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4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必修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必修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合作、整理、分析、表达的能力。老师则成为启发者和组织者。强调学生如何获取知识,注重过程的学习,改变以往只重结果的教学方式。
出示课题《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走进意象艺术》
(二)、新课教学
课前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大屏幕滚动展示意象美术作品,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按常规组织教学
交流与分享:各学习小组组长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
朗读、讲解、讨论
教师总结:肯定学生的探索活动,强调“意象艺术”的基本特征,分析讲解如何区分具象、意象和抽象。出示三种类型作品若干,让学生鉴别。
(设计意图)
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的兴趣。教师进一步帮助学生搞清“什么是意象艺术”。
我省高中美术新课程才刚刚实施,我从原先的困惑、疑虑,慢慢适应了新课程的教学。
教学并没有按照教材中的环节展开。我认为教材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完整。就本课而言,既有详尽深入的作品分析,也有对意象艺术的独到见解,更有生动的故事引入。正因如此,教材既是一个文本,也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学生完全可以实现自学。教师的作用绝非简单的将教材在课堂呈现,而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譬如,本课最后“意象造型和意象图案在设计和生活领域的运用”这一环节,便是对教材的拓展与延伸。
活动一:对《太白行吟图》的感知与体验
(学生)
朗诵:配乐朗诵李白诗二首
讨论:我心目中的李白形象
鉴赏:表现李白形象的作品《太白行吟图》
(设计意图)
由李白的诗联想李白其人,最后再鉴赏表现李白的作品。把作品的鉴赏放入到特定的文化情境中,强调知识的关联与通感。诗朗诵配以民族古典音乐,用以烘托诗的意境,营造课堂气氛。通过此环节,浪漫、洒脱、不拘一格的大诗人李白的形象已深入人心。《太白行吟图》寥寥数笔,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大写意的手法表现了李白的精神气质,入木三分,惟妙惟肖。

美术鉴赏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一等奖

美术鉴赏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一等奖

美术鉴赏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一等奖1、美术鉴赏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美术鉴赏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提高审美素养,开阔眼界,理解多元化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难点:分清意象与具象艺术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多媒体分别展示《蒙娜丽莎》和《马蒂斯夫人像》这两幅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这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在哪里?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师生总结:两幅画均为肖像名作,但表现形式却迥然不同,《蒙娜丽莎》用笔细腻、描绘真实具体、形象逼真自然;而《马蒂斯夫人像》则是用笔粗放、用色大胆泼辣、表现对象特别、不符合一般常人的理解。

这说明,《马蒂斯夫人像》是画家马蒂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看法而故意采取的一种表现方式。

这中艺术形式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程——意象艺术。

教师板书课题:《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环节二:讲授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找出意象艺术的具体概念,并请一位同学进行朗读。

2.教师播放图片,继续追问:——①从下面即将展示的作品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分析,意象艺术的美术作品和我们习惯上对具象艺术作品的认识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②对比之下,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依次向学生展示并讲解:塞尚的`《圣维克多山》、蒙克的《呐喊》以及梵高的《星月夜》。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全套教案含教学反思(精品推荐看)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全套教案含教学反思(精品推荐看)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可见,艺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艺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1、美术鉴赏的概念2、美术的分类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请你们研究以下的作品,从美术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种类型?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按照其他角度又能如何划分?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六大类3、鉴赏美术作品的步骤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a.下面以《捣练图》和《拾穗》为例,相同题材对比分析欣赏这两幅作品前提:题材相同,同是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分组:第一组:从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第二组: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请同学们表述讨论结果:形式上对比分析:《捣练图》:中国传统绘画,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长卷,展现宫中妇女的完整的捣练劳动过程,具有连环画性质,人物造型工细,线条劲键,用色富丽华贵,明确传达盛唐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画面质朴真诚,人物造型结实,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

