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第1课时《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第1课时《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1.2节中位数和众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属于统计学的范畴。
中位数和众数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重要指标,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性质和求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为后续学习概率统计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法以及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数、方差等统计量,对数据分析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讲解它们的性质和求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抽象思维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法以及应用。
2.难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性质和求法,以及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归纳和总结。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数据集中的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通过例题展示求解过程。
3.实践: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实例进行中位数和众数的求解,并总结求解方法。
4.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解答指导。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0.1.2 中位数和众数 说课稿
20.1.2 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xxx●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结合具体情境,区别平中位数和众数二者的差异,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情感态度目标]统计作为处理现实世界数据信息的一个重要数学分支,必然要求素材本身的真实性,以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教学难点]众数、中位数这二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境:(通过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认识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教师活动]请大家帮阿冲看一看工资表,该公司的月平均工资到底是不是2000元?经理有没有欺骗阿冲呢?[学生活动]计算平均工资,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活动]为什么月平均工资比他得到的工资高那么多呢?[教师活动]该公司的月平均工资能否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工资收入?如果能,请说明理由;如果不能,那你认为哪个数据反映员工的工资收入比较合适呢?[学生活动]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入新课:(通过其他职员的讲述,引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教师活动]在阿冲询问其它职员的时候,职员C 说:“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职员D 说:“我们好几个人的工资都是1100元.”1200元正好处在所有员工工资这组数据的“正中间”,我们称它为中位数.9个员工中有3个人的工资是1100元,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称它为众数.[教师活动]中位数和众数,还有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平均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都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位数和众数.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1、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2、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练一练:(加深对中位数和众数概念的理解,运用定义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1、数据1,3,4,2,4的中位数是( )A.4B.3C.2D.12、数据1,3,4,5,2,6的中位数是( )A.3B.4C.3.5D.4.53、数据1,2,3,2,3,4的众数是( )A.2B.3C.2和3D.1和44、某班8名男同学的身高如下:(单位:米)1.5,1.5,1.6,1.65,1.7,1.7,1.75,1.8试求出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教师活动]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应注意些什么?[学生活动]互相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活动]给予适当的评价,并帮助学生归纳.1.求中位数要先把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如果数据个数n 为奇数时,第21+n 个数据为中位数;如果数据个数n 为偶数时,第2n 、12+n个数据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而不是相应的次数.众数有可能不唯一,注意不要遗漏.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有单位的,和原数据的单位一致.做一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数据代表作出自己的评判,对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应用.)1、某射击运动员在10次射击中的成绩如下表:(单位:环)8 9 7 8 10 8 7 10 10 8试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这位射手的射击水平怎么样?[学生活动]思考,并讲述自己的做法.[教师活动]给予适当的评价.2、某中学对50名男同学所穿运动鞋的尺码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多少?学校商店应该多进哪种尺码的男式运动鞋?[学生活动]思考,并讲述自己的做法.[教师活动]给予适当的评价.[教师活动]商店老板一般最关心什么?公司老板一般以什么作为销售标准?裁判一般以什么作为选手的成绩?[学生活动] 思考,并讲述自己的看法.小结:[教师活动]通过对中位数和众数的学习,发现它们有些什么特点和作用?[学生活动]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活动]帮助学生归纳.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数据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精选多篇)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精选多篇)第一篇: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中位数和众数》的说课稿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统计》中,第三节的内容。
主要让学生认识数据统计中三个基本统计量,是一堂概念课,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2)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会确定一组较简单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各中真实、贴近生活的素材和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体验事物的多面性和学会全面分析事物的必要性。
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合作意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数据代表的概念难点: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判断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概念教学中,以生活实例为背景,从具体事实上抽象出三个统计量的概念,通过对三个统计量的计算和确定帮助学生完善新知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的实例吸引和鼓励学生,在整个教学中采取情景教学法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与互相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研究,最终学会学习。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多媒体课件演示)以故事“骗人的平均数”为切入点。
1、课件出示第一幅情境图师:同学们,你们都是热心助人的好孩子,现在我的朋友阿冲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他解决吗?刚毕业的阿冲还没有找到工作,有一天阿冲路过某超市时看到一份招聘启示上写着:本超市要招聘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是1000元,阿冲觉得条件不错,就去应聘。
2.课件出示第二幅情境图师:可是过了一周后,阿冲发现大部分工作人员的工资都在1000元以下。
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
