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影响
关于日本90年代初期的经济泡沫破裂的情况 失去的十年
日本工业生产十年来总体呈下滑趋势。作为制造业大国,日本制造业生产不及十年前的水平,2000年比1990年下降了4.5%,矿业下降了4.8%;企业效益也不理想,2001年第二季度制造业销售下降1.6%,盈利下降了21.2%;利润形势恶化也波及到了大型企业。在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500强企业中,日本企业不但数目在减少,利润也很低,营业收益率仅1%左右,其中1998年还为净亏损,不仅低于亚洲2%左右的平均水平,更远远低于美国185家企业6%的水平。
2001年顺差进一步减少,今年上半年顺差总额不足去年的30%。据财务省最新公布的数据,到今年8月,日本贸易顺差连续14个月减少,当月贸易顺差减少了47.2%。
6、失业率逐年上升
由于经济不景气和雇佣制度的改变,日本私营部门就业人数不断减少,失业率逐年上升。就业人数由1997年的6557万人减少到1999年的6455万人,净减少102万人。去年就业人数进一步减少。失业率则从90年代初的2.2%左右上升到2000年的4.9%和2001年8月份的5%。目前,失业人数已达338万人,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204万人,增长了1.5倍。据估计,政府减少不良债权可能还将增加100万失业人口。这样,两年后失业率估计将达6.5%以上。
5、出口形势严峻
日本出口形势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很大,1992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仅2.3%。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出口增长进一步放缓,1998、1999年分别比上年下降了1.3%和6.1%,虽然受东亚经济形势好转的影响,2000年出口比上年有所增长,但受世界经济再次减速的影响,日本今年出口形势急剧恶化,1�8月出口下降20%以上,成为日本经济再次步入萧条的重要原因。贸易顺差自1999年以来连续下滑,1999和2000年分别减少了1.7兆日元和1.6兆日元。
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不断扩张和发展,经济问题也开始逐渐凸显出来。
其中之一就是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相对缩小,货币流通速度减缓,从而导致价格普遍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以及它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影响。
首先,导致通货紧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通货紧缩可能是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导致的。
如果中央银行实施紧缩性政策,限制了银行放贷和货币发行,那么货币供应量将减少,进而导致通货紧缩的发生。
另一方面,通货紧缩也可能是由于经济活动的减少而引起的。
当经济衰退或者大规模失业发生时,人们的购买力减少,市场需求下降,进而导致通货紧缩。
此外,国际间的贸易摩擦和经济不稳定也可能导致通货紧缩。
然而,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并非都是负面的。
首先,通货紧缩可能会促使企业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
由于市场需求下降,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来降低成本。
这种压力可以倒逼企业不断创新和改进,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最终促进经济的增长。
其次,通货紧缩可能会减少投机性和浪费性开支。
通货紧缩带来的消费减少和价格下降会引导人们更加理性地消费和投资,减少一些投机性和浪费性的开支,从而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然而,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也存在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首先,通货紧缩会增加债务负担。
由于价格的下降,实际债务占比增加,企业和个人相同数量的债务将增加了还款的难度,影响了他们的投资和消费能力,从而拖累了经济增长。
其次,通货紧缩会提高实际利率。
当通货紧缩发生时,央行往往会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胀,这将导致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增加,减少投资和消费的动力,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增长。
为了缓解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可以采取适度的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手段,刺激经济活动,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发展。
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原因、补救措施及对经验启示
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原因、补救措施及对经验启示一、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原因(一)银行业受地产泡沫破灭和巴塞尔资本要求影响,出现破产和信贷紧缩。
1.日本地产泡沫破灭。
日本土地价格从1991年开始下降,以抵押贷款业务为主的银行不良贷款资产开始上升。
在地产泡沫破灭之前,没有银行倒闭,日本的存款保险机构向银行提供财政援助几乎为零。
在地产泡沫破灭之后,虽然日本的存款保险机构提高财政援助以帮助该破产银行,但银行倒闭的数量仍然开始增加,并在这十年间达到了顶峰。
2.巴塞尔资本要求。
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规定,日本银行业开始减少贷款,使日本的中小企业和刚创立的企业难以从银行融资。
(二)财政政策效力减弱。
当日本经济缓慢复苏时,日本政府1990年希望通过公共投资帮助提振日本经济,但当时日本主要公路和桥梁已经修建完成,由于公共投资的乘数下降,新的基础设施投资未能帮助提振经济。
同时,由于大部分公共投资集中在农村地区,相比对工业和服务行业的公共投资效率较低,不仅增加了预算赤字,使得公共投资的效力被分散,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刺激作用很低。
表1:日本公共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期间(财政年度)1956-1960 1961-1965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直接影响0.696 0.737 0.638 0.508 0.359 0.275 间接影响(私人资本)0.453 0.553 0.488 0.418 0.304 0.226 间接影响(劳动力投入) 1.071 0.907 0.74 0.58 0.407 0.317 私人资本0.444 0.485 0.452 0.363 0.294 0.262期间(财政年度)1986-1990 1991-1995 1996-2000 2001-2005 2006-2010直接影响0.215 0.181 0.135 0.114 0.108间接影响(私人资本)0.195 0.162 0.122 0.1 0.1间接影响(劳动力投入)0.192 0.155 0.105 0.09 0.085私人资本0.272 0.242 0.219 0.202 0.194 从表1可以看出,公共和私人投资的回报率在下降。
通货紧缩案例
通货紧缩案例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减少,货币价值上升,物价水平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
通货紧缩往往会导致经济活动减缓,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下降等问题。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分析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看一个历史上著名的通货紧缩案例,大萧条。
