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礼制渐备的夏商西周服饰
夏商周三代的衣着与服饰制度
夏商周三代的衣着与服饰制度二里头文化以往发现的一些织物痕迹,表明夏代的纺织业保持有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纺织习俗与传统。
《管子?轻重甲》:“昔者桀之时,女乐三千人……无不服文绣衣裳者”,这虽然是后人对夏代帝王生活的一种推测,但以现在的学术眼光看,这是一种比较接近事实的推测。
“文绣衣裳”应是夏王朝时期已经出现并流行的衣着服饰;这是一种刺绣着图案的丝织衣服,外貌非常华丽高贵,当时能够穿得起这种服装的人,除了宫廷乐女等属王室提供而有机会穿着外,通常应是贵族妇女;一般的平民百姓,以穿着麻、葛布缝制的衣裳即麻衣、絺衣等为时尚。
商代的衣着服饰,据河北藁城台西、河南安阳殷墟等遗址发掘出土的情况可知,当时的服饰原料至少已出现平纹纨、皱纹縠、绞经罗、菱纹绮、纱纨(绢)、色帛、缣等丝织品和麻布以及毛织物等。
当时的衣服式样和穿戴习俗,据出土资料也可略知其梗概。
例一,商殷墟出土现藏于美国的玉人像,为站立形,穿素面无纹衣服,双脚并拢穿有鞋,双手平齐置放腹前,头戴一顶较高的帽子,衣领作交叉状(左襟压在右襟上),长袖,腰间系束带,前腹束带下垂一过膝的D(韍,即敝膝),全衣似连成一体作深衣状,衣下摆垂至足跟上部;例二,殷墟四盘磨出土石人,两手后撑仰面朝天坐地状,头戴圆箍形的頍,衣襟敞开露胸,长袖,或认为所穿的衣服是上衣下裳,从侧、背衣服上所饰的饕餮云纹连成一体的现象分析,此石人所穿者乃是深衣;例三,殷墟妇好墓出土玉人,跪坐状,头戴圆箍形頍,衣领很大,交口至腹部腰带上,腰带宽阔,带下腹前悬一长条形D,长袖,足穿鞋,衣上纹饰一气呵成,为云状纹,也似是深衣式衣服。
在以往的研究,一般认为,西周以前的衣着服饰,主要是采用上衣下裳制;春秋战国之际,才出现将上衣下裳合并成一件、连成一体的连衣裙式衣服,这种衣服亦称为深衣。
从商代玉人、石人雕像所反映的衣服形制情况看,所谓上衣下裳的服制并不明显,相反大多是具深衣的特点。
商代的衣着式样由此看来应属于原始的深衣制。
周朝服饰制度介绍大全(2)完整篇.doc
周朝服饰制度介绍大全周朝服饰制度商周时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韍」,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
上衣下裳:那时的常服还是上衣下裳为主流,款式不变。
只不过袖日趋发展变大,形成大袖,祛袂款式。
衣裳也逐渐变宽。
冠服制度:西周最大的贡献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就是礼服制度(也叫冠服制度)的完善。
西周时期的礼服制度也是上衣下裳款式,只不过头要戴冠(那时的各种冠已发展完善,并延续后世),衣裳要有等级,要有章纹,出现敝膝,组玉等相关礼服配件,这样完善的礼服系统一直延续到明。
当时礼服的主要等级,有冕服弁服,之所以这样叫,取决于相关配套的冠的款式,比如戴冕就是冕服,戴弁就是弁服,他们仍旧是上衣下裳制,只不过是冠与章纹,配件等级的不同而已。
冕服弁服作为礼服的高等级别,一直延续到明。
只不过那时天子,诸侯王,公卿,大夫都可以都可以穿冕服,后来中央集权的加强,只天子,诸侯王能穿了。
那时的女子礼服,王后已经开始穿翟衣,当时王后有六种翟衣类礼服。
发型:当时西周的男子无论各地大部分都已将辫盘到头顶,而无再有商时披头散发的习惯,当然一些偏国除外,不过束发已成为全国统一推行的标准,对于汉民族男子千百年来的发式,起到了奠定作用。
冠帽巾:那时的冠已发展齐全完善,基本后世的冠在当时都可以看到,有鹊尾冠,尚冠,长冠,筒冠,冕,弁等。
帽类在当时也有了雏形。
周朝贵族服饰商周时期,服饰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等五种原色;裳用间色,即以正色相调配而成的混合色。
服装以小袖为多,衣长通常在膝盖部位,腰间则用条带系束。
商周贵族服饰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图。
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
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
中国主要朝代服装服饰介绍PPT
夏
男
商
周 玄端:为天子的常服,诸侯及其 臣的朝服。
深衣:此种衣裳是上下相连,分
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
深邃」,所以称为「深衣」。
袍:以深衣为基础,衣裳相连。
裘 :皮衣。
女
禕衣 揄狄:为王后从王祭先公和侯伯夫 人助君祭服。是青色衣,画褕翟纹 十二章纹,褕翟羽色亦为五采。 阙狄:为王后助天子祭群小神和子 男夫人从君祭宗庙祭服。是赤色衣, 刻赤色缯的翟纹。 鞠衣,展衣,祿衣。
秦代将军服饰复原图
秦兵俑中最为常见的铠甲样式胸 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压下片,腹部 的甲片,都是下片压上片,以便 于活动。
秦
汉
时 期
秦汉时期,男子以袍为贵。袍服属汉族服装古制,秦始皇在位 时,规定官至三品以上者,绿袍、深衣。平民穿白袍,都用绢
制作。汉代四百年来,一直用袍作为礼服。
女子服装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作为礼服的深衣,一是日常只
一般齐膝上下。下身有裤子或胫衣。脚履多
圆头式。
商代奴隶主贵族戴的帽子,有帽箍和加卷筒
形装饰的帽箍,此外还有一种羽状高冠。在
