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教案-6-1氧族元素 最新
高中化学氧族元素教案(2)完整篇.doc

高中化学氧族元素教案
【教案】
高中化学氧族元素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记住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理解单质和化合物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4.掌握臭氧和过氧化氢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1.初步学习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2.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了解保护臭氧层的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下载地址:/DatumInfo-2571.aspx
高中化学氧族元素教案
【教案】
高中化学氧族元素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记住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理解单质和化合物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4.掌握臭氧和过氧化氢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1.初
步学习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2.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了解保护臭氧层的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下载地址:http://huaxuefudao/DatumInfo-2571.aspx。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氧族元素(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氧族元素(第一课时)教案望江中学史满红教学目标:1、运用“位-构-性”的特点,分析氧族元素可能具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会从元素原子结构推导单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分析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3、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并能分析比较O2和O3的性质的差异性。
4、学会以元素化合价分析物质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复习掌握H2O2的化学性质,并与H2O作对比。
教学重点: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理论指导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复习。
教学难点:各种方法与具体的复习相结合,集线成面,全方位掌握元素及化合物知识。
教学方法:引导、分析、归纳、综合教学过程:[引入]上一单元我们复习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同样要重视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指导作用,集线为面,整体掌握。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一起复习氧族元素。
[展示]氧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
[师]从氧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思考下面问题。
1、按“位-构-性”的方法分析氧族元素结构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从而得出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从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与邻族元素性质的比较。
[讨论][生]思考、回答问题1[师总结并讨论][总结归纳][例题分析]下列各组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A、Cl-的氧化性比S2-强B、H2S的还原性比HI、HBr强C、H2S的稳定性及还原性比H2Se都强D、硫的原子半径比氧大,比硒小[讨论、分析]问题2[生]比同周期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要弱[师]同周期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半径逐渐减小,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作用依次减小,得电子能力增强,失电子能力减弱,故比第ⅦA 族的氧化性要弱。
如Cl 2>S [实验证明]实验录像[过渡]上面我们介绍了氧族元素的结构特点和重要性质,下面我们重点复习氧的单质及化合物。
[师]首先我们来复习氧气。
从O 没有正价这个特点来看,只能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是一种强氧化剂。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通用版):氧族元素

