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中如何打造精品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城市建设中如何打造精品工程中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构建以人为本的精品工程质量观和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建设精品工程质量控制
1、当前我国城市化所处的阶段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普遍趋势和潮流,并被公认为是20和21世纪最显著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发生转变的过程,是非农产业和人口集中化、集约化、高效化以及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演变的自然历史过程。
从1949年到1995年是我国城市化的初期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开发区的普遍建立以及乡镇企业的兴起,带动了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到1995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提高到29.04%。从1996年到目前是我国城市化的中期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其地位和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整体处在中期加速阶段,部分城市化先行地区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后期。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发布的《2001—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勾划了我国城市化的蓝图,提出了“用50年左右的时间,全面超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由2001年的37%提高
到75%以上;建成具有容纳11亿到12亿人的城市容量,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整体效益最优化的大中小城市体系”。这意味着未来近40年还有27%的城市化目标要完成。有测算表明,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会有一千多万人进入城镇居住和生活,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城市化率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85%的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55%的水平。城市化滞后是历史包袱,同时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空间。因此,城市化对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将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促进作用。
2、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面临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复杂问题,从宏观上看,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短缺、居住环境恶化、社会分化、缺乏公共卫生保障、历史文化被破坏等等。从城市建设看,随着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城市建设的速度超常加快,城市建设面临着几大严峻的挑战:第一,城市特色不明,城市没有特色没有内涵,“克隆”---千城一面现象蔓延。第二,基础设施脆弱。供水系统存在重大隐患;“重地上轻地下”,排污排涝系统脆弱,一场暴雨就可以让“北京看海,地铁看瀑布”成为笑谈。第三,建筑品质堪忧。第四,技术标准滞后。
其中,建设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有:
1)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社会舆论反映强烈。如上海倒楼事件、楼薄薄、楼歪歪、凤凰桥垮塌事故等。对涉及主体结构安全的钢筋、混凝土等重要原材料质量和
施工质量的管理仍不容放松。个别施工企业仍然存在见利忘义、偷工减料的现象,如瘦身钢筋加工,就是有人存在侥幸心理,使用不合格钢筋;忽视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从而导致严重的质量事故,一系列教训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主体结构的质量绝对不能有半点马虎。
2)许多工程质量通病还没有真正消除,住宅工程的开裂、渗漏等质量问题投诉事件仍然较多。建设工程品质低,如:住宅的功能空间、物理性能(日照、采光、保温、隔热、隔声、自然通风)、公共卫生和居住方便等较差。
3)保障性住房工程和回迁住房工程关系社会民生,若存在质量问题,造成不稳定因素,影响和谐社会发展。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近年一些保障房、安置房被拆除,本是保障民生和民心的房屋,却屡屡成为“闹心房”。
3、构建以人为本的精品工程质量观
“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城市化将进入重要的战略转型时期。城市化进程仍将是快速推进时期,但预计城市化率提升速度将较“十一五”和“十五”期间放缓。城市化转型主要是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把城市化快速推进和质量提升结合起来。质量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得到人们更加广泛的接受和认同。质量已经不是产品生产制造的单一概念,它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科技实力的综合反映为标志,与生活在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生活、健康水平和谐地交织在一起,渗透到人类生存及社
会发展各个领域,并且已经开始左右人们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操。
我们以往的工程质量观,只涉及到工程项目的立项、招投标、总承包与分包、竣工验收和工程实体等狭隘的范围;工程建设单位把利润分析作为工程决策、追求质量的源动力。也就是说,我们以往的工程质量观,本质上是从经济利益考虑的.“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创品牌”、“提高质量,提高竞争力”等最终都落在了经济利益上。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以及各地的工程质量奖,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手段,企业不惜血本打造出一个鲁班奖工程,以鲁班奖作为夺取新的、更大的工程项目的资本,而其它一般工程则远远达不到鲁班奖工程的质量水平。
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各个学科和行业几乎都同时遇到了环境、资源、能源和人类伦理道德等共同的问题,科技与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时期。用科学发展观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工程质量观,会发现它的局限性。人类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科学与生产的方法,必须要用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来充实和扩大现行的工程质量观。新的工程质量观就是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质量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以人为本的精品工程质量观,是城市化快速发展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持久提升工程质量的新要求。
4、精品工程质量观的内涵和目标体系:
精品工程是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完美化的体现,它标志着建筑
企业将实现从粗放管理到科学管理实质性的转变,施工工艺从简单落后到不断追求世界先进水平的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到追求经济、社会、节能、环保、绿色等综合效益的转变。
精品工程质量观的推进是贯穿勘察、设计、用材、施工、验收、监管等环节的一项科学化、系统化工程。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目标体系主要是突出“五个坚持”,保证工程全寿命周期内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1)坚持结构安全、使用功能、观感质量“三位一体”的建设原则
结构质量。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工程质量价值实现的核心,一旦发生结构质量隐患,后果就不堪设想。结构安全既包括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耐久、适用,也包括极端条件下(如地震、台风、冰冻灾害)工程的良性破坏和工程使用人的人身安全。结构质量主要从合理寿命、抗灾能力、结构优化三方面来提高。
功能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说,建筑产品的质量归根到底是功能质量。使用者对功能的使用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展和提高。另一方面,建筑是各类消费品中耐久性最长、耗用资源最多、同生态环境结合最密切的产品。投入使用后,仍需不间断地供热、制冷、耗电、用水和生产垃圾,其功能好坏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极大。因此,提高工程的功能质量既迫切又必要。
2)坚持精心设计、精湛工艺、精细管理的“三精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