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教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教新课标(2)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人教版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涉及的物理原理和伽利略的科学精神。

o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文本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实验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o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o引导学生尊重科学事实,敢于质疑权威,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o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伽利略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精神。

o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o深入理解伽利略的科学方法和实验原理,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o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敢于质疑权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伽利略的生平、科学成就和实验图片等)•实验器材(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绳子、计时器等)•课文朗读音频•预习任务: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基本观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情境创设:o播放一段关于伽利略的生平介绍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o提问:你们知道伽利略是谁吗?他有哪些重要的科学成就?(学生自由发言)2.揭示课题:o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学生齐读。

o提问:看到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o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伽利略的科学精神,为学生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o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o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2.理解课文内容:o学生尝试概括课文内容,教师相机引导,纠正错误。

o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3.整体感知:o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o提问: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精读课文:o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每段话的意思和所描绘的场景。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着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个铁球着地》。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伽利略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勇敢挑战权威的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中的科学道理和人物品质。

(2)学会通过课外资料了解人物,丰富知识,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了解伽利略的严谨态度和勇敢挑战权威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道理和人物品质。

2. 学会通过课外资料了解人物,丰富知识,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资料卡片。

3.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所需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件或黑板,引入课题《两个铁球着地》。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及时纠正发音和解释生字词。

3. 学习课文内容(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科学道理和伽利略的精神品质。

4.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搜集有关伽利略的资料。

(2)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升华(1)学生分享自己对伽利略精神的感悟。

(2)教师总结,强调敢于质疑、勇于挑战权威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着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个铁球着地》。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伽利略对科学研究的执着和勇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外阅读,搜集和整理有关伽利略的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品质。

(2)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伽利略对科学研究的执着和勇敢。

三、教学难点:1. 体会伽利略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2. 学会通过课外阅读,搜集和整理有关伽利略的故事。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

3. 学生课外阅读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发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分组讨论,解答疑问。

(3)教师点拨,讲解课文难点。

3.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搜集到的伽利略故事。

(2)讨论伽利略的精神品质,如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真理等。

4. 实践拓展(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两个铁球着地的现象。

5.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伽利略的精神品质。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朗读评估: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力。

3. 实验报告评估: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过程、结果分析等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着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实验的基本步骤和科学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来验证科学现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2)学会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实验步骤的掌握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 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课文朗读录音。

3. 实验器材:两个铁球、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两个铁球着地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个铁球会着地?这背后有什么奥秘?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实验氛围。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共同掌握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实验步骤是怎样的?实验现象是什么?(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验操作(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注意安全操作。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铁球着地的时间等。

5. 数据分析(1)学生分组分析实验数据,探讨两个铁球着地的原因。

(2)各组汇报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巩固练习(1)教师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反馈。

7.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科学方法的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8. 布置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和实验过程。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板书设计课题:两个铁球着地实验步骤:1. 准备两个铁球2. 释放铁球3. 观察铁球着地时间实验现象:两个铁球着地10.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运用等,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铁球同时着地的物理原理,掌握相关的基础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伽利略勇于质疑、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铁球同时着地的物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铁球同时着地的物理原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讲述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新课呈现(15分钟)(1)使用PPT或视频,向学生展示铁球同时着地的物理原理和相关的基础概念,如自由落体、加速度等。

(2)请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自由落体现象,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知识讲解(15分钟)(1)教师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伽利略的实验过程和结论,重点讲解同时着地的物理原理。

(2)介绍伽利略的科学精神和实践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4.学生活动与练习(15分钟)(1)分组进行小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铁球同时着地的物理原理。

(2)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小实验中的现象,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5.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对铁球同时着地的物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2)作业:请学生回家后寻找生活中的自由落体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解、实验操作、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

2.教学手段:PPT演示、实物展示、引导发现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简单的问题和活动,检验学生对铁球同时着地的物理原理的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请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自由落体现象,拍照记录并作出解释。

