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德育的思考
德育生活化的内涵解析
德育生活化的内涵解析德育是一个我们都应该重视的课题,尤其是在如今这个快节奏快节奏的时代,坚持德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这里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其内涵,把德育工作生活化,发挥它的作用。
其一,德育就是要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让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和认识道德价值,以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信仰为指引,走向一个社会责任心强、精神追求高的时代。
德育的核心是教育,要从教育的内容、方法以及教师的引导中体现德育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德性。
其二,德育要以文化的精神为依托,通过文化的传播,让每一个人都接受社会的文明教育,从而达到让我们更臻于完美,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伦理修养,营造一个文明温暖的社会氛围。
其中,娱乐文化尤其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比喻化的手法也更容易将道德传播到更多人面前,故而,利用娱乐文化传播德育精神将发挥起良好的效果。
其三,把德育工作生活化,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形成有效的德育结构体系。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地方,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如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们尽可能地接触到道德的知识和典型的行为,努力令孩子们用正确的观点来审视这个世界。
其四,要从身边的细节做起,如服装要正式整洁;语言要文明、有礼貌;处事要考虑他人而不是自我;处处要守礼节;衣食住行都要加以注意;社会活动中应符合道德规范,以合理慷慨和真诚待人处世,保持平等互助、友善宽容的道德操守,以彰显我们的责任心和人格魅力。
以上就是本文对德育生活化的内涵解析,希望大家能够正确认识德育,积极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来,从身边每一件事情做起,用自己的行为习惯,激发全社会的社会责任心,营造一个文明秩序的和谐社会环境,以共同构筑我们的道德体系,促进全社会的发展进步。
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教育科学
2 1q 第 3 O l- 期
中职德 育课课 堂教学 生活化 的思考
陈 丽 ( 建省 闽 清职 业 中专学校 3 0 0 福 5 8 0)
摘 要 :第 三轮 中职 校 德 育课 改新 方案 具有 时代 感更 强 、针 对性 更 强 、实效 性 更强 的特 点 。 因此 ,促使 德 育课 课 堂教 学生 活 化 ,提 高德 育课 教 学的 有 效性 ,就 成 为每 一位 中职 德 育课 教 师 深 入研 究 与探讨 的 课题 。 笔者从 生活教 育的理 论 、新 课 改 实践 、 民 主平 等 的师 生 关 系、教 学 方式 、评 价 方式 等方 面进 行 了积 极 的探 索 。笔 者相 信 ,只 要 我 们做 课 改 的有 心人 , 关 注 学 生的 生活 需
求 , 不 断 探 索 、 创 新 ,就 一 定 能 建 功 立 业 。
的特 色 ,实效 性更 强 。那 么 促使 德育 课课 堂教 学 的生 活化 ,提 高 德 育课 教 学 的有效 性 ,就 成 为每 一位 中职 德育 课 教师 深入 研究 探 讨 的 课题 。生 活化 指 将学 生从 抽象 、理性 的 说教 中解 放 出来 ,给 学 生感 受 生活 、体 验 生活 的机 会 ,使 学生 在与 现 实世 界 的撞击 、 交 流 中产 生对 世 界 、对生 活 的爱 ,从 而 自发地 、主动 地去 获取 知 Nhomakorabea识 。
德 育 课 教 师 是 当 前 教 学 改 革 的 主 力 军 ,教 师 的激 情 、创 新 关键 词 : 生活 教 育 ;新 课 改 ;生 活 化 ; 民主 平 等 ;教 学 方 和 实践 是推 动职 业 教育 发 展 的基础 。第三 轮 中职校 德育 课 改新 方 式 ; 教 学评价 案 的 实施 ,必 然要 对德 育 课教 师提 出新的 挑战 ,必 然给 德 育课 教 师 的课 堂教 学活 动 带来 许 多新 问题 、新 困难 、新任 务 。这 就需 要 希腊 学者 普 罗塔 格认 为 : “ 头脑 不 是一 个 要被 充 满 的容器 , 德 育课 教 师增 加投 入 ,投 入到 了解 学 生 、亲近 学 生 、读懂 学生 中 而是 一个 需要 被 点 燃 的 火把 。 ” 教育 的本 能就 是 “ 发 ” “ 去 , 让每 一个 学生 都 “ 所发 展 ” ,要树 立相 信 “ 启 引 有 人才 各 异 ”的 导 ”,也 就是 唤 醒人 的 生命 意识 , 启迪 人 的精 神世 界 ,建 构人 的 观 念 ,要 勇于 提 出帮助 “ 人人 成才 ”的承 诺 。对待 中职生 ,我 们 生活 方式 , 以实现 人 的生 命 价值 的 活动 。 生活 是德 育 课堂 的 出发 教师 要有 更大 的 爱心 、更 强的 耐心和 更多 的关心 。 点 ,也是 德育 课 堂不 可避 免 的 归宿 。只 有 回归 生活 , 让学 生在 课 德育 课课 堂 教学 生活化 可从 以下 几个 方面进 行尝 试 : 堂学 习 中体验 生 活 ,在 生活 中学 习 ,才 能培 养 和提 升 学生 的 生活 ( )建 立 民主 平 等 的师 生 关 系 ,让 学 生 尽情 地 参 与课 堂 学 1 习 生 活 品味 ,才能 真正 掌握 生活 的技 能 ,才 能 真正 学会 生活 。 审视 当前 中职 校 德育 课课 堂 教学 ,普 遍 存在 着 实 效低 微 的 问 李镇 西 在 《 走进 心 灵 一 民主教 育 手记 》指 出 : “ 教育 不是 人 题 。笔 者 认为 其 原因 主要 是大 多 关注 科 学世 界 ,而 淡漠 学 生 的生 和物 的关系 , 是人 和人 的关 系 ,是 心灵 和心 灵 的关 系 。 ”民主平 活 世 界和精 神 世 界 。这种 忽视 学 生情 感和 生 活 需求 、 脱离 现实 生 等 的师 生关 系 ,和 谐 、宽松 和 个性 化 的教 育环 境 ,有利 于 学生在 活 的课 堂 教学 ,消 磨 了学 生 的生 活 品味 ,不 能满 足 学生 的 发展 需 学 习过程 中产 生 自信 心和 成 就 感 ,有利 于推 动 学生 的创 新学 习 , 求 。 为此 ,笔 者认 为 中职 德育 课 课堂 教 学必 须 生活 化 ,让 学生 参 是创 新 思维 成长 和 发展 不可 缺 少的 养料 。 唤醒 学生 的 生活 品味 要 与社 会 生活 ,使学 生 “ 实 ”的经 验 尽量 丰 富 ,在 “ 在 ” 中不 求教 师必 须 改善 师 生关 系 ,充分 尊 重学 生 ,使用 民主 的教育 策略 现 现 知 不觉 中渗 入 “ 来 ” ,以改 变 那种 与社 会 生活 相 脱离 的课 堂 教 和原 则 ,营 造 民主平 等 的课 堂 氛围 :要 有 宽厚 的胸怀 和 心态 ,主 未 学。 动与 学生 平 等 的交流 和 交心 ;要 从 生活 上做 学 生的朋 友 ,在 学 习 纵 观 中外 教育 , 关 于生活 教 育 的论述 与研 究可 谓源 远 流长 。 上做 学 生 的伙伴 ,在探 究 中做 学生 的合 作 者 ,不 以权威 的姿 态对 在 西方 , 以法 国启 蒙运 动 思想 家 卢梭 的 自然 教育 和 美 国现 代教 育 待 学生 ,允 许 学生 拥有 自己的 想法 和观 点 ,鼓励 学 生怀 疑 、挑 战 家杜 威 提 出的 “ 学校 即社 会 ” “ 育 即生 活 ”最 有 影 响 。在 我 师长 的意见 ,鼓 励 学 生发散 性 思维 ,从 不 同角 度 、超常 规 的方 式 教 国, 陶行 知先 生将 生 活教 育推 向了一 个 新 的高度 ,是 生活 教育 理 进行 思考 和探 究 。 论 与实 践 的集 大成 者 ,其 核心 思 想是 “ 生活 即教 育” “ 社会 即学 ( )不 断改进 教学 方法 ,使 学 生获得真 实 的生 活感受 2 校 ” “ 学 做 合一 ”, 其 主要 精 神 是 : ( )强 调 教 育 与 生活 的 教 1 教 师 的 教 学方 式 要 以创 造 条 件 使 学 生 不 断 获 得 学 习 成 功机 联 接 , 要 求 教育 活 动 既关 心 儿 童 未 来 的生 活 ,也 关 心 儿 童 的 现 会 为主要 原 则 , 以引导 学生 学会 学 习为 主要 方法 ,以培 养学 生学 实 生 活 ; ( )强 调 儿童 的 主 体地 位 ,指 出 教育 要 尊 重儿 童 的 个 习兴 趣 为主 要手 段 , 以鼓励 创 新精 神 、培养 创造 能 力 为教学 思想 2 性 ,要 依 据 儿童 身 心 发展 的规 律进 行 ; ( )强 调 儿童 自我 人 格 的核 心 。 以 “ 于学 生 生活 、贴 近 学生 生活 、 引导 学生 生活 ” 为 3 源 的完 善 ,指 出教 育 既要 适应 社 会 发展 对人 的 需要 , 也要 满足 个 体 基本 思路 ,遵 循 学 生生 活 的逻辑 ,使学 生 的认 知在现 实 生活 中提 自身 发展 的需 要 ; ( )强调 教 、学 、做 合一 。 