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前教师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前化学教师教育
摘要:本文主要就职前化学教师教育中的教育模式、课程内容安排、实验技能的训练以及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一些观念的培养等,进行一定的介绍。
关键词:职前教育化学教师
随着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各高师院校都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师教育模式,并针对师范生的职前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技能的训练和一些思想观念的形成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改进。本文就对此介绍一二。
1、教育模式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领域理论与实践发生着深刻彻底的变革。这场变革的主流趋势就是支撑教师教育的理念根基已由以往的“理论”转向了关注“实践”。针对从教师知识观到教师教育观的实践转向的脉络, 来重构职前教师教育模式,对实践取向从理论到实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提出了职前教育“理论- 实践交融”模式的设想。这一模式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交融。在理论- 实践共同体中, 未来教师的理论学习与“主题见习”结合, 真实情景下的学习而理论总是“在场”。[ 1 ]而另一种模式就是较具发展潜能的“4+2”模式。其中“4”是指4 年的普通教育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可分为“2+2”, 第一个“2”指本科前2 年所有学生全部接受化学学科教育; 第二个“2”是指本科第二年末进行专业分流, 由学生自愿选择化学教师教育或化学学科教育方向, 经过学校
考试选拔确定后进行专门教育, 4 年结束后获得学士学位。然后根据个人意愿及选拔, 可选择进行后面的“2”的教师专业化课程的学习。其中“2”是指2 年采用1+ 1 的形式学习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 并结合教育实践完成学位论文和教师技能的考核, 授予教育硕士学位和高中教师的资格。[ 2 ]
2、课程设置
化学师范生大学四年学习的内容包括:化学专业知识、化学教师教育知识和通识教育知识。在社会功利化、个人“工具化”的社会大环境下,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异化”, 重“专业”而轻“通识”;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通识选修课面临“内容杂、结构乱”的困境;通识教育师资队伍水平偏低,这也就直接导致了通识教育的效果远远不能达到人们的期望。在教师专业化的浪潮中, 由于师范院校教育理念、制度和环境氛围的限制, 师范生在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过程中, 未能正确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缺乏积极性;教师上课一贯采用“灌输式”,学生被动的听课,对于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标难以实现。为改变这种通识教育在师范院校的发展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强化理念, 完善制度、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有效的统筹管理与规划设计、合理调整教师资源,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通识教育氛围。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素质全面的教师。[ 3]在“4+2”模式下,以学科为基础、师范为特色、课改为参照、教师未来发展为目标的课程设置原则下,课程的设置比较合理,“4”是本科阶段的学习,可分为“2+1. 5+ 0. 5”来设置课程。其中“2”
可安排2 年的化学专业知识和公共基础课即通识课的学习,“1.5”指教育专业课程和学科与教育课程相结合的课程( 如化学教学论等) 的学习。“0.5”指教育实习及学位论文的撰写。每个部分的学习各占据一定的比例。“2”是教育硕士阶段的学习, 可细分为“1+1”第一个“1”指半年教育学理论教育以及较深的化学专业知识学习, 后一个“1”是指半年的教育实践及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教育理论研讨和完成论文写作。最后针对实践这个环节中的实习时间远远不足;缺乏组织和管理,实习考核缺乏科学性的问题,解决办法是在进入实习单位之前组织备课小组, 对实习生进行训练;进入实习单位以后,学校和实习单位可分别成立监督小组,指导实习生上课;同时成立评价小组,对实习生的实习进行评价。而且应该加长实习时间。[ 2 ]在新课程体系的要求下,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根据问卷得出的一些结果调整化学师范生的学习课程。如温州大学在对问卷结果分析之后,从课程设置方面,对化学教育类课程进行创新改革,除了加强原来的课程“中学化学教学法”、“中学化学实验研究”、“中学化学活动课实践与设计”和“化学教育科研方法”的实践教学环节外,特别增加了教育实践类课程。对于一些学生集中的问题,增加开设一些课程。高师化学“教师职前教育”新课程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科教学内容是否与中学化学新课程有效衔接、深广度把握如何、师范特色的全程教育能否有效开展、如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等问题,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调整,才能真正让学生受益。[ 4 ]
3、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论”课程是一门帮助化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基础知识和化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培养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工作和进行化学教学研究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理应以教师专业化作为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的三个目标,体现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思想性、师范性和实践性三大特点,密切结合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课程及教学实际,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和教学问题的研讨等多种学习活动,向学生介绍化学教育教学(课程与教学)系统的各核心要素,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教育教学观念,了解现代化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初步形成化学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以“化学教学论”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网络平台提供的申报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案、课件等文本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的教学设计展开分析。经分析可以看出“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无论是教学设计理念还是具体实施,均体现了一定的时代性和示范性,适应了基础教育师资培育的需要,实现了精品课程的建设目的。但是在“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中部分电子教案在内容和形式上与电子教材相同,内容也多以课程知识为主,未能体现能力与知识并重的教学理念,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也不明确,需课程建设者和化学教学论教育工作者深思。部分“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在教学设计方面缺乏对学习目标、学习指导以及学习动机的设计,在教学设计的自学指导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重视。[ 5]对于化学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学设计来实现。就目前化学