微专题·大素养❾ 氧族元素【知识基础】1.氧族元素的递变规律 (1)氧族元素概况 包括氧(O )、硫(S )、硒(Se )、碲(Te )、钋(Po )、(Lv )六种元素。
常温下,单质除氧为气体外,其余均为固体,氧、硫、硒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碲为类金属,钋、为金属。
特别提醒①除K +、Na +外,一般的金属硫化物难溶于水,如:FeS 、ZnS 、CuS 等。
②金属硫化物在空气中灼烧,生成金属氧化物和SO 2,如:2ZnS +3O 2=====△2ZnO +2SO 2。
2.臭氧3.过氧化氢(1)结构特别提醒①除MnO2外,Fe2+、Mn2+、Cu2+、Cr3+等也均能催化H2O2的分解;H2O2在碱性环境中的分解远比在酸性环境中的快。
②H2O2作氧化剂时,其还原产物一般为水,不引入杂质且对环境无污染,因而又称为绿色氧化剂,常用于除去具有还原性的杂质离子。
4.Se、Te及其化合物(1)硒及其化合物的性质①单质硒及其氢化物在空气中燃烧可得到SeO2。
②SeO2的氧化性比SO2强,属于中等强度的氧化剂,可氧化H2S、NH3等:SeO2+2H2S===Se+2S+2H2O;3SeO2+4NH3===3Se+2N2+6H2O。
③亚硒酸可作氧化剂,能氧化SO2:H2SeO3+2SO2+H2O===2H2SO4+Se,但遇到强氧化剂时表现还原性,可被氧化成硒酸:H2SeO3+Cl2+H2O===H2SeO4+2HCl。
(2)碲及其化合物的性质①碲在空气或纯氧中燃烧生成TeO2。
②TeO2是不挥发的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易溶于强酸、强碱,如TeO2+2NaOH===Na2TeO3+H2O。
③TeO2(H2TeO3)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H2TeO3+2SO2+H2O===2H2SO4+TeH2TeO3+Cl2+H2O===H2TeO4+2HCl(3)硒和碲的化合物均有毒。
5.SOCl2、S2Cl2的制备及性质(1)亚硫酰氯(SOCl2)①SOCl2的结构式为,易发生水解反应:(由于生成的H2SO3易分解为SO2和H2O,所以总反应方程式为SOCl2+H2O===2HCl +SO2↑)。
值得拥有高考一轮复习精品教案课题6氧族元素

精品教案-课题6氧族元素知识体系建构:1.掌握常见物质的俗名、组成、用途,防止张冠李戴。
本章中出现的物质俗名比较多,有些名称之间又特别容易混淆,如冰晶石和重晶石、芒硝和硝石、大苏打和苏打或小苏打等,还有名目繁多的矾盐。
这些虽属识记性的知识,但也应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注意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对记忆其化学组成有帮助。
同时要及时归纳和比较,以便清楚地区别它们。
2.熟悉有关各种价态的硫元素性质及转化,以作推断题(主要是框图型)。
牢固掌握各种代表物性质及它们之间的知识网络和反应原理,就可避免死搬硬套。
对于框图型等推断题,也要善于找“题眼”,挖掘题中隐含的提示,注意对题设条件的充分应用,尽量缩小范围。
推断时不仅要关注网络的结构,还要注意题干提供的不起眼的信息,如颜色、状态、式量、用途等都可能成为突破的切入口。
3.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漂白性SO2和Cl2虽都有漂白性,但漂白原理和现象有不同特点。
氯气的漂白原理是由于溶于水生成次氯酸的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
而SO2是由于它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褪色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
如:加热加热 加热点燃加热加热4.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知识回顾:知识点1:硫及其化合物一、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用途 1.硫(1)物理性质:硫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用于洗去试管壁上的硫);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弹性硫等。
(2)化学性质:硫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较易得电子,表现较强的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是金属氧化成低价态) 2Na+S===Na 2S (剧烈反应并发生爆炸)2Al+3S Al 2S 3(制取Al 2S 3的唯一途径) Fe+SFeS (黑色)2Cu + S Cu 2S (黑色)②与非金属反应S+O 2 SO 2S+H 2H 2S (说明硫化氢不稳定) ③与化合物的反应S+6HNO 3(浓)H 2SO 4+6NO 2↑+2H 2OS+2H 2SO 4(浓) 2SO 2↑+2H 2O3S+6NaOH 2Na 2S+Na 2SO 3+3H 2O (用热碱溶液清洗硫)(3)用途:大量用于制造硫酸、硫化天然橡胶,也用于制药和黑火药。
高中化学 第一册 第六章 氧族元素 环境保护 第二节 二氧化硫教案 新人教版

其次节二氧化硫教学目的〔一〕学问目的:1.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处。
2.把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二〕才能目的:培育观看才能和试验创新才能。
〔三〕情感目的:理解空气污染的缘由,培育环保生疏。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试验探究、设疑启发、比照归纳教学过程[引入] 1872年,美国化学家Smith,首先提出了“酸雨”一词。