3.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实验操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新课程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新课程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伽利略、辩论、信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伽利略的质疑,反复试验,公开试验求证真理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了解伽利略试验的经过,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了解伽利略的质疑,反复试验,公开试验求证真理的过程。

感悟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四、课前准备了解伽利略、亚里士多德人物生平。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初识人物。

(出示比萨斜塔图片)你认识这塔吗?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它之所以举世闻名有两个原因:一是它在建造过程中就已经倾斜,但至今未倒;二是在公元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在这里做过一次著名的公开实验。

板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指名读课题,纠正读音——齐读课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科学家——伽利略(板书)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课文讲到了两个人,他们到底是什么人?请快速浏览课文,提取人物信息。

2.反馈点拨随机辨析学习词语串:(1)信奉(与相信辨析)信奉不容更改的真理——亚里士多德犹如神明,没有人会怀疑补充亚里士多德的伟大功绩(2)辩论家不寻常才25岁已经当了教授——伽利略年轻有为,勇于挑战补充伽利略生平3.用文中关键词语及课外了解,给这两个人物写一写初步印象。

4自由读课文,用铅笔标记出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尝试独立阅读理解。

5质疑问难,集体讨论。

①亚里士多德的哪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怀疑?②伽利略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结论?③伽利略提出要公开试验时,人们有哪些反响?三品读课文,精讲研究。

㈠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

1.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真理”见解不同,能用简洁的语句来说一说吗?亚里士多德的见解:10磅的铁球先落地,1磅的铁球后落地。

伽利略的见解:两只铁球同时落地。

2.伽利略是怎么思考,提出疑问的?3、提问:读了这几句话后,你有什么感想?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

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

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

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着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个铁球着地》。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借助工具书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教育学生勇于实践,敢于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原理。

2. 学会借助工具书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科学知识资料。

3. 工具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读。

(2)简介课文作者伽利略及其成就。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学会借助工具书和上下文理解。

(2)让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提到的“两个铁球着地”的实验,你们觉得这个实验有什么意义?(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讲解课文(1)讲解课文中的科学原理,如重力、自由落体等。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权威”、“质疑”等。

5. 实践环节(1)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中的科学原理。

(2)学生分享实验过程和心得体会。

6.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两个铁球着地》,了解了伽利略勇于实践、敢于质疑的精神。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重力作用和自由落体的原理。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原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对科学知识的讲解,尽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我也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学会借助工具书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的事件,感受其中的冷幽默情节;能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体会孩子们的机智和正义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发现人生道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对正义的追求和对不公的批判,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从中体会作者的用心和故事的道理。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暗含的冷幽默和反讽,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涵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1.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课文讲解PPT3.班级黑板或白板4.学生课本和练习册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简短的问题或故事,引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阅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引导学生思考其中隐含的道理。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引导他们思考故事的含义。

4. 课文讲解(15分钟)老师对课文进行讲解,重点解释难点词句和反讽之处,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故事背后的意义。

5. 情景表演(20分钟)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情景表演,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以及如何将这些道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的故事情节,感受其中的幽默和深意,培养了对正义和公平的认识。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册上的练习或写作任务,巩固和拓展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指导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理念:综合名家名篇,发现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可以弥补单纯的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空白,可以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孩子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提取关键、有效的信息,更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经过反复研究,我们提出融合“非连”文本法,即“通过在阅读教学中,融合非连续性文本,辅助连续性文本的理解、运用、创新,以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方法。

”此课教学采用融合“非连”文本法,通过读文教学设计非连文本,促进阅读理解;改变补充形式,激荡学生情思;图文印证,体会写作方法;以“非”促“连”,发展语用能力;适时呈现,激发阅读期待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教学目标:1.理解“固执、胆大妄为”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4.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伽利略以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正确为前提,所做的大胆的推测。

教学准备:PPT教学流程:课前热身环节:分享故事,明确点赞点赞词一、回顾导入,整体感知人物。

1.人物名片成就:影响了几乎所有之后的西方哲学家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还记得伽利略做了什么事?师板贴:产生疑问反复试验公开试验【教学意图】改变资料的补充方式,变单一文本为综合文本,变连续文本为非连续文本,更能激活学生思维,更能激荡学生情思,因为它是承载信息的媒体不是从左到右直线性连续呈现,而是多维分布性呈现的文本。

