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风险评估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
预防措施部署和效果评价
预防措施
针对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制定相应的预 防措施,如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等。
部署方式
通过医院、社区、家庭等多个渠道进行预防措施的部署和实施。
效果评价
定期对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患者发病率、死亡率、生活 质量等方面的指标,以便及时调整预防措施。
严重危害
心律失常可导致心悸、胸闷、头 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猝死, 危及生命。
指南制定背景和意义
临床需求
心律失常诊断和风险评估缺乏统一标准,临床医生需要专业 指导。
规范化管理
制定指南有助于规范心律失常的诊断和风险评估流程,提高 诊疗水平。
2023版更新内容及特点
更新内容
新增了心律失常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细化了风险评估方法,提供了更多实 用建议。
起搏器植入术适应症及操作注意事项说明
适应症
起搏器植入术主要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 失常,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 阻滞等。对于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 的患者,起搏器植入术是一种有效的治 疗选择。
VS
操作注意事项
起搏器植入术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首 先,在患者胸部皮下植入起搏器脉冲发生 器,然后通过穿刺静脉将起搏导线送至心 脏内。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损伤 血管和神经,同时确保起搏器的位置和参 数设置准确。术后需要定期随访和程控调 整,以确保起搏器正常工作。
特点
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最新研 究进展和临床实践,为医生和患者提 供全面、准确的指导。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表现与体征识别
症状多样性
心律失常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头晕等,轻重不一,需结合患者主诉进行初 步判断。
常见的心律失常诊断及治疗PPT课件
06
心律失常的病例分享与 讨论
病例一:房颤的治疗与康复
房颤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房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药、控制心室率的药物和转复心律的药物。抗凝药如华法林、利伐沙 班等,用于预防血栓栓塞事件;控制心室率的药物如地高辛、β受体拮抗剂等,用于降低心房颤动时的心室率;转复心律的药物如 胺碘酮、心律平等,用于将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
室性早搏
总结词
室性早搏是一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脏过早地跳动,可能 导致心悸、胸闷等症状。
药物治疗
通过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减少早搏的发生和缓解症状。 常见的药物包括美托洛尔、普罗帕酮等。
详细描述
室性早搏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头晕等,长期室性早搏 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治疗室性早搏的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导管消融等。
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03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治疗的重要 手段之一,主要通过使用抗心律 失常药物来控制症状和改善心律。
药物治疗的优点在于方便、快捷, 对于一些紧急情况如室性心动过 速或房颤等,可以迅速控制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 作用和风险,如可能导致心律失 常加重或引发其他类型的心律失
气短
头晕
可能出现晕厥、黑�# 常见的心律失 常诊断及治疗ppt课件
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
02
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心电图
心电图是心律失常诊断中最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 动的波形,可以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脏异常情况。
心电图可以用于心律失常的初步诊断,以及确诊后监测病情和治疗效果。
导管消融
通过导管找到引起室性早搏的异常电信号区域,消除异常 电信号,根治室性早搏。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和频率异常。
它可以分为心动过缓(心率过慢)、心动过速(心率过快)和心律不齐三类。
心律失常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气短、头晕、晕厥等,严重者甚至可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引起心脏停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以下是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诊断:1.病史询问: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起始时间、触发因素、频率、持续时间等。
同时,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如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以及服用的药物情况。
2.身体检查: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听诊心脏、测量血压、检查心律是否规整等。
有时候,医生还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特殊检查,如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3.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
通过心电图可以观察到心脏的电活动,判断心律是否正常。
5.心脏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帮助确定心律失常的原因。
二、治疗:1.心律不齐的治疗:对于轻度的心律不齐,不需要特殊治疗;对于症状明显的心律不齐,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症状;对于频发且持续时间长的心律不齐,可能需要进行消融术来恢复正常的心律。
2.心动过缓的治疗:对于心动过缓的患者,如果没有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有症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者安装心脏起搏器来恢复正常的心率。
3.心动过速的治疗:对于阵发性的心动过速,可以尝试通过药物来终止发作;对于持续性的心动过速,可能需要进行直流电复律、消融术等治疗来恢复正常的心律。
4.电复律:电复律是使用电击来终止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
这个过程需要在医院内进行,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5.消融术:消融术是通过导管介入技术,将导管置入心脏,通过热能或冷冻技术消融异常的心脏组织,恢复正常的心律。