在1929年至1933年期间,美国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股市崩盘、银行倒闭、失业率飙升。
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通货紧缩,当时美国央行过度紧缩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应量骤减,进而引发了经济的恶性循环。
通货紧缩使得企业难以融资,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导致了生产和消费的急剧下降,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
另一个案例是日本的失去二十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经历了一场严重的通货紧缩,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不良贷款激增,企业陷入困境。
日本政府采取了严格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导致通货紧缩进一步加剧。
通货紧缩使得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停滞不前,日本陷入了长达二十年的经济停滞期。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当前的案例,欧洲债务危机。
在过去的十年里,欧洲多个国家相继爆发了债务危机,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通货紧缩。
欧洲央行采取了严格的紧缩政策,导致了部分国家的经济陷入了衰退,失业率飙升。
通货紧缩使得这些国家难以偿还债务,陷入了恶性循环。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它会导致经济活动减缓,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下降,甚至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政府和央行应该谨慎对待通货紧缩,避免过度收紧货币政策,以免对经济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同时,也需要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缓解通货紧缩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分析及启示_赵硕刚
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分析及启示赵硕刚①摘要:日本作为陷入长期通缩的典型代表,其通缩局面的形成与日本顽固的通货紧缩预期、低于潜在生产水平的产出缺口、居民收入下降以及运行不畅的货币派生机制密切相关,而这些因素之间又相互影响和关联,单凭“安倍经济学”难以根本改变日本长期通缩的趋势。
以此为鉴,为化解我国当前面临的通胀走低压力,需通过稳定社会通胀预期、推动潜在增长水平提升、维持居民收入适度增长、保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畅通等方面的措施予以积极应对。
关键词:日本通货紧缩成因启示日本的通货紧缩问题由来已久。
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起,伴随日本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速转换,通胀水平也显著走低,并在90年代之后陷入长期通缩之中。
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经济迈向“新常态”的同时,物价涨幅下行压力也明显加大,今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最低降至0.8%,2、3月也仅持平于1.4%,仍处在2009年底以来的低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更连续37个月为负且跌幅整体扩大,关于我国可能陷入通缩的担忧也随之升温。
为此,本文将通过定量分析日本通缩产生的原因,提出我国防范和应对通缩压力的政策建议。
一、日本物价变化的特点自上世纪50年代进入经济起飞阶段后,日本经济保持了近20年的高增长,并在70年中后期进入经济增速换挡阶段。
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日本通胀水平也出现明显的阶梯式下行,90年代末更陷入了持续的通缩之中,直至2013年才在“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下勉强走出通缩的泥潭。
从图1可以看出,日本物价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以波峰为准划分,日本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同比变化率经历了5轮周期性波动,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影响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以下简称核心CPI)也表现出大体相同的走势。
在历轮周期性的波动中,日本物价变化表现出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周期整体呈拉长的趋势。
日本始于1974年的第一轮物价周期性波动持续了79个月,第二、三轮则分别延长至122个和83个月,第四轮周期更长达129个月。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及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1、纸币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符号,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
因此,纸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2、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
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表现为由于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所导致的持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社会商品可供量的增长,因而又称过量需求通货膨胀3、财政赤字。
一些国家为解救经济危机,采用举办公共工程、增加政府开支、减少税收的办法,人为地增加有效需求,为相对过剩的商品寻求市场,以缓和经济危机,这就必然出现财政赤字。
财政支出绝大部分为非生产性支出,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同时,不能相应增加生产,因而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加货币供应量,不是为生产,商品流转所需要,是过多的货币,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4、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一般在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
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一是国内某些部门,甚至某些大宗关键产品需求过多而供给不足,导致价格猛涨,并且只涨不跌,进而扩散到其他部门产品的价格,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二是国内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后,其他部门的货币工资也会随之增长,引起价格上涨,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三是开放型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影响而5、一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积累基金规模过大,建设规模超过了工农业生产所能承担的能力或消费基金规模过大,超过了消费资料的供应能力,商品供不应求。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由建设投资而投放到市场上的货币与生产资料的供应不相适应,由工资、资金等渠道投放到市场上的货币与消费资料的供应不相适应,造成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不相适应,即造成市场货币量过多,导致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与应对措施通货紧缩是指市场上货币供应量减少,造成物价下降和经济活动放缓的现象。
