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月令》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 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3)运用比喻、对照等手法,突出景物特 点。
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 欢繁复浓重的风格,对画,对文学 ,都如此。——汪曾祺
通过本文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 这篇散文的“疏”是一种高妙的表现 技法,是与作者那淡泊、平和的心灵境界 分不开的,显示了他飘逸、洒脱的人生气 度。
葡萄月令
汪曾祺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一代小说 大师沈从文的弟子。他博学多识,情 趣广泛,对书画、医道、戏剧与民间 文艺都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 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但他深感 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 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 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 ,于是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 凡人小事的小品。这些小说多写童年 、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 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
汪曾祺《我为什么写作》
我事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 考入大学,成天泡茶。读中文系、看书很杂。 偶写诗文,幸蒙刊发。百无一用,乃成作家。 弄笔半纪,今已华发。成就甚少,无可矜夸。 有何思想、实近儒家。人道其理,抒情其华。 有何风格?兼容并纳。不今不古,文俗则雅。 与人无争,性情通达。如此而已,实在无啥。
• 茵陈蒿 hāo 葡萄窖 jiào 铁锹 qiāo
• 摽紧 biào
泱泱 yāng 园 圃 pǔ
• 嘬奶 zuō
一铰 jiǎo 笤帚 tBiblioteka Baiduáo zhou
• 玛 瑙 mǎ nǎo
慵懒 yōng lǎn
• 瘪果 biě
筑成垄 lǒng
• 沁人心肺 qìn
琳琅满目 lín láng
梳理文章内容: 再读课文,完善表格。
• 心有汪曾祺,世上无难题。 • 世事无需恼,美善心上记。
作业: 推荐阅读汪曾祺的作品
小说《受戒》《大淖纪事》。 散文《跑警报》《昆明的雨》等。
• 汪老年老之际,一家人仍住在狭小的 房子里,汪老的书房在小小的阳台上,有 一个外国作家读了汪老的著作,专程来拜 访他时,看到汪老简陋的住处很是感慨。 后来在家人的劝说下,要汪老向政府申请 房子,但一辈子著书颇多的一代大家竟苦 恼如何写申请(其实是讨厌复杂的程序~~ ),最后作罢。后来还是按照儿子的职务 分了一套房子。
同年到北平,失业半年后,经沈
从文推荐任职于历史博物馆。不久,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第四野战军 工作团南下,在武汉参加文教单位的 接管工作,被派到一女子中学任教。 1950年调到北京市文联,1954年又调 至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工作。在此期 间,参加《北京文艺》(后改为《说 说唱唱》)《民间文学》等刊物的编 辑。
八月
喷药、下果、装筐
“着色”
九月
喷药
十月
十一 月
十二 月
拆架、剪枝 挖窖、入窖、检查
下架 入窖
1、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结 构和内容有什么特点
(1)葡萄的生长过程和栽种过程是紧密联系 的,在人的精心照料下,葡萄才能像孩子一样 健康成长;
(2)开头与结尾呼应,栽种过程年复一年, 人与物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所谓“文如其人”
• 汪曾祺为人为文,向真向善,求平实 ,不矫情。这样一个性情中人,深深爱着 生活,对生活有一种宁让它负我、我不负 它的痴迷。
• 1958年夏,因本单位右派指标没有达 到要求,单位将汪曾祺补划为右派,发表 在黑板报上的那篇短文《惶惑》成了他右 派言论的主要罪证。汪曾祺被撤销职务, 工资连降三级,下放农村劳动。
打 梢
卷 须
3.为什么这样安排?
