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考试重点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0af2529482fb4daa58d4bfa.png)
一、名词解释1、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2、城市生态位——指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程度。
3、城市辐射逆温——城市在晴朗平静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气层冷却强烈,较高气层冷却较慢,形成从地面开始向上气温递增,称为城市辐射逆温4、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居民以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属人工生态系统.5、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6、环境——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7、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8、拮抗作用——指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9、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10、城市灾害——指发生在城市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各种灾害11、生态城市——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文化与景观充分融合,人与自然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生态持续和谐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
12、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13、城市植被——指城市范围内全部植被,包括一切自然生长的和人工栽培的各种植被类型14、地震前兆——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15、可持续发展——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16、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17、伦敦型烟雾——指燃煤所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碳与自然雾混合在一起积聚而形成的烟雾,最早发生在伦敦而得名。
18、洛杉矶型烟雾——指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受太阳紫外线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二、简答题1、简述城市生态系统与其它生态系统的不同点?答:(1)它是人工生态系统,人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和决定因素。
城市生态学重点
![城市生态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89c4c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1.png)
城市生态学1、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的主要内容⑴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结构⑵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⑶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机制和调控方法⑷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⑸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和调节机制2、简述黑箱理论,白箱理论黑箱研究思路是完全忽略系统内部结构,只通过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研究系统的转化特性和反应特征的系统研究思路白箱研究思路是建立在对系统的组成构成及其相互联系有透彻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揭示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包括系统输入与输出在内的整体特性3、简述同心圆增长理论这是由E·W·伯吉斯于1923年提出的。
他以芝加哥为例,试图创立一个城市发展和土地使用空间组织方式的模型,并提供了一个图示性的描述。
根据他的理论,城市可以划分成5个同心圆区域:居中的圆形区域是中心商务区,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市民生活和公共交通的集中心。
在其核心部分集中了办公大楼、财政机构、百货公司、专业商店、旅馆、俱乐部和各类经济、社会、市政和政治生活团体的总部等。
第二环是过渡区,是中心商务区的外围地区,是衰败了的居住区。
过去,这里主要居住的是城市中比较富裕或有一定权威的家庭,由于商业、工业等设施的侵入,降低了这类家庭在此居住的愿望而向外搬迁,这里就逐渐成为贫民窟或一些较低档的商业服务设施基地,如仓库、典当行、二手店商店、简便的旅馆或饭店等。
这个地区也就成为城市中贫困、堕落、犯罪等状况最严重的地区。
第三环是工人居住区,主要是由产业工人(蓝领工人)和低收入的白领工人居住的集合式楼房、单户住宅或较便宜的公寓组成,这些住户主要是从过渡区中迁移而来,以使他们能够较容易地接近不断外迁的就业地点。
第四环是良好住宅区,这里主要居住的是中产阶级,他们通常是小商业主、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等,有独门独院的住宅和高级公寓和旅馆等,以公寓住宅为主。
第五环是通勤区,主要是一些富裕的、高质量的居住区,上层社会和中上层社会的郊外住宅座落在这里,还有一些小型的卫星城,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在中心商务区中心,上下班往返于两地之间。
城市生态与环境考试试题
![城市生态与环境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029aa6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5.png)
城市生态与环境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 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学科,它主要关注于以下哪个方面?A. 城市建设的规划与管理B. 城市人口的增长与管控C. 城市环境的保护与改善D. 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竞争2.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关于城市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 城市绿地主要用于美化环境,对生态效益较小B. 城市绿地只包括公园和植物园C. 城市绿地能够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促进居民身心健康D. 城市绿地对降低气温和改善空气质量没有作用3. 下列哪个因素是城市土地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A. 城市垃圾处理不当B. 工业废水排放超标C. 城市集中供暖导致大气污染D. 城市火灾造成烟尘污染4. 下列哪种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城市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A. 增加城市道路宽度,增加车辆通行效率B. 提高交通运输设施的能源效率C. 增设停车位,鼓励居民购买私家车D. 减少公共交通工具的投入5. 城市垃圾处理是城市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下列哪种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最友好?A. 埋填B. 焚烧C. 堆肥D. 导入其他地区处理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绿道的主要功能之一是________。