该现象通常与经济衰退或金融危机相关,对经济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1. 物价下降:通货紧缩导致了人们购买力减弱和企业利润下降,进而抑制了物价上涨。
此现象对企业和个人的消费和投资决策产生了负面影响。
2. 减少投资:在通货紧缩期间,企业利润下降,资金供应减少,导致企业对投资的意愿减弱。
投资减少不仅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还影响了就业市场。
3. 增加债务负担:在通货紧缩时期,由于物价下降,债务负担相对增加。
企业和个人面临债务偿还的压力,从而减少了其消费和投资的能力。
4. 银行业风险加大:通货紧缩期间,企业和个人的债务违约风险增加,银行面临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导致信贷紧缩,进而抑制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二、应对通货紧缩的措施1. 货币政策的调整: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采取宽松政策来应对通货紧缩。
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复苏。
2. 政府支出的增加: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和社会福利支出可以提高就业率,并增加经济活动。
3. 税收政策的调整: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来提高消费者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
减少税收负担将增加个人的消费能力和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4. 优化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的效率和效益来提高经济增长。
更好地管理财政预算,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
5. 加强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可以减少金融市场的风险,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
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信心。
总结起来,通货紧缩对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但通过适当的应对措施可以减轻其影响。
货币政策的调整、政府支出的增加、税收政策的调整、优化财政政策以及加强金融监管都是应对通货紧缩的有效措施。
只有在采取综合应对策略的基础上,才能稳定经济,促进可持续的发展。
90年代日本的两次通货紧缩
6/8/2012
日本通货紧缩的背景 1990年9月,日本银行又通过所谓的“窗口指导”,要求所有都市 银行把1990年第四季度的新增贷款额比上年同期减少30%。 紧缩的货币政策很快反映到股票和房地产市场,1990年11月,日 经指数跌至22211点的新低。经济主体信心的丧失,导致这些资产大幅 缩水,接着便是银行不良资产的上升以及投资和消费需求的下降,通 货紧缩随之而来。 泡沫的急剧崩溃出乎日本政府的意料,因此再次决定降低利率, 从1991年7月至12月,日本政府连续三次降息。然而,这对经济的复苏 却收效甚微。一方面银行必须处理大量坏账从而减少贷款,另一方面 由于居民预期的改变,使得公司的融资变得越来越困难。 1992年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到了1.1%,1993年又进一步下降 到0.1%,通货紧缩进一步恶化。
6/8/2012
财政支出的具体措施
时间 主要内容 资金规模 序号 (万亿日元)
1992.8.28
1993.4.13 1993.9.16 1994.2.8 1995.4 1995.9 1998.4.24 1998.11.16 1999.11.11
扩大公共投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面临问题,促进民间设备投资
13.2 6.2 15.3 7 14.2 16.75 23.9 18.54
1
2 3 4 5 6 7 8 9
6/8/2012
减税的具体措施
时间 1994.1.28 1994.2.3 1994.2.8 1998.3.29 减税规模 6-7万亿日元 5.3万亿日元 5.47万亿日元 3-4万亿日元 制定过程 政府案预计 政府案预计 政府最终决定 政府、自民党方针
1
启动总金额达16.6万亿日元 (1270亿美元)觃模的经济 对策计划。
通货紧缩的影响与应对
通货紧缩的影响与应对一、通货紧缩的定义及原因通货紧缩是指一种货币供应量减少,通货价值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通常是由于货币政策的失误或者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
这种现象会导致物价上涨、失业率上升以及经济活动减缓。
二、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1. 物价上涨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通货价值上涨,物价也相应地上涨。
这对消费者来说,意味着相同的货币购买力减少,需要花费更多的钱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和服务。
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成本上升,难以维持原来的利润率,有可能导致裁员或倒闭。
2. 投资收益下降通货紧缩时,由于货币供应减少,银行的利率也相应地上升。
这会影响投资的回报率,因为投资回报要比银行利率高才会有吸引力。
因此,投资者的回报率下降,投资活动也会受到影响。
3. 失业率上升由于通货紧缩导致企业成本上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可能会裁员或减少雇员招聘。
这将导致失业率上升,使整体经济活动减缓。
三、应对通货紧缩的方法1. 政治措施政府可以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来应对通货紧缩。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手段来缓解通货紧缩。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等手段来刺激经济活动。
2. 货币政策央行可以通过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通货紧缩。
这包括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购买国债等手段,以刺激经济活动并减轻通货紧缩的影响。
3. 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减少税收等手段来刺激经济活动,以缓解通货紧缩的影响。
这将提高消费者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增加需求和投资活动。
4. 其他措施企业可以采取减少成本的措施,如降低工资、取消奖金等,以减轻通货紧缩的影响。
此外,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控制库存等来降低成本,以维持原有的利润率。
四、结论通货紧缩对经济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物价上涨、投资收益下降、失业率上升等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企业可以通过降低成本等措施来应对通货紧缩的影响。