4 一 升 。坚持 贴近 实 际 、贴近 生 活 、贴近 学 生 的原则 。采 用 学生 喜 闻 生 活 教育 的 理 论给 我 们 的 启 示 是 : 学校 , 是 一个 被 师 生 乐见 、生 动活 泼 的方 式进 行 教学 ,积 极挖 掘 教材 的 生活 因素 、与 同拥 有 的 “生活 世界 ”,是 一个 有 关 “ ”的世 界 ,一个 活 的 世 现 实 生活 密切 联 系 的资源 等 ,备 课 、上 课 。如 《 人 职业 生涯 规划 》 界 。在这 个 “ 活世 界 ” 中 ,最 基 本 的是 人 的生 活 、精 神 、价值 教材 中 ,有些 案 例写 得 生动 、具 体 ,情节 感 人 ,可让 学 生各抒 已 生 和交 往关 系 。生 活 的过程 是 生 命 的活动 过程 和 精 神 的价 值实现 过 见 ,挖掘 故事 中人物 的 内心世 界 , 让人物 “ ”起来 ,发 挥案 例 活 程 。学校 教 育在 学 生个 体 生命 的 生长 与成 熟 中 ,既不 能 分 离学 生 情 节 的感 染 作 用 。第 三 轮 的 德 育 课 改 新教 材 ,是 按 照 “ 出 问 提 生活 的完 整 性 , 又不 能将 学生 的 这一人 生阶段 作 为 生活 的准 备 阶 题 —— 解 决 问题— — 归纳 分 析 ”的思 路进 行 设计 的 ,这就 为 转变 段 ,任 由教 育去 填 允知 识 。学 校 教育 要关 注 学生 作 为 “ ”— — 教学 方式 和 学 习方式 ,实施 动态 教学 提供 了可 能。教 师可 根据 班 人 个 完整 的人 、 一 具 有鲜 活 生命 有 机体 的人 、一个 有 着 多方 面 级专 业 、课 型 以及训 练 目标 的不 同而 选 择不 同 的教 学方法 ,包括 个 需求 ( 认 知 、精神 、生理 、 心理 )的人 在学 校 这个 生 活世 界 的 案 例 教学 、项 目教学 、模 拟 教学 、主 题辩 论 教学 等 多种 具体 的教 如 现实 存在 ,要提 升学 生在 校 的 生活 质量 。要想 使 我们 的德育 课 能 学 方 法 。 满 足 学生 多方 面的需 求 ,必 须使 教 学过 程 成为 ~种生 活过 程 , 并 ( ) 以活 动 为载 体 ,重视 活 动 中 的体 验 与 感悟 ,帮助 学 生 3 通 过 课堂 学 习这 种生 活过 程 去影 响 学 生的 其他 生 活 ,并 从 中创造 参与社 会 他们 的新牛 活 ,提升 生活 质量 。 朱 永新 教授 在 《 新教 育之 梦 》一 书 中提 出: “ 想 的德育 , 理 2 0 年 1 月 ,教 育 部 印 发 了 《 于 中 等职 业学 校 德 育课 课 应 该 重视 在 自然 的活 动 中养成 学 生 的德性 ,让 学 生在 游戏 和丰 富 08 2 关 程 的 改革 与教 学 安排 的意 见 》和 新修 订 的 《 等职 业 学校 德 育课 多彩 的 自主活 动 中体验 和 感悟 道 德 的境界 。”现代 生 活教 育理 论 中 课 程教 学 大纲 》 ,这 标志 着 第三 轮 中职 校 德育 课 ��
德育生活化品格言行化
德育生活化品格言行化德育生活化,品格言行化,是指把德育融入日常生活中,通过言行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德育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开始,让学生们明白做一个有品德的人是值得追求的目标,需要从细微的事情做起,从言行上做起。
只有让学生们懂得德育是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品行就会随之产生改变。
关于德育生活化品格言行化,我们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在学校教育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美好,善良,真诚,助人为乐等积极情感,以情感驱动行为。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一些爱心公益活动,组织义工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到给予和关爱的快乐和幸福,培养学生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德育主题的班会、讲座、主题班会、家长会等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德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注重道德操守,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这些活动中,学校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给学生们做德育主题的讲座,让学生们在生动的案例和故事中认识到美好品格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和责任感。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德育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德育的力量,通过亲身实践去体验做一个有品德的人的快乐与幸福,让学生们内化这种感受,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德育教育,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老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和关怀,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情感联系。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的人。
在德育生活化品格言行化的过程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可以与家庭、社会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学校也可以加强与社区、家长、社会团体等的协作,动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为学生的品德养成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值得强调的是,德育生活化品格言行化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
浅谈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育策略
浅谈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育策略小学生是德育教育的重点对象,因为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教育者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展自律的品格、耐心的情感、尊敬的态度等。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生活化教育策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德育,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育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内容设置在小学德育的教学中,首先需要关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设置。
德育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身心双重的成长。
在学习中可以提及分享与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班级集体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互助互爱的品格;教育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可以通过给学生自由的时间管理,让他们自主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并根据计划进行检查和反馈等方式培养学生自律的品格。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要注重材料的选择和设计,不能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二、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班级和家庭的一些具体事件作为教学素材,通过情景还原、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可以编排一些小剧场,让学生扮演角色,模拟家庭或班级中的一些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学会德育。
