验运用罗氏培养基复活结核杆菌再用含有缓冲对的蛋黄琼脂培养基做药敏试验。

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

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

My c o b a c t e r l u m ub t e r c u l o s i s d r u g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
HU A NG Ha i b o
WANG Ba o g u o
P u b l i c He Mt h S c h o o l , Gu a n g d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P h a r ma c y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0 0 6 , Ch i n a
2 0 1 3 年 1 月 第 3 卷 第 1 期
・ 基础医学 ・
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
黄海波 季 恒 周俊 立 钟龙生 李庭杰 邓凤仪 汪保国
广东药学院公共卫 生学 院, 广东广州 5 1 0 0 0 6
【 摘要 】目的 研究吡嗪酰胺对结核杆菌的药物敏感性, 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的耐药现况, 为结核病的临床 用药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对复活传代成功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抗酸染色后, 采用绝对浓度法的间接法, 选 用含缓冲对的蛋黄琼脂培养基, 对结核杆菌菌株进行吡嗪酰胺的药物敏感性测定。 结果 测定的 6 0 株结核分枝杆
me d i c i n e a n d t o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M et ho ds S u c c e s s f u l p a s s a g e o f t h e r e s u r r e c t i o n o f my 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c o n t a i n i n g a g a r m e d i u m, s t r a i n s o f m y e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d r u g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t e s t i n g t o p y r a z i n a m i d e . R蜘 n l t s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盐酸乙胺丁醇联合治疗结核分枝杆菌的疗效评价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盐酸乙胺丁醇联合治疗结核分枝杆菌的疗效评价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盐酸乙胺丁醇联合治疗结核分枝杆菌的疗效评价袁苗【摘要】目的:观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盐酸乙胺丁醇的联合治疗结核分枝杆菌的疗效分析。

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3年5月两年来80例住在我院结核分枝杆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盐酸乙胺丁醇的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一般抗结核分枝杆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12%和88.12%,两组经统计学处理(V2=7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盐酸乙胺丁醇的联合治疗疗效显著,没有明显副作用,治疗方法经济、简便、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期刊名称】《北方药学》【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2页(P22-22,23)【关键词】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盐酸乙胺丁醇;疗效评价【作者】袁苗【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传染病医院药剂科徐州 22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91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盐酸乙胺丁醇(EMB)均为临床治疗肺结核的一线药物,也是短程化疗的主要药物,在胃肠道吸收之后迅速进入肝肠循环,在许多器官和组织中达到有效浓度,口服大剂量利福平后体内脱乙酰代谢有饱和现象[1]。

抗菌谱广,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均有抗菌活性,尤其是对其中结核分枝杆菌造成的生长缓慢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盐酸乙胺丁醇联合治疗浓度较高时对细胞内结核菌也有杀灭作用,其作用强于链霉素近600倍,但结核菌对异烟肼也容易产生耐药性,而合用其他药物则可以明显地延缓或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2]。

自2011年1月~2013年5月两年多来,80例住在我院结核分枝杆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运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盐酸乙胺丁醇联合治疗,通过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分析

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分析
1 3 2 1 T H、 K M、 C P M) 总耐 药 率 为 4 2 . 7 %, 其 中耐多 药 结核 分 枝杆 菌菌株 占 3 0 . 2 %。从结果看 出 , 在 国家 防痨规划 的抗结
公 司生产 。结核分枝 杆菌药 敏培养 基 ( 比例 法 ) 由广 州凯升 生物科 技有 限公 司生 产。
果 9 6例药敏试验 中, 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菌株为 4 1 例, 总耐药率为 4 2 . 7 %, 其 中耐多药菌株 2 9株 , 耐 药率为 3 0 . 2 % 。结论
复治 。
本市结核患者 已出现耐药趋势 , 且有向耐多药发展 , 而在 没有 出现更有 效新药替
代 已产生耐药 的药物前 , 必须坚 持科 学合理 的抗 结核病 药物 治疗原 则 , 从 而 减少传 染性 肺结 核患 者 的
培养基 , 接种完毕 置 3 7  ̄ C恒温培养箱 内培养 。
1 . 2 . 2 药 敏试验
将所有培养 出的 阳性 标本待 测菌液 制备
成1 0~ 2 g / L和 1 O一 4 g / L菌悬液 , 分 别用 2 2 S WG标 准接种 环蘸取 1 环( 即0 . 0 1 m 1 ) 的菌液 , 用划线法将 l O~2 g / L菌悬 液均 匀 接 种 分 别 含 异 烟 肼 ( I N H) 、 利福 平 ( R F P) 、 链 霉 素 ( S M) 、 吡 嗪酰 胺 ( P Z A) 、 乙胺 丁 醇 ( E M B) 、 对 氨 基 水 杨 酸 ( P A S ) 、 丙硫异烟胺 ( 1 3 2 1 T H) 、 卡那 霉 素 ( K M) 、 卷 曲霉 素 ( C P M) 药敏 培养基表面 , 将l 0— 4 g / L菌悬 液接种 于对 照培 养基表 面 , 应注意是 菌液尽 可能均匀 分散于培 养基斜 面。接