利用人物名片的“非连”文本,唤醒学生对人物的初步印象,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课文有整体把握。

二、学习“产生疑问”,为“善于思考”点赞。

1.去掉关键词填空,帮助理解“一快一慢的两种结论”。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3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3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3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重点]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学习难点]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媒体运用]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教学时间][教学过程预设](一)单元导入,明确主题同学们,走过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将走入第七组学习内容,本组课文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感受呢?本单元的主题就是:认准目标,不懈努力。

我们来浏览一下本组内容吧。

(二)检查预习,了解人物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写了两个人物,一位是伽利略,一位是亚里士多德,他们是怎样的人物,根据课前预习,请你简单地做个介绍。

2、两位科学家,一位是两千三百年前古希腊的,一位是三百年前意大利的。

两位科学家相距两千年,怎么会走进一个故事里?(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多音字指导。

着地、更正、的确、胆大妄为3、检查生字词。

4、范读课文。

(四)导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当时社会风气从这段话中我们读出了什么?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相信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

对他的说法,人们不是一般的相信,而是相信到了什么程度?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段话强调了什么?(五)细读第三自然段,了解思考过程1、我们来细读课文,看看伽利略是怎么思考的。

2、这里说的“一个事实”指的是什么?“两个结论”指的是什么?3、边演示边理解。

4、请你用自己的话来完成这个思考过程,一层一层地表述这个意思,体验一下怎样严谨地思考问题。

(六)品读四五六段,体会求实精神1、一边读一边品味,伽利略的试验有什么特点?2、把“反复”改为“重复”,行不行?“重复”就是说这个实验原原本本地再做一次,跟上一次做的没有什么不同;“反复”是说他还是在做这个试验,但是跟上一次做的可能会不一样。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着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伽利略对科学研究的执着追求。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相关科学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 学会尊重事实,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伽利略对科学研究的执着追求。

三、教学难点体会伽利略勇于探索、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查阅资料法。

五、教学准备课文课件、相关科学知识资料、课堂讨论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板书课题《两个铁球着地》,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铁球?为什么两个铁球会着地?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2. 学生交流学习生字、新词的心得。

三、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伽利略的实验及结论。

2. 讲解伽利略对科学研究的执着追求,引导学生体会其勇于探索、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伽利略的精神。

2. 学生完成课堂讨论记录表,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

2. 结合课文内容,查阅相关科学知识,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查阅资料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伽利略对科学研究的执着追求。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能运用关键词和句式表达自己对伽利略精神的理解。

3.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相关科学知识,并能分享自己的收获。

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三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三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课方案三篇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

能依据上下文理解“信仰、执拗、胆大嚣张”等要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初步学习经过典型案例表现谷物质量的写法。

4、认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威望,执著务实地研究科学真谛的精神。

课前准备1、部署学生采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平生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应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 17 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联合课前采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 学生展现课前采集的资料、相互增补,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 出示课文插图 ) 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有名的比萨斜塔, 1590 年,看戏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有名的实验 ( 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 ,下边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觉此次意义重要的实验。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伯什么事; 着地、伽利略、信仰、亚里士多德、解说、改正、确实、比萨城、胆大嚣张、执拗、2、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迪的句子,频频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3、小组内初步沟通。

4、自主读书,引诱感悟同学们,我们已经充足朗诵了课文,并初步沟通了自己的读书感觉。

下边,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诵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互读。

( 学生自主读书 )5、把你以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听写本课的新词。

同桌相互检查。

2、联合要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一) 联合上节课的内容沟通填空,并说明原由。

( 二) 伽利略是一个 ( ) 的科学家。

( 三) 集体主,指引联合要点语段领会人物的精神质量,并指导有感情朗诵。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着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伽利略用实验验证亚里士多德观点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功、协”造句。

