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辨证治头痛

合集下载

偏头痛诊断及中医分型辨证治疗

偏头痛诊断及中医分型辨证治疗

中医药治疗7.1分型论治7.1.1瘀阻脑络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呈现痛如锥刺,痛处固定,日轻夜重,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健忘心悸,妇女有月经失调,舌质紫暗,脉弦涩。

治则:通窍化瘀,止痛。

拟方:通窍活血汤(郁金、菖蒲、当归、丹参、白芍、川芎、蔓荆子、菊花、白芷、甘草)。

7.1.2风客脑络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或全头痛,呈现痛因风寒而诱发,呈跳痛或掣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而紧。

治则:通窍疏风,活络止痛。

拟方:通窍疏风汤(郁金、菖蒲、丹参、白芍、川芎、蔓荆子、防风、羌活、木瓜、秦艽、白芷、甘草)。

7.1.3肝气郁结型: 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呈胀痛伴眩暈,心烦失眠,两胁串痛,每因情绪激动、恼怒而诱发,口苦,舌淡紅苔白,脈弦。

治则:通窍解郁,止痛。

拟方:通窍解郁汤(郁金、菖蒲、当归、柴胡、香附、夏枯头、白芍、川芎、蔓荆子、白芷、甘草)。

7.1.4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呈胀痛或抽掣痛,痛时面红耳鸣,心烦易怒,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治则:通窍潜阳,熄风止痛。

拟方:通窍熄风汤(郁金、菖蒲、当归、石决明、生龙牡、白芍、川芎、蔓荆子、天麻、菊花、夏枯草、甘草)。

7.1.5痰浊上蒙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呈沉重而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纳呆,吐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通窍化痰,降逆止痛。

拟方:通窍祛痰汤(半夏、胆南星、茯苓、陈皮、白术、天麻、郁金、菖蒲、川芎、蔓荆子、白芷、甘草)。

7.1.6肝肾阴虚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呈现时轻时重,脑空耳鸣,腰膝酸软,咽干口燥,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则:通窍益阴,止痛。

拟方:通窍益阴汤(郁金、菖蒲、女贞子、旱莲草、山萸肉、枸杞、丹参、赤芍、川芎、蔓荆子、天麻、菊花、甘草)。

7.1.7气血两虚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痛而乏力,遇劳加剧,汗出气短,畏风怕冷;痛而且晕,心悸不宁,面色少华,神疲,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则:益气养血,固本止痛,拟方:通窍双补汤(郁金、菖蒲、党参、黄芪、白术、熟地黄、当归、丹参、白芍、川芎、蔓荆子、白芷、甘草)。

头痛中医中药

头痛中医中药

头痛中医中药头痛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可单独出现,也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

一般由外邪致病者,为外感头痛;由脏腑内伤致病者,则属内伤头痛。

西医的感冒、鼻炎、三叉神经痛、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神经官能症、神经血管性头痛,以及脑震荡后遗症等,如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者,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头痛治疗的诊断要点临床凡以头痛为主证者,即可诊断。

由外邪致病,发病较急,病势较剧,常伴有表证和外邪犯肺的症状者,为外感头痛;头痛反复发作,病势较缓,时作时止者,则属内伤头痛。

大抵痛在头后部,下连项者,为太阳经头痛;痛在前额及在眉棱等处者,属阳明经头痛;痛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者,为少阳经头痛;痛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者,则属厥阴经头痛。

头痛治疗的辨证分析头痛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一般外感头痛,为时短暂,多由风邪为主,但必须注意分析其挟寒、挟热、挟湿;内伤头痛以气血虚、肾虚、肝阳、痰浊、瘀血致病为多见,为时较久,有虚有实,或虚中挟实,错综复杂。

如血虚夹肝阳,肝阳挟痰浊,气虚夹瘀阻,内伤夹外感者,必须分清主次,明辨标本,施治方可中的。

对外感头痛,治以祛邪为急;内伤头痛,以补虚扶正为先;本虚标实者,或先以治标,继则扶正,或标本兼顾,当因证制宜。

头痛治疗的辨证论治Ⅰ.外感头痛风寒型头痛【证见】头痛,连及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常喜裹头。

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1.主方川芎茶调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处方:川芎lO克,荆芥、防风、白芷各12克,细辛5克,羌活lO克,蔓荆子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

若寒邪侵犯厥阴经,引起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者,可加吴茱萸10克、法半夏15克、藁本12克。

2.中成药川芎茶调散,每次6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1)头痛煎剂(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处方:川芎、白芷、赤芍各15克,羌活12克,细辛3克、延胡索10克,三七粉6克(冲)。

水煎服。

经期头痛中药验方治疗方案

经期头痛中药验方治疗方案

一、病因病机1. 肝肾不足: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

肝肾不足,则气血虚弱,不能滋养头目,导致头痛。

2. 气血瘀滞:情志不畅、劳累过度、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气血瘀滞,不通则痛。

3. 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不能滋养头目,导致头痛。

二、治疗原则经期头痛的治疗原则为: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健脾益气。

三、中药验方治疗方案1. 基本方:药物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枸杞子、菊花、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健脾益气。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2. 随证加减:(1)肝肾不足型:头痛、头晕、腰膝酸软、失眠多梦。

加杜仲、桑寄生、菟丝子。

(2)气血瘀滞型:头痛剧烈、痛如针刺、经血色暗有块。

加桃仁、红花、丹参。

(3)脾胃虚弱型:头痛、头晕、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乏力。

加党参、白术、黄芪。

3. 方解: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枸杞子滋补肝肾,养血调经;菊花清肝明目,疏散风邪;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

