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日本通缩及其治理

日本通缩及其治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日本经济背景及现状,并运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日本通货紧缩所产生的原因及摆脱通货紧缩困境的出路。

关键词:日本经济;通货紧缩;模型分析一、日本经济背景及现状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一直以其经济发展的“奇迹”令世人瞩目。

然而,从1991年开始,受“泡沫经济”的影响,日本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之中。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则雪上加霜。

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后,日本经济逐渐出现缓慢复苏的迹象,即1999年3月至2000年10月战后最短的景气增长周期。

1999年夏天,日本爆发了IT革命,出口产生了20%-30%的急速增长,带动了整个经济出现了近2%的增长。

但是好景不长,2001年日本经济在运行过程中,经历了三次冲击,使稍有缓和迹象的经济又一步步滑向衰退,陷入了负增长的“沼泽”之中。

第一次冲击是,2001年初,美国以高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股市暴跌,使以IT为标志的美国新经济泡沫破裂,从而导致众多向美国高科技企业产品出口的日本企业遭受了严重的打击;第二次冲击是,美国“9.11事件”使日本股市暴跌,出现了自1953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日本经济下滑成为难以阻挡之势;第三次冲击是,日本陆续发现疯牛病蔓延,使日本国产牛肉消费量剧减,相关产业受到沉重的打击。

二、造成日本经济通货紧缩的原因1.泡沫经济破灭,证券及房地产价格下跌,致使金融危机爆发从1985年起日元快速升值,从242日元兑1美元到1994年6月的100日元兑1美元,直至1995年5月上升到80日元兑1美元。

日元升值导致的结果之一是:10年里以美元计算的日本资产价格上升了3倍,同时日本的证券和房地产等膨胀,这显然没有反映日本经济的实际状况。

从1996年2月起,日本的证券价格开始持续下跌,房地产交易急剧下降,而在此之前,银行对个人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都提供了大量的贷款,未偿付的利息和坏账,直接影响了银行、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的生存,最终金融危机爆发了,出现了物价和地价降低、低增长或负增长、高失业率的状况。

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分析及启示_赵硕刚

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分析及启示_赵硕刚

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分析及启示赵硕刚①摘要:日本作为陷入长期通缩的典型代表,其通缩局面的形成与日本顽固的通货紧缩预期、低于潜在生产水平的产出缺口、居民收入下降以及运行不畅的货币派生机制密切相关,而这些因素之间又相互影响和关联,单凭“安倍经济学”难以根本改变日本长期通缩的趋势。

以此为鉴,为化解我国当前面临的通胀走低压力,需通过稳定社会通胀预期、推动潜在增长水平提升、维持居民收入适度增长、保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畅通等方面的措施予以积极应对。

关键词:日本通货紧缩成因启示日本的通货紧缩问题由来已久。

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起,伴随日本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速转换,通胀水平也显著走低,并在90年代之后陷入长期通缩之中。

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经济迈向“新常态”的同时,物价涨幅下行压力也明显加大,今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最低降至0.8%,2、3月也仅持平于1.4%,仍处在2009年底以来的低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更连续37个月为负且跌幅整体扩大,关于我国可能陷入通缩的担忧也随之升温。

为此,本文将通过定量分析日本通缩产生的原因,提出我国防范和应对通缩压力的政策建议。

一、日本物价变化的特点自上世纪50年代进入经济起飞阶段后,日本经济保持了近20年的高增长,并在70年中后期进入经济增速换挡阶段。

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日本通胀水平也出现明显的阶梯式下行,90年代末更陷入了持续的通缩之中,直至2013年才在“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下勉强走出通缩的泥潭。

从图1可以看出,日本物价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以波峰为准划分,日本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同比变化率经历了5轮周期性波动,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影响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以下简称核心CPI)也表现出大体相同的走势。

在历轮周期性的波动中,日本物价变化表现出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周期整体呈拉长的趋势。

日本始于1974年的第一轮物价周期性波动持续了79个月,第二、三轮则分别延长至122个和83个月,第四轮周期更长达129个月。

近年来日本通货紧缩的原因及影响

近年来日本通货紧缩的原因及影响

近年来日本通货紧缩的原因及影响
杨宏玲;池云霞
【期刊名称】《经济论坛》
【年(卷),期】2003(000)022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通货紧缩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日本经济.根据日本官方观点,目前日本经济中出现的通货紧缩状态在战后还是第一次,在战前历史上也只有在l 881年开始的财政紧缩时期和1927年的金融恐慌时期出现过,且在目前整个西方世界也只有日本处于这种状态.这种通货紧缩的局面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加剧了资产紧缩,而且也使日本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失去了以往的作用,以至日本经济迟迟摆脱不了长期停滞的局面.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杨宏玲;池云霞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23.135
【相关文献】
1.浅析日本近年来愈加重视日美关系的原因 [J], 孙叶青
2.近年来日本国内的战败原因研究评析 [J], 张跃斌
3.近年来日本企业间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J], 胡方
4.试析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及原因 [J], 李雅兴;赵立永
5.近年来日本企业治理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J], 胡方;皇甫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学者关于本国通货紧缩问题研究述评上

日本学者关于本国通货紧缩问题研究述评上

日本学者关于本国通货紧缩问题研究述评(上)车维汉摘要:2002年初始日本经济走出低迷,但时至今日通货紧缩却一直与其相伴随。

日本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所涉及的问题包括:关于通货紧缩概念的界定标准,涉及是否应将经济低迷纳入其中。

关于通货紧缩的成因,在需求方面涉及泡沫经济的后遗症、通货紧缩预期和工资持续下降等;在供给方面涉及日本的规制改革和技术进步、国际分工中的低工资压力和经常项目顺差所造成的日元升值等,关于通货紧缩的机理,学者们援引马克思、凯恩斯和哈耶克等经典理论对其进行了说明。

关于通货紧缩的影响,涉及对实体经济的危害、代际之间收入转移弊端和就业环境恶化等。

关于通货紧缩的治理,涉及加强金融和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消除通货紧缩预期和政府干预无效论等。

跟踪这些研究无疑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关键词:日本经济,通货紧缩,流动性陷阱,劳动分配率,供需缺口,财政政策2002年初始,日本经济逐步走出低迷,进入复苏阶段。

但是,时至今日日本经济仍存在通货紧缩倾向,表1显示,2001年以来日本消费者物价走势尽管在2006和2008年有小幅上涨,但总体上一直呈低迷状态,2010年的前两个季度,仍下降了1.2%。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动荡中,发达国家经济不少也都呈通货紧缩状态,但2009年中期始,这些国家都有好转,可日本的通货紧缩状况仍较严重。