吡嗪酰胺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使用的分析

吡嗪酰胺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使用的分析

吡嗪酰胺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使用的分析(山西省汾阳医院药学部山西汾阳 032200)【摘要】目的:对吡嗪酰胺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3例使用吡嗪酰胺治疗后引发不良反应病例的相关情况,对患者不良反应类型、临床表现、处理方式等内容进行整理,并且对患者转归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7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明显少于女性患者,统计有差异(P<0.05)。

年龄在20-30岁患者人数居多,其次为20岁以下、51-60岁、41-50岁。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最快者为用药后2h,最慢者为用药后27d,其中用药后1-7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患者不良表现累计系统以内分泌系统为主,占比例42.5%,患者以高尿酸血症为主要表现,其次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和泌尿系统。

73例有18例患者加强观察,35例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其余20例患者予以停药处理。

处理后痊愈的患者58例,其余患者病情好转,无治疗无效病例。

结论:吡嗪酰胺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多种多样,临床表现也多有不同,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确定,因此临床中要重点加强监控和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吡嗪酰胺;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8-0115-01吡嗪酰胺能够抑制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是结核病患者使用的治疗药物,也是现阶段临床中推荐使用的短程化疗药物之一。

吡嗪酰胺针对敏感初治、复发结核均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且能够针对多数耐药结核患者进行治疗,因此临床中使用率较高[1]。

但吡嗪酰胺的副作用较为严重,患者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多种不良反应,不仅会累及皮肤、肌肉和骨骼,同时也会累及多器官和系统,给患者带来痛苦,且现阶段临床针对吡嗪酰胺不良反应相关内容尚无统一认识和明确的管理规定,因此,本次研究将针对吡嗪酰胺的不良反应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73例吡嗪酰胺治疗不良反应病例,本次研究时间为2017年9月-2019年9月。

一种新型、快速的吡嗪酰胺药敏试验新方法——吡嗪酰胺水解酶分析法

一种新型、快速的吡嗪酰胺药敏试验新方法——吡嗪酰胺水解酶分析法
试 验 ,分 枝 杆 菌 在 酸 性 匡 氏培 基 上 较 酸 罗 氏 培 基 上
3 匡 氏琼脂培 养基及 匡氏液体 培养基 的制备 : . 分 别制作匡 氏琼脂培养基 ( T ) D 1 ,含 P A匡氏酸性 Z
琼 脂培 养 基 Z) Z
1r,m 菌悬液 ,各取 0 1 0,/ L e . 分别接种于 z 和 Z l o上 ,
观 察结 果 同上 。
6 酸 罗氏法 吡嗪酰胺敏感试验 :酸罗 氏法对照 .
和含吡嗪酰胺培基 的制备 及有关操作 ,详 见早 先报
道。
快速 。本研究应用匡氏基础 固体 培养及匡 氏液 体培 养进行吡嗪酰胺水解酶分析 ,并 以匡氏琼脂培 基法 的吡嗪酰胺药敏试验结果作为标 准 ,并同时做 了酸 罗 氏法 的吡 嗪酰 胺 药敏 试 验 ,对 比它们之 间的 效
置4 ℃冰箱保存。 2 结核杆 菌 临床 分离 株 :4 . o株结 核 菌临 床分 离物来 自本 实验 室保存 的于 19 99年 2月 ~1 9 4 9 年 9
月 从 住 院 肺 结 核 病 人 痰标 本 中 分 离 并 做 过 菌 型 鉴 定 的 结核 杆菌 分 离 株 。
菌在酸性条 件下生 长很 差 ,导致 药敏 结果 不稳 定 , 甚至无结果 。 J 我 院匡铁吉 教授 在 8 代研 制 的匡 氏琼脂 培 0年 养基 及琼脂培养敏感试验 法 ,可进行各种抗结 核药 物的敏感试验 ,可靠 性及重 复性可 达 9 %,平 均 3 9 周报告结果 ,且不 需 c 2 箱 ,结核 菌生 长 良好 , 0孵 在 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和好 评。用于吡嗪酰胺 敏感
维普资讯
医 学研究通讯 2 2 第3 卷 第9 0 年 0 l 期
・ 技 市・ 新

肺结核患者结核菌培养结果分析报告

肺结核患者结核菌培养结果分析报告

肺结核患者结核菌培养结果分析报告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结核菌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检测手段,可用于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结核菌,以及对药物敏感性的测试。

根据您提供的病例,我们对肺结核患者的结核菌培养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报告。

1. 临床信息:患者姓名:XXX性别:XX年龄:XX岁症状:咳嗽、咳痰、低热等2. 结核菌培养结果:该患者从痰液样本中分离出结核菌,并进行了进一步的鉴定与分析。

2.1 结核菌鉴定:基于酸杀菌-结合染色法和PCR等技术手段,我们鉴定出分离的菌株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这进一步确认了患者肺部感染的确为肺结核。

2.2 抗生素药敏试验:为确定该菌株对常用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我们进行了抗生素药敏试验。

结果如下:-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敏感- 乙胺丁醇(Ethambutol):敏感- 异烟肼(Isoniazid):抗药- 利福平(Rifampicin):敏感- 布司他丁(Bedaquiline):敏感2.3 结核菌的分类与毒力测定:通过进一步的分类与毒力测定,我们将该分离菌株确定为XX亚型。

该亚型在我国较为常见,且带有一定的毒力。

3. 分析与讨论: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发现该患者的结核菌对异烟肼具有抗药性,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该菌株对其他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均敏感,因此可以选择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布司他丁作为一种新型抗结核药物,对该菌株也显示出敏感性,可以考虑在治疗方案中引入。