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捣练图》:作者张萱,圣唐时期著名人物画家,宫廷画师所画人物雍容华贵,丰颊肥体,突破了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烈女”“孝子”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全套教案含教学反思(精品推荐看)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全套教案含教学反思(精品推荐看)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全套教案含教学反思(精品推荐看)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可见,艺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艺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1、美术鉴赏的概念2、美术的分类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请你们研究以下的作品,从美术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种类型?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按照其他角度又能如何划分?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六大类3、鉴赏美术作品的步骤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a.下面以《捣练图》和《拾穗》为例,相同题材对比分析欣赏这两幅作品前提:题材相同,同是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分组:第一组:从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第二组: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请同学们表述讨论结果:形式上对比分析:《捣练图》:中国传统绘画,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长卷,展现宫中妇女的完整的捣练劳动过程,具有连环画性质,人物造型工细,线条劲键,用色富丽华贵,明确传达盛唐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画面质朴真诚,人物造型结实,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

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捣练图》:作者张萱,圣唐时期著名人物画家,宫廷画师所画人物雍容华贵,丰颊肥体,突破了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烈女”“孝子”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四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1)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四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1)

《走进意象艺术》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意象艺术。

由于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方面,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辨析意象艺术为主要内容来讲解的。

2、学生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勇于探究,敢于否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与联想能力,但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仍单一、稚嫩,本课将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审美知识结构,针对学生在绘画中不会通过特定的形象来准确的表达思想这一弱点,对美术作品中常用的象征性手法进行了介绍,并鼓励学生在绘画实践中进行尝试。

二、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意象美术是美术作品的常用表现形式之一,并能认识并了解意象美术。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法、举例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实践,参与评价作品等过程,培养学生对鉴赏语言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喜爱意象美术作品中典型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2、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的概念、特点、表达手段。

理解三种基本美术语言的形态。

难点:根据意象艺术的形态特征正确认识、辨别意象艺术作品。

3、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图片便于学生课堂查阅。

三、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方法策略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出示图片,难道我们女人都像您画的那个样子吗?“答: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提问法、观察法提问法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给学生疑惑,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

引导学生初步得到结论,得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三种不同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形象怪异出示图片《向日葵》问:1.是不是对现实的客观再现?2.是不是艺术家主观加工处理了的?思考:画中的景象和真实的景象一样吗?如果不同,请说出哪里不同?思考:1.画中表现了什么?2.画家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的?演示画中的场景,分组讨论:此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朱耷为什么要以这种形式来表现呢?这样表现的意图是什么? 欣赏:星月夜》 梵高(荷兰),问:是不是真实的客观再现,是不是真实的心理感受? 再次欣赏《呐喊》,问:和真实的照片作对比,那个更能体现画家想表达的目的? 欣赏:《内战的预感》达利(西班牙),思考: 这张作品有没有受到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 得出蒙克的名言—我并不按照自然绘画,我要从自然中拿取、吸收。

高中美术_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的积极性。

走进意象艺术第二步:悟其“理”总结意象艺术的特点: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主观感受。

自主探究:同桌两个人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1、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环节主要采取合作学习教学策略,通过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去总结意象艺术的最重要的特点。

走进意象艺术第三步感其“意”欣赏一组意象艺术的美术作品。

探究三:意象艺术作品中那些“怪异”甚至是“丑陋”的形象,想表达画家什么样的情感?一、教师引导分析蒙克的《呐喊》色彩:鲜艳的色彩线条;曲线与直线的对比人物形象:夸张的形象蒙克的人生经历,分析、聆听《呐喊》这幅作品。

欣赏图片,以小组形式有组织的发言,谈一谈对画家想通过作品表达什么情感。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环节主要采用合作学习和教学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通过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去总结意象艺术的最重要的特点。

通过对生活的模拟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背景。

——走进意象艺术学情分析授课班级为高一年级学生,高一的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

接受新鲜事物快,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勇于探究,敢于否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与联想能力。

对美的感受和判断能力逐步增强,即审美情感和审美态度逐渐成熟起来。

但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仍单一、稚嫩。

绝大部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普遍都只有一个标杆,认为一件美术作品是否优秀,其标准就是像或者不像,像的就是美的,不像的就是没有水平或者纯粹就是乱画,根本不值得花费时间去欣赏。

本课将通过比较学习方法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审美知识结构,感受和理解意象艺术表达的主观性和多元化。

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的看待问题的意识。

受多元化社会环境的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可塑性仍非常大,因此教师要渗透积极地高尚的情感教育,正确的引导对学生的成长,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走进意象艺术效果分析本节课基本遵循了课标的要求,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和判断,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获得审美享受。