战争场面则戴青铜胄,胄顶有铜管可以插饰
羽毛。
商代妇女服装目前资料不多,从下一两个朝 商代后期,桑蚕也发展很
代推断此时女子服装的形制大致与男子相同,快,丝织水平迅速提高。
只是发式上有明显区别
夏 商 周
夏朝,奴隶制度建立,初步形成了以帝 王的祭服——冕服为中心的服装制度。 商周时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 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 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 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韍」,用来遮 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
夏
商
周 男子服饰领型,至少有交领、圆领、大翻领 等多种形式。袖子,一般均为窄袖型。衣长
夏商周服装史2
在最隆重场合,冕服上的十二章纹齐备; 其他场合,则视礼节轻重递减。 王公贵族,所用章纹也有规定: 公之服由山而下用九章, 侯伯之服由华虫而下用七章, 子男之服由藻而下用五章,
第三节、西周
方格彩罽
第三节、西周
蔓藤纹周
鸟形尖毡帽
玉饰
• 西周早期的玉器风格同晚商。
第三节、西周
深衣
上衣与下裳连成一体,在腰间缝组的长 衣服,用十二幅制成,以应岁年有十二 个月的含义。
不分尊卑,不论男女 被用作礼服和常服
到了魏晋以后,不再盛行
特点:上下连属 领形采“矩领” 长至踝间 续衽钩边
十二章纹样褝
夏商周时代,冕 服将日、月、星 辰、山、龙、华 虫绘之于衣,还 将宗彝、藻、火、 粉米、黼、黻绣 之于裳。
• 西周中晚期时代特点生成,如:玉佩饰 (组佩)大量出现、葬玉习俗风靡。
• 西周,重玉的观念愈益。“君子比德于玉” 的观念流行,“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是 上层人士的行为规范。
第三节、西周
人龙合雕有尾璜
第三节、西周
玉佩饰
第三节、西周
西周 虢国墓地虢季墓
第三节、西周
玉组佩
第三节、西周
玉覆面
玉项链
玉牌联珠串饰
龙凤人物玉饰
云纹玦 西周中期
第三节、西周
玉琀
龙纹璧 西周中期
凤龙纹饰 西周中期
周武王
第三节、西周 每一章纹皆有含义,隐喻在位者的风操品行 “日、月、星辰” 取其“照耀之意”: “山” 取其“稳重”; “龙” 取其“应变”: “华虫” 取其“文采华丽”; “宗彝” 为祭祀礼器的对杯。取其“慎宗追 远” “藻” 取其“洁净”; “火” 取其“光明”; “粉米” 取其“养民以天”; “黼” 取其“果敢决断”; “黻”,取其“能明辨”。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要览(第一--第三节)
四、原始制度文化
到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农业、畜牧业产生,女性 曾经是主要农业劳动力,占据社会宰制地位。随 着社会生产力向纵深发展,尤其是犁耕出现,要 求身强力壮的男子从渔猎转向农业和专业手工业 (如制陶),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农业劳动力, 体力较弱且有生育之累的妇女则从事纺织、炊事 和养育子女等家务劳作。男子的社会地位历史性 地超过妇女,母系氏族制向父系氏族制过渡。父 系氏族制区别于母系氏族制的关键,在于世系按 父系计算,男子是社会和家庭的主宰和核心。男 子出嫁到女方的对偶婚演变为男娶女嫁,母系家 庭公社向父系家庭公社转化,进而形成以男子为 家长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要览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发祥
一、中国人的起源
东亚大陆是远古人类化石的发现地之一。自1929 年中外学者在北京发现晚期猿人(直立人)头盖 骨化石以来,之后几十年多有古人类化石出土。 考古学依据人类所使用生产工具的变革,将人类 古代的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 代,而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 万年至距今约1万年)和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 年前至文明出现)前后两个阶段,人类在石器时 代的生活大约经历了二三百万年。在中国境内发 现的多批属于旧石器文化的人群。
三、原始观念文化
与世界其他文化中的初民一样,中国的原始 宗教也经历了由低级至高级、由自然神到人 格神的转化过程,它包括自然崇拜和灵物崇 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几大类。
原始宗教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些以谋求 控制自然力为目标的仪式,这便是巫术。巫 术有祈求式、比拟式、接触式、诅咒式、录 符式、占卜式等。
第二节 夏商西周文化
一、夏代文化
第一,社会生产力已有很大提高,农业生产 已有明显发展,大禹治水实际上是一次规模 巨大的国土整治工程,无疑对农业生产有很 大的推动。又相传禹曾用铜制作兵器,铸造 “九鼎”,可见夏代已出现青铜器。
西周服饰介绍
西周服饰介绍编者按:西周的建立,使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和提高了,物质明显丰富起来,社会秩序也走向条理化,并有了规章制度。