需要注意的是,心律失常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一些特殊情况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治疗方法。
ESC 2023心律失常指南(全文)
ESC 2023心律失常指南(全文)引言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关于心律失常的最新指南。
本指南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旨在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定义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的情况,包括心率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等。
本指南将重点讨论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包括房颤、室颤、室速等。
房颤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特点是心脏上房颤动而造成心率不规则。
本指南将重点介绍房颤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等。
室颤室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特点是心室电流紊乱导致心脏停跳。
本指南将介绍室颤的紧急处理措施和预防措施。
室速室速是一种心室心率快于正常的心律失常。
本指南将介绍室速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等。
心律失常的诊断本指南将详细介绍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同时,还将介绍一些特殊检查方法,如心律失常监测、电生理检查等。
心律失常的治疗本指南将提供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导,包括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等。
根据不同的心律失常类型和患者病情,医生可以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心律失常的预防本指南将介绍心律失常的预防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预防和手术预防等。
预防心律失常的重要性将被强调,并提供一些实用的预防建议。
结论本指南将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而实用的心律失常指南,帮助医生更好地处理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该指南将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更新,以促进心律失常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 注意:本指南仅供参考,具体诊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医生的专业意见进行判断和选择。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77页】
RR间期规整,或稍不匀齐RR间期互差偶有超过 0.03秒者
宽QRS心动过速中80%以上为室速,电复律,胺 碘酮
60
2024/8/1
这比室速还厉害,典型的心室扑动 怎么办?
61
2024/8/1
心室扑动诊断要点
各导联无P波, QRS-T波群无法分辨代之以正弦型的大扑动波 频率200~250次/分;
62
2024/8/1
这最厉害,典型的心室颤动,怎么办?
63
2024/8/1
✓电除颤 ✓电复律 ✓药物:胺碘酮、beta阻滞剂 ✓ICD ✓射频消融
64
2024/8/1
一例高难度手术
第五部分:传导缓慢性心律失常
窦房传导阻滞(略)
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I型、II型、高度、完全性)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心律失常的概念
心脏冲动起源、频率、节律和传导等出现异常 简而言之:心脏乱跳、快跳、慢跳、不跳
2
2024/8/1
心律失常的分类
最常用的是按心律失常速率分为:
快速性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 传导缓慢性心律失常
3
2024/8/1
心律失常的诊断,何者首选?
病史 体格检查 心电图检查 心脏超声 心脏电生理检查
快
纯房室交界区来源:
交界区早搏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旁道与房室交界区均参与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NRT)
慢
交界区逸搏
44
2024/8/1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AVNRT常发生于无器质心脏病患者,由房室 交界区存在传导速度快慢不同的双径路(快径 和慢径)形成连续的折返激动所致
完整版)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完整版)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病因包括多种器质性心脏病和其他因素,如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常见的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和风心病等。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因其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而异。
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等。
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还可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供血不足、肾动脉供血不足和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等不同的临床表现。
因此,对心律失常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预防心律失常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避免过度劳累等。
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倦怠和乏力等症状。
在发作时的体检中,应重点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和对血流动力状态的影响。
听诊心音和观察颈静脉搏动可以帮助初步鉴别心律失常。
颈动脉窦按摩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有助于诊断心律失常的性质,但需要在平卧位下进行心电图监测,老年人和有脑血管病变者应慎用。
在发作间歇期的体检中,应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显影和心血管造影等检查有助于确诊或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的确诊大多需要靠心电图,但部分患者可以根据病史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
详细追问发作时的心率、节律、发作起止和持续时间,以及有无低血压、昏厥、抽搐、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等表现,还有既往发作的诱因、频率和治疗经过,可以帮助判断心律失常。
针对不同的发病机理,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
目前临床上有通过药物增加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也有通过心脏起搏器、电除颤、射频消融等非药物疗法治疗的。