高中美术《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三篇

高中美术《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三篇

高中美术《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三篇一、说教材《走进意象艺术》属于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意象艺术属于三大美术类型之一,是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综合的艺术类型,兼有两种艺术的特点,也为学生后续学习难理解的抽象艺术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水平与感知水平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

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绝绝大部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普遍都只有一个标杆--就是“像”或者“不像”,所以吸引学生兴趣点,使学生以客观的态度学习欣赏意象艺术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和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艺术,通过对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的分析,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提升审美素养,开阔眼界,理解多元化艺术。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象多视角表达的两种方法即平面表达和立体表达。

【难点】能理解物象多视角表达的方法,并用手绘线条的形式表达物象的多个视角。

五、说教法、学法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美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与学法:教法为情境法、展示法、实践练习指导法,而学法则用自主探究法、比较分析法。

六、说教学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我做了如下的准备:PPT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具体环节如下: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第四课 《走进意象艺术》(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第四课 《走进意象艺术》(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走进意象艺术》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美术鉴赏第4课《走进意象艺术》。

本文由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和如何理解意象艺术?两个问题构成,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去思考意象艺术作品。

让学生自主找到意象艺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通过欣赏意象作品联系到前面所学的具象艺术使学生明白这是艺术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同时为学习抽象艺术做好了铺垫,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意象艺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从初中的美术以及生活中的装饰品等视觉艺术中已经接触到不同的美术类型。

他们能列举出中国画的写实性作品——工笔画,表现性作品——写意画等。

但没有认识到意象美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对艺术美缺少全面的了解,学生不能意识不同形态的作品表达艺术家不同的创作意图,不懂得“怪异”的艺术形象中包含着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艺术观念。

高中学生具有好学,善于思辨的特点。

班级中已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勇于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良好学风,他们的洞察力较敏锐,凸显个性思考,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较强,对问题学习有研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以及新课标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能力目标:让学生对意象艺术有所认识和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在于具象艺术和意象艺术都是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表现形式,要使学生分清意象与具象艺术的区别。

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难点是如何明白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以一位女士与马蒂斯的对话为例,指出美术作品并不是完全对现实的“如实”再现,他表达这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一点在具象艺术中也有表现,但是意象艺术中更为突出。

高中美术《走进意象艺术》教案5篇

高中美术《走进意象艺术》教案5篇

高中美术《走进意象艺术》教案5篇第一篇:高中美术《走进意象艺术》教案高中美术《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艺术,通过对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的分析,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提高审美素养,开阔眼界,理解多元化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意象艺术的艺术特点。

【难点】感受意象绘画所表达的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组绘画作品,分别是《布罗格利公主像》《带帽的妇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不同。

并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引出马蒂斯的一句话“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画”,带着疑问揭示课题。

环节二:欣赏作品,探究意象艺术(一)感知怪异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多媒体展示一系列意象艺术的作品,引导学生并谈一谈对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怪异)继续追问:这些作品为什么会产生“怪异”的感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造型与色彩夸张(二)分析怪异1.展示蒙克的《呐喊》,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给你以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一个受到惊吓的人,给人一种神秘不安的感受。

2.继续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小组讨论:蒙克是如何描绘这种不安的?试从色彩、形象、线条等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①造型—骷髅般神经质的人物;②色彩—红色与深蓝、墨绿形成鲜明了对比;③线条—直线与曲线形成对比3.教师点名蒙克会描绘不安是与他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的,有哪位同学分享一下蒙克的相关资料? 学生自愿分享,教师总结:蒙克,1863年出生在挪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然后相继经历了父母与姐姐的死亡以及妹妹的精神分裂,这一系列的打击使蒙克深深的感受到了恐惧与不安。

(三)解释意象艺术意象艺术到底是什么?怎样理解意象艺术?有什么特点? 学生总结回答,教师总结:意象艺术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四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1)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四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1)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让学生对意象艺术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并能表述。

3、情感目标通过鉴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懂得意象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具体体现。

二、学情分析:在与高中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兴趣并不大。

究其原因:第一,是对作品的相关内容、背景了解不够;第二,不知如何了解,不会欣赏作品;第三,学生的文化学习压力很重,没有时间对作品做深入了解,另外,经典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和它所表达的精神、内容与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也是造成学生兴趣不大的原因。