因此,通过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缓解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维持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通货紧缩背后的经济机制与原因分析
通货紧缩背后的经济机制与原因分析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普遍下降、货币购买力增强的一种经济现象。
它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物品供应过剩和需求不足等问题。
通货紧缩的出现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其中的机制和原因。
一、通货紧缩的经济机制1. 货币供给缩减:通货紧缩往往源于货币供给的紧缩。
当政府为了抑制通胀或经济过热而收紧货币政策时,货币供应会减少,导致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购买力下降,进而引发通货紧缩。
2. 信贷收缩:与货币供给缩减相关的是信贷收缩。
当银行紧缩信贷政策,减少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额度时,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经济活动停滞,供求关系失衡,最终导致通货紧缩。
3. 需求不足:需求不足也是通货紧缩的因素之一。
当经济下行,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减少,企业面临积压库存、销售收入下降的情况,进一步导致物价的下跌以求激发消费需求,但这又会进一步加剧通货紧缩的程度。
4. 物价下跌:通货紧缩的显著特征是物价的普遍下跌。
当企业面临需求不足、生产能力过剩时,为了争夺有限的消费者,它们会推出低价策略来刺激购买意愿,进一步加剧物价的下跌。
二、通货紧缩的原因分析1. 需求冲击:需求冲击是通货紧缩的常见原因之一。
例如,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大规模裁员等都会对人们的购买力产生冲击,导致需求下降,间接引发通货紧缩。
2. 生产能力过剩:生产能力过剩也是通货紧缩的原因。
当企业的生产能力大于市场需求时,为了消化库存,它们会降低价格来提高销售量,进而导致物价下跌,产生通货紧缩。
3. 货币政策紧缩:货币政策的紧缩对通货紧缩有深远影响。
当政府通过提高利率、收紧资金供给等手段来控制通胀时,会导致货币供给减少,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增加,从而抑制了经济活动,引发通货紧缩。
4. 外部冲击:外部冲击也是通货紧缩的原因之一。
例如,原油价格大幅下跌、重要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等都会影响物价水平,进而引发通货紧缩。
总结起来,通货紧缩背后的经济机制主要涉及货币供给缩减、信贷收缩、需求不足和物价下跌等因素。
日本通缩
的基础非常脆弱,容易受到政策性紧缩因素和国际经济环
境变化的影响。
第二,在第一次通货紧缩时期,日元升值是造成物价下降 的重要因素之一。1998年10月以后,日元的持续升值对日 本进口商品和综合物价下降的影响十分明显。如果从进口 价格波动中剔除汇率变动因素,可以看到,1997年7月起进 口商品价格开始出现下降,并持续到1999年东亚地区经济 出现明显复苏迹象之后。
6
1991—1995
③
日元的持续升值削弱了 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减少海外净需求的同 时,导致进口商品价格 下降并严重冲击了国内 市场价格的稳定,加大 了通货紧缩压力
④
由于泡沫经济破灭的 直接影响,居民消费 增长减缓。
7
第一,1996—1997年上半年的经济回升,主要是政府投资
带动的结果,市场自发性增长动力尚未完全形成,泡沫经 济破灭带来的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增长
8
第三,产生不良资产的主要原因一是泡沫经济时期金融机 构向房地产开发商和股票投资者提供了巨额贷款,随着土 地价格和股票价格的暴跌,贷款难以回收;二是作为贷款 抵押的有价证券和土地资产严重缩水,金融机构的负债率
水平大幅度上升,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下降,导致问题长
期积累、日趋恶化。
第四,紧缩性政策因素的影响十分明显。 1996年,日本经济刚刚从第一次通货紧缩的阴影中走出 ,经济增长率由上年的1.5%提高到3.9%,人们对经济形势的 看法趋于乐观。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 采取了上调消费税率的增税措施。 另一方面,政府急于加快结构调整的进程,以便改变泡沫 经济破灭造成的长期经济低迷,恢复日本经济的增长活力, 为此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集中出台了多项改革措施。
1
案例:通货紧缩困扰日本
通货紧缩困扰日本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灭后不久,在日本经济运行与发展中就开始出现出一系列通货紧缩性征象。
对此,日本政府虽也一再告诫“日本经济正面临着陷入通货紧缩恶性循环的危险”,但始终都未承认日本经济已经处于通货紧缩状态。
直到2001年年3月16日讨论2001年3月《月例经济报告》的阁僚会议上,前森喜朗政府才公开认定“现在的日本经济正处在缓慢的通货紧缩之中”。
根据日本官方观点,目前日本经济出现的通货紧缩状态在战后还是第一次。
以往物价下跌大多具有局部性和短暂性的特点,而目前日本的物价下跌却具有全面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即一方面表现为几乎全部或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同时呈现下跌态势,如在1999和2000年,不仅综合批发物价指数分别比上年下跌了3.3个和0.1个百分点,而且综合消费者物价指数也分别比上年下跌了0.3个和0.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还表现为物价下跌已成为日本经济运行与发展中的一种长期态势。
如在1991年至2000年的10年间,日本综合批发物价指数有8年呈下跌态势。
尤其是综合消费者物价指数在1999和2000年也出现了战后从未有过的连续两年下降的情况。
进入2001年,日本物价总水平的下降趋势更加强烈,前6个月无论是批发物价还是消费者物价,月月都是负增长,其中消费者物价在5月份还创了单月下跌的最高纪录。
当前日本通货紧缩的一个突出特点:它是在日本政府长期推行扩张性财政金融政策的背景下形成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与巨额财政赤字和超低利率水平等正常情况下不应同时出现的现象目前却纠缠在一起。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回升,连续推出了力度强大、规模空前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
一方面,从1992年8月起连续10次推出以减税和增加公共事业投资为主要内容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涉及财政收支规模达130万亿日元之巨。
其后果是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规模急剧扩大,财政危机空前恶化。
到1999年度,其国债发行额已猛增至37.5万亿日元,比1989年度增加了4.7倍,其中赤字国债也增至24.3万亿日元,比90年代前的最高水平还高2.4倍;其国债依存率(国债发行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率)更高达42.1%,比战后至90年代前的最高水平还高出7.4个百分点;其国债余额按2001年度预算将增至388.7亿日元,相当于1990年度的2.3倍,若加上地方政府债务,日本的公共债务余额将达666万亿日元,相当于其全年GDP的1.3倍!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中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危机最严重的国家。
通货紧缩和国际市场调整
通货紧缩和国际市场调整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普遍的趋势——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指一种货币供给量减少、价格水平下跌、信贷紧缩的经济现象。