• 三、四、五、八月详写
•
因为这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
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
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
的自然生命而感动的时刻。
略写的部分
•
也不是草草了事的,比如第一月,虽
然只有短短的三行字,却写出了果园的宁
静和美丽
详略行文 :张弛有度 “苦心经营的随便”的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 接触到大量新文学作品和翻译的作 品。1940年开始小说创作,最初的 作品有《小学校的钟声》和《复仇 》等,得到了时在西南联大中文系 任教的小说家沈从文的亲自指导。 1943年毕业后,先后在昆明和上海 当中学教师。1947年写于上海的短 篇小说《鸡鸭名家》,在小说题材 和创作风格方面都受到沈从文小说 的很大影响,并显露出自己的艺术 风格。1948年出版有小说集《邂逅 集》。
• 比喻
“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 璃料做的纽子。”
“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 紫水晶,黑的像黑玉。”——收获的季节 ,葡萄的色彩丰富,让人仿佛进入一个五 光十色的缤纷世界。
“九月的果园像一个生过孩子的少妇,宁 静、幸福,而慵懒。”
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 具有立体感。
自由诵读,体会并概括本文语 言风格
平实自然、口语化
语言特色
(1)多用短语、短句、单字。 如:“黑色的土地里,长出了茵陈蒿。碧绿 。”“五月中下旬,果树开花了。果园,美极 了。”“哦,下了果子,就不管了?人,总不 能这样无情无义吧。”“剪葡萄条。干脆得很 ,除了老条,一概剪光。葡萄又成了一个秃子 。”
月
栽种过程(人)
份
生长过程(物)
一
(检查)
月
“睡”在窖里
二 月
挖窖
出窖
三 备料 刨坑 竖柱 上架 施 月肥
上架生长
四
月
浇水
喝水、抽条、长叶
五 浇水、喷药、打梢、掐 喝水 抽条 长叶 开花 月须
六 浇水、喷药、打条、掐须 月
结果
月份
栽种过程(人)
生长过程(物)
七月 掐须、打条、喷药、浇水、追肥 “膨大”
2.葡萄12个月的生长情况 都是详细介绍吗? 通读全文,
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哪些 方面?重点是哪些?
• 不是一一详细介绍
•
• 写了出窖、上架、浇水、喷药、打梢、 掐须、打条、追肥、结果、下架、入窖。
•
• 重点写了三、四、五、八这四个月的 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来 写。
葡萄上架
给葡萄浇水
文革时期,汪老受到迫害,举家被安置在
•
北京一个偏僻的四合院里,不知是不是当时有 人故意整他,汪老所住之处紧邻当时北京一有 名的地痞,有人好心告诉汪老要小心一点。后 来入住后,汪老的夫人想要作画,汪老就在窗 前用废弃的水缸栽了些豆角,时日一久,藤蔓 渐渐爬满了隔壁的窗户,遮住了所有的光线。 那里住的恰恰是那个地痞。汪老过意不去,后 来拿一袋豆角送给那个地痞。出人意料的是, 满面刀疤的地痞态度谦和,还问汪老,可否送 一幅画与他。可见,汪老的处世人格魅力的感 染力。
——评论家
•
他重视语感和语流,充分营造文字的氛
围和节奏,其重点不是告诉读者话里所包含的
“意思”或指向,而是提供一种意味、趣味或
者韵味。
•
“语言是活的,滚动的。语言不是像盖
房子似的,一块砖一块砖叠出来的。语言是树
,是长出来的。树有树根、树干、树枝、树叶
,但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树的内部的汁液是
流通的。一枝动,百枝摇。”—— 汪曾祺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 浇了水,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它真是在喝哎 !”