虽然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已占主体地位,但考虑到直观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因而我主要还是用直观展示。

三、教学重点:1.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2.使学生分清意象与具象艺术的区别。

3.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四、难点探究:1.如何明白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2.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

五、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学习欲望1、温故与导入(1)多媒体展示:达·芬奇《蒙娜丽莎》等油画作品,提问:属于哪类艺术?再展示:《马蒂斯夫人像》马蒂斯(2)让学生谈谈这两幅作品所运用的艺术语言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3)学生回答:(略)(4)老师引导、归纳:相同点:题材相同,都是人物肖像画。

不同点:《蒙娜丽莎》是具象艺术,是达芬奇用他擅长的“薄雾法”使得画面色调从明到暗渐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整体上与人物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地融合为一体,从而创造出了我们眼前所见到的符合我们世界真实的形象。

高中美术_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学与教活动设计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导入:课前播放《想你》MV为什么喜欢明星?用形容明星的词语形容你与用鹌鹑形容哪个乐意?古代有一位画家也喜欢用鹌鹑来比喻自己是为什么?引出课题《走进意象艺术》展示课题:《走进意象艺术》观看三幅意象艺术作品,询问学生是否看懂?不懂的其实是创作者想表达的主题小组讨论:利用第二课所学的艺术语言的知识描述画面。

理解意象艺术作品的第一步为艺术语言。

新授:1.镜头拉近观看画面里面的具体形象《老国王》全侧面像,剪影原理把身体分成块面,粗黑线条勾画,转折生硬,色彩厚重,色调阴冷,严峻略带忧郁宁静虔诚。

《向日葵》黄色为主色调,线条扭曲,人生的三个阶段,热烈的生命力量。

《鹌鹑图》点线为主皴擦手法,拟人化,厌烦理解意象艺术作品的第二步为:学生课间休息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观察三幅作品,小组讨论描述作品(回顾旧知识)从美术的角度通过具体形象分析画面中想要传达的情绪。

通过形象感受所传达的情绪。

2.为什么有如此强烈的情绪?结合生平背景来看卢奥:14岁开始做玻璃画作坊学徒。

虔诚的天主教徒,关心社会,作品有强烈的宗教神秘感。

在对社会和宗教的思考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

梵高:生日为早夭哥哥忌日,不被关注,性格热烈,对生命的追寻。

“向日葵画家”。

我希望达到的境界,不是去描画一双手而是手的姿态,不是去精确地勾勒出一个头部,而是头部的表情——换言之就是生命朱耷:意气风发的年龄,遭遇国破家亡,明朝宗室落为布衣平民。

削发为僧。

通过讲解艺术家的生平,得出理解意象艺术的第三步:背景归纳:学生听教师讲作者生平背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活动:1.鉴赏《格尔尼卡》提示:作者:毕加索,时间:20世纪30年代,地点:西班牙小镇2.结合时事美英法联军轰炸叙利亚,深切感受战争的残酷,对于作品也加深理解。

总结:从三幅意象艺术作品入手学习了鉴赏意象艺术作品最基本的三个内容。

理解了艺术家除了表现我们眼中所见到的真实之外,更注重表现内心的真实。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4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教学设计模板-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4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美术鉴赏《走进意象艺术》教案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一)认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二)能力目标让学生对意象艺术有认识和理解。

(三)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作品中更倾向于美术家心内真实,形象更集中、更典型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

三、教学用具1、《美术鉴赏》课本2、最欢喜的一幅画四、教学过程1、温故与导入(1)请同学们欣赏这两件名作:《蒙娜丽莎》(油画•1503-1505年)达•芬奇(意大利);《马蒂斯夫人像》(油画•1905)马蒂斯(法国)。

分组讨论。

(2)让每组代表谈谈这两件作品作者所运用的艺术语言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3)学生回答:(略)(4)老师引导、归纳:这是两件题材相同(人物肖像画),但表现的艺术形式不同的名作。

前一节课的“走进具象艺术”已涉及到《蒙娜丽莎》的表现形式(略),而《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艺术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向意象艺术的殿堂,一起来欣赏、学习意象艺术作品。

