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面试初中历史教案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试讲模板
【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孙中ft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相关史实。
能说出民主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填写表格,理解兴中会和同盟会的区别,提升历史分析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三民主义的内涵,提升历史问题分析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革命志士不屈的斗争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难点】
三民主义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908 年,被软禁了十年的光绪帝和掌握了大权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先后死去。
(出示溥仪和载沣的图片)不满三岁的溥仪被慈禧指定为皇位继承人。
相隔仅一天,登基大典时,受不住烦琐仪式折腾的小皇帝不停地哭闹:“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溥仪生父载沣急得满头大汗而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仍然没完没了,载沣只好哄着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朝臣们听了,窃窃私语道: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觉得这是不祥之兆。
哪知三年后,清王朝真的垮台了。
那么,清朝是怎样垮台的?它垮台后,中国社会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看《辛亥革命》。
环节二:新课教学
过渡: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要发生,都需要哪些前期准备呢?首先,来看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
(一)兴中会的建立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兴中会成立简表》和《兴中会会员在檀香ft秘密宣誓的地方》图,学生结合简表、图片并阅读教材,回答:孙中ft于 1894 在檀香ft 成立兴中会,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作为革命纲领。
教师补充:这是在中国是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
因此,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这时初步形成了资产阶级力量。
随后,继兴中会以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革命团体,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
(二)同盟会的建立
教师讲授:随着革命发展的声势逐步扩大,资产阶级势力逐步壮大。
各个革命团
体急需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指引。
于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诞生了。
教师出示空白表格,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同盟会成立概况。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概况,师生总结:
教师讲授:革命纲领中的“鞑虏”在这里是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满”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三)三民主义
1.教师播放介绍“三民主义”的纪录片,并提问:你知道三民主义的内涵是什么吗?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该问题。
学生观看纪录片,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回答后,教师做如下总结: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含义是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
民权主义,指“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政治问题,即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它不仅批判君主立宪政体的陈腐观念,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的愿望,对促进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这是孙中ft斗争目标的核心内容。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其含义是通过“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
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
2.教师讲授: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
民族主义是前提,只有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才可能实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要求。
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是孙中ft先生提出的资产阶级土地纲领。
3.教师提问: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同三民主义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民主义是孙中ft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也是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二者并无原则上和实质上的区别。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课知识。
作业:阅读关于孙中ft先生的书籍。
四、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问题: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原则是什么?
谢谢考官的提问!
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要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根据并围绕着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资源,以使教师和
学生运用这些资源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2.思想性原则:课程资源的选择要注重其所呈现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要选择
那些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历史的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对历史进行
正确的认识。
3.精选性原则:历史课程资源有多种多样,要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选取反映历史真实状况、
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资源,使资源的利用有助于学生对学习重点的理解。
4.可行性原则:课程资源的选择和运用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考虑到是否具有可
操作性。
课程资源必须易于在教学实际中应用,并且省时、有效。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各位考官!