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体会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功、协”造句。

三、教学难点:1. 体会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2. 理解课文中“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的思想。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图片展示:伽利略像。

1.2 简介伽利略: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曾挑战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1.3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什么吗?2. 初读课文2.1 学生自读课文。

2.2 学生互评,教师点拨。

3. 精讲细读3.1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3.2 讨论:课文中伽利略用了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3.3 分析:课文中“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的思想。

4. 体会感情4.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4.2 讨论:课文中伽利略具备哪种精神?5. 小结拓展5.1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

5.2 教师补充。

5.3 作业布置:用“功、协”造句。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书写、正确性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情感态度评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行为,评价学生对科学精神的认同和对权威挑战的勇气。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

《两个铁球着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两个铁球着地》。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

(3)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相关科学概念和原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科学道理。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

(3)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对于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两个铁球着地》的阅读与理解,科学道理的掌握。

难点:课文中涉及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伽利略的背景和贡献,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2)提问:“你们认为,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从高处落下,哪个会先着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两个铁球着地》,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伽利略的实验过程和科学道理。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科学原理。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伽利略的实验和科学发现。

(2)讲解课文中涉及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如重力、自由落体等。

5. 实践与应用:(1)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课文中的科学道理。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两个铁球着地》。

2. 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着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个铁球着地》。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伽利略通过实验验证物体下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中的科学道理。

(2)学会用讲故事的方法,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伽利略的实验及其实验原理。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道理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学生科学实验器材(如两个不同质量的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说出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伽利略的实验故事。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实验是如何进行的?伽利略是通过实验验证了什么科学道理?3. 探究与讨论:(1)分组进行小实验,让学生亲自验证物体下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结果与课文内容的联系。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伽利略的实验精神。

(2)教师选取重点句子,让学生齐读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所学的科学道理。

(2)讨论:伽利略的实验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3)学生展示自己课后收集的关于伽利略的资料。

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写一篇关于伽利略实验的小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两个铁球着地》语文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实验的基本步骤和科学原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实验步骤的理解与运用,对科学原理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伽利略的背景知识。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问题:“两个铁球着地,这是为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实验环节(1)教师演示实验,讲解实验步骤和科学原理。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 成果分享(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感受。

(2)教师点评,鼓励学生。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

2. 拓展作业:搜集有关伽利略的资料,了解他的其他成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1)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2)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 教师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观察。

(2)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的批改。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过程的组织、学生的反馈等,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

读悟课文内容,渗透科学思想──《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悟课文内容,渗透“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领悟“胆大妄为”.“固执”.“惊讶”等词语,体会“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弄清伽利略产生疑问的根据,即由一个事实推导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进而体会“原来像亚里士多德……也不是全对的”的意思,渗透“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出任务1.复习: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学习回忆,教师小结,重点让学生说说人们是怎样信奉亚里士多德的)2.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请大家自读课文,待会儿请你们说说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评析:自由读悟课文,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也是教师进一步引导的基础。

二.自由读悟,初步感知1.学生读悟第三.四段,教师提醒学生边读边画,边读边议。

2.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教师适时梳理并板书:“产生疑问──反复试验──公开验证”。

评析:读后复述是一种领悟和消化的手段,也是由理解向运用飞跃的过程。

三.细读课文,引导感悟评析:教师在学生自主读悟后,有重点地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再悟课文,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

1.细读第三自然段,领悟伽利略“产生疑问”的根据和“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

⑴默读课文,划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⑵扣紧中心句设问,引导学生读悟:①亚里士多德的哪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A.读读这句话并填空:这句话是说物体落下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有,没有)关系,物体越,落下的速度越。

评析:由话的内容归纳话的意思,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B.引导学生根据话意,划出示意图。

(如下图左)评析:图例示范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伽利略的分析过程。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

《两个铁球着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推理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相互尊重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中科学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如何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推理判断。

(3)对课文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伽利略的背景和成就。

(2)引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进行交流分享。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实验过程和原理。

(2)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实验结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