此外,根据分类与毒力测定的结果显示该菌株为XX亚型,了解病原菌株的亚型信息有助于研究该病原菌的传播途径与流行情况。

4. 结论:根据肺结核患者的结核菌培养结果分析,我们确定了菌株的鉴定与抗生素药敏性,为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参考。

异烟肼抗药性的发现提示需要更改治疗方案,并可考虑使用其他药物,例如布司他丁。

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吡嗪酰胺的药物敏感性分析

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吡嗪酰胺的药物敏感性分析

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吡嗪酰胺的药物敏感性分析张洁;齐红伟;丁北川;王民;武文清【摘要】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的药物敏感性,为结核病的临床用药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应用Bactec MGIT 960系统,检测153株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链霉素(streptomycin,Sm)及PZA的耐药性.结果 153株结核分枝杆菌中,PZA耐药34株,耐药率22.2%,无PZA单耐药者.INH,RFP,EMB,Sm耐药和敏感患者的PZA耐药率分别为40.5%(34/84),0%(0/69);47.5 %(29/61),5.4 %(5/92);75%(6/8),19.3%(28/145);53.1%(26/49),7.7%(8/104). 54株耐多药菌株(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 TB)中,有29株同时合并PZA耐药(53.7%),99株非耐多药菌株中,有5株PZA耐药(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854,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Sm耐药、MDR-TB是PZA耐药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270(95% CI:0.091~0.802),0.281(95%CI:0.087~0.911).结论 MDR-TB中PZA耐药率较高,PZA的耐药性与MDR-TB及Sm的耐药性有关联,应重视对MDR患者进行PZA药敏试验.%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pyrazinamide drug susceptibility of Mycohacterium tuberculosis,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medication and prevention.Methods Bactec MGIT 960 system was used to test the resistance of isoniazid,rifam picin,ethambutol,streptomycin and pyrazinamide for 153 strain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Results Of 153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34 were resistant to PZA,and the resistant rate was 22.2 %.There was no PZA single drug resistance.A mong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INH resistance,RFP resistance,EMB resistance and Smresistance,the proportions of PZA resistance were respectively 40.5 %(34/84) vs 0%(0/69),47.5%(29/61) vs 5.4%(5/92),75%(6/8) vs 19.3%(28/145),53.1% (26/49) vs 7.7% (8/104).Among the 54 multidrug-resistant (MDR) strains 53.7% were resistant to PZA,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5.1 % (5/99) among the nonMDR-TB strains (x2 =47.854,P<0.05).In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resistance to Sm (OR=0.270,95%CI:0.091~0.802) and MDR-TB (OR=0.281,95%CI:0.087~0.911) were risk factors to PZA resistance.Conclusion The PZA resistance rate among MDR-TB isolates was high.PZA resistance would be associated with SM resistance and MDR-TB.The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for PZA is very important to MDR-TB patients.【期刊名称】《现代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32)003【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耐药性【作者】张洁;齐红伟;丁北川;王民;武文清【作者单位】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北京 100035;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北京 100088;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北京 100035;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北京 100035;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北京10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911;R446.5结核病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2015年全球新增结核病患者约960万例[1]。

世界卫生组织《优化肉汤微孔板法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学》解读

世界卫生组织《优化肉汤微孔板法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学》解读

肼!#Z?#及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快速检测问 题&('"但毕竟检测药物种类有限(基因组测序技术 可以同时预测DHR对多种药物的耐药"弥补了商 品化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不足"但是在寻找和解
%&'!()*(++,-"./'001*()))233-(*-)--)(,4
基金项目!中央财政结核病预防控制项目2结核业务日常运转
5病U学!W临W界在值以!@前I'%结@6核'&病8&B实'<7验8<室;A2诊&KK断J领78;域@"未5U被!引WW入#(" 些对耐此药类机菌制株引如起果的仅耐依药据菌单株一的D#临U界分浓布度会检发测生耐交药叉与(
但是在其他病原菌的药敏试验中是非常重要的概 敏感二分类结果"重复性必然会差(减少这种将耐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8% ?@78A:!>B71'C72 A'&1"=?!#推荐并广泛应用的分子生物学耐药检
测技术如V@1@YI@>ADHR$F#W%线性探针检测等
解决了结核分枝杆菌!扫包说学以一括明二扫作资维与者源此码读对服二为者论务维入的文码口交标背即互识景可提问码的获供答语得丰!音"上拓富#$介述展的绍增学的线值术开上该服圈放扩研务等科展究
.9$0:)%.,/D'<>&M'780@10'A'J'ALA@0A0-P2;58,;49:&%M4%89:;%65<&<-U&10@10;0%@J@8&I6@1A<&1K@>@1<@070 A&I'<

肺结核球中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临床意义分析

肺结核球中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临床意义分析

肺结核球中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临床意义分析目的:通过研究分析肺结核球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指导肺结核球的临床治疗。

方法:采用手术切除肺结核球并对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

结果:除异烟肼外肺结核球中结核分枝杆菌对其他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均在81.13%以上,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组合后的敏感性也较好。

