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大学如何把自己培养成创新人才
在大学如何把自己培养成创新人才
作为大学生,如何在大学期间培养自己成为一名创新人才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
和建议。
1. 提高个人素质:创新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例如创意思维、沟通能力、学习
能力等。
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课外培训,并且要注意自我修养,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学习基础知识:在实践创新前,要先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在大学阶段,学生应
该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行业状况和前沿技术动态,使自己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3. 参与科研项目:科研项目是锻炼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大学期间,学生可以积
极参与各种科研项目,通过实践和尝试,掌握科研方法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4. 创新实践:创新需要实践的基础,因此学生可以积极申请各种创新实践项目,例
如校内创新大赛、创业孵化计划等。
通过实践,深入了解市场、行业和消费者,不断创新
和改进自己的想法和产品。
5. 多元思维:创新需要有多元思维,学生可以积极拓宽视野,了解有关的学科和行业,不惧挑战,尝试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6. 积极实践领导力:创新人才必须具备领导力,可以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各种组织
和社团,以及担任学生工作组织的职务,锻炼自己的领导技能和组织能力。
7. 建立人脉关系:人脉关系对于创新人才非常重要,学生应该积极拓展社交和人脉,与有关人士和专家建立联系和合作。
总之,成为一名创新人才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培养。
通过提高个人素质、学习基础知识、参与科研项目、实践创新、多元思维、积极实践领导力和建立人脉关系等方法,可以
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成为一名优秀的创新人才。
大学生创新人才“阶梯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人才“阶梯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大学生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勇于探索的高素质人才,各大高校纷纷探索创新人才“阶梯式”培养模式。
本文将探讨这一模式的设计理念、培养路径和实践效果,希望能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阶梯式培养模式设计理念阶梯式培养模式是指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专业特性,分阶段、分层次培养学生创新人才。
这种模式的设计理念是将培养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分别提供不同的培养内容和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各个阶段逐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阶梯式培养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理念:1. 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能力,设立不同的培养路径和培养方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 专业化培养: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设置专业化的创新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使学生能够在专业领域内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实践。
3. 实践化培养: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4. 国际化视野:引入国际化的教学资源和培养方案,加强学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机会,培养学生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和国际化的视野。
二、阶梯式培养模式的具体路径根据上述设计理念,阶梯式培养模式的具体路径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基础阶段:在学生入学初期,通过学习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
2. 拓展阶段: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通过开设专业拓展课程和科技创新实践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实践阶段:在学生完成了一定的科研项目和创新项目之后,通过实习和实践环节,让学生到企业和科研机构实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5. 毕业阶段:在学生即将毕业时,通过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环节,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整合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竞争优势。
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教育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不仅仅是教育体系的责任,也需要企业、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参与。
下面将提出一个全方位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传统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创新型人才更需要的是思维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教育机构应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科研、创业等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此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另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需要注重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教育机构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激励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总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机构、企业、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通过改革教育体系,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注重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第 1 页共 1 页。
基于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创新能力培养
基于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创新能力培养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是大学生拓展课外活动的重要平台,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现状及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大学生创新教育提供一些建议。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核心素质之一,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包括科学创新能力,还包括艺术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他们的综合实力。
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作为社会的一员,大学生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创新能力也是大学生展现自己才华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就业竞争力。
创新能力对于大学生个人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现状分析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较为单一,对创新教育的注重度不高,导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缺乏主动创新的意识和行动。
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导致实际能力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如何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基于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创新能力培养,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校应该加大创新课程的设置和推广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学习渠道。
