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族元素复习课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网络化在“氧族元素复习”中的应用
——《氧族元素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采用全程共振教学法
1.共振现象及全程共振教学法
共振原本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指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
实际上共振不仅是物理现象,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共同活动过程,有交流就会产生共振。
全程共振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反馈的全过程,通过师生相互作用,达到启发引导学生发展,教学相长的效果。
主要包括:一是情感的共振,即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共通与共鸣,两个课堂主体同时达到积极、愉快、兴奋的心理状态,这应当是师生互动教学的最高境界。
二是认识的共振即,指教学中师生思维呼应、合拍,处于相互启发,共同创新和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为提高教学实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师生共振教学结构重点着眼于教育教学过程,核心是改善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为指导、帮助和参与互动的关系。
共振结构以四个原理为空间结构,以七个环节为时间序列,构成了一个可操作的教学结构。
四个教学原理为:师生教学同步原理;师生主客体角色互换原理;师生情感共鸣原理;师生教学互补原理。
七个教学序列结构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架设探求桥梁;组织问题解决;重复知能训练;改组智能结构;知能创新应用。
2 教学设计思想——切实提高化学课堂的实效性
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复习的主动权切实交给学生,在教学设计中应以学生所求、学生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复习中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归纳、辨析、点拔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凸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素质为目标。
教会学生学习非金属元素的一般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二)复习课构建知识体系网络的必要性
从学习心理学原理可知,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是有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自身经验所构成的心理结构。
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过:“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
”形成知识网络,进行化学学科内的综合无疑是复习的基本任务。
学生对化学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将知识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储存,本身是一种重
要的思维能力。
这种网络系统化的知识有三个特点:一是有利于知识的保存,较长时间不被遗忘;二是系统化的网络结构,有利于知识准确、快速地被提取和迁移;三是有机联系的网络结构,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只要触及一点,就能迅速反应联想,组成一个相关的知识群,有利于问题的分析解决。
(三)复习课课前进行调查的必要性
化学复习的效果取决于复习的内容和方法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
复习课的困难在于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学生学过的,处理不好就往往“乏味”。
为此,在进行复习之前,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要做调查研究,只有了解情况,确定复习的知识体系才能有的放矢。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氧族元素》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学生学习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卤族元素》、《碱金属元素》之后的主族元素。
强调以氧化还原理论、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比、归纳、推理、综合等方法,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
硫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复杂,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化学计算、环境保护等知识综合是本章知识的重点。
特别是SO2的性质、SO32-、SO42-的性质及检验、浓硫酸的性质是学生理解及应用的难点。
(二)前期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1.作业情况
学完这一章内容后,我要求学生进行本章知识总结。
两个教学班共115人,其中103名学生的复习总结几乎是将课堂上的听课笔记照抄了一遍。
虽然态度认真,内容全面,但他们的复习并没有体现出对知识的融汇与贯通、归纳与整理;其中9人借助了其他参考书的内容提示,将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以及方程式进行了总结。
其中1名同学按照单质、气态氢化物、氧化物、酸、盐等物质类别将硫及其化合物进行分类总结。
其中1名同学按照硫元素的价态,-2、0、+4、+6价进行硫及其化合物总结。
2.课前发放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
课前,我向学生发放了氧族元素复习课课前的调查问卷,收回43份有效问卷。
具体问题及反馈情况如下:
《氧族元素复习》课前调查
(1)在《氧族元素》的学习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
◆S和含S的化合物太多,性质太多,不易记忆和理解、做题时需要翻笔记;
◆看到两个物质不知道能否反应或生成什么,大多都混淆了;
◆实验题总出错;
◆有关离子共存、不共存的问题;
◆太晕了,乱;
◆对H2S的认识不够全面,相关的反应不够熟悉,关于浓硫酸的特性不是很清楚;
(2)你希望老师在《氧族元素复习课》上给予什么帮助?