2. 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并合理利用________资源。
3. “三废”是指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________、废水和废气。
4. 城市雨水的合理利用可以降低城市的________。
5. 城市空气质量通常由________和细颗粒物浓度等指标来评估。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写“对”,错误的填写“错”。
1. 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
2. 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3. 在城市中种植大量乔木可以改善城市微气候。
4. 城市交通拥堵会导致车辆排放的污染物增加。
5. 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简答题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c4ad881876c66137ee061970.png)
四、简答(3×5分)1、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⑴城市拥挤⑵住房紧张⑶城市基础设施滞后(4)环境污染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⑴环境污染引起中毒⑵环境污染致癌⑶环境污染引起突变和畸变③对人的心理影响2、试述城市生态系物质代谢的特征进入城市物质有天然输入和人工输入。
其中一部分在市内不发生变化,仅作为流通物质或商品保持原形在输出城市或保留城市中,另一部分很快被使用而改变其形态。
3、城市生态规则应遵行那些原则?①整体优化②协调共生③功能高效④趋适开拓⑤生态平衡⑥保护多样性⑦区域分异4、什么是“生境”?试述城市生境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联系。
答:生境是生物有机体(个体、种群或群落)占据的空间范围内全部环境条件的总称。
城市中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不仅改变了土地的性质,同时对他的环境条件,包括小气候、土壤、水文等产生影响,加强了城市生境的分化。
5、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答:①城市生态系统中生命系统的主体是人群,人口发展代替或限制了其他生物的发展②人是城市的操纵者和生产者,有事顶级消费者③是调节者有事被调节者6、试述城市人口规模和结构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答:城市人口规模和结构从数量和组成上反映了城市人口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特征和作用,前者反映城市规模的主要标志之一;后者表明城市人口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7、我国城市社会结构的空间特征有哪些?(1)以城市功能布局为基础形成了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基本构架(2)功能混合的旧城区或规模较小的城市形成一种混合的社会空间结构(3)单位的空间格局决定我国城市社会结构的空间布局8、城市生态系统的调控原则有哪些?(1)多种效益的统一(2)生态合理性与生产可行性的统一(3)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组合(4)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重视多样性9、城市地质再累的主要类型有哪些?(1)地震灾害(2)崩滑流灾害(3)地面变形灾害(4)风沙尘暴灾害(5)地下水污染灾害(6)海平面上升灾害10、城市景观规划工作一般分哪几个景观层次?(1)城市总体景观(2)城市区域景观(3)城市局部景观11、发展城市生态农业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合理调整农业结构(2)综合整治农业环境工程(3)生态农业基地建设(4)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12、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1)城市生态系统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城市生态系统需要有一个人工管理完善的物质输送系统,以维持其正常机能。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f7475f8f90f76c661371aa9.png)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1、城市化的定义: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或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2、城市问题实质上是生态学问题:(1)物流链很短,物质流动基本上是线性的,常常就是资源到产品和废物。
(2)生产、生活等一切活动需要大量的能源。
(3)各部门分割,行业间缺乏自觉的相互合作,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4)生产多着眼于局部产品,着重当前经济利益。
(5)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常常失调。
(6)人们集中在一个相对密闭的有限空间内,自我驯化(self-domestication)。
3、生态学思想:4、生态位的定义: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5、城市生态位的定义: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提提供的生态位。
6、环境承载力的定义: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
重点:7、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生态系统组成: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两类。
无生命类可分为三种,有生命类分为六种(一)无生命类:(1)无机物质(2)有机物质(3)各种自然因素(二)有生命类:(1)生产者(2)消费者(3)还原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物,属于异养生物。
生态系统还可以根据物质和能量的活动性,分为:贮存库交换库(循环库)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是由无生命物质欲生命体构成的。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的空间配置(水平的和垂直的分布),时间变化(发育、演替和季节性变化)是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这些特征与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相一致。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以营养为纽带和链条,把生物与非生物紧密的结合起来,构成以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为中心的三大功能类群8、十分之一定律: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则生产效率顺营养级逐级递减,也就是说能量流动过程中有90%的能量是损失了,这就是营养级不超过VI级的原因。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从植物体内转移至草食动物体内时大约为总能量的1/10,而再转移到肉食动物体内时,为草食动物能量的1/10左右。
城市生态学_重点复习
![城市生态学_重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e8e7822c850ad02de804192.png)
一、基本概念1、生态平衡;一个系统能够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例如,组成成分和数量比例持久的没有明显的变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这种状态叫生态平衡2、环境影响评价;又叫环境影响分析,指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
3、城市景观;城市所有空间范围,或是城市布局的空间结构和外观形态。
