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 工艺美术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字符号有象形的,亦有几何图案,至今尚未成功译读。成 为一个谜:到底是土著文明呢,还是外来文明?
哈拉帕文化遗址特点 发达的城市文明 青铜器时代 农业、畜牧业为主 印章文字 盛行赌博 神秘消亡的原因:河流改道,外族入侵,气候干旱
印度河文明的特点 缺乏大的变革缺少大型的公共纪念物 军事力量不发达, 武器落后 王权不发达,商人的纯利润高,口头契约制度
△佛教Buddhism
乔达摩·悉答多(后被人尊称释迦牟尼)创立于 公元前6世纪。 特点:文化色彩浓厚,典籍浩瀚,教义庞杂。基 本教义都是围绕解决人生痛苦的主体而展开。 释迦(族名“能”) 牟尼(寂静、仁、儒、忍) 佛陀(觉悟者) ※教义: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 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槃、密宗 法义等。 ※大乘佛教Mahayana(北传) 神与偶像、普渡众生,世俗化、仪式的繁琐化。 ※小乘佛教Hinayana(南传) 原始佛教的教义,自救,不承认神的存在,不崇 拜偶像。
•佛教艺术最早的表现形式是建筑、雕塑、绘画。 •早期佛教艺术象征阶段的美学特征【孔雀王朝、 安达罗王朝、巽伽王朝时期】 第一, 借物而言意, 主体赋予自然的或日常的 事物以特定的审美的符号含义。 第二, 表现对象时追求审美意象性。 第三, 原始审美思维对佛教象征艺术的潜在影响。 第四, 在建筑物及其外部的装饰上具有严格、完 整的形式美。 •佛教艺术成熟期的美学特征【贵霜王朝(1- 3 世纪) 和笈多王朝(公元320- 600 年) 时期】 第一, 从象征走向写实, 从写实走向意象。 第二, 从追求表现肉体的健康完美、精神上的 勇猛精进, 变为追求表现肉体的匀称优美、线条 流畅简明和精神上的圆融自如, 及禅定状态的宁 静淡泊、自由无拘的境界。
哈拉巴文化的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
手工艺:拉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铜器,这表明古印度人 已经掌握了对金银等金属的加工技术。从出土的各种美妙绝 伦的手工艺品和奢侈品中,可见当时工匠的精巧技艺。 制陶和纺织是哈拉巴文化的两个重要部门,染缸的发现表明 当时已掌握纺织品染色的技术,纺织业与车船制造业等也高 度发达。
印度海岸线虽长,但天然良港有限,在西海岸 和半岛南端有较多良港,便于海外贸易。这也是 那些地区海上贸易开展得较早和较繁盛的一个重 要原出。
(二)民族
南亚次大陆人种复杂,素有“人种博物馆”之称。 一般认为印度人口中有六种民族因素:
尼格力陀人(Negrito,身材矮小,肤色较黑)、 尼格罗人(Negrioid原始澳大利亚类型人)、 达罗毗荼人(Dravidians)3000BC、 北印度人(也叫雅利安-达罗毗荼人)、 蒙古人(Mongoloid)、 北欧人(也叫印度-雅利安)2000BC。
哈拉巴文化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种 城市文明。印度的远古文明的遗址首先在印度哈拉巴地 区发掘出来,所以通常称古印度文明为“哈拉巴文化”; 又由于它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 文明”。
哈拉巴文化以南部的摩亨佐·达罗和北部的哈拉巴为中 心,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
△印度教Hindu(新婆罗门教) 教徒占总人口之83% 约4世纪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等教义和 民间信仰演化而成。 8、9世纪逐渐形成现代雏形 基本教义与婆罗门教同,信多神、突出三神 ※特点:对种种神化了的自然力量和祖先进行 崇拜
印度教雕刻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第一, 形象的多样性、象征内涵的多重性和强 烈的动感。 第二, 多肢多头的意象性形象。 第三, 印度教雕刻具有突出的装饰性。
古印度

艺术
一、概述
“印度”(India) 古代波斯人称之为hindu 西方人称之为India 中国译作《史记》——“身毒”
《汉书》——“天竺” 《大唐西域记》——“印度”来源于印度河(Indws)
(一)自然环境
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得名于它西北部最大的一条河流——印度河。它 是人类文明的发样地之一。 它位于亚洲东南部,为一个大半岛,由于半岛很大,也称为“南亚次大 陆”。 古代印度就是南亚次大陆的地理总称,大体包括现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孟 加拉三国的领土。因此,这里所讲的印度古代史,主要是巴基斯坦、印度 和孟加拉三国的古代历史。
建筑:哈拉巴与摩亨佐·达罗两处城市遗址,规模都相当大。
街道布局整齐,纵横相交。房屋一般用砖建造,有的隔出许 多大厅和房间,并有良好的排水设备,而一些小房间则根本 没有排水设备。这说明社会上已有贫富不均和阶级对立,已 经存在依靠剥削而养尊处优的统治者。
文字:主要留存于各种石器、陶器和象牙制的印章上,这些
(四)宗教
△吠陀教Veda
约公元前20世纪雅利安部落的信仰演化而成、信仰 多神,自然物象均被幻化为神。
△婆罗门教Brahman源于吠陀教公元前7世纪形成。
信仰多神,突出三神 梵天Brahma——创造之神 毗湿奴Vishnu——保护之神 湿婆Shiva——毁灭之神 三大主神 主张: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之说 认为:达到“梵我同一”即可使人获得解脱。
古代印度在旧石器时代已有居民,新石器时代 的文化遗迹几乎遍及整个次大陆。 一般认为,这些文化的创造者为矮黑人和原始 澳洲人。 从公元前三千年起,达罗毗荼人(Dravidians) 在次大陆居于主要地位,一般认为印度河流域 的城市文明就是由他们创造的。 约自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开始,雅利安人自西 北部侵入次大陆。到公元前一千年代中叶以后, 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和嚈哒人又先后侵 入次大陆,使次大陆的居民成份更趋复杂。
就地理形势而言,印度全境可分为北、中、南 三部份,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山岳地带;中部是印 度河和恒河平原(由印度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 拉河冲击而成);温德亚山以南是德干高原。
通常把北部高山地带和中部平原地源自称为北印 度,这里是古代印度重要的经济区域,也是印度 历史的主要舞台。
南部的德干高原有丰富的森林和矿产,但不宜 于农耕。只有高原两侧的平原雨量充沛,气候良 好,宜于农耕,也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印度各 地区自然条件上的极大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就 决定了印度各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
(三)、历史文化
1、原始公社(公元前1500年) 史前期 (前2500 年前) 哈拉巴(印度河)文化时期(前2500—1500年)
2、奴隶社会(公元前1500—公元4世纪) 吠陀时期(前1500—前700年) 恒河流域列国(前700—前400年) 孔雀王朝 (前322—前185年) 鼎盛时代:阿育王统治(前273—前232) 贵霜王朝(前150—公元300) 鼎盛时代:迦腻色伽统治(公元120—16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