从1974年起,每年由结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世界环境日”的活动,其中1983年的主题是防治酸雨。
1985年,几场酸雨[提出询问题] 酸雨的危害是如此之大,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谁呢?——是二氧化硫,我们这节课就来争辩二氧化硫的有关性质,揭开酸雨构成的其中一种主要物质之谜。
[试验] 1.观看一瓶二氧化硫气体并闻气味,〔同学操作〕2.将一支装满了二氧化硫气体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
([板书] 一、SO2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S=40〕,密度比空气大。
二、SO2的化学性质[提询问] 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应当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请大家回忆一下酸性氧化物具有什么通性?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①与水反响[试验6-1]SO2 + H23〔H2SO3是二元中强酸,它的酸性强于H2CO3〕复习可逆反响:所谓可逆反响,的确是在一样的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响方向进展,同时又能向逆反响方向进展的化学反响。
对可逆反响,要用“可逆号”代替等号作为连接反响物和生成物的符号。
〔1〕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进展的两个化学反响,在一样的条件下同时进展、共存,两个化学反响构成了一个对立的统一体。
〔2〕符号“”两边的物质互为反响物和生成物。
〔3〕在反响体系中,与化学反响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如亚硫酸溶液中就有H2O、SO2和亚硫酸等分子。
SO2+ 3[练习] 写出[边讲边板书] ③与碱反响SO2 + 2NaOH = Na2SO3 + H2OSO2 + NaOH = NaHSO3考虑:SO2与NaOH反响生成的溶液中的溶质有几种可能?如何推断溶质的组成状况?〔答案是:4种,分别为NaOH、Na2SO3;Na2SO3;NaHSO3、Na2SO3;NaHSO3;能够依照反响物的比例关系和生成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关系例如:确定量的SO 2通入100mL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后,留神将溶液蒸干,得到11.5克固体,那么通入的SO 2的体积为多少升?(标准状况下)④与盐的反响SO 2+Na 21CO 3=Na 2SO 3+CO 2小结:SO 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与CO 2的性质格外类似,要留意模拟。
高中化学教案氧族元素

高中化学解题诀窍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掌握化学解题的一般步骤;
3.提高学生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化学解题的基本原理;
2.熟练运用化学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
1.解题思路的培养;
2.解题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内容:
1.化学解题的基本原理;
2.化学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3.化学解题的一般步骤;
4.化学解题实例讲解。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出化学解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讲解:介绍化学解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解题练习;
4.总结:总结解题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5.作业:布置相关的解题作业,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手段:
1.黑板演示;
2.多媒体教学;
3.示例讲解;
4.学生互动。
七、教学评价:
1.通过讲解和练习,检查学生对化学解题的掌握程度;
2.通过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反思:
1.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高考化学复习教学案:氧族元素

第六章氧族元素硫酸工业第一课时氧族元素【考纲要求】1.理解氧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2.以硫元素为代表,了解氧族元素的单质、氢化物及其氧化物的重要性质;3.了解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意义教与学方案【自学反馈】1.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递变规律【小结】非金属性依次;金属性依次。
2.硫的氢化物、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结构、性质3.金属硫化物的颜色和溶解性4.硫单质与氢化物、氧化物的性质及化合价关系强还原性氧化性、还原性强氧化性特别注意:中间价态的两类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SO2、H2SO3、Na2SO3以还原性为主。