(2)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推理判断。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伽利略追求真理、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品质。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4. 针对学生的反馈,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通过抽查或全体学生朗读,评估学生对课文语音、语调、节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默写或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13篇)

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13篇)

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13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讽刺/嘲讽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实验证实了真理。

如下是敬业的帮大家收集的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13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篇一一、复习导入1、激趣同学们,做试验的球都准备好了吗?马克思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试验是实践的一种方式。

今天,就让我们在试验和分析中完成这节课。

好吗?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两,知道了课文的主人公是----?他被同学们称为---?而在当时,人们把谁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呢?他是一位---?3、那作为辩论家的伽利略是否像人们一样迷信亚里士多德呢?文中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二、讲读第3自然段1、听朗读。

思考: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哪句话产生怀疑?他是怎么想的?2、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①认真读,想想铁球下落,关键强调什么条件和结果?动笔画相关词语。

②不改变这句话意思还可以怎么说?③要怎样读这句话?(二)、1、按亚里士多德这句话,重的先着地,这个球好重,感觉像亚里士多德说的没错,可伽利略是怎么想的?2、两个不同的结论指什么?伽利略怎么得出结论1的,书上怎么说?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话,1磅的铁球比这10磅的铁球下落的速度要----?把它们拴在一起后,1磅的铁球就会拖10磅的后腿,它们落下的速度就会比10磅的铁球——?这是伽利略的分析过程。

结论2又是怎么得出的呢?书上怎么说?谁能像老师一样上台说说?3、这是什么关系的两个结论?由此伽利略产生——?(怀疑)这两结论是根据什么推出来的?可见这句话正确吗?4.全班齐读。

(女同学读伽利略对亚。

产生怀疑的部分,读时要重点突出——?男同学读“他想……”这部分,读时要突出什么?三、讲读第4自然段好一个伽利略,真不愧是辩论家,提出这么不寻常的问题,那他是不是就此断言亚里士多德说错了呢?1、小声读第4自然段。

四年级语文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新人教版2

四年级语文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新人教版2
(2)交流感受。
①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说明他善于思考。适时板书(善于思考)。
②这句话指谁的哪句话?
③补充有关亚里士多德的资料。
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反复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
④出示“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并在一旁写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三、品读体验
(一)整体把握。
伽利略是一个的科学家。(生可能会说到:善于思考、相信科学、不迷信权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二)具体分析。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学习。
1.善于思考。
(1)出示“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和“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1.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尽量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同学们都有自己崇拜的人吗?对你崇拜的人所说的任何话你们都置信无疑吗?
二、合作交流
(一)检查预习。
1.指名逐段读课文,及时正音。
2.出示“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等词语巩固识记。
(1)强调“着地、的确、固执”的读音。
(2)说说对“信奉、胆大妄为、固执”等词语的理解,也可鼓励学生用任意一个词语说一个句子。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人民小学四年级语文科教案设计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课题 25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教学课时: 2 课时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
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
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借助
工具书自学。

2.同桌间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
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
感受。

2.小组内初步交流。

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1.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自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

下面,就
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间轮读。

(学生自主读书)
2.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的新词。

同桌互相检查。

指导学
生有感
情地朗
读课文。

要以正
确的语
气读出
伽利略
的心理
活动中
的疑问
与分析
思考;对
人们议
论的语
言,要读
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一)结合上节课的自读和交流来填空,并说明理由。

伽利略是一个()的科学家。

(二)小组交流。

(三)集体汇报交流,引导结合重点语段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
情朗读。

如:
1.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
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忙。

(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
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
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

图示法等)
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
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
推理,而不是妄下结论。

2.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
出情感
的变化,
如第5自
然段中
对权威
的维护,
对伽利
略的不
满、讥讽
和责备;
而第6自
然段,则
在恍然
大悟中
有惊讶
与激动。

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3.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b.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

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

(出示插图投影,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4.交流。

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5.随文练笔(出示插图幻灯片):想象一下,试验结束后,人们又会怎样说,怎样做。

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