《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一、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中位数与众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8章第2节内容。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3个数据代表,是协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点,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为统计学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1节《平均数》,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着力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比较与合理应用,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水平的良好素材。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及两概念的简单使用。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小学五年级时已经初步理解了中位数和众数,但在现有的认知结构中,仍然多是单一地用算术平均数刻画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引起学生对“平均水平”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入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平均。
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评判。
二、教学目标设计:《初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更多地让学生说、动脑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初步形成用数据推断的思考方式。
所以,根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评判水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水平及处理水平;(4)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课堂结构设计:基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基础,在学法上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和相互交流相协作的方式实行教学,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进程中,并且得到发展。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将设计如下的教学结构:(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合作交流,探索问题——(三)比较分析,总结概括——(四)综合应用,巩固提升——(五)归纳小结,反思提升——(六)作业布置,即时反馈——在创设情境中,给出某公司员工工资表,假设你是应聘者,如何得知该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使用平均数求解判断。
§8.2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8.2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八年级上册§8.2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执教者:一、教材、教法分析本节课我充分运用了多种教学设备:教学平台、实物投影、黑板、课外随堂练习采用了多种教学辅导手段:教师讲练结合、小品、辩论赛、小组讨论、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等。
把现代手段的教学平台与传统的黑板相结合,既发挥现代手段的优势让一些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又能用黑板表示概念让学生把该记的东西牢牢记住;把课外补充练习与书本题目相结合达到互相补充;把课外综合实践和课内小组相结合。
把课堂的每一分钟都牢牢抓住学生的神经,让学生自我表演,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最终达到有效课堂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1.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相应的数据代表。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判断。
教学重点: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复习平均数的概念,同时也说明有些数据利用平均数是反应不出问题的,为引入其他数据代表奠定基础。
另外,新课伊始,力求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趣味因素,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投入,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
课件显示:问题1:数据误导:小马过河——河边上的牌子写着“平均深度为1.1m”,问一匹身高才1.4m的小马,能涉水过河而不出危险吗?(二)用现实生活的例子引入新课内容为了把枯燥的数学内容融入到生活中,用小品的形式呈现李华应聘的真实场景,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揭示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产生新的疑点,引起学生对“平均水平”的认知冲突,通过现实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请两位同学和老师用平常的语音和动作给“李华应聘”的情景表演一场对话,目的是让学生融入生活和课堂教学当中。
课件显示: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可以用另一种统计量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1《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1《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1《中位数和众数》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能够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而众数则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能够反映数据的最常出现的数值。
这一节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提供了数据处理的另一种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二. 学情分析在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他们理解和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计算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数据分析,学生能够体验到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数据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到这组数据的代表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2中位数众数说课稿
20.1.2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第20章第二节的“中位数和众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一统计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他们的统计作用意义,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解决问题,用样本估计以及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有进一步的认识。
本节内容主要通过三个实例,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意义及计算方法,明确度量集中趋势三个主要特征数的各自特点和应用场合。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可以有不同的量度,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
所教班级的学生年龄多在12—14岁之间,心里素质比较脆弱,富于形象直观思维,但他们都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表现欲望,因此他们往往对于和自己的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特别是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就非常感兴趣。
这就告诉我们,在学习素材的选取和呈现、学习内容和活动的安排上,一定要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感受到数学学习活动有意义、很重要、可以做。
在这些过程中,初步学习数学思考的方法,形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个问题的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学法上,我准备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相互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活动,并最终学会中位数、众数。
说教学过程
具体说本节课由五个基本环节组成: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变式应用,提高升华
