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控制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光纤环形偏振控制器,
22R r N m παλ=⋅定量地表示所设计光纤圈与光纤结构参数的关系。
上式中,
()()
311120.251n P P v α=-+, 对二氧化硅作纤芯和包层的单模光纤,0.133α= 对应等效4λ波片m=4,取N=2;等2λ波片m=2,取N=4,这样两者具有相同的弯曲半径。
将光纤中传输的波长 1.55m λμ=,普通单模光纤包层直径2125r m μ=代入,算得16.85R mm =。
将光纤按严格的工艺缠绕在直径为33.7mm 的鼓轮周向槽中,每个光纤圈即可等效为光学波片的作用。
电缆桥架的革命——谈综合布线工程中开放式桥架的运用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信运营商们正在不断地提高 WDM 系统中单信道的传输速率,以满足人们对通信带宽的需求。
目前,单波长传输速率为 10Gb/s 的 WDM 系统正在建设使用中,而传输速率为 40Gb/s 的 WDM 系统也已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在传输速率提高的同时,通信系统对光纤中的偏振模色散( PMD )、电光调制器中的偏振相关调制( PDM ),以及光放大器中的偏振相关增益( PDG )等一系列由偏振引起的损害也越来越敏感 1 。
这些损害主要是由光纤本身的缺陷造成的,在理想化的光纤中,传输光的偏振态( SOP )不会发生变化,这些由偏振效应引起的损害也很容易消除。
而在实际使用的标准通信光纤中,传输光的偏振态是沿光纤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普通光纤的输出光为椭圆偏振光,椭圆度不断变化,主轴相对于参考方向成任意角度),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光纤中由热应力、机械应力以及纤芯的不规则性等因素引起的不规则双折射。
更糟糕的是,光纤中的双折射效应是随温度、压力、应力以及其它环境因素不断变化的,这就大大增加了偏振相关损害的不可预知性。
由于偏振相关损害是随时间变化的,消除他们的方法必须是动态的、可适应随机变化的。
动态偏振控制
用于 PMD 补偿的动态偏振控制器是克服这些损害的最重要的器件,它能够将任意给定的偏振态转变为任何希望得到的偏振态。
除了插入损耗低、回波损耗高等优点外,理想的动态偏振控制器还应具备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能参数:
1 、高响应速度是对快速变化的偏振态进行跟踪的必备要素。
外界环境会对已铺设的光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火车经过时的振动对沿铁路铺设的光缆、海浪拍击对海底光缆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光缆中传输光的偏振状态发生快速变化。
目前,使用 PMD 记录仪现场测量,已经可以观测到量级为几个毫秒的快速起伏变化。
因此,用于 PMD 补偿的动态偏振控制器的响应时间必需小于1ms。
在实际应用中,动态偏振控制器的响应时间要求小于100μs 。
2 、启动损耗,它量度了启动偏振控制器时所引入的插入损耗,定义为在所有可能的启动条件下最大插入损耗和最小插入损耗的差值。
由于所有偏振相关损害的补偿机制都是利用反馈信号来激活偏振控制器进行动态偏振控制的,所以,控制器启动时所产生的损耗和波动都可能会使反馈信号产生错误,从而直接导致仪器的性能下降。
另外,在使用偏振控制器进行 PDL 测量的仪器中,启动损耗还会限制仪器测量的分辨率和准确度。
类似的,偏振控制器自身的 PDL 也会使反馈信号产生错误,使补偿的软件、硬件设计变得非常复杂。
3、宽工作带宽对密集波分复用( DWDM )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足够宽的工作带宽可以使偏振控制器在不同信道具有相同的工作性能,这样不仅可以简化系统的设计,降低系统成本,而且使系统带宽扩展成为可能。
