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质量标准

合集下载

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密闭性验证报告

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密闭性验证报告

编号:容器密封性验证方案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验证项目:容器密封性验证2、概述:本公司验证小组成员于年月日至年月日对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密封性能进行了验证,考察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在完全浸泡于高浓度运动性菌液4小时后,所有样品均无细菌侵入,可以确认容器密闭系统的完好性。

3、验证目的为考察三层共挤输液用袋的密封性能,通过微生物侵入试验证明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密封性能完好。

4、验证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三层共挤输液用袋的生产。

5、验证人员5.1质量部QA: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起草及验证的实施。

5.2质量部QC:负责按计划完成验证中的相关检验任务,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可靠。

5.3QA主管:负责验证工作的管理,协助验证方案的起草,组织协调验证工作,并总结验证结果。

5.4质量部部长: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查。

6、概括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密封性试验即微生物侵入试验,是对最终灭菌容器密封系统完好性的挑战性试验。

在验证试验中,取输液袋灌装进培养基,在生产线上封口后灭菌。

然后,将整个袋子完全侵入高浓度运动性菌液中,取出、培养并检查是否有微生物侵入,以确认容器密封系统的完好性。

同时,作阳性对照试验,确认培养基是否有微生物侵入,以确认容器密封系统的完好性。

同时,作阳性对照试验,确认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

7、验证内容7.1样品制备7.2营养性试验7.3挑战菌悬液的制备7.4微生物侵入试验8、验证步骤、评价方法及标准8.1试验样品的制备8.1.1试验方法于制袋灌封机分别取连续运行生产的袋子共计150个,按袋子的装量规格灌装SCDM/2(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经焊盖后于115℃灭菌30分钟,然后将每袋试样编号平放,使培养基与袋子焊合部位内表面充分接触,在30~35℃下放置14天,并每天记录培养结果。

8.1.2判断标准:所有样品均不应长菌。

8.1.3试验结果:小结:检查人:日期:8.2确认培养基促菌生长能力——营养性试验8.2.1试验方法随机取20个试样,每个试样内接种0.1ml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 9027,菌液浓度:10~100CFU/0.1ml。

大容量注射剂用三层、五层共挤输液膜药物稳定性对比研究

大容量注射剂用三层、五层共挤输液膜药物稳定性对比研究

大容量注射剂用三层、五层共挤输液膜药物稳定性对比研究发表时间:2020-01-02T09:22:54.95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2期作者:高志遥[导读] 目的:通过氯化钠注射液稳定性的对比研究,比较国产五层共挤输液膜与进口三层共挤输液膜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为企业生产大输液选用包材提供依据。

[摘要]目的:通过氯化钠注射液稳定性的对比研究,比较国产五层共挤输液膜与进口三层共挤输液膜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为企业生产大输液选用包材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三层共挤输液膜及五层共挤输液用膜分别制备三批氯化钠注射液,在温度为40'C士2C,相对湿度20%土2%的环境内,放置6个月,分别于0、1、2、3、6月取样,进行外观性状、pH、重金属、不溶性微粒、可见异物、细菌内毒素、无菌及含量测定。

结果:三层共挤输液膜所制备的氯化钠注射液外观及不溶性微粒检测上优于五层共挤输液膜,其他项目检测无明显差异。

结论: 三层进口共挤输液膜药物稳定性试验优于国产五层共挤输液膜。

[关键词]共挤输液膜、药物稳定性、对比研究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用于静脉输液包装的容器有玻璃输液瓶、聚氯乙烯(PVC)输液袋、非PVC输液袋3种【1】。

其中玻璃输液瓶具有理化性质稳定,药物相容性良好等优点,但无负压,必须有回气装置,易产生气泡,而且可能会带入空气中的微粒及微生物,同时存在易碎,难运输等缺点,现已少用。

PVC 输液袋和非 PVC 输液袋使用时无需回气并可挤压以加快输液速度,同时节省存储空间,因而在临床广泛应用。

其中非PVC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对药物吸附性较小【2】,代表了目前最新的输液制剂包装技术【3,4】。

早在 2002 年国内开始引进大容量注射剂的非 PVC 多层共挤膜包装技术,至2004年开始快速发展。

本文通过进口三层及国产五层共挤输液膜制备3批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加速6个月稳定性考察试验,比较两种包材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为企业生产大输液选用包材提供依据。

非PVC多层共挤输液膜物理指标的测试方法

非PVC多层共挤输液膜物理指标的测试方法

非PVC多层共挤输液膜物理指标的测试方法如果您正寻找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非PVC五层共挤输液袋的质量提升与控制方案,那么您一定不要错过以下内容。

了解、控制产品质量对企业提升自身形象举足轻重,鉴于三层共挤输液袋、五层共挤输液袋物理指标的重要性,针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于这些项目的检测要求,特整理如下内容供您参考。

查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之规定,三层共挤输液用膜(Ⅰ)、袋和五层共挤输液用膜(Ⅰ)、袋需要检测的物理性能有:[b]一、水蒸气透过量测试[/b] 照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YBB00092003)第一法(杯式法)测定。

采用温度38℃±0.6℃,相对湿度90%±2%的条件,不得过5.0g/(m2·24h)。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可供参考的检测仪器1、TSY-T1H型透湿性测试仪执行杯式法标准,三腔测试。