这在世界经济周期史上是一种特例。

近年来,现代经济理论研究在日本进展较快,加上日本学者对本国经济状况的了解,有身临其境和资料丰富的优势,故而本文对日本学者有关本国通货紧缩的研究进行梳理,相信这对于推进口前日本经济的研究、对于深化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都是有意义的。

一、关于通货紧缩的概念及其特点1.通货紧缩的概念目前日本经济存在较严重的通货紧缩倾向,对此判断学者们的认识基本一致,但在对通货紧缩这一概念的界定上,却存在一定分歧。

日本学术界有两种观点:第一,通货紧缩有一个表征,即它是物价普遍持续下降的过程,有学者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BIS)的定义,认为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持续两年下跌的状态”;第二,通货紧缩有两个表征,即物价下跌和景气低回。

日本通缩的解决方案(3篇)

日本通缩的解决方案(3篇)

第1篇导语: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陷入通缩困境,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通缩不仅影响了日本国内消费和投资,还严重制约了其经济增长。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日本通缩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应对类似经济问题提供借鉴。

一、日本通缩的现状及成因1. 通缩现状自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以来,日本一直处于通缩状态。

根据日本央行数据,截至2020年,日本核心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已连续30年低于1%。

尽管近年来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政策,但通缩问题依然严峻。

2. 通缩成因(1)经济泡沫破裂: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股市和房地产泡沫膨胀。

1991年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陷入衰退,企业债务负担加重,消费信心下降,导致通缩。

(2)人口老龄化: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劳动生产率下降,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物价难以上涨。

(3)储蓄率过高:日本居民储蓄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消费意愿不足,进一步加剧了通缩。

(4)货币政策过于宽松:日本央行长期实施低利率政策,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剩,但并未有效刺激经济增长。

二、日本通缩的解决方案1. 货币政策调整(1)调整货币政策目标:日本央行应将货币政策目标从控制通货膨胀转变为促进经济增长,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扩大基础货币供应,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增长。

(2)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日本央行可采取前瞻性指引、利率走廊等手段,引导市场预期,降低长期利率。

2. 财政政策调整(1)扩大财政支出:日本政府应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2)调整税收政策:降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负,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企业投资意愿。

3. 结构性改革(1)劳动力市场改革:降低雇佣成本,提高劳动力流动性,促进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

(2)产业政策调整:加大对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产业竞争力。

(3)金融改革:推进金融市场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4. 提高居民消费意愿(1)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浅析上世纪90年代日本通货紧缩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作用

浅析上世纪90年代日本通货紧缩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作用

并针 对 日本 对 于通货 紧缩 的治理政 策进行研 究和 评述 。通 货 紧缩现 象在 一 国经济发展 过程 中是具有 客观 必然性 的 ,
通过 比较 分析 方法 , 根 据 中国当前经 济形势 和 8 O年代 日本 的相似性得 出一 系列启示 , 对 于我 国 当下经 济 的发展 具 有

国、 法 国, 以及 英 国 的 财 政 部 长 和 中 央 银 行 行 长 在 纽 约 广 场
结 构失 衡 、 内生 动力不 足 、 产 能 过 剩 等 问题 困扰 着 中国 经济 的前行 , 另一方 面 , 以华 尔街大鳄 查诺 斯为代 表 , 做 空 中 国论 甚嚣 尘上 。如何 释放 改 革 红 利 , 促 进 中 国经 济 持 续 健 康 发 展, 避免 陷入 衰退 的泥潭 , 是 中国经 济需要 面对 的 重要 问题 。
向对通 货膨胀 深为忌 讳 的 日本 政 府 连续 四次 提 高贴 现 率 以 避免经济过 热 , “ 平 成景气 ” 时期 日本 资本市 场 飞速 发展 并 远 远快于实 体经济 的发 展 , 因此 缺乏 实 体经 济支 持 的资 本市 场
稳定性极 差 , 受 到海 湾 战 争 引 起 的 油 价 上 涨 和 日本 政 府 过 于
率 的下降 又使大 量剩余 资金 流向房 地产等 非生 产 工具 , 进 一
步促 进 了泡沫经 济 。
1 . 日本 9 O年 代通货 紧缩 的背景 ( 1 ) “ 平成 景气” 的 繁 荣 与 泡 沫 经 济 的 隐 忧 。 日本 自 1 9 4 5 年 二 战战 败 以来 , 经 历 四十 多 年 的蛰 伏 与 恢 复 , 在 8 O 年代 中后期 呈现 出十分 辉煌 的经 济 繁荣 局 面 。8 O年代 中后 期 日本 经济 的发 展势头 在主要 资本 主义 大国成 就骄 人 , 其 国 民生产 总值 超过 苏联 , 人 均 国 民所 得 超 过美 国, 并 跃 居 世 界 头号 债权 国 , 与 此 同 时美 国是 世 界 头 号 债务 国 。1 9 8 8年 日 本 的外汇储 备一 度高达 9 0 0亿 美元 以上 , 也 居世 界第 一 。在 1 9 8 7年世 界 5 0家最 大的工 业公 司 中 , 日本 独 占 6家 , 销 售额 占1 3 。在 当年 世界 5 O家 大银 行 中 , 日本 独 占 2 1家 , 资产 份额占 5 O家 资产 总额 的 4 9 . 1 % 。所 有 这些, 都表 露 出 日本 经 济 的空前 繁荣 。 日本人 把 从 1 9 8 6年 1 2月 开 始 的不 同寻 常 的经 济 繁荣