5.硫的四种价态间的含硫物质之间的网络关系学性质稳定性不稳定稳定较稳定不稳定稳定水溶液的酸性强弱弱酸性检验使含Pb2+的湿润试纸变黑或与Cu2+反应生成CuS沉淀1H2S是具有臭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其水溶液——氢硫酸是一种具有挥发性的二元弱酸,硫化氢、氢硫酸都具有强还原性可被碘水、溴水、氯水、FeCl3溶液、HNO3等氧化。
H2S能燃烧,燃烧依反应条件不同而不同。
2硫与Fe、Cu反应时,由于其非金属性比氯弱,所以生成低价态的物质FeS、Cu2S。
3硫的氧化物有SO2和SO3,其中SO2是一种有刺激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叫亚硫酸、二元弱酸。
SO2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危害详见课本),防治方法有排烟除硫燃料脱硫。
6.臭氧的性质:(1)物理性质:在常温常压下,臭氧是一种有的色体,密度比氧气,溶于水;液态臭氧呈色,固态臭氧呈色。
(2)化学性质:1极强的氧化性:O 3+KI + H2O =2不稳定性:3漂白性:漂白原理是依靠性,因此臭氧是一种很好的剂和剂;4产生方式:(用化学方程式表示)7.过氧化氢的性质: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价,因此过氧化氢表现为即有性又有性,并以性为主,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俗称呈弱酸性。
A.化学性质:(1)当遇到强还原剂时,体现氧化性,如:SO2+ H2O2= ;Fe2++ H2O2+ H+ =(2)当遇到强氧化剂时,体现还原性,如:MnO4—+ H2O2+ H+ =(3)不稳定性:H2O2=B.用途:【例题解析】[例1] 已知硫酸锰(MnSO4)和过硫酸钾(K2S2O8)两种盐溶液在银离子催化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高锰酸钾、硫酸钾和硫酸。
无机化学《氧族元素》教案

无机化学《氧族元素》教案教学要求]1. 掌握臭氧、过氧化氢的结构和性质。
2. 掌握硫化氢的特性及硫化物的水溶性。
3. 了解掌握硫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一般性质及用途。
[ 教学重点]1. 氧的单质及双氧水的结构、制备和性质2. 硫的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结构、制备和性质[ 教学难点]1. 氧的单质及双氧水的结构、制备和性质2. 硫的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时数]6 学时[ 教学内容]1. 氧族元素的通性2. 氧及其化合物3. 硫及其化合物15-1 氧族元素的通性一、氧族元素的存在氧族元素有氧、硫、硒、碲和钋五种元素。
氧是地球上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元素。
约占地壳总质量的46.6% 。
它遍及岩石层、水层和大气层。
在岩石层中,氧主要以氧化物和含氧酸盐的形式存在。
在海水中,氧占海水质量的89% 。
在大气层中,氧以单质状态存在,约占大气质量的23% 。
硫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45% ,是一种分布较广的元素。
它在自然界中以两种形态出现棗单质硫和化合态硫。
天然的硫化合物包括金属硫化物、硫酸盐和有机硫化合物三大类。
最重要的硫化物矿是黄铁矿FeS2,它是制造硫酸的重要原料。
其次是黄铜矿CuFeS2、方铅矿PbS 、闪锌矿ZnS 等。
硫酸盐矿以石膏CaSO 4· 2H 2 O 和Na2SO 4 · 10H 2 O 为最丰富。
有机硫化合物除了存在于煤和石油等沉积物中外,还广泛地存在于生物体的蛋白质、氨基酸中。
单质硫主要存在于火山附近。
二、氧族元素的基本性质氧族元素的一些基本性质性质氧硫硒碲原子序数原子量价电子构型常见氧化态815.992s 2 2p 4-2,-1,01632.063s 2 3p 4-2,0,+2,+4,+63478.964s24p 4-2,0,+2,+4,+652127.605s 2 5p 4-2,0,+2,+4,+6共价半径/pmM 2 - 离子半径/pm第一电离能/(kJ/mol)第一电子亲合能/(kJ/mol) 第二电子亲合能/(kJ/mol) 单键解离能/(kJ/mol)电负性(Pauling 标度) 661401314141-7801423.441041841000200-5902262.58117198941195-4201722.55137221869190-2951262.10三、氧族元素的电极电势氧的电势图:2.07 0.68 1.77φ A θ / V O 3 ——— O 2——— H 2 O 2 ——— H 2 O1.24 –0.08 0.87φ B θ / V O 3 ——— O 2 ——— HO 2 -——— OH –硫的电势图:2.05 0.20 0.40 0.50 0.14φ A θ / V S 2 O 82 -——— SO 4 2 -——— H 2 SO 3 ——— S 2 O 3 2 - ——— S ——— H 2 S-0.92 -0.58 -0.74 -0476φ B θ / V SO 4 2 - ——— SO 3 2 - ——— S 2 O 3 2 -——— S ——— S 2 -15-2 氧及其化合物一、单质氧自然界中的氧含有三种同位素,即16 O 、17 O 和18 O ,在普通氧中,16 O 的含量占99.76% ,17 O 占0.04% ,18 O 占0.2% 。
高中化学 第一册 第六章 氧族元素 环境保护 单元综合教案 新人教版

硫酸 硫酸工业1.将浓H 2SO 4慢慢滴入浓盐酸中,产生的现象是 ( )A .放出黄绿色气体B .冒白雾,混合液温度升高C .液体四溅,冒白烟D .此法可用于实验室快速制备HCl 气体【解析】 浓H 2SO 4滴入浓HCl 中时,因浓H 2SO 4具有吸水性而使浓盐酸浓度增加,同时放出大量热,促使HCl 挥发。