◆讲一些典型的实验题、推断题和计算题;多总结典型例题;
◆如何考虑物质怎样反应,如何判断产物;
◆提供更好的复习方法,增强我们的总结能力、复习知识结构,使氧族元素在脑中有一个知识网;
◆希望老师讲解一下有关SO2、SO32-的知识;
◆对S和含S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分析和比较;它们相互之间如何转化;
◆把物质的特性列表;
◆SO2氧化性与还原性问题;
3.教学对象分析
硫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检验为本章重点。
学生所表现、所提出的问题是:乱、杂、多;希望的帮助是:学习和复习的思路。
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印象,但复习时抓不住重点、理不清主次,造成复习时无的放矢,结果是事倍功半,收不到应有的复习效果。
如果在学生头脑中存储的知识是以网络的形式存在的,学生对这种知识必然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掌握了它的本质、使用条件以及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它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形成了有条理的知识系统。
三、本课时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归纳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实验讨论,认识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运用非金属元素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以讨论SO32-性
质为载体,使学生能够解决离子共存问题,并比较和分析+4价硫的性质,发散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识H2S、SO2、浓硫酸的性质;设计方案进行SO42-的检验,培养学生初步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参与复习交流,并通过共同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分类和归纳知识的意识和
能力。
让学生初步学会和体验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
让学生通过对SO32-性质的讨论,重视+4价
硫的性质。
迁移和灵活运用氧化还原知识和物质类别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SO2、浓硫酸特殊性的复习,理解认识事物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通过实验讨论,让学生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参与意识。
4.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非金属元素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认识事物一般性和特殊性。
难点:初步设计实验方案。
SO32-的性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策略
氧族元素复习有两条思路:氧化还原反应思路、物质类别思路。
我将两条思路设计为数学中的直角坐标系,横座标设计为: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纵座标按照化合价设计为-2→0→+4→+6。
在横、纵坐标的交点上标出具体的物质。
既能反映出含硫元素的物之间的转化衍生关系,归纳了要求学生掌握的化学反应,又能从硫元素所处的化合价的位置,确定其是否可以和怎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含硫元素的各物质在反应中所处什么角色地位。
选择典型的实验例题进行多样的挖掘、变换问题,体现直角坐标知识网络的实用性。
同时体现出直角坐标网络对具体化学问题的指导作用。
如图:
(三)教学设计反思
我围绕教学主体思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将这节课设计为融“探究性、知识性、和谐性”
为一体的课堂教学。
1. 探究性与知识性结合
本节课在两个方面开展讨论和探究活动,即综合实验推断、SO3 2-化学性质及离子共存问题。
其中包含SO2具有氧化性、还原性的和浓硫酸的特性。
探究实验推断部分,此环节不仅满足于教会学生SO2具有什么性质、学生必须会写几个化学方程式,更想使学生体会到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和探究的能力、树立在化学实验室具备环保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
期望大多数学生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讨论过程中,能够书写化学方程式。
将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氧化剂强弱的比较等的掌握融入讨论中。
探究性学习会暴露学生的想法,有些是教师难以预料的。
我想这也是探究学习的一个优点,即通过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学生们相互解答、相互帮助,有利于共同提高。
2. 和谐性
整堂课中,学生们都有机会使自己的思维展现,得到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初步培养了探究意识和能力。
期望课堂气氛融洽、活跃、和谐。
3.遗憾之处
(1)出于安全、环保考虑和学生缺乏H2S、SO2的实验室制法的知识,教师没有设计演示实验是这节课的最大遗憾。
(2)本节课后,只设计了调查问卷和即时、延时访谈能够收集到一定的反馈情况。
但如何具体、准确的评价学生在一节课中的表现和能力提高的程度还需要继续探讨。
(二)教学模式
(三)教学过程
1.具体教学流程
2.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以教师为主的活动以学生为主的活动教学设计意图
反馈课前作业情况及问卷调查的结果交流前期师生课前准备情况:
1.学生遇到的问题以及学生希望得
到老师哪些帮助。
2.交流课前学生自己总结本章知识
的情况:点、线式复习。
倾听。
对比。
引出问题,引发思
考。
为后续内容的
开展做好思想准
备。
构建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直角坐标二维网络关系图。
通过典型实验例题讨论体现含硫指出本章学习的两条重要思路:
1.物质类别转化思路。
2.以氧化还原理论作为指导思路。
构建直角坐标系的二维网络图。
(附件一)
倾听,理解,感悟。
将学习非金属元
素化合物的两条
思路组合,使学生
全面掌握元素化
合物的学习方法。
全面认识物质的
性质。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及教学后记
(一)教学效果一——课后问卷调查
此次课后调查问卷不仅是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方面,也是课堂后延、教师与学生互为指导、帮助和参与互动,学生参与课后教学的一个尝试。
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具体情况如下:
《氧族元素复习》课后调查
通过《氧族元素复习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你喜欢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吗?
2.你觉得这节课有什么特点?
3.对你自己学习元素化合物有什么启示?
4.哪些化学问题你得到明确?
5. 请你对老师提出你的建议和意见?
(二)教学效果二——即时访谈和延时访谈
我准备在课后进行即时访谈和延时访谈,旨在期望学生知识获得、能力提高并不是通过记忆获得问题的结果,而是进行主动思维后获得的结果。
1.即时访谈
课后,计划进行即时访谈。
找到目前学习水平较高和较低的同学提出问题:1.你如何分析SO2的性质?2.如何检验CO2中混有SO2,如何除去SO2?3.能否用浓硫酸干燥SO2气体?
2.延时访谈
一个月后,进行延时访谈,访谈的内容和对象与即时访谈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