全自动测量,自带微型打印机,方便操作,测试周期短,效率高。

2、TSY-T3型透湿性测试仪执行杯式法标准,全球唯一十二腔全自动测试,效率高。

测试周期短,更适合大测试量的检测要求。

[b]二、氧气透过量、氮气透过量测试[/b] 这两项指标均要求按照气体透过测定法(YBB00082003)第一法(压差法)测定,其中氧气透过量不得过1200cm3/(m2·24h·0.1MPa),氮气透过量不得过600 cm3/(m2·24h·0.1MPa)。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可供参考的检测仪器1、V AC-V1型压差法气体渗透仪执行压差法原理,可对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透过量进行测试,具备自控温功能,控温范围:室温~50℃,具拟合功能,可随意获取-273℃~200℃的材料透气量和透气系数、溶解度系数、扩散系数等数据。

测试模式单腔测试。

2、V AC-V2型压差法气体渗透仪执行压差法原理,可对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透过量进行测试,具备自控温功能,控温范围:5℃~75℃,具拟合功能,可随意获取-273℃~200℃的材料透气量和透气系数、溶解度系数、扩散系数等数据。

YBB0010200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

YBB0010200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

YBB0010200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试行)YBB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Jübingxi/Jübingxi/Jübingxi Sanceng Gongji Shuyeyong Mo DaiPP/PP/PP 3-layer Co-extrusion Films and Bags Used for Infusion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膜系指以聚丙烯为主体,采纳共挤出工艺,不使用黏合剂所形成的三层输液用膜。

袋系指由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输液用膜通过热合方法制成的输液袋。

【外观】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线明亮处正视目测,应透亮、光洁、无肉眼可见的异物。

【鉴不】*(1)显微特点取本品适量,切成适宜厚度,置显微镜下观看,横截面应显示清晰的三层。

(2)红外光谱取本品适量,用切片器切成厚度适宜(小于50μm)的薄片,置于显微红外仪上观看样品横截面。

照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YBB00262004)第五法测定,每一层应分不与对比图谱差不多一致。

【灭菌适应性试验】(袋)除另有规定外,取本品数个,加经0.45μm 孔径滤膜过滤的注射用水至标示容量,并封口。

采纳湿热灭菌法(标准灭菌F0值≥8,如湿热灭菌121℃,15分钟)灭菌后,进行以下试验:温度适应性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连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将样品置于两平行平板之间,承担67KPa的内压,坚持10分钟。

应无液体漏出。

抗跌落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连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按表1的跌落高度,分不跌落于一硬质刚性的光滑表面上,不得有破裂和泄漏。

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职责:检验室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正文:1.膜的检测1.1外观——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线明亮处目测,应透明、光洁、内外应无肉眼可见的异物。

1.2鉴别——红外光谱取样品适量敷于微热的溴化钾晶片上,依法测定,应与对照图谱基本一致。

1.3水蒸汽渗透——取本品平整部位,照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汽性试验方法杯式法(GB/T1037-88)测定,采用温度23℃±2℃,相对湿度90%±5%的条件,不得过5.0g/(m2·24h)。

1.4氧气透过量——取本品平整部位,照塑料薄膜透气性试验方法(GB/T1038-2000)测定,不得过1.2×10cm3/(m2·24h·0.1MPa)。

1.5氮气透过量——取本品平整部位,照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GB/T1038-2000)测定,不得过600cm3/(m2·24h·0.1MPa)。

1.6拉伸强度——取本品平整部位,照塑料薄膜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13022-91)规定进行,试样为Ⅱ型,试验速度(空载)300mm/min±30mm/min,纵向、横向抗拉强度平均值均不得低于20Mpa。

1.7热合强度——取本品适量,均匀截取100mm×100mm试样若干片,将任意的两个试片的内层叠合,放入热封仪。

热合面采用平板式,热合条件:上下面压具温度: 160℃,压力:0.4Mpa,时间:1秒。

用标准试样裁切器,从每个热封部位各裁出15mm宽的试样10条,至少从3个热合面上裁取。

置于拉力试验仪上,将试样两端分别夹在试验仪上、下夹具上,开动拉力试验仪进行剥离,试验速度(空载)300mm/min±30mm/min,测得值均不得低于20N/15mm。

1.8金属元素——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残渣加盐酸(1→2)25ml溶解后,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应符合以下规定:铜:324.8nm波长处测定,不得过百万分之三;镉:228.8nm 波长处测定,不得过百万分之三;铬:357.9nm波长处测定,不得过百万分之三;铅:217.0nm波长处测定,不得过百万分之三;锡:286.3nm波长处测定,不得过百万分之三;钡:553.6nm波长处测定,不得过百万分之三。

三层共挤输液用膜的材料

三层共挤输液用膜的材料

三层共挤输液用膜的材料
三层共挤输液用膜的材料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1. 中间层:中间层 usually由聚乙烯(PE)材料制成,具有良
好的物理性能,如强度、抗冲击性和抗撕裂性。

2. 内外层:内外层usually由特殊的附加剂和添加剂来提供额
外的功能。

例如,外层可使用辅助剂,如抗氧化剂、增塑剂和稳定剂,以提供抗破裂和抗紫外线性能。

内层通常采用抗菌剂、抗粘剂和药物控释剂等。

3. 各层之间的界面层:界面层通常由附加剂、增塑剂和耐磨剂等材料构成,以增强不同层之间的粘结和耐磨性,同时提高薄膜的渗透性和耐化学性。

三层共挤输液用膜的材料选择要考虑以下因素:耐用性、可塑性、渗透性、化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可回收性等,以满足输液用膜的特殊需求。