四、注意事项1. 服药期间,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熬夜、受凉。

2.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3. 注意月经周期,在月经前一周开始服药,连续服用10天。

4. 若病情严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五、疗效观察经临床观察,本中药验方治疗经期头痛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90%以上。

患者服用后头痛、头晕、腰膝酸软等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总之,经期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中医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经期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提供的治疗方案能为广大经期头痛患者带来福音。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30例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30例
有效翠为 9%。 8
人 , 目上视 , 两 四肢抽搐 , 口中做猪羊叫声 , 时而醒 , 如常 或 移 便
人 为 特 征 , 发作 前 常 有 眩 晕 、 力 、 闷 等 。 眩 晕 重 症 方 可 仆 且 乏 胸
倒, 但无吐涎、 吼叫、 抽搐、 昏不知人等。还应与厥症 、 中风相 区
别, 中风有 口 眼 歪 斜 、 身 不 遂 、 言 不 利 。厥 症 是 昏仆 不 知 半 语
外 , 病需与癫痫相鉴别 , 痫 以突然仆倒 , 本 癫 口吐 白沫 , 昏不 知
4 1 经 上 治 疗 调 理 : 床 症 状 全不 可
且月余不复发 , 为治愈 ; 此 上述症状 显减 , 有头 昏 目眩 , 偶 临床
症状减轻 , 时有 头 昏 目眩 , 显 效 ; 床 症状 没 变 化 为 无 效 。 为 临 42 治 疗 效 果 :6例 为 治 愈 ,o例 显 效 , 有 效 , 无 效 。 . 3 2 3例 1例
疗 和 预 防 本 病 的 发生 。
王某某 、 、5 、 男 4 岁 大荔许庄 人 , 做生 意出身 , 体肥 胖 , 形 喜
嗜 烟酒 , 活无 规律 , 睡迟 起 , 酬 繁 多 , 牌 喝酒 , 常 咳嗽 生 晚 应 玩 经 吐 痰 , 闷 脘胀 , 三 月 来 , 晕 , 重 如 蒙 , 闷 泛 恶 , 多 而 胸 近 眩 头 胸 痰 白 , 睡倦 怠 , 少 不食 , 苔 白腻 , 沉 滑 , 高 血 压 病 史 。西 嗜 纳 舌 脉 有

1g 0 。若 兼 阳虚 , 肢 冷 怕 寒 , 肉桂 、 姜 等 。 见 加 干 34 肾 精 不 足 型 : 证 要 点 , 晕 日久 , 神 萎 靡 , 鸣 健 忘 , . 辨 眩 精 耳 腰 膝 酸 软 , 落 齿 动 , 五 心 烦 热 、 汗 、 红 脉 细 数 , 形 寒 肢 发 或 盗 舌 或

20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和偏方

20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和偏方

20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和偏方中药是治疗头痛的一种有效方法,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治疗头痛的中药:1. 川贝母:有清热止咳、润肺止逆之功,适用于风寒头痛、喉痹、哮喘等症状。

2. 丹参:有活血化瘀、缓解头痛、头晕的功效。

3. 当归:有养血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血气不足引起的头痛。

4. 神曲:能够调节身体机能、增强抵抗力,适用于由风热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5. 白芍:有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内外伤、痛经引起的头痛。

6. 独活寄生:有祛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脑缺血、风湿病等症状。

7. 五倍子:有收敛止泻、止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脑膜炎、骨折等症状。

8. 红花:有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瘀血肿痛等症状。

9. 川芎: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神经性头痛等症状。

10. 防风:有祛风止痛、散寒解表、发汗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头痛、感冒、风寒等症状。

11. 薄荷:能够疏散风热、清凉解毒、解表散热,适用于头痛、头晕、风热感冒等症状。

12. 甘草:有调和各种药物、缓解副作用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心悸、胸痹等症状。

13. 忘药:有开窍明目、清凉神志、解毒消肿的功效,适用于头痛、昏迷、中风等症状。

14. 地黄:有滋阴补血、安神定志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头昏、失眠等症状。

15. 斑蝥:有镇痛、止血、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眼痛等症状。

16. 龙胆草: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清目明便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口舌生疮等症状。

17. 桑叶:有清热润喉、解毒轻身、降血压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口渴、高血压等症状。

18. 熟地黄:有补肾益气、滋阴补血、健脑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

19. 葛根: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痛、润肺开音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口渴、胸痹等症状。

20. 白术:有健脾益胃、祛湿化痰、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肠胃不适等症状。

中药治疗头痛主要有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偏方:1. 巴戟天安神饮将巴戟天、枸杞子、茯苓、白术、甘草、白芍、赤芍、木通、菊花等中药材煎成浓汁,加入枸杞、菊花、甘草等,定时饮用能减轻头痛症状,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熊继柏教授辨治头痛经验

熊继柏教授辨治头痛经验

熊继柏教授辨治头痛经验(转载)发表者:赵东奇347人已访问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聂娅【关键词】头痛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熊继柏教授从医50年,始终坚持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辨证施治,精于理法方药,有丰富的临证经验。

笔者有幸随师临诊学习,受益匪浅。

现择其辨治头痛经验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1 辨外感内伤熊教授认为治头痛当首辨外感内伤。

外感头痛以风邪所致者最多,因风性轻扬,故《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李中梓亦云:“高巅之上,惟风可到。