【答案】 B2.单质X 与浓硫酸共热,反响中X 与H 2SO 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那么生成物中的化合价可能为 ( ) ①+1 ②+2 ③+3 ④+4A .②④B .③④C .①②D .①③【解析】 假设X 为金属,那么反响可表示为:X +2H 2SO 4(浓) XSO 4+SO 2↑+2H 2O ,生成物XSO 4中X 为+2价;假设X 为非金属,那么反响可表示为:X +2H 2SO 4(浓) XO 2+2SO 2↑+2H 2O生成物XO 2中X 为+4价。
【答案】 A3.(2021·福州模拟)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 3)的浓硫酸,来配制质量分数为49%的硫酸溶液,试确定取用的浓硫酸与水的体积比 ( )A .小于1B .等于1C .大于1D .无法确定【解析】 此题可采用反证法。
要使质量分数减半,如果水与硫酸的密度相等,那么水的体积与浓硫酸的体积应相等,但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小,说明水的用量要比浓硫酸的大,故A 正确。
【答案】 A4.(2021·海淀检测)胆矾上滴加浓硫酸后变白,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胆矾变白是化学变化,浓硫酸表现脱水性B .胆矾变白是物理变化,浓硫酸表现吸水性C .胆矾变白是化学变化,浓硫酸表现吸水性D .胆矾变白是物理变化,浓硫酸表现脱水性【解析】 胆矾变白是由CuSO 4·5H 2O 变成CuSO 4粉末,属化学变化,是浓硫酸吸水所致。
【答案】 C5.(2021·西安质检)BaCl 2有剧毒,致死量为0.8g ,万一不慎误服,应大量吞服鸡蛋清来解毒,并加服一定量药剂,此药剂的主要成分是( )A .AgNO 3B .CuSO 4C .Na 2CO 3D .MgSO 4【解析】 BaCl 2的毒性主要是因为钡是重金属,且BaCl 2易溶于水,而Ba 2+使人体胃液内的蛋白质变性,如果BaCl 2中毒,解决的方法一是使用体外蛋白质以保护体内蛋白质,即吞服蛋清、牛奶等,二是加服一种能与Ba 2+产生不溶于胃酸的沉淀物质,即MgSO 4或Na 2SO 4等。
氧族元素学案

第一节氧族元素学案一、学习目标:1、回顾已学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学习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2、了解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单质和化合物性质递变的关系。
3、了解臭氧和过氧化氢的性质和用途,初步了解保护臭氧层的意义,加强环境意识,增加环境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3、通过学习构建关于氧族元素、臭氧、过氧化氢的知识网络结构,学会将知识网络化、系统化的方法和能力。
三、学习步骤和方法(一)氧族元素1、观察教材图6-1和表6-1,讨论得出氧族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原子结构相同点是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原因同族),不同点是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原子半径从上至下依次增大。
2、分析氧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得出最高正价+6价,最低负价-2价,特殊性的氧元素无+6价及中间价+4价。
3、结合原子半径越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减弱,得出自上而下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即氧化性和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加(即还原性和金属性增强)。
4、运用元素周期律、元素非金属性与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和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关系,分析得出,由上而下氧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减弱;用已有的元素周期表知识也可比较同一周期不同主族的Cl和S的元素性质。
5、氧族元素单质的性质,侧重于物理性质,观察表6-1中的颜色,状态等的记忆。
(二)臭氧1、从O3和O2组成上的相同点(同一元素)和性质的不同点(不同种单质)理解同素异形体概念。
2、由2O3====3O2+Q反应放热,结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为什么O3的活泼性(氧化性)比O2更强的原因,是由于O3的极强氧化性决定其用途-------脱色剂和消毒剂思路的形成。
3、阅读教材内容:讨论空气中臭氧含量的高和低及离地现的远和近对人类的利弊,了解臭氧层的保护伞及保护臭氧层的意义,加强环境意识。
高一化学教案-第六章第一节氧族元素

高一化学教案-第六章第一节氧族元素教学目标:1. 了解氧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参与反应的规律。
2. 掌握氧族元素的周期趋势规律和元素间的化学反应类型。
3. 学习氧族元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1. 区分氧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参与反应的规律。
2. 理解氧族元素的周期趋势规律和元素间化学反应类型。
3. 掌握氧族元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氧族元素在不同反应中体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
2. 掌握氧族元素的化学反应类型。