4、偏振控制器的无中断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性。
因为,在对光网络中,任何偏振状态的重置都可能引起不可预料的信号中断。
目前,商用的偏振控制器根据其技术原理可分为三类:一种是由多个延迟固定、方位角可变的波片组成的;另一种由单个延迟可调、方位角可变的波片组成;还有一种由多个方位角固定、延迟可调的波片组成。
其中,基于固定延迟波片的偏振控制器是波长敏感的,依靠机械旋转来调节波片的偏振控制器调节速度非常慢,除了这些固有的限制外,以上三种方法原则上都是可行的,但具体的实现手段将直接决定产品的性能、成本和可靠性。
图 1 是一个典型的偏振控制器的结构图,它由三个可旋转的波片组成,一个λ /2 ( HWP )波片处于两个λ /4 ( QWP )波片中间,每个波片都可沿着光轴相对于其它波片自由转动。
第一个λ /4 波片的作用是将任意输入偏振光转变为线偏振光,然后λ /2 波片将此线偏振光旋转到任一希望得到的偏振方向,于是第二个λ /4 波片就能将该偏振光转变为任何希望得到的输出偏振态。
在这种实现方法中,波片的延迟是固定的,但波片的相对角度是
可变的。
虽然,这种方法应用在商用化的产品中已经颇见成效,但这项技术毕竟存在很多缺点。
首先,光线的准直、对轴、聚焦不仅费时,而且耗费众多劳力。
其次,波片、微透镜等元件都价格不菲,并且需要镀增透膜、抛磨斜角以减少背向反射。
再次,由于不可避免的要将光从一根光纤中耦合输出,然后再将其聚焦进入另一根光纤,以至于插入损耗大。
而且,波片本身就对波长敏感(任何分数波片的确定都是针对某个固定波长的),从而使得此种偏振控制器也对波长敏感。
最后,使用电动机或其它机械器件旋转波片,都会限制偏振控制器的控制速度。
其它选择方案
基于相同原理的全光纤偏振控制器(如图 1b 所示)即可以减少插入损耗,又可以降低成本。
在这种装置中,三个光纤线圈取代了自由空间的延迟波片,线圈弯曲产生的应力,可以产生与线圈直径平方成反比的双折射效应。
调节光纤线圈的直径和圈数即可得到任何希望得到的全光纤波片。
尽管插入损耗和生产成本都有所降低,这种偏振控制器仍然未能消除对波长敏感和控制速度慢的缺点。
而且为了减少由光纤弯曲引入的插入损耗,光纤线圈必须具有很大的直径,使得这种偏振控制器的体积通常会很大。
因此,这种“米老鼠耳朵”形状的偏振控制器主要局限在实验室中使用。
速度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机械旋转波片难以满足在调节速度方面的要求。
因此,人们开始开发基于 LiNbO 3 材料的快速偏振控制器(如图 1c 所示)。
这种偏振控制器由三个波导结构组成,其中两个波导用来充当λ /4 波片,另一个用来充当λ /2 波片。
不再需要旋转波片,两个控制电压和光电效应即可决定各波片的相对取向(等效光轴的方向)。
选取合适的电压即可实现每个波片取向的无限制旋转。
下面,举例说明这三个波片的控制电压:
其中,α , β , γ 是三个不断调整的参数以确定与之对应的波片的取向, V a 到 V i 是九个预先设定的电压参数。
但不幸的是,用这种方法提高速度的代价是网络应用所不能接受的。
它的主要缺点是:高插入损耗(~ 3dB )、高偏振相关损耗(~ 0.2dB )、高启动损耗(~ 0.15dB )以及昂贵的价格。
并且,这种装置至少有九个参数需要优化,不仅使用复杂而且造价高。
一种替代的方法就是 Babinet-Soleil 补偿器,它可以将任意输入的偏振态转变为任何希望得到的输出偏振态。
这种装置的核心器件是一个由两个楔形双折射晶体组成的复合波片(如图 2a 所示)。
波片厚度(对应于总延迟)的变化可以通过两块晶体的相对滑动来实现;同时,复合波片的取向可以绕光轴旋转。
与前面提到的装置(图 1a )相比,这种装置具有对波长不敏感的优点,因为它可以实现任何波长的精确延迟。
但这种装置具有成本高、插入损耗高、调节速度慢等缺点。
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损耗,一种商标为 PolaRITE 的全光纤偏振控制器(如图 2b 所示)在 1996 年被开发出来。
这种偏振控制器基于与 Babinet-Soleil 补偿器相同的原理,由一个可绕光纤旋转的光纤挤压器组成。