结论:绝大部分肺结核球的治疗不需要采用复治和耐多药方案,应尽快手术切除,手术后仍可采用2HRZS/4HRZ方案治疗且效果满意。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vidence of culture and sensitivity in lung tuberculoma for guiding clinical treatment of lung tuberculoma. Methods: Tubercle bacillus culture and sensitivity test were applied in resecting lung tuberculoma.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rates to Rifampicin,Pyrazinamide,Ethambutol and Streptomycin exceeded 81.13% except Isoniazid.And the sensitivity result was satisfactory to combination of anti-tuberculotic. Conclusion: It is no need to provide the treatment regimens for treating drug resistant TB and MDRTB and most of the lung tuberculoma should be operated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therapeutic regiment with 2HRZS/4HRZ could be used and theoutcome of treatment will be satisfactory after operation.[Key words] Tuberculosis;Lrng;Drug sensitivity test肺结核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结核,在我国现行的结核病分类法中归属于浸润型肺结核[1]。

显微镜观察药物敏感度检测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

显微镜观察药物敏感度检测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
法药敏 结果 为判 断标 准 , M O D S检 测 P Z A 耐 药性 的敏 感 度、 特 异度 、 准确 度、 阳性 预 测值 和 阴性 预测 值 分别 为
9 5 . 7 %、 8 8 . 4 %、 9 2 . 9 %、 9 3 . O %和 9 2 . 7 % 。MO D S与 绝 对 浓度 法检 测 结 果 不 符 的 8株 菌株 中 , MI C和 p n c A基 因测
的基础上 , 将其用于 M T B临床分离 株的 P Z A耐药性测 定, 并与传统罗 氏绝对浓度法药敏结果进行 比较 , 对结 果不符 菌株 进 行最 低 抑菌 浓度 ( MI C ) 测 定及 序列 测 定, 以评价 M O D S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 , 探讨其临床应用
结核分枝杆 菌( MT B )P Z A耐药性测定 中的应用价值 。方 法 用 2 4孔细胞培 养板建 立 MO D S技 术, 进行 P Z A耐 药性检测 , 并对最佳检 测条件进行探讨 。将该技 术用于 1 1 2株 MT B临床 分 离株 的 P Z A耐 药性检测 , 将检 测结果
与罗氏绝对浓度 法的 药敏结果进行 比较分析 , 对不符合的菌株进行最低抑 菌浓度( MI C ) 测 定和 M T B p n c A基 因序 列测定分析 。结果 MO D S检测 P Z A耐 药性 的最佳测定条件为 p H: 5 . 7 , 药物浓度为 1 0 0 g / m L 。如 以绝对浓度
筛 选 方 法之 一 。
【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 抗 药性 ; 药物敏 感性试验 ; 吡嗪 酰胺
随着结核病 患者 的不 断增加 , 作 为一线抗结 核药 物之一 的吡嗪酰胺 ( P Z A) 被广 泛应用 , 对P Z A的耐药 性呈上升趋 势。早期 检测 P Z A 的耐 药性 对 临床用 药 具有指导作用 。当前 , P Z A耐药 性检测 方法 主要有 传

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历史及生物学性状!

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历史及生物学性状!

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历史及⽣物学性状!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历史及⽣物学性状!!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历史及⽣物学性状的研究历史结核分枝杆菌的⼀、⼀、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简称为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i)。

早在1882年,德国细菌学家柯赫(Robert Koch,1843-1910)就已证明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

本菌可侵犯全⾝各组织器官,但以肺部感染最多见。

随着抗结核药物的不断发展和卫⽣⽣活状况的改善,结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曾⼀度⼤幅下降。

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艾滋病和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免疫抑制剂的应⽤、吸毒、贫困及⼈⼝流动等因素,全球范围内结核病的疫情骤然恶化。

据WHO统计,全世界约每3个⼈中就有1个⼈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在某些发展中国家成⼈中结核分枝杆菌携带率⾼达80%,其中约5%~10%携带者可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

近⼆⼗年由于艾滋病的流⾏,感染了HIV的结核分枝杆菌携带者,由于病毒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可能性⽐未感染HIV者⾼30~50倍,且结核的病程发展更快。

此外,在HIV感染的发展进程中,结核是最早发⽣的⼀种机会性感染,结核病加重了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的疾病负担,使其更易死亡。

21世纪以来全球每年约出现8百万结核新病例,并导致约3百万⼈死亡。

中国每年死于结核病的⼈约25万之多,是各类传染病死亡⼈数总和的两倍多。

因此,结核病⼜成为了威胁⼈类健康的全球性卫⽣问题,并成为某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艾滋病⾼发区⼈群的⾸要死因。

⼆、结核分枝杆菌⽣物学性状形态与染⾊结核分枝杆菌为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1~4X0.4µm。

⽜分枝杆菌则⽐较粗短。

分枝杆菌属的细菌细胞壁脂质含量较⾼,约占⼲重的60%,特别是有⼤量分枝菌酸(mycolic acid)包围在肽聚糖层的外⾯,可影响染料的穿⼊。

分枝杆菌⼀般⽤齐尼(Ziehl- Neelsen)抗酸染⾊法,以5% ⽯炭酸复红加温染⾊后可以染上,但⽤3%盐酸⼄醇不易脱⾊。

比例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

比例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

比例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以下是操作步骤及结果判读标准:将待测菌液制备成10-2g/L和10-4g/L菌悬液,分别用22SWG标准接种环蘸取1环(即0.01ml)的菌液,用划线法均匀接种至对照及含药培养基表面,应注意是菌液尽可能均匀分散于培养基斜面,最终的接种量为10-4mg和10-6mg。