”且风为百病之长,故常兼寒、热、湿邪致病。

风寒头痛者,其痛常连及项背,畏风怕冷,川芎茶调散主之;若寒甚而见肢厥、背冷、脉沉细,则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风热头痛者,其痛胀甚,恶风或发热,芎芷石膏汤主之。

风湿头痛者,其痛如裹,身困、苔腻,羌活胜湿汤主之。

然临床常有风寒头痛而兼见苔黄、口苦等热象者,是风寒与风热夹杂头痛,可用清上蠲痛汤加减治之。

1.1 外感风寒兼热头痛典型病案:患者,男,48岁,2005年9月4日初诊。

诉右侧头痛连及项部,吹风受凉或劳累加重,患者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

予清上蠲痛汤加减:川芎20g, 白芍10g, 荆芥10g, 蔓荆子10g,防风10g,薄荷10g,羌活10g, 白芷20g, 僵蚕20g, 黄芩10g, 法夏10g, 细辛3g, 甘草6g。

服上方15剂而愈。

按:清上蠲痛汤出自《寿世保元》,称“能治一切头痛,不论偏正皆效。

”熊教授常用于治疗风寒兼热的头痛而效佳,方中川芎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且上行头目,为风寒头痛之要药;羌活、独活、防风、细辛、白芷,辛温散寒,菊花、蔓荆子,辛凉散热,均能疏风止痛;黄芩清热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疏风散寒,清热止痛之功。

若兼湿邪可加苍术;防辛温过于伤阴,可配伍麦冬。

1.2 内伤头痛内伤头痛则应分清虚实。

虚证主要责之气虚与肾虚,盖“头者,精明之府”,而“脑为髓之海”,故气血不足及肾虚均可致头痛。

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临床分析

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临床分析

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临床分析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头痛类型,主要表现为头部剧烈、持续性的疼痛,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医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方面也有着很好的表现。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医中药在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治疗中的辨证施治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一、病因病机脑血管痉挛性头痛的具体病因暂时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大多数人认为这种头痛是由于血管内皮损伤、血管收缩以及血流减少导致的。

由于脑血管痉挛性头痛的病因复杂,因此在治疗的时候,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辨证施治。

二、中医辨证中医认为,脑血管痉挛性头痛的发生和脑血管病变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和肝肾血虚、气血失和、肝阳上亢、痰浊内扰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的时候,必须先进行辨证。

1、肝阳上亢该证型的患者多表现为头痛疼痛,有时还会出现眼花、耳鸣等症状。

同时,这类患者往往情绪波动较大,易激动、易怒、心烦气躁等。

在中医治疗中,应以平肝潜阳、平喘开窍为主。

2、气血失和这种证型的患者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心悸、失眠等。

身体虚弱,容易疲劳,容易出现胸部胀满和心悸等症状。

在治疗时,应以补气养血、活血止痛为主。

3、痰浊内扰痰浊内扰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证型。

此类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晕、嗓子发痒、咳嗽痰多等症状。

在治疗时,应以祛痰化痰、活血止痛为主。

三、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特点之一。

具体地,针对脑血管痉挛性头痛,中医中药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

1、针灸针灸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在治疗肝阳上亢、气血失和和痰浊内扰等证型的时候。

针灸可以刺激气血的运行,增强机体抵抗力,并且可以缓解疼痛。

2、穴位按摩中医中药还可以采用穴位按摩的方式进行治疗。

通过对患者特定穴位的按摩,可以起到舒经活络、通血止痛的作用。

例如,按摩太阳、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

3、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中草药具有温通、温补、活血、化痰等功效,对于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中药治疗偏头痛

中医中药治疗偏头痛

中医中药治疗偏头痛1.川芎,浸于500毫升酒中,每次20~30毫升,每日3次,一般用药5~6次后即可见效。

亦可将川芎研为细末,每日两次冲服,连用7~10天。

川芎有疏风活血、行气通络止痛之功,为治疗头痛的首选药之一。

2.越鞠丸,每日3次,连服1~2个月。

越鞠丸能解六郁,方中大黄、栀子导滞以降火泻火,川芎、白芷疗头目之痛,故治偏头痛有效。

3.白芷研为细末,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连用7~10天。

白芷芳香解表,祛风止痛,对偏头痛治疗效果较好。

4.葛根,水煎分两次服,连用10~15天。

葛根发表解肌,升阳解痉,用于偏头痛的治疗,效果较好。

5.全蝎适量研为细末,每次取少许置于太阳穴,以胶布封固,每日换药1次,连用3~5天。

全蝎祛风止痉,可用于偏头痛治疗。

6.复方当归注射液每次2毫升,每日2次,肌肉注射,3天为1疗程。

用药3~5个疗程后可获显效。

当归注射液能补血、和血、行气开郁、活血止痛,改善血液循环,故对治疗偏头痛有效。

辨证论治口服汤药是临床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虽然口服汤药比较麻烦,但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辨别寒热虚实,开具针对性较强的中药处方,诊疗个体化,这也是中医药的长处。

因此,对于反复发作的偏头痛病人可以选择中药汤剂治疗。

很多病人头痛发作时来医院看病,而头痛缓解后就停止治疗,难以坚持服药,这样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头痛可能再次袭来。