对光纤施予压力以产生一个线性的双折射,等效产生一个延迟随压力变化的全光纤波片。
这样仅仅通过简单的挤压和旋转操作就可由任意输入偏振态产生任何希望得到的输出偏振态。
这种装置不仅插入损耗低、成本低,而且与“米老鼠耳朵”形状的偏振控制器相比,它还具有体积小、对波长不敏感的优点。
这些优点使得此种偏振控制器有益于集成到 WDM 模块中使用。
但是,与依靠机械旋转的偏振控制器相同,这种器件的调节速度非常慢,以至于无法应用于光纤网络的 PMD 补偿。
偏振控制器还可以使用几个取向成 45 o角的自由空间波片来实现(如图 3a 所示)。
每个波片的延迟随加载的电压变化;波片的取向固定。
这种可变延迟波片可由液晶、电光晶体或电光陶瓷等材料制成。
采用液晶材料的缺点是调节速度慢,而电光晶体一般需要极高的工作电压。
这种类型的偏振控制器一般具有插入损耗高、成本高、以及由增透膜和微透镜造成的工作带宽窄等缺点。
全光纤解决方案
一种与图 3a 所示装置具有相同工作原理的全光纤偏振控制器(如图 3b 所示)可以解决插入损耗高和成本高的问题。
波片的延迟随光纤挤压器施加的压力而变化。
这种装置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器件的可靠性、紧凑性和性价比。
在已商用化的 PolaRITE II 动态偏振控制器中,压电促动器驱动挤压器快速变化。
由于是全光纤结构,该器件不仅没有背向反射,而且插入损耗和偏振相关损耗都极低。
它的响应速度为30 μ s ,足够跟踪野外铺设的光纤链路中速度最快的偏振态波动。
采用适当的控制程序,无需中断即可实现无限制(无需重置)的偏振控制。
这种偏振控制器的启动损耗小于0.003dB,使其在高精度 PDL 测试仪器及偏振相关损害补偿的反馈回路中同样适用。
而且它对波长也不敏感,对波长范围在 1280nm ~ 1650nm 内的信号具有一致的良好工作性能。
系统应用
基于光纤挤压器的动态偏振控制器( DPC )具有插入损耗低、偏振相关损耗低、启动损耗低、背向反射小、高速度与低成本等优点。
如图 5a -e 所示,在光通信系统的应用中,它是克服偏振相关损害的理想选择。
DPC 在以下几种应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PMD 补偿:如图 5a 所示,一个典型的一阶 PMD 补偿器由一个动态偏振控制器和一个固定的或可变的差分群迟延线( DGD )组成 3 。
使用在线偏振测试计测量 DOP 参
数,可以监测链路的 PMD 2 。
随后 DOP 信号被反馈回来以控制 DPC 和 DGD 。
典型的 P MD 检测和 DPC 响应时间为100μs 。
★偏振优化:传输链路中的许多器件或模块都是偏振敏感的,如光电(E-O)和电吸收(EA)调制器、光干涉计、外差光接收器等。
在这样的链路中使用一个 DPC (如图 5b),即可通过优化器件或模块的输出功率,实现偏振敏感度的最小化。
这种方案同样也可以用来降低许多无源器件的 PDL 效应。
★减小偏振相关串扰:为了提高 DWDM 系统的频谱效率,人们使用了两种偏振相关的传输技术:偏振复用( PDM )技术,即同一波长的两个正交偏振态的复用;偏振交错技术,即两个偏振态正交的相邻 WDM 信道的复用。
图 5c 所示的是偏振交错技术, DPC (后面紧跟着一个起偏器)被用来减小两个相邻信道的偏振相关串扰。
★偏振扰动:基于光纤挤压器的动态偏振控制器也可以用做扰偏器,以得到高度随机的偏振态。
扰偏器带有内置的谐振增强电路,在扰偏频率下的半波电压只有几伏。
选择合适的驱动参数,已经成功地获得了小于 0.05dB 的偏振敏感度和小于 1% 的偏振度。
扰偏器的主要应用包括:
★降低偏振相关增益:在传输系统中(如图 5d ),由偏振相关增益( PDG )引起光放大器的性能降低可以通过扰偏来抑止。
偏振相关增益与偏振度成正比,低的偏振度可以降低偏振烧孔效应( PHB ),减小偏振相关增益 5。
当 SOP 的扰动频率大于光放大器响应时间( ms 级)的倒数时,偏振度就能够达到最小。
★消除偏振敏感性:扰偏器可以用来消除仪器的偏振敏感性。
一些光学仪器,如基于衍射光栅原理的光谱仪,对输入光的偏振态敏感。
扰动输入光的偏振态可以消除由偏振敏感引起的测量不确定性。
★简化 PMD 补偿:扰偏器可以用来简化通信系统中的 PMD 补偿 6 。
低的残余相位调制度对简化 PMD 补偿是非常关键的。