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如创新创业大赛、科研项目、创新实验等,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一、引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是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教材使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的实施。
二、教学主题教学主题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的核心所在,通过确定合适的教学主题,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而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创新主题,如科研创新、技术创新、艺术创新等。
同时,还可以引入社会热点话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潜能。
通过教学主题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活动安排活动安排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活动可以包括实验实践、项目调研、创业实践等多种形式。
在活动安排中,学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或课题,并组建团队进行合作。
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和支持,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实践环境。
同时,可以通过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合作,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
四、教材使用教材使用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的有效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在选择教材时,要注重与教学主题的匹配,力求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可以选择具有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创新理论,并运用到实践中。
此外,还可以引入案例教学和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
五、教师角色教师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教师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
同时,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实践,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
六、评估与反馈评估与反馈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评估可以包括课堂考试、实践报告、项目成果等多种形式。
教师应该注重评估结果的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不足并提供改进意见。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途径来帮助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2. 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和实践项目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实践项目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这些课程和项目可以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如创意思维、市场调研、商业计划书撰写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业过程。
3. 创新创业导师制度为了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学校可以引入创新创业导师制度。
导师可以是成功的企业家或行业专家,他们将指导学生发展其个人特长和兴趣,并提供实际操作方面的经验分享。
这样一对一的指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创业热情。
4. 创业实践基地和孵化器学校可以设立创业实践基地或与其他机构合作建立孵化器,为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资源和支持。
这样的环境可以鼓励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并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将创意转化为现实。
5. 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和活动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和活动是锻炼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些比赛和活动可以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获得实际反馈的平台,并且通过与其他参赛者交流,学生可以扩展自己的人脉圈并汲取他人经验。
6. 继续教育与培训大学毕业后,学习并不会停止。
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大学生需要继续接受相关领域的培训和教育。
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班、研讨会、行业论坛建设自己的知识体系。
7. 结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多种途径的支持和交织,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课程、引入导师制度,提供创业实践基地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创新潜能。
同时,积极参与各类比赛和活动以及继续接受教育培训也是重要的途径。
通过这样的综合性措施,大学生将能够全面发展其创新创业能力,为未来就业和创业做好准备。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能力的概念创新能力是从事创新活动所具备和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主体从事创造出符合社会意义的并具有革新性与独特性的产品活动所具备的本领技能。
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智力化能力以及创新人格化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其基础和手段是创新智力化能力,其动力和方向是创新人格化能力,三者相互转化,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创新能力。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遇到的问题1.家庭制约影响由于我国受传统习俗影响深厚,导致许多家长对子女在创新思维与实践方面的开发及关注很少,他们不希望孩子遇到失败和挫折,过分的保护孩子,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2.社会重视不够尽管许多高校在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但由于还没有形成良好社会环境,因此发展进度较慢。
社会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力量不强,影响了群众对创新能力的认可度。
创新教育跟不上会导致大学生的创新潜能的萎缩甚至消失,因此,社会应更加关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教育,提供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并采取适当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
3.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课堂讲学也是重要的一环,但目前的课堂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现行的教学方式偏重于理论的课堂教学,具有局限性,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同时还制约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使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因此,迫切需要改革。
4.高等教育实践的问题由于教育的迅猛发展,给未来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学校的学生实践环节仍不够健全。
为此,各高校都在努力改变这一情况,纷纷建设实训基地,优化实验室建设等,但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更加完善。
同时仅仅停留在硬件条件的改善也是远远不够的。
6.大学生自身问题一些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性。
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因此在学习或实践过程中得过且过。
有些学生也想创新,但苦于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