中医治疗偏头痛一般从肝风、痰浊、血淤等方面辩证论治。

如肝阳上亢,风火为患的“头风”,多表现为突然头痛,呈跳痛或胀痛,疼痛剧烈,伴有恶心呕吐,口干口苦等,可选用羚羊角汤为基本方进行治疗,药物选用羚羊角粉、钩藤等。

对于头痛时手足发凉,遇冷加重,恶心呕吐,舌质淡者,一般为虚寒证,可用吴茱萸汤治疗。

不同证候要选用不同的方药治疗,一般是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天麻类中成药治眩晕头痛4例

天麻类中成药治眩晕头痛4例

家庭医药 2016.1042用药之道中药里面,凡具有平肝熄风或平肝潜阳作用的药物,称平肝熄风药。

天麻是平肝熄风的主药之一,味甘,平,归肝经,具有熄风止痉、平肝潜阳的功效,故用以天麻为主的中成药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晕、肝风内动所致的惊痫抽搐有良好的效果,且有“简、便、廉、验”和副作用少的特点。

笔者根据临床所见,搜集并整理几个以天麻为主的中成药治疗眩晕头晕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天麻钩藤颗粒:最适用伴失眠和高血压者案例:36岁的冯先生出现眩晕、头痛、失眠等症状,他自我诊断为“头痛”,自服头痛散6天未见效,到某中医诊所就诊。

中医师诊断为肝阳上亢(高血压、神经衰弱、失眠),给予天麻钩藤颗粒冲服。

服药16天后症状缓解;1个半月后症状消失。

继续巩固治疗1个月,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解释:天麻钩藤颗粒由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等组成,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的功效。

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证实,本药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抑制过程、镇静、降压的作用。

