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 “引经药
中医的引子药
中医的引子药什么是引子药呢?其实很简单,引子药就是引经药,就是能引领其它药进入某一经。
少阳经的引子药是——柴胡、黄芩阳明经的引经药是——葛根、白芷;太阳经的引经药是——羌活;太阴经的引经药是——苍术;少阴经的引经药是——细辛;厥阴经的引经药是——吴茱萸、藁本。
引药上行的引经药有——桔梗;引药下行的引经药有——牛膝;引药达四肢的有——桑枝;引火归元的有——肉桂;引药入肝降肝火的——旋复花,诸花皆升,唯独旋复花的是下降的;石膏专清阳明经热;羌活引药达上肢,独活引药达下肢;柴胡、升麻能升阳举陷提气;等。
治疗头痛的引经药,偏头痛的引经药——柴胡、川芎;额头痛的引经药——葛根、白芷;颠顶痛的引经药——藁本、吴茱萸;后头颈痛的引经药——桂枝、羌活;少阴经头痛的——细辛;太阴头痛的——苍术。
近几年,西医提出了一个靶向药。
这个靶向药就是这个药可以直达病灶。
这个靶向药和中药的引经药,区别是很大的,不在一个层次。
中药的引经药范围很大,它是一个范围,是一个经的引经药,比如太阳经的引经药,凡是太阳经的病都可以用,都能治疗。
而靶向药它只对准某一个病,除了这个病以外的病是不行的,比如癌症的靶向药。
不是一个档次。
要说有联系的话,只能是对中医的一个小的补充。
中医不信科学,中医只信规律,这是中医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找到的治疗规律,在临床实践中屡试屡验,可以把病治愈。
治愈就是标准。
你说你的东西再科学,不治病都是零,是吧?这就是验证!这就是证明!一个善于学习别人的、前人的经验,就是在积攒自己的智慧、自己的经验。
你谁都不信只信自己,那你只有摔跤,只有撞墙,只有头破血流!另外,在这要说一下引经药“大枣、生姜”,你说它是不是引经药呢?也是,也不是,关键看你怎么用。
对于脾胃虚弱的,用生姜、大枣做引经药是可以的,可以健脾健胃。
但是有些医生不管什么病都用生姜大枣做引,自己看病开的所有处方,都在处方后面写个“姜枣引”,那是错误的,它就不是引经药了。
头疼引经药
头疼引经药2009-12-14 22:37·中医中药·临床应正确使用治疗头痛的引经药姜宏伟(鸡西市传染病医院,黑龙江鸡西158100)摘要:目的讨论正确使用治疗头痛的引经药。
方法太阳经头痛加川芎;阳明经头痛加葛根、白芷;少阳经头痛加柴胡;厥阴经头痛加吴茱萸、藁本;太阴经头痛加苍术;少阴经头痛加细辛。
结论选用正确的引经药,能够使诸药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中医中药;头痛;头痛的分类;头部经络分布;引经药;引经药的正确使用学科分类代码: 360 中图分类号: R989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4 - 5775 (2005) 04 - 0312 - 02头痛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或头前后、偏侧部的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症,也是一个在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
1 概述本病源于《素问·风论》,据其病因而有“脑风”、“首风”之名,认为乃外在风邪寒气犯于头脑而致,后经历代医家论述和发挥,其内容日趋丰富和完善,仲景《伤寒论》六经条文中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阳病头痛。
《东恒十书》指出外感和内伤均可引起头痛,根据病因和症状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还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从而为头痛分经用药创造了条件。
正如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头痛大法分内外之因》总结说:“头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攻,五脏气郁之病,东恒论气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自外而致者,风寒暑湿之病,仲景伤寒,东恒六经之类是也。
”在临床上患者自觉头痛,包括前额、额颞,顶枕部位疼痛,是其共同的症候特征,按部位中医有在太阳、阳明、少阳或在太阳、厥阴、少阴或痛及全头的不同,但以偏头痛者居多,又据头痛之久暂、疼痛之性质,特点和部位的不同,有外感和内伤两大证类。
老中医说中药处方里面的关键引经药
老中医说中药处方里面的关键引经药一、引经药的功用具体来讲,引经药主要有以下功用:1、引药归经脉:指引经药在方剂中先驱先行,引药入经。
吴茱萸为肝经引药,石膏引诸药入阳明经,细辛引导少阴经寒邪出于太阳之表。
2、引药至病所:升麻、柴胡引清气上升,升举下陷之脏器;柴胡还可开邪热内闭,使邪气从内达外。
川芎引药上行。
牛膝引诸药下行,引血下行,引邪热下行;旋覆花是治疗呃逆上气的“引药下行”之品。
桔梗开提肺气,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
肉桂引火归元,在虚阳上越的戴阳证、阴盛格阳的格阳证中常用之。
砂仁可引气归元。
上肢痛用桂枝、桑枝、羌活,下肢痛用牛膝、独活。
头痛因部位不同而涉经各异,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巅顶用藁本。
无论外感内伤,常佐用风药,如羌活、蔓荆子、防风等。
二、引经药分论1、十二经引经药手太阴肺经:桔梗、升麻、葱白、辛夷、白芷;手阳明大肠经:白芷、升麻、石膏;足阳明胃经:白芷、升麻、石膏、葛根;足太阴脾经:升麻、苍术、葛根、白芍;手少阴心经:黄连、细辛;手太阳小肠经:木通、竹叶、藁本、黄柏;足太阳膀胱经:羌活;足少阴肾经:独活、肉桂(桂枝)、知母、细辛;手厥阴心包经:丹皮、柴胡;手少阳三焦经:柴胡、连翘; 足少阳胆经:青皮、柴胡;足厥阴肝经: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
上焦:地骨皮;中焦:青皮;下焦:附子。
2、六经引经药太阳经用羌活、防风、藁本;阳明经用升麻、葛根、白芷;少阳经用柴胡;太阴经用苍术;少阴经用独活;厥阴经用细辛、青皮、川芎。