4、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的空间配置(水平的和垂直的分布),种的时间变化(发育、演替和季节性变化)是生态系统的结构特。
5、城市人口迁居;指城市中以住宅位置改变为标志的,城市地域范围的人口(往往是住户)移动。
6、城市生态位:是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的集合。
7、城市: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而拥有更高“价值”的人类物质、精神环境和财富,是更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会活动的载体场所和人类进步的合理的生活方式之一,是一类以人类占绝对优势的新型生态系统。
8、净化作用;指部分生态因子具有以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物浓度的增加。
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类。
9、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生物的耐受性接近或达到极限时,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活动以及分布等直接受到限制、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10、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11、城市地质灾害;是地壳动力地质作用及岩石圈表层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和影响下,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及财富遭受损失的现象。
12、城市林业;指城市范围内,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城市林业是建设和经营利用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行业,指建造、经营和利用城市范围内,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
13、人工环境;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2e0cb3a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0.png)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一、城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1.城市生态学的定义与特征
2.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结构
3.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城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
1.城市土地利用与覆盖
-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与结构
-城市空间格局与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
2.城市生物多样性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评估方法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与建设
3.城市气候与气候变化
-城市气候特征与影响因素
-城市气候变化的影响及调控
-城市气候适应策略与技术手段
4.城市水环境与水资源
-城市水循环与水资源利用
-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
-城市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5.城市环境污染与废物管理
-城市环境污染形成机制与治理
-城市废物产生与管理
-城市环境风险评估与应对对策
三、城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与样地分析
2.遥感与GIS技术在城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3.模型与模拟方法
4.空间统计与定量分析
5.案例研究与综合评价方法
四、城市生态学研究的意义与应用
1.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支持城市规划与设计
3.保障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4.为城市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五、城市生态学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1.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2.生态红线与生态保护优先
3.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转型
通过复习以上提纲,可以系统化地了解城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与应用。
同时,也需要理解城市生态学面临的挑战与展望,以便对未来的城市生态学发展有一定的思考和预见。
《城市生态学》重点笔记
![《城市生态学》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1dfcd42b307e87100f69603.png)
《城市生态学》1.生命系统是自然界具有一定结构和调节功能的生命单元。
2.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
3.十分之一定律营养级之间能量转化效率平均为10﹪,这就是生态学中作为“十分之一定律”。
4.信息流是指生态系统内各生命组分之间的信息传递。
5.顶级群落是一个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平衡的群落,亦即群落与其周围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地质、地形相适应的群落,因此也是个稳定的群落。
6.演替三个特征(1)演替是群落发展的有顺序的过程,它有规律的向一定方向发展,因而是能预见的;(2)演替是由于物理环境改变的结果,但演替是受群落本身控制的;(3)演替是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的顶点,即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有最大的生物量和生物间共生功能。
7.种群动态它包括种群的数量动态、空间动态、种群调节以及种群对环境变化的生态对策等。
8.阈值9.抵抗力它是生态系统抵抗外部干扰、维持系统结构功能原状的能力。
10.恢复力它是指生态系统遭受到外部干扰后,系统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11.自治力它是生态系统对于发生内部的各种现象的自我控制能力。
12.稳态机制是指内部组织和结构的一种调节功能,即调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能力。
13.城市化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城市地区(或农业人口转变成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14.城市化的特点人口集中、产业集中、能源结构改变、需水量增加、交通便捷、信息传递快速、不透水地面增加、绿地减少、人们相应的生活习惯的改变。
15.城市化的好处由于人口集中,劳动力集中,便于组织大生产;产业集中,交通发达,有利于扩大贸易,繁荣经济;通讯便捷,信息集中,促进了文教卫生、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中良好的医药卫生设施,周到的公共服务,方便的生活条件,丰富的文娱生活,提高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为人们的才能发挥创造了机会。