6.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影响

6.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影响

• 2.1998_1999年通货紧缩的成因与1991— 1995年期间有着明显区别,主要是由于政 策性紧缩因素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因素的 影响
• 1998年开始的通货紧缩,是日本60年代以来最严重 • 第一,1996—1997年上半年的经济回升,主要是政 府投资带动的结果,市场自发性增长动力尚未完全 形成,泡沫经济破灭带来的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根 本解决。 • 第二,紧缩性政策因素的影响十分明显。 • 第三,在第一次通货紧缩时期,日元升值是造成物 价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 第四,90年代以来,不良资产问题的恶化对日本经 济产生了严重的收缩效应,这一问题在1997年以后 表现的更加突出。
三、通货紧缩பைடு நூலகம்投资和消费的影响
• 第一,在物价连续下降条件下,由于名义销售 额减少,企业收益随之下降,并且随着通货紧 缩程度的加深趋于恶化。 • 第二,由于名义销售额减少,市场销售预期下 降与实际利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未来收 入预期下降、债务偿付预期上升。因而主动收 缩商业借款,减少设备投资。 • 第三,消费者预期稳定时期,物价的下降意味 着家庭资产升值,有利于刺激消费和提高家庭 • 消费倾向。但是在通货紧缩条件下,物价的下 降反而会带来消费需求的下降。
二、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
• 1.1991—1995年的通货紧缩主要是由于周期 性经济衰退和“泡沫经济”破灭的影响
• 1991—1995年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作为经济周期循环的具体表现,以制造业为中心,企业 的设备投资明显减少; • 第二,由于80年代后期政府未能有效控制经济过热和泡沫成分 的膨胀,造成股市动荡,资产价格特别是股票价格的持续下降, 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存量调整的幅度,并带来最终需求的疲软; • 第三,日元的持续升值削弱了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减少海 外净需求的同时,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并严重冲击了国内市 场价格的稳定,加大了通货紧缩压力; • 第四,由于泡沫经济破灭的直接影响,居民消费增长减缓。 • 总之,这一时期出现的物价下降,名义经济增长率下降到战后 最低水平等通货紧缩特征是上述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90年代日本的两次通货紧缩

90年代日本的两次通货紧缩

6/8/2012
日本通货紧缩的背景 1990年9月,日本银行又通过所谓的“窗口指导”,要求所有都市 银行把1990年第四季度的新增贷款额比上年同期减少30%。 紧缩的货币政策很快反映到股票和房地产市场,1990年11月,日 经指数跌至22211点的新低。经济主体信心的丧失,导致这些资产大幅 缩水,接着便是银行不良资产的上升以及投资和消费需求的下降,通 货紧缩随之而来。 泡沫的急剧崩溃出乎日本政府的意料,因此再次决定降低利率, 从1991年7月至12月,日本政府连续三次降息。然而,这对经济的复苏 却收效甚微。一方面银行必须处理大量坏账从而减少贷款,另一方面 由于居民预期的改变,使得公司的融资变得越来越困难。 1992年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到了1.1%,1993年又进一步下降 到0.1%,通货紧缩进一步恶化。
6/8/2012
财政支出的具体措施
时间 主要内容 资金规模 序号 (万亿日元)
1992.8.28
1993.4.13 1993.9.16 1994.2.8 1995.4 1995.9 1998.4.24 1998.11.16 1999.11.11
扩大公共投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面临问题,促进民间设备投资
13.2 6.2 15.3 7 14.2 16.75 23.9 18.54
1
2 3 4 5 6 7 8 9
6/8/2012
减税的具体措施
时间 1994.1.28 1994.2.3 1994.2.8 1998.3.29 减税规模 6-7万亿日元 5.3万亿日元 5.47万亿日元 3-4万亿日元 制定过程 政府案预计 政府案预计 政府最终决定 政府、自民党方针
1
启动总金额达16.6万亿日元 (1270亿美元)觃模的经济 对策计划。

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影响

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影响

xx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影响2000-6-7整理日期:2003-4-5一、关于通货紧缩成因的一般性认识决定通货紧缩的根本因素是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供求失衡,具体成因主要包括政策性因素和市场性因素两个方面。

首先,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能引发通货紧缩(参见(日本)《经济学词典》岩波书店,1988年1月),其中过度的反通货膨胀政策或财政赤字压缩政策最为典型。

例如,1982年美国政府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紧急采取了提高利率的紧缩型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率虽然下降,但是当年GDP也随之转为负增长,出现了经济紧缩(参见梁小民《宏观经济学》33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9月)。

其次,市场性因素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长期性和短期性紧缩因素。

国际经验表明,长期性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周期、商业流通效率的提高、消费者消费模式的变化等。

短期因素主要有:第一,经济增长趋缓过程中急速扩大的供求失衡、企业收益恶化;劳动力供求失衡造成的工资增长率水平下降等。

第二,本币升值等其他原因造成进口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并引发国内物价水平下降。

第三,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消费者未来预期恶化,消费行为收缩等(参见日本经济企划厅编《1995 年日本经济关键词》112页)。

本文分析的重点将集中在政策性因素和短期市场性因素方面。

二、xx通货紧缩的成因1.1991—1995年的通货紧缩主要是由于周期性经济衰退和“泡沫经济”破灭的影响战后日本经济的景气波动一般以5—6年为一个周期。

由于设备投资等周期性循环因素的影响,随着景气上升阶段的结束,企业的投资活动趋冷,开工率下降,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回落甚至造成总量的收缩,最终进入萧条阶段。

这是经济景气循环的一般性过程。

从日本经济的实际周期波动趋势来看,1991年恰恰应当是反映1986年以来经济繁荣阶段的结束与新一轮景气下降阶段开始的“拐点”(参见图1-1)。

周期性收缩因素的影响成为经济增长惯性回落的主要原因。

按照以往的规律,衰退阶段大约持续1年左右的时间。

当前日本的通货紧缩:特性与成因

当前日本的通货紧缩:特性与成因

当前日本的通货紧缩:特性与成因江瑞平【期刊名称】《世界经济文汇》【年(卷),期】2001(000)004【摘要】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灭后不久,在日本经济运行与发展中就开始显现出一些通货紧缩性征象。

对此,日本政府虽也一再告诫“日本经济下面临着陷入通货紧缩恶性循环的危险”,但始终都未承认日本经济已经处于通货紧缩状态之中。

直到今年3月16日,代表日本政府的经济财政大臣麻生太郎才在讨论2001年3月《月例经济报告》的阁僚会议上公开认定:“现在的日本经济正处在缓慢的通货紧缩之中。

”日本政府关于通货紧缩认定态度的这种变化,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对通货紧缩定义的改变--在此前政府一直沿用原经济企划厅的定义,将通货紧缩界定为“伴有物价下跌的景气低迷”,而在本月初内阁腐却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物价下降持续两年以上)对其进行了个性,重新将其界定为“技术的物价下趺”。

而其更为深刻的背景则是,在美国经济减速、股市暴跌已对日本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条件下,森喜朗政府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物价下跌对景气持续回升的恶劣影响,并逼迫日本银行进一步采取金融缓和措施以制止物价持续下跌。

在去年8月,日本银行曾以“日本经济已摆脱了通货紧缩威胁”为由,不顾政府方面反对坚持取消了“零利率”政策。

【总页数】4页(P24-27)【作者】江瑞平【作者单位】外交学院国际经济系,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23.135【相关文献】1.当前我国通货紧缩的特殊成因及缓解对策 [J], 王香兰2.当前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对策 [J], 江展发3.当前通货紧缩趋势的特征、成因及对策 [J], 边东海4.我国当前通货紧缩的成因及相应的货币政策 [J], 刘丽丽5.当前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探析 [J], 邓于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为什么总是通缩