同时,还需考虑生产成本、工艺性能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资料5-5、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一、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选用由三层共挤输液用膜、塑料输液容器用聚丙烯组合盖(拉环式)、塑料输液容器接口经热合而成的三层共挤输液用袋作为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二、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大容量注射液,多用于血管输入(静脉、动脉)、腹膜透析CIPD或手术洗液、其见效快,疗效显著,多用于临床急救。

大输液药品质量要求严格,对直接接触药液的药包材质量要求高:无颗粒、无菌、无热原。

自输液产品发明以来,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实践与发展,输液产品的包装容器经过了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密闭式几个阶段,其包装材料也从最初的普通玻璃瓶发展到现在的三层共挤输液用膜,形成了玻璃瓶、PE和PP塑料瓶及聚烯烃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软袋输液容器共存的局面。

各个国家由于各自国情不同,输液容器的使用情况也有所不同,发达国家使用PP塑料瓶及聚烯烃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软袋输液容器的比列较大,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仍以使用普通玻璃瓶装输液为主,少量使用PP塑料瓶和聚烯烃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装输液。

传统输液容器为玻璃瓶,玻璃瓶输液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近百年发展历程中,玻璃瓶经过了几次变革,至今有多种玻璃瓶输液,^即I型、II型、III 型和非1型、非11型玻璃瓶,无论是何种玻璃瓶,都摆脱不了玻璃所存在缺陷的共性,即口部密封性差、产生脱落、胶塞与药液直接接触机率大、质量重、易破损、不便携带和运输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等。

针对玻璃瓶输液容器存在的缺陷,在6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开始研究使用高分子材料制造输液容器。

日本在1965年开始开发PE (聚乙烯)塑料瓶做为输液容器,1972年日本大冢公司开始使用PP(聚丙烯)材料的塑料瓶容器,PP塑料瓶输液的性能特点主要为稳定性好,口部密封性好、无脱落物、胶塞不与药液接触、质轻、抗冲击力强、输液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受污染的机率减少、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使用方便、一次性使用免回收等。

YBB0010200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

YBB0010200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

YBB0010200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试行)YBB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Jübingxi/Jübingxi/Jübingxi Sanceng Gongji Shuyeyong Mo DaiPP/PP/PP 3-layer Co-extrusion Films and Bags Used for Infusion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膜系指以聚丙烯为主体,采纳共挤出工艺,不使用黏合剂所形成的三层输液用膜。

袋系指由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输液用膜通过热合方法制成的输液袋。

【外观】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线明亮处正视目测,应透亮、光洁、无肉眼可见的异物。

【鉴不】*(1)显微特点取本品适量,切成适宜厚度,置显微镜下观看,横截面应显示清晰的三层。

(2)红外光谱取本品适量,用切片器切成厚度适宜(小于50μm)的薄片,置于显微红外仪上观看样品横截面。

照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YBB00262004)第五法测定,每一层应分不与对比图谱差不多一致。

【灭菌适应性试验】(袋)除另有规定外,取本品数个,加经0.45μm 孔径滤膜过滤的注射用水至标示容量,并封口。

采纳湿热灭菌法(标准灭菌F0值≥8,如湿热灭菌121℃,15分钟)灭菌后,进行以下试验:温度适应性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连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将样品置于两平行平板之间,承担67KPa的内压,坚持10分钟。

应无液体漏出。

抗跌落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连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按表1的跌落高度,分不跌落于一硬质刚性的光滑表面上,不得有破裂和泄漏。

低密度聚乙烯药用膜、袋标准

低密度聚乙烯药用膜、袋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试行) YBB00007 2005低密度聚乙烯药用膜、袋标准(试行)本标准适用于以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DPE)为主要原料采用流涎法、吹制法生产的药用薄膜,及由此薄膜通过热封制成的袋。

本品适用于非无菌固体原料药的包装。

【外观】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线明亮处,正视目测。

表面应光洁、色泽均匀,不得有穿孔、异物、异味、粘连。

袋的热封部位应平整、无虚封。

【鉴别】* (1)红外光谱取本品适量,照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YBB00262004)第四法测定,应与对照图谱基本一致。

(2)密度取本品约2g,浸渍液选用无水乙醇,照密度测定法(YBB00132003)测定,本品的密度应为0.910~0.935g/cm3。

【阻隔性能】水蒸气透过量除另有规定外,取本品适量,照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YBB00092003) 第一法杯式法测定,试验温度(38±0.6)℃,相对湿度(90±2)%,不得过15g/(m2·24h)。

氧气透过量除另有规定外,取本品适量,照气体透过量测定法 (YBB00082003)第一法测定,试验温度(23±2)℃,不得过4000cm3/(m2·24h·0.1Mpa)。