服饰形制也由于尊卑等级的存在、礼仪的需要而进一步规范化,被纳入礼治范围,尊卑贵贱,各有分别。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
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交领右衽。
不使用钮扣,一般腰间系带,有的在腰上还挂有玉制饰物。
裙或裤的长度短的及膝,长的及地。
周朝皇帝服饰深衣:古代凡是服礼都是上衣下裳不相连,惟此种衣裳是上下相连,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所以称为「深衣」。
这一时期的服装继承了上古时期的特征,并且已有充分的实物可证实汉服的基本特征已在此时确定:交领、右衽、系带为最基本的典型特征,上衣下裳是最基本的式样。
在甲骨文、金文的多种字形中,很常见的一种字形的衣字即为交领右衽上衣的形象。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玉人亦穿着此种特点的服装,该玉人是中国目前出土的最早、最完整的服饰造型。
与交领、右衽、系带的上衣相配的下装是裳。
上衣下裳是汉服最基本的式样,至今汉语仍然用衣裳这两个字作为服装的统称。
西周男子服饰西周的建立,使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和提高了,物质明显丰富起来,社会秩序也走向条理化,并有了规章制度。
服饰形制也由于尊卑等级的存在、礼仪的需要而进一步规范化,被纳入礼治范围,尊卑贵贱,各有分别。
这时候服饰的专用界限等级标志开始清晰,品种类别也相应地增加,像宫室中拜天地、敬鬼神时专有祭礼服,上朝大典时有朝会服,军事之中专有从戎服,婚嫁之仪专用婚礼服,吊丧时又有丧服。
衣裳虽然还是采用上衣玄下裳黄,但在官职服饰中增加了裳前襟的大带(大带是用丝织或缂制成,宽四寸)、玉(以玉为原料,以丝带连系在腰间的挂饰)。
另外在服色上也开始有了等级差别。
西周一般贵族服饰西周的服式除宽衣长带的特有风格以外,还吸收了北方鲜卑族(今锡伯族)以带钩束腰的服饰花色(在丝带的接头处,以金、银、铜或铁等金属制成的精细的勾或扣)。
第二节奴隶社会服装
二、冕服(章服)及其配件 1、冕服衣裳形制和颜色 冕服衣裳形制:采用玄衣纁裳,玄衣即黑色大袖交领上衣,纁
裳即绛色长至地的围裳(长裙)。上衣和下裳有刺绣纹样。 玄色:黑色。纁色:绛色(暗红色、深红色、朱红色)。 2、玄衣纁裳含义 ①冕服颜色含义 黑色上衣的黑色象征未明之天,红色下裳的红色表示黄昏之地。 ②冕服形制含义 采用上衣与下裳分开的形制,上衣代表天,下裳代表地。 玄衣纁裳代表天地。反映中国古代服装讲究人与环境协调的特
第四章 奴隶社会服装
奴隶社会服装包括整个奴隶社会,即夏、商、 西周和春秋时期。
周 (公元前1100——公元前221)
夏商西 周
公元前 公元前
2100 1600
1600 1100
东
周
春
战
国
秋 齐 楚 燕 韩 赵 魏秦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开始
2
历史小回顾
a 夏在公元前204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奴隶制王朝 b 公元前1600多年,汤灭桀(jie),并在亳 (bo)定都,建立商朝 c 公元前11世纪中期,武王伐纣,周武王建 都于镐 d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身亡,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进入东周 时期,即初秋战国时期。
一、冕服 1、冕服:是天子率百官举行重大活动时穿的服装。如祭祀、登基等
活动穿。 2、档次:在冠服制度中属于最高等级服装。 3、冕服形制、颜色 冕服形制采用玄衣纁裳,玄衣即黑色大袖交领上衣,纁裳即绛色长至
地的围裳(长裙)。 衣裳上有纹样。 4、冕冠形制 冕冠的形制是在圆筒式的帽圈(名武)上,覆盖一块木扳,名“冕
第一节 原始信仰及其对服装观念的 影响
奴隶社会统治者的原始宗教信仰包括:自 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
夏商西周时期染织服饰设计
夏商西周时期染织服饰设计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服饰设计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在夏商时期,由于技术的限制,服饰的设计相对简单,以简洁为主。
而到了商周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交流的增加,服饰设计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加注重装饰。
下面将从早期夏朝到晚期西周时期,分别介绍这一时期的染织服饰设计。
夏朝时期,人们的服饰主要以皮革制作为主。
由于技术的限制,染织技术并不发达,所以服饰的设计相对简单。
在这一时期,人们主要穿着大衣和裙子。
大衣由动物的皮革制成,布料质地粗糙,布色大多为黑色、褐色等暖色调。
裙子则是由长方形的布料缝制而成,分为上裙和下裙两部分,上裙有腰带,下裙则是裙摆。
在颜色方面,除了黑色和褐色外,还有红色和白色。
这些颜色的选择主要是自然界中的颜色,比如由自然界中的植物染料来染制。
