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绿》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绿》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本次公开课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和理解。
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看一段关于自然美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第二部分:词语梳理(10分钟)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部分:课文导读(15分钟)分段导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美的表达方式,并展开讨论。
第四部分:情感体验(15分钟)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自然相遇的美好时刻并进行情感交流。
第五部分:拓展延伸(10分钟)组织学生小组共同探讨与文中自然美相关的故事,并展示给全班分享。
第六部分: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与自然相遇的经历。
四、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理解,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抽象的自然美理解不深,需要更多的具体案例或故事来引导。
因此,下次课程设计中需要加入更多的类比或亲身经历的分享,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意义。
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时,应更注重学生个体表达,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产生,而非简单概括。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培养,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总的来说,本次公开课教学设计在课程内容和活动设置上较为完整,但仍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成长。
10《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0《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初步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初步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1.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初步体会诗人对绿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喜爱一、出示课题,围绕“绿"组词导入同学们,关于“绿”,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词语呢?在有着丰富艺术修养的诗人“艾青"眼里,他对绿的感受又是如何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我们一起去读一读二、检查预学单生字预学情况从收集上来的预学单来看,指导生字“瓶”,注意后鼻音和书写间架结构三、初读现代诗,感受诗歌的想象之美1、读准字音,感受诗人眼中的绿2、聚焦第一小节,请生分享读了这句产生的疑惑: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预设:什么是绿色的墨水瓶?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是什么意思?倒翻了会怎么样?请生回答自己的思考:预设: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我猜想是诗人眼中看到的各种绿,因为下文又说到处都是绿的,风雨水也是绿的师:(什么时候会有这么多的绿,结合生活经验,你们猜一猜)预设:很可能是春天师:所以,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生:作者是把眼中所见的绿比作成墨水瓶,“倒翻"两个字给人的感觉是到处都是的师:嗯,很好,扑面而来、目之所及都是——绿。
作者想象到的是墨水瓶倒翻了,单单读到这里,还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激发好奇,引出下文师:仅仅从诗歌的前两句,就给同学们带来这么多美妙的发现,看来现代诗真的是很独特!我们一起尝试着走进诗人眼中的绿,读出墨水瓶倒翻了的感觉四、走进第二小节,感受绿的层次美师:到处都是绿的,到底怎么样呢?请女生为我们读一读。
课文《绿》的教学设计 3篇
课文《绿》的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的:1、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温州仙岩梅雨潭那充满生命力、洋溢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其间所跳动着的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
2、学习本文剪裁得当、结构精巧、写景传神、情景相生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状物抒情语言的强大表现力。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笔下绿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导读、学生讨论。
教学设想:本文第三段是全文的主旨所在,而第二段则是为它而设的,即不但为它营造背景,而且还为突出梅雨潭的绿的令人惊诧提供别致的衬托物。
这样,就在教学上为我们提供了审美比较的可能。
为此,拟以审美比较为教学思路,以段落阅读训练带动全文的阅读鉴赏为教学方法。
通过对第三段设计的导读训练题,引导学生品味课文,并辅之以点拨,让学生在审美比较中,领略自然美、艺术美和语言美。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问:课文中有一个从写梅雨瀑过渡到写梅雨潭的句子,请找从学生整体把出来。
握课文入手,教明确: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早已没有瀑布了。
给学生进入文本(二)阅读分析课文的方法。
1、1、问: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早已没有瀑布了一句,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1)从写开始追捉过渡到写步步追捉;(2)点体会文中关键句明上段写梅雨瀑的目的,在于衬托美的令人惊诧的梅雨潭的的作用,交给解绿。
读、理解文本的2、问:为什么有第一个作用?钥匙明确:在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前,写的是揪草攀石的开始追捉,而在这之后,写的则是步步追捉;从整体,而涟漪,而水光,而水色,并进而借助联想和想象,与之款款交谈,拍着她、抚摩她、吻着她,送她一个芳名。
3、问:又为什么有第二个作用?明确:所谓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搭配上其他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的艺术手法。
就本文来说,作者讴歌赞美的绿是梅雨潭,写梅雨瀑是为了用来突出梅雨潭的绿,以更充分地显示绿的令人惊诧。
即以美的事物衬托更美的事物。
4、朗读第二段,问: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梅雨瀑美不美?什么引导赏析美地方最美?明确:美。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教学设计及反思
《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诗意开启(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诗歌《绿》。
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想到哪些含有“绿”的古诗呢?板书:(绿)(二)学生分享:生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生3: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三)过渡:“绿”在不同的诗歌中有不同的印象,在现代诗中又能带给我们什么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艾青的《绿》。
(四)学生自由大声朗读。
(设计意图:开宗明义,引出诗题,回顾已有的古诗积累,渲染气氛,引发思考,促使学生对现代诗歌学习充满期待。
)二、自主识字,小组交流(一)教师引导:在这节课中,有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和4个要求会写的字,大家小组合作,利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一会儿各小组派代表当小老师为大家讲解。
(二)小组合作学习。
(三)全班交流。
第一小组汇报:生1:“挤”我是通过形旁表意,声旁表音来理解和记忆的。
提手旁和手的动作有关,右边的“齐”标识读音,而且还可以结合动作“挤”联想“东西到齐了”。
我们有时候会“挤眉弄眼”“挤来挤去”,人多了还会“拥挤”。
点拨:挤这个字很形象,你还能想到哪些提手旁的字呢?生2:抱、抓、捏……生3:“挤”书写时要注意间架结构,提手旁和右边的“齐”互相穿插才能更美观,第八笔是“撇”不是“竖”。
追问:诗歌中哪句有“挤”这个字呢?齐读:“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绿》是一篇描绘大自然美景的短文,选自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绿色世界,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教材通过本文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对学生进行语言熏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大自然的美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尚需教师引导,以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关注字词的正确理解与运用,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正确书写与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品味,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书写与运用。