(5)板书或媒体展示课题:◎“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意在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直观的感受意象艺术。

效应2、新课与学生(1)板书或媒体展示:什么叫意象艺术?(2)学生回答:(略)(3)老师引导、归纳在《新华词典》中:“意”为愿望、料想.“象”为形状、样子。

意象艺术是对物象加于简略,对其富有表现的因素容纳作者的思想,形成概括的艺术形象。

让学生欣赏本课的《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找到《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有啥不同的地方,从而找到什么叫意象艺术。

(如经过艺术家创作出来的油画作品《圣维克多山》,画中的山、房子、树、天空都变成细小的块面形象)(4)板书或媒体展示: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式怪异?(媒体展示名作《内战的预感》油画•达利)(5)学生讨论、回答:(略)(6)老师引导、归纳美术作品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

高中美术_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类型:高一美术欣赏课·第四课课时:1课时学生分析:在学生的审美价值观里:美术作品塑造现实事物越“像”就越美、就越是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

通过本课,要使学生了解:在美术作品中还有一部分“说像又不像”“不真实”这一类“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

教学目标:①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心型中的第二种类型——意象艺术②引导学生欣赏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体验其视觉感受,了解其外在形式。

③通过师生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评述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意象性美术作品通过造型、色彩及艺术效果传达其内在的含义。

教学目的:以简明的讲解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辨析意象艺术。

重点: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和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形象、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难点:主要是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讨论比较教具:课件学生课外搜集的资料图片油画棒纸张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凡.高作品的视频。

让学生舒缓情绪的同时迅速进入课堂状态。

对比欣赏教学法,复习导入首先展现一空白页面。

师:刚才我们课前欣赏的是艺术大师凡.高的美术作品制作的一段视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美术知识就和凡.高的作品有关。

是什么呢?再上新课前,我们首先来欣赏几组美术作品,这里有大家熟悉的也有大家不熟悉的,在欣赏过程中看看大家从每组中比较能发现些什么?欣赏作品,三组。

《蒙娜丽莎》《拉提琴的少女》《鹌鹑图》《马蒂斯夫人像》《呐喊》《鹌鹑图》三组连放。

师提问:同学们能说说看完这几组作品后,比较下的感受么?提问一至两位同学,学生回答。

轻易的,学生会发现,每组的第一幅,是以前学过的第三课“写实性美术作品”,而每组第二幅学生会描述:“感觉不真实”“既像又不像”。

由此引出课题: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二、发展阶段三幅意象性美术作品连放。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四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四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
2.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意识到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价可能过于泛泛,没有给出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三)改进措施
1. 针对教学组织的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
2. 为了提高教学评价的针对性,我将加强对学生创作作品的观察和分析,给出具体、详细的评价和建议,帮助他们找到创作中的亮点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1. 课堂小结:
- 意象艺术是艺术家运用主观情感,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提炼和再创造的艺术形式。
- 意象艺术作品往往通过色彩、笔触、构图等形式元素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 意象艺术与写实艺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描绘程度和艺术家的情感介入。
2. 当堂检测:
- 请同学们选择教材中的一幅意象艺术作品,分析其表现手法和情感主题。
9.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探究意象艺术的内涵和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创意实践,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创作相结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课后自主完成)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推荐阅读:《美术鉴赏》教材中提到的意象艺术作品的相关研究书籍,如《现代艺术的故事》、《意象与抽象》等,这些书籍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艺术史背景和理论支持。
内容逻辑关系
① 知识点阐述
1. 意象艺术的定义:艺术家运用主观情感,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提炼和再创造,形成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
2. 意象艺术的特点: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表达,色彩、笔触、构图等元素具有强烈的个性化和情感色彩。
3. 意象艺术与写实艺术的区别:意象艺术注重情感表达,忽略客观事物的具体形态;写实艺术追求真实描绘客观事物。

高中美术_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鉴赏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意象艺术作品,了解意象艺术特征。

2.能力目标:能够初步赏析意象艺术作品。

3.情感目标: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情感体验、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认识意象艺术的特征,学习鉴赏意象艺术。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意象艺术,理解意象艺术特征。