把葡萄喝水比喻成“小孩嘬奶”,仿佛能 听到葡萄像孩子一样呼喊:“我渴了,要 喝水啊 !” 然后又听到葡萄咕嘟咕嘟拼命 地喝水,多有意思啊。亲手栽种过葡萄的 汪曾祺,仿佛是一位母亲慈爱地看着自己 的孩子。
每个月份间醒目的空行
结构技巧
小结
由此可见,文章只是摆出一副流水账 的架势,但仔细品味却是别出心裁、别具 一格。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和亲身的实践 ,将葡萄的栽种过程和生长过程有机结合 ,不但结构严谨,而且详略有致。它的结 构和内容是紧密相关,是一种“苦心经营 的随便”。
咀嚼品味
“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开来的 话每一句都是平平常常的话,放在一 起,就有点味道了。”每句话看上去 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但词与词、 句与句之间有如“顾盼有情,痛痒相 关”,故能姿态横生,气韵生动。
• 1958年秋,汪曾祺和其他几名被补划为 右派的人一道去了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 研究所。在那里,汪曾祺与农业工人一道 垒猪圈、刨冻粪,几天下来,累得连说话 的力气也没有,但他咬紧牙关坚持干,农 业工人们都暗暗称赞。下放的第一年,农 科所的大部分农活汪曾祺都干过,最后他 被分配在果园劳动。
在右派劳动改造的日子里,汪曾祺照例会 成为“ 喷波尔多液的能手”, 还居然奉命画出 了一套《中国马铃薯图谱》,他以为在马铃薯 研究站画这《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 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 “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 ,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 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第二人。”他的最后 一篇遗稿,也是为即将写而未写成的《旅食集 》的题记,这篇题记的末尾写道:“活着多好 呀。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觉得:活 着多好呀!”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 散文集:《逝水》《蒲桥集》 艺术小品集:《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 京剧:《范进中举》; 文集:《汪曾祺自选集》《汪曾祺文集》(
导入
• 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 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很多时候, 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平常甚至平
(2)运用方言,增强文章的生活气息。
如:“小孩喂奶似地拼命往上嘬”、“ 倒怕是装不紧,逛里逛荡的。那,来回 一晃悠,全得烂!”“饱满、磁棒、挺 括、璀璨琳琅。”
俗到家也就雅到家,这些往往为 方家不屑一顾的词汇,汪曾棋拣到篮里 就是菜,可见作家语言功力之深。
——刘绍棠
(3)运用修辞手法。
拟人 “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待着。 写出上架后的葡萄舒展自在的情态,仿佛在地 窖里藏了一个冬天,现在苏醒过来,又快活又舒 坦。
• 汪老处世淡泊,不计名利。人格魅力 令人敬仰。
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以时间为序,作者不但写了 葡萄在每个月的生长状况,对根、藤、 蔓须、叶、果实在不同时节的状态都有 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对劳 动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汪曾祺的艺术境界
汪曾祺毕竟是一位“中国式的人道 主义者”,不擅愤怒,长于慰藉;不擅 谴责与鞭挞,长于赞美与咏叹。他要用 对于脆弱的人心的体贴与呵护,对于人 性的呼唤与热爱,和对于隐于民间、渗 透在生活中的善与美的发现、再现与礼 赞,完成他的世纪末的绝唱。
淡的生活状态中。有人告诉我,只有 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中那些 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 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
葡萄的品种
玛瑙
紫水晶
红宝石
美人指
黄金香
巨峰
解题:
• 月 令:《礼记》篇名,又见于《吕氏春秋
》十二纪中,记述每年夏历十二个月的 时令及其相关事物。(《辞海》1956年
版)
通读课文,注意下面字词的读音