2.理解课文描绘的自然美景,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景色。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3.品味欣赏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语言,感受作品的韵味。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景色。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美景。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随后,教师学生进行生字词卡片游戏,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如:“课文描绘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绿》教学设计15篇
《绿》教学设计15篇《绿》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学会“树、怀、吹、苗、齐、队、伍、话”8个生字,会认“娃、鼓、掌、排、整、路、陪、伴”8个字,认识1个偏旁“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在茁壮成长,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认识新部首。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大自然中生命的活力,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前准备:学生:课外观察,寻找身边的绿娃娃。
教师:生字词卡、偏旁卡、田字格卡、CAI课件、图片、音乐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读准生字、词的音,识记“怀、树、吹、苗、齐”5个生字。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3、学生质疑,教师整理归纳,确定学习目标。
4、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然后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
2、回忆乐乐在上学路上发现的绿娃娃,依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树叶、秋苗和小草图,同时老师将相应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3、导入:大家相知道这些绿娃娃都在干什么吗?我们就来读读课文吧。
二、情景交融,互动对话,快乐朗读1-3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然后指名读第一小节,其余学生边听边想,把自己听到的、感受到的内容和同桌交流,然后让学生用朗读的形式来展示。
(2)动作理解“鼓掌”,指导读好第二句话。
适时解答“……”是什么意思。
(3)课件演示树叶被风吹动时的样子和发出的声音,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
(4)指名读第一小节,然后男女生赛读第一小节。
2、指导学习第二小节:(1)带着秋苗娃娃在干什么的问题,自由读第二小节,然后回答问题。
(2)课件演示“秋苗排着整齐的队伍”,想象自己见过的整齐的队伍。
(3)学生演示“悄悄话”,学生读词,然后重点指导读好第二句话。
(4)想象:秋苗在说着什么悄悄话,同桌交流。
(5)带着感受先自由读第二小节,然后指名读,比赛读。
(1)猜测小草的妈妈是谁,指导读好疑问句。
朱自清《绿》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朱自清《绿》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绿》的作者朱自清以及他的创作背景;2.理解《绿》的主题和中心思想;3.分析小说的结构和语言特点;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把握小说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分析小说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教师将一篇关于朱自清的介绍文章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然后,让学生简要介绍朱自清。
2.阅读与分析(30分钟)教师将《绿》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朗读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小说的主要内容。
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b.小说的中心思想是什么?c.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d.小说的情节发展如何?e.小说的结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分析小说的结构(3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小说的结构。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故事发生在哪个时代和地点?b.故事有多少个主要情节?c.故事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方式?d.故事的结构有何特点?4.语言分析(3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小说中有没有使用一些比喻和象征手法?他们有何作用?b.小说中的对话体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c.小说中的描写方式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5.综合训练(30分钟)教师布置一篇综合性试题让学生回答,考察学生对《绿》整体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归纳,并留出时间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七.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堂小结,并阅读本节课内容的扩展阅读材料。
八.教学反思:通过上述教学过程,学生可以了解到朱自清的创作背景,进一步加深对《绿》的理解和分析。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小说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引用答案。
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
艾青《绿》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艾青《绿》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艾青《绿》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艾青《绿》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学习运用比喻、对比、想象等手法多侧面写景的方法。
2、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课文第三自然段。
掌握比喻的基本特征,领会本体、喻体的相似点;了解对比写法的作用;理解文中想象所创造的新形象和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在创造“绿”的形象和意境中,比喻、对比、想象、联想等手法所起的作用。
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1、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同学们心目中一定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你们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喜欢它?(学生回答)2、以一种颜色为描写对象和以雨中登泰山为描写对象,哪一种更难写?为什么?明确:前者难写,因为形态少变、色彩单一,难以展开描写,这叫“难写之景”。
朱自清先生是一位语言大师,是一位状难写之景的高手。
(幻灯片2作者介绍)学习本文,就是学习名师对形态少变,色彩单一的景物怎样进行描写,怎样用比喻、对比、想象等手法进行表达,以便“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二、理清总体思路1、从全文四个自然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明确:“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本句能否把“惊诧”换成“惊讶”,为什么?明确:不能,因为“惊诧”是十分惊讶,比“惊讶”程度重。
那么是什么东西让作者感到十分惊讶呢?绿,梅雨潭的绿。
为什么十分惊讶?因为梅雨潭美极了,奇异极了。
2、作者在写梅雨潭的绿之前写了什么明确:梅雨瀑。
(幻灯片3远眺瀑布、4坐观水花、5细赏碎玉)既然本文主要写梅雨潭的绿,那么写瀑布目的是什么?抓住第二段中的关键语句回答,“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梅雨瀑是梅雨潭及其绿形成的原因。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运用汉字书写《绿》字。
•理解《绿》字的基本含义。
•掌握《绿》字在句子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绿》这篇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提高学生的爱护自然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乐于分享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绿》字的书写和含义。