(四)教法:讲授法、对比法、小组合作探究。

高中美术鉴赏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小学和初中美术课学习了解了一定的美术常识,但是对美术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和系统,在美术作品分类方面认识比较粗浅,特别是对美术鉴赏基本方法的掌握方面能力还很薄弱。

但是学生对美术鉴赏课充满了兴趣和期待,希望通过学习了解更多更精彩的美术作品和美术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这种兴趣和期待,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快乐,在知识和能力以及道德情操方面都得到提升。

高中美术鉴赏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效果分析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师生和生生互动效果好,增强了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2.教学目标达程度高。

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鉴赏实践检测巩固,学生基本掌握了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和鉴赏基本方法,对于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高中美术鉴赏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意象艺术作品,了解意象艺术特征。

2.能力目标:能够初步赏析意象艺术作品。

3.情感目标: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情感体验、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认识意象艺术的特征,学习鉴赏意象艺术。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意象艺术,理解意象艺术特征。

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为什么意象艺术作品形象怪异,第二部分讲述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高中美术鉴赏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评测练习根据高中美术鉴赏课自身特点,将测评练习安排在当堂教学过程中,随堂检测,当堂巩固。

高中美术_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意象艺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从初中的美术以及生活中的装饰品等视觉艺术中已经接触到不同的美术类型。

他们能列举出中国画的写实性作品――工笔画,表现性作品――写意画等。

但没有认识到意象美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对艺术美缺少全面的了解,学生不能意识不同形态的作品表达艺术家不同的创作意图,不懂得“怪异”的艺术形象中包含着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艺术观念。

高中学生具有好学,善于思辨的特点。

班级中已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勇于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良好学风,他们的洞察力较敏锐,凸显个性思考,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较强,对问题学习有研究精神。

效果分析本课教学设计力求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

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一高中学生自学能力较强,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他们能独立探究解决。

例如:在比较与研究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不同流派作品的比较,分辨出艺术家的主观表达意图,以及影响形成个人风格的主要因素。

这种学习方式直观、感受快、启发效果好。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愿望。

二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对艺术多元性的理解、包容与接受,培养人文素养,从而达到以艺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

比如:讲述凡高选择向日葵作为自己研究目标获成功的事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而达利创作《内战的预感》也说明了艺术家心里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有利于挖掘出学生潜在的感知意识,引起共鸣。

三联系现实生活,发现身边的意象艺术形象,并动手创作,学生亲身体验创作的心灵轨迹,尝试创作的滋味,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

而朗诵散文,创设艺术情境,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来丰富美术教学,实践综合教学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一个亮点。

另外,通过当场反馈教师才能知道教学预设的目标是否实现了。

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共存,会让教学变得更实际和有意义。

如:在本课质疑中有一位学生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意象艺术都采用变形与夸张的表现手法?”这问题就提醒了我,界定意象艺术不能以表现方式作为评价作品类型的唯一标准,而应该让学生懂得“意象”相对于“实象”,它不是客观现实的再现而是艺术家的“意”中之象。

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

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

4、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一:教材分析本课定位:本课属于美术鉴赏中的鉴赏基础的重要环节,仍然以从鉴赏方法引导学生为主。

课程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能够辨析具象艺术和意象艺术的异同。

二、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以简明的讲解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并通过分析鉴赏美术作品学会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2、方法与过程:本课教学方法采取对比法来进行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转换观念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观点与视野对意象艺术作品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懂得意象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具体体现,让学生和艺术家进行一次情感碰撞。

\三:学情分析:作为学生而言,绝大部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普遍都只有一个标杆--认为一件美术作品是否优秀,其标准就是“像”或者“不像”,“像”的就是美的,“不像”的就是没有水平或者纯粹就是乱画,根本不值得花费时间去欣赏。

虽然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已占主体地位,但考虑到直观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因而我主要还是用直观展示。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因为任何艺术都存在艺术家的主观表达,而且有的意象艺术也可以是具象的,这就容易使学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强调意象艺术在艺术形象上的怪异性,以及艺术家对主观意念――感觉和意图的表达。