3、病症引经药桑白皮是肺经的引经药,在治疗肺病的方剂中加入桑白皮能引药入肺经;香附、柴胡是肝经和引经药,在治疗肝气郁滞,协胁胀痛时加入柴胡香附可引药入肝;桂枝,薤白为心经的引经药,在治疗胸闷、气短、心悸等心阳不通时加入桂枝,薤白等能引药归心经;姜黄和牛膝均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但姜黄能引药上行通达上肢,常做为上肢痹症的引经药。
【头痛】-中医内科课程案例
• 《丹溪心法》:朱丹溪认为头痛偏主于痰与火。 他又是痰病大家,在内伤头痛的治疗中有重要意 义。提出头痛加引经药的观点。
• 《证治准绳》提出头痛与头风的区别。 • 《景岳全书》:景岳认为头痛新病多实,久病多
虚,实证又有表里之分。
• 《医碥》:何梦瑶认为头痛应分内外虚实。 • 《医林改错》提出瘀血头痛的治法。
• 从病机讲,实证是邪扰清窍,邪阻清窍,或邪蒙清阳; 虚证主要是脑失所养。
• 从表现讲,实证多为胀痛、重痛、或刺痛;虚证多为空 痛、隐痛、绵绵作痛。
• 从发作特点讲,实证多为时作时止;虚证多为持续性。 • 从治疗原则将,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以扶正为主。
③辨头痛部位与所属经络
•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之阳经均循头面,厥阴经 亦会于巅顶。由于脏腑经络受邪的不同,头痛 的部位亦各异。
晕,倦怠无力;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 病机:痰浊中阻,清阳不升。 • 治法:燥湿化痰,降逆止痛。
•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 加减:胸脘痞闷—加厚朴、枳实、菖蒲宽胸和中
降逆;痰浊化热—加竹茹、枳实、黄连等,或用 黄连温胆汤。
7.肾虚头痛
• 主症:头痛而空;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健忘,遗精带
下,神疲乏力;偏肾阳虚则见畏寒肢冷;偏肾阴虚则见 面色潮红,五心烦热,盗汗;舌淡胖,或舌红,苔薄白, 或少苔、剥苔;脉沉细无力或细数。
(二)病证鉴别
• 临床应与真头痛鉴别。
• 真头痛:真头痛呈突发性剧烈头痛,或呈
进行性加剧头痛。常伴喷射性呕吐,或颈 项强直,或偏瘫、偏盲、神昏,甚至肢厥、 抽搐。
外感头痛与感冒的鉴别
• 感冒的病机是邪犯肌表,营卫不和。表现以恶寒 发热,头身疼痛,鼻塞,喷嚏,咳嗽等表证为主。 治疗重在解表达邪,调和营卫。
中医引经药歌诀
中医引经药歌诀(一)引药归经脉指引经药在方剂中先驱先行,引药入经。
如左金丸为清泻肝火之剂,方中吴茱萸辛热入肝,黄连苦寒入心,吴茱萸为肝经引药,可引黄连之寒来清肝火。
白虎汤主治阳明经热盛,石膏用以引诸药入阳明经而收清热生津之效。
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细辛可引导少阴经寒邪出于太阳之表等。
头痛因部位不同而涉经各异,《丹溪心法》在治疗时即注重引经药的运用,指出:“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二)引药至病所一些引经药具有明显的作用趋向,可引导它药作用于病所。
如补中益气汤,以升麻、柴胡为引,升提下陷之中气。
清胃散中也以升麻引诸药清泻胃火。
其它如川芎引药上行,牛膝引药下行,桔梗载药上达,肉桂引火归元;上肢痛用桂枝、桑枝、羌活,下肢痛选牛膝、独活等,均为实践所得,已为医者习用。
此外,治疗头痛时,无论外感内伤,常佐用风药,如羌活、蔓荆子、防风等,实亦寓引经之意,李中梓对此解释为:“高巅之上,惟风可到。
阴中之阳,自地升天也,在风寒湿固为正用,即虚与热亦假引经。
”炮制可改变药物的性能,如土炒入脾,盐炒入肾,醋制入肝,蜜制归肺,酒炒上行。
引经药的引导作用随炮制不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三)辨证使用,有的放矢运用引经药,应以辨证为前提,充分考虑其本身的药性与功能,尽可能功能与导向统一,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
如手少阴心经引经药黄连与细辛,清心火时选黄连,通心阳时用细辛。
再如痛泻要方中的防风,既能引药入脾,又能散肝郁,舒脾气,胜湿止泻;龙胆泻肝汤之柴胡,既能引药入肝胆,又能舒畅肝胆。
(四)重视功能,不拘引经临床辨证用药组方,重要的是看药物的基本功能,而非一味强调某药的引经作用。
实际上在众多的方剂中,选用药物的依据主要是功能与归经,而选药引经的则为数较少,这就是说,引经的作用是重要的,但并非是必须的。
因此,不能过分夸大引经药的作用。
心经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运用经方合方治疗头痛医案4则
运用经方合方治疗头痛医案4则作者/许文斌,于建春,贾玉洁,杨崔领头痛是临床常见自觉症状,按传统辨证思路,常采用脏腑经络辨证,辨外感与内伤,辨头痛的性质与部位,多从风、痰、火、瘀、虚等论治,并加以引经药。
柯琴言:“仲景六经,为百病立法”,头痛亦不逾百病之外。
六经辨证治疗头痛,有别于脏腑辨证,也不是按疼痛部位的经络归属分经论治,而是根据患病机体的症状反应的一般规律上辨别六经,并结合水饮、痰湿、瘀血等病因辨出方证、药证,契合病机而处方用药。
笔者宗仲景六经辨证规律,运用经方治疗头痛顽疾,列举4则病案如下,供读者参考。
1 葛根汤加生石膏、苍术谢某,男,35岁,2016年10月9日初诊。
头痛1年半,常反复发作,时缓时重,近半年血压偏高,常波动于160/100mmHg左右,拒服降压药物。
近日因劳累头痛加重,前来诊治。
刻下症见:体胖壮实,肤色暗,头痛如裹,颈项部及肩背僵硬不舒,微恶寒,少汗,口燥渴、无口苦,舌红、苔白厚腻,脉浮紧。
患者无汗、恶寒、头痛、脉浮紧,属太阳病表实证,兼见项背部僵硬不舒,据《伤寒论》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考虑为葛根汤方证。
口燥渴、舌红,加生石膏清阳明里热,头痛如裹,苔白厚腻,此湿困于表,用苍术祛湿。
故本病属太阳阳明合病夹湿证,予葛根汤加生石膏、苍术,处方:生石膏45g,葛根18g,苍术15g,麻黄、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各9g,大枣6枚,5剂,每天1剂,水煎服。
上药服完,头痛减,微出汗,颈项部僵硬感明显减轻,继续服10剂,头已不痛,诸症均减,连续3天测血压在130/80mmHg左右。