三、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建议1.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应注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知识后盾。
最新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2022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精选7篇)一、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党的领导,有自我学习能力,不断创新进取,同时对其他青年有榜样作用,激励作用的新世纪应用型人才。
二、活动方案1、创业经验分享会邀请创业成功校友分享创业经历,让在校学生聆听校友的创业历程、奋斗经历、了解创业创新,使学生近距离的感受创业文化及校友的奋斗经历,进而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创业意识。
①活动嘉宾:创业成功的校友(在校及往届)②活动对象:我院在校大学生③活动时间:每学期两次,第一次于“五四”前后,第二次于“七一”前后。
④活动内容:本次活动内容分两个环节,分别为嘉宾演讲及观众现场问答⑤活动总结:调查同学们的分享会后反馈,总结制定并筹划下次活动内容2、案例分析会由我院文化企业管理或传播学专业老师对社会当下引人瞩目的青年创业案例进行分析与交流。
①活动嘉宾:我院文化产业管理系系主任或传播学系系主任②活动对象:我院在校大学生③活动时间:每学期两次,第一次于“五四”前后,第二次于“七一”前后④活动内容:青年创业案例分析演讲3、企业对接当代的企业竞争更多的是人才的竞争,为培养国家所需要的新世纪应用型人才,为党和国家发展强基固石,应加强在校大学生与企业联系,从实践中学习进步。
①企业参观:为在校多学生搭建与企业桥梁,参观学习。
②企业实践:联系企业,推荐我院在校大学赴企业进行短期实习,一方面在实践中锻炼大学生,另一方面为企业培养实用性人才。
③企业文化交流会:邀请企业代表赴我院进行企业文化交流会,让大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管理以及企业所需人才素质。
三、活动总结及评优一、现状分析1.目前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
创新和创业教育尚未变成高职院校师生的共同行动。
原因是一部分管理者认为,现在学校扩招,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就不错了;一部分教师觉得现在生源质量下降,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质量都难以保证,还谈什么创新创业?大多数学生则在应付着各种考试,能否创新那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
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面临的一贡重大战略任务。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就要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而担负我国各级各类高级人才培养重任的高等教育,就应当把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以及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培养前言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因此,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历史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什么是人的创新素质呢?所谓创新素质就是在人的基本素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能够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去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高级的、复杂的、综合的能力素质,包括基础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等基本素质。
而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应是:1、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没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创新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个具有良好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
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切忌好高骛远,勿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或是学习上怕吃苦,不愿刻苦学习专业基础知识。
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所学知识的广度,掌握本专业知识和相近专业知识的联系。
刍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刍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之材,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创新能力不仅仅是指大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更体现在他们持续不断地创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能力。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其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于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动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经超越了单一的资源和技术竞争,更多是体现在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比拼上。
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社会价值。
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于创新能力是未来职业成功的基石。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就业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
在未来的职场中,创新能力会成为大学生脱颖而出的重要标志。
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和领导未来的职场发展,实现个人的职业成功。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创新能力也是优秀人才的重要素养之一。
具备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更容易受到企业的青睐,更容易获得优厚的待遇和晋升的机会。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于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
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
只有高等教育能够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创新课程设置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而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就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于创新能力是提高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的认识能力,是人类探索真理的基础。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与方法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与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环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与方法成为了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与方法,并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意识是指大学生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方案,并具备包括风险意识、机会意识、市场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等在内的综合素质。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可以采取以下路径与方法:1. 提供创业案例和成功故事的学习资源。
通过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成功的创业案例,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
大学可以开设创新创业类的选修课程,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邀请创业者、投资人等成功人士来校园进行讲座,分享创业经验和教训。
3. 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举办创新创业比赛、创业实践营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业的过程,培养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提供实践机会与资源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与方法还需要提供实践机会与资源支持。