16.世界八大公害事件①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马斯河谷事件”②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多诺拉事件”③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④1952年伦敦的“烟雾事件”⑤1961年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⑥1953年日本“水俣病事件”⑦日本富山县“通骨病事件”⑧日本北九州的“米糠油事件”17.城市问题的生态学实质(1)城市中物质流动基本是线形的,物流链是很短的,常常就是资源到产品和废物。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考点).doc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考点).doc](https://img.taocdn.com/s3/m/ebf5c9c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74.png)
1、城市生态学: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生态学和工程学的方法,和多学科的综合与融会,研究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及系统组成成分间和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优化系统结构,调节系统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种群: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集合,也就是说它是在一定空间中、特定的时间内一起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的总称。
3、种群统计参数:种群总体数量、种群生死过程和迁徙过程,以及年龄分布与性别比例。
4、生态平衡: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内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高度适应, 种群结构和数量比例长久保持相对稳定,生产与消费和分解之间相互协调,系统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接近平衡。
生态系统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5、城市:是非农业人口为居民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空间地域综合体6、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或者说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这个集中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市数目的增多,二是各个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从而不断提高了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7、城市生态系统:指以人为中心的,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背景、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8.oo城市气候:指城市内部形成的不同于城市周围地区的特殊小气候。
是在区域气候的背景上,经城市化之后,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不足以改变城市本身所处地理位置气候的一种局地气候。
12、“暗岛效应”:指由于城市空气污染使大气透明度减少和城市雨岛效应造成日照时间减少的现象。
13、城市热岛:城市内部气温比周围郊区高的现象。
14、雨岛:指空气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时,会诱导暴雨最大强度得落点位于市区及其下风方向从而形成雨岛15、热岛环流: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城市中形成一个低压中心,并出现上升气流,到达一定高度则向四周下沉,继之再流向热岛中心,如此反复,形成一个缓慢的热岛环流,又称城市风系16、生态型建筑:满足有足够的居住面积、合理的空间分隔、充分的水电供应、良好的周围环境、便利的交通出行这些城市建筑基本要求,同时符合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物质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生态要求,贯彻3R原则的建筑。
城市生态学重点
![城市生态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e5af5edd88d0d233d46adc.png)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分,共18分)1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规律的科学。
1生态因子:对城市生物有影响的环境因子成为生态因子。
1.生活因子:指生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活因子。
1生态适应:指植物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在形态上、生理生化特性上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这种变化现象叫生态适应。
1.生态效益:指人类、自然界各种生物或人类建造的各种生态系统和工程,在改善和保护环境,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方面,给人类带来的利益称为生态效益。
1生态适应:指植物适应于变化了的环境,在形态构成上、生理生化特性上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这种变化现象叫“生态适应”。
2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受到温室效应、建筑物的热效应以及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种热量排放的影响,导致城市温度明显高于郊区,且越中心温度越高的现象。
2干岛效应:由于城市受到热岛效应及各种建筑物不透气不透水面大的影响,导致城市大量水分蒸发和流失掉,使得城市空气湿度比郊区干燥,且越往市中心越干燥的现象,称之”干岛效应”。
3大气污染:由于人为地排放岀有毒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持续一段时间,破坏了大气中原有的物化平衡体系,导致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人类和各种生物受到危害的条件。
3生态系统:一定地段上,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群落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单位。
4、临界浓度:指导致各种是生物受到伤害的最低污染物的危害。
4、临界时间:指有毒物质在临界浓度之上,导致各种生物受到伤害的最短时间。
5、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内各种成分之间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后达到相对协调相对稳定的状态。
8城市生态平衡:指城市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经过人类的长期精心调控下,最后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8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3.酸雨:酸雨是指引空气污染而造成的酸性降水,通常认为大气降水与二氧化碳气体平衡时的酸度PH5.6为降水天然酸度,并将其作为判断是否酸化的标准,当降水的PH低于5.6时,降水即称为酸雨。
推荐-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精品
![推荐-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b187fd09f121dd36a22d825c.png)
第一章绪论1.城市生态学(P1)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城市生态学将城市视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生和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制;在应用上旨在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城市系统关系,增加城市活力。