临床上广泛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失眠和震颤等,以及高血压有上述症候者。

剂量和用法:口服,开水冲服,成人每次1袋,每天3次;7~10天为1疗程,有效继续服用2~3个疗程(或遵医嘱)。

本药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孕妇慎用。

注意事项:低血压(90/60毫米汞柱或以下)者慎用。

此外,还可酌情选用全天麻胶囊、脑立清丸等。

天麻头痛片:最适用伴血管紧张性头痛者案例:44岁的黎女士3个月前出现眩晕、头胀、耳鸣、偏头痛等症状,每于工作压力大、家庭成员关系紧张时加重。

她自我诊断为“偏头痛”和“血压偏高”,自服清肝降火胶囊未见效,故到某医院中医科求诊。

中医师诊断为淤血阻络、血虚失养(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给予天麻头痛片口服。

服药5天后症状缓解;12天后症状消失。

继续巩固治疗半个月,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

解释:天麻头痛片由天麻、白芷、荆芥、当归、川芎等组成,具有养血驱风、散寒止痛的功效。

各种头痛症的中药治疗偏方

各种头痛症的中药治疗偏方

各种头痛症地中药治疗偏方:一、偏头痛:多见于女性,常于青春期起病,呈周期性发作,更有部分病人地头痛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 典型发作前病人常常先有嗜睡、倦怠、忧郁感,并可能在眼前出现闪光、暗点还可出现面、唇、肢体麻木、失语等.这些先兆症状大约经过分钟后消退,然后出现剧烈头痛,痛得好像钻子钻和针刺一样.这种头痛常常偏于一侧,常从眼眶或前额部开始,向半侧部扩展,也可遍及整个头部.头痛发作持续数小时或数日后逐渐减轻,常常在入睡后完全缓解.可用下列方剂治疗:①葛根片(每片含葛根素毫克),每次片,一日三次,开水吞服,边服两个月以上. ②柴胡克,白芍克,川芎克,白芷克,捍附克,杏仁克,细辛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③防风通圣丸(成药),照说明服用. ④山羊角(刮屑)克,川芎克,制川乌克,白芷克,水服,每日一剂. ⑤萝卜汁(加少量冰片)滴鼻. 二、高血压头痛:这种头痛是高血压病人地常见症状.头痛常为深部搏动样钝痛,有时伴有头部紧压感.痛地部位常在额部和枕部.头痛程度常与血压突然升高有关.对高血压头痛可用下列方剂治疗:②天麻钩藤饮:天麻克,钩藤克,夜交藤克,石决明克,炒山栀克,黄芩克,牛膝克,杜仲克,益母草克,寄生克,茯神克. 三、头部器官及邻近组织病变所致地头痛又分为:眼源性头痛、耳拳性头痛、鼻或鼻窦炎症引起地头痛、齿源性头痛、颈锥病引起地头痛. 、眼源性头痛:青光眼引起地头痛可用下列方剂治疗:①羌活克,防风克黄芩克,甘草克,白芷克,藁本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②龙胆草克,蔓荆子克,牛膝克,捍附克,茺蔚子克,赤芍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③是生石决明克,白术克,泽泻克,苍术克,楮实子克,桂枝克,菊花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眼部炎症引起地头痛可用下列方剂:①川芎克,桑叶克,菊花克,牛蒡子克,茺蔚子克,蒲公英克,银花克,谷精珠克,车前草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②赤芍克,黄芩克,青蒿克,山栀克,乳香克,没药克,败酱草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耳拳性头痛:耳部炎症引起地头痛,可用下列方剂治疗:葛根克,菖蒲克,龙胆草克,升麻克,柴胡克,山栀克,黄芩克,木通克,野菊花克,蚤休克,白芍克,细辛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鼻或鼻窦炎症引起地头痛:用下列方剂治疗:辛夷克,苍耳子克,黄柏克,桑叶克,菊花克,蔓荆子克,露蜂房克,菖蒲克,白芷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齿源性头痛:牙髓炎、牙周炎、牙龈炎等引起地头痛可用下列方剂治疗:①银花克,生地克,玄参克,砂仁克,生石膏克,细辛克,川芎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②升麻克,白芷克,荆芥克,防风克,薄荷克(后下),苍耳子克,乳香克,没药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颈锥病引起地头痛:服中药可以使疼痛缓解:鹿含草克,仙灵脾克,苁蓉克,骨碎补克,海桐皮克,羌活克,独活克,木瓜克,鸡血藤克,茜草根克,玄胡克,郁金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四、三叉神经痛:多见于岁以上患者.疼痛部位限于三叉神经痛分部区,疼痛呈突然阵发性闪电样剧痛,如刀割、钻刺、火烫一样.每次疼痛时间短,从数秒钟到数分钟,突然作,突然停止.发作时可引起同侧肌肉抽搐、眼结膜充血、流泪或流涎等症状.三叉神经痛可由说话、吃饭刷牙、洗脸、吹风等诱发,因而患者不敢说话、洗脸或吃东西.三叉神经痛呈周期性发作,病程初期发作较少、间歇期较长.随着病程进展,发作频繁,间歇期短. 三叉神经痛可用下列方剂治疗:①生石膏克、生地克、玄参克、延胡索克、白芷克、细辛克、防风克、牛膝克、麦冬克、三七克,每日一剂. ②守宫(壁虎),文火炕干,研成细末,干燥消毒,分装密封备用,每次克,一日三次,开水吞服,边服日为一疗程. ③川芎克,防风克,桃仁克,红花克,地龙克,水蛭克,姜黄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五、头颅外伤后慢性头痛:患者有头颅外伤史.这种头痛多伴有头晕、乏力、失眠、易激动、思想不集中.在情绪紧张、用力、弯腰地时候,可使头痛加重.治疗方剂:①黄芪克,当归克,桑枝克,桃仁克,红花克,地龙克,全蝎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②当归克,白芍克,土鳖虫克,蜈蚣克,磁石克,夜交藤克,琥珀粉克,菖蒲克,远志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③骨碎补克,川断克,菊花克,红花克,丹参克,钓藤克,血竭克,延胡索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以上谈地是几种常见地头痛病症地中药治疗,至于急性感染性疾病、颅内炎症引起地头痛,应抓紧时机,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随着原发疾病地治愈或好转,头痛症状也会消失或减轻. 民间治疗头痛地绝招有::处方:孩儿参克,野菊花克,赤芍、蔓荆子各克,蚤体克,川芎克,蜈蚣条. 用法:日剂,水煎,服次,药渣用布包,热敷患处,服药期禁房事,避风寒,忌辛辣. 疗效:用药-剂,有效率达:治偏头疼处方:川芎克,白芍、酸枣仁、葛根各克,天麻、僵蚕各克,白芥子、细辛各克. 用法:水煎,日剂,服次. 疗效:用药-天,有效率为头痛可以分为神经性头痛(包括神经衰弱性头痛、紧张性头痛、更年期性头痛、偏头痛)、颅内占位性病变头痛、感染性头痛、感冒头痛. 区别神经性头痛与颅内占位性病变头痛、感染性头痛、感冒头痛地显著标志就是时间长短,神经性头痛时间长,往往是顽固性地,各种检查查不出问题,后三者头痛起病急,各种检查可以查处问题.神经性头痛患者不仅有头痛症状,还有其它症状如头晕、肠胃不舒服等,因此,神经性头痛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地症状之一头疼,很多人认为是小毛病,一般情况下,偶尔头疼或体位改变而头疼不会有太大地问题,应无大碍.不过,如果长时间头晕,就应引起重视,因为长期头疼或经常头痛可能是重病地先兆. 头疼是—个综合病症,是许多疾病地临床表现之一.引起头疼地原因常见以下几种:一是神经系统病变:如脑缺血病变、小脑病变、脑部病变、脑外伤、某些类型地癫痫等.此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某些神经症地病人也会常常感到头疼. 二是耳部疾病:如耳内疾病影响到平衡而引起头疼. 三是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病、低血压病、各种心脑血管病、贫血、感染、中毒、低血糖等. 四是感冒:有时感冒可能会附带有头疼地症状. 五是颈椎骨退化:由于长期姿势或睡姿不良,造成颈椎增生、变形、退化,颈部肌肉扯紧,动脉供血受阻使脑供血不足,是头痛地主要原闲常颈部发紧、灵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指发麻、发凉,有沉重感. 六是贫血:如有头痛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地表现,应考虑贫血地可能性.健康状态下,老年人体内造血组织地存在量以及造血质和量已经有所下降,红细胞本身地老化,使其对铁地利用率大不如前.因此,老年人如果不注重营养保健,很容易患贫血.此外.消化刁;良、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性疾病地患者均可继发贫血. 七是血粘度高: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粘度增高,血流缓慢,造成脑部供血不足,容易发生疲倦、头晕、乏力等症状.其中造成高血脂地地原因很多,最主要地是平素饮食结构地不合理,患者大量吃高脂肪、胆固醇地食物,而又不爱运动.目前该类疾病地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八是脑动脉硬化病:患者自觉头晕,且经常失眠、耳鸣、情绪不稳、健忘、四肢发麻.脑动脉硬化使脑血管内径变小,脑内血流下降,产生脑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疼. 九是心脏病、冠心病早期,症状尚轻,有人可能没有胸闷、心悸、气短等显著不适,只感觉头痛、头晕、四肢无力、精神不易集中、耳鸣或健忘等.此时发生头晕地原因主要是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管腔变细变窄,使心脏缺血缺氧.而心脏供血不足,可以造成供血不足,引起头疼. 临床统计显示,失眠引起地头疼患者比率约为,对于该类型地患者群体,在医学上面,采用纯中药治疗可取得较为显著理想地疗效. 对于头疼最好地解决办法还是预防.比如戒烟酒,忌生、冷、油腻以及过咸过辣过酸地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芽、瓜类、黑木耳、芹菜、荸荠、豆、奶、鱼、虾等;适当地体育活动,保持愉快平和地心态等.。