创新创业是一种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创新创业的本质和过程。
要提供实践机会与资源支持,可以采取以下路径与方法:1. 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创新创业梦想。
2. 导师制度与导师团队建设。
学校可以建立导师制度,为学生分配创新创业导师,提供创意指导和经验分享。
同时,建设导师团队,引进企业家、投资人等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人士,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指导。
3. 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开放。
学校可以与社会企业、创业团队等开展合作,共享教育资源,提供实践机会。
同时,注重开放性教育,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和交流,拓宽创新创业的视野。
大学生该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该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其中创新是其核心,创新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界定了创新素质的涵义,对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对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即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进行课程体系的另一套高效的、科学的评价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新型校园环境。
因此时代向我们的教育提出了要求---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使我们有能力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保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高等学院,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己任,加强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当代哲学创新方法的蕴涵哲学理论的创新, 有着丰富的内涵, 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是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社会实践, 对前人的基本理论观点进行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 作出符合时代和实践要求的新的阐释和说明, 其中包括解决新问题的观点; 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 深入总结新的实践经验, 回答新的实际问题。
探索新的发展规律; 三是根据社会实践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理论, 并将科学理论转变为实践观念; 四是吸取其他一切学科门类的丰富营养, 借鉴世界各国的社会科学成就, 站在世界科学技术革命的前列, 以宽广的眼光, 实现传统社会科学从内容到形式的自我超越和突破; 五是改革传统的研究方法, 实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这五个方面, 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形成一个整体, 不断推动着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繁荣和进步。
培养独立思维的习惯创新是从产生问题开始的,思维也是从产生问题开始的。
对于创新型人才来说,应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思考的习惯,这才有助于人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走上创新之路。
爱因斯坦曾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培养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大学生是现代社会中最有生产力和最具潜力的群体之一。
大学生要成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和素质。
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学校教育、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觉醒性。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等。
1、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学校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应当加强创新课程的开设,推广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手段,营造创新文化的氛围,激发大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2、家庭背景家庭背景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和社交关系,让孩子们充分发展个性和兴趣爱好。
家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其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家庭应该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们感受到温馨、安全和互助的气氛,养成团结合作的意识。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应该支持大学生的创业和创新,提供创新创业的资金、政策和资源,为大学生的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社会应该鼓励创新创业,营造创新文化的氛围,促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同时,社会应该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让大学生有充分的精力和时间从事创新创业活动。
1、建立创新创业课程学校应当建立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大学生的技能和素质。
课程应当包含从理论到实践的全过程,注重知识的应用及实际操作,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提高知识素质大学生应当提高知识素质,包括对于科技、经济等方面的了解,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够在创新领域具备先发优势。
3、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产生创新的重要条件之一。
大学生应该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思维方法和水平,激发自身的创造力。
大学生创新人才“阶梯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人才“阶梯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创新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阶梯式”培养模式则逐渐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介绍阶梯式培养模式在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阶梯式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阶梯式培养模式是指将培养对象从低阶段到高阶段逐步进行,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这种模式通常是由一系列的课程和项目构成。
对于大学生创新人才的培养,阶梯式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理论基础:1.教育学理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有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
阶梯式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中获得不同的知识和技能。
3.人才培养理论:大学生创新人才需要综合素质的培养。
阶梯式培养模式可以分阶段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满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1.清华大学“学长计划”清华大学在2012年开展了“学长计划”,以实现“初入大学的新生能够平滑过渡到大学学习环境中”的目标。
该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调研、研究和应用。
在三个阶段中,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任务,例如调查问卷、阅读论文、实践任务等等。
通过这些任务和活动,学生可以逐渐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南开大学“翼跃计划”优点:1.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更加科学和高效。
2.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发展。
1.需要进行全程规划和具体设计,协调时间和空间资源,实施难度大。
2.对于学生的参与和贡献要求高,较大程度上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自学和自主学习能力。
