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框架》说课稿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框架》说课

尊敬的各

位老师:

你们好!我说的课是《做框架》一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五课第五课的内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学理念

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活动时间”的要求。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及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让学生从简单的框架开始研究,发现不同形状的框架,它的变形程度会不同。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机会,把操作和思考、探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亲自经历科学知识的探究途径。

框架结构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用木材、钢材建造的物体几乎都是框架结构的。教材中首先展示了几幅框架结构图片。意在让学生认识框架结构和了解框架结构。接下来本课安排了两个活动。

第一,做简单框架。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框架。让学生自己捆扎这样的框架,并发现三角形框架稳定,四边形框架不稳定。进一步研究怎样把四边形框架加固,认识斜杆的作用。为下一个活动作认知和技能上的准备。

第二,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这部分内容是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并加固一个正方体框架,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加固框架的技能。它是第一个活动的必然发展。

三、学生分析:

通过实验探究为主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三角形框架是最稳定的结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的兴趣。并通过前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缺乏完整性,在科学探究技能上水平不高,需要教师指导或与同伴合作来完成。

本课从表面上看来,对于六年学生难度并不大,但深入研究一下,有许多需要挖掘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比如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分析,斜杆的受力分析等。加固正方体框架学生也会有许多想当然的一面,通过实际的制作和检测,能让他们建立起更多理性的认识。

基于以上理解和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科学概念

●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

●动手制作平面框架和立方体框架,。

●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经历预算、制作以及改进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及长方形斜杆的作用分析。

教学难点:

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及长方形斜杆的作用分析。

加固正方体框架时如何既坚固又省材。

四、教法、学法:

1、教法。本着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心理因素融为一体。我采用了对比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动脑设计实验、动口交流成果,通过各自不同的发现,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经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学法。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这一指导思想采用了分组实验,互相合作,进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在活动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实现了课堂信息的共享,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五、教学流程:

1、导入环节:先向学生提出一个挑战,请同学们参观一处建筑,然后请告诉我它的名字,它在哪?学生一般在播放一半以上的时候就能够举手猜中,是的,它就是巴黎的艾菲尔铁塔。这样一个世界著名建筑在建造之初遭到了附近居民的强烈反对,人们称它为钢铁怪物,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一般会认为它太高有倒塌的危险,的确是这样,但不仅在于它的高度,还有一点就是,它的整个设计采用了当时并未普及的框架结构。

那什么是框架结构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资料从“视”、“听”两个角度让学生对框架结构有一个切实的感性体验,同时对框架结构优点进行了教学。看完资料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框架结构,对框架结构进行描述性的定义。接下来出示几幅框架结构的图片。(出示国家体育场图)你认识它吗?是鸟巢,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框架结构。(出示灯笼杆图)这个呢是老师的作品,它也是框架结构,这里用了一个什么形状的框架结构?在这里让学生对三角形框架有一个感性体验,也再一次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连。(攀爬器)这是攀爬器,它是框架结构,同时它也应用了上节课的——拱形结构。(收费站)你认识它吗?接着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还在哪看到过框架结构?进一步丰富框架结构的外延。

2、初识框架结构之后是研究简单框架,首先出示前面那些图的集合,提出问题在我们常见的框架结构中通常有哪些基本形状?有三角形和四边形,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四边形框架。制作完成后,我们用手推一推,拉一拉,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会发现三角形框架稳定,四边形框架不稳定,这个在数学课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本节课中要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为什么三角形不容易变形?在这里我用动画进行演示,当三角形顶角受到压力,两条边会产生一个向外扩的力,这时底边就会有一个拉的力来维持三角形的稳定,当两边受力,就会产生一个向内聚的力,这时底边就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来保持三角形的稳定。当然三角形的受力情况很复杂,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下面的两种情况:(两种灯笼杆设计方案)这是老师设计灯笼杆时的两个方案,你们看,第一种方案中这根斜杆起什么作用?很显然是推。第二种方案呢?是拉。正是这种推和拉的相互作用才使得三角形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而长方形容易变形,这时学生会产生了加固长方形的想法,有了前面的

教学加固长方形框架还是比较容易的,通常会提出不同的方案。加固后以一根斜杆为例请学生说一说增加的斜杆起什么作用?学生通常会说起加固作用或认为

有了斜杆组建了两个三角形或四个三角形,所以四边形就稳固了。这还不够,要具体到斜杆的受力分析。接下来我出示了两幅漫画用以启发学生思维。在第一幅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四边形变形,加斜杆的这一组对角之间的距离会缩短,那为了阻止它的变形,斜杆起推的作用应该是“推”,同理引导学生对“拉”的这种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懂得,在斜杆的推和拉的作用下四边形变得不容易变形,也变得很稳固。这为下面由“形”过渡到“体”做好铺垫。

3、因为生活中的框架通常都是立体的,那接下来就是对“体”的研究,也就是对复杂框架的研究。

首先,出示学生做的没有加固的正方体框架,通过演示学生发现它无法承受两三本书之重。因为这时它的每个面都是四边形,都会扭曲变形。那你有办法加固它吗?学生会提出加斜杆,这时可以初步明确一下,在哪加斜杆。然后提议,咱们进行一次正方体框架加固比赛好不好?接下来出示几点提示和说明。(1)、要先计算好需要多少材料,然后按照需要领取,可以随时调换。这样学生可以经历一个材料的预算和选择的过程。(2)、我们要评选出最佳设计奖(承重本数÷加固杆数,商最大)。这涉及到了性价比的问题,就是我们在追求承重本数的同时,要尽量减少所用的杆数,这给学生的制作提供了鲜明的导向。避免了随意乱加斜杆,这种单独地追求承重最大化,不考虑成本的做法是不符合设计理念的。(3)、时间大约8分钟。我在右边设置了一个时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参照,但不做硬性的时间限定。下面的思考可以给学生一点启示,同时在汇报阶段这两点要随机进行教学。

4、然后开始制作。完成后进行分组汇报,用提前准备好的科学书做承重测试。用承重英雄榜记录和计算比赛结果。比如:(举两个例子)这个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是该组承重的本数,方框中的数字是:承重本数÷加固杆数的商,要用这个数值来进行评价。

六、说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所以评价时,不应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价相结合等。基于这一评价理念,本节课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各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例如:在“研究简单框架”这个环节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尤其要落实框架承受向下的力,哪个面可以不加斜杆这个难点问题。同时告诫他们莫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希望落后的小组在后面的设计制作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去补充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没有用课件代替学生动手实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视频、图片资源的利用向学生展示丰富的视听内容,激发了兴趣、增强了感知、加深了理解。动画演示,深入浅出,激发了学生思维,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