【机械性能】拉伸强度取本品适量,照拉伸性能测定法(YBB00112003)测定,试验速度(空载):300mm/min±30mm/min,试样为Ⅰ型。

纵向、横向拉伸强度平均值均不得低于10MPa。

断裂伸长率取本品适量,照拉伸性能测定法(YBB00112003)测定,试验速度(空载):300mm/min±30mm/min,试样为Ⅰ型。

厚度小于0.05mm的膜,纵向、横向断裂伸长率平均值均不得低于130%;厚度大于0.05mm的膜,纵向、横向断裂伸长率平均值均不得低于200%。

【热合强度】膜除另有规定外,裁取100mm×100mm膜片四片,将任意两个膜片叠合,置热封仪上进行热合,热合温度130℃~150℃,压力0.2MPa,时间1秒。

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质量标准

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质量标准

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质量标准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试行)YBB0010200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Ⅰ)、袋Sanceng Gongji Shuyeyong Mo(Ⅰ) Dai3-layer Co-extrusion Films and Bags Used for Infusion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膜系指以聚丙烯为主体,采用共挤出工艺,不使用黏合剂所形成的三层输液用膜。

袋系指由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输液用膜通过热合方法制成的输液袋。

【外观】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线明亮处正视目测,应透明、光洁、无肉眼可见的异物。

【鉴别】*(1)显微特征取本品适量,切成适宜厚度,置显微镜下观察,横截面应显示清晰的三层。

(2)红外光谱取本品适量,用切片器切成厚度适宜(小于50μm)的薄片,置于显微红外仪上观察样品横截面。

照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YBB00262004)第五法测定,每一层应分别与对照图谱基本一致。

【灭菌适应性试验】(袋)除另有规定外,取本品数个,加经0.45μm孔径滤膜过滤的注射用水至标示容量,并封口。

采用湿热灭菌法(标准灭菌F值≥8,如湿热灭菌121℃,15分钟)灭菌后,进行以下试验:温度适应性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继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将样品置于两平行平板之间,承受67KPa的内压,维持10分钟。

应无液体漏出。

抗跌落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继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按表1的跌落高度,分别跌落于一硬质刚性的光滑表面上,不得有破裂和泄漏。

表1 跌落高度标示容量(ml)跌落高度(m)50~749 1.00750~1499 0.751500~2499 0.50≥25000.25透明度取上述样品数个,另取空袋一个,装入级号为4号的浊度标准液,作为对照袋;在黑色背景下,用白炽灯以2000 lx~3000 lx照射(避免照射试验人员的眼睛),观察,应能与对照袋区分。

共挤输液膜袋不挥发物含量的监控方案

共挤输液膜袋不挥发物含量的监控方案

共挤输液膜袋不挥发物含量的监控方案摘要:不挥发物的含量是共挤输液膜袋的重要性能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药液中异物的含量及药液的质量。

本文利用Labthink兰光ERT-01蒸发残渣恒重仪对某品牌共挤输液膜袋的不挥发物进行了检测,通过对试验过程、设备参数、适用范围等内容的介绍,为企业监控所用包材的不挥发类物质的含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共挤膜、输液袋、不挥发物、溶出物、蒸发残渣恒重仪、蒸发残渣、恒重1. 意义我国是输液大国,每年生产的输液数量达上百亿袋/瓶,采用的包装形式通常为玻璃瓶、塑料瓶、输液袋等,在这些输液的包装中,共挤类塑料薄膜输液袋因其制造简便、生产占地面积小、重量轻、耐压、运输方便、可快速输注等特点而逐渐占据主要地位。

输液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人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由于其用量大而且是直接进入血液,故要求药液的质量应较高。

对于输液包装用的共挤输液膜袋,与药液直接接触,是输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伴随着药液的生产、流通及使用的全过程,对保证药液的稳定及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共挤膜输液袋原辅材料、组成配方及生产工艺的不同,包装中的某些组分很可能被所接触的药液溶出而影响药液的质量,对人体的健康埋下隐患,或者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相互作用而影响药效。

因此,合理控制输液袋中的可溶出物的总量(通过不挥发物的含量进行表征)是保证药液质量及用药安全的重要前提之一。

图1 输液袋2. 标准情况共挤输液膜袋中不挥发物含量的检测过程可参考的标准包括YBB0010200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Ⅰ)、袋》,YBB00112005《五层共挤输液用膜(Ⅰ)、袋》,YBB00342002《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

本文中参考的标准为YBB00342002《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

3. 试验样品本试验所用的试验样品为某输液包装用多层共挤膜。

4. 试验设备本文中测试样品不挥发物含量的试验设备为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ERT-01蒸发残渣恒重仪。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1).doc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1).doc

资料5-5、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一、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选用由三层共挤输液用膜、塑料输液容器用聚丙烯组合盖(拉环式)、塑料输液容器接口经热合而成的三层共挤输液用袋作为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二、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大容量注射液,多用于血管输入(静脉、动脉)、腹膜透析CIPD或手术洗液、其见效快,疗效显著,多用于临床急救。

大输液药品质量要求严格,对直接接触药液的药包材质量要求高:无颗粒、无菌、无热原。

自输液产品发明以来,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实践与发展,输液产品的包装容器经过了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密闭式几个阶段,其包装材料也从最初的普通玻璃瓶发展到现在的三层共挤输液用膜,形成了玻璃瓶、PE和PP塑料瓶及聚烯烃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软袋输液容器共存的局面。

各个国家由于各自国情不同,输液容器的使用情况也有所不同,发达国家使用PP塑料瓶及聚烯烃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软袋输液容器的比列较大,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仍以使用普通玻璃瓶装输液为主,少量使用PP塑料瓶和聚烯烃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装输液。