3.对于学生的学习负荷较大,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结论阶梯式培养模式在大学生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具备重要的理论基础,也在多个高校中得到了成功的实践。
但同时,该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和困难。
因此,在实施该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全面规划和具体设计,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学生身心健康,以确保培养效果的最大化。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是当前教育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
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实践机会与创新思维等方面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设置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上下功夫。
首先,引入创新型课程。
创新型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内容包括创意思维方法、项目管理、技术研究等。
这些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际操作的机会。
同时,还应推动跨学科课程的开设,加强不同专业领域的交叉合作,激发学生的多元思维。
二、实践机会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实践机会的支持。
学校应该积极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平台。
例如,组织创新实验室、创新项目、创业基地等,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际项目的合作实习活动,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创新环境,提高实践能力。
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讲座、培训和研讨会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创新思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例如,可以邀请创新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经验,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
同时,还可以通过启发式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可以参与到项目中,进行头脑风暴和团队合作,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氛围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需要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学校应该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例如设立创新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奖励优秀的创新成果。
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创新比赛和展览,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并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结起来,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需要学校在课程设置、实践机会、创新思维和创新氛围等方面下功夫。
只有提供多元化的培养机会,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人才“阶梯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人才“阶梯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创新能力成为了人才培养的核心。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传统的大学培养模式有些滞后,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怎样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成为了目前大学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创新人才“阶梯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大学生创新人才“阶梯式”培养模式,即通过多种不同层次和形式的教育和培养,将学生从学习者逐步转变为创新者。
这种培养模式基于对学生成长的认知和了解,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点,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该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大学生创新人才“阶梯式”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注。
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特长都是不同的,因此单一的培养方式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通过“阶梯式”培养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设计出不同的培养方案,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该培养模式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学生在不同阶段接受不同层次的培养。
由浅入深地进行培养,使得学生能够逐步适应创新能力的要求,不至于由于培养的难度过大而放弃。
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韧性,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挑战和压力,从而更容易取得成功。
大学生创新人才“阶梯式”培养模式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地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
通过不同层次的培养,使学生接触到不同水平、不同难度的创新项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创新的方法和技巧,为他们将来的创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进行大学生创新人才“阶梯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呢?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纳入到培养的范畴之中。
教师和教育机构需要更多地了解学生,适时地调整培养计划,使其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创新能力越来越被重视。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创新能力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的,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家庭环境:一个家庭的教育能力和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一个家庭注重孩子的创新思维培养,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和探究,那么孩子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2.学校教育:大学的教育环境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也非常大。
如果一个学校注重创新教育、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感,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更强。
3.素质教育:优质的素质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发挥自己的潜能。
4.社会环境: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对于创新能力有影响。
如果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压力较大,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1.创新型教育:大学中的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做到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
2.创新实践:大学生实践活动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到实践中,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3.创新途径:大学生应该有机会参加各种创新竞赛和创新讲座,这样会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励他们的创新思维。