按:《伤寒论》开篇即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可见头痛多见于太阳病,然病程日久失治、误治容易传变。
本案患者“体胖壮实,肤色暗”,黄煌教授称之为“麻黄体质”,该体质的特点是表实汗难出,感受热、湿、寒等邪气难以通过体表及时外散而滞留肌表。
寒、湿邪气在表日久未解,反而入里化热,呈现太阳、阳明合病状态。
引经药及药引子
.引经药和药引子一、引经药的功用引经药一般解说为“引诸药直抵病所”,马上不归该经的药物接引到该经病所的药物。
依据其引使的围和性质可分为:十二经引经药、六经引经药、病证引经药、局部和穴位引经药。
十二经引经药为临床所常用,多为治疗外感六经病症各方的主药,如桂枝、白芍、细辛、根、柴胡、附子、吴茱萸、黄连、黄柏、石膏、知母等,其余如羌活、独活、白芷、藁本、葱白、升麻、苍术、川芎、青皮等,也是医家治疗外感表证常用方子中的主药。
这些引经药既有引药入经之效,又能在方中发挥其主要治疗作用。
但在科杂病中应用这些药物时,多为引经报使之用。
在外科疮疡的治疗中,依据发生部位及经络加用局部引经药,如额疽,属阳明胃积热,宜加升麻、桔梗、羌活;太阳疽,属阳明胃经,宜加升麻、桔梗;鼻疽属手太阴肺经风热及上焦郁火所致,宜加栀子、木通、薄荷、桔梗;发颐,属阳明风热所致,宜加玄参、黄芩、黄连等。
科病证中的引经药,如桔梗为舟楫之剂,牛膝引药下行,桂枝横行肢臂之属,亦属此类。
详细来讲,引经药主要有以下功用:1、引药归经脉:引导经药在方子中前驱先行,引药入经。
吴茱萸为肝经引药,石膏引诸药入阳明经,细辛引导少阴经寒邪出于太阳之表。
2、引药至病所:升麻、柴胡引清气上涨,升举下陷之脏器;柴胡还可开邪热闭,使邪气从达外。
川芎引药上行。
牛膝引诸药下行,引血下行,引邪热下行;旋覆花是治疗呃逆上气的“引药下行”之品。
桔梗开提肺气,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调。
肉桂引火归元,在虚阳上越的戴阳证、阴盛格阳的格阳证中常用之。
砂仁可引气归元。
上肢痛用桂枝、桑枝、羌活,下肢痛用牛膝、独活。
头痛因部位不一样而涉经各异,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理解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巅顶用藁本。
不论外感慨,常佐用风药,如羌活、蔓荆子、防风等。
二、引经药分论1、十二经引经药手太阴肺经:桔梗、升麻、葱白、辛夷、白芷;手阳明大肠经:白芷、升麻、石膏;足阳明胃经:白芷、升麻、石膏、根;足太阴脾经:升麻、苍术、根、白芍;手少阴心经:黄连、细辛;手太阳小肠经:木通、竹叶、藁本、黄柏;足太阳膀胱经:羌活;足少阴肾经:独活、肉桂(桂枝)、知母、细辛;手厥阴心包经:丹皮、柴胡;手少阳三焦经:柴胡、连翘 ; 足少阳胆经:青皮、柴胡;足厥阴肝经: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
临床应用引经药治疗头痛的体会
临床应用引经药治疗头痛的体会摘要】目的:讨论正确使用治疗头痛的引经药。
方法:太阳经头痛加川芎;阳明经头痛加葛根、白芷;少阳经头痛加柴胡;厥阴经头痛加吴茱萸、藁本;太阴经头痛加苍术;少阴经头痛加细辛。
结论:选用正确的引经药,能够使诸药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中医中药;头痛的分类;头部的经络分布;引经药的正确使用【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7-0041-02头痛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或头前后、偏侧部的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症,也是一个在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
1.概述本病源于《素问·风论》,据其病因而有“脑风”、“首风”之名,认为乃外在风邪寒气犯于头脑而致,后经历代医家论述和发挥,其内容日趋丰富和完善,仲景《伤寒论》六经条文中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阳病头痛。
《东恒十书》指出外感和内伤均可引起头痛,根据病因和症状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还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从而为头痛分经用药创造了条件。
正如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头痛大法分内外之因》总结说“头: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攻,五脏气郁之病,东恒论气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自外而致者,风寒暑湿之病,仲景伤寒,东恒六经之类是也。
”在临床上患者自觉头痛,包括前额、额颞,顶枕部位疼痛,是其共同的症候特征,按部位中医有在太阳、阳明、少阳或在太阳、厥阴、少阴或痛及全头的不同,但以偏头痛者居多,又据头痛之久暂、疼痛之性质,特点和部位的不同,有外感和内伤两大证类。
后世医家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行头面部,厥阴经亦上会于巅顶。
太阳经头痛,多在后头部,下连于颈;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等处;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经头痛,痛在巅顶,连于目系。
常用的引经药