商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服饰的设计变得更加多样化。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注重服饰的装饰性,染织技术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装饰方面,人们开始使用金属装饰品和珠子来装饰服饰。
比如人们在衣服的领口、袖口和下摆加上了金属的装饰品,还会在布料上缀上珠子和金银线,以增加服饰的华丽感。
在颜色方面,人们开始使用更多的颜色,比如紫色、绿色、紫罗兰色等亮丽的颜色。
这些颜色的选择更多的是根据人们对美的追求,而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颜色。
总的来说,在夏商西周时期,染织服饰设计逐渐由简单变得复杂、由单一变得多样化。
从最早期的大衣和裙子,到后来的更多颜色和花纹的运用,服饰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更是展示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文化的繁荣。
这一时期的服饰设计对后世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为后来的服饰设计奠定了基础。
夏商周服制演变
夏商周服制演变疯长桃林一、文明时代即夏商周服制演变1.夏朝服是一种统治制度。
规定天子国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甸服,即为天子服田役纳谷税的地区:紧靠王城百里以内要交纳收割的整棵庄稼,一百里以外到二百里以内要交纳禾穗,二百里以外到三百里以内要交纳谷粒,三百里以外到四百里以内要交纳粗米,四百里以外到五百里以内要交纳精米。
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侯服,即为天子侦察顺逆和服侍王命的地区。
靠近侯服三百里以内视情况来推行礼乐法度、文章教化,往外二百里以内要振兴武威,保卫天子。
绥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要(yāo,腰)服,即受天子约束服从天子的地区:靠近绥服三百里以内要遵守教化,和平相处;往外二百里以内要遵守王法。
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荒服,即为天子守卫远边的荒远地区:靠近要服三百里以内荒凉落后,那里的人来去不受限制;再往外二百里以内可以随意居处,不受约束。
所以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一曰宾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
服,服侍天子之意。
《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
”孔:“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
服,五百里。
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
”又周称侯﹑甸﹑男﹑采﹑卫为五服。
见《书·康诰》。
2.殷商时代的服殷商时代继承夏代服制,又有所演变。
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制度: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
由此,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3.周代实行分封、宗法制度服含义发生改变由于有周一代,改变了自夏而来,殷商成熟的内外服制度,随着疆域扩大,周代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度。
服的含义发生改变,由原来统治制度变为以血缘关系远近来有别于亲疏的一种制度。
即古代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己等以血缘远近服式。
这就接近中国现代服制了。
二、封建社会的服制发展1.父系血缘五服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
夏商周服饰服装-40页PPT资料
2.十二章纹饰 日月星辰:取其照临 绣山形:取其稳重 绣龙形:取其应变 绣华虫:取其文丽 绣绘宗彝:取其忠孝 绣藻:取其洁净 绣火:取其光明 绣粉米:取其滋养 绣黼:取其决断 绣黻:取其明辨 诸侯则绣九章、 七章、五章以表 示等级
三、舄屦 丝绸作面木为底
二,服装观念:(中西34)
体现了对自然和祖先的的崇敬 阴阳五行的宇宙观 三,内容: 1.冕服:服制度数最高等级,是天子诸侯大夫上朝和参加重大活动穿 2.弁(bian)服:平常视朝之服无彩章纹饰礼服 3.端玄:上衣平时燕居穿.黑色无纹饰 4深衣:周代最广泛的长衣上衣下裳合并,被体深邃 5.裘服:颜色区分 6.命妇服:王后及各夫人
第一节社会发展:
夏:进入奴隶社会四百多年历史
商:六百年商纣王北周武王推翻
周:西周二百五十七年,迁都洛邑后称东周东周王朝无力维 持,任凭诸侯强大,大国争霸的动荡时期,前后经历了三百 年成为春秋时期,约从公元前475年形成了秦齐楚燕韩赵魏 七国称雄的战国时期,直至公园前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2.西方服装发展史
古代服装—源头与迁徙 中世纪服装—华丽与肃穆 近代前期服装—矫饰与纤柔 近代后期服装—嬗变与流行 20世纪服装上—成熟与经典 20世纪服装下—大众与多元
第二章原始社会服装—朦胧与萌芽
(距今170万年前~公元前1世纪) 推断:古代遗物:骨针化石,彩陶图案