4.多元合作: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团队合作,这样可以有机会交流思想,不断探究和创新,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5.创新意识:学校应该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应该培养积极进取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的幻想,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对于他们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大学和社会应该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为他们的未来发展争取更多的可能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创新能力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之一。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目标和培养方法,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升他们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当前,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的知识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开展各种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课程设置和校园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乐于合作。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方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校外实践、比赛等方式进行培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培养方法:1. 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大学可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市场调研、商业计划书编写、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大学可以组织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创业讲座、创新设计大赛、创业实训等,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创新创业活动中。
3. 提供创新创业支持。
大学可以与高科技企业、创业园区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支持,包括提供资金、场地、导师等资源。
四、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 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
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学生才能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成为创新型人才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成为创新型人才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成为创新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人才是国家综合国力中最关键的因素,新知识靠他们创造,新技术靠他们发明,新学科靠他们创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对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早已突显出来,创新型人才也早已成为国家发展最宝贵的战略资源。
何为创新型人才?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作为创新型人才,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治学方法,同时,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具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
他们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是最新科学成果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未来科学家的培育者。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创新型人才呢?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上的发展,是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因此,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渗透到我们今天的学习中,无疑可以使我们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方法更加科学,更加适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谈创新。
可以肯定,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
古语说的好:温故而知新,创新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神秘而高不可攀,它是人们在对原有知识和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在对原有知识和理论的实践运用当中,发现原有理论无法解决或解释不清楚的问题时,依据实践经验对原有理论进行改进,甚至创造更加适用性的新理论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李云萍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
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一种宽松的环境。
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要实行民主管理,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多用鼓励和奖赏的办法,少用甚至不用指责惩罚的手段。
对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也要给以赞赏:即使他们有些失误,也要热情帮助而不能横加斥责。
我在班级工作中,常常鼓励同学们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凡是有创见的,我都要在全班大加赞扬,并和学生一起民主协商,共同制定班级制度。
这样民主的管理方式,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了一种宽松的环境,也学生提供了展示他们创新能力的重要活动舞台。
提供创新的实践舞台创新不仅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而且是一种需要创新技能的实践活动。
因此,要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班主任还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技能的实践舞台。
我给学生提供的创新实践舞台之一就是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先民主选举常任班委会。
选举要经过“自我推荐”、“竞选演说”、“群众投票”等程序,这是给学生提供的第一个实践舞台。
在“竞选”活动中,不少同学表现了不凡的才能,提出了许多很有创见的“施政”措施。
第二步是由常任班委会成员轮流主持一段时间班级工作,为大家做个榜样。
第三步是以学号为序,全班每个同学轮流当一天值日班长。
常任班委要帮助值日班长工作。
值日班长根据班级的整体计划,提出一天的任务要求,督促检查全班的生活、学习、纪律、卫生、体育活动等,还要填写班级日志,总结一天的工作,提出明天工作的建议,并和第二天的值日班长作好交接工作。
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了遵纪守规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了条件,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
人人当“主编”,办好《班级日报》是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又一重要实践舞台。
《班级日报》采用统一的纸张,用手抄报的形式“出版发行”,全班同学每个人轮流当主编。
谁当主编,谁就负责组稿。
谁当主编,谁就负责组搞、编辑、版面设计、抄写,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班级日报》有“学校新闻”、“班级生活”、“社会大观”、“名言警句”、“学习专栏”、“一事一议”、“我来夸夸他”、“文体活动”等众多栏目,内容丰富多彩而又贴近学生生活;新闻采写、文字编辑、版面设计生动活泼而又各具特色;花边插图、工笔抄写色彩斑斓而又赏心悦目。
每天一期,大家都争相传看,先睹为快;每月的合订本同学们更是爱不释手。
实践证明,办好《班级日报》既对班级管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又为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除了人人当“班长”、人人当“主编”之外,还让学生主持主题班会、组织班级文体活动等等。
总之,作为班主任,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去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他们创新能力。
进行创新的专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创新的氛围和创新的舞台还不够,还需要在教育内容中增加一些有关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和特点,进而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早在40年代,世界上有的国家就开设了“创新力开发”的课程。