初中历史试讲模板
一、课题:春秋战国的纷争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
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几个著名的霸主和著名的争霸战争;
2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影响。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比较法
六、课时安排:1 课时
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因此,到公元前 7 世纪中期,齐国力量非常强大,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也派人参加,这实际上就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齐桓公称霸为诸侯所瞩目,一些大的诸侯国竞相效仿,其中较为典型的是晋楚争霸。
(2)晋楚争霸——城濮之战
晋文公长年流亡在外,比较了解民间疾苦。
做了国王之后,他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的一个强国。
而此时南方的楚国,势力已发展到
了黄河流域。
俗话说:一ft不容二虎。
楚晋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公元前 7 世纪,双方在城濮展开决战。
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巧妙地避开
楚军锋芒,诱敌深入,最后大败楚军。
“城濮之战”后,进入晋国称霸的时代,晋文公成为中原的霸主。
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
到了楚庄王时期,楚军又打败了晋军,楚庄王取而代之,成为中原的又一霸主。
(3)江南吴越争霸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指出成语“卧薪尝胆”的由来。
提问: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明确:春秋时期的霸业,是在以变求强的争霸过程中实现的。
各大国为谋霸政而改革,因改革而富强,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齐国和晋国都是通过改革迅速致强,改革都涉及内政、生产、军事等方面。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各种灾难。
但在争霸过程中,随着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周王几乎被遗忘,“尊王”的时代已过去。
大
国对峙的局面形成,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开始了。
(三)战国七雄——七雄并立(板书)
1战国初期:七雄的形成
公元前 475 年~公元前 221 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
形成时期。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战国形势图》,了解战国七雄的名称。
历史角度:齐、楚、秦、燕(春秋时期的国家)、韩、赵、魏(三家分晋)。
地理角度:齐、楚、秦、燕、韩、赵、魏(东南西北到中央)。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著名战役都发生在这一
时期。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两次战役都是发生在齐国与魏国之间,两国主帅分别是孙膑和庞涓(相传他们是
师兄弟),齐国在两次战争中都取得了胜利。
成语“围魏救赵”便出于此。
战国时期的斗争除了战场上的较量之外,还展开了“合纵”“连横”的外交斗争。
由于秦国通过变法而逐渐强大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而东方六国因为有共同的威胁,曾一度“合纵”攻秦,但最终还是被秦的“连横”政策各个击破。
各大国的势力逐渐衰落,而秦国却越战越强。
在秦国兼并其他六国的过程中,有一场空前激烈的战斗——长平之战。
3长平之战——秦赵之间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指出成语“纸上谈兵”就出于此。
小结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战火纷飞、色彩斑斓的年代,从政史的角度来讲,它展示了众多国家的外交手段、军事谋略、政治较量、社会变迁而形成的纵横交错的立体网。
从文史的角度讲,是众多成语典故的出处。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又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它既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又是我国从分裂转向统一的历史时期。
(四)师生互动
1讨论题: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争霸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引导)
师总结:(1)周王室日益衰落,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2)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不断争夺土地、人口和对他国的支配权,胜者成为霸主,这也是春秋争霸的实质。
师:齐国是春秋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齐桓公是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2师:请一位同学讲一讲齐桓公不计前仇任用管仲为相的故事。
师问“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故事分析
并归纳:
齐国富庶、有盐池之利,任用管仲,尊王攘夷。
3师设问: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
明确:葵丘之盟。
4晋文公是怎样成就霸业、成为霸主的?
(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过程)
晋文公长期流亡在外,历经风险,成长为性格坚毅、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采取选用贤能、论功行赏的用人政策。
经济上救济贫弱,减轻赋税,发展农工商业。
城濮之战中采取退避三舍的战争策略。
5师设问:你们知道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吗?
师接着讲述楚庄王即位后,问鼎中原饮马黄河,成就霸业。
6师提问:你们知道越王勾践的故事吗?
生讲述卧薪尝胆的故事,理解“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含义,知道勾践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7师:现在抢答“春秋五霸”?
生说出春秋五霸后,在地图上指出(多媒体显示)。
然后,让学生看书的注释,知道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
找到秦宋两国的位置,并指出其都城和现今地名。
8接着讨论:春秋五霸有哪些共同点?
多媒体显示:君主有成就宏图霸业的雄心壮志;重用人才;重视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国力;能运用正确的谋略,取得政治、军事上的优势;争霸给人民带来灾难,但在客观上又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的统一。
组织学生讨论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
9多媒体显示:什么是战国七雄?它与春秋五霸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读课文回答。
多媒体显示:战国地图
找出七国的地理位置、都城名称和现今地名。
齐不是春秋时的姜氏齐国,而是田氏齐国,晋则被韩、赵、魏取代。
然后找出记忆方法: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后中间。
(五)布置作业
课下把课文中出现的成语整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