之阿布丰王创作经常使用的引经药,按部位来归类:1. 引药达头面:菊花、川芎、蔓荆子、苍耳子、辛夷花、藁本等.引药达额头:白芷.引药达头两侧:川芎.引药达目:菊花.引药达鼻部:苍耳子、辛夷花.引药达巅顶:藁本.引药上行于头:蔓荆子.2. 引药达上肢:桑枝、桂枝.其中引药达左上肢的为桂枝;引药达右上肢的为桑枝.3. 引药达颈部:葛根.4. 引药达背部:姜黄、防风.5. 引药达腰背部:杜仲、川断.6. 引药达胸腹部:木香、砂仁.7. 引药达少腹部:小茴香、艾叶.8. 引药达下肢:木瓜、牛膝、鸡血藤、防己.9. 引药走督脉:狗脊.10. 引药达皮肤:蝉蜕.11. 引药入胃:半夏.12. 引药入肺:桑白皮.13. 引药入肝:柴胡、当归.14. 引药入心:丹参、黄连、菖蒲.15. 引药入脾:苍术、白术.16. 引药入骨:威灵仙、油松节.17. 引药上行:柴胡、升麻、桔梗、蔓荆子.18. 引药下行:牛膝、代赭石、旋覆花.正是:用药如用兵,引经要分清;立方有法度,四两拨千斤.川军2018/8/31 11:21:42引经药是指能扶引诸药直达病所,增强疗效的药物,亦可理解为对机体某一部位有特殊作用的药物,是引经药的主要作用之一,这也是有别于西医用药的观点.引经药又称引经报使药,其源远流长,起源于药物的归经理论,民间以形补形理论亦源于此.清代著名医家尤在泾说:“药无引使,则欠亨病所”.病有病所,药有药位,辨证上加入引经药可以提高疗效.引经药主要有以下作用:一、引药上行《本草求真》曰:“桔梗系开提肺气之品,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如参苓白术散,借桔梗载诸药上浮,引归于肺,益肺利气,借肺之布精而养全身,倘若把它看成平喘之品删失落不用,则违背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立法转义,疗效难著.王清任所创血府逐瘀汤以桔梗载众祛瘀之品上行,以除胸中之瘀;《伤寒论》中三物白散亦用桔梗引巴豆上升,以祛除胸中寒实,有学者通过实验提示了桔梗在该方剂中的“引向”作用,如果去失落桔梗,则仅能涤除腹水而不能清洗胸水.临床亦有“诸根多降,桔梗能升”之说.二、引药下行《本经逢原》曰:“丹溪言牛膝能引诸药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宜加用之”,从历代医家的推崇至现今的高校教材均明确提到牛膝的“引药下行”之功,故牛膝可作为身体下部疾病的引经药使用,临床上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下肢肌痿无力等症,常随方加用,疗效颇著.旋覆花是治疗呃逆上气的一味“引药下行”之品,临床有“诸花皆升,旋覆独降”之说.三、引药入病所引药达病所的药物,临床使用十分广泛,如桑枝引诸药达臂与手指,羌活引诸药达上肢,独活引诸药达下肢,少阳头痛专柴胡,巅顶头痛用藁本,太阴头痛选苍术等.四、引火归元金匮肾气丸中的肉桂即是一味引火归元之品,在虚阳上越的戴阳证、阴盛格阳的格阳证中经常使用之.五、引气归元焦树德教授认为,砂仁可“引气归元”.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反复发作,暗示为肺肾气虚或虚多实少者,平时服用七味都气丸加砂仁,对改善肺肾功能、增强免疫机能、减少复发有显著疗效.六、引气上升升麻、柴胡在补中益气汤中引清气上升,使该方显益气升提之功.日本学者报道,去除升麻、柴胡该方只有补益气血之功,而不能益气升提、升举下陷之脏器.七、引血下行镇肝熄风汤重用牛膝为君,即取其引血下行之功,以防“血之余气,并赶于上”之“气厥”.临床观察,该方删除牛膝而用于高血压病人,对眩晕一症的疗效年夜为逊色.八、引邪外达柴胡可开邪热内闭,使邪气从内达外,为医家临证所习用.九、引邪下行玉女煎中牛膝引邪热下行,以降上炎之火;四妙丸中的牛膝也起引热下行作用根据多年的行医经验和药物功用,赵师归类整理了十二经脉经常使用的引经药方1.藿香可散脾经伏热.2.威灵仙通行十二经,解胃肠之寒邪,破积滞与癥瘕, 祛风湿、通络止痛,尤其对寒伤腹痛效果显著.可引药人骨对增生性脊柱炎效佳.且本品善走不守,与通草相伍,其用量威灵仙10~15g、通草3 ~6g为宜.能宣通经脉,能使九窍通利, 临证凡见窍道之疾, 均可选用之.3.连翘可清十二经伏热.4.龟板走任脉,鹿角走督脉, 一阴一阳.5.鹿角霜、补骨脂、肉桂可温奇经之阳.6.紫石英为调补奇经之要药,温肾入血,暧而不燥,可鼓舞肾气.7.鹿含草能补任督精血,为通补督脉之要药.8.鹿角和白薇相伍可治疗无名发热, 一通督脉, 一通任脉.9.沙苑子、川断、杜仲补养肝肾,可调养奇经.10.蛇床子解毒燥湿,善走阴部.11.白芥子可祛皮里膜外之痰.12.香附生用上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炒黑则止血; 童便浸炒则入血分; 酒浸炒则行经络; 醋浸妙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热水炒则入血分而润燥.13. 虎杖、生山楂化瘀通络, 与白花蛇舌草合用有较强的抑制皮脂分泌的作用.14.车前子小量(30g以内)有利尿之功,年夜剂量(30g以上)有缩尿、醒脑、开窍之功.15.路路通祛风通络,可载药通行十二经.16.桂枝能引药至膀胱经.临证体会,凡见前阴之疾,均可在应证方药中稍佐l ~3g,可引药直达病所, 提高疗效.17.竹茹一药,为平和寻常之品,其性甘微寒,清热止呕, 涤痰开郁, 能通诸经入百络, 有引药达病所之功.通常可将能够引领药物进入十二经脉的引经药分类如下:(1)手少阴心经:黄连、细辛;(2)手太阳小肠经:藁本、黄柏;(3)足少阴肾经:独活、肉桂(桂枝) 、知母、细辛;;(4)足太阳膀胱经:羌活;(5)手太阴肺经:桔梗、升麻、葱白、白芷;(6)手阳明年夜肠经:白芷、升麻、石膏、葛根;(7)足阳明胃经:白芷、升麻、石膏、葛根;(8)足太阴脾经:升麻、苍术、葛根、白芍;(9)手厥阴心包络经:柴胡、牡丹皮(丹皮);(10)手少阳三焦经:连翘、柴胡,其中能引入上焦的为地骨皮,能引入中焦的为青皮,能引入下焦的为附子;(11)足厥阴肝经: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12)足少阳胆经:柴胡、青皮.。
中医内科学(头痛)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内科学(头痛)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A3/A4型题 4. B1型题 5. 案例分析题1.头痛一证首载于A.《内经》B.《难经》C.《伤寒论》D.《东垣十书》E.《丹溪心法》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头痛2.“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见于何书A.《内经》B.《难经》C.《伤寒论》D.《温病条辨》E.《景岳全书》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头痛3.首先提出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头痛的医家、医著是A.