接种后培养基置于37℃培养,4周后读菌落数,计算耐药百分比,≤1%为敏感,>1%为耐药。

耐药率(%)=含药培养基上菌落数/对照培养基上菌落数×100%解读:将高倍稀释的菌液即10-4g/L菌悬液接种至生长对照管,也就是不含药物的培养管;将低倍稀释的菌液即10-2g/L菌悬液接种至含药管,只接种2管,仅此而已。

不是生长对照管和含药管分别接种两种浓度的菌悬液,估计LZ是这样理解的吧。

因接种的2种不同浓度的菌液在浓度上相差了100倍,最后理论上两种菌的菌落数也应该相差在100倍左右,但因为加入了药物,所以如果菌是对所测药物敏感,那菌落数比例肯定是小于1/100,即耐药率<1%;如果为耐药菌,药物无法抑制菌落生长,相对的菌落数比例会大于1/100,耐药率>1%。

目前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药敏试验一线药物以比例法为金标准,是WHO制定公布的,而二线药物的金标准则以仪器法的MGIT960为金标准。

但目前在国内还都以固体L-J培养基为主,MGIT960的费用高,在县级以下的地区应用显然是不现实的每份标本只接种2只管:生长对照管和含药管,没有必要做双份的。

如果是做了双份的,菌落数也不会相差太大,因为菌液是一样的,除非你的菌长了很长时间,老化或死亡的结核菌多,而活菌的数量过少;还有可能是你的培养基有问题,比如不是同一批号的,药物浓度有差别。

结核菌药敏试验中菌龄是非常重要的,MGIT960的说明书中明确提出菌龄从肉眼在培养基上能观察到算起,生长不能超过14天,否则生长久了再做药敏试验就不准确了,特别是对吡嗪酰胺的药敏结果影响是非常大的。

吡嗪酰胺耐药对初治菌阳肺结核疗效的影响

吡嗪酰胺耐药对初治菌阳肺结核疗效的影响

州市胸科 医院治疗满 2 个月疗程 、 治疗前痰抗 酸杆 菌涂 片荧光 染色检查及分 枝杆菌培养 阳性并鉴定 为结核分枝杆菌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 8 1 例。所 有患者均没有严 重肝病 、 肾病史 、 精神疾病史和尘 肺病史 , H I V抗体 阴性 。没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者: 痰结核 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示对异烟肼 ( H) 和利福 平 ( R ) 敏感 ; 并 且在 2个 月强 化治 疗方 案 中. 采用含 H和 R治疗 的患者。在 8 1 例患者 中对 P Z A敏感 6 4例 ( 7 9 . 0 %) , 耐药 l 7 例( 2 1 . 0 %) ; 其中 男5 5 例, 女2 6 例, 年龄 1 6—8 3 岁, 平均 4 1 . 1 岁。 1 . 2 肺结核诊断标准 所有 患者均符合 中华医学 会结核分会 制定的肺结核诊 断和治疗指南 … 诊 断 标准。 1 . 3 分组 根据结核分枝杆 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 . 4 . 1 培 养 及 药 敏 实 验 采 用 WH O推荐 的 B A C T E C MG I T 一 9 6 0系 统 法进 行 P Z A药 物 敏 感 性 检 测: 取经菌型鉴定 为结核分枝 杆菌培养物 , 制备 1 m g / m L菌悬液 , 稀 释到 1 0 C F U / L 。 取0 . 5 m L菌悬 液加入 P Z A药敏专用 M G I T培养管 中 ( 含P Z A添 加剂 , 药 物浓度 1 0 0 ̄ g / m L ) ; 菌悬液 1 : 1 0稀 释加 入P Z A药敏专用 M G I T培养管 中( 不含 P Z A, 生长 对照管 ) 。然 后 置 于 B A C T E C MG I T . 9 6 0中 , 仪 器 根 据 分 枝 杆 菌 生 长 情 况对 比 自动报 告 药 物 敏 感 性 结 果。 1 . 4 . 2 治 疗 方 案 3组 患 者 均 以 2个 月 强 化 期 末 为终点 : 其 中治疗组和对照 Ⅱ 组治疗方案必须包含 P Z A在 内抗结 核 药物 。对 照 I组治 疗 方案 不含

吡嗪酰胺耐药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pncA_基因表达分析

吡嗪酰胺耐药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pncA_基因表达分析

879研究论著新医学2023年12月第54卷第12期吡嗪酰胺耐药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pncA 基因表达分析王楠 杨瑜 邓丽 吴玲 刘志辉 孟繁荣【摘要】 目的 比较吡嗪酰胺(PZA )耐药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在PZA 药物刺激前后PZA 耐药基因pncA 的表达,探讨pncA 基因表达与结核分枝杆菌PZA 耐药的关系。

方法 培养PZA 耐药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其利福平和PZA 最小抑菌浓度(MIC );以PZA 浓度为0和50 μg/mL 的培养基培养菌株,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菌株pncA 的表达水平。

