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惊海天》课文解析及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着惊海天》课文解析及教案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
有改动。
2012年9月25日上午,辽宁舰经过十次试航,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中国终于有了第一艘自己的航空母舰。
但是,对于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辽宁舰来说,如果不能实现舰载机顺利起降,它就还不能称为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在正式交接入列后还不到两个月的11月23日,辽宁舰成功进行了歼-15舰载机的着舰训练,向着舰载固定翼战斗机驻舰并形成战斗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当天上午,飞行员戴明盟驾驶552号歼-15战斗机从陆上某训练基地起飞,飞临正航行在渤海某海域的辽宁舰上空,并成功阻拦着舰。
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消息后,记者经多方协调,随直升机飞降至正在海上训练的辽宁舰,在高空看到“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
现场采访中,记者获取了进入最佳采访部位——辽宁舰岛塔台采访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个最佳视角,见证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全过程。
综合现场所见所闻所感,记者聚焦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时刻,完成了独家现场特写,并第一时间发回报社,报社第一时间安排上版,在一版以文配图的形式,进行了突出处理。
因保密需要,文中以“××”代替一些具体数据。
【课文解析】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蔡年迟蒲海洋
【问题探究1】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妙处?
本文有主标题和副标题。
主标题中,“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又指整个世界。
“一着”和“惊海天”对比鲜明,画面感极强,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副标题补充说明主标题的内容,点明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解题指导】
标题的含义:①根据文章内容写出表面含义;②结合主旨探究深层含义:指代义、比喻义、象征义。
标题的作用:①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②贯穿全文的线索;③揭示文章的主旨;④指出文章的描写对象,奠定感情基调;⑤指出文章的主要人物;⑥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有手法,需结合相应的手法进行分析)
①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
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
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②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表现了工作人员不畏艰辛的可贵精神。
)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
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
....地对阻拦索做最后一次检查。
(“一丝不苟”写出了工作人员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第一部分(1-2段):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简略的描写海天的环境,渲染出一种庄严、紧张而又有条不紊的氛围。
地点——渤海某海域
环境——庄严、肃穆
③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
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
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近百年”“半个多世纪”从历史的角度,点明了舰载战斗机上舰的非凡意义,即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强军梦想。
“期盼”一词表明了海军官兵的激动心情。
)
④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
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
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航母比作“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写出了着舰的难度之大,突出了飞机着舰的危险性。
)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运用数据渲染出紧张的气氛,激发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也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做铺垫。
)
【问题探究2】第3、4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第3、4段插入了背景资料,指出航母舰载机上舰对中国海军的意义,并突出强调舰载机着舰的难度与风险。
插入的内容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也进一步渲染了开头两段营造的紧张氛围,为下文写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场面做铺垫。
第二部分(3-4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⑤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歼-15飞机552号已于××××起飞,预计××××临空!”
⑥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
“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着舰”的危险性之大,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
⑦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人们紧张激动的心理。
)
⑧“航向××,航速××节……”口令声中,辽宁舰官兵娴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
⑨×时××分,远方的天空中传来舰载机的低吼声。
循声望去,记者看到,湛蓝的天幕上,一架歼-15舰载机正向辽宁舰飞来。
⑩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运用神态描写,表现了工作人员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的关注,烘托了当时紧张的气氛,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
)⑪塔台起降指挥监控台,不时传来着舰指挥员和飞行员的对话声——
⑫飞行员:“请示下降高度!”
⑬着舰指挥员:“可以下降高度至×××!”
⑭着舰指挥员:“航向××,航速××……”
⑮飞行员:“明白!”
⑯……
【问题探究3】课文写飞行员与着舰指挥员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用一连串很短的段落,将舰上的广播、口令,航母与舰载机的航行、飞行姿态,舰上人员的动作、表情交织在一起,仿佛一串连续闪现又稍作定格的镜头,将舰载机降落前的一段时间变成一个个小场景、小细节,并交代得清清楚楚,让读者仿佛就置身于
塔台内,聆听着两人之间的对话,并进一步强化了紧张的氛围。
这简短的对话体现了飞行员和着舰指挥员的训练有素,说明成功在意料之中。
⑰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⑱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
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⑲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战斗机着舰时的好大声势,极具感染力。
)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
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疾如闪电”描绘出舰载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
)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⑳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问题探究】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形状比作“V”字,有何寓意?
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暗示了着舰的胜利完成,给读者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
“牢牢地”“稳稳地”生动地写出我国着舰技术的成熟和飞行员操作技能的娴熟。
“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的特写镜头,既是对当时情景的生动再现,更是表现了作者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喜悦和自豪。
第三部分(5-20段):细致描写舰载机迅速下降、成功着舰的过程。
○21“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
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
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运用语言、神态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海军官兵们欢庆成功的热闹场面,表现了他们的喜悦与自豪之情。
)
○22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
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侧面描写,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突出了我国航母发展过程的艰难,表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中国科研工作者和军人顽强攻关、打破封锁的历程,突出了舰载机着舰的不易,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运用反问,突出了人们的激动、兴奋之情。
)
○23“快点儿!快点儿!”有人向飞行甲板冲去。
(“冲”表明速度之快,表现了人们因舰载战斗机着舰成功而喜悦激动的心情。
)几分钟前还空空荡荡的飞行甲板上,一下跑来了一大群人。
○24打开舱门,飞行员冲着围过来的将士们说:“一切正常,感觉好极了!”
○25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沸腾”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热闹的场面,现场人们“拥抱”“合影”表现出他们激动喜悦的心情。
)
○26“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定格”“镌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