朱丹溪《丹溪心法》B.王清任《医林改错》C.林佩琴《类证治裁》D.张子和《儒门事亲》E.李东垣《东垣十书》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头痛4.外感头痛的病性为A.属阴属寒B.属阳属热C.属表属实D.属气属血E.属痰属瘀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头痛5.阳明头痛的引经药A.吴茱萸B.川穹C.柴胡D.葛根E.羌活6.下列哪项不是内伤头痛的特征A.病位在肝、脾、胃,起病缓慢B.病位在肝、心、胃,疼痛较轻C.病位在肝、脾、肾,痛无休止D.病位在心、肝、肾,痛势悠悠E.病位在胆、肝、脾,遇劳加重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头痛7.症见头痛而眩,心烦易怒,睡眠不宁,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薄黄,脉有力。
其治则是A.疏风清热B.平肝潜阳C.补养气血D.化痰降逆E.养阴补肾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头痛8.症见头昏而胀,头刺痛剧烈,痛有定处,时发时止,缠绵不愈,舌见瘀点或紫暗,脉涩。
证属A.肝阳头痛B.痰浊头痛C.风湿头痛D.风热头痛E.瘀血头痛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头痛9.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宜选用A.羌活胜湿汤B.平胃散C.二陈汤D.藿香正气散E.三仁汤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头痛10.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赤,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宜选用A.天麻钩藤饮B.半夏白术天麻汤C.芎芷石膏汤D.镇肝熄风汤E.川芎茶调散11.头痛昏蒙,胸脘满闷,纳呆呕恶,苔白腻,脉滑或弦滑,宜选用A.通窍活血汤B.大补元煎C.加味四物汤D.羌活胜湿汤E.半夏白术天麻汤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头痛12.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溲赤便秘,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宜选用A.通窍活血汤B.芎芷石膏汤C.半夏白术汤D.天麻钩藤饮E.川芎茶调散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头痛13.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针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常用的引经药
常用的引经药,按部位来归类:1.引药达头面:菊花、川芎、蔓荆子、苍耳子、辛夷花、藁本等; 引药达额头:白芷;引药达头两侧:川芎;引药达目:菊花;引药达鼻部:苍耳子、辛夷花;引药达巅顶:藁本;引药上行于头:蔓荆子;2.引药达上肢:桑枝、桂枝;其中引药达左上肢的为桂枝;引药达右上肢的为桑枝;3.引药达颈部:葛根;4.引药达背部:姜黄、防风;5.引药达腰背部:杜仲、川断;6.引药达胸腹部:木香、砂仁;7.引药达少腹部:小茴香、艾叶;8.引药达下肢:木瓜、牛膝、鸡血藤、防己;9.引药走督脉:狗脊;10.引药达皮肤:蝉蜕;11.引药入胃:半夏;12.引药入肺:桑白皮;13.引药入肝:柴胡、当归;14.引药入心:丹参、黄连、菖蒲;15.引药入脾:苍术、白术;16.引药入骨:威灵仙、油松节;17.引药上行:柴胡、升麻、桔梗、蔓荆子;18.引药下行:牛膝、代赭石、旋覆花;正是:用药如用兵,引经要分清;立方有法度,四两拨千斤;川军2018/8/3111:21:42引经药是指能导引诸药直达病所,增强疗效的药物,亦可理解为对机体某一部位有特殊作用的药物,是引经药的主要作用之一,这也是有别于西医用药的观点;引经药又称引经报使药,其源远流长,起源于药物的归经理论,民间以形补形理论亦源于此;清代着名医家尤在泾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病有病所,药有药位,辨证上加入引经药可以提高疗效;引经药主要有以下作用:一、引药上行本草求真曰:“桔梗系开提肺气之品,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如参苓白术散,借桔梗载诸药上浮,引归于肺,益肺利气,借肺之布精而养全身,倘若把它当作平喘之品删掉不用,则违背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立法本义,疗效难着;王清任所创血府逐瘀汤以桔梗载众祛瘀之品上行,以除胸中之瘀;伤寒论中三物白散亦用桔梗引巴豆上升,以祛除胸中寒实,有学者通过实验提示了桔梗在该方剂中的“引向”作用,如果去掉桔梗,则仅能涤除腹水而不能荡涤胸水;临床亦有“诸根多降,桔梗能升”之说;二、引药下行本经逢原曰:“丹溪言牛膝能引诸药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宜加用之”,从历代医家的推崇至现今的高校教材均明确提到牛膝的“引药下行”之功,故牛膝可作为身体下部疾病的引经药使用,临床上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下肢肌痿无力等症,常随方加用,疗效颇着;旋覆花是治疗呃逆上气的一味“引药下行”之品,临床有“诸花皆升,旋覆独降”之说;三、引药入病所引药达病所的药物,临床使用十分广泛,如桑枝引诸药达臂与手指,羌活引诸药达上肢,独活引诸药达下肢,少阳头痛专柴胡,巅顶头痛用藁本,太阴头痛选苍术等;四、引火归元金匮肾气丸中的肉桂即是一味引火归元之品,在虚阳上越的戴阳证、阴盛格阳的格阳证中常用之;五、引气归元焦树德教授认为,砂仁可“引气归元”;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反复发作,表现为肺肾气虚或虚多实少者,平时服用七味都气丸加砂仁,对改善肺肾功能、增强免疫机能、减少复发有显着疗效;六、引气上升升麻、柴胡在补中益气汤中引清气上升,使该方显益气升提之功;日本学者报道,去除升麻、柴胡该方只有补益气血之功,而不能益气升提、升举下陷之脏器;七、引血下行镇肝熄风汤重用牛膝为君,即取其引血下行之功,以防“血之余气,并赶于上”之“气厥”;临床观察,该方删除牛膝而用于高血压病人,对眩晕一症的疗效大为逊色;八、引邪外达柴胡可开邪热内闭,使邪气从内达外,为医家临证所习用;九、引邪下行玉女煎中牛膝引邪热下行,以降上炎之火;四妙丸中的牛膝也起引热下行作用根据多年的行医经验和药物功用,赵师归类整理了十二经脉常用的引经药方1.