日本为什么总是通缩

日本经济真是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一个另类。

在全球许多经济体出现通胀压力、少部分经济体通胀和通缩风险相当之时,日本已经提前进入了通缩。

从2009 年2月,日本全国的CPI年率就已成为负数,至今已连续14个月。

衡量去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也是从2009年2月起连续至今呈现负数。

如果看历史数据,实际上日本从1997年以来就陷入了长期的通缩。

虽然在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日本一度改变了持续通缩的局面,但是之后再次进入核心物价指数持续下滑的局面。

而在这十几年间,全球的多数经济体的物价是上升的。

更与众不同的是,日本的现象也不大符合经济常识和传统经济理论。

因为在2000年以后,由于日本已抵达零利率区间,利率工具已被穷尽,所以日本央行改用数量工具,启动“定量宽松”的办法来避免通缩。

按照经济学常识和理论,零利率加上海量的货币发放,必然造成通胀。

但事实上日本居然在长期的零利率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陷入了持续通缩的状态。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日本的状况呢?谈及日本时,人们喜欢用“失去的十年”或者是“失去的二十年”来作概括。

而为何会这样,人们往往以“广场协议”来一言以蔽之。

但根据历史数据我们发现,1985年9月日本签署广场协议后,日元的汇率确实从215附近一直上涨至1995年的80附近,可实际上日本从广场协议签署一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基本上维持着顺差地位,而且平均顺差额也没有明显下降。

同时,日本的资产价格泡沫破灭是1990年以后的事情,离广场协议签署已是好几年了,而日本通缩的出现更是广场协议签署12年以后的事情。

同样,德国也签署了广场协议,德国马克和以后的欧元兑美元也是升值的,但是德国并没有出现日本那样的情况。

因此,对于日本长期陷入通缩的原因,还得换一个角度来思考。

根据常识,消费物价长期陷入萎靡状态,应该是对应于消费萎缩,也就是需求不足。

一般认为日本的消费低迷源于日本的老龄化、国土狭小人口不足、储蓄率高等。

日本通缩

日本通缩

的基础非常脆弱,容易受到政策性紧缩因素和国际经济环
境变化的影响。
第二,在第一次通货紧缩时期,日元升值是造成物价下降 的重要因素之一。1998年10月以后,日元的持续升值对日 本进口商品和综合物价下降的影响十分明显。如果从进口 价格波动中剔除汇率变动因素,可以看到,1997年7月起进 口商品价格开始出现下降,并持续到1999年东亚地区经济 出现明显复苏迹象之后。
6
1991—1995

日元的持续升值削弱了 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减少海外净需求的同 时,导致进口商品价格 下降并严重冲击了国内 市场价格的稳定,加大 了通货紧缩压力

由于泡沫经济破灭的 直接影响,居民消费 增长减缓。
7
第一,1996—1997年上半年的经济回升,主要是政府投资
带动的结果,市场自发性增长动力尚未完全形成,泡沫经 济破灭带来的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增长
8
第三,产生不良资产的主要原因一是泡沫经济时期金融机 构向房地产开发商和股票投资者提供了巨额贷款,随着土 地价格和股票价格的暴跌,贷款难以回收;二是作为贷款 抵押的有价证券和土地资产严重缩水,金融机构的负债率
水平大幅度上升,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下降,导致问题长
期积累、日趋恶化。
第四,紧缩性政策因素的影响十分明显。 1996年,日本经济刚刚从第一次通货紧缩的阴影中走出 ,经济增长率由上年的1.5%提高到3.9%,人们对经济形势的 看法趋于乐观。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 采取了上调消费税率的增税措施。 另一方面,政府急于加快结构调整的进程,以便改变泡沫 经济破灭造成的长期经济低迷,恢复日本经济的增长活力, 为此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集中出台了多项改革措施。
1

案例:通货紧缩困扰日本

案例:通货紧缩困扰日本

通货紧缩困扰日本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灭后不久,在日本经济运行与发展中就开始出现出一系列通货紧缩性征象。

对此,日本政府虽也一再告诫“日本经济正面临着陷入通货紧缩恶性循环的危险”,但始终都未承认日本经济已经处于通货紧缩状态。

直到2001年年3月16日讨论2001年3月《月例经济报告》的阁僚会议上,前森喜朗政府才公开认定“现在的日本经济正处在缓慢的通货紧缩之中”。

根据日本官方观点,目前日本经济出现的通货紧缩状态在战后还是第一次。

以往物价下跌大多具有局部性和短暂性的特点,而目前日本的物价下跌却具有全面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即一方面表现为几乎全部或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同时呈现下跌态势,如在1999和2000年,不仅综合批发物价指数分别比上年下跌了3.3个和0.1个百分点,而且综合消费者物价指数也分别比上年下跌了0.3个和0.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还表现为物价下跌已成为日本经济运行与发展中的一种长期态势。

如在1991年至2000年的10年间,日本综合批发物价指数有8年呈下跌态势。

尤其是综合消费者物价指数在1999和2000年也出现了战后从未有过的连续两年下降的情况。

进入2001年,日本物价总水平的下降趋势更加强烈,前6个月无论是批发物价还是消费者物价,月月都是负增长,其中消费者物价在5月份还创了单月下跌的最高纪录。

当前日本通货紧缩的一个突出特点:它是在日本政府长期推行扩张性财政金融政策的背景下形成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与巨额财政赤字和超低利率水平等正常情况下不应同时出现的现象目前却纠缠在一起。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回升,连续推出了力度强大、规模空前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

一方面,从1992年8月起连续10次推出以减税和增加公共事业投资为主要内容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涉及财政收支规模达130万亿日元之巨。

其后果是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规模急剧扩大,财政危机空前恶化。

到1999年度,其国债发行额已猛增至37.5万亿日元,比1989年度增加了4.7倍,其中赤字国债也增至24.3万亿日元,比90年代前的最高水平还高2.4倍;其国债依存率(国债发行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率)更高达42.1%,比战后至90年代前的最高水平还高出7.4个百分点;其国债余额按2001年度预算将增至388.7亿日元,相当于1990年度的2.3倍,若加上地方政府债务,日本的公共债务余额将达666万亿日元,相当于其全年GDP的1.3倍!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中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危机最严重的国家。

