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感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丽水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 王剑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概念
1、导管病原菌定植(catheter colonization)
导管头部、皮下部分或导管接头处定量或半定量 培养,确认有微生物生长[>15菌落形成单位 (colony forming unit,CFU)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概念
1. 周围静脉导管
研究显示,采用72h更换周围静脉导 管的方式,静脉炎、细菌定植、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 并无明显减少,反而增加了液体外渗的风险,认为重点 不是72h更换,而是每天对导管位点的监测。但是当周围 静脉导管不能正常使用或者出现静脉炎(皮温升高、触痛 、皮肤发红、触及静脉条索),应当立即拔除。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概念
在明确血管内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时应注意区别感 染是直接源于导管还是因其他感染部位导致的血 行感染.因为,有些菌血症导致BSIs(catheterassociated BSIs)是继发于手术切口感染、腹腔 内感染、院内获得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故导 管相关的血行感染仅限于导管感染导致的血行感 染(catheter-related BSIs),能够排除其他部位 感染,且导管尖端培养与血培养为同一致病菌。 但目前临床实际过程中两者较难区分。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概念
(3)皮下囊感染(pocket infection)指完全植入血管 内装置皮下囊内有感染性积液;常有表面皮肤组 织触痛、红斑和(或)硬结;自发的破裂或引流, 或表面皮肤的坏死。可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4)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 指留置血管内装 置的病人出现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 至少1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 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诊断
二、实验室诊断
• 快速诊断
• 导管培养诊断 当怀疑CRBSI而拔除导管时导管 培养是诊断CRBSI的金标准 • 血培养诊断
关于血培养诊断
• 很多情况下需要不拔除导管,尤其是病情危重或 在新位置重新置管危险较大时。同时从外周静脉 与导管抽血定量培养菌落数比较,即取两份血样 本进行定量培养,一份来自外周,一份来自中心 静脉导管,若中心静脉导管血样本菌落数>外周静 脉血培养的菌落数的5倍及以上时,可诊断CRBSI • 该方法操作费时,费用较高,但对于长期留置导 管的感染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短 期留置导管其意义下降。
① 考虑临床相关因素后再做出是否拔除或更 换导管的决定。 ② 考虑因素主要包括:
a) b) c) d) 导管的种类、 感染的程度和性质、 导管对于病人的意义、 再次置管的可能性及并发症、
e) 更换导管和装置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等。
导管的处理
① 当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立即拔除周围静脉导管,并 进行导管与外周血标本的培养(推荐级别:B) ② 仅有发热的病人(如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持续血行感染的 证据、无导管局部或迁徒感染灶时)可不常规拔除导管, 但应及时判断导管与感染表现的相关性,同时送检导管 内血与周围血两份标本进行培养(推荐级别:B)。 ③ 怀疑中心静脉导管导致的发热,同时合并严重疾病状态 、穿刺部位的脓肿时,应当立即拔除导管(推荐级别:A) ④ 在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或植入装置并发感染,同时有导 管出口或隧道感染,并伴有严重感染、血流动力学异常 、持续性茵血症等情况,应及时拔除导管和去除植入装 置(推荐级别:B)
病原菌的种类与病死率有一定相关性 • 金黄色葡萄球菌 引起的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病 死率高达8.2% • 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 所致的导管相关血行感 染的病死率较低,约为0.7% • 真菌 所致导管相关感染的病死率国内外尚无统 计数据。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诊断
一、临床表现