藿香可散脾经伏热;2.威灵仙通行十二经,解胃肠之寒邪,破积滞与癥瘕, 祛风湿、通络止痛,尤其对寒伤腹痛效果显著;可引药人骨对增生性脊柱炎效佳;且本品善走不守,与通草相伍,其用量威灵仙10~15g、通草3 ~6g为宜;能宣通经脉,能使九窍通利, 临证凡见窍道之疾, 均可选用之;3.连翘可清十二经伏热;4.龟板走任脉,鹿角走督脉, 一阴一阳;5.鹿角霜、补骨脂、肉桂可温奇经之阳;6.紫石英为调补奇经之要药,温肾入血,暧而不燥,可鼓舞肾气; 7.鹿含草能补任督精血,为通补督脉之要药;8.鹿角和白薇相伍可治疗无名发热, 一通督脉, 一通任脉;9.沙苑子、川断、杜仲补养肝肾,可调养奇经;10.蛇床子解毒燥湿,善走阴部;11.白芥子可祛皮里膜外之痰;12.香附生用上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炒黑则止血; 童便浸炒则入血分; 酒浸炒则行经络; 醋浸妙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热水炒则入血分而润燥;13. 虎杖、生山楂化瘀通络, 与白花蛇舌草合用有较强的抑制皮脂分泌的作用;14.车前子小量30g以内有利尿之功,大剂量30g以上有缩尿、醒脑、开窍之功; 15.路路通祛风通络,可载药通行十二经;16.桂枝能引药至膀胱经;临证体会,凡见前阴之疾,均可在应证方药中稍佐l ~3g,可引药直达病所, 提高疗效;17.竹茹一药,为平和寻常之品,其性甘微寒,清热止呕, 涤痰开郁, 能通诸经入百络, 有引药达病所之功;通常可将能够引领药物进入十二经脉的引经药分类如下:1手少阴心经:黄连、细辛;2手太阳小肠经:藁本、黄柏;3足少阴肾经:独活、肉桂桂枝、知母、细辛;;4足太阳膀胱经:羌活;5手太阴肺经:桔梗、升麻、葱白、白芷;6手阳明大肠经:白芷、升麻、石膏、葛根;7足阳明胃经:白芷、升麻、石膏、葛根;8足太阴脾经:升麻、苍术、葛根、白芍;9手厥阴心包络经:柴胡、牡丹皮丹皮;10手少阳三焦经:连翘、柴胡,其中能引入上焦的为地骨皮,能引入中焦的为青皮,能引入下焦的为附子;11足厥阴肝经: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12足少阳胆经:柴胡、青皮;。
引经药
群总管=淡定(1394001232) 19:09:16中医骨伤科引经止痛药有人认为中医除元胡索、麝香外,无明显的止痛药,但分经止痛,分部位止痛,分病因止痛,我认为还是有的,现分述于下:1.头痛: 川芎白芷稾本2.颈痛:葛根3.上肢痛: 姜黄桂枝桑枝4.上身痛:羌活5.下肢痛: 独活川牛膝6.肋痛: 柴胡白芍郁金7.腹痛: 白芍五灵脂8.寒痛: 川乌附子9.风痛: 防风10.湿痛: 苍术薏米厚朴11.瘀痛: 乳香没药12.热痛:牡丹皮赤芍13.心痛:麝香元胡五灵脂14.一身痛: 千年健附《鸡鸣散》辨证加减法----《江氏伤科方书》《鸡鸣散》处方:生地大黄杏仁当归水酒煎服头脑引:稾本川芎白芷苏叶升麻木香羌活咽喉引:元胡骨碎补干姜防风桔梗薄荷连翘胸前引:枳壳厚朴干姜郁金乌药木香甘草腰上引:杜仲小茴香菟丝子木香五加皮延胡索补骨脂手上引:桂枝当归透骨草羌活防风千年健甘草脚上引:川牛膝怀牛膝木瓜薏仁苍术独活五加皮木香脚背引:怀牛膝石楠藤木瓜薏仁棕榈根螺狮透骨草潮热引:柴胡羌活黄芩厚朴陈皮甘草浮肿引:生地防己漏芦防风乌药甘草气急引:沉香枳实陈皮木香郁金乌药腹内痛引:延胡索吴茱萸石菖蒲白芍木香艾叶二便闭引:大黄车前子泽泻木通枳壳猪苓血聚引:红花桃仁生地苏木当归血竭气聚引:沉香小茴香三棱莪术五灵脂乳香遍身引:乳香没药骨碎补木香吴茱萸刘寄奴消风引:荆芥白芷葛根防风薄荷止呕引:炮姜砂仁藿香竹茹酸浆草(取榨汁)矢气引:金凤花叶佛指甲花木香研细末姜汁服连骨引:自然铜土鳖虎骨猴骨小茴香当归枸杞子体虚者:加附子肉桂党参黄芪体健者:加黄连黄芩紫苏宁=土(329271130) 19:10:47是心脾两虚证吗群总管=淡定(1394001232) 19:11:35脏腑用药列表脏腑用药(一)肝养肝血:当归白芍何首乌枸杞阿胶桑椹子滋肝阴:山萸肉熟地枸杞女贞子憋甲清肝热:桑叶菊花羚羊角青箱子密蒙花决明子平肝潜阳:石决明珍珠母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泻肝火:龙胆草青黛栀子夏枯草熄肝风:羚羊角钩藤天麻僵蚕全蝎蜈蚣地龙疏肝郁:柴胡香附郁金青皮川楝子元胡薄荷伐肝瘀:川芎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五灵脂泽兰益母草川牛膝(二)胆清胆:柴胡郁金金钱草青蒿茵陈泻胆:龙胆草黄芩栀子黄连(三)心养心阴:柏子仁酸枣仁地黄龙眼肉丹参麦冬当归白芍龟板浮小麦助心阳:桂枝附子薤白干姜益心气:人参黄芪太子参五味子炙甘草泻心火:黄连木通黄芩栀子生地大黄丹皮天竺黄连翘竹叶莲子心镇心神:朱砂琥珀珍珠母灵磁石开心窍:菖蒲远志郁金冰片(四)小肠清小肠热:木通泽泻灯心瞿麦滑石赤小豆车前子赤茯苓小蓟白茅根淡竹叶(五)脾补脾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炙甘草温脾阳:干姜苍术吴茱萸肉豆寇半夏砂仁白寇仁白术燥脾湿:苍术白术薏苡仁半夏草蒄厚朴茯苓藿香佩兰理脾气:陈皮砂仁白叩仁香附木香厚朴枳壳(六)胃益胃阴:石斛麦冬天花粉芦根沙参玉竹清胃热:生石膏知母黄连大黄大青叶芦根温胃寒:高良姜生姜干姜丁香草叩毕澄茄吴茱萸砂仁白叩仁消食积: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炒卜子谷芽泻胃实: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槟榔降胃气:沉香丁香柿蒂半夏竹茹旋复花代堵石(七) 