日本经济衰退成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衰退成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鉴意义 。
1 日东 京 日经 平 均 指 数 跌 至 1 15 6 0 0 9 . 9点 的 最 低 记 录 。 东
京 证 券 市 场 一 部 市 值 从 过 去 峰 值 的 6 6万 亿 日元 下 降 到 目 0 前 的 2 6万 亿 日元 , 9 l 间 , 京股 市 大约损 失市 值达 30 0年 东 0 万 亿 日元 以 上 。 日 本 地 价 也 从 1 9 9 2年 以 后 持 续 下 降 , 到 20 年初 , 01 日本 平 均 地 价 比 上 年 下 落 4 9 , 中 商 业 用 地 .% 其 比上 年 下 降 7 5 , 为 1 9 . 仅 9 0年 9月 的 1 ; 住 用 地 比 上 8 居
为 相 像 , 而 引 起 许 多 经 济 学 家 的 重 视 。 旨在 通 过 透 析 日本 经 济 衰 退 的 原 因以 及 中 日经 济 特 征 的 对 比 , 到 其 对 中 国经 济 从 找
政 策的制定 与实施的启 示。
关 键 词 : 去 的 十 年 ; 沫 经 济 失 泡
中 图 分 类 号 :2 F 文 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0 2 —1 70 1 7 — 1 8 2 1 ) 20 1 - 2
曾以亚洲“ 等生 ” 优 自居 的 E本 , 经 历 了 战 后 重 建 高 萎 缩 , 业 、 人 资 产 总 额 严 重 缩 水 。东 京 日经 平 均 指 数 从 t 在 企 个 速 发 展 后 , 为 世 界 第 二 经 济 大 国 , 造 了 举 世 瞩 目 的 经 济 2 成 创 O世 纪 8 代 末 期 的 3 9 5 8 O年 8 1 . 7直 线 下 挫 , 2 0 到 0 1年 9月
年下降 4 2 , . 目前 价 格 已 与 峰 值 时 期 相 比 下 降 了 约 7 , O 0 t 从 上 世纪 9 O年代 初 日本 经 济 泡 沫 破 裂 以 后 , 日本 的 经 济 蒸 发 掉 的 资 产 总 值 约 为 8 0万 亿 E元 以 上 。 经 济 泡 沫 破 裂 后 , 民 财 富 迅 速 缩 水 , 致 企 业 资 不 抵 国 导 陷入 以通 货紧 缩 为主 要 特 征 的 长 达 十 多 年 的 衰 退 。 自 19 91年 债 , 融 机 构 陷 入 困 境 , 之 实 体 经 济 因 之 前 的 超 常 规 模 的 金 加 起 至 20 00年 , 衰 退 的主 要 的表 现 有 以下 几 个方 面 。 经济 设 备 投 资 而 严 重 过 剩 , 致 供 给 严 重 过 剩 , 求 空 前 萎 缩 的 导 需 1 1 经 济 增 长 低 迷 . 泡 失 的 在“ 去 的 十 年 ” , 本 经 济 的 平 均 增 长 速 度 为 1 失 里 日 . 萧 条 状 态 。 可 见 , 沫 经 济 破 裂 是 日 本 “ 去 十 年 ” 导 火 我 7 , 货 膨 胀 率 为 0 5 。除 了 19 5和 1 9 5 通 .7 91 9 6两 年 日本 索 。纵 观 这 十 年 的 日本 , 们 就 不 难 发 现 充 斥 其 间 的 是 为 泡 的 实 际 增 长 率 在 2 5 以 上 外 , 他 年 度 都 在 2 以 下 , 98 治 愈 “ 沫 经 济 ” 创 伤 日本 政 府 一 轮 轮 的 政 策 努 力 。 . 其 1 9

日本通货紧缩

日本通货紧缩
• 政府如果没有合理地应用经济政策,容易导致市场失控, 股市波动大!
• 通货紧缩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十分深刻,危害程度远远 大于经济衰退!
第三
消费者消费需求下降,生活水平下降!
• 在通货紧缩条件下,企业投资和居民消 费收缩,造成市场需求下降,供求失衡 ;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回落或全面经济衰 退!
•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加财政支出
• 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企业投资 • 适当减税,刺激企业扩张
• 完善社会福利,鼓励消费,拉动内需
• 对于一个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国家,如果不能保持汇率 稳定,那是危险的!
目录
什么是通货紧缩?
• 通货紧缩(deflation)是指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 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 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 高及经济衰退。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的定义: 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经济学者普遍认 为,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跌两季,即表示已出现为通 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 统统价格不能停顿的持续下跌,而且全部处于供过于求的 状况。
• 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 改革,令日本国内金融
市场也备受国外投资者的 青睐,1989年4~12月,外 国投资者就在日本购入股 票1518.41亿美元,购入债 券1952.73亿美元。
1990年后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远远大于实体经济 的发展速度,政府未能有效抑制增长,从而导致 泡沫经济破灭,市场需求不足造成物价下降!
日本长期通货紧缩成因
• 1.广场协议签订,
日元大幅度升值,导致 进口价格下降,国内 物价全面下降,出口 下降,国内需求下降 ,企业投资减少!
2.泡沫经济破灭

日本经济的通货紧缩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的通货紧缩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的通货紧缩:对中国的启示来源:国际经济评论作者:肖耿日期:2012年01月27日--------------------------------------------------------------------------------文章内容:前日本大藏省财务次官 原英资教授最近在中国社科院的演讲中,将日本的经济问题归因于日本的二元经济结构:规模庞大,但效率低下的国内经济;规模小,但具国际竞争力的出口部门。

他认为,中国经济与日本有不少相似之处(参阅《日本为何难以推进结构性改革》,载《国际经济评论》,2002年第2期──编者注)。

本文试图分析日本的泡沫经济及其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借鉴意义。

原英资的二元经济分析延续了麦肯锡[1](Mckinsey)2000年的一份有关日本经济研究报告中的分析框架。

报告分析说明,日本工业中的最优秀部分,包括汽车、钢铁、机械工具及电子消费产品等行业的生产率水平高于国际竞争者20%,但这些行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

