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头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六经头痛
《伤寒论》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头痛的病因、病机、证治进行了系统论述,按六经循行部位及特点进行论治,将头痛分为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少阴头痛、厥阴头痛,并描述其具体症状及治疗方药,现总结如下。
太阳头痛
1.太阳中风证
原文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本证为外感风寒,太阳受邪,营卫不和,卫强营弱,腠理不固,风寒束表,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致营卫不调,发为头痛,发热,恶风,汗出,鼻鸣干呕,不渴,舌苔白,脉浮缓或虚弱等症。治疗上以解肌散邪,调和营卫为原则,应用桂枝汤治疗。方中桂枝辛温,祛风解肌,治卫强,为君药;芍药酸寒,益阴敛营,治营弱,为臣药;桂、芍相合,调和营卫;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既益气补中,又益阴和营;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全方散中有补,滋阴和阳,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是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之主方。
2.太阳中风兼水饮证
原文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本证为水气内停,太阳经气不利所致,既有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的太阳经气郁而不宣的外证,又有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的水郁气结的内证,从其内、外证综合分析,产生气结阳郁的根源在于小便不利,因小便不利,则水不行而气必结,气结则阳必郁,以上诸证便可发生。治疗上采用健脾利水,宣通气化之原则,应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用桂枝汤去辛热之桂枝以防伤及表部气津,以芍药益营气以补益太阳脉络及胃络之营血不足而导致的筋脉挛急疼痛,白术、茯苓补气健脾渗湿,姜、枣补血和营,与芍草合而能补阴。
3.太阳伤寒证
原文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本证为太阳受风寒外袭,毛窍闭塞,卫闭营郁,太阳经气运行不畅,发为头痛,发热,恶风畏寒,腰痛身疼,无汗而喘,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症。治疗上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为原则,应用麻黄汤治疗。麻黄味苦辛,性温,用于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辛温,用于温经散寒,透营达卫,助麻黄发汗;杏仁降肺气,散风寒,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加平喘之功;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防止大汗伤津耗气。诸药配伍,肺气宣,毛窍通,营卫通畅,表邪得解,诸症悉平,是疗太阳伤寒表实证之主方。
4.太阳伤寒兼里热证
原文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本证为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兼有内热,常见头身疼痛,发热畏寒,烦躁,无汗恶风,脉浮紧等症。治疗以发汗解表,兼清里热为原则,药用大青龙汤治疗。由麻黄汤麻黄剂量加倍,减杏仁剂量,加石膏、姜、枣而成。麻黄味苦辛,性温桂枝辛温,温经散寒,透营达卫,助麻黄发汗;石膏甘寒,清解里热,与麻黄配伍能透达郁热;甘草甘平,杏仁甘苦,佐麻黄以发表;大枣甘温,生姜辛温,佐桂枝以解肌。诸药配伍,一是寒热并用,表里同治,侧重于“邪在表者,汗而发之”;二是发中寓补,汗出有源,祛邪而不伤正。
阳明头痛
1.阳明腑实证
原文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
本证头痛为阳明肠腑邪热燥结,燥屎结于肠道,腑气不通,浊邪熏蒸清阳所致,临床上头痛以前额为甚,痛连目珠,伴有腹胀满不大便,身热汗出等里热炽盛、腑气不通的症状。治疗以通腑泄热法为原则,方用大承气汤或小承气汤。方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为君药;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为臣药,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积滞内阻,腑气不通,故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黄、硝推荡积滞
以加速热结之排泄,共为佐使。
2.阳明中寒证
原文197条: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不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
本证为寒邪侵袭阳明,胃中浊气不得通降而上逆于头,清阳失展所致。临床上见头痛,无汗而呕,手足厥冷,咳嗽,小便不利,脉浮紧等症。治疗以温阳散寒,通经达气为原则,方药应用理中汤或桂枝人参汤。理中汤中以干姜温运中焦,祛散寒邪,恢复脾阳,为主药;辅以人参补气健脾,振奋脾胃功能;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而兼补脾和中;桂枝后下解散表寒,助温中焦之阳。诸药合用具有温阳散寒,通经达气之功效。
少阳经胆气郁热证头痛
原文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本证为外邪侵犯少阳,并从少阳之气化热形成,致使少阳枢机不利,临床上见头痛发热,胸胁痞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脉弦细等症。治疗以和解少阳为原则,应用小柴胡汤治疗。柴胡味苦微寒,以升阳达表为君;黄芩苦寒,清热除烦,养阴退热为臣;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散逆气而止呕;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为佐。邪在半里半表,则营卫争,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营卫为使。诸药配伍,使枢机通利,头痛自除。
少阴头痛
原文92条: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本证为少阴阳虚,表里证不解,临床常见头痛剧烈,遇寒加剧,四肢厥冷,呕吐不渴,身体疼痛,神疲乏力,舌质淡,舌苔薄白或白滑,脉沉细无力。治疗上以回阳救逆,散寒止痛为原则,应用四逆汤。方中以附子大辛大热、振奋阳气、祛散寒邪为主药;辅以干姜温中散寒,协助附子回阳之力;佐以甘草温养阳气,并能缓和姜、附之过于燥烈,共成回阳救逆的方剂。
厥阴肝寒气逆证头痛
原文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本证为肝寒犯胃,浊阴上逆。临床上见头痛阵作,以巅顶痛为甚,遇寒痛剧,呕吐清水,手足逆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紧等症。治疗上以温散寒邪,降逆止呕为治疗原则,方药应用吴茱萸汤。方中吴茱萸味辛苦而性热,既能温胃暖肝以祛寒,又善和胃降逆以止呕,是为君药;重用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用为臣药。吴茱萸与生姜相配,温降之力甚强;人参甘温,益气健脾,为佐药;大枣甘平,合人参以益脾气,合生姜以调脾胃,并能调和诸药,是佐使之药。诸药配伍,温中与降逆并施,寓补益于温降之中,共奏暖肝温胃,化饮降浊之功。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痛
原文142条: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澹语,脉弦,五日澹语不止,当刺期门。
本证为太阳受邪,营卫失和,经气为邪所虐,少阳胆气为邪所客而不利。临床上症见头项强痛,发热,头晕目眩,胃脘部堵塞满闷不适,四肢关节烦疼等。治疗以和解少阳,兼以解表为原则,方药应用柴胡桂枝汤治疗。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量合剂而成。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辛散解肌,以解太阳之表;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清火解郁、畅达枢机,以治半表半里之证。同时配合针刺期门,以解太阳少阳之邪。
小结
《伤寒论》中六经病变相关条文将头痛作为关键症状进行辨证,细察之,即可看出,三阳经头痛多伴有发热,为实证,头痛部位清楚,治疗以驱邪为主,兼用和解之法;三阴经多无发热,多伴虚证寒证,头痛部位除厥阴经外部位不甚明显,治疗以温阳补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