肺滋肺阴:沙参麦冬天冬阿胶百合川贝母石斛天花粉黄精玉竹补肺气:人参黄芪党参炙甘草敛肺气:五味子白果诃子乌梅五倍子白芍止肺血:白芨仙鹤草三七阿胶温肺寒:麻黄苏叶细辛干姜紫菀冬花清肺热:石膏知母栀子芦根天花粉白茅根金银花鱼醒草黄芩通鼻窍:辛夷苍耳子白芷宣肺气;杏仁桔梗前胡射干牛蒡子桑叶百部麻黄降肺气:前胡枇杷叶马兜铃白前莱菔子苏子冬花旋复花清热痰:浙贝母瓜蒌天竺黄胆南星射干黄芩芦根温寒痰:白芥子半夏细辛陈皮旋复花桔梗苏叶天南星化痰核:夏枯草浙贝母昆布海藻泻肺水:葶苈子桑白皮牵牛子冬瓜皮止肺喘:麻黄白果桑白皮苏子五味子(八)大肠涩大肠:赤石脂诃子乌梅秦皮肉豆叩五倍子罂粟壳五味子清肠热:黄连黄柏黄芩白头翁败酱草马齿苋槐花地榆侧柏叶连翘大黄秦皮苦参涤肠实:槟榔厚朴大腹皮枳壳大黄芒硝润肠燥: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瓜蒌仁肉苁蓉锁阳当归(九)肾滋肾阴:熟地龟板阿胶女贞子旱莲草玄参天冬枸杞黄精紫河车山萸肉怀牛膝何首乌桑寄生温肾阳:鹿茸鹿角胶附子肉桂仙茅仙灵脾补骨脂巴戟天肉苁蓉狗脊续断杜仲菟丝子补肾精:鹿角胶紫河车阿胶龟板胶固肾精:金樱子桑螵蛸菟丝子芡实莲须五味子龙骨牡蛎益智仁(十)膀胱利水:猪苓云苓泽泻木通防已车前子冬瓜皮通淋:扁蓄瞿麦海金沙土茯苓金钱草石苇滑石泽泻车前子利湿热:茵陈栀子地肤子黄柏龙胆草金钱草群总管=淡定(1394001232) 19:17:43药物配伍成对增效举例一.用相对属性的药以改变单一药物效用或变为另一种功效,如:1.黄连苦肉桂热同用交通心肾2.桂支气白芍血同用协调营卫3.黄茋补防风散同用卫表止汘4.黒芝麻补桑叶清同用补肾清肝5.桔梗升枳売降调和气机二.类药同用,增加疗效,如:1.参茋补气益气2.附桂回阳补火3.柏枣仁宁心安神4.蒌麻润肠通便5.归芎补血祛瘀三.各自发挥,相须相使,如:1.夏陈顺气发痰2.参附温补元气3.知栢补肾清热4.枳茹和胃止呕........。
论述头痛引经药的应用原理
论述头痛引经药的应用原理应用原理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紧张性头痛、偏头痛、颈型头痛等。
引经药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头痛治疗的药物,其应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血液循环引经药能够通过改善脑血流量、增加微循环、扩张血管等方式,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头痛症状。
引经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能够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液供应,从而缓解头痛引起的疼痛感。
2. 抑制炎症反应头痛引经药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头痛可能由头部血管炎症引起,引经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能够减轻头痛引起的炎症症状。
3. 调节神经系统引经药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头痛通常与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有关,而引经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减轻头痛症状。
引经药的应用方式引经药的应用方式主要有口服、外用等。
口服引经药可以通过口腔黏膜吸收,作用于全身,具有较广泛的疗效。
外用引经药可以通过皮肤吸收,作用于局部,常用于局部头痛治疗。
引经药的常用成分引经药的成分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川芎:有活血祛瘀、舒肝解郁的作用,适用于头部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头痛。
2.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
3.槐花: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肝火上炎引起的头痛。
4.玄参:有清热解毒、滋阴安神的作用,适用于阴虚阳亢、头痛眩晕的患者。
引经药的注意事项使用引经药治疗头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遵医嘱使用:使用引经药需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剂量和时间使用。
2.不可滥用:引经药虽然有效,但不可滥用,以免产生依赖性,引起其他不良反应。
3.注意不良反应:使用引经药后如出现过敏、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4.注意禁忌:对引经药存在过敏反应、慢性疾病患者、孕妇等需要特别注意禁忌。
总结引经药是一类常用于头痛治疗的药物,其应用原理主要包括改善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神经系统。
常用的引经药
常用的引经药,按部位来归类:1.?引药达头面:菊花、川芎、蔓荆子、苍耳子、辛夷花、藁本等。
引药达额头:白芷。
引药达头两侧:川芎。
引药达目:菊花。
引药达鼻部:苍耳子、辛夷花。
引药达巅顶:藁本。
引药上行于头:蔓荆子。
2.?引药达上肢:桑枝、桂枝。
其中引药达左上肢的为桂枝;引药达右上肢的为桑枝。
3.?引药达颈部:葛根。
4.?引药达背部:姜黄、防风。
5.?引药达腰背部:杜仲、川断。
6.?引药达胸腹部:木香、砂仁。
7.?引药达少腹部:小茴香、艾叶。
8.?引药达下肢:木瓜、牛膝、鸡血藤、防己?。
9.?引药走督脉:狗脊。
10.?引药达皮肤:蝉蜕。
11.?引药入胃:半夏。
12.?引药入肺:桑白皮。
13.?引药入肝:柴胡、当归。
14.?引药入心:丹参、黄连、菖蒲。
15.?引药入脾:苍术、白术。
16.?引药入骨:威灵仙、油松节。
17.?引药上行:柴胡、升麻、桔梗、蔓荆子。
18.?引药下行:牛膝、代赭石、旋覆花。
正是:用药如用兵,引经要分清;立方有法度,四两拨千斤。
川军?2018/8/31?11:21:42引经药是指能导引诸药直达病所,增强疗效的药物,亦可理解为对机体某一部位有特殊作用的药物,是引经药的主要作用之一,这也是有别于西医用药的观点。
引经药又称引经报使药,其源远流长,起源于药物的归经理论,民间以形补形理论亦源于此。
清代着名医家尤在泾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病有病所,药有药位,辨证上加入引经药可以提高疗效。