• 发热、寒战或置管部位红肿、硬结或有脓液渗出 • 除上所述外,还有医院获得性心内膜炎、骨髓炎 和其他迁徙性感染症状。 • 在缺少实验室检查依据时,具有血行感染临床表 现的病人,若拔除可疑导管后体温恢复正常,仅 能作为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间接证据。为此,在 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获取导管标本培养和血 培养结果供分析。
抗生素的治疗
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是中心静脉或动脉长期置
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导管拔除后仍有全身性感 染的表现,而且反复血培养阳性。由于血管内血栓与管 腔内感染灶在导管拔除之前可能保持完整状态,在拔管 之后可能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感染性血栓性静脉 炎若继发于周围静脉,则可能有周围静脉受累的表现, 如局部硬结、可触及的条索状改变;外周动脉置管导致 的感染性血栓可表现为血栓产生的缺血症状和假性动脉 瘤;由中心静脉导管引起的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可能 出现上肢、颈部、胸部的肿胀。
纱布:高热、出汗较多的病人或导管置管 处血液渗出较多者,宜首选纱布。
其它策略
• 封管
肝素可降低血栓发牛率从而减少感染,使用持 续的低剂量肝素可能是方便且有效的预防导管相关血行感 染的方法。
治疗
导管相关感染的处理
I.导管的处理 II.抗生素治疗 III.导管相关血行感染严重并发症的处理
导管的处理
4.导管更换原则
紧急导管置管,若无严格无茵操作,导管留置不宜>48 h
5.抗生素涂百度文库导管(存在争议)
6.全身抗生素预防
• 研究显示,预防使用万古霉素不能降低CRBSI发生 率,即使严重免疫抑制的情况下也不能表现出其 预防应用的优势,预防使用,可能产生耐万古霉 素的肠球菌 • 同样,应用替考拉宁也不能减少导管相关血行感 染的发生
抗生素的治疗
• 经验性抗生素应用
a. b. c. d. 碳青霉烯类 头孢哌酮/舒巴坦、 哌拉西彬他唑巴坦等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另外,若考虑导管相关感染的病源微生物是真菌时, 因真菌血症可导致危重病人病死率明显增加,应早期给予 积极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抗生素的治疗
• 目标性抗生素应用
a) 耐酶的青霉索对细菌的清除优于万古霉索。 b) MRSA导致的导管相关感染,以及病原学为MSSA,但病人对 于13内酰胺类药物严重过敏时,可选择糖肽类抗生素药物 或利奈唑胺。 c) 存在肾功能损害或肾损伤危险因素的病人,应用万古霉素 治疗时,若有条件应定期检测血药浓度,指导药物剂量的 调整。
预防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专业队伍与培训 置管及护理 穿刺点选择 置管更换时间 导管更换原则 抗生素涂擦导管 全身抗生素预防 局部抗生素软膏预防
1.专业队伍与培训
• 缺乏置管专业队伍和护理经验、护理人员 不足及人员流动等均可增加CRBSI的发生率 和病死率。因此,应提倡建立专业化、固 定的医护队伍
2.置管及护理
置管困难、体表定位盲穿、操作者技能生疏、操 作时间过长等均可增加CRBSI的发生率。 而由有经验的医生置管及接受专门培训的护士进 行导管护理,无论是在锁骨下,还是颈内、股静 脉,只要严格无菌操作,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
深静脉置管中心
我院深静脉置管中心应用超声引导置管技 术进行深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诊断
三、临床诊断
具备下述任一项,提示导管极有可能为感染的来源
(1)具有严重感染的临床表现,并导管头或导管节段 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阳性,但血培养阴性,除导 管无其他感染来源可寻,并在拔除导管48 h内未 用新的抗生素治疗,症状好转;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诊断
三、临床诊断
(2)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病人,有发热、寒战和(或)低 血压等临床表现且至少两个血培养阳性(其中1个 来源于外周血),其结果为同一株皮肤共生菌(例 如类白喉菌、芽孢杆菌、丙酸菌、凝固酶阴性的 葡萄球菌、微小球菌和念珠菌等),但导管节段培 养阴性,且没有其他可引起血行感染的来源可寻
• 能快速定位,可为操作者提供靶静脉的置管条件,准确了 解靶静脉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进针的深度与准确性可 显著增加操作的成功率, • 提高穿刺速度,减少穿刺引起的机械损伤并发症,并降低 导 • 管相关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等。此外,采用超声对深静脉导 管实施监测,可提高并发症的早期诊断率
3.置管更换时间
推荐意见: a.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治疗至少2周(推荐级别:B) b. 一旦诊断为念珠茵导管相关感染,应立即进行抗真菌治疗,疗程至临 床症状消失和血培养最后一次阳性后两周(推荐级别:D)