面对通货紧缩的挑战,不少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各种政策和措施,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本文将就通货紧缩现象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调整和应对措施展开分析和讨论。
一、通货紧缩对国际市场的影响通货紧缩对国际市场有着广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出口国收益减少通货紧缩会导致内部价格的下降,这会使出口国的商品价格下跌,从而降低出口国的收益。
例如,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就遭遇了长达10年的通货紧缩,这导致日本的出口额大幅下降,制造业处于长时间的不景气之中。
2.进口国失去优势当通货紧缩引发货币贬值时,进口国将失去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这反过来又会导致出口国的竞争力提高,对进口国的生产企业的冲击非常大。
同时,进口国的企业在采购原材料和设备时,也会受到价格上涨的影响,这会导致企业成本的上升。
3.国际债务难以偿还通货紧缩还会导致利率上升,这会给那些持有外债国的资本带来极大的风险。
因为,如果所持有的外债国的债务违约,资本的损失便会非常严重。
二、通货紧缩对国际市场的调整面对通货紧缩,国际市场也在发生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出口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在通货紧缩的背景下,出口国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来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
例如,一些国家采取靠技术进步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而其他一些国家则会通过降低汇率来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2.大国货币升值在通货紧缩的形势下,一些大国会采取措施来推升其货币汇率,以提高其货币的国际地位。
例如,英国和美国在上世纪20年代的通货紧缩周期中,通过拉高利率的方法来增加其主要货币——英镑和美元的价值,进而加强了其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3.进口国的币值调节进口国在遭受通货紧缩冲击时,可以通过调节货币汇率以抵消通货紧缩的影响。
例如,进口国可以通过减少本国货币价值,来提高其出口竞争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
日本经济衰退成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1 日东 京 日经 平 均 指 数 跌 至 1 15 6 0 0 9 . 9点 的 最 低 记 录 。 东
京 证 券 市 场 一 部 市 值 从 过 去 峰 值 的 6 6万 亿 日元 下 降 到 目 0 前 的 2 6万 亿 日元 , 9 l 间 , 京股 市 大约损 失市 值达 30 0年 东 0 万 亿 日元 以 上 。 日 本 地 价 也 从 1 9 9 2年 以 后 持 续 下 降 , 到 20 年初 , 01 日本 平 均 地 价 比 上 年 下 落 4 9 , 中 商 业 用 地 .% 其 比上 年 下 降 7 5 , 为 1 9 . 仅 9 0年 9月 的 1 ; 住 用 地 比 上 8 居
为 相 像 , 而 引 起 许 多 经 济 学 家 的 重 视 。 旨在 通 过 透 析 日本 经 济 衰 退 的 原 因以 及 中 日经 济 特 征 的 对 比 , 到 其 对 中 国经 济 从 找
政 策的制定 与实施的启 示。
关 键 词 : 去 的 十 年 ; 沫 经 济 失 泡
中 图 分 类 号 :2 F 文 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0 2 —1 70 1 7 — 1 8 2 1 ) 20 1 - 2
曾以亚洲“ 等生 ” 优 自居 的 E本 , 经 历 了 战 后 重 建 高 萎 缩 , 业 、 人 资 产 总 额 严 重 缩 水 。东 京 日经 平 均 指 数 从 t 在 企 个 速 发 展 后 , 为 世 界 第 二 经 济 大 国 , 造 了 举 世 瞩 目 的 经 济 2 成 创 O世 纪 8 代 末 期 的 3 9 5 8 O年 8 1 . 7直 线 下 挫 , 2 0 到 0 1年 9月
年下降 4 2 , . 目前 价 格 已 与 峰 值 时 期 相 比 下 降 了 约 7 , O 0 t 从 上 世纪 9 O年代 初 日本 经 济 泡 沫 破 裂 以 后 , 日本 的 经 济 蒸 发 掉 的 资 产 总 值 约 为 8 0万 亿 E元 以 上 。 经 济 泡 沫 破 裂 后 , 民 财 富 迅 速 缩 水 , 致 企 业 资 不 抵 国 导 陷入 以通 货紧 缩 为主 要 特 征 的 长 达 十 多 年 的 衰 退 。 自 19 91年 债 , 融 机 构 陷 入 困 境 , 之 实 体 经 济 因 之 前 的 超 常 规 模 的 金 加 起 至 20 00年 , 衰 退 的主 要 的表 现 有 以下 几 个方 面 。 经济 设 备 投 资 而 严 重 过 剩 , 致 供 给 严 重 过 剩 , 求 空 前 萎 缩 的 导 需 1 1 经 济 增 长 低 迷 . 泡 失 的 在“ 去 的 十 年 ” , 本 经 济 的 平 均 增 长 速 度 为 1 失 里 日 . 萧 条 状 态 。 可 见 , 沫 经 济 破 裂 是 日 本 “ 去 十 年 ” 导 火 我 7 , 货 膨 胀 率 为 0 5 。除 了 19 5和 1 9 5 通 .7 91 9 6两 年 日本 索 。纵 观 这 十 年 的 日本 , 们 就 不 难 发 现 充 斥 其 间 的 是 为 泡 的 实 际 增 长 率 在 2 5 以 上 外 , 他 年 度 都 在 2 以 下 , 98 治 愈 “ 沫 经 济 ” 创 伤 日本 政 府 一 轮 轮 的 政 策 努 力 。 . 其 1 9
日本通货紧缩
• 通货紧缩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十分深刻,危害程度远远 大于经济衰退!
第三
消费者消费需求下降,生活水平下降!
• 在通货紧缩条件下,企业投资和居民消 费收缩,造成市场需求下降,供求失衡 ;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回落或全面经济衰 退!
•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加财政支出
• 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企业投资 • 适当减税,刺激企业扩张
• 完善社会福利,鼓励消费,拉动内需
• 对于一个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国家,如果不能保持汇率 稳定,那是危险的!
目录
什么是通货紧缩?
• 通货紧缩(deflation)是指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 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 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 高及经济衰退。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的定义: 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经济学者普遍认 为,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跌两季,即表示已出现为通 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 统统价格不能停顿的持续下跌,而且全部处于供过于求的 状况。
• 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 改革,令日本国内金融
市场也备受国外投资者的 青睐,1989年4~12月,外 国投资者就在日本购入股 票1518.41亿美元,购入债 券1952.73亿美元。
1990年后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远远大于实体经济 的发展速度,政府未能有效抑制增长,从而导致 泡沫经济破灭,市场需求不足造成物价下降!
日本长期通货紧缩成因
• 1.广场协议签订,
日元大幅度升值,导致 进口价格下降,国内 物价全面下降,出口 下降,国内需求下降 ,企业投资减少!
