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硬化剂的作用机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的强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 液态硬化剂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第一代产品是硅 酸钠,第二代是硅酸钾,第三代是硅酸锂。通过外
加大量的硅酸根离子进入混凝土与游离的还未反应 Ca2+ 反应生成更多的C-S-H,从而进一步提高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凝土 的强度。
钠基材料与锂基材料的区别
1、硬化程度与强度
从生成C-S-H的反应式看,该反应受碱性环境影响, 碱性越强,反映速率越快, Na+碱性明显强于Li+, 故反应速率更快。 Na+基硅酸盐过快的反应速度
会导致C-S-H仅停留在混凝土表面,阻碍了硬化剂 向纵深方向渗透。混凝土疏密不均导致吸收物料 不均匀,地面硬化程度不同。
从Na+、 Li+与SiO32-配比来看,与等量的Na+相 比, Li+可以带入更多的SiO32-离子,生成的C-S-
H量更大,混凝土强度越高。
钠基材料与锂基材料的区别
2、泛碱发花现象
胶凝体)从而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纹。
使用固化剂后微观对比
处理过(放大4000倍) 未经处理(放大4000倍) 水、油和其它污垢通过混凝土的微细毛孔渗透到表面以下 将混凝土永久有效地加以密封,即通过化学反应使混凝土 成为一个坚固致密的实体
液态硬化剂的作用机理
• 混凝土的强度主要来源于水泥成分中的硅、钙与水 反应生成的硅酸钙水合物( C-S-H),C-S-H就是混 凝土中起主要强度的主要物质。
•混凝土初凝后仍一直在进行着缓慢的C-S-H水合反 应,该反应在自然状况下不可能 100%反应完全, 仍有大量游离的Ca2+没有参与反应生成,也就是说
混凝土PH范围在 9-11。如果外加硬化剂碱性过强 提高了混凝土的PH值,地面就会出现泛碱现象从
而导致色差。Na+基的PH为 14,大大高出了混凝 土的PH范围,不可避免地产生泛碱发花现象。而 Li+基的PH范围与混凝土接近,从根本上克服了泛 碱发花现象的产生。
钠基材料与锂基材料的区别
3、渗透性
从Na+、 Li+与SiO32-离子结合间距看, Li+与 SiO32-结合更近,两者之间间距更小,微观上的差
异,导致Li+硬化剂渗透到混凝土内部更深,且材 料分布更均匀。
4、龟裂纹
从亲水性角度比较两代硬化剂, Na+亲水性更强, 更容易从空气和混凝土中吸收水分,从空气中吸 收更多水分的结果是膨胀Na+所在的体系(硅酸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