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营销分析:第99讲 杉杉西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要太潇洒
案例背景
八十年代中期,“西装热”席卷了中国大地,数以万计的企业一哄而上,大做特做西服,仿佛一夜间要把中国人的穿着全盆西化。甬港服装厂从西德、日本引进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生产线。谁料“西装热”如昙花一现,急剧降温,大批国产西服滞销积压,许多工厂或关门或停产。甬港厂也不能幸免,生产时断时续,经济指标一跌再跌,直至1989年的上半年,累计亏损300多万元,银行借贷高达800万元。资不抵债,濒临倒闭。
突破口
情急之中,郑永刚走马上任。从上任之日起,他就一直把功夫花在市场调研上。—个为报刊所猛烈抨击的现象给了他启迪:为什么一些年轻人会甘冒沾上传染病的风险掏钱购买走私西服?是贪便宜吗?是,也不是。这种西服制作不同于常见的传统工艺。它轻而薄,软而挺,洗后不易变形,在中国市场上很少看到。可见得西服市场萧条的关键不仅仅在于产大于销、供过于求,而是消费者的需求有了变化。而这种新工艺西服又不是什么“新大陆”,走私西服中有个海外名牌一—苹果牌,不就是自己厂为香港、日本加工制作的?过去我们生产的新工艺西服都出口了,没料到别人把它们穿旧了再拿来赚我们的钱。怎么我们就没想到为同胞们生产几件这种新工艺西服呢?
市场上的这个大空档被郑永刚捕捉到了,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传统西服世界的革命爆发了。他在国内90%的专业西服店高悬“不惜血本大甩卖”揽客牌、多数同行纷纷转产之际,令世人震惊的决策——大幅度削减为外商定点加工业务,筹措180万元资金,生产以“杉杉”为牌子的新工艺西服。
辉煌业绩
新一代“杉杉”牌西服在市场上一炮打响,迅速走红。1993年销售1.8亿元,创利税超4000万元。“杉杉”西服倍受市场青睐,连年全国销量第一。1992年8月被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受予“中国公认名牌产品”,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西服行业唯一的认证。
初战告捷并没有让郑永刚陶醉。他认识到一个产品要想长期赢得市场,必须拥有自己的名牌,“杉杉”的目标是登上中国西服第一名牌的宝座。于是,他在“杉杉”牌西服供不应求的时候,再次作出令人震惊的决定:控制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因为他相信“物以稀为贵”,只有高档名牌才会给企业带来更多、更长远的利益。
五年来“杉杉”西服的产量始终控制在20万套左右。而事实也再次证明他的策略是对的。1993年下半年,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及诸多因素的影响,市场疲软严重冲击了中高档西服的消费。服装积压滞销比较严重,许多服装比照往年积压率达19%。而“杉杉”西服由于名牌效应显著,市场购供销缺口仍在60%以上。而且由于上半年调了价,不仅在这种大气候面前丝毫无损,经济放益反而比1992年翻了一番,创出了人均创利税5万元的奇迹。
案例点评
看似不合理的决定,但偏偏让企业一次又一次跨过险滩,并取得快速发展。成功企业家的过人之处在
于:他掌握着市场规律性的东西,有敢于创新的勇气和魄力。赠送:创造市场
许多食品企业都在感叹,“人们的口味越来越挑剔了,真是众口难调。”
可是,日本的日清食品公司,却不信这个邪,始终坚持“只要口味好,众口也能调”的独特经营宗旨,从人们的口感差异性出发,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在食品的口味上下功夫,终于改变了美国人“不吃热汤面”的饮食习惯,使日清公司的方便面成为美国人的首选快餐食品。
他们如何能做到这一点?
日清公司在准备进入美国食品市场之前,为了能够确定最佳“切入点”,曾不惜高薪聘请美国食品行业的市场调查权威机构,对方便面的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和评估。可是调查结论却令日清食品公司大失所望——“由于美国人没有吃热汤面的饮食习惯,而是喜好‘吃面条时干吃面,喝热汤时只喝汤’,决不会把面条和热汤混在一起食用,由此可以断定,汤面合一的方便面在美国市场绝无销路。”
日清公司并没有迷信这种结论,而是派出自己的专家考查组前往美国进行实地调研。经过千辛万苦的调查,最后得出了与美国市场调查机构完全相反的结论——美国人的饮食习惯随着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移民的大量增加,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再者,美国人在饮食中越来越注重口感和营养,只要在口味上和营养上投其所好,方便面有可能迅速占领美国食品市场,成为美国人的饮食“新宠”。
基于此结论,日清公司确定了“四脚灵蛇舞翩跹”的营销策略,全力以赴地向美国食品市场大举挺进。“第一脚”——针对美国人热衷于减肥运动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巧妙地把自己生产的方便面定位于“最佳减肥食品”,在声势浩大的公关广告宣传中,刻意渲染方便面“高蛋白,低热量,去脂肪,剔肥胖,价格廉,易食用”等种种食疗功效;针对美国人好面子、重仪表的特点,精心制作出“每天一包方便面,轻轻松松把肥减”、“瘦身最佳绿色天然食品,非方便面莫属”等具煽情色彩的广告语,挑起美国人的购买欲望,获得了“四两拔千斤”的营销奇效。“第二脚”——为了满足美国人以叉子用餐的习惯,果敢地将适合筷子夹食的长面长加工成短面条,为美国人提供饮食之便;并从美国人爱吃硬面条的饮食习惯出发,一改方便面适合东方人口味的柔软特性,精心加工出稍硬又有劲道的美式方便面,以便吃起来更有嚼头。“第三脚”———由于美国人“爱用杯不爱用碗”,于是日清公司别出心裁地把方便面命名为“杯面”,并给它起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式副名——“装在杯子里的热牛奶”,期望“方便面”能像“牛奶”一样,成为美国人难以割舍的快餐食品;他们根据美国人“爱喝口味很重的浓汤”的独特口感,不仅在面条制作上精益求精,而且在汤味佐料上力调众口,使方便面成为“既能吃又能喝”的二合一方便食品。第四脚——从美国人食用方便面时总是“把汤喝光而将面条剩下”的偏好中,灵敏地捕捉到了方便面制作工艺求变求新的着力点,一改方便面“面多汤少”的传统制作工艺,研制生产了“汤多面少”的美式方便面,并将其副名更改为“远胜于汤”,从而使“杯面”迅速成为美国消费者人见人爱的“快餐汤”。
挟此出奇制胜的营销策略,日清食品公司成功突破了“众口难调”的产销瓶颈,轻而易举地打入了美国快餐食品市场,开出了一片新天地。
该案例证明,市场是做出来的。只要突破传统思维局限,只要对目标市场有深刻把握,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一定可以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