教师还可以利用小学生活中的某些细节,例如幼儿园、家庭、校园等生活教育素材,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三、生活化教学环境生活化教育策略还需要依托于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下,学生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德育的氛围和力量。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可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形成德育的环境和情境。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增添一些游戏、纪律等元素,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
四、生活化评价方式生活化的评价方式是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
小学生刚刚踏入学校的门槛,很多时候还处于自我认知的初级阶段,因此德育教育要以生活为依托,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最终形成自己的德育观念和观点。
浅析小学德育的生活化策略
浅析小学德育的生活化策略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德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而针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生活化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小学生正处于生活的初步认知阶段,他们更容易通过生活化的方式来接受和理解德育教育。
本文将就浅析小学德育的生活化策略进行探讨。
一、提倡榜样引领小学生在德育教育中,需要有一个明确的道德榜样来引领他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可以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学校可以通过树立“德育明星”、“道德楷模”等称号,来表彰那些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色的学生,让他们成为全校学生的榜样。
学校也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上的模范人物或者优秀的家长,来进行讲座和交流,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案例和经历来学习。
榜样引领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在情感上接受德育教育,从而自觉地去践行。
二、开展生活化的主题活动生活化的主题活动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纪念日等,开展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主题活动,比如爱国主题、环保主题、亲情主题等,让学生们在活动中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来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
这样的活动能够拉近学生和德育的距离,让他们在活动中对学校的德育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情感化的德育课程德育课程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德育课程中,学校可以通过讲故事、观影、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让学生对一些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情感化的德育课程,学生能够在情感上接受德育教育,增强对德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愿意主动践行德育规范。
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德育实践课程,比如义工活动、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际中去体验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应有的道德修养。
四、班级生活化管理班级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班级的生活化管理对于小学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班主任、班干部等可以通过班会、班级卫生等多种途径,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做事方式。
在班级管理中,可以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的关怀,对学生的成长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支持。
德育化的生活和生活化的德育
德育化的生活和生活化的德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德育教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逐渐深入人心。
但是,很多人还没有完全理解什么是“德育化的生活和生活化的德育”,这篇文档将从概念、特点、效果等方面阐述这个概念。
一、概念“德育化的生活和生活化的德育”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秉持着一种崇高的道德理念,将其内化于心,使其成为行为准则,同时也是通过德育教育手段在人们生活中发挥其教育作用的过程。
二、特点1.普及性:德育化的生活和生活化的德育是普及性的。
无论是老年人、中年人,还是青年人、儿童,只要是社会人,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遵循道德准则,践行自己的道德信仰。
2.自觉性:德育化的生活和生活化的德育是自觉性的。
它要求人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将道德履行作为生活常态,这种自觉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更好地实现自我约束。
3.生动性:德育化的生活和生活化的德育是生动性的。
它要求人们通过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生动有趣的德育课程,来吸引、引导人们去实践自己的道德信仰,推进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
三、效果1.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德育化的生活和生活化的德育可以有效地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
通过推动人们在生活中践行道德准则,可以使人们在情感上更好地感受到道德的魅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2.增强社会责任感:德育化的生活和生活化的德育可以增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人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可以通过内化的形式体现出来,这种道德责任感会让人在思想上更加关注社会公众利益,实现更广泛的社会调节机制。
3.促进人际交往:德育化的生活和生活化的德育可以促进人际交往。
它通过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关注他人利益,秉持善良、真诚的表现形式,有效地塑造了和谐友好的人际交往氛围,从而帮助人们拓展了社交范畴,提高了生活质量。
四、结语“德育化的生活和生活化的德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可以通过去除社会上积弊、促进和谐共处、提升国民素质等方式,构建起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体系,在实现社会变革发展的同时,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更多美好的元素。
德育生活化的内涵解析
德育生活化是指将德育融入到学校日常生活中,使其成为学生日常行为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一种德性教育风气。