2.环境承载力(P19)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3.人类生态学(P16)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即研究当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研究人类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关系。
4.生态位(P17)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一般说,生态位的宽度依据该种的适应性而改变,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5.生态学(P15)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6.城市生态系统研究哪四个主要方面?(P3)根据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城市生态学可分为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景观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和城市社会生态学四个分支学科。
7.环境承载力都有哪些类型?请解释(P19)环境承载力包括:1)资源承载力:含自然资源条件,如淡水、土地等,也包含社会资源条件,如劳动力资源、交通工具等。
2)技术承载力:主要指劳动力素质、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强度。
3)污染承载力:是反映本地自然环境的资源能力大小的指标。
8.用伯吉斯的观点解释城市人口是如何迁移的?(P8)(自己发挥)第二章生态系统基础理论1.初级生产(P31)生态系统最初的能流来自太阳,它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
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是进入生态系统的初级能量,这种能量的积累过程就是初级生产。
2.次级生产(P35)次级生产是除初级生产者之外的其他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还原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
城市生态学考试重点
![城市生态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5dcbb47f90f76c661371ab8.png)
城市生态学考试重点1城市化概念.内涵、标志答:概念: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涵义1.城市化是城市质与量的统一城市化在数量方面的表现——城镇的现代化城市化在质量方面的表现——人与环境的现代化2.城市化是区域城市时空运动的对立统一时序性:指城市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它既不能超越,也不能落后于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
空间地域差异性:指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城市化的速度、方式、水平在不同地区是有差别的,不同地区的城市化道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走同一模式3.城市化是乡村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的统一在“面”——广大的乡村,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以自下而上的推动为主,而以自上而下的吸力为辅在“点”——城市的郊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则恰恰相反。
标志(1)空间上,城市规模的扩大;(2)数量上,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3)经济上,非农经济代替农业经济;(4)质量上,居民生活方式现代化。
2.城市化的益处及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答:益处 1、由于人口集中,劳动力集中,便于组织大生产;2、产业集中,交通发达,有利于扩大贸易,繁荣经济;3、通讯便捷,信息集中,促进了文教卫生、科学技术的发展;4、城市中良好的医药卫生设施,周到的公共服务,方便的生活条件,丰富的文娱活动,提高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并为人们发挥多种才能提供了机会。
生态环境效益1 城市人口的暴涨和规模的扩大,必然占用了大量耕地。
它一方面增加了粮食的需要,同时却减少了粮食的生产;2 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不合理的利用,既造成资源的紧缺,又污染了环境。
3人口高度集中所引起社会生活的变化,对城市居民的个人行为和态度的特性发生重要影响:青少年犯罪、吸毒、酗酒、自杀、骚乱、心理障碍病等等成了高度城市化社会中屡见不鲜的城市顽疾。
《城市生态学》提纲和课后问答题
![《城市生态学》提纲和课后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363c7a1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5.png)
《城市生态学》提纲和课后问答题第一篇:《城市生态学》提纲和课后问答题《城市生态学》提纲第一篇原理篇第一章生态学基础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1、生态学一词最早是由德国动物学家E.Haeckel于1866年提出来的2、新定义的新含义:(1)把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扩展到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间的关系。
生命系统(一种生命单元):就是自然界具有一定结构和调节功能的生命单元,通常把生命系统分为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以及群落和生态系统六个水平。
(2)人类是生命系统中重要的部分,也是许多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生态学不仅要研究动特、植物、微生物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更需要研究人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3)人类既是一种生特,必然具有生物的一切基本属性。
(4)生态学的研究不仅要阐述生物(包括人)与其环境间的一般相互关系,更要揭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及其机理,生态学不能满足于描述自然,而要用生态学理论去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第二节生态系统——现代生态学的研究核心1、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基本功能:(1)物质生产:主要是由绿色植物担当(2)物质循环(一种传递和转化方式);指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营养特质通过食物链各营养级的传递和转化。
分室(compartment)或库(pool):物质循环过程中的环节储存库(reservoir pool,一个环节):容积大,特质流动缓慢,一般为非生物成分的环节交换库或循环库(exchang or cycling pool,一个环节):容积小、物质流动较为活跃的环节库量(pool magnitude,一种数量单元):环节中的物质数量(3)能量流动(energy flow):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
两大特征是:能量守恒定律和单方向性(4)信息传递分类:物理信息(一种信息):以物理传递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如光、声、电等化学信息(一种信息):借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作为传递信息物质而传递的信息信息素(一种物质):传递化学信息过程中所借用的传递物质第二章城市化及其生态后果第一节城市化概念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1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2、城市人口的比重增大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地3、城市通常是按照人口统计学的标准划分的,规定一个最低的居民数量作为划分城市的标准。
(完整)城市生态学复习重点