2脑病科头痛(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脑病科头痛(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头痛(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按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9年)。

(1)主要症状:头痛,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

急性起病,反复发作,发病前多有诱因,部分病人有先兆症状。

(2)辅助检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进行颅脑CT、MRI、MRA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排除器质性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按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Ⅱ)(HIS,2004年)。

(1)偏头痛不伴先兆A.至少5次疾病发作符合标准B-D。

B.每次疼痛持续4~72小时(未治疗或治疗无效)。

C.至少具有下列之中两个特征:①单侧性;②搏动性;③程度为中度或重度(日常活动受限或停止);④因日常的体力活动加重,或导致无法进行日常运动(如走路或爬楼梯)。

D.发作期间至少具有下列的一项:①恶心和/或呕吐;②畏光和怕声。

E.不能归因于另一疾病。

(2)偏头痛伴典型先兆A.至少2次疾病发作符合标准B~D。

B.先兆包括以下症状至少一种,但没有运动机能减弱:①完全可逆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的表现(如:点状色斑或线形闪光幻觉)和/或阴性的表现(如视野缺损);②完全可逆的感觉症状,包括阳性的表现(如针刺感)和/或阴性的表现(如麻木);完全可逆的言语困难性语言障碍。

C.以下标准至少二项:①双侧视觉症状和/或单侧感觉症状;②至少一种先兆症状逐渐发展历时≥5分钟和/或不同的先兆症状相继出现历时≥5分钟;③每种症状持续≥5分钟且≤60分钟。

D.头痛符合无先兆偏头痛的标准B~D,开始时伴有先兆症状发生,或在先兆发生后60分钟以内出现。

E.不能归因于另一疾病。

(3)偏头痛其他类型(二)证候诊断1.肝阳上亢证:头痛而胀,或抽搐跳痛,上冲巅顶,面红耳赤,耳鸣,心烦易怒,口干口苦,或有胁痛,夜眠不宁,舌红,苔薄黄,脉沉弦有力。

儿童偏头痛的中医辨证施治

儿童偏头痛的中医辨证施治

儿童偏头痛的中医辨证施治作者:郝静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第16期偏头痛属于中医“偏头风”、“脑风”、“头痛”、“厥阴头痛”等范畴,《丹溪心法》曰:“头风之痛在一侧者,又名边头风、偏头痛,其痛多在颞部或头角,或左或右,或左右移换,有连目痛或痛久损目者,有恶心呕吐者,兼症不一。

”头为清阳之府,诸阳之会,又为髓海所在,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会于头,故经络脏腑病变皆可发为头痛。

小儿头痛的辨证也要辨内外虚实,而偏头痛多属内伤头痛,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头痛以肝阳上亢和风痰上扰之症相对多见。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侵袭可以诱发偏头痛而症见风寒阻络或风热头痛。

儿童偏头痛临床并不少见,且近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有调查表明,6~12岁儿童偏头痛发病率2%~5%,14~18岁儿童发病率约10%;6岁之前,男童发病相对较多,随年龄增长,女童发病逐渐多于男童,进入青春期后尤为明显。

中医药对儿童偏头痛也有一定的治疗方法,如果辨证施治得当,中医治疗可取得较佳的疗效。

以下简述中医对儿童偏头痛的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肝阳上亢,扰动清空“头为诸阳之会,与厥阴肝脉会于巅”,头颞部为足少阳胆经循行之处,精神刺激或情志不舒致肝失条达、郁而化火、内风上旋、上扰清空而致头痛。

一侧头部呈胀痛或抽掣痛,游走不定,痛时面红耳鸣,心烦易怒,或见头痛而眩,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舌红苔少或苔黄,脉弦细数。

治宜通窍潜阳,熄风止痛。

方以天麻钩藤饮加减,石决明、天麻、钩藤、牛膝、山栀、黄芩、茯神、夏枯草、郁金、菖蒲、当归、生龙牡、白芍、川芎、蔓荆子、菊花、甘草等。

风痰上扰,蒙阻清窍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脾阳失运,痰湿内生,流窜经络,上蒙脑窍。

症见一侧头痛,沉重而昏蒙胀重,时发时止,胸脘满闷,呕恶痰涎,纳呆无味或口苦,多形体偏胖,大便不畅,苔白腻或厚腻,脉滑数或弦滑。

治宜化痰降逆,祛风止痛。

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川芎、法半夏、天麻、白术、茯苓、羌活、白蒺藜、地龙、胆南星、黄芩、竹茹、枳实、川厚朴、枳壳、陈皮等。

中医治疗头痛心得体会

中医治疗头痛心得体会

中医治疗头痛心得体会我是一个长期患有头痛的人,经过多次中医治疗,终于体会到了中医治疗头痛的独特优势和感受。

我要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中医治疗头痛强调整体调理,强调整个身体的平衡,而不仅仅是针对头痛症状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头痛的第一步就是辨证施治,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分析头痛的病因病机,确定辨证施治的方向。