•了解《绿》字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
2. 难点:•通过《绿》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领会“绿色”的丰富内涵。
•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复印件。
2.课文视频或录音。
3.画板、彩色笔等教学辅助工具。
4.制作好的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中的绿色,引发学生对“绿色”的思考和感受。
2. 学习•跟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绿》,让学生感受其诗意表达。
•分析课文内容,进行词语和字词解释,重点讲解《绿》字的含义和用法。
•练习《绿》字的正确书写。
3. 拓展•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绿色事物,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4. 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绿色”的意义,强化对环保和自然保护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让学生用一段话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绿色”。
•布置默写《绿》字的作业。
五、课堂反思本节课设计主要围绕《绿》这篇课文展开,通过课文中“绿”字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绿色环保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让学生亲身体会“绿色”的意义,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以上就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课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参考,展现出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的乐趣与收获。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第1篇】《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语言鉴赏的能力和艺术的想象力。
2、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3、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欣赏。
二、教材分析:《绿》是一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凝练的文章,要写好一种颜色本来就很难,作家通过自己的感觉和观察体验,竟能写得如此美丽,令人陶醉。
我想优美的文章要是太多的分析就破坏了美感。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先带学生进入一个绿色的世界,欣赏了大量的关于西湖灵隐和花港观鱼两地的绿色的,用冲击学生的眼睛,然后通过自读来感悟全文,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新课标的精神是激发学生的独立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先自学,再小组交流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多角度地细致地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2、理解文中新颖贴切的比喻,叠字的运用;体会文中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同学们,我们曾学过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见过那饱含深情的父亲的背影;也曾学过他的写景散文《春》,领略到那五彩斑斓的美丽的春光。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游记散文《绿》,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
好,让我们再次走近朱自清。
名: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地: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是江苏扬州人。
时:现代评: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称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作:《绿》、《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披文入境,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完成以下任务(1)划出你认为文中重要的字词。
(2)思考:文章的文眼是什么?2.投影出示字词jù bó liǔ léng qióng shū zǐ xié踞薄阴绺棱角穹倏尘滓皱缬shíchàmóu lài yì jū什刹明眸善睐挹掬三、合作学习,问题探究1.第二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明确:第一个观察点:山边观察角度:仰视观察的景致:梅雨瀑听—花花花花的声音看—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第二个观察点:亭边观察角度:平视观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从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环境。
小学语文《绿》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感受作者对绿色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体会作者对绿色的描绘,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绿色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绿色。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绿色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对绿色的描绘。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绿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分组练习,巩固生字词。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绿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绿色,用所学知识写一段话,描述他们对绿色的感受。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创造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课文中的绿色。
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七、教学步骤: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对绿色的描绘。
2. 课文解析: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掌握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的发音、书写和认读。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联想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课文《绿》,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视家园、热爱土地的情感,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学会正确书写并背诵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想课文内容,增强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绿》课文原文。
2.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学生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内容,做好预习。
四、教学过程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绿》。
2.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绿色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学习过程1.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理解课文:师生共同探讨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细节。
3.学习生字词:教师逐个介绍并讲解生字词的发音、意思和书写。
学生认读、书写生字词。
4.篇章解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语言特点。
5.情感渗透:通过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绿色之美,培养爱护环境的情感。
拓展延伸1.综合能力训练: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生活实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绿色,体会自然之美,写下感悟体会。
五、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
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9《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9《绿》
一、教学目标
1.认读词语“绿”。
2.理解绿色的相关含义。
3.培养学生对绿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绿色的概念。
