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血管外皮瘤的影像表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血管外皮瘤的影像表现
静脉期
重建
我科诊断:
两肺多发小结节影,考虑转移瘤。 肝脏多发低密度灶,考虑转移瘤。
概述
1、 1982年Weiss和Enzingei报道内了41例少见肿瘤, 该肿瘤富含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内皮细胞为特征。 绝大多数肿瘤起自中等直径或较大直径的静脉, 被命名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2、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为一种罕见的间充质源性 恶性 肿瘤,一种由上皮样细胞或梭形细胞所构 成的、沿原已存在的血管或新生血管生长的、具 有各式不同恶性倾向的肿瘤。文献报道约1/3病人 可有肝外转移,多为肺、脾、淋巴结和骨等。
临床与病理
多见于成人,亦可见于儿童,发病年龄约12-86岁, 平均47岁,女性多于男性,
1550338 多发肝脓肿
血白细胞33.0 *10^9/L 我院行肝穿刺术,抽出白色脓性液体5ml
多发肝脓肿治疗后
动脉期
静脉期
1241200 多发肝脓肿
胃CA肝转移动脉栓塞术后,午后持续低热,穿刺引流证实肝多发脓肿。
鉴别点
患者一般有发热,血象升高等感染症状,增 强后病ຫໍສະໝຸດ Baidu呈环形强化,随访可见病灶内部 也坏坏死,抗生素治疗后病灶缩小
相对而言前者平扫密度更低,后者动脉期强化 较前者明显,范围更大,确诊有赖于病理
多灶性肝CA
鉴别点
肝CA:一般有肝炎、肝硬化病史,AFP指标升 高,增强后病灶呈“快进快出”,门脉癌 栓,肝门淋巴结肿大等征象
肝脏多发囊肿
境界清楚、密度均匀、无强化,肝脏整体血管形态走行正常
658905 多囊肝
未见正常血管走行
棒棒糖征
1529495棒棒糖征及包膜凹陷
1089769
• 女 26y • 体检方向肝脏多发低回声
上海中山医院行肝穿刺活检,病理为:肝上 皮样血管内皮瘤
鉴别诊断
主要与以下病变鉴别: 肝脏多发转移 多发类CA 多发肝脓肿 多灶性肝癌 肝脏多发囊肿 肝紫癜病等
转移瘤的影像表现与本病表现很相似,容易 误诊
转移瘤多发原发灶,典型表现为牛眼征
1096179结肠CA肝转移
1261110 类CA
鉴别点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平扫呈低密度,增强后周边强化,多发生与肝脏 周边,多环形强化,境界清晰,侵犯肝脏静脉血 管,典型表现有“棒棒糖”征象
典型类CA有神经内分泌症状
单发或多发低密度或不均匀肿块,病灶内见囊变、 坏死区;增强动脉期壁不均匀强化,门脉期持续 强化,坏死区无强化。
MRI表现
T1 多为低信号
T2 多为高信号,病灶中心由于凝固性坏死、 钙化出血等可出现低信号改变
增强后病灶边缘强化,坏死囊变区不强化
典型性表现
“棒棒糖”征:增强CT或MRI图像上,多个较大结节肿块, 肝静脉或门静脉行向这些病灶时逐渐变细并终止于病灶边 缘,形成类似棒棒糖样的外观。
棒棒糖征包括两个结构:边界清楚低密度肿块代表糖果,闭 塞的静脉代表棒子 边界不清的肿块、含气空腔或外生性肿块不符合棒棒糖征, 如果病灶中央出现瘢痕样强化或肿块明显不规则强化,叶 不能判定为棒棒糖征,强化的静脉影终止于病灶的边缘, 或仅仅伸入道病灶的强化环内,如穿过或被推移,及形成 侧支血管等均不考虑棒棒糖征
肿瘤结节肉眼观察通常呈白色,质硬,或呈
胶冻状,肿瘤外表面通常呈红色花斑状, 伴有充血征象。组织学上由树突细胞、间 质细胞或类上皮细胞组成。
CT表现
平扫:必要,目的观察有无钙化,文献报道 15%在平片上可发现钙化。多为低密度肿块, 主要由黏液性基质所致。
增强:常为多发结节样病灶,可融合性生长, 可形成较大的融合性肿块,多分布在肝脏 的边缘,病灶周边呈环形强化,中心低密 度及包膜内陷。
通常无症状而偶然发现,有时症状主要表现为频 繁发作上腹痛,及体重减轻、也有些病人表现为 肝衰竭、布加综合症或门脉高压。
肿瘤常呈多发性,肿瘤细胞常侵犯干窦和肝 内脉系统,肿瘤围绕肝静脉、门静脉或小 静脉使其狭窄或闭塞,受累的静脉有两种 表现:
1、受累的肝静脉或门静脉在肿瘤周围逐渐变 细,边缘光滑
2、受累的静脉到达肿瘤边缘时完全闭塞或截 断
静脉期
重建
我科诊断:
两肺多发小结节影,考虑转移瘤。 肝脏多发低密度灶,考虑转移瘤。
概述
1、 1982年Weiss和Enzingei报道内了41例少见肿瘤, 该肿瘤富含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内皮细胞为特征。 绝大多数肿瘤起自中等直径或较大直径的静脉, 被命名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2、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为一种罕见的间充质源性 恶性 肿瘤,一种由上皮样细胞或梭形细胞所构 成的、沿原已存在的血管或新生血管生长的、具 有各式不同恶性倾向的肿瘤。文献报道约1/3病人 可有肝外转移,多为肺、脾、淋巴结和骨等。
临床与病理
多见于成人,亦可见于儿童,发病年龄约12-86岁, 平均47岁,女性多于男性,
1550338 多发肝脓肿
血白细胞33.0 *10^9/L 我院行肝穿刺术,抽出白色脓性液体5ml
多发肝脓肿治疗后
动脉期
静脉期
1241200 多发肝脓肿
胃CA肝转移动脉栓塞术后,午后持续低热,穿刺引流证实肝多发脓肿。
鉴别点
患者一般有发热,血象升高等感染症状,增 强后病ຫໍສະໝຸດ Baidu呈环形强化,随访可见病灶内部 也坏坏死,抗生素治疗后病灶缩小
相对而言前者平扫密度更低,后者动脉期强化 较前者明显,范围更大,确诊有赖于病理
多灶性肝CA
鉴别点
肝CA:一般有肝炎、肝硬化病史,AFP指标升 高,增强后病灶呈“快进快出”,门脉癌 栓,肝门淋巴结肿大等征象
肝脏多发囊肿
境界清楚、密度均匀、无强化,肝脏整体血管形态走行正常
658905 多囊肝
未见正常血管走行
棒棒糖征
1529495棒棒糖征及包膜凹陷
1089769
• 女 26y • 体检方向肝脏多发低回声
上海中山医院行肝穿刺活检,病理为:肝上 皮样血管内皮瘤
鉴别诊断
主要与以下病变鉴别: 肝脏多发转移 多发类CA 多发肝脓肿 多灶性肝癌 肝脏多发囊肿 肝紫癜病等
转移瘤的影像表现与本病表现很相似,容易 误诊
转移瘤多发原发灶,典型表现为牛眼征
1096179结肠CA肝转移
1261110 类CA
鉴别点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平扫呈低密度,增强后周边强化,多发生与肝脏 周边,多环形强化,境界清晰,侵犯肝脏静脉血 管,典型表现有“棒棒糖”征象
典型类CA有神经内分泌症状
单发或多发低密度或不均匀肿块,病灶内见囊变、 坏死区;增强动脉期壁不均匀强化,门脉期持续 强化,坏死区无强化。
MRI表现
T1 多为低信号
T2 多为高信号,病灶中心由于凝固性坏死、 钙化出血等可出现低信号改变
增强后病灶边缘强化,坏死囊变区不强化
典型性表现
“棒棒糖”征:增强CT或MRI图像上,多个较大结节肿块, 肝静脉或门静脉行向这些病灶时逐渐变细并终止于病灶边 缘,形成类似棒棒糖样的外观。
棒棒糖征包括两个结构:边界清楚低密度肿块代表糖果,闭 塞的静脉代表棒子 边界不清的肿块、含气空腔或外生性肿块不符合棒棒糖征, 如果病灶中央出现瘢痕样强化或肿块明显不规则强化,叶 不能判定为棒棒糖征,强化的静脉影终止于病灶的边缘, 或仅仅伸入道病灶的强化环内,如穿过或被推移,及形成 侧支血管等均不考虑棒棒糖征
肿瘤结节肉眼观察通常呈白色,质硬,或呈
胶冻状,肿瘤外表面通常呈红色花斑状, 伴有充血征象。组织学上由树突细胞、间 质细胞或类上皮细胞组成。
CT表现
平扫:必要,目的观察有无钙化,文献报道 15%在平片上可发现钙化。多为低密度肿块, 主要由黏液性基质所致。
增强:常为多发结节样病灶,可融合性生长, 可形成较大的融合性肿块,多分布在肝脏 的边缘,病灶周边呈环形强化,中心低密 度及包膜内陷。
通常无症状而偶然发现,有时症状主要表现为频 繁发作上腹痛,及体重减轻、也有些病人表现为 肝衰竭、布加综合症或门脉高压。
肿瘤常呈多发性,肿瘤细胞常侵犯干窦和肝 内脉系统,肿瘤围绕肝静脉、门静脉或小 静脉使其狭窄或闭塞,受累的静脉有两种 表现:
1、受累的肝静脉或门静脉在肿瘤周围逐渐变 细,边缘光滑
2、受累的静脉到达肿瘤边缘时完全闭塞或截 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