3. 了解氧族元素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1. 现象引入:展示氧化铜、氧化锌等氧化物的颜色和性质,引导学生感知氧族元素的一些化学性质。
2. 问题引入:为什么氧化物的颜色和性质各不相同?二、探究氧族元素的周期趋势规律1. 展示氧族元素的电子排布和周期表的分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氧族元素的特点。
2. 分组比较:对比第6、7、8组氧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变化,找出规律。
3. 问题解答:为什么氧族元素自上而下性质逐渐变化?4. PPT教学:根据PPT,较为系统地介绍氧族元素的周期趋势规律。
三、氧族元素的化学性质1. 同族反应:选择氧族元素的代表性化合物和氧族元素的主要反应,让学生进行同族反应的实验,探析氧族元素化学行为的规律。
2. 热力学性质:解释氧原子的电负性和第一电离能随周期增大而减小的原因。
3. 化学反应类型:讲解氧、硫、硒、碲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类型。
四、氧族元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1. 辨析甲醛和乙醛的有毒性,探究蒸馏酒精的技术及其应用。
2. PPT教学:通过PPT,介绍氧族元素在化工、生物、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五、概括总结1. 总结氧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参与反应的规律。
2. 概括氧族元素的周期趋势规律和元素间化学反应类型。
3. 评价氧族元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6. 教学反思1. 通过现象引入,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体验化学课堂的趣味性。
2. 通过问题引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并思考问题的解决途径。
化学教案-第六章 第一节 氧族元素

化学教案-第六章第一节氧族元素教学目标:1.了解氧族元素的特性和重要性。
2.掌握氧族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和原子结构。
3.掌握氧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了解氧族元素的应用和重要化合物。
教学重点:1.氧族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和原子结构。
2.氧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氧族元素的应用和重要化合物。
2.氧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氧族元素的特性、周期表位置、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展示氧族元素在实验室中的反应和性质。
3.讨论法:通过学生讨论和小组合作,探讨氧族元素的应用和重要化合物。
教学环节: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入主题,复习前一章节的内容。
例如,询问学生们对元素周期表的了解,并回顾周期表中的一些重要元素。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介绍氧族元素的特性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该元素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2.讲解氧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其特殊的原子结构。
3.详细介绍氧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物理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氧化性和反应性等。
三、实验演示(15分钟)选择一些与氧族元素相关的实验进行演示,如氧气燃烧、氧化还原反应、O3的分解等。
通过实验演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氧族元素的性质和反应。
四、小组讨论(15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们讨论氧族元素的应用和重要化合物,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随后,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并进行互动和交流。
五、总结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氧族元素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提示学生们完成相关课后作业,并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如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完成课后习题等。
鼓励学生们尽早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化学教案-第六章第一节氧族元素教学目标:1.了解氧族元素的特性和重要性。
2.掌握氧族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和原子结构。
3.掌握氧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高一氧族元素教案