2.提高学生对绿色的认识和热爱度。
三、教学准备
1.课文《绿》的教材。
2.课后练习题。
3.绿笔、蓝笔、铅笔等教学工具。
4.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绿色的视频,唤醒学生对绿色的认知。
2. 学习《绿》(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绿》,并讲解生字词语。
3. 分组练习(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绿色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展示他们的想法。
4. 课堂讨论(15分钟)
让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绿色对人类的意义。
5. 拓展训练(15分钟)
通过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绿的认识。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鼓励学生继续热爱绿色。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绿》为课文,引导学生对绿色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对绿色的认知和热爱度。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对绿色的情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课堂延伸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园绿化环境,让学生亲身感受绿色的美好,并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绿色。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绿》教学设计
《绿》教学设计《绿》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绿》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绿》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金、课、了、条、世、界、吗、现、以、后”10个生字,会写“了、会、后、我”4个字,学习“竖钩”“斜钩”两种笔画。
2.通过图文对照,理解教师为什么“点点头,满意地笑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价值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内容分析这首诗歌写“我”画了一条绿色的金鱼,老师满意我的回答,奖给我一颗红五星。
课文教育学生从小要敢于想象,善于想象。
难点是理解老师为什么会满意我的回答。
本课教学老师需要准备生字、词语卡片,绿色金鱼图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配乐课文录音,布置学生准备彩笔和画纸。
三、学生分析: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老师不能抹杀学生想象过程中迸发出的灿烂的火花。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提高语文素养,而且能极大地发挥他的想象力,这对他一生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有益的。
四、设计思路激趣引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课题孩子们,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金鱼?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并粘贴“绿色金鱼”图片。
)世界上没有绿色金鱼,可有一位小朋友却把金鱼涂上了绿颜色。
(画一小朋友)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从《绿色的金鱼》这一课中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1.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试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学生读课文,鼓励学生认真听,能听出错误并大胆纠正。
3.出示本课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4.同桌互读课文,纠正字音。
5.学生齐读课文。
三、再读,整体感知。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绿》的内容和意境。
–掌握诗歌中重点词语的意义。
–能够朗读诗歌,理解作者传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理解诗歌的意境。
–通过分组讨论等活动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诗歌《绿》的内容和意境。
2.诗歌中的重点词语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2.精心准备的课件3.黑板、粉笔4.学生课外阅读材料四、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让学生展示与自然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然的美好之处。
2.学习诗歌《绿》–让学生先自主阅读,理解诗歌的大意。
–展示诗歌内容的课件,让学生跟读。
–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词语,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3.诗歌赏析–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每组展示自己的理解。
–整合各组的意见,共同赏析诗歌的内涵。
4.情感表达–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可以通过写作或画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5.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绿》的内容3.继续阅读有关自然的故事或诗歌,写下自己的感想六、教学反思这节课中,学生对诗歌《绿》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赏析部分仍存在一些困难。
下次需要更灵活的活动设计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要情节和意义。
2.能够背诵课文。
3.能够感受课文的意境,领悟其中的道理。
4.能够感受自然风光对人的影响,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意义。
2.背诵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3.探讨自然风光对人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领悟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点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绿色的理解,并引出“绿”这个话题。
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生词,理解整个课文。
3.分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
3. 感悟课文1.分组讨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2.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背诵课文1.学生分段背诵课文,逐段展示。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朗诵的语调和感情。
5. 拓展活动1.带领学生走到校园或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绿色。
2.让学生观察、记录身边的绿色,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倡保护环境。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紧凑,学生的参与度高,课文内容理解度较好。
改进之处在于可能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设计的教案,希朥能够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优质课教材,主要描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通过描绘绿色的变化和分布,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大自然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在理解诗意语言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观念尚在培养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所描绘的美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感受诗意语言,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想象法: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4.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背景音乐:准备背景音乐,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课文朗读录音:准备课文朗读录音,便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引导学生放松身心,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大自然是什么颜色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绿》,就是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绿》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绿》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能认读生字“翠绿”,理解句子“小草翠绿,小草微笑”。