结果 21株结核分枝杆菌PZA 的MIC ≥1 600 μg/mL 、12株为400~800 μg/mL 、5株为100~200 μg/mL ; 分别定义相应PZA 耐药水平为高、中、低,其利福平的MIC 中位数分别为128、128、64 μg/mL ,任意2组利福平的MIC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 0.05);以相对定量 2-ΔΔCt 法计算PZA 高、中、低水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pncA 表达水平,无药组分别为0.904(0.202,2.653)、1.157(0.658,1.511)、1.147(0.372,1.347),PZA 浓度为50 μg/mL 处理组分别为1.544(0.611,3.191)、0.846(0.421,1.237)、0.726(0.225,3.017);以无药组为对照,PZA 含药培养组与其对比,pncA 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PZA 耐药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在PZA 药物刺激前后pncA 表达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吡嗪酰胺;利福平;pncAAnalysis of pncA gene expression in pyrazinamide -resistant and multidrug -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ang Nan , Yang Yu , Deng Li , Wu Ling , Liu Zhihui , Meng Fanrong. Institue of Pulomonary Diseases , Guangzhou Chest Hospital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espiratory Disease , Guangzhou 510095,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 Meng Fanrong , E -mail:*******************【Abstract 】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ncA gene in pyrazinamide (PZA )-resistant and multidrug -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before and after PZA drug stimul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ZA -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d pncA gene expression. Methods PZA -resistant and multidrug -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as cultured , and th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 of rifampicin and PZA was detected. The strains were cultured in medium containing 0 and 50 μg/mL PZA ,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pncA was detected by 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Results The MIC of PZA of 21 strain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as ≥ 1 600 μg/mL ,400-800 μg/mL for 12 strains , and 100-200 μg/mL in 5 strain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PZA resistance levels were defined as high ,medium and low ,respectively. The median MIC of rifampicin was 128, 128 and 64μg/mL , respectively. Chi -square test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ny two groups (all P > 0.05).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quantitative 2-ΔΔCt method ,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ncA in the high ,medium and low levels of PZA drug -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as 0.904(0.202, 2.653), 1.157(0.658, 1.511) and 1.147(0.372, 1.347), and 1.544(0.611, 3.191), 0.846(0.421, 1.237) and 0.726 (0.225, 3.017) in the 50 μg/mL treatment group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ncA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PZA drug -containing culture groups(P > 0.05). Conclusion No significant changes are observed i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ncA in multidrug -resistant and PZA -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before and after PZA drug stimulation.【Key words 】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Drug resistance ; Pyrazinamide ; Rifampicin ; pncA 吡嗪酰胺(PZA )是目前唯一可杀灭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的关键一线抗结核药物,其耐药问题严峻而其耐药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

肺结核的结核病菌分离与药敏试验

肺结核的结核病菌分离与药敏试验

肺结核的结核病菌分离与药敏试验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

针对肺结核的治疗,结核病菌分离与药敏试验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结核病菌的分离和药敏试验的流程和意义。

一、结核病菌的分离结核病菌的分离是指从患者的临床样本(如痰液、组织、体液等)中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

这一步骤对于确诊肺结核、确认感染者以及评估耐药性至关重要。

1. 采样采集病人的临床样本是进行分离的第一步。

最常用的样本是患者的痰液。

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采用无菌容器进行采样。

2. 处理样本采集的样本需要经过一系列处理步骤,以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

一般的处理包括离心、抗酸染色和培养。

3. 离心离心是将采集到的样本离心,分离出细菌。

这一步骤通过高速离心使样本分层,得到细胞沉淀。

4. 抗酸染色经过离心后的细胞沉淀需要进行抗酸染色。

抗酸染色可以使结核分枝杆菌显现红色,从而与其他细菌进行区分。

5. 培养抗酸染色后的样本需要进行培养,使结核分枝杆菌得到足够的生长。

培养的常用介质有各种琼脂糖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培养时间一般为6-8周。

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对分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以确定使用何种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1. 抗生素的选择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

在药敏试验前,需要根据结核菌的感染情况和临床表现选择一组合适的抗生素。

2. 药敏试验方法药敏试验有多种方法,常见的包括比例法、纸片扩散法和测MIC法。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培养结核菌在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培养基上,观察生长情况来判断结核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3. 结果解读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可以将结核菌分为多种药物敏感性类型。

常见的有多重耐药(MDR)、广谱耐药(XDR)和全耐药(TDR)等。

根据不同类型的耐药性,可以选用相应的联合疗法进行治疗。

三、结核菌分离与药敏试验的意义结核菌分离和药敏试验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确诊与治疗结核菌分离为肺结核的确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使医生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摘要] 目的研究吡嗪酰胺对结核杆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的耐药现况,为结核病的临床用药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对复活传代成功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抗酸染色后,采用绝对浓度法的间接法,选用含缓冲对的蛋黄琼脂培养基,对结核杆菌菌株进行吡嗪酰胺的药物敏感性测定。

结果测定的60株结核分枝杆菌中有15株敏感,44株耐药,一株未生长。

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敏感率为25.42%(15/59),耐药率为74.58%(44/59)。

结论随着吡嗪酰胺被广泛使用治疗,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的耐药性不断增高,目前耐药性比较高,临床用药时必须谨慎使用或联用其他药物有效治疗。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药敏试验;耐药性[中图分类号] r96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1-31-03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是现在世界上最普遍和最严重的人类传染病之一,也是全世界由单一致病菌致死最多的疾病之一。