高中化学-高一氧族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氧族元素的特性和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2、了解氧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规律,掌握相关的化学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1、氧族元素的特性和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2、氧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3、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规律,相关的化学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入氧族元素,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解释这类元素的特殊性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入:1、引入氧族元素的周期表形态及其分布规律;2、引入氧族元素的特殊性质和其在自然界和产业界的应用;3、介绍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在化工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二、讲解授课1、氧族元素的特性和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1)氧族元素的特性:氧族元素包括氧(O)、硫(S)、硒(Se)、碲(Te)和钋(Po)。
这些元素同为同一族元素,它们的原子结构类似,拥有相同的电子构型。
因而它们具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
a. 五种氧族元素的外层电子数均为6,其中氧、硫、硒和碲的电子构型为ns²np⁴,钋的电子构型为ns²np⁶。
b. 氧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增加而减小,内层电子屏蔽作用造成原子半径变化的不显著性。
c. 氧族元素的电负性逐渐降低,硫以后的元素显示金属性质。
d. 氧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原子量的增加而增加。
e. 氧族元素之间的化学价态差异较大。
其中氧和硫的化合价变化范围广,而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范围要窄得多。
(2)氧族元素的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氧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16周期,其主量子数为n=3。
氧族元素依据其电子构型,分别处在p区的第2至第6位。
由于氧族元素的电子结构的各相同,故离子半径和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在同一电子层(能级)内的原子有相类似的性质,但在随着周期数增加的趋势上仍然有所不同。
2、氧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1)氧的化学性质a. 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许多物质,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与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氧族元素
高考目标要求
1、 掌握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性质的变化规律
2、 认识臭氧(O 3)过氧化氢(H 2O 2)的性质和用途
3、 了解单质硫、硫化氢的性质和用途
一、氧族元素原子结构特点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元素名称、符号 8O (氧)16S (硫) 34Se (硒) 52Te (碲) 84Po (钋)
2、原子结构示意简图
3、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二 三 四 五 六周期】ⅥA 族
4、结构的异同点及递变性
相同点: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六个电子
不同点 核电荷数不同(增多);电子层数不同(增加); 及递变性: 原子半径不同(增大)。
易得2e -
、化合价-2、+4、+6(氧一般无负价)
相似性 氢化物为 H 2R
5、氧族元素化学性质 氧化物 RO 2 H 2O H 2RO 3 (亚某酸) 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RO 3 H 2O H 2RO 4 (某酸) 金属性增强 H 2R 形成渐难、稳定性减弱 递变性 非金属性减弱 H 2RO 3 、H 2RO 4 酸性减弱 R 2-
还原性增强
二、氧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及递变性 O 2 S Se Te Po
颜色 无色 淡黄色 灰色 银白色 银白色 依次加深 状态由气到固 熔点 -218.4℃ 112.8℃ 217℃ 452℃ 依次升高 沸点 -183℃ 444.6℃ 684.9℃ 1392℃ 依次升高 密度 1.43g/L 2.07g/cm 3
4.81g/cm 3
6.25g/cm 3
逐渐增大
+8
26+16286
+34
28186
+52
2818186
+84
28186
18
1、同素异形体与同素异形现象
