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五代史伶官传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祖籍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郑氏田荻杆画地教他误字读书。二十四岁(仁宗天圣八年)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早年在政治上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旗帜鲜明,曾就范仲淹被黜事件,上书斥责谏官高若讷趋炎附势、不敢主持正义,因而遭到排挤和打击。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卒谥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坚决反对“论卑气弱”的时文和风靡宋初诗坛的“西昆体”。嘉祜二年(1057年)他主持礼部考试,凡考生“为险怪奇涩之文”的一律不予录取,从此文风得到扭转。他曾大力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苏洵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在他的领导下,形成了我国古文创作的又一个全盛时期。
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都有相当高的成就,而以散文的成就最高。他继承唐代古文运动的方向,强调“道”(内定)对“文”的决定作用,认为“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答吴充秀才书》)在创作实践方面,他努力按照韩愈“文从字顺”、“务去陈言”的主张去做,形成平易晓畅、委婉多姿的独特风格。他的诗歌一反“西昆派”空洞无物、一味追求形式的浮艳之风,重新回到杜甫、白居易的反映现实、平实朴素的路子上来,其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则开了宋诗的新风。词集有《六一词》、《醉翁琴趣外编》风格和五代的冯延巳相近,多写文人学士的闲情逸致和男女相思、伤春离别的题材,此外,其中一些描写自然风景的小词,清丽可爱。
欧阳修学识渊博,勤于写作,自称作品多在“马上、枕上、厕上”写成。除诗词文创作外,他还编撰了《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同宋祁等合修《新唐书》,对于金石考古也很有研究,所著《集古录》详细考证了周汉以来金石书画断简残编。他的《六一诗话》查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第一部诗话。《归田录》记载了宋初以来王公、贵族、官僚、士大夫们的遗闻轶事,也有一定的资料价值。著有《欧阳文忠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注:其中的著作均用图像表示出来)
二、背景资料
●《新五代史》“发论必以‘呜呼’”
发论必以“呜呼”是《新五代史》的特点,这篇《伶官传序》也不
例外。究其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五代之事可取,故多用亡。有这么一个故事(制图:《垂询》):
宋仁宗:荆公(即王安石),曾看《五代史》否?
王安石:臣不曾仔细看,但见每篇首必曰“呜呼”,则事事皆可叹也。
《东皋杂志》的作者对此这样评价:“余谓公真不曾仔细看,若仔细看,必以‘呜呼’为题。”这个说法固然有些主观,但其认为五代之事可叹,故多用“呜呼”,这是搔到了痒处的,但却忽视了更重要的一面。
二是同欧阳修的时代及其态度和遭遇有关。
《欧阳文忠公集.附录》卷五载欧阳修的儿子欧阳发等所述《事迹》中有云:“先公……自撰《五代史》七十四卷……褒贬善恶,为法精密。发论必以‘呜呼’,曰:‘此乱世之书也。’其论曰:‘昔孔子作《春秋》,因乱世而立治法。余述本纪,以治法而正乱君。’此其志也。”
五代是中国历史上出名的乱世。北宋王朝建立以后,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得到了暂时的相对稳定(投图:清明上河图)。然而紧接着,统治者日益荒淫腐化,社会矛盾日益扩大加深。到了仁宋庆历初年,以王伦、李海等人为首的农民暴动接踵而起,西夏又侵扰西北边境,屡败宋军(投图:荒淫图、农民起义图、外敌入侵图)。欧阳修、范仲淹等人针对当时的弊政,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边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投图:庆历革新图)。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耽心五代惨痛历史即将重演。而宋太祖时薛居正奉命主修的《旧五代史》(投书封面图又“繁猥失实”,无助于劝善惩恶。于是欧阳修自己动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通过对五代政治与历史人物的记述、描写和批判(出示一些相关图片),表现了他对北宋王朝的忧虑和对当时弊政及当权派的不满。它以“呜呼”开头,并非无病呻吟,而是寓有无穷的感慨的。
●《伶官传序》在“序跋类”中的地位
在“序跋类”古文中,《新五代史》里的一些序,是和《史记》里的《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序》、《秦楚之际月表序》等同样著名的(投图:《史记》著作及相关篇目名称)。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序目》云:“余撰次古文辞,不载史传,以不可胜录也。惟载太史公、欧阳永叔表志序论数首,序之最工者也。”(投图:书名和著中原文(红线标出))其中的《伶官传序》,明代古文家茅坤推为“千年绝调”(赞词用大手笔书法出现于画面之中),虽然未免溢美,然而跌宕唱叹,情韵绵远,确乎得《史记》神髓而不袭其貌。
这篇既是中评,又是针对北宋的现实而发的政论文,它作为《伶官传》(出示著作投影)前的短序,旨在说明写《伶官传》的意图。很明显,有关伶官的事实,自然应该写在传里。事实上,关于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官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任其败政乱国的史实,正是写进了《伶官传》里的。那么,既要写明作传意图,又要避免和传文重复,就难免概念化。欧阳修的这篇短序之所以写得好,就在于既避免了和传文重复,又说明了作传意图,而文字生动,形象鲜明,毫无概念化的毛病。
●后唐庄宗李存勖的故事
唐朝末年,在中国北方,有一个沙陀族的首领,名叫李克用,因为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受封为晋王。晋王临死的时候,把儿子李存勖叫到床前,取出三支箭交给儿子,要他去消灭梁、燕和契丹等仇敌。李存勖哭着接受了遗命,把箭放在祖庙里(制图:庄宗受命图)。
李存勖继位为晋王,训练士卒整顿军纪,经过四年努力,灭燕,活捉了燕王刘宋光父子,又过了十一年的连年征战,他最后亲自带兵攻破梁的国都开封,梁末帝命令部将杀死自己,梁亡。契丹也被驱逐出境。每次征战前,李存勖总是先叫他的属官用猪羊各一头到祖庙祭告先人,然后把箭请出来,用锦袋子装好,背在身上在前边开路,等打了败仗,把箭再藏在祖庙里。他经过十五年的南征北战,统一北方,国号为唐,这就是历史上的“后唐”庄宗。(制:金戈铁马图)
称帝后的庄宗亲信宦官和伶官。他年幼就喜欢演戏。当皇帝后仍然涂粉墨,和优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