由于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与传播、艾滋病的流行以及人口的频繁流动等原因,结核病疫情呈现全球性回升。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作为治疗结核病最有效的一线药物之一,而被广泛应用于短程化疗方案中,最终导致耐吡嗪酰胺的结核菌也越来越多,因此进行pza耐药性的检测,对临床治疗及控制结核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由于吡嗪酰胺仅在ph为5.5~5.6的酸性条件下才能转化为杀菌的吡嗪酸,而结核菌在酸性条件下生长很差,甚至不生长,从而导致吡嗪酰胺的药敏试验一直是实验室中的一个难题[1]。

目前,最常用于结核杆菌药敏试验的罗氏培养基的ph为6.5~6.8,将其调至ph为5.6则不适用结核菌良好生长,故难应用于pza药敏试验[2]。

然而应用蛋黄琼脂培养基测定结核杆菌对pza药物敏感程度与应用罗氏培养基相比,可保证培养基在5.50~6.65范围内,在此环境中结核菌可以生长,pza也可以发挥抑菌作用[3]。

本试验运用罗氏培养基复活结核杆菌再用含有缓冲对的蛋黄琼脂培养基做药敏试验。

由于吡嗪酰胺在体内抑菌浓度为12.5μg/ml,达到50μg/ml可杀灭结核杆菌,且本品在细胞内抑制结核杆菌的浓度比在细胞外低10倍,再参照文献[3],最后对60株传代复活的结核菌株进行含吡嗪酰胺浓度为50μg/ml的药敏试验,进而对吡嗪酰胺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用药治疗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2005年11~12月中旬和2006年3~5月中旬,在广州市黄石医院检查为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接种于罗氏培养基培养并保存于4℃冰箱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当时病例发病前均无服用过抗结核药物,或接受抗结核治疗不足1个月。

结核参考菌株(h37rv敏感株)由广州市胸科医院提供,在4℃冰箱保存。

1.2 结核分枝杆菌的复活1.2.1 培养基的成分配制酸性罗氏培养基。

成分:谷氨酸纳(纯度95%以上)3.6 g, kh2po4 7 g,mgso4·7h2o 0.12 g,枸椽酸镁 0.3 g,甘油6 ml,蒸馏水300 ml,马铃薯淀粉15 g,新鲜鸡卵液500 ml,2%孔雀绿水溶液10 ml。

1.2.2 制备方法各盐类成分溶解后,加马铃薯淀粉,混匀,沸水浴煮沸1 h呈糊状(不时摇动,防凝块),待冷后,加经消毒纱布过滤的新鲜鸡卵液,混匀,再加入2%孔雀绿水溶液,混匀,分装于经121℃高压灭菌的中型试管,每管加培养基7 ml,斜置血清凝固器内1~2层,斜面高度占试管2/3,90℃ 1.5 h或85℃ 1 h间歇两次(加热使培养基凝固)。

冷却后,37℃无菌试验24 h。

培养基斜面颜色鲜艳,表面光滑无泡,有一定韧性和酸碱缓冲能力,4℃保存,1个月内使用。

1.2.3 接种方法用接种环挑取1~2环保存于4℃冰箱的结核菌菌株,转接于酸性罗氏培养基,在斜面密集接种。

每株结核菌同时接种两支酸性改良罗氏培养基,每管要做好标记。

此转接过程需在生物安全柜里进行,注意无菌操作及个人防护措施。

然后放于37℃恒温箱培养。

每周观察1次,记录细菌生长情况,2~3周为止(视结核菌生长情况而定)。

1.3 抗酸染色试验由于结核分枝杆菌为抗酸菌,用接种环取复活的结核杆菌1~2环,均匀涂于含有少量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待自然干燥,微火焰固定,抗酸染色镜检。

在蓝色背景上呈红色的为抗酸菌,确证为结核分枝杆菌。

1.4 药敏试验具体操作参照文献[3]及一种新的吡嗪酰胺耐药测定培养基的研制及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4]。

1.4.1 药品吡嗪酰胺(广东华南药物有限公司,h51020878),纯品,片状。

1.4.2 培养基蛋黄琼脂培养基。

配制方法如下:(1)基础液配制。

磷酸氢二钠5.0 g,枸橼酸2.1 g,磷酸二氢钾2.4 g,枸橼酸镁0.6 g,天门冬素(味精)3.6(7.2)g,甘油12 ml,2%孔雀绿20 ml,琼脂27.0 g,蒸馏水600 ml。

将上述成分高压灭菌后保持在60~65℃水浴待用。

(2)稀释蛋黄液。

用新鲜鸡蛋,在无菌条件下将蛋清除净,留蛋黄。

350 ml蛋黄加灭菌蒸馏水(60~65℃)1 000 ml摇匀,置60~65℃水浴待用。

(3)含吡嗪酰胺培养基的配制。

无菌条件下,将基础液与蛋黄稀释液按6 : 10的比例混合摇匀,用精密到5.4的ph试纸测定其ph值,固定磷酸氢二钠的量,加入枸橼酸调节凝固前培养基的ph值为5.4左右,结果多加枸橼酸0.1 g。