•能表达对绿色的喜爱之情。
•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自然美。
2. 教学重点•教学生字“翠绿”。
•让学生理解和表达小草翠绿的情感。
3.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小草翠绿,小草微笑”来感悟自然美。
二、教学准备•课文《绿》等教材。
•绿色的小草模型或图片。
•课件或黑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模型展示绿色的小草,唤起学生对绿色的感受。
•让学生说出自己对绿色的认知和喜爱之情。
2. 学习新课•在黑板或课件上展示课文《绿》,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逐句解释课文,重点讲解生字“翠绿”的意思与用法,并引导学生识字。
•请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3. 课堂练习•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朗读对话,模拟小草对话的情景,加强情感交流。
•组织学生表演课文,发挥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体验小草生长的乐趣。
4.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周边的自然环境中,感受绿色,写下对绿色世界的感想。
四、课后作业•写一篇对绿色的描写作文,用《绿》中学到的词语或句式。
•背诵课文,掌握生字“翠绿”的拼音和意思。
五、板书设计•生字:翠绿•课文:小草翠绿,小草微笑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并希望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未来可以结合更多实际体验,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以绿为主题,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理解绿的内涵,提高对自然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春天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绿的深入理解和诗歌的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绿的丰富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3.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朗读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字词卡片。
4.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对春天的认识。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结束后,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纠正发音,讲解生字词。
3.操练(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
同时,通过提问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进行补充。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他们心目中的春天。
可以采用写作、绘画等形式进行展示。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天的美好和绿的内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0《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0《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词《绿》的内容和主题。
–掌握诗词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熟练朗读和理解诗词《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绿》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诗句的朗读和表达。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的抽象意境,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课文《绿》,多媒体设备。
2.教学环境:幽静的课堂环境,音响设备。
3.教学辅助:图片资料,相关诗歌视频。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中的绿色,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2.学习诗词《绿》:–讲解诗词《绿》的内容和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逐句解释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朗读和欣赏:–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注重情感表达和节奏感。
–让学生聆听多个版本的《绿》的朗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4.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绿色的世界中,体验其中的美好和宁静。
5.思维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会选择绿色来表达情感,展开讨论。
6.诗歌创作:–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绿色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诗歌《绿》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培养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朗读和体味诗歌《绿》,并撰写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绿》教学设计
1、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温州仙岩梅雨潭那充满生命力、洋溢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其间所跳动着的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
2、学习本文剪裁得当、结构精巧、写景传神、情景相生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状物抒情语言的强大表现力。
本文第三段是全文的主旨所在,而第二段则是为它而设的,即不但为它营造背景,而且还为突出梅雨潭的绿的令人“惊诧”提供别致的衬托物。
这样,就在教学上为我们提供了审美比较的可能。
为此,拟以审美比较为教学思路,以段落阅读训练带动全文的阅读鉴赏为教学方法。
通过对第三段设计的导读训练题,引导学生品味课文,并辅之以点拨,让学生在审美比较中,领略自然美、艺术美和语言美。
一课时
1、1、问:全文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色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抒发了对“绿”的由衷喜爱,那么,作者为什么如此热情的讴歌绿色呢?
明确:绿色是一种象征生命的颜色。
本文作于北伐战争的酝酿时期,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2、学生再读课文。
1、画出课文所有的比喻句并标上序号,体会运用比喻
的好处。
在充分感受美
2、仿照第三段的写法,运用比喻、比较、拟人等手法描写你熟的基础上,激悉的一种景色。
发创造美。
反思: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也有赖于健康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形成,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决定了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获取和增强语感的过程。
《绿》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美文,从的语言到所描写的景物都具有强烈的审美因素,为此,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具体感受文章精美的语言,进而领略文章的美,引领学生走进审美之中,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感情,学会感受美,激发创造美的欲望。
在教学思路上,就把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比较作为贯穿教学的主线,让学生在对梅雨瀑和梅雨潭的比较中,充分感受梅雨潭美之所在。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选择梅雨瀑和梅雨潭之间的过渡句为切入点,有此带入对两者的比较,使教学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一种审美境界,为学生的阅读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学依据感觉、感知和感悟逐层递进的过程为教学的程序。
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品读,让学生在全文的阅读中获得美的感觉,从对第三段的精读中获得美的感知,通过教师对第三段设计的导读训练题中,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课文,进而获得美的感悟。
但是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活动显得过多,而学生的主体活动不足,学生的主动探求研究学习的时空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