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十章第2节第一课时说课教案§20.1.2中位数与众数说课教师:谢照辉单位:无梁镇第二初级中学时间: 2012年8月《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听课老师:大家好!我是无梁二中教师谢照辉,今天我说课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代表》第2节《中位数与众数》第1课时,属于“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测重在概念的研究。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三个数据代表,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1节《平均数》,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以表格、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巩固了学生对各种图表信息的获取能力,同时也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
2. 学情分析(1)从学习能力来看,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从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从学习情感来看,八年级是学生渴望成功又面临着学习上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要抓住渴望进步的非智力因素,积极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中位数与众数的意义,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学习过程,运用说一说、比一比、议一议的活动,深入的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能够在具体情境中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
(3)情感与态度:学生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进一步渗透统计意识。
4.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与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意义。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五小学党建康一、说教材《中位数和众数》是北师大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属于数学教育中的“统计与概率”的领域。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平均数这个统计量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教学中重在对数据的分析,以现在知识“平均数”为基础进行延伸教学,又着力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比较与合理应用,这样,中位数和众数这两个概念就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
学生在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活动中,初步掌握中位数和众数,并理解它的实际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下基础。
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及简单的分析能力、但是缺乏对一组数据选择哪种统计量的能力。
不能正确利用中位数和众数这两个统计量,分析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还有4—6年级学段目标的四个方面,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技能: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中位数与众数,并解释其意义。
2、数学思考:进一步认识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在观察、思考、推理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的表达思考过程与结果。
3、问题解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思考的过程、正确分析数据,并根据不同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4、情感态度:让学生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数学的价值,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存据等良好品质。
根据本课的知识目标就是让学生认识并会求中位数和众数,而认识这两个数的目的是分析数据,并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三个统计量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及正确分析数据的能力,而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认识并会求这三个统计量的能力具备,但是在实际情境中分析数据并选择合适的数据来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有一定的难度,基于以上原因我确立了本课的重难点。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能够反映出一组数据的中间值;众数则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能够反映出数据的最常出现的值。
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数、方差等统计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的统计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等基本统计量的概念和求法。
但是,对于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求法,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如何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教学难点:如何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以及如何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概念: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中位数是一组数据的中间值,众数是一组数据的最常出现的值。
3.示范求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如何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其求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小组讨论:教师给出讨论话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4.课堂练习:教师给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2.个别辅导:对计算能力不足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计算能力。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成绩来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进行以下反思和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讲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2.调整教学方法和练习设计,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同伴评价:鼓励学生互相评价,给出中位数和众数求解过程中的建议和意见。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五)作业布置
我的课后作业布置情况如下:
1.作业内容:布置一道求中位数和众数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目的:通过作业的完成,检验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求一组给定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0.1.2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20.1.2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2.能够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3.能够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2.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应用中位数和众数。
四、教学准备1.课件;2.板书工具;3.示例数据。
五、教学内容1. 中位数•定义:一组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后,处在中间位置的数即为中位数。
•计算方法:–若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位置的数;–若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示例1:求以下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12,15,9,7,13,18,5解答:首先将数据按照大小排列:5,7,9,12,13,15,18;由于数据个数为奇数,所以中位数为中间位置的数,即为12。
2. 众数•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为众数。
•计算方法:可以通过统计每个数出现的次数,找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示例2:求以下一组数据的众数: 2,5,7,3,5,8,5,9,5,2解答:统计每个数的出现次数:2(2次),5(4次),7(1次),3(1次),8(1次),9(1次);由于5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5。