传统输液容器为玻璃瓶,玻璃瓶输液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近百年发展历程中,玻璃瓶经过了几次变革,至今有多种玻璃瓶输液,即:Ⅰ型、Ⅱ型、Ⅲ型和非Ⅰ型、非Ⅱ型玻璃瓶,无论是何种玻璃瓶,都摆脱不了玻璃所存在缺陷的共性,即口部密封性差、产生脱落、胶塞与药液直接接触机率大、质量重、易破损、不便携带和运输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等。

针对玻璃瓶输液容器存在的缺陷,在6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开始研究使用高分子材料制造输液容器。

日本在1965年开始开发PE(聚乙烯)塑料瓶做为输液容器,1972年日本大冢公司开始使用PP(聚丙烯)材料的塑料瓶容器,PP塑料瓶输液的性能特点主要为稳定性好,口部密封性好、无脱落物、胶塞不与药液接触、质轻、抗冲击力强、输液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受污染的机率减少、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使用方便、一次性使用免回收等。

116 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质量标准

116 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质量标准

氮气透过量
≤600cm3/(m2·24h·0.1MPa)
拉伸强度
≥20Mpa
热合强度
≥20N/15mm

≤3PPM


≤3PPM


≤3PPM


≤3PPM


≤3PPM

≤3PPM
铜离子
324.8nm,应≤1PPM
镉离子
228.8nm,应≤0.1PPM

铬离子
357.9nm,应≤1PPM

铅离子
217.0nm,应≤1PPM
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质量标准
细菌内毒素
≤0.25EU/ml
细胞毒性
相对增殖度不得过 2 级
生物 试验
致敏试验 皮内刺激试验 急性全身毒性
无致敏反应 无刺激作用 无急性全身毒性
试验
溶血试验
溶血率不得过 5%
3.标准依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制定。
第3页 共3页
重金属
于-25℃±2℃条件下,放置 24 小时,然后在 50℃
±2℃条件下,继续放置 24 小时,再在 23℃±2℃条件
下放置 24 小时,将本品置两平行平板之间,承受 67kP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内压,保压 10 分钟。液体不得漏出。
于-25℃±2℃条件下,放置 24 小时,然后在 50℃
±2℃条件下,继续放置 24 小时,再在 23℃±2℃条件
≥10μ m ≤10 个/ml
≥25μ m ≤1 个/ml
≤80N
用穿刺器穿刺袋的穿刺部位,然后将袋置两个平行
平板之间,施加 20kPa 内压,维持 15 秒,穿刺部位不

三层共挤输液用袋,质量标准

三层共挤输液用袋,质量标准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三层共挤输液用袋本标准适用于以聚丙烯为主体材料的三层共挤输液用袋三层共挤输液用袋系指由聚丙烯为主体材料的三层共挤输液用膜通过热合方法制成的输液袋。

【外观】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线明亮处正视目测,应透明、光洁、无肉眼可见的异物。

【鉴别】*(1)显微特征取本品适量,切成适宜厚度,置显微镜下观察,横截面应显示清晰的三层。

(2)红外光谱取本品适量,用切片器切成厚度适宜(小于50μm)的薄片,置于显微红外仪上观察样品横截面。

照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YBB00262004)第五法测定,每一层应分别与对照图谱基本一致。

【灭菌适应性试验】除另有规定外,取本品数个,加经0.45μm孔径滤膜过滤的注射用水至标示容量,并封口。

采用湿热灭菌法(标准灭菌F值≥8,如湿热灭菌121℃,15分钟)灭菌后,进行以下试验:温度适应性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继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将样品置于两平行平板之间,承受67KPa的内压,维持10分钟。

应无液体漏出。

抗跌落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继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按表2的跌落高度,分别跌落于一硬质刚性的光滑表面上,不得有破裂和泄漏。

表2 跌落高度透明度取上述样品数个,另取空袋一个,装入级号为4号的浊度标准液,作为对照袋;在黑色背景下,用白炽灯以2000 lx~3000 lx照射(避免照射试验人员的眼睛),观察,应能与对照袋区分。

不溶性微粒取上述样品数个,照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YBB00272004)中输液瓶和输液袋项下的方法测定,粒子直径≥5、10、25µm粒子数,分别不得过100、20、2个/ml。

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

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

多层共挤膜系采用共剂出工工艺,不使用黏合剂所形成的2层以上的膜。

通过热合方法制成的袋输液包装容器的改革看,PVC软袋是针对玻璃瓶的缺点研制的,共挤复合膜是在研究PVC软袋的缺点后研制的替代品一非PVC塑料袋(聚烯烃复合膜/聚烯烃多层共挤膜)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聚烯烃复合膜,由内层(聚乙烯)、中层(聚酰胺)、外层(聚丙烯)三层复合膜热合而成。

聚烯烃多层复合膜具有以下特性:1.这种材料坚韧透明,重量轻,有很强的热阻,耐高温灭菌,可在121℃消毒,气透性和水透性极低,可长期保存,不含氯化物和任何增塑剂,是一种理想的包装材料。

2.这种输液袋使用时既可挂,也可借患者自重进行输液(如患者躺着将其压在肩下),可完全自行收缩,输液时不用扎空气针,为真正的封闭输液,可避免输液环境对药液的污染。

3.膜材料的兼容性和稳定性较好,适合大多数药物的包装,如大输液的常规输液、透析液、甲硝唑、环丙沙星等治疗性输液,甚至氨基酸、血浆代用品、脂肪乳也可以使用。

4.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其制袋、印字、灌装、封口可在同一生产线上完成,使用筒膜无需水洗,能更有效地避免生产环节的污染。