2.泡沫经济破灭
通货紧缩经济史
通货紧缩经济史通货紧缩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发生了多次。
对这个现象的历史考察,有助于我们从表象上了解通货紧缩的一般特征,并结合实际去探讨它的成因和效应,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理和防范效果。
下面我们从经济史的角度对几次比较典型的通货紧缩现象实行研究探讨。
一、英国经济史上的两次通货紧缩(一)《1844年银行法》与英国19世纪中叶的通货紧缩1844年,当时的英国首相皮尔向议会提交了改进银行管理的《银行特许状法》,史称《1844年银行法》。
它试图将银行业理应同对通货的管制分开的理论付诸实施。
该法案为了防止纸币的过度发行造成经济波动,规定银行券的发行必须有足额的黄金准备,它实际上强制执行的是能够称为银行券100%的准备金计划。
这样银行券的流通完全是作为代表黄金的价值符号的流通。
围绕这个法案,当时英国的银行学派和通货学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100%的准备金计划是否合理,实质在于是完全依靠黄金的自动调节机制来稳定货币供应还是主动根据经济需要依靠信用来增发银行券以满足经济需要。
结果《皮尔法案》在遭到下院否决而上院一致通过的情况下经英王裁决颁布。
条例主要包括:(1)发行银行券需有十足的准备;(2)银行券的发行集中到英格兰银行;(3)把英格兰分为发行部和银行部,保证银行券发行不致过度。
《皮尔法案》的通过导致英国二级银行体制的形成,银行券的发行完全以黄金为准备,使其完全成为一种黄金代用品。
因为人们把货币供应完全束缚在黄金上,黄金的产量代替了货币供应量。
黄金产量的增加受技术条件与资源条件的限制非常大,产量相对于经济波动尤其是经济快速增长是很难相适合的,随着经济增长对货币需求的增加,货币供应的僵化逐步显得不适合实体经济的需要,过多的商品追逐有限的货币,通货紧缩随之产生。
并在1847年和1857年的经济危机中达到高峰。
物价的普遍下降和经济衰退,对英国经济造成极大打击。
由此能够看出,将银行券的发行完全束缚在黄金产量上,是不符合资本主义经济和信用快速发展的需要的。
日本与通缩
本国汇率升值,那么对于外国购买者来说,本国的商品相对昂贵了,理论上来说就会减少需
求量;对于本国购买者来说购买力增加了。 举例:假设原先250日元=1美元,能够购买1斤肉;升值后,125日元=1美元,对于日本人来 说,现在的250日元可以买到大约2斤肉. 汇率升值影响: 出口下降 国外热钱流入
香港甲子遇资本集团投资大会
日经指数在1989年12月29日上涨至38957的高点,地铁上都是拿着股市操作手册的人们,大家聚 精会神的研读。土地神话与股票神话形成了日本的经济泡沫。
日经指数N225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38915.87
国内房价暴涨,企业大量海外并购:
从1987年到1990年,东京住宅用地价格年均上涨14.41%
、商业用地价格年均上涨15.6%。东京的地价等于整个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国外,日本企业家购买了美国的 象征——洛克菲勒中心,华尔街因此传出“纽约沦陷பைடு நூலகம் 的声音,美国众议员也惊呼:“美国正在迅速地演变为 日本的殖民地。”
最早称“和”或“倭”。 日本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传说日本是太阳神所创造,
天皇是太阳神之子,太阳旗来源于此。日本的樱花有一千多年历史。
日本与其他发达国家对比
日本 人口(亿) 地理面积(万平方公里) GDP总量(万亿美元) GDP增速 人均GDP(美元) 通胀率CPI 失业率 1.27 37.8 5.96 1.60% 36938 1.60% 3.60% 德国 0.82 35.7 3.4 0.50% 37479 1.30% 5.10% 中国 13.6 960 8.53 7.40% 6272 1.80% 4.10% 美国 3.17 937.3 15.6 1.90% 49211 1.50% 6.70%
通货紧缩的根源及其解决办法
关于通货紧缩的内涵及其思考第一章通货紧缩的定义及测度第一节通货紧缩的定义通货紧缩,作为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对的经济现象,按照现在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的定义,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
例如萨缪尔森、诺德豪斯在其《经济学》第十六版对通货紧缩的定义就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斯蒂格利茨在其《经济学》教科书中对通货紧缩的定义也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跌;货币主义代表人物赖德乐对通货紧缩的定义是“通货紧缩是一种价格下降和货币升值的过程,与通货膨胀相对”等,这些按照物价持续下跌来定义和判断通货紧缩的方法,基本上反应了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观点,在国内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从一般意义上讲,要理解通货紧缩的概念,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第一是一般物价水平,即具有普遍意义的包括大部分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
任何单个的或部分的商品和劳务价格下降不必然构成通货紧缩。
因为一部分商品和劳务价格的下跌可能被其他部分商品和劳务价格上涨所抵消,甚至超过,这样就有可能出现部分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而包含了大部分商品和劳务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并存的情况,而通货紧缩作为一种基本的经济现象,与通货膨胀一样,它也是一种宏观层次的问题,所以,只有具有一般意义的物价水平下降时,才可能构成通货紧缩。
在实际操作中,通常用一国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来度量。
第二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若一国或一地区物价水平在某一短的期限内下降,但随后便告逆转或者是由于某个原因物价偶然出现一次下降,所有这些都不应该被看做是出现了通货紧缩迹象。
当然,由于各国的经济环境的不同,一般物价水平到底储蓄下跌多久才可判断为通货紧缩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应视各国的具体情况而定。
第二节通货紧缩的测度既然通货紧缩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那么用什么指标来度量一般物价水平及物价连续下跌的幅度多大、时间多久,便构成了通货紧缩现象测度的两个基本问题。
下面我们分别来对此分析。
一、一般物价水平度量指标的选择根据统计实践,测度一般物价水平的指标有很多种,如国民生产总值缩减指数、商品售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消费物价指数等。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原因与影响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原因与影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宏观经济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对经济运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以及它们对经济和个人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当经济增长导致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价格会上涨。