新石器时代
出现以农业畜牧业为主的生产经济 创造了丰富的陶文化和石骨器文化,发 明了重要的纺织材料和工具,利用植物 纤维编织成衣料,为制作成型的服装创 造了条件
纺坠、织机 麻毛丝
第二节原始社会服饰
原始人着衣生活: 裸态生活期 兽皮叶草装饰期 纤维织物期
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服饰
《商书· 太甲》
有“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 亳”,表明奴隶主贵族穿了冕服 举行祭礼。
语录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 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 知也。”
商朝时期的服饰
PART TWO
商朝的服饰也是在夏朝 服饰的基础上随着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阶 级分化而进一步完善。
商朝服饰的历史背景
商朝以奴隶制为其经济基础;社会政治制度逐步完善,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度 都已初步确立;在祭祀服饰器物宫室、车马的使用上也都有规定。
E
•
上衣下裳和 深衣
z
上衣下裳是承继商以来的形制,大约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上衣下裳连成一体的“深 衣” ,这两种形制在西周和东周都已发展的比较完善。
01
上衣下裳 上衣款式多为直裾式、交 领,主要为右衽的衣襟, 袖身比商代时宽博。
深衣 是西周时用途最为广泛的衣服, 男女结服。据说深衣是衣裳分 裁后再相连,下裳共六幅,每 幅又二分,以合每年十二个月。 从出土的文物和古迹上可以归 纳其特点:领式一般为交领, 即大襟,右衽;深衣有曲裾和 直裾两种;小口大袖;领和袖 口通常为宽缘,“衣作绣,锦作 缘;腰间束丝织物大带,流行 佩玉;面料纹样有浓郁楚国文 化的风格,这种样式一直盛行 到汉代。
(四)肩背部披格子长条巾,交迭胸前作右衽装束,下穿格子条纹长裙,腹下悬一斧式“蔽膝”。头戴格子条 纹布帽冠蒙覆其发。为贵族服饰。双手拱置细腰前,双肩披格子长条巾,交迭胸前作右衽装束,下穿格子条纹 长裙,腹下悬一斧式“蔽膝”。头戴布质格子条纹帽冠,齐齐罩覆额头发际及后脑,冠顶四周有缀物固冠。这 类帽冠可能类于礼书中说的“缁布冠”。 (五)直领对襟有华饰短衣,长袖,衣长及臀。配花长裤,鞋履,头带頍形冠。是为贵族衣装。双手后支地, 头上仰。戴圆箍形“頍”,直领对襟衣,衣饰云纹和目雷纹。下着分裆裤,腹胯间有一大牛面纹。足穿高帮鞋。
汉服的前世今生:浅谈夏商周时期的服饰艺术
汉服的前世今生:浅谈夏商周时期的服饰艺术夏、商、周可以说是我国服装纺织生产起步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从现如今出土的一些文物可以看出,商代已经能织造绢、缣/jiān/、纹绮等丝织品,也已出现黄金首饰如金笄/jī/、金耳珰/dāng/、金碧钏/chuàn/等,玉制品的制作尤其突出。
到西周时期,高级的服装材料已用织锦和刺绣。
而周代建立起完整的服饰礼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服饰文化作为社会的重要物质和精神文化,是“礼”的重要内容,这便赋予了服饰强烈的阶级内容,成为礼制的寄托物。
服饰在当时不仅是区分等级的工具,也是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
服饰以“礼”的形式固定下来,借以稳定内部秩序,维护奴隶制度的统治。
从此,人们的衣冠服制等级制度日益严格,直到封建社会结束。
国王中国的冕服制度在夏、商时期初见端倪,到了周代已经完善,并被纳入“礼治”的范围。
夏商两代国王举行祭祀时都穿冕服,冕服由冕冠和礼服配套而成,大裘冕是国王头等隆重的礼服。
(详见注释1、2)冕服(图一)冕冠(图二)国王六冕之外,还有四弁/biàn/服,即用于士助君祭的爵弁服、视朝的皮弁服、兵事的韦弁服、田猎的冠弁服。
周幽王和褒姒(图三剧照)王后周代王后的礼服与国王的礼服相配衬,也和国王冕服那样分成6种规格。
袆/huī/衣、揄/yú/狄(翟)、阙狄/dí/、鞠衣、展衣、禄衣、素纱。
其中前3种为祭服,袆衣是玄色加彩绘的衣服,揄狄青色,阙狄赤色,鞠衣桑黄色,展衣白色,禄衣黑色。
揄狄和阙狄是用彩绢刻成雉鸡之形,加以彩绘,缝于衣上作装饰。
6种衣服都用素纱内衣为配。
女性的礼服采用上衣与下裳不分的袍式,表示情感专一。
这6种礼服的头饰也是不同的。
为副、编、次、追、衡、笄/jī/。
其中以副最盛饰,编和次次之,所谓副是在头上加戴假发和全副华丽的首饰,编是在加戴假发的基础上加一些首饰,次是把原有的头发梳编打扮使之美化。
追为玉石饰物,衡悬于两旁当耳之处,笄贯于发髻之中。
夏商西周时期染织服饰设计
夏商西周时期染织服饰设计夏商西周时期的染织服饰设计可大致分为两大部分:染织工艺与服饰设计。
而在夏商西周时期,这两大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同时,这时期所发展的成果也为之后的染织服饰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时期的染织服饰设计之所以得到较大的发展,与其社会背景与思想潮流息息相关。