同素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如:氧气(O2)和臭氧(O3) 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一种元素形成几种不同性质单质的现象,叫做同素异形现象。
2、臭氧(O3)的物理性质
⑴通常状况下为淡蓝色、特殊臭味的气体⑵密度比氧气密度大
⑶熔点-112.4℃沸点-251℃⑷溶解度比氧气大
⑸液态臭氧(O3)呈深蓝色,固态臭氧(O3)呈紫黑色
3、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与氧气相似,比氧气(O2)活泼,氧化性极强
⑴臭氧(O3)能氧化S、P、C、H2等多种非金属单质,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⑵臭氧(O3)能氧化Fe、Cu、Ag、Hg等多种金属单质,生成金属氧化物
⑶臭氧(O3)能氧化多种化合物
⑷臭氧的不稳定性: 2O3
3O2
4、用途:强氧化剂,消毒、杀菌、漂白,脱色剂,除臭剂等。
四、过氧化氢(H
2
O
2
)
1、结构:电子式结构式 H-O-O-
2、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液体,能按任意比例与水混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
3、化学性质⑴极弱的酸性 H2O2 H++ HO2-
⑵ H2
1
2
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做氧化剂如: SO2+ H2O2 H2SO4
②做还原剂如:2KMnO4+ 5H2O2+ 3H2SO4 K2SO4+ 2MnSO4 + 5O2↑+2H2O
⑶不稳定性 2H2O2催化剂 2H2O+ O2↑
4、用途: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火箭燃料除臭剂快速制氧等
O
H H
1、单质硫(S )的物理性质
⑴ 颜色、状态 —— 淡黄色晶体,俗名硫磺、硫华; ⑵ 溶解性 —— 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⑶ 熔点 112.8℃,沸点 444.6℃ ,一定条件下升华。
2、硫原子的结构 电子式 结构示意简图S
+2e -
S 2-
3、单质硫(S )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2-S 0S 4+S 6
+S 还原性) ⑴ 可燃性:S +O 2
点燃
SO 2(空气中: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⑵ 硫与金属反应,一般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 如: S + 2Cu △
Cu 2S (燃烧 生成黑色固体物) …………………① S + Fe
△
FeS (红热 生成黑色固体物) …………………②
S + Hg HgS 生成黑色固体物 除去洒落在地的金属汞)……③
⑶ 硫与氢气的反应 H 2 + S △
H 2S (可逆 生成的气体有臭鸡蛋气味)……④ ⑷ 硫与某些化合物的反应 S + 2H 2SO 4(浓)
△
2 + 2H 2O ……………………………………⑤
S + 6HNO 3(浓) △
2SO 4 + 6NO 2↑+ 2H 2O ………………………………⑥
3S + 6KOH
△
2K 2S + K 2SO 3 + 3H 2O ………………………⑦
⑸ 多硫化物的生成及硫代硫酸盐的生成
Na 2S + (x-1)S Na 2S x …………………………………………⑧ Na 2SO 3 + S
△
2S 2O 3 …………………………………………⑨
6KOH + (2x+2)S
△
2K 2S x + K 2SO 3 + 3H 2O ………………………⑩
在上述① ~ ⑩反应中表现氧化性的有①②③④ ;表现还原性的有⑤⑥ ; 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的是⑦⑧⑨⑩ 。
4、 硫的用途:制硫酸、橡胶硫化剂、黑火药(KNO 3、C 、S )、安全火柴、农药,医药等。
5、 硫(元素)的存在:
游离态的硫 —— 单质硫 多存在于火山口附近
化合态的硫存在较广泛,主要存在形式有:FeS 2 CuFeS 2 CaSO 4·2H 2O 等。
常温
2+16 862+16 88
六、硫化氢(H 2S )与氢硫酸(H 2S )
1、硫化氢(H 2S )气体的物理性质 ⑴ 通常状况下为有臭鸡蛋气味、有毒的气体 ⑵ 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⑶ 能溶于水(1∶2),其水溶液叫氢硫酸 2、硫化氢(H 2S )化学性质
⑴ 可燃性 2H 2S + 3O 2 2H 2O + 2SO 2 ; 2H 2S + O 2 2H 2O + 2S ⑵ 强还原性 2H 2S + SO 2 3S + 2H 2
O ⑶ 不稳定性 H 2S
△
H 2 + S
⑷ 水溶液的弱酸性 H 2S
H + + HS - 、 HS -
H + + S 2-
3、硫化氢(H 2S )实验室制备
⑴ 原理:FeS (S) +2HCl FeCl 2 + H 2S ↑ 或 FeS (S) + H 2SO 4(稀) FeSO 4 + H 2S ↑ ⑵ 气体发生装置: 固 + 液 气体(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可选启普发生器)
⑶ 气体收集: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⑷ 气体检验:湿润的醋酸铅试纸 (变黑)
⑸ 尾气处理(吸收): 稀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铜溶液 4、金属硫化物的性质(固态颜色和溶解性)
特别提示:Al 2S 3 只在固态存在,在水溶液中完全水解
Al 2S 3 + 6H 2O 2A l (O H )3 ↓ + 3H 2S ↑
学生练习: (习题专辑 略)
完全燃烧 不完全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