![(完整)城市生态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0608edfed630b1c58eeb57b.png)
城市生态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田园城市理论在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
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
扇形理论赫特认为城市从CBD区沿主要交通干道向外发展形成星形城市,总的仍是圆形,从中心向外形成各种扇形辐射区,各扇形向外扩展是仍保持了居住区的特点,其中有较多住宅出租的扇形区是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为他影响和吸引整个城市沿该方向发展。
黑箱理论完全忽略系统内部结构,只通过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研究系统的转化特性和反应特征的系统研究思路。
白箱理论建立在对系统的组分构成及其相互联系有透彻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揭示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包括系统输入与输出在内的整体特征.城市生态系统按人类的意愿创建的一种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的特征是:以人为核心,对外部的强烈依赖性和密集的人流、物流、能流、信息流、资金流等。
科学的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能使城市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呈现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格局。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Linderman 的“百分之十定律”在每一个生态系统中,从绿色植物开始,能量沿着捕食食物链或营养转移流动时,每经过一个环节或营养级数量都要大大减少,最后只有少部分能量留存下来用于生长,形成动物的组织。
美国学者林德曼在研究淡水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发现,在次级生产过程中,后一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大约只有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0%,大约90%的能量损失掉了,这就是著名的百分之十定律.城市气候在大城市的特殊下垫面和城市中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
大气污染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城市动物栖息和生存在城市化地区的动物为城市动物。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1ad8201eb91a37f1115ca0.png)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决城市生态问题。
2.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工作、休息和生活。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2d85ffa04a1b0717fd5dd3d.png)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1、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通讯信息快捷,服务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区域,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2、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3、食物链:指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
4、食物网:指一个生物群落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而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5、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合成复杂的有机物质的自养生物,也包括一些光合细菌。
6、消费者:以其他生物或有机物质为食的动物。
包括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7、还原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性动物和腐生性动物。
8、次级生产:指除初级生产者之外的其他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还原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表现在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
9、生态效率:就是输出和输入之间的比率,也就是生产的物质或产量,与生产这些物质所消耗的物质量的比率,10、百分之十定律: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即生产效率顺着营养级逐级递减。
11、初级生产力:是能量被固定的速率,以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或干有机物来表示。
12、净初级生产力:在植物呼吸作用之后,剩余下来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固定的能量,或生产的有机物质。
13、生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他条件的总和。
14、主导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有一个生态因子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发生变化。
15、拮抗作用:指各个因子在一起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因子起作用(两种以上化合物共同作用时,毒性低于各化合物毒性之和)。
16、协同作用:两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的毒性等于或超过单独作用时的毒性总和。
当某些化合物使机体对另一种化合物的吸收减少、排泄延缓、降解受阻或产生更大的代谢时,都可产生协同作用。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018c77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e.png)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情况下,不属于城市的地理要素包括______。
(1 分)A.位置B.距离C.人口D.结构答案:C2.城市时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______和生态环境发展与变化的焦点和结晶体。
(1 分)A.政治B.经济C.科学D.文化答案:C3.平面弯道视距界限内必须清除高于______m的障碍物。
(1 分)A.1.0B.1.2C.1.4D.1.5答案:B4.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即是城市生态系统在满足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游憩、交通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
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有______。
(1 分)A.生产功能B.物质循环功能C.空间转换功能D.信息传递功能答案:C5.在我国东部地区,丘陵区和农田区一般占总土地______(1 分)A.10~50%B.25~30%C.10~30%D.50~60%答案:A6.按照起源,不可将斑块分为:______(1 分)A.干扰斑块B.残余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D.陆地斑块答案:D7.下列不属于城市电话局所规划的主要内容的是______。
