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控学习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自我调控学习能力训练方案
主题1. 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目的要求:
1.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生活安排的科学性规律性。
2.学会对自己的计划进行监控和调控,优化学习过程。
理论分析: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计划的学习是盲目被动的低级活动。随着中学课程的增多,如果没有学习计划,就会杂乱无章,影响学习效果。计划是目标的蓝图,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计划的重要性,明确如何制定计划,监控计划的落实。
训练内容:
一.教给学生制定计划的方法。
二.介绍计划制定的监控策略(个人制定一份学习计划,试行一阵子,并根据实行的实际效果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 目标策略:计划目标越具体,指导性越强。要做到“不大、不小、不含糊”。
2. 实际策略:要避免对自己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目标定的太高,时间安排的太紧,往往使计划成为一纸空文,不但不能指导行动,反而挫伤自己学习的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
3. 弹性策略:由于学习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可空因素,会影响到计划的执行,故好的计划总是留有余地的,富有余地的。在时间安排上不可过于死板,这样才能保证计划的顺利执行.当然余地不能太多,否则执行起来会越来越松松垮垮,缺乏紧迫感。
4. 调整策略:如果实践表明计划不现实,或近期有特别的任务,计划就得修改。计划是自己制定的,应让它适合自己。
5. 科学性策略:其一,要科学用脑,根据自己的生物钟规律恰当地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其二,不要丢弃时间的“边角余料”,充分意识到零零碎碎的时间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大块时间的学习易导致疲劳的积累,学习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零碎时间的学习能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效果极佳。
三.与学习伙伴相互交流,相互提示。
四.制定下一轮学习计划。
活动步骤:
1. 创设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计划的重要性。
2. 讲座: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制定中如何落实上述五策略。
3. 盘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有哪些方面的计划。
4. 教师制定一份学习计划样本,并介绍基本格式和要点。
5. 学生分别制定每日学习安排、每周学习计划(要有结果预测)。
6. 学生交流:计划的可行性、合理性、执行与修订、使用后的成效。
试着用最简洁的方式描述自己的计划。
7.重新制定学科单元学习计划。
建议与说明:
1. 周计划最切合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要重点指导。
2. 计划的修订是实验的重要步骤。
3. 长期执行是成功的关键。
4. 本主题结果可从两方面预测:学习信心是否提高了;大多数是否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时间安排的是否有规律。
附:
一. 控制单的编制设计思路:
训练内容一:合理安排每日学习
目的:初步掌握每日作息时间表的制定
监控维度:计划制定的目标性、合理性、时效性
训练方式:制定学习计划表
训练型式:表格填空
训练内容二:计划制定的监控和调整
目的:提高计划的目标性和科学性
训练维度:过程、效果
方式:行为监控
训练问题型式:问答题、是非题
二.训练监控单:
1.制定一份一天可支配时间的学习安排表。
2.问题:
1.在每天的学习中,你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有哪些?
2.每天能按照制定的学习时间表进行学习吗?
3.你的薄弱学科是什么?
4.每天有固定的时间用于薄弱学科的学习吗?
5.当天的学习任务完不成怎么办?
主题2:管好自己的预习——课前早知道
目的要求:
1.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了解新课内容,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提高听课效率)。
2.通过监控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效地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理论分析:
预习是指课前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为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它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前提和途径。
训练的内容:
一.教师介绍一些预习的几种方法及几个环节。
方法:
宏观预习—从整体上粗略地预习,对所学知识的大体了解,明确学习内容的多少、难易,以便制定学习计划。
标题预习—在预习时不、边读边画、边读边写、标出重点、划出层次。
提纲预习(知识系统树)—把所学内容列成提纲、提炼概括为有逻辑关系的纲要结构。
尝试预习—按照课文后的思考题、复习题、练习题进行预习,尝试解答。
环节:审题→浏览→扫障→突破难点→笔记
二.预习监控策略的指导——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策略: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注意新旧知识联系和对遗忘规律的认识)。
学科性策略:不同学科采用不同方法。
问题策略:善于由厚到薄,突出重点,善于思考,突破难点。尝试解决问题,增强预习的深刻度。
回顾和优化策略:
预习笔记应记哪些东西:如知识的结构、框架;具体的学习方法;问题、
不会解的题、疑难点。
上课后的及时对比与消化:如重点对吗?难点解决了吗?上课后,问题是否解决了。
三.分学科由教师指导预习法,形成“预习N字诀”。
活动步骤:
1.学生交流:同学们交流、整理一下自己平时都采用些预习的常用手段。整理自己的预习心得,交流预习手段及存在的疑惑问题。
2.教师归纳、整理预习的常用方法及基本环节。
3.知识讲座,预习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通识培训)。
4.学科教师具体指导预习方法,重在预习的调控上,让学生形成其学科特点的预习习惯,形成预习几字诀。
5.学科教师选定课题,和学生谈预习安排环节、问题把握、课前课后的对比认识。同学交流预习过程及体会。
建议与说明:
1.预习环节中,认知与之认知策略往往交互在学习的学习过程中,故教师应穿插、融合介绍。
2.不同学科的预习风格的形成很重要,故学科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3.时间的安排和能否长期坚持是预习的关键。
4.课前、课后对问题的对比和认识是提高和改善预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能否持之以恒的关键所在。
附:
一. 控制单的编制设计思路:
训练内容一:预习方法指导
目的:了解预习的基本方法、基本策略
监控维度:时间、内容、效能
训练方式:反思性问题
训练型式:是非题
训练内容二:编制各学科预习口诀
目的:形成适合自己、适合学科特点的预习策略
训练维度:学科性、切适性
方式:编制预习口诀
训练问题型式:精炼的行为动词
二.训练监控单:
问题:
1.你是否关注第二天上哪些主要课程?能否按上课顺序安排时间预习?
2.你能做到先复习再预习吗?
3.你注意看正文前的“预习提示”吗?
4.预习后是否勾画或记下看不懂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注重听讲?
5.你尝试着在预习后完成预习作业吗?
主题3:怎样才算会听课
目的要求:
1.通过本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听课策略,提高课堂效率。
2.指导学生结合学科的学习特点和老师的思维过程、方法优化课堂学习并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