在学校管理中,倡导以“服务、创新、责任、共融”的
宗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遵守社会公德,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德育生活化要求学校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说,多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而学校的课程应该重视传授道德价值和道德素养。
此外,德育生活化还要强调形成文明、文化的生活习惯。
要求学生们学会尊重、维护他人的权利,做一个有礼貌的人,不讲粗俗的话。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们支持社会正义,遵守社会公德,不得做出违背社会法规的行为。
最后,德育生活化要求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采取积极的行为,关心社会发展,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在平凡中跳脱出来,为社会做出贡献。
只有真正把德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与文明习惯,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中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方式的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中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既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对道德规范的传承和弘扬。
以下是我对中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一、学校德育生活化的现状中学德育生活化是指通过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进行德育教育。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道德教育,从而增强他们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
但当前,中学德育生活化存在以下问题:1. 德育意识淡漠。
学校德育生活化的实践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推广,校领导和教师缺乏德育思想的指导,德育意识淡薄。
2. 教学和德育相脱,德育方式单一。
在校园内,德育教育和学科知识教育分开,不能深度融合。
而且,德育教育模式单一,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很难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
3. 德育生活化存在缺陷。
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中,还存在经验不足、方法不当、效果不佳等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学应该积极推进德育生活化实践工作,推行以生活为基础,以德育为导向的实践教育。
这种方式对于改善学校德育生活化的现状,提高中学德育生活化的实际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领导和任课教师的支持和配合。
在教师培训中,应该重点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德育的方法和德育的效果等,让每位教师都明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加强德育课程的开设。
德育教育和课本知识的教育都应该深度融合。
将德育教育与课本知识相结合,通过设定德育作业,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教育意识和能力。
3.改进德育生活化教育方式。
教师应运用多种手段来推行德育教育,比如通过建设德育环境、多种文化活动和对学生进行个别化引导等。
4.建设学生社会实践服务站。
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平台,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接手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在实践中自我认识、实现自我价值。
谈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谈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德育教育也逐渐倾向于生活化教学,通过生活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如何将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贯穿于日常教学中,成为教师们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风貌生活化教学要求把德育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风貌。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景教学、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和体验道德情境,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和品德修养。
在班会或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分享一些身边的故事、校园里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感悟其中的道德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何为是非、善恶,并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做到言传身教。
二、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尊重他人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
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通过身教和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包括尊师重道、尊长爱幼、尊重同学等。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以身作则,做学生良好的榜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品德表现,学会尊重他人。
教师还可以运用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需要和困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心他人,从小事做起,帮助他人,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快乐和成就感,形成热爱助人、关心社会、乐于奉献的品质。
四、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在团队中完成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组合作、班级集体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浅谈德育生活化
浅谈德育生活化目前,我国学校德育还存在只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道德体验与实践,只重书本知识学习,忽视学生生活中道德资源的利用和开展等情况,致使学校德育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难以取得实效和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那么,如何才能使德育生活化呢?笔者有以下两点看法。
一、要使德育生活化,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教师要理解《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即所学知识内容、道德、规范、生活常识都是从生活中来,又为生活服务。
生活才是德育的起点,是道德践行的土壤。