这可能是因为人民收入增加、个人和企业信心提振,或者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需求增加。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当生产成本上升,企业为了维持利润率,会提高产品价格。
这可能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或者税收负担上升等原因引起的。
3.货币供应过度型通货膨胀:当货币供应超过实际需求时,人们持有过多的货币,导致物价上涨。
这可能是由于央行过度放宽货币政策或政府财政赤字导致货币供应增加。
二、通货紧缩的原因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持续下降,货币购买力增强的经济现象。
以下是一些导致通货紧缩的原因:1.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当经济活动减弱,总需求不足以支持产品价格时,物价会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经济衰退、消费者信心下降或者政府减少支出等原因造成。
2.供给冲击型通货紧缩:当重要的原材料供应中断、自然灾害或者技术创新使得生产成本下降时,物价可能下降。
这会导致通货紧缩。
3.政策导向型通货紧缩:政府通过紧缩货币供应或者加大税收等手段来抑制通胀,但过度的政策干预可能导致通货紧缩。
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影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和个人都有重要的影响。
1.经济影响:通货膨胀会降低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增加企业的成本压力,减少投资和经济增长。
而通货紧缩则会增加实际工资,提高购买力,但也可能导致企业利润下降,抑制投资和经济活动。
2.个人影响:通货膨胀使得人们的储蓄贬值,购买力下降,特别是对于固定收入人群造成较大压力。
通货紧缩则会提高购买力,但也可能导致长期恶性通货紧缩,引发经济衰退。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有不同的原因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影响2000-6-7整理日期:2003-4-5一、关于通货紧缩成因的一般性认识决定通货紧缩的根本因素是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供求失衡,具体成因主要包括政策性因素和市场性因素两个方面。
首先,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能引发通货紧缩(参见(日本)《经济学词典》岩波书店,1988年1月),其中过度的反通货膨胀政策或财政赤字压缩政策最为典型。
例如,1982年美国政府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紧急采取了提高利率的紧缩型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率虽然下降,但是当年GDP也随之转为负增长,出现了经济紧缩(参见梁小民《宏观经济学》33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9月)。
其次,市场性因素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长期性和短期性紧缩因素。
国际经验表明,长期性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周期、商业流通效率的提高、消费者消费模式的变化等。
短期因素主要有:第一,经济增长趋缓过程中急速扩大的供求失衡、企业收益恶化;劳动力供求失衡造成的工资增长率水平下降等。
第二,本币升值等其他原因造成进口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并引发国内物价水平下降。
第三,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消费者未来预期恶化,消费行为收缩等(参见日本经济企划厅编《1995 年日本经济关键词》112页)。
本文分析的重点将集中在政策性因素和短期市场性因素方面。
二、xx通货紧缩的成因1.1991—1995年的通货紧缩主要是由于周期性经济衰退和“泡沫经济”破灭的影响战后日本经济的景气波动一般以5—6年为一个周期。
由于设备投资等周期性循环因素的影响,随着景气上升阶段的结束,企业的投资活动趋冷,开工率下降,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回落甚至造成总量的收缩,最终进入萧条阶段。
这是经济景气循环的一般性过程。
从日本经济的实际周期波动趋势来看,1991年恰恰应当是反映1986年以来经济繁荣阶段的结束与新一轮景气下降阶段开始的“拐点”(参见图1-1)。
周期性收缩因素的影响成为经济增长惯性回落的主要原因。
按照以往的规律,衰退阶段大约持续1年左右的时间。
但是这一次有所不同。
周期性景气下降和泡沫经济破灭等因素的多重作用,将日本经济推向了长期的通货紧缩危机。
1986—1990年是日本经济高度繁荣的“平成景气”时期。
由于日本政府坚持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刺激了资本投资的快速增长,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直线上升,虚拟经济高度膨胀,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
以1980—1990年的变化趋势为例(参见表2-1,图2-1),1990年的名义GDP相当于1980年的1.72倍(增长72%),但是,同时期金融资产和土地资产总额分别增长了1.8倍和2.16倍,东京证券市场股票发行市值增长了4.25倍。
其中金融资产占国民总资产的比重从1980年的49.4%提高到1990年的51.2%,最高时曾经达到54.2%;城市土地价格和东京股票市场价格也分别上升了89.4%和2.72 倍。
据估算,在泡沫经济的鼎盛时期,与分红总额相比较日本的股票价格达到美国的7倍以上;而且国土面积仅相当于美国4%的日本,土地总值相当于美国的2倍((日本)竹内宏《日本金融败战》中译本,xx发展出版社,1999年7月)。
由此可见,80年代末日本经济尤其是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成分已经发展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表2-1 80年代xx金融资产的增长资料笔者根据日本《经济白皮书》数据计算整理。
在金融资产比重上升,证券投资规模急剧扩大的背景下,由于股市的繁荣缺乏实物经济部门的支撑,股票市场的动荡极易引发深刻的信用危机。
当日本东京证券市场股票价格上涨到最高点之后,1990年1月开始急剧下跌,截至4月份大约暴跌了30%左右。
这使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打击,纷纷收缩投资,再加上政府进一步提高基本利率和限制金融机构面向房地产融资总额的措施,造成股票价格和土地价格的继续跌落。
由于土地和股票债券等抵押资产价值严重“缩水”,银行被迫收缩信用,企业的廉价资金来源受到很大制约,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不得不大量抛售证券资产和房地产变现,从而进一步加快了金融资产价格的下跌,出现了恶性循环的局面,最终导致严重的信用危机。
信用危机在实物经济部门的反映首先是企业设备投资的大幅度下降,机械工业产品需求减少。
同时,繁荣时期的大规模投资造成生产能力过剩,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投资欲望。
从消费来看,股票和房地产价格暴跌,使消费者的收入和未来收入预期严重下降,消费倾向降低,国内消费需求增长速度回落。
此外,由于这一时期日本再次经历了日元大幅度升值,出口增长减缓,进口大量增加,海外净需求减少(见表2-2),进一步加快了总需求增长速度的下降过程。