3. 解决实际问题中位数和众数不仅仅是一组数据的统计值,也可以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
问题:一个班级考试成绩如下:80,85,90,95,85,70,95,80,90,100,95,75,85,80。
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并解释成绩的分布情况。
解答:首先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按照大小排列后的数据为:70,75,80,80,80,85,85,85,90,90,95,95,95,100。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为:(80 + 85)/ 2 = 82.5,所以中位数为82.5。
众数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根据统计可知95出现了3次,所以众数为95。
根据中位数和众数可以判断成绩的分布情况。
《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
20.1.2中位数和众数的说课稿【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数据分析》一章中的数据代表----中位数与众数。
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能促进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况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与众数能力目标:经历探索中位数与众数概念的过程,在实际问题中能利用中位数与众数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
3、重点:理解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难点:数据较多时,确定一组数据的中间位置。
【学法、教法】1.学法分析:根据设计的导学案,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归纳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利用练习巩固概念,再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
2.教法分析:根据学生的体验再求知心理规律,设计了简单的数据引导学生归纳中位数与众数,由特殊到一般学会求中位数与众数的方法。
再通过具体“比赛成绩分析”与“鞋店销售”实例让学生深刻体验中位数、众数。
【教学过程】1、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归纳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
(提出学案的问题1,问题2)2、课本例题学习。
(提出比赛成绩问题和鞋家店的销售鞋问题)3、通过练习,在练习中总结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
(提出教材第131~132页练习)4、课堂训练。
提出学案的课堂练习第2,3,4问题,学生把所有问题自主独立完成。
5. 在课后全课总结一次,安排作业。
即,教材第135页习题的第2,5题安排作业。
20.1.2中位数和众数的说课稿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中学镇中学:吐木尔.吾杰。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说课稿:课题 中位数和众数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说课稿:课题中位数和众数一. 教材分析中位数和众数是八年级数学下册的一个课题。
在这个课题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并理解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这个课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找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八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然而,他们可能对于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求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并通过实际例子来帮助他们掌握找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并掌握找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例子,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并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并掌握找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例法和小组合作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示例找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实际例子中运用这两个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找中位数和众数。
3.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找中位数和众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实际例子中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问题。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位数和众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课题:中位数和众数1.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 • 众数的概念和计算 • 中位数与众数的比较和应用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引言
主题介绍
定义
中位数和众数在统计学中是两个 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一组数据 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重要性
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分析、市场 调研、金融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是理解和解释数据的关键工具。
。
05
教学方法和手段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授课
通过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 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 理。
实例分析
结合具体数据和实例,演 示中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众数的应用, 帮助学生理解其实际意义 。
实践操作
布置练习题和数据,让学 生自己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案例分析教学法
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工资分配
在工资分配中,可以根据员工的 工资水平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以
制定合理的工资方案。
市场调研
在市场调研中,通过分析产品的销 售量数据,可以了解产品的市场接 受程度,其中众数代表了多数消费 者的选择。
人口统计
在人口统计中,可以使用中位数和 众数来描述人口的年龄、收入等分 布情况。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详细描述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当数据量是奇数时,中位数即 为正中间的数值;当数据量是偶数时,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总结词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根据数据的数量选择中间位置 的数值或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值。
中位数与众数 说课
1 说教材
教学重点
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标的要求 制定:
让学生经历中位数、众数概念的探索过程, 理解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以及对概念的简单 运用。
教学难点
由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 制定:
设计 意图
练习(3)的设计既是为了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把握两 个概念,尝试突破难点,又 顺利引出以下对概念的辨析。
设计 意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过对概念的辨析,让学 生感受三者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初步具备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统 计量的能力,突破难点。
议一议: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 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让学生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能求
只需找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抓住重点。
4 教学过程
——实际应用 概念辨析
(3)某商店销售一批女鞋 30 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销售量如下表:
尺码/厘米 22 22.5 23 23.5 24 24.5 25
数量/双 1 2 5 11 7
3
1
①求出30双鞋尺寸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②从实际出发, ①中哪一个数据对商店进货最有实际意义?
