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摘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的反作用,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本文将从这三方面进行论证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二者紧密结合才能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关键词:实践认识基础能动反应统一发展
我国哲学界也普遍认为:“认识和实践是分不开的,没有脱离认识的实践”,“实际上没有纯粹的认识,也没有纯粹的实践”,“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实践和认识是一对基本矛盾,它们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不可分割的”。实践与相互紧密结合和相互依存。人类经历了千年之久,从迷信的幻想到付诸实践。人们在认识中将现象的本质运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活动之中。这不断提高了人类社会生产效率和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这些认识在不断的实践中改良,又指导于实践。正是由于认识与实践的相互促进,社会才可以不断地向前发展。我们只有客观的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才能促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而可以取得长足的发展。下面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二者的关系: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必须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一个苹果砸到牛顿,才能砸出万有引力的定律”,这可说明令人震惊的定律背后曾发生了伟大的实践与精彩的经历,正因为有了实践,有了思考,才有了经验总结与认知,便诞生了“万有定律”的知识。牛顿说过:“假若我能比别人嘹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伟大的发现发明得益于前人的总结,前人的实践。而间接经验归根
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而且人们接受间接经验也要或多或少地以某种直接经验即实践为基础,只有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完全的知识。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既不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真知,认识的发生一点也离不开实践。正如毛泽东所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知识作为认识的成果,从源泉上说,只能来源于实践。但这并不是说对每个具体对象的认识都必须亲自参加实践,这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实际上,每个人的知识大部分是来自间接经验,即书籍、报刊等知识载体和社会教育,间接经验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我是直接经验的,对他人来说,则是间接经验;反之亦然。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二、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反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在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同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又强调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实践需要认识的指导。离开认识的指导,实践就变成盲目的实践。认识对实践的作用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成果;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在实践中会产生坏的结果。
认识对实践有能动反作用。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实践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它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指导实践活动的进程;其次,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其次,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
三、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
一原理,就必须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性表现为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发展表明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运动中贯穿着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认识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地解决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达到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首先,它们之间的统一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这是因为主观认识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具体实践中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因此,人们运用认识指导实践必须从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使认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其次,它们之间的统一是历史的即变化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是因为实践总要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主观认识必须与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相适应,使认识与已经变化发展了的实践相统一
毛泽东指出:“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实践和认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与发展,强调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如此,我们获得的理论最终要运用于工作,能动地指导实践并经受实践的检验,使认识不断推移,不断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认识不断深化发展,学习对我们来说才会更加有意义。谦虚严谨的态度,在实践中不断质疑的精神才是为学过程中应有的品质。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好的学习方法正如指挥棒,不仅有助于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效率,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会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对综合素质的改善产生影响。
无论在生活学习,还是在工作上,我们都应积极地发现问题,认识缺陷与不足,为实践的顺利进行扫除障碍,在实践中认识才能产生,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作为认识的基础,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土壤,认识也就在实践中
产生。理解认知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坚持认知与实践的统一,才能最终指导着我们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 石云霞. 刘建军. 何自力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1年.
[2]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
[3] 肖兴燕,《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选》解读,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年.
[4]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5] 朱庆明、李义芬,《认识实践问题的再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