德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德育,再说德育与智育不同,德育的目的主要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即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向上的生活。
如《品德与生活》上册第一课“我上学了”,学生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结识了新同学,认识了老师,发了新书,有了自己的新课桌,被同学照顾,被老师关心,从而学生感悟到自己的生活和上学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懂得怎样尊敬老师,怎样和同学和睦相处,怎样爱护新书、新课桌等等。
此外教师还得认识德育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明确德育课程是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文化教育、科技教育等有机整合成一门包容性更强的综合性课程。
教学核心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即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教会学生在自己回味体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从而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
因此,教师想要改变学校德育实效不高的现状,就应该让学校德育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回归生活,关注、指导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并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生活,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
二、要使德育生活化,教师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大家都看到,新课程《品德与生活》课本图画精美,色彩鲜活,文字生动,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游戏和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科学、生活的启蒙教育。
高校德育生活化的思考
高校德育生活化的思考摘要:本文通过指出现阶段在高校道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困境,并联系德育生活化的本质要求,相应地在道德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德育德育生活化策略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效率低下,德育模式僵化,内容空泛,脱离生活实际。
表现在:道德教育与生活分离,仅仅注重道德知识的学习,而不注重道德行为,使德育成为纯道德知识的教育。
德育的受教育者被教育者从生活中抽离出来,采用由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强制灌输的模式。
面对这些问题,德育生活化的理论和模式则对当前的高校德育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一、德育生活化的定义所谓德育生活化,就是将德育与人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把德育寓于生活之中,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德育的内容,实践道德行为,使德育更加贴近人的生活需要,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必须生存在社会化的生活中。
“人”之所以作为人的存在,不但因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也包括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人一旦没有了社会关系,那么就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了。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是人们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与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的价值取向,具有判断人们行为正确与否的作用。
它要求人们既要对事物负责,也能不伤害其他人。
所以道德也离不开社会关系。
离开实际的生活,道德的存在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道德和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怎样去做一个人”的根本生存方式问题,而不是具体行为规范问题。
德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并且要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
离开社会生活实际进行的德育,仅存于于理论层次的德育,是空洞的,这样的德育脱离了“人”所赖以存在的社会生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德育生活化将德育与“人”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形成道德意识,习得道德理念,开展道德行为,真正的使德育回归于生活,回归于人自身。
生活化德育给智障学生一片“蓝天”
生活化德育给智障学生一片“蓝天”新时代学校的德育理论,正在从文本式的德育逐渐向生活化的德育发展。
生活化德育,是指从理想化、教条化的道德教育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从德育主体的角度,围绕其社会现实生活而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新模式。
这种新的德育模式,如何走进特殊学校、走进特殊学生中间,给智障学生营造一片晴朗的“蓝天”,是许多特殊学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本文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揭示了当前面向智障学生推行生活化德育的意义,然后结合例子探究了生活化德育的实施策略。
标签:生活化德育智障学生意义策略引言传统的文本式德育课程,过于依赖德育教材和教师的讲解,是一种传授型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德育问题的思考和整理,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建构生活化的德育课程,让德育课程联系实际生活,学生的道德发展才可能是全面且健康的。
而特殊学校的智障学生,由于在思维、认知等方面存在一些缺憾,因此在达成高级情感体验、构建道德伦理观念方面存在不足,存在迟滞或困难的现象。
但是,这些学生的生理发育却和其他正常青少年一样,如果不能建立良好的品德观念,将会为未来发展埋下隐患。
因此,在智障学生中推行生活化德育,意义重大。
一、生活化德育的推行意义推行生活化德育,能够为智障学生带来诸多益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能满足智障学生健康生活的要求传统的教条式德育,将德育变成一种和其他学习科目难以区分的学习任务,文本式的讲解增加了智障学生建立生活化联想的难度。
而生活化德育,将德育问题化解成一个个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情境,不仅降低了智障学生学习的难度,还能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健康的风向标,引导他们走向健康的生活,保持积极正向的状态。
(二)能提高智障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传统的德育方式,教育人要懂礼貌、讲文明、互相友爱,但是智障学生往往很难把握其中的交往尺度,很难培养实际的交际能力,例如如何在做自己和交朋友之间保持平衡,如何在具体情境之中勇敢开口等。
对学校德育生活化的认识和思考
02
学校德育生活化的现状和 问题
学校德育生活化的现状
德育课程设置丰富
学校开设了德育课程,覆盖了道德、礼仪、法律、历史等多 个方面,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德育活动多样化
学校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如志愿服务、文化节、艺 术比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德育教育。
