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广西传统客家民居建筑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大学
选修课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应用美学
指导教师:***
院系班级:资生院矿物试验1302 学号:**********
姓名:区星
华南广西传统客家民居建筑特点
区星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摘要:“客家”一词称谓起源于两晋至唐宋时期之间,源远流长,由于喀斯特地貌的缘故,山峦奇多,岩洞不计其数,为防止当地盗贼及土匪的侵扰,客家人多群居以御之,由此形成了别具风格的建筑特点。所以客家传统民居是中原文化与南方山地文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相互碰撞产生的特殊文化载体,是汉族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研究广西传统客家民居建筑特点对了解客家风俗、人文、历史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广西客家传统民居建筑类型
一、广西客家的由来及移居历史
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大迁移,先后流落南方。由于平坦地区已有人居住,只好迁于山区或丘陵地带,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此为客家人称谓的由来。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围屋、走马楼、五凤楼、士围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多和最为著名,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支重要民系。著名学者罗香林教授在其30年代发表的《客家研究导论》中说: “客家为汉族里头的一个支派。”“客家是`客而家焉’的意思,顾名思义,
当知其非中国南部固有的民系。客家原本生活在北方,因受边疆部族侵扰的影响,逐渐由北南移,从中原辗转迁入南方,处于新来的“客”位,故为“客家”。在漫长的岁月里,客家人历经无数风雨,从北到南不断迁徙。颠沛流离的生活和现实严酷的生存条件,使客家人形成一支具有独特民居特色文化的民系。
客家人的迁徙能反映出中国历史的变迁。第一次迁徙在西晋惠帝时发生的八王之乱以及永嘉五年发生的永嘉之乱,大量人口为避战乱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衣冠南渡”;第二次迁徙发生在唐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战争爆发时;第三次迁徙发生在金军攻破汴京,北宋灭亡,宋高宗即位后,先将都城迁于扬州,后迁于南京,最后定都杭州时;第四次迁徙发生在明末清初,满族人人主中原时;第五次迁徙发生在清朝末年,广东西路事件后许多客家人向南迁徙,以客家人为主体的太平天国失败后,他们改名换姓,或逃亡外地。客家人迁桂并形成规模是在明清时期客家第四次大规模迁徙期,客家人入桂多数几经辗转流离而来到现居地。
二、广西客家传统民居类型及特点
客家典型民居建筑的特点是:建筑被墙壁包围、平面中轴对称。建筑以祖堂为核心、外部封闭内部通畅。在分布格局上,大分散,小集中。“广西客家人在分布上最显著的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熊守清《略论广西客家的源流、分布及特点》)。广西约有450万客家人,占自治区人口的1/10强,多在明清时期从广东迁来,散居在桂东南、桂中和桂东北一带的44个县(市) ,桂西北、桂西南也有分布。华南广西客家传统民居建筑艺术形式主要以围屋为主。
围屋,客家围屋又称称为围龙屋、围屋、转龙屋、客家围龙屋等,是汉族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狭义的围屋指的是围龙式的围屋,而广义的围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围楼或围屋。广义上的围屋的外形基本分同心圆形、半圆形和方形三种,此外也有前方后半圆形、八卦形、椭圆形等形状的。围屋结合了汉族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
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在赣南的南部、粤北的东部和粤东的南部。围屋平面布局多以方形或矩形, 四角建有略向外突出的角楼(炮楼), 其外墙多以条石、青砖或三合土等材料建成;围屋内依次建有厅堂(或祠堂)、住屋、杂间、水井、厕所。赣南龙南县的“燕翼围”, 建于清康熙年间, 围墙由麻条石砌成, 围高12米, 围外没有一块外露的木料, 齐檐滴水;墙上有火枪眼, 四角炮楼略向外突出。仅向东开一双层拱形门供出入, 设门叶三层, 外层铁门, 二层为厚门, 三层为栅门, 门后背有一大木横闩,“重门击柝, 以待暴客”。门顶设一漏斗孔, 以备火攻时灌水用。围内生活设施完备, 即使被外敌围困, 也能广积食粮, 持久抵抗直到解除危机。可以说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够见到围龙屋的踪迹。客家围屋作为客家文化的精髓,具有以下特点:
(一) 聚族而居。客家人都是聚族而居, 以姓氏宗族聚居, 有创业始祖传说和家族兴衰的记载, 有一脉相传的大一统文化形成的强大家族凝聚力。
(二) 与自然融为一体。客家围屋的选址、布局、建设都充分运用“风水”这种体现中国天人合一传统自然观的环境学。贺州客家围屋正是这种风格的一种代表。
(三) 围屋个性鲜明。客家围屋形态有总体格调, 但自由灵活、不拘一格, 即使是相邻的两个围屋, 也都各有特色, 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可识别性。
(四) 贺州客家围屋传统风格犹存。围屋的主要功能是居住而非炫耀形式美, 但从朴素中可见其精心的设计和灵巧的手艺, 体现了民族传统建筑的活力。
总之,广西的客家传统建筑,与湘赣式和广府式的传统汉族建筑相比,在建筑承重结构体系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客家式的传统建筑基本都以夯土或砌体实墙作为承重结构,起承重作用的木结构只是屋面檩条、部分联系梁和承托屋檐出挑的木挑手。广府式建筑亦以砌体实墙作为主要的承重结构体系,但在需要开敞空间的官厅、祠堂等处,木穿斗或插梁结构仍然有着重要的运用。就现存的实例分析,广西客家民居并不重视祠堂和客厅空间的开敞程度,基本都只占据明间这单一开间的宽度,明间两侧墙体都为实墙。一些地区为了突显中厅,两侧实墙做通透处理,但承重结构仍为砖砌体,如玉林朱砂垌围垅屋祠堂的中厅。柳州凉水屯刘氏围屋的中厅是调研所见客家传统建筑中唯一采用木结构承重的实例,估计是受到广府式建筑的影响,其做法带有较为明显的插梁式特点。以生土作为主要的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