五:教材分析:什么是意象艺术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如何理解意象艺术六: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七、教法:讲解式、互动探究式、综合探索式、发现式、体验式*学法:小组讨论、综合探究、实践操作八:教学过程:导入——感知意象——究意象——巩固想象(辨识意象和体验意象)——评价展示1.导入:对比具象艺术和意象艺术作品(启发与感知:由马蒂斯的故事启发学生,初步感知意象艺术。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4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反思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4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反思

高中美术鉴赏《走进意象艺术》的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设计改变了过去欣赏课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力求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

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意象艺术的资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学生在思考与讨论的学习过程中运用课程资源,主动参与交流。

二是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学习方法探究不同美术类型的艺术特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美术知识,领悟研究的方法。

高中学生自学能力较强,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他们能独立探究解决。

例如:在比较与研究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不同流派作品的比较,分辨出艺术家的主观表达意图,以及影响形成个人风格的主要因素。

这种学习方式直观、感受快、启发效果好。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愿望。

三是通过诱导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对艺术多元性的理解、包容与接受,培养人文素养,从而达到以艺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

比如:讲述凡高选择向日葵作为自己研究目标获成功的事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而达利创作《内战的预感》也说明了艺术家心里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有利于挖掘出学生潜在的感知意识,引起共鸣。

四是通过倡导学生学以致用,联系现实生活,发现身边的意象艺术形象,并动手创作,学生亲身体验创作的心灵轨迹,尝试创作的滋味,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

而朗诵散文,创设艺术情境,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来丰富美术教学,实践综合教学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一个亮点。

另外,课堂教学中的三分钟质疑,虽然时间不长,但让学生当场质疑却显得非常重要。

学生有了问题,教师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通过当场反馈教师才能知道教学预设的目标是否实现了。

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共存,会让教学变得更实际和有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鉴赏《走进意象艺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新课程美术教科书(人美版)《美术鉴赏》系列中的第4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种主要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中的第二类型——意象艺术。

由于意象艺术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综合的艺术类型,兼有两种艺术的特点,在学习了具象艺术之后,理解艺术家对主观意念——感觉和意图的表达,是学生学习如何鉴赏意象艺术的入门,也为学生后续学习较难理解的抽象艺术打下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意象艺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从初中的美术以及生活中的装饰品等视觉艺术中已经接触到不同的美术类型。

他们能列举出中国画的写实性作品——工笔画,表现性作品——写意画等。

但没有认识到意象美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对艺术美缺少全面的了解,学生不能意识不同形态的作品表达艺术家不同的创作意图,不懂得“怪异”的艺术形象中包含着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艺术观念。

高中学生具有好学,善于思辨的特点。

班级中已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
流,勇于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良好学风,他们的洞察力较敏锐,凸显个性思考,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较强,对问题学习有研究精神。

设计理念
根据高中美术新课程的具体目标,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将美术语言运用于课题研究性学习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内涵。

通过美术鉴赏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和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让学生学会运用视觉感知和美术知识对意象艺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想象与体验,并与生活相联系,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能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1、思考与讨论。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进入教师创设“‘意术’(意象艺术)魅力大家谈”的讨论。

根据课前教师布置自主学习课题内容,搜集相关作品资料,围绕“意象艺术的‘真实’与具象艺术的‘真实’”、“意象艺术与具象
艺术相比哪一种更有表现力?”为题展开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高中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引导自主学习并参与课堂主题性讨论,既检验学生的学习实效,也有利于生成课堂教学。


2、比较与研究。

选择英国画家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与前一课学习过的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两幅作品进行对比,来说明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有着巨大的差异。

委拉斯凯兹笔下“教皇”形象那幅凶狠与狡诈的面貌和性格被真实地刻画出来,而培根以委拉斯凯兹的“教皇”为蓝本,两片血淋淋的大肉片被置于肖像左右两侧,让观众感受到的是一个更加阴险恐怖的教皇形象。

这幅画所产生的艺术震撼力更为强烈。

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形象上反复对比、研究两幅作品存在的差异性。

这种差异就表现在它传递出的不是艺术家的“眼”中之“象”,而是艺术家的“意”中之“象”,即“意象”。

如何理解意象艺术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另一个就是艺术家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来表现。