根据文献[3]介绍,按照上述比例配制,培养基凝固前(50℃)ph值为5.41,凝固后(室温)ph为5.63,符合吡嗪酰胺药敏试验要求。

然后取部分上述蛋黄培养基分装于经高压灭菌的中型试管,每管6 ml,置于斜面凝固,用作不含药的对照培养基。

按剩余培养基的量计算,加入一定量的粉状pza,制成浓度为50μg/ml 的含吡嗪酰胺药物培养基。

同样每管6 ml分装于经高压灭菌的中型试管,置于斜面,凝固后待用。

1.4.3 菌悬液的制备刮取初生长2周的培养物或经2次传代后生长2~3周的亚培养物(刮取斜面各个部分的培养物),置于装有少量0.5%tween-80生理盐水的试管壁上,用玻璃棒研磨成乳酪状并混于0.5%tween-80生理盐水内,与麦氏标准比浊管比浊,配成1 mg/ml菌悬液。

1.4.4 接种方法将1 mg/ml的菌悬液10倍稀释至10~2 mg/ml,以灭菌吸管准确吸取0.1 ml分别接种于含药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的斜面上,各管的接种量均为3~10 mg。

置37℃孵育,4周观察结果。

1.4.5 质控每批药敏试验应以结核分枝杆菌参考菌株(h37rv)检测含药培养基质量。

1.4.6 结果判定标准根据结核分枝杆菌的菌落特点,在酸性罗氏培养基中形成颗粒状或菜花形的乳酪色的粗糙型菌落,数量大时则是巧克力色判断结核杆菌生长情况。

对照培养基菌落数必须在200以上且无融合。

若菌落数低于50时,重新做药物敏感性测定。

(-):培养基斜面上无分枝杆菌菌落生长。

(+):菌落数约占斜面面积的1/4。

(2+):菌落数约占斜面面积的1/2。

(3+):菌落数约占斜面面积的3/4。

(4+):菌落呈菌苔样生长。

菌落数少于20个时,报告菌落数。

含药培养基菌落数少于20个时,当作不生长。

低浓度含药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多于20个时,即可判定为耐药。

低浓度生长、高浓度不生长为中度耐药;高、低浓度均生长为高度耐药。

1.5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实验组与对照组菌株培养情况60株培养结核菌株,对照培养基中有1株没有生长,其余59株均生长,结果为4+,长满整个斜面。

菌落数均在200以上无融合。

浓度50μg/ml的含药培养基中,除了对照中没有生长的1株外,其余59株中有15株生长,长满整个斜面(4+),为敏感株;有44株一样长出结核杆菌菌落(4+),为耐药株。

可见,药敏试验是有意义的。

见表1。

2.2 59株结核杆菌菌株对吡嗪酰胺敏感性测定结果测定的60株结核分枝杆菌中有15株敏感,44株耐药,1株未生长。

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敏感率为25.42%(15/59),耐药率为74.58%(44/59)。

3 结论吡嗪酰胺于zhang y等[5]在1940年由在合成氨基吡啶过程中作为一种中间化合物首次被合成的,它的抗结核菌活性于1952 年被yeager等发现。

但其与利福平和异烟肼联用治疗结核病显著缩短化疗时间的独特作用是在其用于治疗结核病29年之后的1981年才见报道[6]。

往后,吡嗪酰胺在临床用药时常与其他抗结核药(如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及乙胺丁醇)联合,用于治疗结核病。

pza 是一种烟酰胺类似物,与异烟肼相似也是一种抗mtb的原药,但其发挥作用所要求的环境不同,吡嗪酰胺需要在酸性环境才表现抗菌活性且最低抑菌浓度(mic)与ph值在7.0以下存在好的正相关性[7]。

吡嗪酰胺通过被动扩散进入mtb细胞内,在mtb细胞内由吡嗪酰胺酶(pzase)将其转化为具有抗mtb活性形式的吡嗪酸,所以pzase活性对吡嗪酰胺表现抗mtb活性是必需的。

目前,随着临床上广泛应用吡嗪酰胺,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的耐药性不断升高。

敖军平等[8-9]在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耐药性的噬菌体检测技术与耐药基因突变研究中对109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pza耐药性测定,常规绝对浓度药敏法检测结果为敏感35株,耐药74株;phab法检测结果为敏感34株,耐药75株,与绝对浓度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1.7%。

两种方法测得结核杆菌对吡嗪酰胺的耐药率分别为67.89%,68.81%。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的耐药率高达74.58%。

相对于以往2.4%[3]的耐药率,可见结核杆菌对吡嗪酰胺的敏感性大幅度下降,在未来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中一定要对吡嗪酰胺的耐药性加以监控并且在临床用药治疗时一定先谨慎检测患者结核杆菌对吡嗪酰胺的耐药程度,合理用药。

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的药物敏感性大幅度下降也使得结核杆菌对吡嗪酰胺耐药机制研究受到关注。

由于编码吡嗪酰胺酸的pnca基因突变而引起吡嗪酰胺酶活性下降是导致对吡嗪酰胺天然敏感的结核分枝杆菌产生继发性耐药的主要原因,牛分枝杆菌及其他分枝杆菌均对吡嗪酰胺天然耐药,其机制各不相同[10]。

出现这种情况很多都是由于治疗过程中不合理的联合用药、间断用药、不执行归口管理与治疗等。

所以在今后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中,重点为社会性综合防治措施,抓好结核患者的发现、登记、管理和合理治疗,定期做好吡嗪酰胺耐药性的检测,了解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降低其耐药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