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鲁人版《史记选读》把脉(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选修鲁人版《史记选读》把脉

【按】笔者参与鲁版《史记选读》的编写工作,对其构成意图和课程意义有着较深的认识。现将个人浅见呈现大家参考,以期用足、用好、用活这本教科书,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价值。

一、触摸文本

㈠传记文学视野内的《史记》

司马迁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史记》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也是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最卓越的典范。我国是一个历史散文异常发达、早熟的国家,先秦史传作品,有的是编年体的,有的是国别体的,有的的在于记事,有的偏于记言,如《尚书》《左传》只记述人物一鳞半爪的活动,《国语》《战国策》只记述人物的言语辞辩。他们在结构情节、描写场面以及刻画人物的神情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那种以人物为中心的能被后人称为传记体的作品还没出现,真正以传记体登上历史文学舞台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变“编年”为“纪传”,变“以年系事”为“以人系事”“因事见人”,实现了叙事文学到传记文学的转变。这是《史记》与《史记》以前的历史散文的最大区别。

《史记》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但它又不同于古典小说。对此,金圣叹有这样的评述:

《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却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

这里所说的“以文运事”,即用文学手法写人写事“,而“因文生事”即文学家虚构的创作。“以文运事”就不是单纯的史笔记事,而是史笔与文笔的交融。

《史记》作为中国古代传记文学具有与现代传记文学相通的特征:

1.作品所记人物、事件、环境都要具有历史的真实性,这至少包含以下三层意思:①传主应真实;②传主的生平经历、关键事件,乃至重要细节应真实;

③传主活动的环境大到时代背景,小到具体活动场所要真实。

2.传主具有生动的鲜明的形象性。这是从文学特征上使传记文学区别于纯历史著作和其他非文学作品。如果说真实性是传记文学的生命,那么,形象性就是传记文学成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的关键。其艺术加工至少有以下三点:①作者可以自由的选择传主最有代表性的事迹,并可加强描绘以再现传主较为完整的形象;②为了塑造较完整的形象,作者可以作入情合理的想象;③多用细节描写,把人物写得精彩动人。

3.传记文学再现传主的生活历程,具有叙事性。这是从题材和表达方式上使传记文学区别于抒情或议论性作品。在叙事方面,能较好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传主与他人的关系中,以叙述传主一人的生平为主;②在叙述传主事迹与刻画人物的关系中,记事服从于记人;③在叙述传主的事迹与精神活动的关系中,既重视传主重要事迹的交代,又能写出其精神的发展变化。

《史记》之所以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除具备上述完备的传记特质外,它的语言美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司马迁善于对社会、人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分析,善于抓住人或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描绘,在语言运用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使《史记》成为中国文学语言的宝库。

鉴于《史记》在传记文学领域中的地位、价值与影响,以《史记》为文本学习传记模块,能够有效的落实课程目标。

㈡文本特点

鲁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在选文上兼顾《史记》特色与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其语文课程功能。教材从“列传”中精选文本16篇,从“世家”中精选文本4篇,共选文20篇,分为五个单元,每个单元4篇文本,必读文本2篇,自读文本2篇。选文尽可能使所传人物多样化,并注重选文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同时,力求做到学科体系与学生发展水平的统一。本模块确定的五个话题既有积极的时代意义,又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所选文本充分体现《史记》特色,力求让学生全面认识传记基本特性,在内容上充分展示传主的人生轨迹和精神世界。具体说来,所选文本体现了《史记》的如下特色:

1.选文体现了《史记》的人民性

司马迁写《史记》既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又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而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不是一味的颂扬,而往往是大胆批判。可以说,凡司马迁所表扬批评的,也往往是劳动人民所表扬批评的,这些都说明《史记》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民性。如司马迁突出歌颂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反抗暴秦的英雄人物,他所极力描写的荆轲、信陵君、蔺相如、鲁仲连等人的侠义精神,正是广大人民在封建压迫下的希望与寄托;又如他给郅都等用残酷手段对待人民的官僚作《酷吏列传》,正是代表了人民的憎恨。另外,司马迁大量地记录侯嬴、程婴等身处下层社会的普通人物的生活,大大扩展了人物阶层,反映了社会的全貌,这也体现了《史记》的人民性。

2.选文体现了《史记》的悲剧精神

教材不仅以“英雄悲歌”为话题组织一个单元,通过项羽、荆轲、伍员、李广等悲剧人物展示了《史记》的悲剧精神,而且悲剧人物贯穿各单元,如晁错、程婴、韩信等。

《史记》研究专家韩兆琦认为,《史记》是一道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史记》一书使人震撼、感奋的能量,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中蕴含的悲剧精神,而《史记》之可贵不仅在于它将充满社会悲剧的三千年历史作了实录,真实地再现了悲剧人物的命运,更在于它多侧面的探寻了人生悲剧的根源。如教材所选文本中,无论是对反暴政的英雄项羽,向旧制度冲锋陷阵、争取社会进步的改革者晁错,反对侵略、维护国家尊严、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志士李广,还是对功高镇主的功臣宿将韩信,都直接间接的表现了作者对悲剧人物命运根源的探寻。另外,《史记》中的悲剧人物都胸怀大志、锐于进取,有一种为显示个人理想而不怕挫折的精神,并且多数都死得很悲壮,有重大政治意义,有深刻的社会影响,因而给予读者的不是伤感消沉,而是令人感到壮烈,激人奋进。因此,教材在选文上关注了《史记》的这一特质,对落实本模块的“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等课程目标是十分有益的。

3.选文体现了《史记》的语言成就

教材在选文上关注了《史记》的语言特色,避开相对艰涩的文本,使文本难易适中,为学生学习文言开辟了一条快车道。

①典范的叙事语言

《史记》语言在叙事中按照语言的自然音节屈折舒展,伸缩自如,句多长短相间,参差错落,形成一种灵活多变的流转句式,有意识的避免了当时流行的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