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产生的社会问题及思考孙莉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蚌埠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 2012 年省政府下达蚌埠市新建保障 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 34805 套,其中:保 障性住房目标任务 8612 套,棚户区改造 目标任务 26193 套⑤。截止 2012 年 11 月 底,蚌埠市 2012 年累计新开工保障性住 房 35723 套(保障性住房 8784 套,棚户区 改造 26939 套),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 务的 102.64%;基本建成 26230 套(保障 性住房 4898 套,棚户区改造 21332 套), 完成目标任务的 122.57%;竣工 19205 套 ( 棚 户 区 改 造), 完 成 目 标 任 务 的 149.57%。大量保障性住房陆续建成,为 全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带来了福祉, 但与此同时低收入群体居住规模过大和 过于集中所产生的社会问题也逐渐显 现,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性住房社区边缘化显著。由于 市场经济的自然选择,保障房地块的区位 一般都位于郊区, 区位差配套落后,社 区边缘化显著,形成社会阶层在空间上的 分离。以 2011 年元月份蚌埠市重点民生 工程陶店新村廉租住房配租为例,由于集 中建设的 1115 套廉租住房分布过于集 中,配套落后与人口密度大之间形成矛 盾,社区交通治安存隐患。同时离市中心 区域相对偏远,且周边社区萧条,生活、出 行、就业,市政配套设施不全等弊端逐渐 显现,导致少数群众已走出当初分房时的 欣喜,对保障房社区边缘化造成的诸多不 便,产生了居住不适的心理感受,使民生 工程没能最大限度的贴近民心。 2. 集中新建的保障性住房易沦为低 收入阶层专区。集中新建的保障性住房 分布过于集中,极易沦为低收入阶层特 定专区。2011 年配租的 1115 套陶店新村
三、避免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弊端 的方法
廉租住房,周边仅有一路公交环线通过 且服务半径甚远,由于承租户均是低保 户,集中配租后形成了低收入群体集聚。 这部分群体扎堆居住后形成社会阶层在 空间上的分离,首先从心理上造成落差, 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和长治久安。同时由于保障性住房只具 备单纯的居住功能,没有形成产业依托, 不能从根本上就地解决低收入人群的就 业和收入来源的问题。导致部分居住家 庭难以按时缴纳租金和物业管理费。居 住人员的社会成分复杂、物业费收缴率 低、小区脏、乱、差和公共设施被盗等现 象,已成为管理部门的工作难点和治安 隐患。因此如何避免今天的保障房成为 明天的“贫民区”,成为各地在保障性住 房规划之初就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经济师》2013 年第 2 期
●房地产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产生的社会问题及思考
●孙莉莉
摘 要:随着全国大量保障性住房 的建成和入住,集中建设产生的社区边 缘化,配套设施不健全,困难群体集聚以 及社会治安等相关问题随之显现。文章 就当前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产生的一系 列社会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得出了保障 性住房应以集中建设为辅,配套建设为 主的结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集中新建的保障性住房选址偏远、 配套不健全,呈现出低入住率、高退房率 的趋势。蚌埠市目前集中新建的保障性 住房多选址偏远、市政配套设施不健全。 2012 年 10 月,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引颈 盼望的蚌埠市大规模的 1654 套廉租住 房成功配租,但由于项目主要集中分布 在龙子湖区龙淮小区和淮上区桂花园小 区、犁花园小区,区位较远,综合配套尚 不完备。在摇号前,大部分群众就选择了 放弃参加本次轮候配房摇号的资格;在 摇号配租后,少数申请户钥匙还没领取 就要求退房,究其原因还是选址偏远、配 套不到位,不利于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相 反,蚌埠市 2011 年元月配租的位于市中 心区域的华美家园、和谐家园、和悦家园 均属于商品房配建廉租房项目,由于区 位优良,配套设施齐全,群众入住后生 活、出行、看病、入学均十分方便,入住 2 年后尚未出现申请退房的现象。选址偏 远造成的低入住率现象,再一次为保障 房建设方式及合理选址提出了课题。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 集中建设 社会问题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4914(2013)02- 281- 02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因其 关乎民生并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社 会构建,已超出经济、社会之范畴而上升 到政治高度。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 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 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 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①。党的十七大 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 标,强调要加快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 房困难。十八大报告又提出,建立市场配 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 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 基本需求②。“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计 划建设保障房 3600 万套,2011 年建设了 1000 万套;2012 年开工了 700 万套,2013 年度有望再建设 600 万套。随着各地保 障房的陆续建成和投入使用,大量保障 性住房建设解决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的居住困难,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誉,但 集中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入住后暴露出来 的社区边缘化,困难群体集聚以及社会 治安等相关问题随之显现,理应引起政 府相关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也为我们 “保障人”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一、安徽省保障房的筹集方式和建 设情况
改革开放后,安徽省住房制度改革 不断深化,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 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有了较大改 善。安徽省政府也把保障性住房作为省 政府 2012 年重点推进的 33 项民生工程 之一③。特别是 2008 年中央启动保障性
安居工程以来,安徽省住房保障工作紧 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要求, 多渠道增加保障住房房源,采取政府新 建、收购、改建以及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 增加保障住房的供应。并力争从 2009 年 起,用 3 年时间,以实物配租、发放租赁 补贴等方式,基本解决全省现有 35 万户 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其中新建廉租住房 16 万套,约 800 万平 方米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