?引经药主要有以下作用:一、引药上行《本草求真》曰:“桔梗系开提肺气之品,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
如参苓白术散,借桔梗载诸药上浮,引归于肺,益肺利气,借肺之布精而养全身,倘若把它当作平喘之品删掉不用,则违背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立法本义,疗效难着。
王清任所创血府逐瘀汤以桔梗载众祛瘀之品上行,以除胸中之瘀;《伤寒论》中三物白散亦用桔梗引巴豆上升,以祛除胸中寒实,有学者通过实验提示了桔梗在该方剂中的“引向”作用,如果去掉桔梗,则仅能涤除腹水而不能荡涤胸水。
头痛引经药
头痛引经药根据经络循行在相应的方药中加入引经药,能显著地提高疗效。
*六经头痛引经药:羌活…太阳经。
白芷…阳明经。
黄芩…少阳经。
苍术…太阴经。
细辛...少阴经川芎…厥阴经。
1、后头痛——藁本、羌活。
2、两侧头痛——柴胡、川芎。
3、前额头痛——升麻、白芷。
4、润燥——二地、二冬。
5、腰痛——杜仲、牛膝、故纸、胡桃。
6、泻肺气——前胡、枳壳。
7、降肾气——沉香。
8、开心气——菖蒲。
9、治疝气——小茴香。
10、破血——苏木、红花、三棱、莪术、桃仁、牛膝、归尾、刘寄奴。
11、凉血——紫草、侧柏叶、白薇、生地。
12、止血——地榆、槐花、茜根。
13、散血——田七。
14、活血——玄胡。
15、化瘀血——藕节、小蓟。
17、调经血——栀子、丹皮。
18、消血块——瓦楞子。
19、补心血——丹参。
20、除湿——苍术。
21、散满降胃——厚朴。
22、足肿-防己薏苡仁。
23、消面食——麦芽。
24、消肉食——山楂。
25、消果食——山楂。
太阳头痛选加羌活、防风阳明头痛选加白芷葛根少阳头痛选用川芎、柴胡太阴头痛选用苍术少阴头痛选用细辛厥阴头痛选用吴茱萸、藁本等。
此外,临床可见头痛如雷鸣,头面起核或憎寒壮热,名曰“雷头风”,多为湿热毒邪上冲,扰乱清窍所致,可用清震汤加薄荷黄芩黄连板蓝根、僵蚕等以清宣升散、除湿解毒治之。
=============================《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
以太阳经行身之后,阳明经行身之前,少阳经行身之侧。
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
”。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谷万里
【辨证论治】瘀血头痛
(2)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3)方药:通窍活血汤或血府逐瘀汤。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麝香、葱:通窍散瘀止痛; 黄酒:辛窜活血; 大枣:甘温益气、缓和药性。
【辨证论治】瘀血头痛
(4)临床应用: ①气虚血瘀:加参、芪以益气; ②头痛剧烈:加虫类药搜风通络。
【辨证论治】其它
【概说】
一、头痛的发生机制
头痛的发生因素: ☆ 血管的收缩与扩张,以及脑血流变化; ☆ 大脑功能障碍; ☆ 脑膜受到炎症、出血和水肿的刺激和牵张; ☆ 颅周及颈项部肌肉收缩异常等; ☆ 脑神经痛觉纤维的活化; ☆ 神经组织中致痛物质增加,如5-羟色胺 (5-HT)、
内啡肽等。
二、头痛的分类
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将头痛分为三部分:
(3)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 川芎、白芷、菊花、羌活、生石膏:疏风清热止痛; 黄芩、栀子:辛凉清解; 或用桑菊饮加黄芩、栀子(发热、恶风明显时用)。
【辨证论治】风热头痛
(4)临床应用
便秘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泄热,或合黄连上清丸以苦寒降火, 通腑泄热。
口渴欲饮者:加花粉、石斛等。
【辨证论治】风湿头痛
【辨证论治】
2、辨部位:
太阳头痛:后枕部,下连于项 阳明头痛:前额及眉棱 少阳头痛:颞侧、连及耳部 厥阴头痛:巅顶,或连于目部
3、辨性质:
【辨证论治】
胀痛、重坠:痰湿 跳痛:肝火 隐痛、空痛、昏痛:气血不足,肝肾阴虚 刺痛:瘀血
【辨证论治】
4、辨诱因(影响因素)
劳倦加重:气虚 变天加重:寒湿 情绪变化加重:肝火 失眠加重:肝肾阴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痛“引经药
临床上治疗头痛,选用不同的“引经药”对发挥原方疗效有一定帮助。
根据头痛的部位,参照经络循行路线,如太阳头痛,痛在后脑及颈项,选用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痛在前额,选用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痛在颈部,选用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痛在头顶部,可选用吴茱萸、藁本等。
太阳经头痛:多在后脑,下连于项。
选取后项、天柱、昆仑。
羌活、蔓荆子、川芎
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或眉棱。
选取上星、头维、合谷。
葛根、白芷、知母
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连及耳部。
选取率谷、太阳、侠溪。
柴胡、黄芩、川芎
厥阴经头痛:多在巅项,或连于目。
选取百会、通天、行间。
吴茱萸、藁本
头痛一症,采用针刺治疗,尤对脑震荡后遗性头痛,头项肌肉收缩性头痛,情绪紧张性头痛,高血压头痛,偏头痛等等,有较好的效果。
如取穴得当,刺激适量,往往收效较其他方法为优。
但因头痛原因复杂,临床治疗还应标本兼顾。
一般常取百会、太阳、头维、上星、阿是穴,调和经气以止痛;合谷为镇痛要穴,临床常用。
如因于风者,可配风池、风府以散风;挟寒者,配肺俞、后溪解表散寒;风热者,用大椎、曲池、天柱疏风散热;挟湿者,配足三里健脾化湿;痰浊阻滞、清阳不升者,配脾俞、足三里、阳陵泉、内关健脾和胃、舒肝升阳,丰隆化痰降浊;气血虚者,配气海、三足里健脾益气;脾俞、肝俞、三阴交健脾养血;肾虚者,配肾俞、太溪滋阴补肾;瘀血者,配血海化瘀和血。
如针刺后头痛继续加重者,要考虑炎症及肿瘤等病灶的可能。
应中西医结合,及时处理原发病,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