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系列指导与训练课件(共62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系列指导与训练课件(共62页)
【考题形式】
1.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2.概括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精神品质)?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3.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4.对文中某一人物的评价或观点。
1.用一句话或简洁的语言概括整篇文章或部分段落的主要内容。 2.文章共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加以概括。 3.依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将空缺的情节补充完整。
教学分析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记叙文的起点。命题者在为文章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 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就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
5 品析关键词句
CONTENTS
目录
展开放性题 9.原因探究
1
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分析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记叙文的起点。命题者在为文章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 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就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
【考题形式】
容,推测文章中心。
02 (二)读文章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特点。
概述
做记叙文阅读题的一般流程
0 1第述(故一三事人) 审,称试亲: 切以题自“,然我注,”意便的审于视清表角 达讲题 目 要 求 的 重0点4 词 及 范 围 、 标 点 符 号 等 。
过和结果
情感:作者的情感态度
03
人物:事件涉及的人物
06
语言:文章的语言特点 和修辞手法
概述
记叙文的人称与视角
0 1第 一 人 称 : 以 “ 我 ” 的 视 角 讲
述故事,亲切自然,便于表达 情感
0第4二 人 称 : 以 “ 你 ” 的 视 角 讲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描写是记叙文最常见的表达方 式之一,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 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描写 主要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完整版ppt课件
29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 A、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 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 ▪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
▪ B、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 1、暗示时代背景。 ▪ 2、渲染气氛。 ▪ 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 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象……的情况(程度、限制、时间、范围),
换了之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完整版ppt课件
15
(二) 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
▪ 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 分;
▪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 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
▪ 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 高。
▪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
10
记叙顺序作用:
▪ 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 倒叙: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 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完整版ppt课件
11
▪ 四、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会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 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 么”(或“什么——怎么样”)
完整版ppt课件
23
3、 段意、层意的概括
▪ 归纳大意是在分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者是同 步进行的,一般说来在分层次合并同类项的同时, 大脑也就在归纳各层的大致意思,再进而形诸文 字而已。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 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 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 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中考专题-记叙文阅读-课件118张PPT.ppt

中考专题-记叙文阅读-课件118张PPT.ppt

《植树的牧羊人》中“他的那条 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
写) 别人的评价、议论来描写人物或事 不张扬”,通过对牧羊人大狗的
物。
(续表)
描写类别
特点及作用
教材示例
根据 侧面
描写 描写 作用:①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②使 描写,从侧面表现牧羊人的
角度 (间接 主题更加深刻、含蓄。
性格特点。
分类 描写)
“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起走小路
2. 记叙顺序
记叙顺序
特点及作用
教材示例
顺叙 倒叙
特点:按时间先后,叙述事情的发生、
发展和结果,或以空间、地点的转换顺
序进行叙述。
《散步》依次写了事情的起因、
出现矛盾、解决矛盾、结局。
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条
理清晰。
特点: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高潮 《走一步,再走一步》开头写道:
动么豪放、多么火烈
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通过
作用:①塑造人物,表现主题;② 对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烘托了
渲染气氛,烘托事物;③明示、暗 安塞腰鼓的精彩。
点主题。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 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4. 记叙线索 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
线索类型
特点
教材示例
物线 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灯笼》:以“灯笼”为线索。
人线 事线 感情线
以人物动作行为变化、思想性格的 《我的叔叔于勒》:以“我”的所见
发展、所见所闻为线索
所闻为线索。
以中心事件(或事件发展)为线索 《故乡》:以“回故乡、在故乡、离 故乡”为线索。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 夫处理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 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 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 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 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 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3. 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4. 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 达方式的作用。
5、 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形象、语
言、表现手法等。
2
1、 记叙的要素
• 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 因、经过和结果
•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记叙 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中 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
3
2.记叙文的线索
•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 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 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4
• 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六类:
•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 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 背影为线索
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
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
是太聪明了!
朱自清《背影》
8
•① A.时间
南京后第二日上午到下午。
• B.地点
南京(或旅馆到车站);
• C.主要人物 父亲和“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 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 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 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 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如:
最后一课
• 韩麦尔先生说:“忘了过当了奴隶,只 要牢牢的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 一把大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段话中 监狱大门、钥匙各比喻什么?全句的含 义是什么?
景物描写作用
•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间、地点、 节气等。(开头) • 2、渲染…气氛。 • 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 4、为下文做…铺垫。(中间) • 5推动情节往下发展 • 6暗示文章中心,呼应上文(结尾)
描写的作用
•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 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 ××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 思想性格等情况。 •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 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 ××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 发展。 •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 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伟大的悲剧
•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 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因此变得无 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 大的悲剧。这几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孔乙己
• 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 别人也便这么过。
实战演习
•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文章前四节运用大 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 是什么? • 航标中:98页第3小题、165第2小题、 163页第2小题、
含义
• 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 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经典美文
• • • • • 航标170页:雪中小卓玛 别踩疼了雪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模拟试卷八:母亲的羽衣
题型三
•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 论 考试重点是描写: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标致
•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 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 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 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 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 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 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二:重点句子和重点段落的作用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外貌
记叙文中抒情议论两种表 达方式作用
• 画龙点睛揭示…中心,表达作者…的感情
走一步再走一步
•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 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 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 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 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 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 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答题注意事项: 不能简单的只写作用,还应根据内容 结合原文回答。如《别踩疼了雪》第二题: 第七段加横线的句子“女儿小心翼翼 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要把它带回去,在 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在文 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课文中重点语句 的作用
• 藤野先生中一段话
•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 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 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 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 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 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 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题型一
• 筛选和概括主要事件
• 1.概括文章内容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 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实战演习
• 概括主要事件 • 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了 • 航标102页、161页、163页、169
实战演习
• 概括主要内容
• 一般会问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某种事 物的 • 航标160页、165页、167页
藤野先生
•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 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 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 表达对日本青年学生的愤怒之情和本民族暗弱形势的悲哀,引 导主题。
藤野先生
•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 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 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 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 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 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 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 多人所知道。 • 总结上文,点明…题旨,表达…的感情。
最后一课
• 文中的“监狱”是指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人民 的统治和封锁。
• “钥匙”是指法国的语言。打开监狱大门指赶 走入侵者,让阳光重新照耀在法兰西的大地上。 整个句子的含义是只要掌握了祖国的语言,就 可以激发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 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这句话语 重心长,含义深刻
• 解题思路: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 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 而答,如没指定,一般从内容和 结构两方面来回答。
重要句子和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①文首:1开篇点题,2把…和…进行对比,为下 文作怎样的铺垫,3设置什么悬念,4总领下文; 5引起什么下文,6推动故事情节怎样发展; ②文中:1承…上启…下;2引出…下文;3总结 …上文; ③文末:1画龙点睛、点明中心;2深化…主 题;3总结全文;4照应…题目,5首尾呼应,6 使结构完整……
题型二
• 分析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 一、分析词语 • 1.在具体语境中解释词语含义。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 “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 推知其语境义。
• 1.解释词语要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 来答词语含义,即结合语境答题。格式:“××” 一词原指……, 这里表达了……。如说说下面加 点的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4分) • ①航标103页“消瘦”一词 • ② (3)在具体语境中解释“黄金屋”和“试金 石”“快捷方式”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