某些情况下,采用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屏气等方法,也能通过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来缓解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1病因2临床表现3检查4诊断5治疗6预防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
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
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心律失常的常见诊断方法
1
临床症状分析
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症状和病史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2
心电图 (EKG)
心电图记录了心脏的电活动,是最常用的诊断心律失常的方法。
3
心律监测器
可佩戴式心律监测器能够长时间记录心脏的节律,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心律失 常。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和选择
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 抗心律失常药和抗凝血药,具体 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提供更好的病情管理。
心律失常的症状和影响
1 症状体验
心悸、气短、胸闷、头晕 和心绞痛等是常见的心律 失常症状。
2 日常影响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体力活 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 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3 心理压力
持续的心律失常也可能导 致焦虑、抑郁和心理不适。
• 定期运动 • 学习调节技巧 •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心律失常的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1 心脏射频消融术
通过导管技术传输高频电流摧毁心脏 异常组织,恢复正常的心跳节律。
2 心律调节器植入术
植入可使用电流干预心脏节律的心律 调节器,帮助维持正常的心跳。
3 心脏手术
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需要进行开胸手术或其他心脏手术来解决。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心律失常是心脏电活动异常,导致心跳节律不正常的一类疾病。本演示将介 绍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帮助大家了解和管理这种常见的心脏问题。
心律失常的定义和分类
心律失常是什么?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发生了异常变化, 可能导致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则。
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
包括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窦房结功能障 碍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
2020年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最新课件)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1病因2临床表现3检查4诊断5治疗6预防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感谢聆听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
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感谢聆听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2。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规范(标准版)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规范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主要依据,下图是根据心电图上特点提供的诊断线索(图1-1)。
图20-2 根据心电图特征提示的心律失常诊断表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室上速包括阵发性房性和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实际从心电图上难以区分,现今统称为室上速。
室上速的发生机制有折返激动和自律性增高两大类。
折返激动可以发生在窦房结与心房之间、心房内、房室结内及房与室之间。
后两种近返占室上速的90%以上,是急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前两种折返,及自律性增高者不及10%,而且频率不是极快或者不是持续性的,不经常促使患者去急诊就医。
房室结内折返是房室结内存在两条电生理性能不同的途径:一条快径,传导快速但相对不应期较长;另一条慢径,传导缓慢但相对不应期较短(图20-3A)。
正常时激动从快径下传。
若激动提早下传遇到快径不应,激动于是从慢径下传。
当激动传到慢径远端时快径已脱离了不应期,激动便可以通过快径逆行传到心房。
此时慢径也已脱离不应期,激动得以再次经慢径下传,周而复始形成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间折返的途径最常见于房室间旁路(或附加肌束)和正常传导系统,及心房和心室(图20-3B)。
显性房室旁路,心电图表现为预激综合征(短P-R间期和△波)。
隐性旁路心电图上无特殊表现,与正常无异,但是旁路仍有逆行传导的功能,而且近年来发现并不少见。
室上速发作时,多数情况下激动由正常传导系统下传,从帝路逆行上传,QRS波群时间正常。
约有10%在心动过速时激动从旁路下传到心室,再由正常传导系统递传到心房,此时的QRS 波群宽大畸形,系心室完全预激。
旁路折返室上速QRS波群窄的称为正向传导性,QRS波群宽的为逆向传导性。
图20-3 房室结内及房室间折返性室上速的示意图室上速发生和终止都是突然的,这个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
心动过速频率150~240次/min,很是匀齐。
从心电图上不易区分房室结内抑是房室旁路的折返(在QRS波群正常时)。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指南PPT课件
05
心律失常的并发症与预防
心律失常与心脏猝死
心脏猝死风险增加
01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猝死风险显著增加,特别是室性心律失
常。
早期识别与干预
02
通过心电图等监测手段早期发现心律失常,并采取相应的干预
措施,以降低心脏猝死风险。
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
03
对于高危患者,植入ICD可有效预防心脏猝死事件的发生。
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类别
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分为四类, 包括钠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钾通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 。
药物选择原则
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症状的严重 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 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需密切 关注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肝功能、 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
病例二:房颤的抗凝治疗策略