在我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发现我的头痛与气虚、血虚、肾虚等有关,于是针对我的虚证进行调理,包括调整作息,合理饮食,使用中药调理等。

这种整体调理的方式,不仅可以缓解头痛,还可以改善其他身体不适,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其次,中医治疗头痛注重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中医认为头痛多由气滞、血瘀引起,所以治疗头痛必须要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在我的治疗中,医生使用了针灸疗法。

针灸有利于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通过刺激穴位,调理身体,缓解头痛症状。

我每次接受针灸治疗后,头痛明显减轻,并且睡眠质量也有所提升。

可以说,针灸是我中医治疗头痛的重要治疗手段,也是我最喜欢的治疗方式。

最后,中医治疗头痛强调个体化治疗,因地制宜。

中医注重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对于头痛的治疗也是如此。

每个人的病情不同,病因病机也不同,所以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在我的治疗中,医生根据我的病情特点,选择了适合我的中药和针灸方案,而不是一概而论。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式,使得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和持久。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头痛强调整体调理,疏通经络,个体化治疗。

通过多次中医治疗,我的头痛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生活也变得更加舒适和健康。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中医治疗,尤其是头痛等慢性病的治疗,体会到中医的独特优势和魅力。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谷万里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谷万里

【辨证论治】瘀血头痛
(2)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3)方药:通窍活血汤或血府逐瘀汤。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麝香、葱:通窍散瘀止痛; 黄酒:辛窜活血; 大枣:甘温益气、缓和药性。
【辨证论治】瘀血头痛
(4)临床应用: ①气虚血瘀:加参、芪以益气; ②头痛剧烈:加虫类药搜风通络。
【辨证论治】其它
【概说】
一、头痛的发生机制
头痛的发生因素: ☆ 血管的收缩与扩张,以及脑血流变化; ☆ 大脑功能障碍; ☆ 脑膜受到炎症、出血和水肿的刺激和牵张; ☆ 颅周及颈项部肌肉收缩异常等; ☆ 脑神经痛觉纤维的活化; ☆ 神经组织中致痛物质增加,如5-羟色胺 (5-HT)、
内啡肽等。
二、头痛的分类
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将头痛分为三部分:
(3)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 川芎、白芷、菊花、羌活、生石膏:疏风清热止痛; 黄芩、栀子:辛凉清解; 或用桑菊饮加黄芩、栀子(发热、恶风明显时用)。
【辨证论治】风热头痛
(4)临床应用
便秘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泄热,或合黄连上清丸以苦寒降火, 通腑泄热。
口渴欲饮者:加花粉、石斛等。
【辨证论治】风湿头痛
【辨证论治】
2、辨部位:
太阳头痛:后枕部,下连于项 阳明头痛:前额及眉棱 少阳头痛:颞侧、连及耳部 厥阴头痛:巅顶,或连于目部
3、辨性质:
【辨证论治】
胀痛、重坠:痰湿 跳痛:肝火 隐痛、空痛、昏痛:气血不足,肝肾阴虚 刺痛:瘀血
【辨证论治】
4、辨诱因(影响因素)
劳倦加重:气虚 变天加重:寒湿 情绪变化加重:肝火 失眠加重:肝肾阴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辨证^头痛
根据中医理论,头居人体最高部位,脏腑清阳之气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脉和主一身之阳的肾脉均上至头部,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而一旦外感诸邪、内伤诸疾,则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于头,以致清阳郁滞,脉络痹阻而发生头痛。

临床上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头痛是患者的一种自觉症状,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患中,如感染性发热性疾病、高血压、颅内疾病、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偏头痛和颈椎病等,临床较为常见。

从中医角度来说,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使气血运行受阻;或内伤病久,气血不足,失于充养;或痰浊淤血,阻于经络,都可导致头痛。

三大病因细分辨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头痛也不例外,临床上,中医辨证头痛主要在于区别外感、内伤与外伤3种。

外感头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自表侵袭于经络,上犯于头部。

第1页共6页
其中以风邪为主,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所以头痛以风邪所致的居多。

但风邪多兼挟他邪,如风寒头痛,常见到头痛,痛连项背,出现恶寒、无汗等症状;如风热头痛,常见到头痛而胀,甚则头痛欲裂,出现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便秘、尿黄等症状;风湿头痛,常见到头痛如裹,畏风,出现肢体困重、胸闷、食欲欠佳、小便不利、大便溏(编者注:便溏指大便稀薄不成形)等症状等。

内伤头痛多因肝、脾、肾三脏的病变以及气血失调所引起。

起于肝者,或因情志不和或因肝阴不足或肾虚水不涵木而致肝阳上亢(编者注:肝阳上亢为中医术语,指肾阴不足,不能滋养于肝,或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旺而上亢,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眼胀痛、面红耳赤、急燥易怒、心悸健忘、腰膝酸软、头重脚飘、舌红、脉紧如按琴弦等,多见于高血压患者),又因肝经寒气上逆,故而发生头痛,常见到头痛眩晕、心烦易怒、面红口苦、夜眠不宁、大便干结等症状。