夏商西周时期是奴隶社会的兴起、发展并走向鼎盛的相对完整阶段,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各部门的分工也不断明确,这些都加速了染织工艺和服饰设计的发展,使其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现象,并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一、染织工艺在夏商时期,染织工艺就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而西周在夏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且在养蚕、缫丝、织帛、种麻、采葛、织绸、染丝等工艺上拥有了专业的分工,临淄的罗、纨、绮、缟、陈留的彩锦也都是当时的名品,同时,其在染色工艺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
在《书经.益稷篇》中的“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
”记载了十分有名的十二章纹,如图1所示。
十二章纹的起源可追溯到舜帝时期,自西周开始为历代帝王所绘绣于衣服上,是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其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日、月、星辰”是属于闪光有亮度的物质,取其照临之意,有“普照天下”的含义;“山”表示形体高大,取其稳重、镇定之意;“龙”体魄巨大无比,取其神异、变幻之意;“华虫”美丽花朵和虫羽毛五色,甚美,取其有文采之意;“宗彝”是古代宗祠庙宇的盛酒器皿,取供奉、孝养之意;“水藻”是指深水中的水草,取其洁净之意;“火”表示光明,取其明亮之意;“粉米”是洁白的米粒,取其滋养,有济养之功德;“黼”表示可以砍断,象征权威,取割断、果断之意;“黻”取其辨别、明察、背恶向善之意。
二、服饰设计(1)等级色彩与严密制度在服饰设计方面,夏商西周时期是不可或缺的阶段,这一阶段手工业、纺织业、染织业等的发展为服饰设计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并且随着阶级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服饰作为物质和精神文化的载体,被赋予了十分强烈的等级色彩。
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服饰
•
•
(九)圆领长袖花短衣。配紧身花裤,帽冠。是为中上层贵族衣装。发式高耸呈尖状,十分奇特,沈从文先生认 为其发可能用某种胶类胶固成型。头上戴有高冠,冠向后背,且向下卷,周边有扉棱突出。头之后脑部有向上 弯曲之突出如虿尾的发髻。头发上束成前后双髻,前髻高而向后下卷,后髻略小而突起。冠型高耸,周边有突 棱,冠向后卷,身着长袖窄袖口衣,紧身裤,遍饰云纹。华冠周边有突棱,冠前后作直角式,与上例异,紧身 衣裤饰云纹。头戴冠,冠型前高后卑,前面和上侧有扉棱,后侧平滑,冠身不透空。
E
•
上衣下裳和 深衣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上衣下裳连成一体的“深 衣” ,这两种形制在西周和东周都已发展的比较完善。
01
上衣下裳 上衣款式多为直裾式、交 领,主要为右衽的衣襟, 袖身比商代时宽博。
深衣 是西周时用途最为广泛的衣服, 男女结服。据说深衣是衣裳分 裁后再相连,下裳共六幅,每 幅又二分,以合每年十二个月。 从出土的文物和古迹上可以归 纳其特点:领式一般为交领, 即大襟,右衽;深衣有曲裾和 直裾两种;小口大袖;领和袖 口通常为宽缘,“衣作绣,锦作 缘;腰间束丝织物大带,流行 佩玉;面料纹样有浓郁楚国文 化的风格,这种样式一直盛行 到汉代。
(四)肩背部披格子长条巾,交迭胸前作右衽装束,下穿格子条纹长裙,腹下悬一斧式“蔽膝”。头戴格子条 纹布帽冠蒙覆其发。为贵族服饰。双手拱置细腰前,双肩披格子长条巾,交迭胸前作右衽装束,下穿格子条纹 长裙,腹下悬一斧式“蔽膝”。头戴布质格子条纹帽冠,齐齐罩覆额头发际及后脑,冠顶四周有缀物固冠。这 类帽冠可能类于礼书中说的“缁布冠”。 (五)直领对襟有华饰短衣,长袖,衣长及臀。配花长裤,鞋履,头带頍形冠。是为贵族衣装。双手后支地, 头上仰。戴圆箍形“頍”,直领对襟衣,衣饰云纹和目雷纹。下着分裆裤,腹胯间有一大牛面纹。足穿高帮鞋。
第二章夏商周服饰ppt课件
(二)织绣技术
二、服饰纹样与色彩
三、首饰与佩饰
四、发式与化妆
第四节、夏商周服饰专用名词图释
一、笄
二、裈
三、蔽膝
可编辑课件PPT
5
第五节、 夏商周典型服装裁剪方法与缝制工艺简介
第一节 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
一、社会背景
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夏商周----先秦服装,是中国服装史的奠基阶段,一些中国 服饰的基本形制均在此期间逐步走向成熟。
出现纽扣,所以
一般在腰部系带,
并在带子上悬挂
玉制的饰物
可编辑课件PPT
26
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 制成,叫“大带”或叫“绅带”。另一种 腰带以皮革制成,叫“革带“。在穿着者 的腹部,还常常佩戴一片上边窄下边宽的 斧形装饰布,它原本是用来遮羞的,后来 则演化成表示着衣人“决断”的象征物。
在边缘上绣花或绘上花纹。深衣不同于过
去不相连属的上衣下裳,而是上下连在一
起的服装。
可编辑课件PPT
19
深衣
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 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 服式。男女、文武、贵贱