因此,金融资产缩水和投资信心下降引发的信用收缩直接波及到实体经济,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物价的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倾向随之趋于明显。
表2-2 1990—1995年进出口增长出口数量增长进口数量增长日元汇率(比上年,%)(比上年,%)(日元/美元)1990年6.3 6.7 141.301991年1.8 2.0 133.181992年0.6 0.2 124.801993年-1.9 5.9 107.841994年1.7 13.5 99.391995年3.8 12.5 96.45平均2.02 6.69——资料日本经济企划厅《1996年经济白皮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币升值不仅带来海外净需求的减少,加重总需求的下降程度,而且由于进口商品价格的下降,会直接导致国内市场物价的全面下降。
对于日本这样一个进口依存度较高(日本制造业产品的进口依存度,在80年代以前基本上保持在20—30%的水平上,但是从1983年以后快速提高,1990年已经达到50%,1995年进一步上升为60%)的国家而言,这一点尤其明显。
图2-2所描述的是1981 —1999年物价与日元兑美元汇率的波动情况,从中可以观察到,1985 —1988年和1991—1995年的两次物价持续下降时期,都是日元升值的高峰期,而且每个日元升值时期都会带来国内综合批发物价的下降。
由此可见,1991—1995年期间,在国内需求疲软的背景下,日元持续升值是造成通货紧缩趋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尽管日本政府在1992年以后连续多次下调基本利率,但已经难以改变人们的预期,货币政策的“失效”日趋明显(见图2-3)。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物价下降主要是市场性因素的作用,但是也不能排除政策性因素的影响。
一是在1986—1989年期间,在金融投资明显过热的情况下,政府没有及时提高利率,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大大降低了金融投资成本,致使虚拟资本过度膨胀,引发了严重的泡沫经济成分。
二是在经济下降趋势已经非常明显的环境下,利率仍然保持比较高的水平,进一步加剧了通货紧缩的程度。
综上所述,1991—1995年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为经济周期循环的具体表现,以制造业为中心,企业的设备投资明显减少;第二,由于80年代后期政府未能有效控制经济过热和泡沫成分的膨胀,造成股市动荡,资产价格特别是股票价格的持续下降,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存量调整的幅度,并带来最终需求的疲软;第三,日元的持续升值削弱了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减少海外净需求的同时,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并严重冲击了国内市场价格的稳定,加大了通货紧缩压力;第四,由于泡沫经济破灭的直接影响,居民消费增长减缓。
总之,这一时期出现的物价下降,名义经济增长率下降到战后最低水平等通货紧缩特征是上述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1998_1999年通货紧缩的成因与1991—1995年期间有着明显区别,主要是由于政策性紧缩因素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因素的影响1998年开始的通货紧缩,是日本6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其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1996—1997年上半年的经济回升,主要是政府投资带动的结果,市场自发性增长动力尚未完全形成,泡沫经济破灭带来的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因此,增长的基础非常脆弱,容易受到政策性紧缩因素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
此外,由于1997年4月消费税率上调,造成大量的居民提前消费。
因此,1996年前后经济增长率上升包含有超前消费的因素。
第二,紧缩性政策因素的影响十分明显。
1996年,日本经济刚刚从通货紧缩的阴影中走出,经济增长率由上年的1.5%提高到3.9%,物价也由1991—1995年的持续下降转为0.6%的正增长。
人们对经济形势的看法趋于乐观。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采取了上调消费税率的增税措施。
另一方面,政府急于加快结构调整的进程,以便改变泡沫经济破灭造成的长期经济低迷,恢复日本经济的增长活力,为此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集中出台了多项改革措施,其中包括财政体系改革、金融自由化改革等。
由于财政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逐步压缩财政赤字、减少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和财政支出,明显带有长期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特点(参见赵晋平“日本财政结构改革的新动向及其影响”,1997年11月10日《经济日报》)。
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长期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见表2-3),政府消费支出和公共投资成为支撑经济低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参见表1-4)。
因此,调低财政支出增长率的措施直接导致总需求增长速度的减缓,尤其是政府发出的长期性紧缩财政政策信号,造成经济增长率预期的降低,打击了投资者信心,企业的投资活动随之趋冷。
与此同时,提高消费税率和削减社会福利支出政策的实施,致使消费者即期支出和未来支出预期上升。
尚未从泡沫经济破灭的阴影中走出的消费者信心再度受到打击,个人消费倾向下降,市场总需求增速减缓,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表2-3 90年代日本的财政赤字及公债依存度中央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公债发行额GDP之比(%)公债余额与GDPxx(%)1990 -0.3 10.6 61.41991 -0.7 9.5 58.21992 -2.2 13.5 59.81993 -5.0 21.5 63.01994 -5.4 22.4 69.41995 -6.3 28.2 76.01996 -7.1 28.0 81.01997 -5.8 23.5 87.41998 8.6 38.6 99.9资料日本经济企划厅《年经济白皮书》,OECD《经济观察》(64号)等。
由于日本的基本利率在第一次通货紧缩时期降低到接近零的战后最低水平,下调利率已经没有空间,同时金融市场动荡和不良资产的沉重负担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失去了信用扩张能力,货币政策的“失效”日趋明显。
因此,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失效”的货币政策构成通货紧缩的政策性影响因素。
第三,在第一次通货紧缩时期,日元升值是造成物价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1995—1998年期间,日元实际连续贬值,是否说明1998年的物价下降与汇率波动没有直接关系呢?从图2-4中可以看到,除去波动幅度有所不同外,综合物价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波动趋势基本一致,说明进口商品价格下降是造成综合物价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