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第七章学习动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第七章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学习需要及内驱力、学习期待及诱因。

3.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这种愿望或意向是驱使个体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学习需要的作用就是学习内驱力。

4.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是另一种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基本要素。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诱因。

5.学习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引发作用)、定向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6.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将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与低级的学习动机。

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7.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的,这一动机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过程的兴趣。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对某门学科的浓厚兴趣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系。以振兴中华、实现祖国“四化”为学习动力,或以个人未来的出路为学习志向,都属于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8.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

外部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这时人们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如有的同学为了获得老师的夸奖而学习。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9.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把动机分为三方面的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成就动机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指向的是学习任务和活动本身,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因此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它与认知内驱力的区别在于:认知内驱力的指向是知识内容本身,它以获得知识和理解事物为满足;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向的是一定的社会地位,它以赢得一定的地位为满足,把成就视为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

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

成就动机的这三种内驱力成份,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民族和不同人格结构的学生中比重各不相同,也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10.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又称倒U曲线)表明:(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3)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1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认为,行为是由驱力所推动的,而驱力则由生理上的需要产生。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对学校教育的实际活动有着广泛影响,主要表现为采用强化原则,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都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而惩罚则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但有时也会使学生在不断的失败中重新振作。

12.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可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种需要被定义为缺失需要,它们是生理和心理健康所必须得到满足的,一旦得到满足动机就会消失。后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它们并不是生存所必须得到的,但是对于我们适应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3.学习动机的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阿特金森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14.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六个因素。

维度

因素

成败归因维度

稳定性

控制源

可控性

稳定

不稳定

内在

外在

可控制

不可控制

能力高低

+

+

+

努力程度

+

+

+

工作难度

+

+

+

运气好坏

+

+

+

身心状况

+

+

+

外界环境

+

+

+

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15.学习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最早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带来进行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努力实施该活动。

16.学习动机的自我价值理论

自我价值理论关注人们如何评估自身的价值,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科温顿提出的。自我价值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当自己的自我价值受到威胁时,人类将竭力维护。

自我价值理论澄清了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的描述,将动机类型划分为四种,也就随之将学生划分为四种:高驱低避型、低驱高避型、高驱高避型和低驱低避型。

(1)高驱低避型。这类学生自信、机智,被称作“成功定向者”或“掌握定向者”。他们拥有无穷的好奇心,对学习有极高的自我卷入水平。在学校中这些学生很少见,他们超脱于教学环境,可适应任何一种教学条件。如陈景润对于数学学习就是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