皆穿 衣裳相连 续衽钩边 不开衩 衣襟三角形
→背后束带 长→踝或地 衣裳连属制。
可编辑课件PPT
20
深衣示意图
可编辑课件PPT
可编辑课件PPT
10
蔽膝
冕服中称 祭服中称 其他服装
芾(音福) 黼或黻 韦韠(音毕)
可编辑课件PPT
11
赤舄(音系) 舄用丝绸作面,木为底。 屦(音巨)为单底,夏用葛麻,冬
用兽皮,适于平时穿用,也可配上特定 鞠衣供王后嫔妃在祭先蚕仪式上专用, 屦色往往与裳色相同。
夏商周服装史
玉蝉 商晚期
蝉纹饰 商晚期
第二节、商朝
河南安阳妇好墓玉象
巧色,又称“俏 色”,是玉器碾琢 的特殊艺术手法, 为衡量玉工巧拙的 重要标尺。 按玉材及其杂色的 形状与颜色,将杂 色设计制作为作品 所需的部位,此即 巧色。
河南安阳妇好墓 玉鳖 商
玉虎 商晚期
狗 商晚期
熊 商晚期
玉鹿 商晚期
司母戊方鼎
变形蟠龙纹鼎 春秋早期
第二节、商朝
大禾方鼎
古代铸造青铜器主要利 用模范。 商周青铜礼乐器的制作 至少要经过制内模、制 外范、制内范、合范、 浇铸、修整六道工序。
第二节、商朝
饕餮纹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二节、商朝夔龙纹
凤鸟纹
第二节、商朝
窃曲纹
第二节、商朝
云雷纹
传统图纹的三种结构模式
方形(含直、折)模式 圆形模式 S形模式
盘头、 左右梳辫垂肩
辫发盘顶
戴帽
第二节、商朝
三星堆盘辫人像
第二节、商朝
三星堆 盘辫人像
第二节、商朝
女子:
长发上拢成髻、卷发齐肩
商代玉人像
第二节、商朝
河南妇好墓玉梳
第二节、商朝
河南妇好墓玉梳
玉梳 商晚期
第二节、商朝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骨笄
第二节、商朝
商代金耳珰
第二节、商朝
商代金钏
第二节、商朝
方形(含直、折)模式
青铜器云雷纹、商代
菱形纹锦、春秋战国时期
菱形纹罗、西汉马王堆出土
着补服的明代官员
圆形模式
T形帛画、西汉马王堆出土
卷草纹、唐
唐· 宝相花纹织锦
宝相花、唐
联珠野猪头纹锦、唐
商周服饰 ppt课件
戴委帽冠,形状如皮弁
用黑色的绢做成 上衣为黑色,下为素裳
襞积[6] (bì jī )亦作襞绩、 襞襀。其中“襞”是指 衣服折叠,“积”是指 聚集。其词汇本义是指 古代衣袍上的褶裥。 ▪ 一比喻皱纹 ▪ 二指事物重叠或堆积 ▪ 三指词汇重复或堆砌
后世皮弁
ppt课件31Fra bibliotek(5)元端
除冕服之外,属元端和深衣用途最为广 泛。
ppt课件
17
(1)上衣下裳
周朝的服装仍保留有上衣下裳的服装形制。 上衣多为直裾式、交领右衽,袖身比商代时宽 博。
ppt课件
18
(2)深衣
据说,深衣是衣裳分裁后再相连,下裳共 用六幅,每幅又二分,以合十二个月。在西周 时用途最广泛,男女皆服。
ppt课件
19
从出土的文物和古迹上可以 归纳其特点[5]:
/content/13/0818/13/12961924_308020661.shtml
ppt课件
36
谢谢
ppt课件
37
商周服饰
ppt课件
1
一、商、周时期
商 —— (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周 —— 西周 约前11世纪初─前771年
东周 春秋 (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 (前475年-前221年)
ppt课件
2
二、商时期的服饰
1、文化背景
《商书.太甲中》载:“伊尹以冕服奉嗣王 归于豪”。又云:“殷礼不知天子有几种冕” [1] 。可见殷商时期已有冕服等阶级等别的服饰 。
ppt课件
33
发饰:笄,用于固定发髻和冠帽。
冠饰:据推测是垂挂于帽子后面的一种护颈饰品。 耳饰:有玦、瑱、珰、环等。玦,有圆环形带缺缝式、椭圆 形或圆柱状式。瑱(tiàn) ,是一种垂饰,从祭服冠帽左右两方的 衡笄用丝线垂挂于两旁正当耳孔之处。 珰,是直接穿挂于耳上 的耳饰。[7]
第二节奴隶社会服装
第三节 冕服
1、冕服(周代最具特色的服饰) 天子、诸侯、大夫的祭服,祭祀之礼。主要由冠(冕冠)、上衣(玄色,即黑色)、下 裳(一般为红色或黄色)、舄(xi)等主体部分及蔽膝、绶、佩等其他配件相构成。
冕 服
红色:冕服分解说明 蓝色:十二章纹图解
天子在最隆重的场 合,使用十二章纹, 其他场合视礼节轻 重而定或用七章或 用五章,大致与冕 冠上的旒数相配; 王公贵族则按爵位 等级使用不同章纹。
第四章 奴隶社会服装
奴隶社会服装包括整个奴隶社会,即夏、商、 西周和春秋时期。
周 (公元前1100——公元前221)
夏商西 周
公元前 公元前
2100 1600
1600 1100
东
周
春
战
国
秋 齐 楚 燕 韩 赵 魏秦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开始
2
历史小回顾
a 夏在公元前204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奴隶制王朝 b 公元前1600多年,汤灭桀(jie),并在亳 (bo)定都,建立商朝 c 公元前11世纪中期,武王伐纣,周武王建 都于镐 d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身亡,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进入东周 时期,即初秋战国时期。
祭服与崇敬
祭祀体现对神灵和祖先的敬畏,祭祀穿的冕服的形制、色
彩和图案体现了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敬,祭祀是商周最大的政治