基于光纤挤压器的扰偏器以其极低的残余相位调制度,特别适合此种应用。
★ PDL 监测与补偿:在光器件的制造过程中,快速而准确的监控 PDL 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光纤挤压器的动态偏振控制器由于低 PDL 、低启动损耗以及对 PDL 测试准确度的极大提高,在这些应用中极富吸引力。
在系统应用中,为了监测和补偿沿链路的 PDL ,需要把快速扰偏器放置在光发射模块之后,通过监测由器件或光模块(如 EDFA 等)的 PD L 引起的功率起伏,来监控系统的 PDL 。
通过反馈信号来控制动态偏振控制器和产生 PDL 的器件,可以使功率起伏达到最小(如图 5e 所示)。
总而言之,基于光纤挤压器的动态偏振控制器是克服光传输系统中偏振相关损害和监测仪器偏振特性的关键元件。
作者: Steve Yao , Ph. D , General Photonics Corp
适用于裸光纤或者900um光纤
212mm x 30mm x 70mm (长/宽/高)
引言
偏振控制器是一种重要的光器件,在光纤通信和传感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准确地控制光纤中的偏振态,关系着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传输的误码率。
然而在消偏型光纤陀螺中,准确测量光的偏振度也是保证光纤陀螺精度的有效措施。
因此,偏振控制器(PC)作为一种改变输入光偏振态的光器件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偏振控制器件,在PMD动态补偿、偏振度(DOP)测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偏振控制器的半波电压与厂家给出的标称值并不完全一致,导致了使用的不便。
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有与之配套的驱动电路。
但是,许多厂家并不提供配套的驱动电路,即使提供,价格也昂贵,在实际工程开发中不能达到最佳性价比。
因此,自主研制DPC的驱动电路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以光纤挤压型偏振控制器为研究对象,运用邦加球图示法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并介绍基于DDS技术和FPGA的动态偏振控制器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系统结构及软、硬件设计。
测试结果表明,设计实现了驱动电路的预定功能,生成了4路频率幅值均可调的正弦驱动信号。
1 DPC的工作原理
这里研究的光纤挤压型偏振控制器,其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
它由4个压电陶瓷光纤挤压器(称为挤压器F1,F2,F3,F4)组成,其方位角分别为0°,45°,O°,45°,各挤压器对应的驱动电压为V1,V2,V3,V4。
分别在4个挤压器上加电压信号驱动,产生相应的压力挤压光纤,形成线性双折射,改变入射光波的相位差,从而实现任意偏振态转换。
由文献[3—5]和上述偏振控制器内部结构,可将挤压器中的四段光纤(分别称为d1,d2,d3,d4)看成不同方位角的相位延迟器。
(1)d1,d3可看成方位角为零的相位延迟器,只改变输入光的相位延迟而不改变其偏振方向,在邦加球上表现为输入偏振态绕S1轴的旋转。
(2)d2,d4可看成方位角为45°的相位延迟器,也即旋光器和相位角为零的相位延迟器的合成,不仅改变输入光的相位延迟,也改变其偏振方向,其偏振态变换在邦加球上表现为绕S2的旋转。
图2为d1,d2,d3,d4对偏振态变换在邦加球上的显示。
如图2所示,在邦加球上,随所加电压的变化,d1或d3的输出光起始偏振态S绕S1轴顺时针旋转。
d2,d4的输出光偏振态S'随所加电压变化在邦加球上绕S2轴逆时针旋转。
图2光纤挤压器偏振态随电压变化的邦加球示意图由此可知,只要输入光的偏振态与F1和F2的方向都不垂直,则输入光的偏振态都可以通过操作至少2个挤压器改变到任意一个偏振态。