诊断方法
通过心电图检查,发现心房颤动波形,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诊断。
抗凝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的CHADS2评分,评估患者卒中风险。对于高风险患者,应选用华法林进行抗凝 治疗,并定期监测INR值。对于低风险患者,可选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利 伐沙班等。
注意事项
在抗凝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凝血功能,防止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应注意与 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影响抗凝效果。
心律失常与脑卒中
房颤与脑卒中
房颤是引发脑卒中的重要 原因之一,房颤患者发生 脑卒中的风险增加5倍。
抗凝治疗
对于房颤患者,合理的抗 凝治疗是预防脑卒中的关 键措施。
左心耳封闭术
对于不适宜长期抗凝治疗 的患者,左心耳封闭术是 一种有效的预防脑卒中的 手段。
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1. 介入治疗基于临床电生理发展70年代初用于临床,已成熟。 2. 药物治疗基于细胞和分子电生理发展 80年代开始,发展较快。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窦房传导阻滞/窦缓/窦停/sss ●房内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二度三度) ●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 左 束支分支传导阻滞
(七)心室晚电位: ★心室晚电位阳性反映心肌组织结构的不均一性所导致电活动异常,有潜在致室速、室颤的危险。 ★这在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及动物模型的心外膜或心内膜面直接标测已充分得到证实,但从体表记录所得的结果,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与直接心表标测者判别甚远。 ★临床各家报告心肌梗死后心室晚电位阳性率在7.7%~42.4%之间,其中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均占有较大比例。
心脏电生理检查
★1999年MUSTT试验结果发表后,其应用价值已趋否定,即经电生理检测诱发出持续性室速的猝死高危患者只有应用ICD可降低死亡率,而应用经筛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与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并不能改善生存率。
六、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 近年来有不少进展,主要在非药物治 疗方面,包括除颤、起搏、消融、手术等。
★因此,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阳性者应加强随访,不能单独作为采取某种治疗措施的根据,对心室晚电位阴性者也不能认为是“安全”的。 ★特发性室速的患者心室晚电位大多为阴性,如心室晚电位阳性往往提示有心肌病变的基础,应进行进一步检查。
(八)心率变异性分析: ★心率变异性分析作为定量检测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已公认为预测心源性猝死的一个独立的因素。 ★Circulation2000年元月发表的一篇述评再一次肯定了这一结论;但同时也指出,经大量临床研究严格按敏感性、特异性统计,其猝死阳性预测值尚不足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诊断
5治疗
6预防
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感谢聆听
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
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
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感谢聆听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
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3。
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肠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等。
三、检查:
1.发作时的体检
应着重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及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状态的影响。
(1)听诊心音了解心室搏动的快、慢和规则与否,结合颈静脉搏动所反映的心房活动情况,有助于作出心律失常的初步鉴别诊断。
(2)颈动脉窦按摩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有助于鉴别诊断心律失常的性质。
为避免发生低血压、心脏停搏等意外,应使患者在平卧位有心电图监测下进行,老年人慎用,有脑血管病变者禁用。
每次按摩一侧颈动
脉窦,一次按摩持续时间不超过5秒,可使心房扑动的室率成倍下降,还可使室上性心动过速立即转为窦性心律.......感谢聆听
2.发作间歇期体检
应着重于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显影、心血管造影等无创和有创性检查有助于确诊或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为:P波规律出现,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即P波在Ⅰ、Ⅱ、aVF、V4~V6直立,在aVR倒置)。
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为60~100次/分。
四、诊断:心律失常的确诊大多要靠心电图,部分患者可根据病史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详细追问发作时心率、节律(规则与否、漏搏感等),发作起止与持续时间。
发作时有无低血压、昏厥或近乎昏厥、抽搐、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等表现,以及既往发作的诱因、频率和治疗经过,有助于判断心律失常。
......感谢聆听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心律失常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对它的治疗也多种多
样。
针对不同的发病机理,目前有通过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西药增加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有通过心脏起搏器、电除颤、射频消融等非药物疗法治疗的。
某些情况下,采用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屏气等方法,也能通过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来缓解心律失常.......感谢聆听
2.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目前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近50余种,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大多数学者同意根据药物对心脏的不同作用原理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以下四类,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其中Ⅰ类药又分为A、B、C三个亚类。
(1)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1)Ⅰ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奎尼丁等药.
