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第二章 劳动法的立法目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指劳动者依照国家法 律、法规的规定,在劳动方面享有的各种权 利和利益。《劳动法》把保护劳动者的合法 权益作为首要目的,也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法 律的本质决定的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是实现稳定劳动 关系、正常劳动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的前提与保障
为了保障《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立 法目的的权益得以真实的实现,我国《劳动 法》依据宪法的规定,在法典的内容体系中, 建立了完善的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制 度体系。具体包括:
第二节 我国劳动法立法目的的内容
一、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我国《劳动法》最 基本的目标之一
我国《宪法》第42条至第45条对此作了全面而 系统的规定,《劳动法》以其作为保护劳动者 合法权益立法目的的最高效力的法律依据。 《劳动法》把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作为首要任 务,就是充分体现宪法规定的精神,把劳动者 享有的合法权益明晰化、具体化,使宪法赋予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以真正实现
(3)权益保护的法律措施和方法。包括行 政保护方法、民事保护方法、经济保护方法、 刑事保护方法。
二、确立、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 系
我国《劳动法》的立法目的,不仅在于保护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同时包括确立、维护 和发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稳定和谐的劳 动关系
在日常工作中,劳动者必须将自己置之于用人单 位的管理、指挥和监督下。当发生劳动争议时, 劳动者或由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管理方式,或 由于其他劳动者对于雇主的顾虑,往往难以得到 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即使有了证据,诉诸法律也 会有许多不便,或者没有出庭,或者无力支付费 用,或者面对用人单位的专业律师难以招架
(1)法律规范结构体系。具体表现为《劳 动法》总则中律规范内容体系。具体表现为《劳 动法》中对劳动者就业权益的保护,民主管 理权益的保护,休息权益的保护,劳动报酬 权益的保护,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权益的保 护,女职工和未成年劳动者权益的特殊保护, 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权益的保护,劳动保险 和福利方面权益的保护以及权益遭受侵害时 的法律保护等。
劳动者的“弱者”地位随着历史的进程已经 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劳动者的地位已 是历史上的劳动者不可想象的,但今天劳动 者相对于用人单位的“弱者”地位仍然是可 以感知的
理论界对充分就业概念的解释,大致分为两 种:(1)充分就业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 到充分利用状态。(2)充分就业并不是失业 率等于零,而是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 率”(弗里德曼首次提出这一概念)
对于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弱者地位,我们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从劳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第一部标志性劳 动法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劳动法面临于世 的理由和目的就是保护处于“弱者”地位的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它是以劳动关系一方当 事人,即作为弱者的劳动者为保护对象的。 如果劳动者不需要劳动法的专门保护,劳动 法就不会出现在人类社会的生活中;如果劳 动法不以劳动者为专门的保护对象,并以此 作为自己的根本目的,劳动法也就没有存在 的理由和必要,或者说这样的劳动法就不能 再称之为劳动法了
根据立法目的,我们能够准确地理解现存法律 规范背后蕴涵的立法者的主观追求,剖析该法 律文件的价值取向,确定贯彻实施该项法律规 范时的准确含义
立法目的贯穿于整个法律文件中,最直接又最 准确地体现了立法活动规定的理性标准、确立 的目标指向,为社会成员提供评判立法的价值 标准,从而在准确理解立法文字的前提下明确 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在该做什么 的时候选择相应的手段具体地做。所以,对于 任何一部法律,我们都应当首先明白它的立法 目的,这是我们解读这部法律、适用和遵守法 律的前提条件
由法律维持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方式决定,劳 动法应当担负起维护作为“弱者”一方的劳 动者合法权益的任务。
对于生存能力相对弱小的社会成员,由法律 来帮助其达成平等。法律帮助社会成员达成 平等的手段是对侵犯弱者的强者行为进行制 约和制裁,从而完成弱者自身不能与强者达 成平等或者平衡的社会目标。人类社会的法 律从根本上说就是弱者的法律,“法律关切 的是竞争制度下的不幸的受害者,而不是那 些获得利益的幸运儿。”
第二节 劳动法的立法目的
任何法律的制定都是人的一项有目的的活动, 首先有了明确的立法目的,才能着手具体的 立法活动,使整个立法活动始终围绕着立法 目的展开,并根据立法目的对立法活动进行 控制和调整。根据立法目的,我们能够准确 地理解现存法律规范背后蕴涵的立法者的主 观追求,剖析该法律文件的价值取向,确定 贯彻实施该项法律规范时的准确含义
二、劳动立法目的的意义
我国《劳动法》的立法目的,也同样贯穿于 整个劳动法律规范体系之中;各项具体的劳 动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必须旗帜鲜明地为其 立法目的服务。认真研究和领会我国《劳动 法》的立法目的和精神,才能在《劳动法》 的贯彻实施中准确掌握和运用。
我国《劳动法》第1条规定:“为了保护劳 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 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 法。”
根据这条规定,我国《劳动法》的立法目的 包括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立、维护和 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三个方面
我国《劳动法》的立法目的和意义首先是在 立法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把“保护劳动者的 合法权益”作为《劳动法》的根本目的是经 历了一个认识过程。
之所以说《劳动法》把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 益作为立法目的才能实现劳动关系双方当事 人真正的公平和平等,是由劳动者的“弱者” 地位和法律维持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方式决定 的。
在已经形成的劳动关系中,即劳动者已经找到工 作,实现就业后,劳动者仍然是“弱者”。我们 知道,劳动关系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依附性,包 括雇工对雇主的依附和雇工对雇用组织的依附。 劳动者服从雇主及雇用单位的管理、指挥和监督 是一项基本的劳动义务,这项义务还构成了劳动 法、劳动合同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