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影响
2000-6-7
整理日期:2003-4-5
一、关于通货紧缩成因的一般性认识
决定通货紧缩的根本因素是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供求失衡,具体
成因主要包括政策性因素和市场性因素两个方面。
首先,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能引发通货紧缩(参见(日本)
《经济学词典》岩波书店,
1988年1月),其中过度的反通货膨胀政
策或财政赤字压缩政策最为典型。例如,1982年美国政府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紧急采取了提高利率的紧缩型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率虽然下降,但是当年GDP也随之转为负增长,出现了经济紧缩(参见梁小民《宏观经济学》33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9月)。其次,
市场性因素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长期性和短期性紧缩因素。国际经验表明,长期性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周期、商业流通效率的提高、消费者消费模式的变化等。短期因素主要有:
第一,经济增长趋缓过程中急速
扩大的供求失衡、企业收益恶化;劳动力供求失衡造成的工资增长率水平下降等。第二,本币升值等其他原因造成进口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并引发国内物价水平下降。第三,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消
费者未来预期恶化,消费行为收缩等(参见日本经济企划厅编《1995 年日本经济关键词》112页)。本文分析的重点将集中在政策性因素和短期市场性因素方面。
二、xx通货紧缩的成因
1.1991—1995年的通货紧缩主要是由于周期性经济衰退和“泡沫
经济”破灭的影响
战后日本经济的景气波动一般以5—6年为一个周期。由于设备
投资等周期性循环因素的影响,随着景气上升阶段的结束,企业的投资活动趋冷,开工率下降,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回落甚至造成总量的收缩,最终进入萧条阶段。这是经济景气循环的一般性过程。从日本经济的实际周期波动趋势来看,1991年恰恰应当是反映1986年以来经济繁荣阶段的结束与新一轮景气下降阶段开始的“拐点”(参见图
1-1)。周期性收缩因素的影响成为经济增长惯性回落的主要原因。按照以往的规律,衰退阶段大约持续1年左右的时间。但是这一次有所不同。周期性景气下降和泡沫经济破灭等因素的多重作用,将日本经济推向了长期的通货紧缩危机。
1986—1990年是日本经济高度繁荣的“平成景气”时期。由于日
本政府坚持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刺激了资本投资的快速增长,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直线上升,虚拟经济高度膨胀,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以1980—1990年的变化趋势为例(参见表2-1,图2-1),1990年的名义GDP相当于1980年的1.72倍(增长72%),但是,同
时期金融资产和土地资产总额分别增长了1.8倍和2.16倍,东京证
券市场股票发行市值增长了4.25倍。其中金融资产占国民总资产的
比重从1980年的49.4%提高到1990年的51.2%,最高时曾经达到54.2%;城市土地价格和东京股票市场价格也分别上升了89.4%和2.72 倍。据估算,在泡沫经济的鼎盛时期,与分红总额相比较日本的股票价格达到美国的7倍以上;而且国土面积仅相当于美国4%的日本,土地总值相当于美国的2倍((日本)竹内宏《日本金融败战》中译本,
xx发展出版社,
1999年7月)。由此可见,80年代末日本经济尤其
是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成分已经发展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表2-1 80年代xx金融资产的增长
资料
笔者根据日本《经济白皮书》数据计算整理。
在金融资产比重上升,证券投资规模急剧扩大的背景下,由于股
市的繁荣缺乏实物经济部门
的支撑,股票市场的动荡极易引发深刻的信用危机。当日本东京证券市场股票价格上涨到最高点之后,
1990年1月开始急剧下跌,截至4
月份大约暴跌了30%左右。这使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打击,纷纷收缩投资,再加上政府进一步提高基本利率和限制金融机构面向房地产融资总额的措施,造成股票价格和土地价格的继续跌落。由于土地和股票
债券等抵押资产价值严重“缩水”,银行被迫收缩信用,企业的廉价
资金来源受到很大制约,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不得不大量抛售证券资产和房地产变现,从而进一步加快了金融资产价格的下跌,出现了恶性循环的局面,最终导致严重的信用危机。信用危机在实物经济部门的反映首先是企业设备投资的大幅度下降,机械工业产品需求减少。同时,繁荣时期的大规模投资造成生产能力过剩,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投资欲望。从消费来看,股票和房地产价格暴跌,使消费者的收入和未来收入预期严重下降,消费倾向降低,国内消费需求增长速度回落。此外,由于这一时期日本再次经历了日元大幅度升值,出口增长减缓,进口大量增加,海外净需求减少(见表2-2),进一步加快了总需求增长速度的下降过程。因此,金融资产缩水和投资信心下降引发的信用收缩直接波及到实体经济,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物价的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倾向随之趋于明显。
表2-2 1990—1995年进出口增长
出口数量增长进口数量增长日元汇率
(比上年,%)(比上年,%)(日元/美元)
1990年6.3 6.7 141.30
1991年1.8 2.0 133.18
1992年0.6 0.2 124.80
1993年-1.9 5.9 107.84
1994年1.7 13.5 99.39
1995年3.8 12.5 96.45
平均2.02 6.69——
资料
日本经济企划厅《1996年经济白皮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本币升值不仅带来海外净需求的减少,加重
总需求的下降程度,而且由于进口商品价格的下降,会直接导致国内
市场物价的全面下降。对于日本这样一个进口依存度较高(日本制造
业产品的进口依存度,在80年代以前基本上保持在20—30%的水平上,但是从1983年以后快速提高,1990年已经达到50%,1995年进一步
上升为60%)的国家而言,这一点尤其明显。图2-2所描述的是1981 —1999年物价与日元兑美元汇率的波动情况,从中可以观察到,1985 —1988年和1991—1995年的两次物价持续下降时期,都是日元升值
的高峰期,而且每个日元升值时期都会带来国内综合批发物价的下
降。由此可见,1991—1995年期间,在国内需求疲软的背景下,日元
持续升值是造成通货紧缩趋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尽管日本政府在1992年以后连续多次下调基本利率,但已经难
以改变人们的预期,货币政策的“失效”日趋明显(见图2-3)。从
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物价下降主要是市场性因素的作
用,但是也不能排除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一是在1986—1989年期间,在金融投资明显过热的情况下,政府没有及时提高利率,长期的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