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助产专业现状前景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助产专业的现状及前景摘要:助产士是指接受了助产教育,具备从业资格并被国家认可开展工作,为孕妇提供产前咨询、参与低风险孕妇的生产过程,为产妇提供产后护理,为婴儿实施护理的专业人士。
我国正式的准产教育始于20世纪初,由金雅梅创办的附属的北洋女医院的北洋女医学堂就设有助产和护理两个班,为国人培养最早的助产士。
然而,1978-2008年国家助产政策出现分化[1],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为主转为过多的追求经济利益的医学背景严重阻碍的助产专业的发展,使得目前的助产政策制定远远落后与发达国家,而且专业不明确,人才稀缺,国家对助产士专业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
助产专业边缘化的现状是我们必须重视助产专业,倡导改革,制定助产政策,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助产专业人才。
关键词:助产专业;边缘化;人才稀缺;改革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3783(2012)04-0047-01
1 助产专业现状堪忧
1.1 落后的助产专业认识:改革开放后,国家实施“医药卫生现代化”,这一政策使国家卫生工作重点转移到医疗技术、设备及技术人才建设上而忽视了医学的人文社会性。
为了降低分娩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我国从50年代就提倡住院分娩服务,医院的产科服务水平不是助产士判断和协助自然分娩的能力、技巧,而是医生的手术水平。
这一现象导致中国的医学和护理专业发展取得显著的
进步,而助产体制的管理政策却大多被分化到医学和护理学的管理政策,导致助产专业的发展停滞不前。
由于助产专业认识匮乏,我国的医院剖宫率逐年上升,近几年某些城市的剖腹产率已达到60%以上,远远超过who规定的每个国家的剖腹产率小于10%到15%的水平。
正是“以医生为主”的产科服务使人们过分重视医生的能力而忽略助产士的价值,从而促进中国分娩医疗化的进程[2]。
1.2 依附于护理的助产专业步履维艰:瑞典的助产专业发展成熟,体系完整。
该国家的助产专业教育是有瑞典大学或大学学院提供的一项高等专科教育。
学生需完成3年护理本科教育并完成注册护士后再申请1.5年的助产专业教育。
而在中国,助产专业附属于护理专业并不作为一个独立专业存在。
通过研究各校对助产专业学生的课程安排不难发现,学校在选择教材方面随意性较大,培养目标不明确,没有清楚认识到产科护士和助产士的概念区别。
由国外发达的助产发展看来,使助产专业独立于护理专业存在,才能促进助产专业的长期发展,否则助产专业将步履维艰。
1.3 助产专业高等教育欠缺:在芬兰,助产士大都具有大学和硕士学历,并有专门的资格认证。
国际助产专业已发展成为独立高等专业教育,助产士必须具有本科以上专业教育背景。
而在中国,助产专业既不属于独立分科,也没有专业体系,只有一些中专及高专院校培养助产人才,以及部分助产士是从护士转行,即使继续深造也只能选择护理专业的课程进行学习。
正是助产士学历水平偏低、
专业性缺乏,导致在孕妇分娩过程中是医生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加强助产士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以跟上国际教育的步伐,尤为重要。
1.4 助产人才缺乏:据了解,在发达国家助产士和生育妇女比为
1∶1000,而我国的比例为1∶4000。
全球缺70万助产士,我国缺乏33万4千,我国助产士与产科床位比严重不足,高达50.89%。
这一现象与多种因素有关。
瑞典助产服务理念崇尚自然分娩,认为妊娠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
助产士是低危孕产妇的专业护理者,产科医生则处理难产。
助产士和产科医生、产科护士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中国则不然,产科医生和护士占据主导地位,助产士的职责不明确,助产士看似社会需求低,又因为助产专业附属护理专业,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因此助产士人才大量流失,转向社会更为需求的护理专业。
第二,助产专业不作为独立学科,没有完整的专业体系,培养助产人才平台较少,不能满足社会对助产士的需求。
第三,助产专业高等教育欠缺,专业培训不足,使得助产士专业知识缺乏,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孕产妇,故孕产妇过分依赖产科医生[3]。
2 助产专业前途渺茫但充满希望
助产专业“边缘化”现状令人堪忧,然而危机意味危险中蕴含生机。
正是有这些不足,才有不断发展进步的潜能。
助产专业必将成为一个潜力学科专业,助产士将是社会需求的必然。
助产专业的服务对象是孕妇,肩负着母婴两代人健康安全的使命。
在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宝宝的健康,
同时相关专业热也是意识到助产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卫生部出台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助产领域相关专业发展的方向,我国与国际助产专业人士进行的医疗实践和教学合作于2006年10月17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助产及爱与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每年将有一次为期12周的高级助产培训班。
中华护理学会妇产科专业组王立新主任已充分认识到助产士的社会需求,提出助产士必须具有本科以上的专业教育背景。
全国各地中专卫校相继升格为高职高专,陆续开设了助产专科教育。
以上对于我国助产专业体系的发展建立了平台,对我国完善助产士专业考核和认证制度具有显著意义。
可见,助产专业正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改变助产服务以产科医生为主导的现状势在必行。
结语:我国助产专业的发展水平与国际思想水平相差甚远,中国助产专业“认识差、发展受阻、人才稀缺”的现状令人担忧。
然而随着相关专业人士及人们对助产专业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对它的重视也逐渐显现。
我们要加强对助产专业人才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使助产士完全能胜任工作,而不是让产科医生占据主导地位。
我们应该借鉴国外成熟的助产专业发展制度,关注助产专业的发展,成立学术团体和学会,定期召开学术研究会等,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助产专业体系,使我国助产专业适应国际助产联盟的要求,成为国际助产士联盟正是会员[4]。
参考文献
[1] 郭洪花,付伟.1949-2008年中国助产政策演变过程及其影
响因素分析. [j].健康研究,2009(8)
[2] 顾春怡.《瑞典助产专业的现况及启示》[j].中外护理动态.2009,(4)
[3] 魏碧蓉.《我国高等医学助产专业教育历史、现状与展望》[j].教育理论,2010,(2)
[4] 朱雯燕.《助产专业发展现状与启示》[j].慢性病学杂志,2010,(10)
[5] 简雅娟,赵平,甘西西.《助产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护理杂志,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