学校德育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德育生活化能够增强学生的道德 情感和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道
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德育生活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德育生活化可以促进学校德育 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推动学校 德育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德育生活化可以增强学校的文 化氛围和校园文化建设,提高 学校的文化软实力和社会影响 力。
德育生活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 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 使命感。
德育生活化强调将道德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体验、感悟并 内化道德观念。
德育生活化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 培养其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公民意识。
德育生活化的特点
人文性
德育生活化强调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 出发点,关注学生的文化背景和个体 差异,体现了人文关怀。
建立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德育生活化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 对德育生活化的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和反馈,不断完善 和提升德育生活化的质量和水平。
06
结论和展望
对学校德育生活化的认识和思考总结
德育生活化是教育的核心
德育生活化是一种将道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它强调学生在生活中 的体验、思考和行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思考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结合,本文是关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在国家教育标准的不断 ___和完善前提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逐渐以生活化为基础,将生活化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活实践,从而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前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
本文主要对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的教学现状及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
在目前的小学教学中,大多教师还是过于重视理论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感体验和实践。
因此教师要改变这一教学理念,从教学主导者向教学引导者、合 ___方向进行积极过渡,并要抓住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掌握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提问、讨论、回答等,从而充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间,并且多元化的 ___发展趋势改变了人们的固有生活方式,进而对青少年正确思想品德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同时现今学生的个性发展极其强烈,大量数据的调查显示灌输式教学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使教学效率也大大降低。
因此相关教育机构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从而使其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
小学思想品德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德育效果,其主要存在的价值是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良好发展,而思想品德又包括了社会学、社会科学及人类学等内容,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主动构建思想道德体系。
由此可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要以实际生活为基础,积极 ___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从而拓宽学生的.丰富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目前,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对实际生活的 ___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偏差:第一,没有充分发挥出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的经验性和体验式特点,忽略了教学过程产生的价值,而这种价值主要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并且大多数教师不重视对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难以与生活相结合;第二,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生活。
浅谈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育策略
浅谈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育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德育教育越来越成为了学校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
与传统教育相比,德育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
因此,在德育教育中,生活化教育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生活化教育策略,简单来说就是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体验和行为作为教育的内容,给学生提供更真实、更具体、更直观的教育体验。
生活化教育策略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培养良好道德实践的有效途径。
下面就谈谈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育策略。
一、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积极参与的教育方法。
生活中的情境教学方式最为直观、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和认同感。
在德育教育中,可以针对某些常见的道德问题,通过设计情境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如班级里存在的小组合作问题,可以设计一些团队活动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学习;在乘车的普及过程中,可以模拟公交车上发生的突发情况,创造一些交通安全知识,引发学生的身体安全意识等等。
二、游戏教育游戏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娱乐方式之一,游戏教育也是一种生活化教育策略的手段。
游戏的功能在于让孩子在活跃的游戏场景中盲目地认知到生活中的各种道德规范,同时还可勾画出孩子们的情感、思维和行为。
比如一个简单的道德教育游戏,引导孩子认识“良好习惯”,可以制作一版打印良好习惯卡片,让孩子们知道好习惯的具体体现并互相交流;游戏过程中触发积分、公示成绩等激励机制,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寻找快乐、安全、合法等识别标准。