起于肾者,多因肾精不足致脑髓空虚,或因肾阳衰微致清阳不展,故而发生头痛,常见到头痛、眩晕耳鸣、精神疲乏、腰膝酸软、遗精带下等症状。

肾阳虚者呈现面白畏寒、腹泻便溏、自汗、手足冷、食欲欠佳等症状,脉沉细弱;肾阴虚者兼有烦躁烘热、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尿赤便秘等症状。

第2页共6页
外伤头痛因跌或扑撞伤之后,或久病入络,使气血淤滞,
亦可发生头痛。

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甚至痛得像锥刺一样。

头痛病例面面观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病症,种类很多,发病原因也多种多样。

限于篇幅,此处将本人临床处置的两三个病例进行点评,供需要的读者朋友参考。

头痛就像是“天气预报”
家住静安区的市民胡先生,经常头痛,却不知是何原因。

“痛的时候,感觉后脑勺有根筋在扯着,更奇怪的是,每当变天的时候,头痛就更严重,就像‘气象预报‘一样。

"胡先生为此就诊过多家大医院,始终不解决问题,于是他担心自己是不是长了肿瘤,又做了头部CT、核磁共振检查,均无事。

无奈,胡先生转而看中医。

在为胡先生做了详细问诊和把脉后,我为其开了14帖中药。

服药2星期后,胡先生的头痛渐渐好转。

分析:胡先生的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提示没有头部肿瘤,但从问诊看,他的情绪比较紧张,结合症状表现,应该是神经血管性头痛。

这种头痛在中年人身上非常多见,且多与内分泌有关系,也与情绪有一定关系。

在天气变化的时候,血管随冷热变化引起缩张,假如血管功能异常而过度收缩,患者就
第3页共6页会因为血管痉挛发生头痛。

如果日常应酬多、疲劳、睡不好,更会刺激头痛频发。

处方建议:对于神经血管性头痛,中医主要是通过补气、活
血、通络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情绪不好的患者还要配合用一些疏肝理气的药物,常用的有川芎、当归、白芷、细辛等中药。

头部后面的头痛从经络循行上来看,是与太阳经有关,除了用基础药,还要加用生姜、薄荷等引经药。

头痛比较严重者,则需用力雄效专的全蝎、蜈蚣等虫类药活血通络。

头痛反复,多半是血淤
62岁的技工牛师傅,退休后仍为单位返聘。

虽然工作压力不算大,但牛师傅近几年来却经常头痛。

“主要是右边痛,感觉是跳痛,吃芬必得也没用,睡一觉就没事,已经三四年了。

”在为牛师傅作了详细检查后,诊断其所患的是典型的偏头痛。

分析:偏头痛主要偏于一侧头痛,左边痛和右边痛没有区别。

偏头痛并非女性专利,许多男性也经常偏头痛。

偏头痛不是没有缘由的,只是原因复杂,与自身体质有关。

患者需要排查是否患有高度近视,以及三叉神经炎。

平时预防偏头痛主要靠自己,调节好情绪,保持好的睡眠。

此外,注意头部保暖。

从中医上讲,头部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对外界的温差很敏感。

冬天最好戴帽子,夏天莫让空调对着头部吹。

第4页共6页
处方建议:偏头痛也要辨证施治,平时在门诊遇到较多的正是像牛师傅这样头痛时间长、反复发作的患者。

这种通常属于血淤型,需要用活血化淤的药物,如川芎、当归、丹参、地龙等。

此外,偏头痛多与少阳经有关系,中医认为,少阳经又与肝有关系,所以许多偏头痛患者还会伴有肝火偏旺的症状,因此还需要加用黄苓、川楝等以清泄肝火,或加用赤芍、白芍、柴胡等引经药。

月经前后,育龄妇女也头痛
孙小姐年纪轻轻,却被妇科病缠身已久。

她告诉我,除了痛经,她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还会出现剧烈头痛的情况,吃止痛药也没用,看了好多次西医妇科医生都没有效果,希望通过中药调理一下。

分析:女性中常有逢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头痛的情况,称为“经行头痛”。

头痛严重者伴恶心呕吐等不适,以育龄期妇女多见,亦可见于更年期尚未绝经者。

处方建议:临床上,中医对女性经行头痛的辨证论治主要分血虚失养、肝阳上亢、痰湿积聚、血淤阻络等4型,对证用药。

1.经行血虚失养:表现为每逢经行或经后头部晕痛,感觉眼眶、眉棱骨处酸痛难忍,月经色淡红,经量愈多则头痛愈甚。

治疗调理以补气养血为主,可选用黄芪、延胡索各15
第5页共6页克,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枸杞各10克,炙甘草5 克。

姜枣为引,水煎服。

2.经行肝阳上亢:表现为每逢月经来潮,则头部剧痛如炸裂,如锥钻,难以忍受。

治疗调理以滋阴柔肝为主,可选用天麻、钩藤、白芍、川芎、菊花、川牛膝、杜仲、桑寄生各10 克,生石决
明30克。

水煎服。

3.经行痰湿积聚:表现为每逢经行时头重昏痛,胸闷泛恶,食欲减退。

治疗调理以健脾燥湿化痰为主,可选用法半夏、白术、天麻、茯苓、蔓荆子各10克,陈皮、炙甘草各5 克。

姜枣为引,水煎服。

4.经行淤血阻络头痛:表现为每逢经前或经行头痛,其痛如刺,痛有定处,经行不爽,量少色紫暗,或挟淤块。

治疗调理以活血化淤为主,可选用赤芍、川芎、桃仁、充蔚子各10 克,红花、三七各5克,姜葱为引,可加适当黄酒,水煎服。

第6页共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