为此,艺术家就要调动一切手段(常用夸张与变形)来表达这种感觉和意图,而不管是否与我们眼见的现实一致,从而产生艺术形象上的怪异性。

这样,我们可以认定,意象艺术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感觉、想象和表现意图所呈现的形象。

3、分析与理解。

教师启发学生多角度地分析探究不同作品的艺术特征,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意图。

选出有代表性作品作为赏析重点:A、蒙克的《呐喊》主要引导学生从作者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成长历程,艺术家的论述,美术语言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B、达利的《内战的预感》主要从人体的肢解,打破、重组,画家责任与唤醒无知方面进行感受、体验。

C、凡高的《星月夜》主要从作者对艺术的追求,创作激情,色彩表现方面进行想象和评价。

D、苏轼的《枯木怪石图》主要从艺术家的个性,情感,艺术观,创新方面来理解中国写意画的特点:不求形似,惟取物之意气和神韵,笔墨只是画家寄情之物。

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先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到相关作品资料谈个人对作品的见解,教师再做小结。

指出意象艺术是与艺术家对现实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密切相关的。

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越“怪异”。

在赏析凡高作品时教师介绍了凡高选择别人没有画过的向日葵作为自己主攻的项目获得巨大成功的事例。

多角度地从不同的侧重点去分析理解作品,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同时帮助学生厘清意象艺术的“怪异”现象与艺术家观念的关系。

而教师介绍凡高确定自己主攻方向的事例对学生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4、三分钟质疑。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节课要完成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进行知识梳理。

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来请老师解决,或个人对作品的看法提出来与教师交流。

三分钟质疑创设了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一方面学生能将自己的疑惑问题提出来要求教师解答;
另一方面也让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当场反馈,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联想与体会。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多地方就存在着意象艺术美的形象,只是我们不经意去发现它。

比如说;毕加索从废弃物中挑选出自行车把和椅座,将两者组合起来,创造出一件《牛头》的装饰作品,就是一个典型生动的例子。

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生活中的意象美的种种形象……
之后,教师展示火烧云的图片资料,以及天空漂浮云彩的影像。

接着,朗诵一段散文“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他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要求学生以文学作品或图像资料为素材,运用形象思维创作一幅简单的意象艺术作品。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改变了过去欣赏课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力求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

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意象艺术的资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
准备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学生在思考与讨论的学习过程中运用课程资源,主动参与交流。

二是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学习方法探究不同美术类型的艺术特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美术知识,领悟研究的方法。

高中学生自学能力较强,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他们能独立探究解决。

例如:在比较与研究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不同流派作品的比较,分辨出艺术家的主观表达意图,以及影响形成个人风格的主要因素。

这种学习方式直观、感受快、启发效果好。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愿望。

三是通过诱导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对艺术多元性的理解、包容与接受,培养人文素养,从而达到以艺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

比如:讲述凡高选择向日葵作为自己研究目标获成功的事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而达利创作《内战的预感》也说明了艺术家心里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有利于挖掘出学生潜在的感知意识,引起共鸣。

四是通过倡导学生学以致用,联系现实生活,发现身边的意象艺术形象,并
动手创作,学生亲身体验创作的心灵轨迹,尝试创作的滋味,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

而朗诵散文,创设艺术情境,
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来丰富美术教学,实践综合教学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一个亮点。

另外,课堂教学中的三分钟质疑,虽然时间不长,但让学生当场质疑却显得非常重要。

学生有了问题,教师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通过当场反馈教师才能知道教学预设的目标是否实现了。

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共存,会让教学变得更实际和有意义。

如:在本课质疑中有一位学生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意象艺术都采用变形与夸张的表现手法?”这问题就提醒了我,界定意象艺术不能以表现方式作为评价作品类型的唯一标准,而应该让学生懂得“意象”相对于“实象”,它不是客观现实的再现而是艺术家的“意”中之象。

因此,意象艺术也可以运用写实的表现手法来表现现实生活见不到的形象(情景)。

例如:石涛的中国画《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一例。

这幅作品看上去像一幅具象艺术的作品,实际上它属于意象艺术。

当然,在一节课里就要让每一个学生一下子就把意象艺术弄得一清二楚也是有困难的,需要针对学生的认识,在今后的美术课程学习中,不断深化知识面,提高高中学生的鉴赏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