三、讲座教育讲座教育是另一种生活化教育策略,可以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道德方面的知识。
“好传统文化,好伦理道德”等类似的讲座课程,是生活化教育策略中的一部分。
这类课程通过展示历史、包括亚洲传统文化、中华道德等,以及一些现实案例如「过马路不看车」引起的交通事故等,引导学生了解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教育方式也可以有所不同,如语音讲座、图片讲座等,从不同方面让孩子们接受不同形式的道德教育,不局限于课本知识。
中职学校德育生活化的一点思考
观、 人生观 、 社会责任感等 。 只有在实践活动中 ,
学生接 受的道德知识才能转 变为 自身 的思想 道 德, 才能培养道德 能力 。
呢?我认为要着力优 化校园环境 ,建设积极 向 上、 勤 奋进取 、 热爱集 体 、 团结友爱 的学校 生活 环境 , 发挥环境 的人文教育作用 , 使学 生有效地
利 用 校 园 环 境 进 行 自我 教 育 。
( 一) 片 画强调 德育 知识 的传授 , 忽视 德育 德育是 五育之首 ,而 且也要求各 门学科都 要渗 透德育教育 ,然而 实际学习 中往 往以智育 为重 。现有 的学校 德育 也大多 以知识 的传授 为 主 ,学生学到 的德育知识 ,是否 真正能学 以致 用, 用它来解决 实际生活中的 问题 , 还 要打个 问
根本不考虑学生 在家庭 中、在社 会上的真实 反
1 . 发挥传统德育 中教师的垂 范作 用。“ 其身 正, 不令而行 ; 其身 不正 , 虽令不从 ” , 教师与 学 生每 天相处 , 在课 堂上 、 操 场上 、 走廊 里 ……教 师 的一言一行 对学生起着榜样示 范作用 。教师 无私奉献 、 爱岗敬业 、 诚实守 信等崇高 的职 业道 德都耳濡 目染地感染着学生 。因此 , 教师要努力 使 自己成 为道德高 尚、 有所 作为的人 , 真 正成为 学 生 的楷 模 。
使他们懂得 你所讲的道理 ,你 就要用一种东 西 去表示 它。” 我也非常赞成这 种观点 , 任何 良好 思想 的形成 , 只能在德育实践活动 中进行 。学生 在参加 社会 实践的过程 中 ,会激 发相应 的价 值
络 。学生 的健 康成长离不开家 庭 、 学校 、 社 会这
谈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谈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工作者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而是更加重视学生的品德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就是在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体验和领悟道德规范,提高道德素养和能力。
下面我们将谈一谈关于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相关内容。
1.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载体,以德育为目标,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让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学生在感悟、体验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道德能力。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激发学生爱国爱民族、善良宽容、勤奋好学、诚实守信等良好品德,形成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乐于助人、积极进取的良好品格,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素养。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包括情感教育、观察引导、角色培养、实践体验等。
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正直、勇敢、担当等品质;通过观察引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各种社会现象和行为规范,锻炼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角色培养,引导学生在模仿中感悟,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领悟不同的人生道德规范;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提高道德素养和道德能力。
1.注重日常教学中的德育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引导,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老师可以在班会、课堂上讲述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感悟中认识和领悟道德规范;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生活化的德育题材,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2.利用课外活动加强德育教育在课外活动中,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德育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温暖和责任;组织一些德育主题的课外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道德品质;组织一些道德模范校外参观活动,让学生感受身边一些普通人的伟大。
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生活化思考
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摘要:第三轮中职校德育课改新方案具有时代感更强、针对性更强、实效性更强的特点。
因此,促使德育课课堂教学生活化,提高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每一位中职德育课教师深入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笔者从生活教育的理论、新课改实践、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做课改的有心人,关注学生的生活需求,不断探索、创新,就一定能建功立业。
关键词:生活教育;新课改;生活化;民主平等;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希腊学者普罗塔格认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充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教育的本能就是“启发”“引导”,也就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生命价值的活动。
生活是德育课堂的出发点,也是德育课堂不可避免的归宿。
只有回归生活,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才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才能真正掌握生活的技能,才能真正学会生活。
审视当前中职校德育课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实效低微的问题。
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是大多关注科学世界,而淡漠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
这种忽视学生情感和生活需求、脱离现实生活的课堂教学,消磨了学生的生活品味,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为此,笔者认为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必须生活化,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现实”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在”中不知不觉中渗入“未来”,以改变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课堂教学。
纵观中外教育,关于生活教育的论述与研究可谓源远流长。
在西方,以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的自然教育和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最有影响。