据报道Clea-flex复合膜软袋就是一种理想的包装材料。

软袋由三层薄膜组成:内层为聚乙烯,中层为聚酰胺,外层为聚丙烯。

经工艺处理,将三层薄膜粘压在一起,以代替聚氯乙烯,达到使用简单、不污染环境、可装各种药液的目的。

另据报道[12]日本、美国和德国的一些大制药厂已开始使用EVA基复合膜软包装材料。

它是一种以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为基材,与其它高分子材料共混合的多层复合膜材料。

没有毒性、安全可靠,并在加工过程中不需加入任何增塑剂和稳定剂,具有高透明度、光泽性,优异的柔韧性、耐低温、耐老化性等优点。

复合膜为非PVC膜的早期产品,由于只能生产单幅平膜,对生产环境要求较高,而且聚烯烃复合膜在生产过程中在各层膜之间使用了粘合剂,这不利于膜材的稳定,同时粘合剂也对药液的稳定性由潜在的影响,因此目前在制药工业输液剂中的使用正逐渐减少。

三层共挤膜质量标准

三层共挤膜质量标准

三层共挤膜质量标准《三层共挤膜质量标准,你了解多少?》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包装的奇妙世界里,就像超级英雄要有厉害的装备一样,三层共挤膜也有它至关重要的质量标准呢!要是不搞清楚这些标准,那可就像超级英雄失去了超能力,处处碰壁呀!一、“牢不可破联盟:强度要够硬”在强度的领域里,三层共挤膜可不能是个“软柿子”呀!“这三层共挤膜的强度,就如同坚固的城墙,守护着里面的宝贝不受到任何侵犯。

”想象一下,如果这膜的强度不够,轻轻一扯就破了,那里面的东西不就像失去了保护的小宝宝,可怜兮兮地暴露在外啦!比如说,我们常见的食品包装,如果膜强度不行,在运输过程中就可能破裂,食品就会受到污染。

所以呀,我们一定要确保这膜有足够的强度,像钢铁侠的战甲一样坚不可摧!比如一些高质量的三层共挤膜用于重物包装,怎么折腾都不会破,那才叫一个靠谱呢!二、“透明度大作战:清晰看得见”哇哦,这透明度可是个关键呀!“三层共挤膜的透明度,就像是我们看世界的窗户,必须要清晰明亮呀!”要是膜不透明,那我们怎么能看清里面的东西呢?这就好比你戴着一副模糊的眼镜看世界,多别扭呀!比如一些需要展示内部商品的包装,如果膜不透明,消费者怎么能清楚地看到商品的样子和细节呢?那不是影响购买欲望嘛!所以呀,这透明度一定要达标,让我们能一眼就看清里面的乾坤,就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样厉害!三、“阻隔小卫士:保护要到位”嘿呀,这阻隔性能可太重要啦!“三层共挤膜就像是一位忠实的卫士,坚决阻挡外界的不良因素入侵。

”它要能阻隔水分、氧气等,防止它们对包装内的物品造成损害。

就像一个坚固的堡垒,把敌人都挡在外面。

比如一些容易受潮变质的食品,如果膜的阻隔性能不好,水分进去了,那食品不就坏掉啦!还有一些需要防止氧化的物品,要是氧气能轻易穿透膜,那可就糟糕啦!所以呀,这阻隔性能一定要强大,像超级英雄的盾牌一样可靠,守护好里面的一切!四、“稳定性传奇:始终如一”哇塞,这稳定性可不能小瞧呀!“三层共挤膜的稳定性,就如同泰山一样稳重,不管经历什么都不会动摇。

YBB00102005-201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理化性能检测仪器

YBB00102005-201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理化性能检测仪器

YBB00102005-201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理化性能检测仪

YBB00102005-201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理化性能检测仪器顾名思义是检测YBB00102005-201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1)、袋》要求的理化性能指标的所需要的所有检测仪器。

 悬挂力实验装置
接受输液患者的生命安全与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的安全性、功能性、保护性、相容性对药品安全有重要的作用,另外一方面,材料本身存在的有害物质会被带入到药品中。

所以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理化性能检测对于药厂来说非常重要。

 医药包装撕拉力测试仪
在制药领域,塑料输液剂包装容器的使用越发广泛,国家药包材标准对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制药领域的检测需求济南三泉中石实验仪器有限公司依照YBB00102005-201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1)、袋》要求生产了满足YBB00102005-2015要求的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理化性能检测仪器。

 热封仪
济南三泉中石实验仪器有限公司制造的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理化性能检测仪器有:穿刺力测试仪CCY-02、智能载压测试仪ZY-500、水蒸气氧气透过量测试仪、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DLS-07、医药包装撕拉力测试仪YYB-03、跌落试验机DL-1000、热封试验仪RFY-03、透湿杯、金属穿刺针、注药点密封性装置、悬挂力实验装置等。

 穿刺力测试仪。

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英文版

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英文版

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一.概况为了有效地加强对药包材质量的控制,便于生产企业的使用。

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质量标准中项目及指标的设立是在参考药包材国家标准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YBB00342002)、日本药局方(14版)及塑料输液容器(ISO 15747 :2003)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按中国药典编写格式进行起草的。

二.关于标准项目设立及要求的说明1.名称根据一个品种一个名称的原则,本标准的名称拟定为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

