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巴甫洛夫的经典反射学说,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学习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论以及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论。
下yi面就让我们系统了解一下这几个理论。
<一>经典反射学说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
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
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条件反射的情境涉及四个事项,两个属于刺激,两个属于机体的反应。
一个是中性刺激,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并不引起预期的、需要学习的反应。
这是条件刺激(CS),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就是铃响。
第二个刺激是无条件刺激(UCS)。
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就能引起预期的反应: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出现了肉,即UCS,就引起唾液分泌。
对于无条件刺激的唾液分泌反应叫作无条件反应(UCR)。
这是在形成任何程度的条件反射之前就会发生的反应。
由于条件反射的结果而开始发生的反应叫作条件反应(CR),即没有肉,只有铃响的唾液分泌反应。
当两个刺激紧接着(在空间和时间上相近),反复地出现,就形成条件反射。
通常,无条件刺激紧跟着条件刺激出现。
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相随出现数次后,条件刺激就逐渐引起唾液分泌。
这时,动物就有了条件反应。
一度中性的条件刺激(铃响)现在单独出现即可引起唾液分泌。
巴甫洛夫所做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
他的研究公布以后不久,一些心理学家,如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华生,开始主张一切行为都以经典性条件反射为基础。
虽然在美国这一极端的看法后来并不普遍,但在俄国以经典性条件反射为基础的理论在心理学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曾占统治地位。
无论如何,人们一致认为,相当一部分的行为,用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观点可以作出很好的解释。
<二>经典条件作用学习论
约翰·华生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
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在华生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
华生是早期行为主义的典型代表,他采用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口头报告法、测验法等不同的实验方法,得出了许多关于人类的感觉、情绪、思维、人格等方面的理论,并提出了学习上的频因律、近因律等学习理论。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他认为条件反射法是非常客观的方法,把条件反射法分为两类。
一类是用以获得条件分泌反射的方法,一类是用以获得条件运动反射的方法。
华生不仅把条件反射法正式列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且还亲自应用这一方法对儿童的情绪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
从根本上看,华生与巴甫洛夫完全不同。
华生否认神经中枢在动物行为中的特殊重要性,认为它仅起联络作用。
巴甫洛夫则把身体外周器官活动与神经中枢活动的关系看作投影关系,考察外周器官的活动,目的在于了解神经中枢的活动。
再者,巴甫洛夫不否认意识,而且非常强调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本质差别。
华生认为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
因此他把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当作行为主义的“枢石”。
华生夸口说,给他一打健康婴儿,让他在可以完全控制的环境里去培育,他能使任何一个婴儿变成任何一种人物。
他在婴儿的情绪行为上做了实验,使婴儿的爱、惧通过条件反射的改变而改变。
他后来扬言要建立行为主义的实验伦理学。
<三>操作条件作用学习论
斯金纳继承和发展了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研究成果,而且走得更远。
他坚信,人类行为同其他动物的行为没有本质区别,基于动物的行为研究,所发现的可实验、可重复的规律同样可以用到人身上。
经过对有机体行为的研究,斯金纳认为华生所坚守的“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的信条是不全面、不准确的,进而提出了“引发反应”与“自发反应”两个概念。
如果是因为某种刺激的出现才发生的行为,就是“引发反应”;如果没有明显的外在刺激而自主发生的行为,就是“自发反应”。
引发反应是先有刺激后有行为,而自发反应是先有行为后有刺激。
之所以要区分这两种行为反应模式,是因为引发反应不具有可操作性,而自发反应具有可操作性。
在这里,“可操作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其准确含义是自控而不是他控。
依据对行为的两种反应的区别,斯金纳提出了人的两种行为模式: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指由特定的、可观察到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如巴甫洛夫的狗。
操作性行为是指在没有可观察到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发生的行为,它是自发的,如斯金纳箱中的白鼠和鸽子(见后)。
应答性行为实际上属于被动行为。
它由刺激所控制,刺激的强弱和频率直接制约着行为的发生概率及其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行为受制于环境,做出行为是为了获得刺激,这就是工具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行为实际上属于主动行为,它能对环境做出主动适应,是由行为的后果反过来控制下一步行为的。
如果行为的后果能产生积极效应,使行为者获得较大的满足,那么这种行为就能得到正强化,使得该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增大;如果行为的结果未能使行为者感到满足或满足程度不够,包括使行为者失望,这种行为就得到负强化,行为主体就会自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这种行为在以后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斯金纳的这一区分,在激励理论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说,从他开始,奠定了后来管理理论中X理论和Y理论区分的心理学基础。
响和后天经验的影响在决定行为上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很难将两者分开。
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这种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
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
观察学习的全过程由四个阶段(或四个子过程)构成。
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在注意过程中,示范者行动本身的特征、观察者本人的认知特征以及观察者和示范者之间的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在观察学习的保持阶段,示范者虽然不再出现,但他的行为仍给观察者以影响。
要使示范行为在记忆中保持,需要把示范行为以符号的形式表象化。
通过符号这一媒介,短暂的榜样示范就能够被保持在长时记忆中。
观察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把记忆中的符号和表象转换成适当的行为,即再现以前所观察到的示范行为。
这一过程涉及到运动再生的认知组织和根据信息反馈对行为的调整等一系列认知的和行为的操作。
能够再现示范行为之后,观察学习者(或模仿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要受到行为结果因素的影响。
行为结果包括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
班杜拉把这三种强化作用看成是学习者再现示范行为的动机力量。
观察学习论的积极意义:他突破了旧的理论框架,把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加以融合,以信息加工和强化相结合的观点阐述了学习的过程和机制,并把社会因素引人到研究中。
他所建立的社会学习理论开创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着重强调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三种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尤其是替代强化。
观察学习论的局限与不足: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也有其明显的不足和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缺乏内在统一的理论框架。
该理论的各个部分较分散,如何将彼此关联起来,构成一个有内在逻辑的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以儿童为研究对象建立起来的,但他忽视了儿童自身的发展阶段会对观察学习产生影响。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虽然可以解释间接经验的获得,但对于比较复杂的程序性知识,以及陈述性知识和理性思维的形成缺乏说服力。
4、班杜拉虽然强调了人的认知能力对行为的影响,但对人的内在动机、内心冲突、建构方式等因素没做研究,这表明其理论本身仍然有较大的局限性。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德育价值:
1,强调观察学习在人的行为获得的作用 2,重视榜样作用
3,强调做自我调节的作用 4,主张奖励较高的自信心。
总之,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的行
为。
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行为主义主要学习理论论述
姓名:范翔宇
班级:对外汉语10班
学号:201207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