1956年,京剧剧本《范进中举》获 得好评。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 河北张家口地区的一个农业科学研究所劳 动改造。1962年回北京,在北京市京剧 团任编剧。1963年出版作品集《羊舍的 夜晚》,次年执笔完成了京剧《芦荡火种 》的改编。“文革”中,受命将《芦荡火 种》加工成《沙家浜》。
1977年后重新开始创作,1980年 随着《受戒》的发表进入创作的高潮
期,创作出许多描写民国时期江南风
俗人情的作品,先后出版有小说集《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
散文集《蒲桥集》《孤蒲深处》《旅
食集》《矮纸集》《汪曾祺小品》和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 曾祺自选集》(1987)《汪曾祺文集 》(四卷,1993)《汪曾祺全集》( 八卷,1998)等,均受到很高的赞誉 。
(3)运用比喻、对照等手法,突出景物特 点。
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 欢繁复浓重的风格,对画,对文学 ,都如此。——汪曾祺
通过本文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 这篇散文的“疏”是一种高妙的表现 技法,是与作者那淡泊、平和的心灵境界 分不开的,显示了他飘逸、洒脱的人生气 度。
葡萄月令
汪曾祺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一代小说 大师沈从文的弟子。他博学多识,情 趣广泛,对书画、医道、戏剧与民间 文艺都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 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但他深感 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 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 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 ,于是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 凡人小事的小品。这些小说多写童年 、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 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
汪曾祺《我为什么写作》
我事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 考入大学,成天泡茶。读中文系、看书很杂。 偶写诗文,幸蒙刊发。百无一用,乃成作家。 弄笔半纪,今已华发。成就甚少,无可矜夸。 有何思想、实近儒家。人道其理,抒情其华。 有何风格?兼容并纳。不今不古,文俗则雅。 与人无争,性情通达。如此而已,实在无啥。
• 茵陈蒿 hāo 葡萄窖 jiào 铁锹 qiāo
• 摽紧 biào
泱泱 yāng 园 圃 pǔ
• 嘬奶 zuō
一铰 jiǎo 笤帚 tBiblioteka Baiduáo zhou
• 玛 瑙 mǎ nǎo
慵懒 yōng lǎn
• 瘪果 biě
筑成垄 lǒng
• 沁人心肺 qìn
琳琅满目 lín láng
梳理文章内容: 再读课文,完善表格。
• 心有汪曾祺,世上无难题。 • 世事无需恼,美善心上记。
作业: 推荐阅读汪曾祺的作品
小说《受戒》《大淖纪事》。 散文《跑警报》《昆明的雨》等。
• 汪老年老之际,一家人仍住在狭小的 房子里,汪老的书房在小小的阳台上,有 一个外国作家读了汪老的著作,专程来拜 访他时,看到汪老简陋的住处很是感慨。 后来在家人的劝说下,要汪老向政府申请 房子,但一辈子著书颇多的一代大家竟苦 恼如何写申请(其实是讨厌复杂的程序~~ ),最后作罢。后来还是按照儿子的职务 分了一套房子。
同年到北平,失业半年后,经沈
从文推荐任职于历史博物馆。不久,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第四野战军 工作团南下,在武汉参加文教单位的 接管工作,被派到一女子中学任教。 1950年调到北京市文联,1954年又调 至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工作。在此期 间,参加《北京文艺》(后改为《说 说唱唱》)《民间文学》等刊物的编 辑。
八月
喷药、下果、装筐
“着色”
九月
喷药
十月
十一 月
十二 月
拆架、剪枝 挖窖、入窖、检查
下架 入窖
1、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结 构和内容有什么特点
(1)葡萄的生长过程和栽种过程是紧密联系 的,在人的精心照料下,葡萄才能像孩子一样 健康成长;
(2)开头与结尾呼应,栽种过程年复一年, 人与物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所谓“文如其人”
• 汪曾祺为人为文,向真向善,求平实 ,不矫情。这样一个性情中人,深深爱着 生活,对生活有一种宁让它负我、我不负 它的痴迷。
• 1958年夏,因本单位右派指标没有达 到要求,单位将汪曾祺补划为右派,发表 在黑板报上的那篇短文《惶惑》成了他右 派言论的主要罪证。汪曾祺被撤销职务, 工资连降三级,下放农村劳动。
打 梢
卷 须
3.为什么这样安排?