2.外观采用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YBB00342002)中外观项下的规定。

3.鉴别为了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加强对配方的监控,设置鉴别试验很有必要。

选择的方法皆具有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等的特点。

与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YBB00342002)相比,增加了观察材料层数的物理构成项目。

(1)显微特征与通则相比,增加了显微特征这一项目,采用显微镜观察法,可快速、简便的对材料的层数进行定性鉴别。

(2)红外光谱采用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YBB00342002)中红外光谱项下的规定,方法采用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YBB00262004)第五法。

4.灭菌适应性试验、使用适应性试验均采用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YBB00342002)中灭菌适应性试验、使用适应性试验项下的规定,经实验验证,产品基本符合规定。

5.物理性能(1)水蒸气渗透(膜)设置本试验的目的是考察膜材对水蒸气的阻隔能力,试验方法采用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YBB00092003)中的第一法,指标采用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YBB00342002)中的规定。

(2)水蒸气渗透(袋)试验方法采用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YBB00092003)中的第一法,指标采用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YBB00342002)中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质量标准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试行)YBB0010200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Ⅰ)、袋Sanceng Gongji Shuyeyong Mo(Ⅰ) Dai3-layer Co-extrusion Films and Bags Used for Infusion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膜系指以聚丙烯为主体,采用共挤出工艺,不使用黏合剂所形成的三层输液用膜。

袋系指由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输液用膜通过热合方法制成的输液袋。

【外观】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线明亮处正视目测,应透明、光洁、无肉眼可见的异物。

【鉴别】*(1)显微特征取本品适量,切成适宜厚度,置显微镜下观察,横截面应显示清晰的三层。

(2)红外光谱取本品适量,用切片器切成厚度适宜(小于50μm)的薄片,置于显微红外仪上观察样品横截面。

照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YBB00262004)第五法测定,每一层应分别与对照图谱基本一致。

【灭菌适应性试验】(袋)除另有规定外,取本品数个,加经0.45μm孔径滤膜过滤的注射用水至标示容量,并封口。

采用湿热灭菌法(标准灭菌F值≥8,如湿热灭菌121℃,15分钟)灭菌后,进行以下试验:温度适应性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继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将样品置于两平行平板之间,承受67KPa的内压,维持10分钟。

应无液体漏出。

抗跌落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继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按表1的跌落高度,分别跌落于一硬质刚性的光滑表面上,不得有破裂和泄漏。

表1 跌落高度标示容量(ml)跌落高度(m)50~749 1.00750~1499 0.751500~2499 0.50≥25000.25透明度取上述样品数个,另取空袋一个,装入级号为4号的浊度标准液,作为对照袋;在黑色背景下,用白炽灯以2000 lx~3000 lx照射(避免照射试验人员的眼睛),观察,应能与对照袋区分。

不溶性微粒取上述样品数个,照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YBB00272004)中输液瓶和输液袋项下的方法测定,粒子直径≥5、10、25µm粒子数,分别不得过100、20、2个/ml。

【使用适应性试验】(袋)穿刺力除另有规定外,取本品数个,用符合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标准(GB8368-2005)的穿刺器,在200mm/min±20mm/min的速度下,穿刺袋的穿刺部位,塑料穿刺器穿刺力不得过100N,金属穿刺器穿刺力不得过80N。

穿刺器保持性和插入点不渗透性除另有规定外,取数个装液袋,先用符合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重力输液式标准(GB8368-2005)的穿刺器穿刺袋的插入点,然后以200mm/min±20mm/min的速度拔下穿刺器,塑料穿刺器分离力不得低于5.0N,金属穿刺器分离力不得低于1.0N。

拔出穿刺器后,再将袋置于两个平行平板之间,施加20kPa内压,维持15秒,插入点不得有液体泄漏。

注药点密封性取数个装液袋,用外径为0.6mm的注射针穿刺注药点并维持15秒,拔出注射针后,然后将袋置两个平行平板之间,施加20kPa内压,维持15秒,注药点不得有泄漏。

悬挂力取数个装液袋,按表2施加拉力,60分钟内不得断裂。

表2 拉力标示容量拉力≤250ml7N>250ml 15N·【物理性能】水蒸气透过量(膜)照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YBB00092003)第一法测定。

采用温度38℃±0.6℃,相对湿度90%±2%的条件,不得过5.0g/(m224h)。

(袋)取装液袋数个,照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YBB00092003)第三法测定。

每个袋减少的重量均不得过0.2%。

·氧气透过量(膜)照气体透过量测定法(YBB00082003)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200cm3/(m224h0.1MPa)。

·氮气透过量(膜)照气体透过量测定法(YBB00082003)第一法测定,不得过600cm3/(m224h0.1MPa)。

拉伸强度(膜)取本品适量,照拉伸性能测定法(YBB00112003)测定,试样选择Ⅱ型,试验速度(空载)选择500mm/min±50mm/min,纵向、横向拉伸强度平均值均不得低于20MPa。

热合强度(袋)照热合强度测定法(YBB00122003)中复合袋的方法测定,每个热合部位的平均值均不得低于20N/15mm。

【透光率】取本品平整部位,切成5个0.9 cm×4cm的切片,分别沿入射光垂直方向放入吸收池中,加满水,并以水作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Ⅳ A),在450nm处测定透光率,均不得低于75%。