2)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利多卡因等药。
3)ⅠC类明显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氟卡尼等药。
(2)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因阻断β受体而有效,代表性药物为普萘洛尔。
(3)Ⅲ类—-选择地延长复极过程的药
属此类的有胺碘酮。
(4)Ⅳ类——钙拮抗药
它们阻滞钙通道而抑制Ca内流,代表性药有维拉帕米.
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严重的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而致命.因此,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不良反应,以便随时应急。
六、分类及治疗
1.窦性心律失常:窦速、窦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和
窦性停搏:窦性停搏又称窦性静止、窦性间歇、窦性暂停等.窦性停搏是指窦房结在一个或多个心动周期中不产生冲动,以致不能激动心房或整个心脏,又称为窦性静止.青年人多由于强烈的迷走神经反射所致,常见于咽部受刺激、气管插管、按压颈动脉窦或眼球、应用洋地黄、硫酸奎尼丁。
等药物。
有时炎症、缺血、损伤、退行性变等各种因素,损伤了窦房结的自律细胞,造成窦性停搏。
......感谢聆听
频发的窦性停搏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是窦房结功能衰竭的表现,必须查清病因给予治疗,常需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1。
对症治疗
停搏时间较短时可无症状;时间较长时可发生昏厥,应及时抢救.治疗窦性停搏的原发病,同时输注提高心率的药物,对发作昏厥者可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2。
应用异丙肾上腺素
提高窦房结的自律性,对抗高钾血症对窦房结的抑制作用。
窦房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简称窦房阻滞,系因窦房结周围组织病变,使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传出到达心房的时间延长或不能传出,导致心房心室停搏。
窦房传导阻滞可暂时出现,也可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
窦房阻滞患者常无症状,也可有轻度心悸、乏力感以及“漏跳”,心脏听诊可发现心律不齐、心动过缓、“漏跳”(长间歇)......感谢聆听
主要依靠心电图来诊断.窦房传导阻滞可根据心电图特点分为一度、二度、高度及三度窦房传导阻滞。
一度窦房阻滞表现为窦房传导时间的延长,在体表心电图上难以诊断;二度窦房传导阻滞可根据病史、症状和心电图表现来确诊;三度窦房阻滞表现为窦性P波消失,与窦性停搏鉴别困难。
如窦房传导阻滞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时,可出现
晕厥、低血压、阿-斯综合征等并发症
治疗:1.治疗窦房传导阻滞时,主要治疗原发病.
2.对暂时出现又无症状者可进行密切观察,不需要特殊治疗,患者多可恢复正常。
3。
对频发、反复、持续发作或症状明显者,可口服或静脉注射、皮下注射阿托品。
另外,可口服麻黄碱或异丙肾上腺素(喘息定)。
4。
严重病例可将异丙肾上腺素加于5%葡萄糖中缓慢静脉滴注。
5.对发生晕厥、阿-斯综合征并且药物治疗无效者应及时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
七、预防
1.生活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2。
居住环境力求清幽,避免喧闹,庭院、阳台多种花草,有利于怡养性情;
3.注意劳逸结合,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节制房事,预防感冒;
4.尽力保持标准体重,勿贪饮食,因为发胖或会使心脏负荷加重;
5.注意季节、时令、气候的变化,因为寒冷、闷热的天气,以及对疾病影响较大的节气,如立春、夏至、
立冬、冬至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应提前做好防护,分别采取保暖,通风、降温等措施;
6.饮食以易消化、清谈、营养丰富、少食多餐、低盐低脂、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清洁卫生、冷热合适、定时定量为原则,心律失常病人禁忌浓茶、咖啡、香烟、烈酒、煎炸及过咸、过甜、过黏食品,少食细粮、松花蛋、动物内脏,兼有水肿者,应限制饮水量;
7。
精神情志的正常与否,同心律失常发生关系密切,设法消除紧张、恐惧、忧虑、烦恼、愤怒等不良情绪刺激,保持正常心态,七情和合;
8.病人除日常口服药外,还应备有医生开具的应急药品,如心得安、速效救心丸、心痛定、阿托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