而占国内生产总值90%的其它部门,生产率水平要比美国同行低63%。

尽管日本的出口非常成功,但其对外贸易部分只占GDP的18.8%,中国却高达47%。

一、日本的战时经济体制日本是亚洲各国中首先对西方开放的国家,始于明治维新时代。

但它现行的经济与金融结构则与1937-1945年间为战争服务而建立的所谓战时经济体制有极大的关系。

[2]这种体制的特点是,一些财阀组成卡特尔,以主银行制度支援,并采用终身雇佣制。

卡特尔受到保护,免受外来的国际竞争,因此可以对兵工和造船业进行大规模投资,扩充日本的军力。

贸易商社(像伊藤、丸红等)专门从事进出口业务,扩张日本的海外销售网路,购买必需的进口品,渗透出口市场。

战时经济制度运转得很有效,它很好地实现了国家的目的。

卡特尔集团及主银行体制保证了企业和经济的稳定,使工人得到了终身雇佣并在退休后老有所依,也给了政治家和官僚体制极大的权力,能够动员国家的资源为战争服务。

中日通货紧缩对比

中日通货紧缩对比

中日经济运行的异同
同:1社会需求严重不足。 异:1.通货紧缩起点的表 现不一样 2.经济衰退或经济增 速下滑 2.通货紧缩起点的 表现不一样 3.失业率都呈上升趋 势 4.都出现过通货紧缩 在一定程度好转后又 趋恶化酌情况
中日通货紧缩原因异同
同:1.两国都存在生产相对过剩
的情况,而这都与两国企业盲 目投资直接相关 2.两国都存在消费需求严重不 足的情况,而这都与两国消费 者收入预期下降或不稳定有关 3. 两国通货紧缩的形成都与 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比例过高所 导致的信贷萎缩以及世界性通 货紧缩及亚洲金融危机等因素 的影响有关
异:1.两国泡沫经济和人口老龄化
日本通货紧缩的原因
• 1作为经济周期循环的具体表现,以制造业为中心, 企业的设备投资明显减少; • 2由于80年代后期政府未能有效控制经济过热和 泡沫成分的膨胀,造成股市动荡,资产价格特别 是股票价格的持续下降,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存量 调整的幅度,并带来最终需求的疲软; • 3日元的持续升值削弱了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 减少海外净需求的同时,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下降 并严重冲击了国内市场价格的稳定,加大了通货 紧缩压力; • 4由于泡沫经济破灭的直接影响,居民消费增长减 缓
的严重程度及对经济的影响不 同 2.造成两国通货紧缩的深层次 原因有较大差异
中国通货紧缩的原因
• (一)政府宏观调控从自由放任到过度干预 • (二)国有部门垄断:限制竞争与价格控制 • (三)财税政策相互矛盾:税收超经济增长的紧
缩效应抵消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扩张效应。 • (四)资金循环受阻:债务链迅速膨胀,银行 “惜贷”严重 • (五)资产价格“泡沫化” • (六)资金配置效率低下
图表比较
中国如何应对?
• • • • • • 1、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培育其购买力 2、改善城乡居民对经济前景的预期 3、调整供给结构,扩大有效需求 4、鼓励民间投资及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5、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银行绩效 6、灵活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与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1、纸币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符号 ,没有价值 ,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因此 ,纸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2、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表现为由于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所导致的持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社会商品可供量的增长,因而又称过量需求通货膨胀3、财政赤字.一些国家为解救经济危机,采用举办公共工程、增加政府开支、减少税收的办法,人为地增加有效需求,为相对过剩的商品寻求市场,以缓和经济危机,这就必然出现财政赤字.财政支出绝大部分为非生产性支出,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同时,不能相应增加生产,因而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加货币供应量,不是为生产,商品流转所需要,是过多的货币,必然导致通货膨胀.4、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一般在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 .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一是国内某些部门,甚至某些大宗关键产品需求过多而供给不足,导致价格猛涨,并且只涨不跌,进而扩散到其他部门产品的价格,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二是国内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后,其他部门的货币工资也会随之增长 ,引起价格上涨,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三是开放型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影响而5、一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积累基金规模过大,建设规模超过了工农业生产所能承担的能力或消费基金规模过大,超过了消费资料的供应能力,商品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由建设投资而投放到市场上的货币与生产资料的供应不相适应,由工资、资金等渠道投放到市场上的货币与消费资料的供应不相适应,造成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不相适应,即造成市场货币量过多,导致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初期不仅可刺激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政府可通过物价上涨,税收增加而增加财政收入,通过增发倾向,纸币贬值筹集发展资金.但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是递减的.随着通货膨胀的深化,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促进将最终导致破坏.具体说来,通货膨胀具有以下影响:1、通货膨胀加深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工人由于工资的提高慢于商品价格提高,实际工资下降,生活更加恶化.商业企业阻止小生产者提高其产品价格,因而小商品生产者的产品价格上涨慢于工业品.同时,在他们出售产品后,再购进原料时,价格已上涨,因而小生产者也深受其害.工商企业则因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利润率提高,通货膨胀维持着大量国家订货,工业企业得到厚利,商业企业在通货膨胀中通过小生产者的不等价交换,通过投机倒把,囤积居奇获取暴利.国家则利用通货膨胀,从居民手中剥夺一部分国民收入以弥补其财政赤字.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消费品的需求减少,抵消了因举办公共工程而扩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工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减少,但市场的虚假需求却造成生产的盲目扩大,这就加深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2、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性,楼市的膨胀加大了楼市泡沫的风险.由于长期的通货膨胀,过剩的资金进入楼市,楼市出现过热的现象,楼市的泡沫随着炒高的房价越长越大.房价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工资增长的速度,中低收入者对于节节攀升的房价更是望而却步,这些也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3、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通货膨胀不可避免地带来货币贬值,这就自然而然地影响到了收入分配问题.收入分配不当,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普遍、均衡的提高,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就会不断产生.试想,如果通货膨胀现象持续发生,对于国家的安定和团结也会造成一定影响.4、通货膨胀影响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合理配置.通货膨胀导致需求增加,而需求拉动的首重是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的加工工业,然后才是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的基础工业,必然出现加工工业膨胀,基础工业滞后,产业结构失衡的状况.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居民为了免遭通货膨胀的损失,抢购高档消费品以保值,高档消费品的价格迅速提高,对生产产生误导,高档消费品的生产急速增加.更重要的是,在抢购的情况下,产品生产多少销售多少,以致生产追求速度,产品粗制滥造,质量下降.最终结果是生产领域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与产品质量的下降.5、通货膨胀不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通货膨胀恶化,企业不再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而是乘通货膨胀之机,高抬物价,粗制滥造.通货紧缩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不足,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现象. 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1、货紧缩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商品供求总量与供求结构严重失衡,商品供给大于需求,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导致潜在的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结构错位较大,大量的潜在的产品供给得不到实现而沦为无效供给,造成商品价格水平较长时期处于低位徘徊的局面.2、通货紧缩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目前特有的体制矛盾与结构矛盾爆发的结果.3、可能因生产能力过剩而引起.当生产能力出现过剩,便会产生商品供过于求的现象,并出现物价的持续下跌.此外,较低的融资成本和上扬的资产价格,使资本形成的成本趋于下降,导致过量的资本设备投资,也会加剧生产能力的进一步过剩,形成通货紧缩.4、可能由投资和消费预期变化所引起.当预期实际利率进一步降低时,消费者预期未来消费趋于便宜,投资者预期未来投资更具效率,因此,消费和投资会出现大幅下降,消费和投资的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物价的持续下跌,产生通货紧缩.5、可能与政府消减支出有关.如果政府打算紧缩财政预算,降低财政赤字,财政部门会大量消减公共开支,减少转移支付,这便使社会总需求趋于减少,可能导致商品和劳务市场出现供求失衡,促使通货紧缩.6、通货紧缩可能与汇率制度有关.如一##取盯住强币的汇率制度时,一般会出现货币币值高估现象,导致出口下降,从而消弱国内企业的对外竞争力.企业开工不足,个人收入下降,消费需求随之趋减,因而出现物价的持续下降.7、可能由于信贷过度扩X产生大量不良投资所引起.如果信贷扩X过快,不良投资增加迅猛,一旦这种增长趋势出现停滞,甚至信贷出现萎缩时,便会使物价走低,经济陷入衰退.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1、加速经济衰退.通货紧缩导致的经济衰退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物价的持续、普遍下跌使得企业产品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这将严重打击生产者的积极性,使生产者减少生产甚至停产,结果社会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二是物价的持续、普遍下跌使实际利率升高,这将有利于债权人而损害债务人的利益.而社会上的债务人大多是生产者和投资者,债务负担的加重无疑会影响他们的生产与投资活动,从而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三是物价下跌引起的企业利润减少和生产积极性降低,将使失业率上升,实际就业率低于充分就业率,实际经济增长低于自然增长.2、通货紧缩会加重债务人的负担.通货紧缩一旦形成,企业负债的实际利率提高,与此同时,产品价格会出现非预期下降,收益率也随之下降,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的动机随之减弱.生产出现停滞,企业归还银行贷款的能力有所减弱,这便使银行贷款面临更大的风险.一旦银行资产变坏,居民便倾向于更多的地持有现金,从而导致"流动性陷阱〞.3、通货紧缩抑制消费.初看起来,通货紧缩对消费者是一件好事,因为消费者只需支付较低的价格便可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商品,但是,在通货紧缩条件下,就业预期、价格和工资收入,家庭资产和负债趋于下降,消费者会因此缩减支出,增加储蓄.总的来说,通货紧缩使消费总量趋于下降.4、导致社会财富缩水.通货紧缩发生时,全社会总物价水平下降,企业的产品价格自然也跟着下降,企业的利润随之减少.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使得企业资产的市场价格也相应降低.而且,产品价格水平的下降使得单个企业的产品难以卖出,企业为了维持生产周转不得不增加负债,负债率的提高进一步使企业资产的价格下降.企业资产价格的下降意味着企业净值的下降,财富的减少,通货紧缩的条件下,供给的相对过剩必然会使众多劳动者失业,此时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将使工人的工资降低,个人财富减少.即使工资不降低,失业人数的增多也使社会居民总体的收入减少,导致社会个体的财富缩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影响 2000-6-7整理日期:2003-4-5一、关于通货紧缩成因的一般性认识决定通货紧缩的根本因素是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供求失衡,具体成因主要包括政策性因素和市场性因素两个方面。