【炽灼残渣】取本品适量,剪碎,精密称定5.0g,置于已恒重的坩埚。

加热至100℃干燥1小时后缓缓炽灼至完全炭化,放冷,在550℃炽灼使完全灰化,移至干燥器内,放冷,精密称定后,再在550℃炽灼至恒重,即得。

【金属元素】* 取灼烧残渣项下残渣加盐酸(1→2)25ml溶解后,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ⅣD)测定,应符合以下规定:铜在324.8nm波长处测定,不得过百万分之三;镉在228.8nm波长处测定,不得过百万分之三;铬在357.9nm波长处测定,不得过百万分之三;铅在217.0nm波长处测定,不得过百万分之三;锡在286.3nm波长处测定,不得过百万分之三;钡在553.6nm波长处测定,不得过百万分之三。

【溶出物试验】取本品平整部分内表面积600cm2,切成5cm×0.5cm的小块,水洗,室温干燥后,置于500ml的锥形瓶中,加水200ml,密封,置高压蒸汽灭菌器中,121℃加热30分钟,放冷至室温,作为供试液;另取水同法操作,作为空白对照液,进行以下试验:澄清度取供试液,照澄清度检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Ⅸ B)测定,溶液应澄清;如显浑浊,与2号浊度标准液比较,不得更浓。

颜色取供试液,依法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Ⅸ A),溶液应无色。

pH值取供试液20ml,加入氯化钾溶液(1→1000)1ml,照pH值测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Ⅵ H)测定,pH值应为5.0~7.0。

紫外吸收度取供试液,以空白液为对照。

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Ⅳ A)测定,在波长220~350nm范围内进行扫描。

220~240nm间最大吸收值不得过0.08;241~350nm间最大吸收值不得过0.05。

不挥发物取供试液50ml,置已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并在105℃干燥至恒重,同时进行空白对照试验,供试液与空白对照液残渣之差不得过2.5mg。

易氧化物精密量取供试液20ml,精密加入高锰酸钾滴定液(0.002mol/L)10ml和稀硫酸溶液10.0ml,加热微沸3分钟,冷却至室温。

加0.1g 碘化钾,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滴定至浅棕色,再加入5滴淀粉指示液后继续滴定至无色。

同时进行空白试验,供试液与空白对照液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之差不得过1.5ml。

铵离子取供试液50ml,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放置15分钟;如显色,与氯化铵溶液(取氯化铵31.5mg加无氨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1000ml)4.0ml,加空白液46ml与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

(0.00008%)钡离子* 取供试液适量,必要时可浓缩,照金属元素项下测定,不得过百万分之一。

铜离子* 取供试液适量,必要时可浓缩,照金属元素项下测定,不得过百万分之一。

镉离子* 取供试液适量,必要时可浓缩,照金属元素项下测定,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铅离子* 取供试液适量,必要时可浓缩,照金属元素项下测定,不得过百万分之一。

锡离子* 取供试液适量,必要时可浓缩,照金属元素项下测定,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铬离子* 取供试液适量,必要时可浓缩,照金属元素项下测定,不得过百万分之一。

铝离子* 取供试液适量,必要时可浓缩,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ⅣD)在309.3nm的波长处测定,不得过百万分之零点零五。

重金属精密量取供试液20ml,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 2ml,依法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Ⅷ H第一法), 不得过百万分之一。

泡沫试验取供试液5ml,置于具塞试管(内径15mm,高度约200mm)中,剧烈振摇3min,产生的泡沫应在3min内消失。

【细菌内毒素】(袋)取空袋,加入标示容量无热原水,封袋后,置于高压蒸汽灭菌器中,121℃±2℃灭菌30分钟,放冷, 备用,作为试验液,照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附录XI E)方法1凝胶法测定,不得过0.25EU/ml 。

【生物试验】** 细胞毒性照细胞毒性检查法(YBB00012003)第一法测定,以含血清培养基为浸提介质;样品表面积与浸提介质的比例为6cm2/ml,应符合规定。

致敏试验照皮肤致敏检查法(YBB00052003)测定,致敏反应不得过Ⅰ度。

皮内刺激试验照皮内刺激检查法(YBB00062003)测定,应无刺激反应。

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照急性全身毒性检查法(YBB00042003)测定,样品表面积与浸提介质的比例为6cm2/ml,浸提温度为37℃±1℃,浸提时间为24h±2h,应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

溶血试验照溶血检查法(YBB00032003)测定,溶血率不得过5%。

【贮藏】内包装用低密度聚乙烯固体药用袋密封,保持于清洁、通风处。

附件:检验规则1、产品检验分为全项检验和部分检验。

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标准的要求,进行全项检验。

(1)产品注册(2)产品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后,重新生产(3)监督抽验(4)产品停产后,重新恢复生产3、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标准的要求,进行除"**"外项目检验。

(1)监督抽验(2)产品停产后,重新恢复生产4、产品批准注册后,药包材生产、使用企业在原料产地、添加剂、生产工艺等没有变更的情形下,可按标准的要求,进行除"*"、"**"外项目检验。

5、膜外观每卷抽取2米检验;袋外观、温度适应性、抗跌性、透明度、不溶性微粒、穿刺力、穿刺器保持性和插入点不渗透性、注药点密封性、悬挂力、水蒸气渗透(袋),照计数抽样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抽样计划(GB/T2828.1-2003)的规定进行,检验项目、合格质量水平(AQL)及检查水平见表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