2 DPC的驱动电路设计
DPC驱动电路的设计基于DDS技术,系统主要由Xilinx Spartan-3系列FPGA、数/模转换器LTC1668及宽带放大器LT1812组成。
2.1 DDS的基本原理
DDS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采样定理。
将相位累加器输出的相位码通过查表法映射成波形幅度码,经模/数转换和低通滤波后产生波形,其框图如图3所示。
它主要由参考时钟fref、相位累加器、相位寄存器、波形存储器、数模转换器及低通滤波器等部分构成。
DDS工作时,它将在时钟脉冲的控制下,对频率控制字F用累加器进行处理,以得到相应的相位码;然后由相位码寻址波形存储器进行相位码——幅度编码变换后输出不同的幅度编码;再经过数模转换器和低通滤波器处理,即可得到由频率控制字决定的连续变化的输出波形。
2.2 硬件组成
DPC的驱动电路是基于偏振度测试系统平台(见图4)研制的。
DPC用于将输入光扰偏后输出,再经检偏器和探测器将光强信息转化为数字量送人FPGA,FPGA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再对DPC的驱动电压做出调整并输出,以达到完全扰偏的目的。
要实现完全扰偏,也即是让输入偏振态在一定时间内遍历各个偏振态。
根据DPC的工作原理及实验尝试,测试系统使用4路正弦信号同时驱动4个光纤挤压器。
根据DPC自身性质,所需提供电压最大值应小于2 V,正弦波频率应小于2 000 Hz。
因此,驱动电路需要提供4路大于零的正弦波驱动信号,其峰值应小于2 V。
且正弦波频率各不相等,均小于2 000 Hz。
驱动电路的硬件结构如图5所示,4路电压驱动设计均相同。
采用16位高精度数/模转换器LTC1668,将FPGA输出的数据转换为模拟电流,再经运放LT1812将电流转换为电压。
LTC1668工作在士5 V双极性电压供电情况下,其参考电压由内部提供,输出采用单端电流输出模式。
宽带放大器LT1812完成电流一电压转换,最终输出符合要求的正弦信号。
2.3 软件设计
FPGA是驱动电路的控制核心。
FPGA接收ADC转换的光强信息数据,并传送给DSP;再根据DSP计算所得的数据(即正弦驱动信号的频率f)判断是否符合要求,若符合要求则进入DDS子模块,得到幅度码并发送给LTC1668,以输出需要的正弦波。
FPGA主模块流程图如图6(a)所示。
式中:fo是输出频率;fref为DDS参考时钟频率,由FPGA将晶振输入时钟经内部锁相环分频后产生。
由相位步进累加可得到相位码,再寻址波形存储器即可完成相位——幅度转换,得到相应的幅度码,输出给主模块。
由于驱动信号为正弦波,波形存储器直接调用FPGA内部模块sin_COS_lookup_table,输入与输出数据位宽均为16位。
DDS子模块流程图如图6(b)所示。
2.4 实验测试结果
实验时设定4路正弦驱动信号V1,V2,V3,V4的频率分别为f1=2 000 Hz,f2=1 000 Hz,f3=1 800 Hz,f4=1 500 Hz。
示波器上观测的波形如图7所示。
波形使用双通道示波器观测,2通道探头设置为10档。
从图7中可以看出,输出波形较为稳定。
如果在FPGA程序内增大sin_COS_lookup_table模块的输入数据位宽,也即增大采样点数,可以得到精度更高的输出波形。
3 结语
动态偏振控制器目前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和传感领域,是一种重要的偏振控制器件。
分析动态偏振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并以光纤挤压型偏振控制器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基于DDS 技术和FPGA的调制电路,该设计以偏振度测试系统为实验平台。
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调制电路能够输出4路频率可调的正弦信号,输出信号稳定,控制灵活,工作性能可靠。
该方法思路简单,采用Verilog语言设计并调用FPGA内部模块,设计灵活透明,且外围电路较为简易,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