首先,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能引发通货紧缩(参见(日本)《经济学词典》岩波书店,1988年1月),其中过度的反通货膨胀政策或财政赤字压缩政策最为典型。

例如,1982年美国政府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紧急采取了提高利率的紧缩型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率虽然下降,但是当年GDP也随之转为负增长,出现了经济紧缩(参见梁小民《宏观经济学》33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9月)。

其次,市场性因素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长期性和短期性紧缩因素。

国际经验表明,长期性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周期、商业流通效率的提高、消费者消费模式的变化等。

短期因素主要有:第一,经济增长趋缓过程中急速扩大的供求失衡、企业收益恶化;劳动力供求失衡造成的工资增长率水平下降等。

第二,本币升值等其他原因造成进口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并引发国内物价水平下降。

第三,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消费者未来预期恶化,消费行为收缩等(参见日本经济企划厅编《1995年日本经济关键词》112页)。

本文分析的重点将集中在政策性因素和短期市场性因素方面。

二、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1.1991—1995年的通货紧缩主要是由于周期性经济衰退和“泡沫经济”破灭的影响战后日本经济的景气波动一般以5—6年为一个周期。

由于设备投资等周期性循环因素的影响,随着景气上升阶段的结束,企业的投资活动趋冷,开工率下降,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回落甚至造成总量的收缩,最终进入萧条阶段。

这是经济景气循环的一般性过程。

从日本经济的实际周期波动趋势来看,1991年恰恰应当是反映1986年以来经济繁荣阶段的结束与新一轮景气下降阶段开始的“拐点”(参见图1-1)。

周期性收缩因素的影响成为经济增长惯性回落的主要原因。

按照以往的规律,衰退阶段大约持续1年左右的时间。

但是这一次有所不同。

周期性景气下降和泡沫经济破灭等因素的多重作用,将日本经济推向了长期的通货紧缩危机。

1986—1990年是日本经济高度繁荣的“平成景气”时期。

由于日本政府坚持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刺激了资本投资的快速增长,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直线上升,虚拟经济高度膨胀,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

以1980—1990年的变化趋势为例(参见表2-1,图2-1),1990年的名义GDP相当于1980年的1.72倍(增长72%),但是,同时期金融资产和土地资产总额分别增长了1.8倍和2.16倍,东京证券市场股票发行市值增长了4.25倍。

其中金融资产占国民总资产的比重从1980年的49.4%提高到1990年的51.2%,最高时曾经达到54.2%;城市土地价格和东京股票市场价格也分别上升了89.4%和2.72倍。

据估算,在泡沫经济的鼎盛时期,与分红总额相比较日本的股票价格达到美国的7倍以上;而且国土面积仅相当于美国4%的日本,土地总值相当于美国的2倍((日本)竹内宏《日本金融败战》中译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7月)。

由此可见,80年代末日本经济尤其是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成分已经发展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表2-1 80年代日本金融资产的增长资料来源:笔者根据日本《经济白皮书》数据计算整理。

在金融资产比重上升,证券投资规模急剧扩大的背景下,由于股市的繁荣缺乏实物经济部门的支撑,股票市场的动荡极易引发深刻的信用危机。

当日本东京证券市场股票价格上涨到最高点之后,1990年1月开始急剧下跌,截至4月份大约暴跌了30%左右。

这使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打击,纷纷收缩投资,再加上政府进一步提高基本利率和限制金融机构面向房地产融资总额的措施,造成股票价格和土地价格的继续跌落。