在我国,陶行知先生将生活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是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其核心思想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主要精神是:(1)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接,要求教育活动既关心儿童未来的生活,也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2)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指出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个性,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3)强调儿童自我人格的完善,指出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也要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4)强调教、学、做合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化德育的思考
“生活化德育”是在应对当前德育实效性差问题时对德育价值取向的一种思考,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
文章主要对“生活化德育”的内涵、现实性进行分析,深化对生活化德育的认识。
标签:生活化德育;内涵;现实性
“生活化德育”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德育理念,主要从以下两点来认识它:
一、生活化德育的内涵
近年来,在中小学的德育课中,进行了德育生活化的改革和实践,生活化德育已逐步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和新的德育理念。
什么是“生活化德育”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学者认为,生活化德育是道德通过道德生活來学习,真实有效的德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到生活。
它依据儿童的实际年龄特征,在儿童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儿童的认识、理解、体验、感悟、交往和实践出发,引领儿童过美而善的生活。
南京市玄武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德育特级教师陈立春认为,生活化德育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学德育改革和发展的价值取向的概述,即让中小学德育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回归生活,关注、指导和引导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各种生活情境中理解、体现、践行所要求的价值和美德,让学生在同他们置身的生活世界的有意义的交流,与他人、自然、社会的交往中理解、体验、践行所要求的价值和美德,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1]。
这是对“生活化德育”比较全面、贴切地阐释。
其实,对“生活化德育”的提法,有学者也将其表述为“生活德育”、“生活道德教育”、“德育生活化”。
徐州教育学院副教授苏虹认为,生活化道德教育是通过具体道德的生活而学习道德,即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回到生活的道德教育,是赋予道德教育以生命性的教育理念。
[2]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唐汉卫认为,生活道德教育或者说以生活为基础的道德教育就是让学生热爱生活、了解生活、亲自去生活的过程,学会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而不是在现实生活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去培养一个人的道德[3]。
综观以上各种观点,尽管各有不同,但都贴近了“生活化德育”的内涵:生活的德育意义与德育的生活意义相通;德育以生活为中心,从学生现时的、自然的、真实的、具体的生活出发;在引导和指导学生的道德现实生活时,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道德培养和发展中发挥主体性;通过生活指导下的具体道德生活的德育,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享用生活、超越生活,实现和谐、自由和幸福。
二、生活化德育的现实性
1.生活化德育的实践
我国的中小学德育一直处于理想化的状态,“远、大、空”的抽象化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需要相脱节,挫伤了学生接受德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受到很大挑战。
为此,“生活化”作为21世纪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价值取向,日益受到重视和发展,“生活化德育”被广泛实践。
浙江省遂昌县新路湾镇中心小学实施了“生活化德育”,并取得喜人的收获。
该校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生生活和成长过程之中,从学生一朝一夕行为养成和品格形成的自律兼他律开始,使学生在做事做人的实际生活中感悟人生、接受教育,德育工作灵活且富有实效。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通过学生餐厅的用餐生活对学生进行了鲜活的育人活动,学生的用餐纪律、卫生以及节约不浪费都得到了很大改观,许多家长都称赞学校的“生活化德育”是一件令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的好事。
重庆永川区萱花小学将“生活化德育”作为首要工作来抓,让德育回归生活、融入社会。
它将德育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尊重学生品德发展的内在需要;学校在引领和指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融入生活等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心灵、意志、情感上的教育与升华;“生活化”洞开了学校德育的新境界。
枣庄市市直学校积极实践生活化德育,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之中,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为德育教育素材,进行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使学生品德养成变为自觉行动,同时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活德育新模式。
2.生活化德育的现实意义
“生活化德育”对当今的学校德育不仅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生活化德育”理念指导学校德育以现代生活为中心,从现实生活中挖掘丰富的德育资源;贴近和深入学生生活,发挥学生道德生活主体性;重视学生道德的自我养成和自我教育,营造民主、宽松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的德育功能,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新局面。
当前,很多学校进行了“生活化德育”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更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实行“生活化德育”改革的决心。
“生活化德育”的实践,使学生最基本的道德生活认知和体验得到重视,德育融入了学生的亲身生活,激发了学生的自觉道德需要,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和学校的德育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立春.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05,(1).
[2]苏虹.生活化道德教育的本质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6).
[3]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