(1 分)A.研究规划期内局所的分区范围、局所位置和数目、装设交换机械设备的容量以及大致建设年限的考虑B.注意用户密度,以合理安排局所数目C.研究整个市话网路近期至规划期的中继方式和其发展过程D.确定市话线路网在各个时期中的用户线路、局间中继线以及长市中继线等各段落,应分配的线路传输衰减限值答案:B8.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变为另一种能源后称为二次能源,下列不属于二次能源的是______(1 分)A.电力B.石油C.煤气D.柴油答案:B9.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性表现在______。
(1 分)A.物质、能量、人口等的高度集中性B.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C.城市生态系统的高层次性D.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层次性E城市生态系统的严密性答案:A10.人的活动有其规律性,饮食起居、居家出行,都有大致相同的时间,这使得人们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呈______变化。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ec28249aaea998fcc220e8c.png)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城市生态学(P1)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城市生态学将城市视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生和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制;在应用上旨在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城市系统关系,增加城市活力。
2.环境承载力(P19)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3.人类生态学(P16)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即研究当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研究人类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关系。
4.生态位(P17)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一般说,生态位的宽度依据该种的适应性而改变,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5.生态学(P15)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6.城市生态系统研究哪四个主要方面?(P3)根据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城市生态学可分为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景观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和城市社会生态学四个分支学科。
7.环境承载力都有哪些类型?请解释(P19)环境承载力包括:1.资源承载力:含自然资源条件,如淡水、土地等,也包含社会资源条件,如劳动力资源、交通工具等。
2.技术承载力:主要指劳动力素质、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强度。
3.污染承载力:是反映本地自然环境的资源能力大小的指标。
8.用伯吉斯的观点解释城市人口是如何迁移的?(P8)(自己发挥)9.第二章生态系统基础理论1.初级生产(P31)生态系统最初的能流来自太阳,它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
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是进入生态系统的初级能量,这种能量的积累过程就是初级生产。
2.次级生产(P35)次级生产是除初级生产者之外的其他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还原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态学考试重点1城市化概念.内涵、标志答:概念: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涵义1.城市化是城市质与量的统一城市化在数量方面的表现——城镇的现代化城市化在质量方面的表现——人与环境的现代化2.城市化是区域城市时空运动的对立统一时序性:指城市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它既不能超越,也不能落后于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
空间地域差异性:指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城市化的速度、方式、水平在不同地区是有差别的,不同地区的城市化道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走同一模式3.城市化是乡村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的统一在“面”——广大的乡村,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以自下而上的推动为主,而以自上而下的吸力为辅在“点”——城市的郊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则恰恰相反。
标志(1)空间上,城市规模的扩大;(2)数量上,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3)经济上,非农经济代替农业经济;(4)质量上,居民生活方式现代化。
2.城市化的益处及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答:益处1、由于人口集中,劳动力集中,便于组织大生产;2、产业集中,交通发达,有利于扩大贸易,繁荣经济;3、通讯便捷,信息集中,促进了文教卫生、科学技术的发展;4、城市中良好的医药卫生设施,周到的公共服务,方便的生活条件,丰富的文娱活动,提高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并为人们发挥多种才能提供了机会。
生态环境效益1 城市人口的暴涨和规模的扩大,必然占用了大量耕地。
它一方面增加了粮食的需要,同时却减少了粮食的生产;2 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不合理的利用,既造成资源的紧缺,又污染了环境。
3人口高度集中所引起社会生活的变化,对城市居民的个人行为和态度的特性发生重要影响:青少年犯罪、吸毒、酗酒、自杀、骚乱、心理障碍病等等成了高度城市化社会中屡见不鲜的城市顽疾。
4环境恶化,公害频发,居民生活条件恶劣,道德观念剧变,犯罪率上升,居民无安全感等,特别是环境污染更为突出。
3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答:城市生态系统定义为: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体。
(《环境科学词典》4城市生态系统和一般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等)或半自然今态系统(如农田等)的不同答:(1)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人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和决定因素。
(2) 城市生态系统是消费者占优势的生态系统。
(3) 城市生态系统是分解功能不充分的生态系统。
(4) 城市生态系统是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很薄弱的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其生态平衡只有通过人们的正确参与才能维持。
(5) 城市生态系统是受社会经济多种因素制约的生态系统。
5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答:(一) 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根本特征1. 系统的组成成分2.系统的生态关系网络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网络则大多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网络,包括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自然网络(已带有明显的人工色彩)和更为重要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网络。