活动,冕服是最高等级的服装。
(1)冕服形制采用玄衣纁裳。形制和色彩代表天地,体现对天 地的崇拜。
(2)天子冕冠前后各垂12旒,代表一年12个月的天文观,体现 对天的崇拜。
最高贵的冠是天子的冕冠。冕冠的形制要体现对天的崇拜。周 代天子的冕冠冕板前后各有12条“垂旒”(12旒),每一根有 十二颗珠,每条长十二寸, “12” 这个数字体现了人们对一 年12个月的天文观。由“12”的观念引申到宇宙万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节内容
• 夏商西周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 • 初显礼制尊卑的夏商服饰 • 冠冕堂皇的西周服饰 • 朴素大气的首饰和佩饰
一、夏商西周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
• 服饰功能从“用”逐渐上升到“礼”;
• 服饰资源被奴隶主垄断,专设生产、管理、分配
和使用等机构;
• 逐渐制定了与社会等级制度相应的服饰制度;
色无纹饰,故名。与素
裳、蔽膝相搭配,首服
为玄冠(委貌冠)或爵
弁。为天子燕居之服, 诸侯祭祀之服,大夫、 士朝服和礼服。
深衣
• 所以称深衣者,以 余服则上衣下裳不 相连,此深衣衣裳 相连,被体深邃, 故谓之深衣。
——《礼记·深衣》
• 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
• 短毋见肤,长毋被土。续衽,钩边,要缝半下;
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
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
无自入也。
——《礼记·玉藻》
笄礼
• 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 子在订婚(许嫁)以后 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
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
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
二十也行笄礼。
商代玉佩
西周玉佩
神州六瑞
• 奠定了中华民族服饰的基础,几种主要的服饰基 本形制逐步成熟,样式和色彩逐渐走向华丽。 • 服饰功能从“用”逐渐上升到“礼”,逐渐制定 了与社会等级制度相应的服饰制度,皇室、贵族 礼服制度逐渐完善; • 服饰资源被奴隶主垄断,专设生产、管理、分配 和使用等机构; • 首饰佩饰大放异彩,成为“德”与“礼”的代表。
成为燕居之服,便装。
军队中也较为流行。
襦裙
• 襦裙,上襦下裙的形
制。袍之短者谓之襦, 即比袍短的棉衣。如 果质料粗陋、轻薄的 襦,则可称为 “褐”, 短褐,即普通百姓穿 的粗布短衣。
(四)朴素大气的首饰和佩饰
• 古人君子必佩玉,右徵(zhì)角,左宫羽,趋以
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
• 皇室、贵族礼服制度逐渐完善;
• 首饰佩饰大放异彩。
(二)初显礼制尊卑的夏商服饰
•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 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 室而尽力乎沟恤。禹,吾 无间然矣。”
——《论语·泰伯》
夏、商奴隶主贵族服饰特点
(三)冠冕堂皇的西周服饰
• 故天子建国,诸侯立
日、月、星辰、山、
龙、华虫、作会,宗
彝、藻、火、粉米、 黼、黻絺绣,以五采 彰施于五色,作服, 汝明。
——《尚书·益稷》
• 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狄(揄翟)、阙狄(阙 翟)、鞠衣、襢衣、褖衣、素纱。
——《周礼·天官·内司服》
玄端
深衣
袍
襦裙
玄端
• 玄端,上衣下裳制,正 幅正裁,端直方正,玄
家,卿置侧室,夫有
贰宗,士有隶子弟,
庶人工商各有分亲,
皆有等衰。
——《左传》
• 王之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 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飨射则鷩冕;祀四 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羣小祀则 玄冕。
——《周礼·春官·司服》源自汉 代 帝 王 冕 服明 朝 帝 王 冕 服
• 予,欲观古人之象,
袼(gē)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诎(qū)
之及肘;带下毋厌髀,上毋厌胁,当无骨者。 • 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圜以应规,曲袷 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 平。……故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衡取其 平,故先王贵之。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
袍
• 袍是上下连体的长衣, 一般衣长过膝,有夹 层,夹层里可以填充 棉絮。袍早先是作为 内穿衬衣之用,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