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精神对现代社会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精神对现代社会启示
建管学院彭晓亮20090811
前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
之朴。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永远是不妄为又无所不为的。

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 而展开的。

形而上的"道"是我们人类的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接触的。

如果这个形而上的"道"不与人生发生关系,那么它只是一个挂空的概念而已。

然而老子的哲学形而上的色彩固然浓厚,但他最关心的仍是人生与政治的问题。

因此,"道"必然要向下落实到经验界中,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柔弱等观念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和精神。

其中,"无为"的观念,成为《老子》一书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观念都是围绕这个观念展开的。

一、从时代背景看“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纵,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即"有为",老子看到的"有为"的祸害己经非常严重了。

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老子注释及评价》第七十五章,老百姓饥寒交迫,是因为统治者的苛捐杂税太多,老面姓的灾难不断,是因为统治者妄自作为,违背规律。

老子对当时的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过着越来越奢侈的生活提出了批判。

老子看到当时的统治者本是无德无能的,却偏偏好大喜功,妄自作为,结果使老百姓疲于奔命,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

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极力呼吁统治者为政要"无为",实行"无为而治",不要过多干涉者百姓的生活。

“无为”是老子对统治者的一种要求,要求统治者顺应天意,不要过多干涉自然规律,不然就会遭受报应,得不偿失。

老子认为为政者应当能做到"无为而治",有管理而不干涉,有君主而不压迫:君主应当学水的本色,有功而不自居, 过着勤俭的生活,日理万机不贪享受,治国能顺应社会规律、时代潮流,制利国、利万众的宪政:一旦制订颁布,就不轻易改动,让万民在颁布的宪政下自化。

二、“不为”、“不作为”不等于“无为”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消极等待,只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

老子“无为”属实是一种积极无为。

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

从哲学角度讲,客观世界都是一个联系的整体,一切都有其运作的规律,我们要顺从这一规律,为不能超越它。

这就是老子的“不为”。

当然,我们也要顺势而为,这也是老子所鼓励我们的,我们在客观规律前提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不作为”不是老子哲学思想中的“不为”。

“不作为”是一个消极的“不为”,我们所说的老子“不为”是一种积极的“不为”。

明知能为而不
为,此为消极!这也是警告统治者,在了解,掌握自然规律,民生疾苦的前提,主动去改变现有状态,而不是要“不作为”。

只顾着明哲保身,能为而不为,见利忘义,这是曲解老子的积极“无为”。

三、将“无为而无不为”运用到当今社会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这无疑是文明进步的标志。

然而不幸的是,近代以来也出现了一股全然不顾自然规律,蔑视自然、虐待自然的错误思潮,把自然界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巧取豪夺,竭泽而渔,大规模地“征服自然”,导致了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

环境污染、生态失调、气候变暖、物种锐减、土地沙化、江河断流、蓝藻肆虐、洪灾频繁、能源短缺、交通紊乱,如此等等,这些问题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以二元对立为核心的西方现代理念和绝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受到了质疑。

有识之士开始把眼光投向东方、特别是中国文化,呼唤回归哲人的智慧,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指导人类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遵循客观规律,合理而又永续地利用自然的文明发展之路。

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点改变:
1、政治管理上我们要“积极无为”
我们建设和谐社会遇上种种困难,社会有规而不循,居者无其屋。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过多干涉我们社会的运作。

社会是矛盾所驱动的,我们现在的两大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这两大矛盾,直接影响我们的社会建设。

我们要遵守社会发展规律,适应它,而不是改变它,使之成为我们要的那样。

在社会的发展中,政府所做无需过多,“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第二十七章)。

政府所要做的,仅仅是人民需要什么,政府就给予什么;人民创造什么,政府就肯定什么,保护什么。

不要以为“无为”无用,老子云“故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第四十八章)。

人民会自己选择自己的乐意的环境,统治者无需过多干涉。

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循客观规律,寻求一种“无为状态”。

2、文化上我们要“积极无为”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百花凋谢,百家一言,我们更加懂得在文化领域我们要无为而无不为。

全民忠字舞,处处革命曲,不是我们要看到的。

这是因为统治者过多干涉的原因,违反了人类发展规律,强加思想和控制。

最终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缺失和社会价值观的偏离。

我们要反省现在的制度和领导者的领导。

道家的无为精神,我觉得在文化上更是有它可取可用之处。

具体讲就是当权者不要干扰社会各项事务的正常运作;不要用强势思想扰乱人的正常思维;不要用政治权力介入本属于娱乐范畴的文艺创作;不要进行一些拆了建建了拆的折腾式项目;不要改变本来正确并良性运作的经济模式;而最重要的是:不能全盘否定前人的经验,换句话说最重要的“无为而无不为”的表现就是能够继承前任工作人员的工程项目,文化思想以及人事框架,而不是推倒重来以致前功尽弃。

文化是思想的表现,是灵魂的升华,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我们要开放思想,让灵魂自由,才能让文化自由。

3、经济上我们不能“不作为”
社会主义经济是一个特色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宏观调控上有很大的发挥作用。

但是,这并不是与老子哲学的“无为而无不为”相悖,相反,这是我们顺应社会发展,掌握社会规律所作出的一项重要调整。

明知能为而不为,这就是“不作为”。

“不作为”不等于“不为”。

中国的经济要是“不作为”必定会经历西方经济的崩溃。

人民不愿这样,社会发展规律也告诉我们放任自由经济是行不通的。

老子“不为而不为”要求我们在遵守社会规律前提上,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应社会发展,让人民生活更幸福,走上更富裕的道路。

但在“为”的基础上,我们不能过于“为”,不能超过度。

那样就会滋生腐败,凡是在经济上过于“为”的,就会迷失灵魂,这也是我们中国要思考的问题。

总结,老子的“无为而不为”哲学思想,总结了道家的思想精髓。

我们反思两元经济的情况下,把老子哲学思想运用到我们当今社会上,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改变了我们传统的一味追求经济效果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