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欣:中医药振兴发展70年实现五大重点突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洪欣:中医药振兴发展70年实现五大重点突破

曹洪欣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课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发展成就卓著,在五个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一、完善中医药教育体系

1.构建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

人才是任何一个行业发展的关键。1954年,毛泽东同志指出,“即时成立中医研

究院,罗致好的中医进行研究,派好的西医学习中医,共同参加研究工

作。”1955年,国家第一所卫生部中医研究院(1971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研究院,201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正式成立;1956年,又成立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所中医学院;此后,各地相继成立中医学院,中医人才培养逐步走上

高等教育轨道。

同时,国家及地方先后举办“西学中”(西医学习中医)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西学中”骨干人才。我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中国科

学院院士陈可冀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等都是“西学中”的典范。西医学中医,不是学中医一方一药的招式套路,而是学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思维,融合中西医

优势,为全球健康提供“中国处方”。

1977年恢复高考后,中医药人才培养以本科教育为主体。1978年,中国中医研

究院等几所中医院校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国务院批准首批中医学与中药学

学科16个硕士授予单位和4个博士授予单位。16个硕士授予单位,主要为北京、天津、辽宁、南京等14个中医学院,以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湖南中医药研究所2

个科研机构;4个博士授予单位,主要为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4所中医学院。1983年,新增黑龙江中医学院(现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为中医学博士授予

单位。1985年,又新增中国中医研究院及天津、辽宁、山东等5所中医学院为中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到2018年,全国已有25所中医院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形成了本科、硕士、博

士以及博士后人才培养结构合理、层次分明与其他学科领域同步发展的格局,构

建了完善的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

2.中医药继续教育持续发展

中医药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在发展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同时,国家也

非常重视推进继续教育。比如,国家及地方举办了多期“西学中”班,培养了一

大批“西学中”优秀人才;很多高等成立继续教育学院,通过成人教育培养了一

大批中医药专业人才。

自2009年,国家对奋战在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一线,心怀大爱、视患如亲、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部分老专家进行“抢救性表彰”。截至2019年,已评选

出三届国医大师共90名,首届全国名中医100名,对中医药人才培养和教学队

伍建设,起到了肯定和激励作用。而且,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在中医药传承、发展、创新上的示范作用,先后举办了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培训班,以

读经典、拜名师、多临床、多实践为特点,培养了一批中医临床骨干力量。现在,这些人才大都已成为深受群众爱戴的名医,在中医药教育、科研上承担着重要任务。

二、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成立了一批中医医疗机构,如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市中医医院等,荟聚了一大批民间名医和高等院校名师,为中医药服务体系

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是起步阶段。

经过几十年发展,特别是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中医药服务以完善中医药医

疗体系,向强化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完善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体系以及构建

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转变。2007年,吴仪同志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倡导

开展中医“治未病”研究。2008年,国家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之后,全国重点医院相继成立了“治未病”科,也就是现在养生保健科。进入新世纪,从科

研促医疗的角度,在全国建立了30多个康复研究中心和康复示范基地。由此可见,70年来,我国中医药服务从医疗防治到养生保健、疾病恢复,逐步构建了全

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真正向健康中国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20世纪80年代,我国启动7所省级中医医疗机构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县中医院

建设,稳住了一批名医,部分地区实现了大病不出县。新世纪初,又启动地市中

医院建设项目与县中医院建设工程。通过不断推进中医医疗机构基本建设,使得

基层医疗机构设备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截至2017年,我国有中医医院4566所,

门诊诊所49632所;中医(助理)医师52.7万人,中药师12.0万人。仅2017年,中医医疗机构就诊人次就达10.2亿人次。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2012年,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牵头提交了“加强中医基层能力建设”的提案。该提案获2012年全国

政协优秀提案奖。“十二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启动基层中医药服

务能力提升工程,有效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2017年,我国提供中医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同类机构的98.2%,社区卫生服务站占85.5%,乡镇

卫生院占96.0%,村卫生室占66.4%。可见,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有效提升基层中医医疗机构防病治病的能力。

通常我们认为,中医治慢病,那么中医能不能治急症?实际上,中医药治疗突发

传染性疾病自古有之。据我了解,中国历史上有555次大疫流行,但却没有出现

人员骤减的情况,靠的是什么?就是中医药。比如,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在

《伤寒杂病论》中创立了“六经辨证”法。这样,防治伤寒病的理法方药成型,

有效控制伤寒的流行。明清时期,中医温病学说形成,《瘟疫论》《温病条辨》

等著作相继问世,也有效控制瘟疫的流行。那么在现代,中医药防治SARS的成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中医药治疗甲流、手足口病取得确切疗效,治疗

艾滋病也取得可喜进展。中医药之所以能在防治突发传染性疾病中发挥突出作用,一方面靠的是中医药几千年来的理论与实践;另一方面靠的是我国不断加强中医

药防治疫病的学科建设、队伍建设。

总之,70年来,我们稳步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朝着健康中国战略的目标不

断前进,促使各级中医医疗机构不仅能治病,还能让人不得病、得了病能尽快康复。可以说,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