• 三、四、五、八月详写
•
因为这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
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
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
的自然生命而感动的时刻。
略写的部分
•
也不是草草了事的,比如第一月,虽
然只有短短的三行字,却写出了果园的宁
静和美丽
详略行文 :张弛有度 “苦心经营的随便”的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 接触到大量新文学作品和翻译的作 品。1940年开始小说创作,最初的 作品有《小学校的钟声》和《复仇 》等,得到了时在西南联大中文系 任教的小说家沈从文的亲自指导。 1943年毕业后,先后在昆明和上海 当中学教师。1947年写于上海的短 篇小说《鸡鸭名家》,在小说题材 和创作风格方面都受到沈从文小说 的很大影响,并显露出自己的艺术 风格。1948年出版有小说集《邂逅 集》。
• 比喻
“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 璃料做的纽子。”
“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 紫水晶,黑的像黑玉。”——收获的季节 ,葡萄的色彩丰富,让人仿佛进入一个五 光十色的缤纷世界。
“九月的果园像一个生过孩子的少妇,宁 静、幸福,而慵懒。”
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 具有立体感。
自由诵读,体会并概括本文语 言风格
平实自然、口语化
语言特色
(1)多用短语、短句、单字。 如:“黑色的土地里,长出了茵陈蒿。碧绿 。”“五月中下旬,果树开花了。果园,美极 了。”“哦,下了果子,就不管了?人,总不 能这样无情无义吧。”“剪葡萄条。干脆得很 ,除了老条,一概剪光。葡萄又成了一个秃子 。”
月
栽种过程(人)
份
生长过程(物)
一
(检查)
月
“睡”在窖里
二 月
挖窖
出窖
三 备料 刨坑 竖柱 上架 施 月肥
上架生长
四
月
浇水
喝水、抽条、长叶
五 浇水、喷药、打梢、掐 喝水 抽条 长叶 开花 月须
六 浇水、喷药、打条、掐须 月
结果
月份
栽种过程(人)
生长过程(物)
七月 掐须、打条、喷药、浇水、追肥 “膨大”
2.葡萄12个月的生长情况 都是详细介绍吗? 通读全文,
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哪些 方面?重点是哪些?
• 不是一一详细介绍
•
• 写了出窖、上架、浇水、喷药、打梢、 掐须、打条、追肥、结果、下架、入窖。
•
• 重点写了三、四、五、八这四个月的 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来 写。
葡萄上架
给葡萄浇水
文革时期,汪老受到迫害,举家被安置在
•
北京一个偏僻的四合院里,不知是不是当时有 人故意整他,汪老所住之处紧邻当时北京一有 名的地痞,有人好心告诉汪老要小心一点。后 来入住后,汪老的夫人想要作画,汪老就在窗 前用废弃的水缸栽了些豆角,时日一久,藤蔓 渐渐爬满了隔壁的窗户,遮住了所有的光线。 那里住的恰恰是那个地痞。汪老过意不去,后 来拿一袋豆角送给那个地痞。出人意料的是, 满面刀疤的地痞态度谦和,还问汪老,可否送 一幅画与他。可见,汪老的处世人格魅力的感 染力。
——评论家
•
他重视语感和语流,充分营造文字的氛
围和节奏,其重点不是告诉读者话里所包含的
“意思”或指向,而是提供一种意味、趣味或
者韵味。
•
“语言是活的,滚动的。语言不是像盖
房子似的,一块砖一块砖叠出来的。语言是树
,是长出来的。树有树根、树干、树枝、树叶
,但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树的内部的汁液是
流通的。一枝动,百枝摇。”—— 汪曾祺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 浇了水,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它真是在喝哎 !”