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国中小学还没有创造教育的专门课程。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作为班主任,有必要学习“创新教育”的有关知识,并尽可能利用班会等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品格等方面的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曾经在班会上向学生宣讲社会发展与创造发明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是在创新和发明中发展的,从而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创新意识;我还通过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创造发明的具体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发明创新的信心。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收集整理了有关知识,分期刊登在《班级日报》上,较为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了创新思维的内涵、形式和特点,并别列举了一些生动的例子加以说明,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创造型人才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健全而高尚的人格,必须具备献身科学、献身人类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志,要具备敢闯、敢冒险、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勇敢精神,要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品格,我向同学们推荐有关书目,动员他们阅读有关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和传记,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自己成功地组织了一次“向学家、发明家学习”的主题班会。
迈入新世纪,知识经济呼唤着人们的创新能力。
为了使中华民族在新世纪里能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的广大班主任,应该奋发有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五个“重视”薛琴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
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身体的能动作用,解放思想、激活思维、发挥潜能、创新学习。
一、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
例如:教学《磁铁》时,在轻松的乐曲声中,我出示一幅美丽的百花图,一只用曲别针夹住的纸蜜蜂向学生提问:“谁能让这只蜜峰在百花丛中飞舞呢?”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上来表演。
我请了两位特别自信的学生上来,结果这两位学生在全班同学的嬉笑声中宣告失败。
此时,我想:“我来试试,看行不行。
”全班同学睁大了眼睛,等待着我的失败。
当我把藏在手中的磁铁放在画板后轻轻移动,蜜蜂也随之飞舞,学生十分惊奇,我露出得意的样子问学生:为什么老师有这样的本领呢?学生们一下子“顿悟”:老师,因为你的手里藏着磁铁,是磁铁吸引了蜜蜂身上的铁针,老师,我还能让小鸟飞,让乌龟爬呢?……在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充发挥、造力、想象力,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自行探究的方法现代教学认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还要重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要重视学生获到知识的探究过程。
当学生对某一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把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得到暂时的满足。
若教师注重的是指导学生怎样去自行探索知识的方法,则不但会使学生学习的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培养创新精神。
自行探索知识有多种具体的方式方法,可以直接按教材介绍的各种方法去探索,也可以根据客观条件加以改进,还可以直接查阅有关资料,更可使用与众不同的其他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真指导他们学会做对比实验,再灵活应用这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去自行探索知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可得到培养。
例如我在上《热传导》一课时,学生在做检验水、空气传导热能力的实验时,给三根铁丝加热后,粘在整根铁丝下的火柴很快就掉下来,隔着水、空气受热的那两根铁丝下的火柴掉不下来,说明水空气不容易传导热。
但做实验时,烧了很长时间,火柴都没有掉下来。
于是,我就让学生分析其原因,经过讨论后,学生提出的原因有:“是不是铁丝太粗了传热慢?”“天太冷,铁丝散热快?”“玻璃管用得太长?”“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太低?”等等。
我因势利导,鼓励他们根据所提出的原因,研究怎样改进实验装置。
每个学生认真参与,开动脑筋,当实验终于成功时,学生们享受着一种自行探究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遇到问题怎样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我们在每堂课上都充分放手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新能力、实验能力就会一步步发展起来。
三、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学生生性好强,求知欲强,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这类疑问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新知识结构的建立,而且有新意的质疑是学生积极探索的内部动力,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体现。
所以,课堂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点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他们大胆质疑。
每个人对学习内容都有不同的体验和独立思考后的不同见解,“我认为”,“我可以这样”,“我还可以这样”……与他人不同的即是创新的“闪光点”。
正确对待学生的“傻问题、怪想法”,要通过学生的这些“幼稚”想法看到其背后的无穷创新“潜力”。
如我在教《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时,一个学生的发言对我启发很大,他说:“绝缘体有时也会导电。
”对此,我没有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鼓励他说自己的想法。
他说木块如果湿了肯定会导电,他的解释令大家大吃一惊,他所追求的已不是一般的现象了,这种创造性思维不正是我们教育者所希望的吗?我鼓励他继续探究,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小论文。
后来,他写的论文《木块导电了》发表在《学习方法报》上。
在自然课堂教学中,以宽之心善待学生的不同见解,正确评价学生的创新成果,必将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可以说一个人的想像力决定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自然课堂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发现和发掘学生自由想象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异想天开的想像力。
例如学了《生物的启示》一课,要求学生仿效教材中几种发明创造的思维模式构思一件小发明。
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的功能,发明一种吃不完的面包,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环境变化这一功能发明变色军装、变色飞机等。
上《摩擦力》一课时,启发学生想象要是不存在摩擦力世界将成什么样子,学生各抒己见,答案精彩纷呈。
经常进行样的训练,学生将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创精神的熏陶,将会变得更聪明,更富有创造力。
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人的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同样小学生的能力也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
如要学生学会使用测力计,不仅要让学生动手,还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没有亲自参与实践活动,仅在黑板上讲种子的发芽,在挂图上看蝌蚪变成青蛙,就如学游泳不亲自下水,是根本谈不上能力的发展的。
实践活动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实验、制作等动手能力,更能促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因为任何实践活动都是技能和智能(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的密切结合。
复杂的活动是这样,简单的活动也是这样,因此在自然课堂教学中,要热情鼓励、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实践操作过程,促使他们手、眼、脑、口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象、概括等一系列思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