由于土地和股票债券等抵押资产价值严重“缩水”,银行被迫收缩信用,企业的廉价资金来源受到很大制约,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不得不大量抛售证券资产和房地产变现,从而进一步加快了金融资产价格的下跌,出现了恶性循环的局面,最终导致严重的信用危机。

信用危机在实物经济部门的反映首先是企业设备投资的大幅度下降,机械工业产品需求减少。

同时,繁荣时期的大规模投资造成生产能力过剩,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投资欲望。

从消费来看,股票和房地产价格暴跌,使消费者的收入和未来收入预期严重下降,消费倾向降低,国内消费需求增长速度回落。

此外,由于这一时期日本再次经历了日元大幅度升值,出口增长减缓,进口大量增加,海外净需求减少(见表2-2),进一步加快了总需求增长速度的下降过程。

因此,金融资产缩水和投资信心下降引发的信用收缩直接波及到实体经济,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物价的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倾向随之趋于明显。

表2-2 1990—1995年进出口增长出口数量增长进口数量增长日元汇率(比上年,%)(比上年,%)(日元/美元)1990年 6.3 6.7 141.301991年 1.8 2.0 133.181992年 0.6 0.2 124.801993年 -1.9 5.9 107.841994年 1.7 13.5 99.391995年 3.8 12.5 96.45平均 2.02 6.69 ——资料来源:日本经济企划厅《1996年经济白皮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币升值不仅带来海外净需求的减少,加重总需求的下降程度,而且由于进口商品价格的下降,会直接导致国内市场物价的全面下降。

对于日本这样一个进口依存度较高(日本制造业产品的进口依存度,在80年代以前基本上保持在20—30%的水平上,但是从1983年以后快速提高,1990年已经达到50%,1995年进一步上升为60%)的国家而言,这一点尤其明显。

图2-2所描述的是1981—1999年物价与日元兑美元汇率的波动情况,从中可以观察到,1985—1988年和1991—1995年的两次物价持续下降时期,都是日元升值的高峰期,而且每个日元升值时期都会带来国内综合批发物价的下降。

由此可见,1991—1995年期间,在国内需求疲软的背景下,日元持续升值是造成通货紧缩趋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尽管日本政府在1992年以后连续多次下调基本利率,但已经难以改变人们的预期,货币政策的“失效”日趋明显(见图2-3)。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物价下降主要是市场性因素的作用,但是也不能排除政策性因素的影响。

一是在1986—1989年期间,在金融投资明显过热的情况下,政府没有及时提高利率,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大大降低了金融投资成本,致使虚拟资本过度膨胀,引发了严重的泡沫经济成分。

二是在经济下降趋势已经非常明显的环境下,利率仍然保持比较高的水平,进一步加剧了通货紧缩的程度。

综上所述,1991—1995年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为经济周期循环的具体表现,以制造业为中心,企业的设备投资明显减少;第二,由于80年代后期政府未能有效控制经济过热和泡沫成分的膨胀,造成股市动荡,资产价格特别是股票价格的持续下降,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存量调整的幅度,并带来最终需求的疲软;第三,日元的持续升值削弱了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减少海外净需求的同时,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并严重冲击了国内市场价格的稳定,加大了通货紧缩压力;第四,由于泡沫经济破灭的直接影响,居民消费增长减缓。

总之,这一时期出现的物价下降,名义经济增长率下降到战后最低水平等通货紧缩特征是上述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1998_1999年通货紧缩的成因与1991—1995年期间有着明显区别,主要是由于政策性紧缩因素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因素的影响1998年开始的通货紧缩,是日本6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其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1996—1997年上半年的经济回升,主要是政府投资带动的结果,市场自发性增长动力尚未完全形成,泡沫经济破灭带来的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因此,增长的基础非常脆弱,容易受到政策性紧缩因素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

此外,由于1997年4月消费税率上调,造成大量的居民提前消费。

因此,1996年前后经济增长率上升包含有超前消费的因素。

第二,紧缩性政策因素的影响十分明显。

1996年,日本经济刚刚从通货紧缩的阴影中走出,经济增长率由上年的1.5%提高到3.9%,物价也由1991—1995年的持续下降转为0.6%的正增长。

人们对经济形势的看法趋于乐观。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采取了上调消费税率的增税措施。

另一方面,政府急于加快结构调整的进程,以便改变泡沫经济破灭造成的长期经济低迷,恢复日本经济的增长活力,为此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集中出台了多项改革措施,其中包括财政体系改革、金融自由化改革等。

由于财政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逐步压缩财政赤字、减少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和财政支出,明显带有长期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特点(参见赵晋平“日本财政结构改革的新动向及其影响”,1997年11月10日《经济日报》)。

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长期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见表2-3),政府消费支出和公共投资成为支撑经济低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参见表1-4)。

因此,调低财政支出增长率的措施直接导致总需求增长速度的减缓,尤其是政府发出的长期性紧缩财政政策信号,造成经济增长率预期的降低,打击了投资者信心,企业的投资活动随之趋冷。

与此同时,提高消费税率和削减社会福利支出政策的实施,致使消费者即期支出和未来支出预期上升。

尚未从泡沫经济破灭的阴影中走出的消费者信心再度受到打击,个人消费倾向下降,市场总需求增速减缓,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表2-3 90年代日本的财政赤字及公债依存度中央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公债发行额GDP之比(%)公债余额与GDP之比(%)1990 -0.3 10.6 61.41991 -0.7 9.5 58.21992 -2.2 13.5 59.81993 -5.0 21.5 63.01994 -5.4 22.4 69.41995 -6.3 28.2 76.01996 -7.1 28.0 81.01997 -5.8 23.5 87.41998 8.6 38.6 99.9资料来源:日本经济企划厅《年经济白皮书》,OECD《经济观察》(64号)等。

由于日本的基本利率在第一次通货紧缩时期降低到接近零的战后最低水平,下调利率已经没有空间,同时金融市场动荡和不良资产的沉重负担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失去了信用扩张能力,货币政策的“失效”日趋明显。

因此,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失效”的货币政策构成通货紧缩的政策性影响因素。

第三,在第一次通货紧缩时期,日元升值是造成物价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1995—1998年期间,日元实际连续贬值,是否说明1998年的物价下降与汇率波动没有直接关系呢?从图2-4中可以看到,除去波动幅度有所不同外,综合物价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波动趋势基本一致,说明进口商品价格下降是造成综合物价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