3.生态位自然生态系统能提供自然生态位;城市生态系统所能提供自然生态位、社会生态位、经济生态位。
4.系统的功能自然生态系统表现出极高的生态效率;城市生态系统整个系统的生态效率极低。
5.调控机制6.系统的演替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
对系统能动地创建、改造、拓展的结果,也是城市人类集聚的发生、发展、兴盛、衰亡的过程。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2.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3.城市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由自然规律和人类影响叠加形成6 城市覆盖层、城市边界层和市尾烟气层(尾羽层)答:在城市建筑物屋顶以下至地面这一层称为城市覆盖层。
它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与建筑物密度、高度、几何形状、门窗朝向、外壁涂料颜色、街道宽度和走向、路面铺勤材料、人为热、人为水气的排放量等关系密切。
由建筑物屋顶向上到积云中部高度,称为城市边界层。
它受城市空气污染物性质及其浓度和参差不齐屋顶的热力和动力影响,湍流混合作用显著,与城市覆盖层间存在着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接,并受区域气候因子的影响。
在城市的下风方向还有一个城市尾羽层或称“市尾烟气层。
这一层中的气流、污染物、云雾、降水和气温等都受到城市的影响。
7 城市土壤的性质及污染类型答:一、城市土壤性质1有的被剥去表土,心土露在外面。
2土体紧实,团粒结构被破坏3土壤结构差,透水性不良城市土壤污染可分为:1水污染型污染2大气污染型污染3固体废弃物污染型污染8 城市噪音来源、危害、等级答:来源(1)交通噪声(2)工业噪声(3)建筑施工噪声(4)社会生活及其他噪声危害影响睡眠、干扰工作、妨碍谈话、使听力受损害, 甚至引起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噪声危害有以下主要表现:1干扰睡眠睡眠是人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噪声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和数量, 老年人和病人对噪声干扰更敏感。
当睡眠受干扰而辗转不能入睡时, 会出现呼吸频繁、脉搏跳动加剧, 神经兴奋等现象, 第二天会觉得疲倦、易累, 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久而久之, 就会引起失眠、耳鸣多梦、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2损伤听力噪声可以使人造成暂时性的或持久性的听力损伤, 后者即耳聋。
3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噪声会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减少, 胃酸降低, 从而易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噪声对人的内分泌机能也会产生影响。
在高噪声环境下, 会使一些女性的性机能紊乱, 月经失调, 孕妇流产率增高。
近年还有人指出, 噪声是刺激癌症的病因之一。
4对儿童和胎儿的影响在噪声环境下, 儿童的智力发育缓慢。
有人做过调查, 吵闹环境下儿童智力发育比安静环境中的低20%噪声对胎儿也会产生有害影响。
研究表明, 噪声使母体产生紧张反应, 会引起子宫血管收缩, 以致影响供给胎儿发育所必需的养料和氧气。
5对动物的影响强噪声会使鸟类羽毛脱落, 不下蛋, 甚至内出血, 最终死亡。
6对建筑物的损害噪声的等级与标准噪声在0一120dB(A)的范围内分为三级:(1)一级30—59dB(A):可以忍受,但已有不舒适感,达到40dB(A)时开始困扰睡眠。
(2)二级60—89dB (A):对植物神经系统的干扰增加,听话困难,85dB(A)是保护听力的一般要求。
(3)三级90—120dB(A):显著损害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听觉器官损伤。
9 中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原因:(1)城市噪声源不断增加(2)资金投入及技术发展不能满足需要(3)现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不适应10 城市植被城市动物区系答:城市植被:是指城市里覆盖着的生活植物,包括城市里的公园、校园、圣庙、广场、医院、街道、农田以及空闲地等所拥有的森林、灌丛、花坛、草地、树木、作物等所以植物的综合。
植物区系(flora):指一定地区范围内全部植物的分类单位,包括所有科属、种的数量。
城市动物区系是指城市范围内全部动物种类的组成,包括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
11 植物对城市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按植物对城市环境的适应能力把植物划分为五大类:答:1极嫌城市植物:在城市里完全看不见或只有极少例外可在市区见到的植物,它们多是一些在贫营养水体、末受污染环境中生长的植物。
如中欧的山萝花,上海的六月雪、紫金牛等。
2中度嫌城市植物:主要生长在城市内空旷地或特殊生境(如大公园、大别墅内)的植物。
如中欧的栎林银莲花,上海的天葵、地榆等。
3中性城市植物:在城市内和城市外都能分布的植物。
如中欧的小牛蒡、野胡萝卜、早熟禾、车前、繁缕、小叶牛膝菊;上海有车前、早熟禾、扁蓄、繁缕等4适生城市植物:广泛分布在城市建成区内的植物,但在郊区也能看到。
中欧常见艾蒿、狗牙根、月见草等,上海常见的有月见草、一枝黄花、牛筋草、金银花、葎草等。
5极适生城市植物:几乎限于城市建成区内生长的梢物,在郊区只是偶尔见到极少数个体。
如中欧的臭椿、飞廉、豚草、鼠大麦12 城市植被的功能答:(一)城市植被的生态功能1 .改善局地气候调节气温:城市植被夏季能使气温降低,冬季则使气温略有升高。
植被的遮阳作用、植被的蒸腾作用、大片绿地和水面对改善气温有明显作用调节湿度:植被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湿度。
防风沙、调节气流的作用:林带可有效降低风速,调节气流,防风沙的效果与绿地结构有关。
2、吸收CO2,放出氧气据估计,1hm2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消耗1吨二氧化碳,释放0.75吨氧气;1hm2生长良好的草地,每小时能消耗15kg二氧化碳,释放10.9kg氧气3、净化作用植物在进行气体交换时,除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外,还能吸收一定数量的污染物质吸收有害气体:老叶、成熟叶的吸收能力高于嫩叶,生长季节吸毒能力大。
吸尘:植物是天然的空气过滤器和吸尘器。
枝冠密,可减低风速,使粉尘沉降。
叶表粗糙,有绒毛,分泌油脂吸附大量飘尘。
一般阔叶树比针对树吸附能力强,林带宽密比稀疏林吸附效果好。
对放射性物质的作用:森林可阻隔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的传播,而且可起到过滤和吸收的作用。
杀菌作用:城市植被可减少空气中细菌等微生物的数量。
吸滞粉尘,减少有毒细菌等随灰尘传播;植物本身还分泌具杀菌能力的挥发性物质-杀菌素。
4、减弱城市噪声植物的粗糙树干和茂密的枝叶是天然的吸声器从树木的树叶、枝条和树干本身的结构组成来看具有吸收声能的作用。
树木枝密叶稠,柔枝嫩叶具有轻、柔、软的特点,声能投射到树叶上,造成树叶微振故使声能消耗而减弱。
声波进入树林后,会产生多次无规则反射,每一次反射在叶面都会有声能被吸收,从而消耗了声能。
风吹树叶沙沙作响和树林里悦耳的鸟鸣所发出的声音,可以对噪声起掩蔽作用。
草坪的声音衰减主要是草的吸收、乱反射使地面反射系数变小,从而降低了反射能量,使噪声有所降低;5、城市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植物园的建设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
植物园承担着植物多样性保护和通过遗传研究及引种驯化实验,观赏资源,驯化、培养城市特殊生态条件下城市植被建设所需的植物品种等。
(二)城市植被的使用和美化功能1、安全防护防震防火、蓄水保土、备战防空2、游息文化等场所游戏娱乐、文化活动、旅游业、休疗养基地3、美化城市丰富城市建筑群体轮廓线如青岛海滨、红瓦黄墙的建筑群;上海外滩,塞纳河横贯巴黎。
美化市容街道绿化,广场绿化。
衬托建筑,增加艺术效果。
体现特色景观如南国热带风情,北国冰雪风光,西北黄土高原和江南绿色水乡。
13城市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城市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也就是指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