抗生素的治疗
•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严重并发症的处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
a) 去除导管或植入装置、 b) 感染性心内膜炎抗生素药物治疗应>4周 c) 真菌性心内膜炎,抗生素药物疗程不低于6周,必要时外科 手术治疗
2.置管及护理
深静脉穿刺点选择
① 股静脉导管的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远高于颈内和锁骨下 静脉 ② 股静脉和颈内静脉较锁骨下静脉导管置人点细菌定植发 生更早,增加了CRBSl的风险 即:CRBSI危险性为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③ 右侧颈内静脉的细菌定植发生率低于左侧(右侧31%,左 侧53%), ④ 锁骨下静脉细菌定植发生率右侧高于左侧(右侧27%,左 侧15%)。 因此,危重病人锁骨下静脉穿刺点的选择更具有优势。
2、导管相关感染
(1)出口部位感染(exit-siteinfec—tion)指出口部 位2cm内的红斑、硬结和(或)触痛;或导管出口部 位的渗出物培养出微生物,可伴有其他感染征象和 症状,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2)隧道感染(tunnel infec—tion) 指导管出口部位, 沿导管隧道的触痛、红斑和(或)>2 cm的硬结,伴 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消毒
• 手部消毒 • 无菌操作 • 皮肤消毒剂选择
2%洗必泰常作为首选,也可选用2%碘 酊、以及0.5%~1.O%聚维酮碘或70%酒精进行消毒。洗必泰和 碘酊的效果优于聚维酮碘。洗必泰以其抗菌谱广、对皮肤刺激小而被 推荐,但不宜用于<2个月的婴儿。 透明、半透性聚安酯敷贴(便于观察)
• 敷料选择及更换
3.置管更换时间
2、中心静脉导管 研究显示,导管感染和导管留置时间
之间无相关性,在2周之内导管感染的风险相对较低,再 次置管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穿刺所致的机械损伤,且临床工 作中中心静脉导管留置需>14 d的比例<20%。与按需更换 导管相比,定期更换(3 d或7d)并没有显示出CRBSI发生率 的降低。推荐意见:不需要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 (推荐级别:B) 但是,当血管内导管不再为医疗所必须时,应立即将其 拔除,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屏障。
常见致病菌
• 表皮葡萄球菌
主要是由于皮肤污染引起,约占导 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的30%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萄球菌 • 肠球菌 • 其他的致病菌
曾是CRBSI最常见的病原 菌,目前约占院内血行感染的13.4%
有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等,放射性土壤杆菌也有报道
所以认为全身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对预防导管 相关血行感染并无益处。
7.局部抗生素软膏预防
• 聚维酮碘(碘伏)软膏和盐酸莫匹罗新软膏在中央 静脉导管置管处或鼻腔内使用可预防CRBSI发生风 险,但可产生金葡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 。 • 新霉素、地衣杆菌素、多黏菌素油膏在静脉导管 置管处使用也减少了CRBSI的风险,但增加r念珠 菌感染的风险。
导管感染的发病方式
• (1)皮肤表面的细菌在穿刺时或之后,通过皮下致导管皮
内段至导管尖端的细菌定植,随后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
• (2)另一感染灶的微生物通过血行播散到导管,在导管上
黏附定植,引起CRBSI
• (3)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头和内腔,导致管腔内细菌繁殖,
引起感染。 其中,前两种属于腔外途径,第三种为腔内途径。
导管感染的发病方式
• 在短期(<1周)留置的导管如周围静脉导管、动脉 导管和无套囊非隧道式导管中通过腔外途径感染 最为常见; • 在长期(>1周)留置的导管如带袖套式的隧道式中 心静脉导管、皮下输液港和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中,腔内定植为主要机制。致病微生物的附着在 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病死率
感染发生率
• 切开留置的周围静脉导管及带钢针的周围静脉导 管感染发生率较高 • 经皮下置入静脉输液港及中长周围静脉导管的感 染发生率较低; • 以导管感染发生率来计算,长期留置隧道式带套 囊透析导管发生感染率最高; • 周围静脉留置针发生感染率最低。 当然,导管相关血行感染不仅与导管类型有关, 还与医院规模、置管位置及导管留置时间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