引导发现法
提出问题-互助探究-观察对比-巩固反馈
融 做中学
合
做中教
3说教法学法
——说学法
观察思考
注重培养四种能力
动手实践 合作探究
总结反思
我
会
我学会
学
目录 Contents
说教材
2024《中位数》说课稿范文
2024《中位数》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位数》,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中位数》是中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统计与分析相关知识并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中位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据思维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应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掌握数据集合中奇数个数和偶数个数时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规律。
学法上,我将倡导学生合作交流,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丰富的教学素材,包括数据集合和实际问题,以便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分析。
同时,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表形式直观呈现教学素材,增强学生对中位数概念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理念,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 导入引入新课我将与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引发他们对数据的思考和猜测。
然后,我将呈现一组数据,并请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规律。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我将引导他们了解中位数的概念。
2. 讲授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我将以具体的例子和图表,向学生介绍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我会先从奇数个数据的情况开始讲解,然后再讲解偶数个数据的情况。
通过实例演示和问题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中位数的计算步骤。
3. 实际应用我将设计几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中位数和众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平均数这个统计量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学生将通过丰富的实例在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活动中,初步掌握中位数和众数并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中位数和众数”是《统计》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时,以前在小学阶段从未涉及到,这是本教材第一次将其引入小学课堂,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理解并会求平均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对中位数、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只有朦胧的认识,生活中有运用,但没有被明确提出过,学生缺少该部分知识的生活经验。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一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石门教育辅导站刘祯
一、教材分析
《中位数和众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
主要让学生认识数据统计中三个基本统计量,是一堂概念课,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中位数及众数的意义
(2)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这三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在实际问题中如何使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分析处理数据。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概念教学中,以生活实例为背景,从具体事实上抽象出三个统计量的概念,通过对
三个统计量的计算和确定帮助学生完善新知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的实例吸引和鼓励学生,在整个教学中采取情景教学法。
三、学法指导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与互相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研究,最终学会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课前,先让全班学生合唱一首歌,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心情走进新课堂,然后教师再模拟歌咏比赛的形式,课件出示学生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几个小朋友给他们所唱的歌打分,教师宣布得分,之后提出问题使学生思考。
这样就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的一种数学理念。
然后再在提问中进入今天的学习课堂,然后出示了一个相对复杂的求平均数的问题,当学生解决了老师的困惑之后,教师再提问:你觉得合理吗?让学生用猜的形式、探索的方式逐步地学习新内容。
这一环节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平均数已经不能很好地代表有极端数据出现的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使学生感受到用另一种统计量来代表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必要性。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引出中位数和众数
根据员工工资统计表,我提出探究问题:你认为哪个数据最能代表超市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为什么?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你们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通过探究交流,思维在碰撞中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从模糊到有了基本清晰地轮廓。
通过交流学生可能会说:我认为750元比较合理,因为它正好是最中间那个数。
这时我及时肯定鼓励了学生,进而学习中位数,了解中位数的意义,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求两种情况下某些数据的中位数。
再小结中位数的意义。
之后在出示另一幅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然后教师再提问:你还有什么发现吗?通过小组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到: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用600元是比较好的,因为这里6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4个人。
再回头提问学生:你为什么选择600元,进而探索和掌握众数的意义和求法。
为了进一步使学生明白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我设计了一定的练习题。
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然后小结众数的意义。
之后教师要通过练习强调:
1、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而中位数是唯一的。
2、找中位数一定要先排序;当数据个数是奇数时,中间一个数是中位数;当数据个数是偶数时,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我设计这种教学环节的意图是在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练习中,加深对中位数和众数的认识,发现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是最中间两数的平均数。
发现有些数据中没有
众数,有些数据中的众数不止一个,进一步完善对中位数和众数的认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经历“认知冲突——否定——建构新概念”的探求新知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中等水平和多数水平代表本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更为合适,进而认识中位数和众数,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三)解决问题,体验成功:
课堂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
这节课,我设计了不同类型的练习。
首先教师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一边探究新知识一边巩固新知识,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学而用之的快乐感。
体验到学有所用的成就感。
其次教师设计了三个练习题。
第一种练习是学生通过参加新课学习,能够快速地完成问题。
进一步巩固“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而中位数是唯一的”这一理念。
第二个练习是通过一种简单的游戏,让学生在自己实际生活当中发现数学信息,进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从而也就改变了数学课堂单一的练习形式。
第三个练习也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先让学生听两首歌《父亲》《母亲》的部分音乐,通过听音乐使学生明白,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每一个父母亲都很了解自己的孩子,都很爱你们,不知你们是否了解自己的父母,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考考学生,“请把你父亲或者母亲的年龄告诉小组长写在纸上。
”这样就以小
组为单位形成一组数据,进而找出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
了解所在班级哪个年龄段的父母亲最多。
通过这个练习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新知识,更培养了学生关爱父母,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做人品质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通过回忆的形式说说本节课所得知识,进而教师出示课件使学生明白三中数的区别。
这样做,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回顾思考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整体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六)布置作业:
教师通过简单的改写,把教材上的一道题变成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周围的一个问题,让学生解决。
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更能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了自己生活周围的问题的成就感。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