把葡萄喝水比喻成“小孩嘬奶”,仿佛能 听到葡萄像孩子一样呼喊:“我渴了,要 喝水啊 !” 然后又听到葡萄咕嘟咕嘟拼命 地喝水,多有意思啊。亲手栽种过葡萄的 汪曾祺,仿佛是一位母亲慈爱地看着自己 的孩子。
每个月份间醒目的空行
结构技巧
小结
由此可见,文章只是摆出一副流水账 的架势,但仔细品味却是别出心裁、别具 一格。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和亲身的实践 ,将葡萄的栽种过程和生长过程有机结合 ,不但结构严谨,而且详略有致。它的结 构和内容是紧密相关,是一种“苦心经营 的随便”。
咀嚼品味
“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开来的 话每一句都是平平常常的话,放在一 起,就有点味道了。”每句话看上去 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但词与词、 句与句之间有如“顾盼有情,痛痒相 关”,故能姿态横生,气韵生动。
• 1958年秋,汪曾祺和其他几名被补划为 右派的人一道去了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 研究所。在那里,汪曾祺与农业工人一道 垒猪圈、刨冻粪,几天下来,累得连说话 的力气也没有,但他咬紧牙关坚持干,农 业工人们都暗暗称赞。下放的第一年,农 科所的大部分农活汪曾祺都干过,最后他 被分配在果园劳动。
在右派劳动改造的日子里,汪曾祺照例会 成为“ 喷波尔多液的能手”, 还居然奉命画出 了一套《中国马铃薯图谱》,他以为在马铃薯 研究站画这《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 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 “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 ,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 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第二人。”他的最后 一篇遗稿,也是为即将写而未写成的《旅食集 》的题记,这篇题记的末尾写道:“活着多好 呀。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觉得:活 着多好呀!”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 散文集:《逝水》《蒲桥集》 艺术小品集:《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 京剧:《范进中举》; 文集:《汪曾祺自选集》《汪曾祺文集》(
导入
• 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 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很多时候, 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平常甚至平
(2)运用方言,增强文章的生活气息。
如:“小孩喂奶似地拼命往上嘬”、“ 倒怕是装不紧,逛里逛荡的。那,来回 一晃悠,全得烂!”“饱满、磁棒、挺 括、璀璨琳琅。”
俗到家也就雅到家,这些往往为 方家不屑一顾的词汇,汪曾棋拣到篮里 就是菜,可见作家语言功力之深。
——刘绍棠
(3)运用修辞手法。
拟人 “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待着。 写出上架后的葡萄舒展自在的情态,仿佛在地 窖里藏了一个冬天,现在苏醒过来,又快活又舒 坦。
• 汪老处世淡泊,不计名利。人格魅力 令人敬仰。
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以时间为序,作者不但写了 葡萄在每个月的生长状况,对根、藤、 蔓须、叶、果实在不同时节的状态都有 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对劳 动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汪曾祺的艺术境界
汪曾祺毕竟是一位“中国式的人道 主义者”,不擅愤怒,长于慰藉;不擅 谴责与鞭挞,长于赞美与咏叹。他要用 对于脆弱的人心的体贴与呵护,对于人 性的呼唤与热爱,和对于隐于民间、渗 透在生活中的善与美的发现、再现与礼 赞,完成他的世纪末的绝唱。
淡的生活状态中。有人告诉我,只有 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中那些 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 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
葡萄的品种
玛瑙
紫水晶
红宝石
美人指
黄金香
巨峰
解题:
• 月 令:《礼记》篇名,又见于《吕氏春秋
》十二纪中,记述每年夏历十二个月的 时令及其相关事物。(《辞海》1956年
版)
通读课文,注意下面字词的读音
1956年,京剧剧本《范进中举》获 得好评。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 河北张家口地区的一个农业科学研究所劳 动改造。1962年回北京,在北京市京剧 团任编剧。1963年出版作品集《羊舍的 夜晚》,次年执笔完成了京剧《芦荡火种 》的改编。“文革”中,受命将《芦荡火 种》加工成《沙家浜》。
1977年后重新开始创作,1980年 随着《受戒》的发表进入创作的高潮
期,创作出许多描写民国时期江南风
俗人情的作品,先后出版有小说集《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
散文集《蒲桥集》《孤蒲深处》《旅
食集》《矮纸集》《汪曾祺小品》和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 曾祺自选集》(1987)《汪曾祺文集 》(四卷,1993)《汪曾祺全集》( 八卷,1998)等,均受到很高的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